从气候角度分析西北地区水资源状况

合集下载

(环境管理)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环境管理)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演变及其发展趋势2003年6月2日“自然环境演变”课题组从自然历史角度看西北地区水资源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干旱化的问题,干旱化历史也反映了水资源的演化历史,研究西北地区古气候的演化规律,有助于揭示干旱化的强度、分布、转化和演变特征。

一、古气候演变(一)第三纪(距今7000万~300万年)开始的青藏高原隆升改变了东亚的地理与气候格局远古时期的喜马拉雅地质运动对我国地质构造面貌产生了重大影响,造成古地中海消失、青藏高原升起,塑造了我国的现代地势格局。

1.西北地理格局的形成喜马拉雅山地质运动在我国西部表现为受印度板块向北移动的影响,以挤压、褶皱和隆起为主,形成山系与盆地相间排列,奠定了“三山两盆”的地貌形态。

早第三纪(距今7000万~2500万年),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发生海侵,形成与古特提斯海相连的喀什海湾,而其他地区均已成陆,其中包括准噶尔、柴达木、藏北盆地和内蒙古一带的戈壁盆地等陆相盆地区,以及古天山、古祁连山和晋陕高地等山区。

到早第三纪晚期的渐新世(距今4000万~2500万年),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帕米尔地区碰撞拼合,西部海湾消失,塔里木盆地与古地中海分离,形成统一的内陆盆地。

晚第三纪(距今2500万~300万年),在印度板块向北的强烈挤压下,青藏高原急剧隆升。

西北地区因此受到强烈的南北向挤压,盆地急剧下沉,天山、昆仑山快速隆升,并向盆地挤压逆冲,形成了大量的逆冲推覆构造。

在东部甘陕一带,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挤压刚性的鄂尔多斯地块,在地块边缘受力区形成了六盘山脉,而在鄂尔多斯地块西北和东南两侧分别形成了类似“压力影”的拉张盆地,即银川、河套与汾渭盆地。

进入第四纪(距今250万年)后,青藏高原以及各盆地周围的山脉强烈隆升,在塔里木盆地山前堆积了3000多m的西域砾岩,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

柴达木盆地早期为一巨大的淡水湖泊,晚期湖面减小变咸。

在准噶尔盆地,早期的艾比湖和玛纳斯湖为淡水湖泊,南部山前为西域砾石,盆地中部开始出现沙漠,晚期湖泊变咸,沙漠扩大。

西北地区水资源状况与合理配置问题的研究

西北地区水资源状况与合理配置问题的研究

亿 m 。全 区经 济 社 会 系 统 耗 水 总量 为 5 7亿 m ,其 。 4 中西 北 黄 河 流 域 为 1 8亿 m , 5 内陆 河 流 域 3 9亿 m。 8 内 陆 河 流 域 经 济 社 会 系 统 耗 水 量 占水 资 源 量 的 比重 为 4% 4 ,生 态 环 境 和 天 然 盐 碱 地 耗 水 量 分 别 占 5 % 2 和 4 。区域 发 展 上 很 不 平 衡 ,在 水 资 源 开 发利 用 率 % 超 过 7 % 经 济社 会 系 统 耗 水 量 占其 水 资 源 总 量 超 0和
决方法 。
关 键 词 :水 利 工 程 ;水 资 源 ;综 述 ;生 态 环 境 ; 资 源 配 置 ;可 持 续 发 展 中 图 分 类 号 :T 1 . V2 1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 1 O — 1 8 2 0 ) 5 0 0 - 0 3 X( 0 7 0 - 2 5 O 8 5
耕 地 面 积 14 1 0万 h 占全 国 的 1 % m, 。西 北 大 部 分 2
地 区 处 于 干 旱 、半 干 旱 地 带 ,降 水 稀 少 ,蒸 发 量 为
降 水 量 的 4~1 0倍 。根 据 最 近 6年 ( 9 4~1 9 ) 19 9 9 资
料 分 析 计 算 ,西 北 地 区 平 均 年 降 水 量 2 0 m 3 m ,地 表
片则 偏 多 3 5 。人 国境 水 量 增 加 了 6 .% 2亿 m ,而 出 。 国境 及 流 入 国 际界 河 水 量 减 少 了 3 3 m ,人 海 水 8亿 ” 量 增 加 了 1 1 m ; 中 , 新 疆 流 出 国境 的 为 3 7 0 亿 其 从 0 亿 m。 2 0 。 0 1年 全 国 总 用 水 量 5 6 5 7亿 m ;其 中 ,农 业用水 32 8 6亿 m 农 田灌 溉 占 9 . %) 占总 用 水 ( 11 , 量的 6 .% 8 7 ;工 业 用 水 1 4 1 2亿 m , 占 总 用 水 量 的 2 . % 生 活 用 水 6 0亿 m( 中城 镇 生 活 占 5 . % 05; 0 。其 11 , 包 括 全 部 建 制 市 、建 制 镇 以 及 具 有 集 中供 水设 施 的

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CHENGSHIZHOUKAN 2019/15城市周刊4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王诗语 成都理工大学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西北地区在各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但近年,水资源问题制约着西北地区的发展。

强蒸发与降雨少,导致水资源匮乏,尽管地下水资源分布广,但开采利用率低。

因此,如何解决水资源缺乏及开发利用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我国西北地区地域辽阔,改革开放以来,在交通、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等方面发展很迅速,但由于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1],水资源的缺乏使得丰富的土地、矿产、风力等自然资源无法开采利用,其中开发潜力极大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有色金属等矿产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

对于严重缺水区,甚至人畜用水都存在问题。

一、西北地区水资源现状目前西北地区水资源主要以地表水的利用为主,处于高耗能、低消耗的阶段,即便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但地表水的利用率远高于地下水,这也与西北地区开发技术相对落后、经济实力较低有关。

目前,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是目前开发面临的首要问题,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人类活动生态平衡的改变,进而造成环境的恶化[2]。

在西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注重资源开采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特点研究表明,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且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并且,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有着地域分布广、水质水量较稳定、调节功能强、蒸发损失小和相对不易被污染等优点[3]。

因此,合理的开发利用地下水在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地下水的行为及其长期趋势对于在特定流域的管理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

西北地区水资源特点主要有:①西北地区的地表水资源主要是通过大气降水补给,但由于降水稀少,并且蒸发强烈,导致地表水资源也十分匮乏;②虽然西北地区水资源分布广,但较大的开发难度依旧使得可利用水资源少[5]。

中国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状况分析

中国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状况分析

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和协调机 制
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力度不 够
缺乏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规划
水资源监测与信息化水平较低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高效利用水资源: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减少浪费。
开发利用海水资源:利用海水淡化等技术,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等方式,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和参与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长江、珠江、松花江、淮河等流域 的水质较好,黄河流域的水质较差
水库、湖泊、河流的水质因季节和 气候变化而有所不同
第二章
中国水资源的利用状 况
农业用水
农业用水量:占 全国总用水量的 60%以上
灌溉方式:喷灌、 滴灌、沟灌等
农业用水管理: 水资源管理、节 水灌溉等措施
农业水价改革:促 进节水意识,提高 水资源利用效率
工业用水
工业用水量:中国工业用水量较大,占总用水量的比例较高。 工业用水管理: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工业用水管理,提高水浪费,提高用水效率。 工业废水处理:中国加强工业废水处理,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污染。
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通过污水处理、雨水收集等方式,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利 用。
第五章
中国水资源的未来发 展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发展
海水淡化技术:利用先进技术降低 海水淡化的成本,提高可利用性。
节水灌溉技术:利用智能灌溉系统, 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浪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污水处理技术:通过科技手段提高 污水处理效率,减少污水对水资源 的污染。
生活用水
家庭用水:包括饮用、烹饪、洗浴等日常用水 农业用水:用于灌溉、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 工业用水: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冷却、洗涤、锅炉等用途 生态用水:用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水资源,如河流、湖泊等的水量保持

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和未来趋势

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和未来趋势

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和未来趋势张巧玲摘要:探讨了该地区降水量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气温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不同情景模式,预测了未来气候变化下西北干旱区地表径流的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气候变化;西北干旱;地表水资源;影响;未来趋势第1章绪论随着全球变暖,我国西北地区气温也在不断升高。

由于受到了人类活动以及自然因素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导致该区域内的降水量出现明显减少现象。

而且近年来,这种情况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就必须要加强对气候与水资源之间关系的深入分析及探讨,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本文主要针对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地表水资源的影响进行详细论述,然后再进一步预测其发展趋势。

第2章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征2.1 气温变化特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西北地区的温度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通过分析发现,近50年来,该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增温速率为0.49℃/10a(P<0.01);其中,春季、夏季及秋季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升温现象,而冬季则出现下降趋势。

从整体上来看,研究区域内大部分站点的气温都有所升高,这种情况与全国范围内的气候变化基本一致。

2.2 降水变化特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干旱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

近50年来,该地区年均温以1℃/(10a)的速率升高;而且从年代际尺度来看,进入21世纪后增速明显加快。

同时,由于人类活动加剧了区域气候环境的改变,导致干旱区水资源量减少、水质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分析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1978—2015年间西北干旱区各气象站点降水量及距平百分率随时间序列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自上个世纪末开始,该地区降水量总体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尤其是进入本世纪以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2.3 蒸发量变化特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干旱区蒸发皿蒸发呈明显减少趋势()。

河南省开封市地理高考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河南省开封市地理高考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2025年河南省开封市地理高考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地球仪上,最接近地心的纬线是:A.赤道B.南回归线C.北回归线D.北极圈答案:D 解析:在地球仪上,北极圈是距离地心最接近的纬线,位于北纬66.5度。

赤道位于地球的正中间,而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分别位于赤道以南和以北23.5度的位置。

因此,选项D正确。

2、关于世界地理分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亚洲和非洲属于同一个地理分区B.欧洲和北美洲属于同一个地理分区C.南美洲和南极洲属于同一个地理分区D.大洋洲和非洲属于同一个地理分区答案:A 解析:亚洲和非洲都是位于东半球的大陆,它们都属于亚洲-非洲地理分区。

欧洲和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分别属于不同的地理分区,而南美洲和南极洲虽然都是南半球的大陆,但南极洲属于独立的地域,不属于南美洲的地理分区。

因此,选项A正确。

3、题干:以下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 黄土高原的土壤主要是红壤B. 西藏自治区的主体民族是汉族C. 长江的源头位于青海省的唐古拉山脉D. 珠江是我国第三大河流答案:C解析:A项错误,黄土高原的土壤主要是黄土;B项错误,西藏自治区的主体民族是藏族;C项正确,长江的源头位于青海省的唐古拉山脉;D项错误,珠江是我国第二大河流,仅次于长江。

因此,正确答案是C。

4、题干:关于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赤道低气压带位于南北纬30°之间B. 南半球的西风带是南北半球的共同气压带C. 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南北纬60°附近D.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变化而移动答案:D解析:A项错误,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B项错误,南半球的西风带是南半球特有的风带;C项错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南北纬30°附近;D项正确,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变化而移动,这是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加热不均匀以及大气层的热力学性质等原因造成的。

中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中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水 是人类 生产 和 生 活 中不 可缺 少 的重 要 资
和 内蒙 古 西 部 , 面 积 33 总 .4×16k 2 0 f 。主 要 位 n
源, 是人类生存 的基础 , 也是经济建设 的前提和 保 证。我国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 , 降水 量少 , 蒸发量大 , 水资源短缺 , 生态环境脆弱。随 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 西北原有的水资源供 需矛盾更为明显 , 水资源贫乏 已经成为制约西北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因此 , 分析和研究中 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状况 ,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
] p o tt n a d Ut i o fW a e 如 n ei rh se n Ch n  ̄ ll i n i  ̄ n o x ao l t rR 粗 0 No t we tr i a n
Y N h ,WA G J n —t ( oeeo hmsyadC e clE g er g ca nvrt o h a i aoSadn A GSu N i g a C lg f e ir n m a ni en ,O enU ie i f i ,Q,  ̄ hnog a o l C t h i n i sy C n c 26 蒸发量。另外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 全区陕
西 省汉 中 的年 降 水 量 最 大 为 87mn新 疆 吐 鲁 6 /, 番 的 年 降水 量 最小 , 为 1 m; 且 一般 有 限 仅 6m 而
西北 地 区包 括 陕 、 、 、 、 五 省 区 全 部 甘 宁 青 新
收稿 日期 : 0 7 2 3 修回 日期 : O8—0 —1 20 —1 —0 ; 2O 4 4
维普资讯
第2 2卷
第 2期
A i 干rmn n 监 测 oig r Enio e  ̄ Mo i rn d v 旱环 境 nt

浅谈西北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现状分析

浅谈西北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现状分析

重, 部分 湖 泊 含盐 量 和矿 化度 明显 升 高 。 别 是西 特 北湖 泊咸 化趋 势更 为 明显 。新 疆博斯 腾 湖 , 由于上
【 收稿 日期】2 1- 9 1 0 10 — 5 -
4 一 4

吉林水 利
浅谈 西北 水资 源的 可持 续利 用及 现状 分析
马世 红
21 年 l 0 1 1月
游 修建 灌 溉 工 程 。 导致 人 湖水 量 锐减 , 盐 高 的灌 含 区退 水 又 不 断入 湖 。 因此 , 湖 在 短短 的 1 该 O多 年 内就 由淡水 湖 演变 成 咸水 湖 . 湖水 矿化 度上 升 了 6 倍 。 面减 少 10k 2水位 降低 35 m。 水 2 m , . 4 素有 “ 色 绿
我 国西 北 干旱 、半 干 旱地 区湖泊 于涸 现 象 十 分严
黄 河 干 流在 西地 区 的 2 个 检测 断 面 中 。 1 符合 地 面水 I、 I 水质 标 准 的仅有 6个 断面 , II 类 I 占总数 的 2. 。 86 I % V类 水 , V类 水 和 超 V 类 水 占 7.%。 1 4 西 北 各省 向黄 河 干 流年 排 放废 水 75 .l亿 m , 中 3其
工业 废水 为 43 .0亿 m3占总时 的 5 .%。渭 河 、 , 73 湟
水 等 支 流污 染 也 十分严 重 局 部地 区地 下水 也 受 污 染。
33 水 土流 失严 重 。 态环 境脆 弱 . 生
多 。我 国水 资 源 短缺 . 严 重制 约 我 国农 业 、 业 将 工 和城 市 化水 平 的发展 .随着 工业 废 水 和城 市 生 活 污 水 的 大量 排 出 .另 外工 业 万元 产 值 用水 量 或 单 位 G P用 水 量 均 很 高 , 费严 重 , D 浪 节水 潜 力很 大 , 这 使 得我 国水 资源 供需 矜 持 进一 步 的加 剧 , 当前 . 如 何 解 决 我 国水 资 源 短 缺 已成 为 首 当 其 冲 的 问

中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化形成与演变

中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化形成与演变

中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化形成与演变中国西北地区是全国最为典型的沙漠化地带,沙漠覆盖面积辽阔,生态环境脆弱,给当地人民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西北地区沙漠化形成与演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中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化形成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一地区气候干旱,降雨不足,温度高,水资源短缺。

这种气候条件无助于植被的生长和保持,加上较强的风力,使得土壤容易被风沙侵蚀。

长期以来,这种干旱的气候状况导致土地水分蒸发速度增加,水分量减少,从而加速了沙漠土地的扩张。

其次,人类活动是沙漠化的重要原因。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中国西北地区的资源开发和农业生产不断扩大。

大规模的农业耕种和牧场扩张对植被的破坏造成了巨大影响。

过度放牧、过度开发灌溉和采取错误的耕作方式,导致植被退化,土壤贫瘠,从而使得风沙蔓延,侵蚀土地。

此外,人类活动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的沙漠化现象。

不合理的农业农村用水和城市工业用水,使得这一地区的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

水的匮乏无疑限制了植被生长的条件,进一步促使了沙漠化的形成与演变。

为了解决中国西北地区沙漠化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土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规范化建设,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

政府应加大对当地的生态建设和保护投入,加强植被的种植和保持,改善土地质量。

此外,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实施节约用水政策,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力度。

同时也要加强农村水源建设和城市供水设施建设,提高用水的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其次,应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和信息共享机制,提高预警能力和保护能力。

加强沙尘暴监测和数据分析,提高对沙漠化形成与演变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交流,共享信息资源,加强科研力量的合作。

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研发出适应沙漠化地区特点的节水灌溉技术和土地保护技术,提高土壤质量,改善生态环境。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榆林水资源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榆林水资源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榆林水资源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榆林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基地之一,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其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

在我国西北地区,榆林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和一些水文要素,但受制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其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仍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榆林水资源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榆林的水资源现状需要关注。

榆林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属于半干旱气候区,年降水量相对较少。

榆林市的地下水资源是该地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尤其是深部地下水。

榆林市地下水蕴藏丰富,具备开发利用的潜力。

此外,榆林还处于黄河流域,黄河流经该地区,为该地区提供了水资源。

然而,榆林水资源开发利用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榆林的地下水资源正逐渐减少。

由于持续的地下水开采,地下水位下降,引发了地下水资源的枯竭和水质恶化等问题。

其次,榆林地区水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尤其是农业领域的水资源利用没有充分发挥其效益。

目前,榆林地区还面临着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的问题,尤其是干旱年份时,水资源供应难以满足需求。

面对上述问题,榆林在未来的水资源发展中需要关注一些趋势。

首先,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

这可以通过加强监测与调控、推广节水技术以及建立水资源补偿机制等方式实现。

其次,需要加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水利设施的效率,并采取措施促进农业领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益。

发展节水型农业,推广先进农田灌溉技术和节水农作物,可以有效降低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

此外,应重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推动水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例如开展水资源回用和废水处理再利用等。

另外,未来榆林水资源的发展也需要考虑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降水分布不均、水资源供应不稳定等问题,这对榆林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未来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提前应对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制定适应性水资源管理措施。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西北地区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西北地区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西北地区一、知识讲解1.西北地区种植业的分布: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沙漠分布广,农业活动主要分布在有水源出露的地方。

这里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所以在山麓地带水源较充足,形成绿洲。

所以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麓洪积——冲积平原上或有水源的地方。

2.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条件:(1)有利条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养分积累;夏季高温,热量丰富,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洪积冲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耕作。

山麓地带水源较充足,灌溉便利。

(2)不利条件: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

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的耕作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西北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近,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二、例题分析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城市群是指在特定范围内,以1 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 3 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

天山北坡城市群(见下图)是全国 19 个国家级城市群之一。

2017年,乌鲁木齐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43.82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为1.1 :30.2 :68.7。

全市年末总人口222.6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8.20万人,乡村人口24.41万人。

乌鲁木齐市农业上主张“少种粮、多栽树、冬季不搞大棚蔬菜”策略,稳步推进传统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改变过分依赖种植业的格局。

(1)从地理学角度分析乌鲁木齐市制定“少种粮、多栽树、冬季不搞大棚蔬菜”政策的原因。

(2)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说明天山北坡城市群的空间分布特征。

(3)简述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水平远低于我国东部城市群的原因。

【答案】(1)气候较干旱,农业灌溉水源较少;种树可以可以缓解风沙侵袭,美化环境;冬季多大风、暴雪会对蔬菜大棚造成强烈破坏;乌鲁木齐铁路运输便利,冬季蔬菜可以从外省市输入。

全球气候变暖下我国西北干旱区域草地生态系统退化原因分析

全球气候变暖下我国西北干旱区域草地生态系统退化原因分析

全球气候变暖下我国西北干旱区域草地生态系统退化原因分析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而我国西北干旱区域则是受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西北干旱区域的草地生态系统退化问题变得尤为突出。

本文将分析西北干旱区域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西北干旱区域降水量减少。

气候变暖使得大气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加快,从而导致西北干旱区域的降水量减少。

由于降水减少,土壤中含水量降低,草地植被的生物量也随之减少。

缺乏充足的水分供应,草地植物的生长受到限制,从而导致了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其次,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西北干旱区域的温度升高。

气候变暖使得西北干旱区域的地表温度升高,这会加剧土壤水分的蒸发速度。

高温还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使得草地植被的生长受到严重限制。

由于草地植被的减少,土壤表面的暴露程度增加,进一步导致了土壤的水分流失和侵蚀加剧,草地的退化速度加快。

第三,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了西北干旱区域的风沙土壤侵蚀。

气候变暖导致西北干旱区域的植被覆盖率下降,而植被的减少会使得土壤表面裸露程度增加,同时也减少了土壤的粘结力和抵抗腐蚀能力。

在风力的作用下,这些裸露的土壤颗粒会被风沙侵蚀,进而形成风沙灾害。

风沙的产生不仅对草地植被造成了破坏,还对农田的耕作和种植造成了严重影响,加剧了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进程。

最后,全球气候变暖对西北干旱区域的冰雪资源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气候变暖导致西北干旱区域的冰雪融化速度加快,使得冰雪的分布范围和面积减少。

冰雪是西北干旱区域的重要补给水源,它的减少将会导致西北干旱区域缺乏水资源,进一步加剧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针对西北干旱区域草地生态系统退化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加强对西北干旱区域的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这可以通过改进农田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等方式来实现。

其次,加强草地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工作,通过进行草地人工种植、改善草地保护政策等措施来提高草地植被覆盖率。

近44年来我国西北地区干湿特征分析

近44年来我国西北地区干湿特征分析

干 湿演变 特征 。降 水量与蒸 发 量是 代 表一 个地 区水 分平衡 的两个 方 面 , 因此 综 合考 虑 降水 和 蒸 发 这 两 方 面水分 收支 情况来 研究 该地 区 的干 湿气 候转 型是 可行 的 , 这对我 国西 部 生态 环 境 与社 会 经 济 诸 多方
面均 具有 重大 的现 实意义 和深远 的 战略意义 。
1 6- 2 0 9 0 0 3年 1 1 测 站 降 水 和 小 型 蒸 发 皿 蒸 发 量 资 料 , 合 考 虑 降 水 和 蒸 发 这 两 个 水 3个 综 分平 衡 最 关 键 的分 量 构 造 了降 水 蒸 发 均 一 化 干 湿 指 数 , 而 研 究 了 西 北 地 区 干 湿 的 时 空 演 变 特 征 。结 果 表 明 : 进 一 致 性 异 常 是西 北 地 区 近 4 4年 干湿 特征 的 最 主要 空 间 分 布模 态 ; 北 地 区干 湿 异 常 特 征 主 要 分 为 西 风 带 气 候 区型 , 西 高 原 气候 区 型 和季 风气 候 区 型 ; 个 西 北 地 区及 其 西 风 带 气 候 区 、 原 气 候 区年 干 湿 特 征 呈 较 为 显 著 的 变 湿 趋 势 , 整 高
生态脆 弱 区_ 。当前 全 球 变 暖 日益 显 著 , 全 球 变 2 J 而 暖驱 动复 杂 的水 循环 变 化 , 可能 导 致 近 十几 年 来 西 北 大部 分地 区气 候环 境 发 生 变 化 , 出现 降 水 与 径 流
以前关 于西 北 地 区干 湿特 征 的研 究 , 要 是 针 主 对 降水 量 而进行 的[911 , 少有 人综 合考 虑 降水 7 ,- ]很 - 69 和蒸发 两个水 分平 衡 的重要 分量来 分 析 西北地 区的

西北地区-区域特征

西北地区-区域特征
产业结构
以传统农牧业为主,工业和服务业发 展相对滞后。
产业结构特点
农业
西北地区农业资源丰富,主要种植小麦、玉米、 棉花等作物,畜牧业以牛羊养殖为主。
工业
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主要集中在能源、化工等领 域,近年来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
服务业
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但潜力巨大,主要集中在 旅游、商贸等领域。
城市化进程
水资源
虽然西北地区的降水量较少,但是其 地处内陆,蒸发量较大,因此其地表 水和地下水资源都比较丰富,为农业 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
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非常壮丽,有高山、草原、沙漠、湖泊 等,其中青海的青海湖、甘肃的敦煌莫高窟等都是我国著名 的旅游景点之一。
人文景观
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非常悠久,有许多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如西安的兵马俑、甘肃的敦煌石窟等,都是我国重要的文 化遗产之一。
03 人口与社会经济
人口分布与民族构成
人口分布
西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主要集 中在河谷平原和绿洲地区。
民族构成
西北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包 括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 克族等,各民族在语言、文化、 风俗等方面具有独特性。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总量
西北地区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但近年 来经济增长速度较快。
国煤炭的重要产区。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西北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 非常丰富,主要集中在甘肃的玉 门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等
地区。
水能资源
西北地区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等大江大河 的上游,其中黄河上游的龙羊峡、 拉西瓦等水电站都是我国重要的
水电基地之一。
矿产资源
金属矿产
西北地区的金属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主要有金、银、铜、铁、铝等,其中 新疆的哈密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铁矿产 地之一。

中国的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中国的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多元文化
西北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见证了不同文化、宗教和商贸活动的交流与融合,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古代丝绸之路
西北地区的民俗风情独具特色,如陕西的秦腔、甘肃的兰州鼓子、青海的花儿等,展现了浓郁的地方文化魅力。
独特的民俗风情
自然景观
西北地区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如浩瀚的沙漠、雄伟的雪山、广袤的草原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措施恢复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推进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加强水利、抗旱、防震等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强宣传教育
普及自然灾害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05
CHAPTER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03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态环境恶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导致西北地区生物多样性锐减,许多珍稀濒危物种面临灭绝风险。
河流和湖泊
02
CHAPTER
植被与土壤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北部以及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边缘地区,以禾本科、菊科等草本植物为主。
草原
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内部,以耐旱、耐盐碱的灌木和半灌木为主,如梭梭、红柳等。
荒漠
主要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山等山地的阴坡和半阴坡,以针叶林为主,如云杉、冷杉等。
促进旅游业与农业、工业、文化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产业链。
深入挖掘西北地区的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品的附加值。
加大旅游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西北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
THANKS

浅析西北地区水资源保护及其循环利用

浅析西北地区水资源保护及其循环利用
国 1 3面 积 的 西 北 地 区 , 然 水 资 源 占全 国 总 量 的 / 天
通 过政 府职 能 部 门 , 采取 切 实 可行 的行政 手段 , 坚
决有 效地 切 断高 污染 企 业 的污 染 源 头 , 者追 令 这 些 或 企业 限期 整 改 , 少 污 染 源 。同 时 西 北 地 区 的政 府 可 减
13 通过 政府 行政 手段 , . 改变 工矿 企 业用水 和发 展 之
间的 矛盾
地 下水 为 08 .3万亿 m , 由于 地 表水 与地 下 水 循 环转
换 , 为补给 , 除两 者 重 复计 算 量 0 7 互 扣 . 3万 亿 m , 与 河 川径 流不重 复 的地 下水 资 源是 约 为 0 1 亿 m , .万 这 样计 算下 来 , 国的水资 源总 量并不 算 多 , 在世 界第 中 排 6位 , 而人 均 占有 量 更 少 为 22 0 m , 在 世 界 第 8 4 排 8 位 。我 国水 资 源在空 间分 布 极 不 均衡 , 尤其 是 约 占我
以在 如何 提 高水 资源 的循 环 利 用 等 中 , 合理 有 序 引 导
1% , 3 再加上该地 区长期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 , 甚至有
些 地 区一年 四季 无 雨 。地 下 水 资 源 匮乏 , 表 水 仅 靠 地
并帮助企业投入技术力量 , 提高水 的综合利用率, 降低
水 的污染 , 现西 北地 区经济 的可 持 续发 展 。 实
黄河 和少得 可怜 的天然 降雨 。面临严 峻 的水资 源 紧张 形 势 , 认 真对待 水资 源保 护 的问题 了 , 级政 府应 采 该 各 取 各种措 施 落实 到人们 的生 活 和工作 中 。
2 提倡水资源 的循 环利用

西北干旱区环境与资源

西北干旱区环境与资源

中国西北干旱区的资源与环境1. 干旱区整体环境中国西北干旱区系指35°N以北,106°E以西的内陆干旱区,包括新疆全境、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古贺兰山以西的地区,土地面积约占中国总土地面积的24.5%。

由于深居欧亚大陆腹地,平原降水量在160mm以下,基本上不产生地表径流,形成世界上最严酷的干旱区之一。

在晚近地质时期,有显著的差异上升运动,大部分地区上升幅度不大,一部分上升很大,形成广大的高平原和横亘于高平原中的很显著的山脉。

高平原海拔大多在1000米左右,其中也有较低的部分,如准噶尔盆地不少地域在250—5O0米之间。

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竟在海平面以下155米。

许多山地的高度超过3000米,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

也有不少山地高度较低,景观的垂直分异不明显。

随距海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是决定区内自然界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

地处内陆且四周多山岭。

来自海洋的水汽很少,夏季风难以到达。

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荒漠草原和干草原。

在高山的垂直分带中则有森林、山地草原等,以及与之相应的土壤类型。

地貌外营力主要是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下的微弱风化、微弱的物质移动、微弱的水力侵蚀和堆积以及广泛的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

但暴雨之后,水力侵蚀可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

风力作用虽然很广泛,但只能对颗粒较细的松散沉积物起作用,并在风力变缓的时候发生堆积。

在高大的山岭中,以冰川作用以及冰缘条件下的寒冻风化、物质移动和流水侵蚀为主。

全区绝大部分属内陆流域,在平地上产生的地表水几乎全属雨水补给的短暂水流。

湖泊较多,大多是咸水湖。

山地径流是重要的资源,其补给来源以冰雪融水为主。

自中生代末期以来,即断续出现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植物逐渐旱生化,种属较少。

第四纪初曾经有过比较湿润的时期,有些地方古水系较为发育。

湖岸阶地的存在,也可以作为地质时期中气候向干旱变化的证据。

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影响,远不如东部季风区广泛、深刻。

但在与东部季风区接壤的地区,以及有流水可资灌溉的地域等,也可看到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

初中地理关于中 国水资源的详尽分析

初中地理关于中 国水资源的详尽分析

初中地理关于中国水资源的详尽分析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中国,水资源的状况更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这使得水资源的分布存在着显著的时空差异。

从时间上看,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这就导致了水资源在季节分配上的不均衡。

夏季雨水丰沛,河流水位上涨,甚至可能引发洪涝灾害;而到了冬季,降水减少,河流水量明显下降,部分地区甚至会出现河流干涸的情况。

在空间分布上,我国水资源呈现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

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河网密布,水资源相对充足。

而北方地区,尤其是华北和西北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匮乏。

这种空间分布的不均衡,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我国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这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人均水资源显得十分有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农业是我国用水大户,灌溉用水占据了较大比例。

然而,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存在着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大水漫灌不仅导致水资源的大量消耗,还可能造成土地盐碱化等生态问题。

为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势在必行,如滴灌、喷灌等。

工业生产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一些高耗水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低,会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同时,工业废水的排放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的短缺。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也是水资源消耗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用水需求持续上升。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的节水意识淡薄,用水浪费现象时有发生。

比如,长时间开水龙头洗漱、洗车时使用高压水枪长时间冲洗等。

水资源的污染也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等,使得许多河流、湖泊受到污染,水质恶化。

一些地区的地下水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这不仅影响了水资源的可利用性,还对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健康构成了威胁。

中 国大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如何应对

中 国大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如何应对

中国大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如何应对中国大西北地区,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地,是一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

然而,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这一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加上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使得水资源的获取和利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一严峻的问题呢?首先,我们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规划。

这意味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分配制度,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需求,合理调配水资源。

政府应当制定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杜绝水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

同时,要通过政策引导和经济手段,鼓励企业和居民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农业方面,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灌溉效果也不尽理想。

相比之下,滴灌、喷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能够精确地将水输送到植物根部,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的损失。

此外,还可以通过选育耐旱作物品种、改良土壤结构等方式,提高农作物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农业用水的管理,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避免过度灌溉。

工业领域也需要采取一系列节水措施。

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

对于高耗水企业,要加强监管,要求其进行节水技术改造,达到一定的节水标准。

此外,建立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系统,将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次用于生产,也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生态修复也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

大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容易导致生态失衡。

因此,要加大对水源地的保护力度,划定保护区,禁止非法开采和污染。

同时,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的涵养和循环。

跨区域调水工程也是解决大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缓解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紧张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31. 7
1074. 5
1356. 7
651. 4
年潜在蒸散最大站 敦煌市 额济纳旗 中宁 冷湖 安康市
民丰县安德河
年潜在蒸散最小站 夏河县合作 化德 海源
唐古拉山伍道梁 铜川市
和静县巴音布鲁克
图 1 西北地区年潜在蒸散等值线图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 西北地区降水特征分析
将西北 91 个气象台站 40 年年降水求统计平均表明 :西北地区降水量空间差异较大 ,年降水量由东
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化项目 ( G19990436201) 资助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潜在蒸散达 1200 ~ 1300 mm 。年潜在蒸散最小的地区主要为海拔在 2000 m 以上的青海高原地带和属
天山山脉的新疆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地区. 这些地区由于海拔高 ,热量条件不足 ,年潜在蒸散为 500 ~ 800
mm 。西北各省的年潜在蒸散具体情况可参见表 2 :
表 2 西北地区各省份年潜在蒸散特征
Cv =
n
6
i=1
(
Ki n
-
1) 2 1
,
(1)
式中 n 为观测年数 ; Ki 为第 i 年的年降水变率 , 即第 i 年的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的比值 , Ki
> 1 表示该年降水量比多年平均情况多 ,反之则少 。西北各省年降水量变差系数见表 1 :
表 1 西北地区各省份年降水量特征
省份 甘肃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陕西 新疆
年潜在蒸散等值线图见图 1. 从西北年潜在蒸散来看 ,总体趋势是与年降水量相反 ,即 :年降水越少的地
区年潜在蒸散越大 ,但不同地区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不一致 。整个西北地区年潜在蒸散平均约为
1000 mm ,最大的地区在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里木盆地 、吐鲁番盆地 、哈顺戈壁和甘肃省墩煌地区 ,年
第 4 期
曾 燕 ,等 :从气候角度分析西北地区水资源状况
461
4 西北地区干燥度分析
干燥度用来反映地区气候的一般干湿状况 ,其定义为 :
D=
Ep P
,
(7)
D 为潜在蒸散与同期降水量之比 。将求得的西北 91 个气象站点多年潜在蒸散平均值除以各站点对应的
多年降水量平均值 ,即可求出各站点的年干燥度 ,西北地区年干燥度等值线见图 2 。气候上划分干湿状
第 20 卷 第 4 期 2003 年 12 月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Journal of t he Graduate School of t 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Vol120 No14 Dec1 2003
从气候角度分析西北地区水资源状况 3
曾 燕1 刘昌明1 邱新法2
日总量 ,MJ ·m - 2·d - 1 ; C0 :系数 ,为 0. 000939 ; Tmax - Tmin近似表征地表可用辐射能的大小 ,同时又是水
汽压差大小的指标. 晴天时 , Tmax - Tmin较大 ,而阴天则相对较小 。
Ra =
1440 π
Gsc
dr
(ωssinφ
sinδ+
cosφ
co sδsi nωs)
况的基本指标见表 3.
表 3 干湿气候区划的物理指标
干湿区划
指标 年干燥度
潮湿 < 0. 5
湿润 0. 5 ~ 1
半湿润 1~2
半干旱 2~5
干旱 >5
图 2 西北地区年干燥度等值线图
与表 3 对照可以看出 ,西北绝大多数地区为干旱地区 ,少数为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年干燥度整体水 平较高 ,均大于 1 ,平均为 11. 6. 年干燥度最高的地区为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里木盆地 、吐鲁番盆地 、 哈顺戈壁 、柴达木盆地和甘肃墩煌地区 ,这些地区年干燥度大于 30 ,最高达 84. 7 ,为新疆吐鲁番 ;其次为 内蒙古西北部的额济纳旗和中央戈壁 ,年干燥度在 20 ~ 30 ;年干燥度较小的地区为高海拔的青海高原 、 甘肃省最南端和陕西省南部 ,年干燥度在 1. 5 ~ 2. 0 ,其中秦岭附近的年干燥度最小 ,接近于 1 ;年干燥度 最小的地区为汉中市 ,为 1. 2 。西北各省的年干燥度具体情况可参见表 4 :
rad ;δ:太阳赤纬 ,rad.
dr = 1 + 0. 033cos
2π 365
J
,
(4)
δ=
0. 409sin
2π 365
J
-
1. 39
,
(5)
J 为一年中日序数 (1 ~ 365) 。
ωs = arccos (2 tanφtanδ) .
(6)
3. 2 年潜在蒸散分布规律
根据以上公式 ,逐站点计算其每一年的潜在蒸散 ,之后求出每个站多候角度分析西北地区水资源状况
459
南向西北递减 ,祁连山脉和东南部少部分能够受到季风影响地区的年降水量为 400 ~ 600 mm ,陕南地区 年平均降水量在 800 mm 以上 ;越过贺兰山 ,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低于 100 mm ,被高山包围的塔里木盆
地 、吐鲁番盆地 、柴达木盆地 ,年降水量在 50 mm 以下 ;受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输送的影响 ,新疆天山以 北年降水量为 100 ~ 200 mm ,天山山脉为 200 ~ 400 mm ;全区中新疆吐鲁番的年降水量最小 ,仅为 16 mm ,陕西汉中的年降水量最大 ,为 867 mm 。 西北地区各省份年降水量变化特征 为了了解西北各省份年降水量年际之间的变化幅度 ,引入年降 水变差系数 Cv ,其定义式如下[9 ] :
,
(3)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4 60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第 20 卷
其中 Csc :太阳常数 ,为 0. 0820 MJ ·m - 2·min - 1 ; dr :日地相对距离的倒数 ;ωs :日没时角 ,rad ;φ:纬度 ,
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 、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 ,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水资源保障是经济建设的 前提和基础[1 ] 。西北地区主要属于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降水量少 ,蒸发量大 ,水资源短缺 ,生态环境相当 脆弱 ,水是其最为稀缺的资源 ,是绿洲的命脉[2 ,3 ] 。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西北原来水资源的 供需矛盾更为明显 。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曾指出 “: 对于严重缺水的西北地区而言 ,水是经济发展 的命根子 。西北地区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 ,开发利用难度也极大 ,目前西北水资源的资料基础相对薄弱 。 就水而言 ,西北应率先进行水资源的评价工作”[4 ] 。因此 ,分析和研究中国西北水资源状况 ,实现水资源 的可持续利用 ,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
3. 1 潜在蒸散计算方法
由于缺乏湿度 、日照 、风速等资料 ,潜在蒸散的计算没有采用传统的 Penman 公式 ,而是采用了 FAO
推荐的 Hargreaves 算法 ,其公式为 :
Ep = C0 ( T max - T min) 0. 5 ( T mean + 17. 8) R a ,
(2)
其中 Ep :潜在蒸散 ,mm ·d - 1 ; Tmax , Tmin :日最高和最低气温 , ℃; Tmean :日平均温度 , ℃; Ra :天文辐射
年降水量多年平均/ mm 306 214 273 284 614 117
从表 1 可以看出 ,西北地区宁夏和内蒙古 (西北) 的年降水变差系数为最大. 说明这两个地区的降水 年际间波动最大 ,最大年降水量为最小年降水量的 3 倍以上 ;年降水量波动最小的省为青海 ,其最大年降 水量仅为最小年降水量的 1. 5 倍 ;甘肃省 、陕西省 、新疆年降水量的波动幅度基本相当 ,最大年降水量约 为最小年降水量的 2 倍左右 ;年降水量多年平均最大的为陕西省 ,达 614 mm ,最小的为新疆 ,仅为 117 mm ,是西北各省中最为干旱的省 。在 1958 ~ 1997 年 40 年中 ,最大年降水量是陕西省汉中 1983 年的 1463 mm ,最小年降水量是青海省玉树 1952 年的 2 mm 。
年降水变差系数 0. 14 0. 25 0. 27 0. 11 0. 16 0. 19
最大年降水量/ mm 417 362 503 367 853 169
最小年降水量/ mm 213 102 149 243 421 82
注 :内蒙古的统计值仅指其西部地区而言 ,以下各表内蒙古含义与此相同 。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2 南京气象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系 ,南京 210044)
(2002 年 8 月 26 日收稿 ;2003 年 1 月 10 日收修改稿)
摘 要 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 ,生态环境相当脆弱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原来水资源 的供需矛盾更为明显 。利用西北 91 个气象台站 40 年的气象资料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从 降水量 、潜在蒸散 (蒸发力) 、干燥度等气候指标 ,分析了西北不同地区的干湿状况和水分盈亏 量. 所用资料详实 ,为西北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评估和合理调配提供了重要依据 。 关键词 水资源 ,西部大开发 ,潜在蒸散 ,干燥度 中图分类号 TV211. 1
3 西北地区潜在蒸散分析
潜在蒸散 (发) 又称为最大可能蒸散量或蒸发力 ,是指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 ,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 蒸发量[10 ] 。潜在蒸散是从能量角度评判一个地区最大的可能蒸散量 ,在下垫面实际蒸散的计算中往往 要用到潜在蒸散 (发) 这一数值 。同时 ,潜在蒸散 (发) 也常用于气候区划中干燥度 、水分余亏量 (灌溉定 额) 等气候指标的计算 。通过气象资料计算西北地区的潜在蒸散 ,可把握西北不同地区地表水循环的基 本尺度 ,从气候的角度判断西北不同地区的干湿状况和水分余亏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