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1-10章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1-10章)1.影响供给的因素包括:①产品价格;②生产成本;③生产技术;④生产者预期;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2.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有:①时间(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②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③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3.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①消费者偏好;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③产品价格;④替代品的价格;⑤互补品的价格;⑥预期;7其他因素。
其中,产品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关键的因素。
一般而言,商品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4.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因为商品的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化。
需求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的变化导致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5.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6.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公式有点弹性公式和弧弹性公式两种:前者表现的是一点上的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后者表现的是两点之间的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7.需求价格点弹性是指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弹性,它等于需求量的无穷小的相对变化对价格的一个无穷小的相对变化的比。
需求价格点弹性表明的只是一点上的弹性,因此只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
8.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分为三种情况:①当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时,称为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②当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时,称为需求单一弹性;③当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时,称为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
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一种商品若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那么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
②商品的重要性,一种商品如果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弹性就小或缺乏弹性。
而一些非必需的高档商品,像贵重首饰、高档服装等,其需求弹性就大。
③商品用途的多少,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多,它的需求弹性就越大,反之就缺乏弹性。
经济学基础知识题库
经济学基础知识题库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1. 基础概念1.1 什么是“稀缺”?回答:稀缺是指需求高于可用资源的状况。
1.2 什么是“机会成本”?回答:机会成本是指做出某个经济决策所必须放弃的最高价值的代价。
1.3 什么是“边际收益”?回答: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或消费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1.4 什么是“市场失灵”?回答:市场失灵是指当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时出现的现象。
1.5 什么是“外部性”?回答:外部性是指某个人的行为对其他人的福利造成了影响。
2. 供给和需求2.1 什么是“需求曲线”?回答:需求曲线反映了不同价格下消费者所需求的商品数量。
2.2 什么是“供给曲线”?回答:供给曲线反映了不同价格下生产者所提供的商品数量。
2.3 什么是“市场均衡”?回答:市场均衡是指供给与需求在某个价格水平上相等时所达到的均衡状态。
2.4 什么是“弹性”?回答:弹性是指某一变量对另一变量变动的敏感程度。
2.5 弹性的种类及其经济意义?回答: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交叉价格弹性。
弹性的大小代表着消费者或者生产者对价格或收入变动做出的反应程度。
3. 生产、成本和利润3.1 什么是“生产函数”?回答:生产函数描述了输入因素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3.2 什么是“短期”?回答:短期是指生产者只能改变某些输入因素,另一些输入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所进行的生产。
3.3 什么是“长期”?回答:长期是指生产者可以通过改变所有输入因素来进行生产。
3.4 什么是“固定成本”?回答:固定成本是指与生产规模无关的成本。
3.5 什么是“边际成本”?回答:边际成本是指生产一单位商品所需增加的总成本。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1. 基础概念1.1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回答:GDP是一国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市场价值的总和。
1.2 什么是“通货膨胀”?回答:通货膨胀是指总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1.3 什么是“经济波动”?回答:经济波动是指短期内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或经济活动总量的变化。
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一、外汇与汇率
外汇的概念和分类;汇率的定义;汇率的标价方法和报价方法;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
第十六章 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理解金融体系、金融市场、金融丁具的定义和种类;并能够对金融体系的变化做出解释;对金融市场的变化和走势做出基本的判断..
考试内容
一、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的定义;构成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
二、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的定义和基本功能;构成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金融市场的分类..
五、剩余价值的分割
剩余价值分割的实质;剩余价值分割的具体形式..
六、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
资本循环的阶段、形式和应具备的条件;资本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影响;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过程及其实现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产生根源..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必然趋势;是否掌握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基本经济特征;是否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和特点;是否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基本途径..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否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否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商品的基本属性;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初级经济师知识点总结
初级经济师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1.社会经济制度。
理解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辨别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的主要阶段,诠释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过程,辨识市场与市场体系的基本功能,理解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辨别社会资源配置基本方式,理解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2.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诠释货币产生的过程和基本职能,理解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
3.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过程,辨别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诠释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必然性和基本途径。
4.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辨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
理解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原因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诠释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和类型,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内容。
6.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理解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和特点,诠释社会主义产业结构的基本构成,辨别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形式,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诠释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内容。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辨别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理解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综合协调的基本要求。
8.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
理解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诠释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机遇,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涉外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辨别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财政9.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掌握公共物品的特征,理解公共物品融资与生产的制度结构,诠释市场效率,掌握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诠释财政的基本特征,掌握财政的基本职能,掌握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内容和主要任务,理解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内容。
经济与管理知识考点归纳
经济与管理知识考点归纳经济与管理知识在今天的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来进行决策和规划。
本文将对经济与管理知识的一些重要考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为大家在这方面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帮助。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知识1. 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商品在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需关系的变化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2.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市场中各个参与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规则。
常见的市场结构有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等。
3.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等,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4. 毛利与净利毛利是指销售收入扣除直接成本后的剩余部分,而净利则是在扣除所有费用和税后的盈利。
第二部分:管理学基础知识1.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指的是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和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和权责关系。
合理的组织结构可以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
2. 领导与管理领导是指对组织成员产生影响力,引领他们共同实现组织目标;管理则是指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资源以达成目标。
3. 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是对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所取得成绩的评估,可以用来激励员工、改进工作和调整战略。
4. 决策与风险管理管理者在工作中需要做出各种决策,包括战略、战术和运营层面的决策,并要能够合理评估和管理决策带来的风险。
第三部分:经济与管理实践案例分析1. 亚马逊的商业模式亚马逊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其商业模式、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都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对象。
2. 腾讯的创新管理腾讯在互联网行业中不断进行创新,其管理理念和组织文化也备受关注,可以作为管理学习的一个案例。
3. 联合国的全球治理联合国是一个全球性组织,其在全球治理、协调国际事务和促进和平等方面的作用是经济与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以上就是对经济与管理知识的一些重要考点的归纳总结。
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这一领域的基础知识,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6分)【考点1】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考点2】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考点3】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考点4】市场与市场体系★【考点5】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考点6】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考点1: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一)物质资料生产1.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于人们需要的过程。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2)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包括未经加工的(如森林)和经过加工的(如布匹)。
(3)劳动资料(手段):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两对矛盾)1.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1)人的要素如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经验等。
(2)物的要素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关联】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对比】劳动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因为劳动对象是生产力作用的对象。
2.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概念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2)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①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②消费是最终的目的和动力。
【注】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③分配和交换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私有制、公有制)(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①奴隶制生产关系(奴隶主)②封建制生产关系(封建地主)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家)(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①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②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③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4.社会生产方式(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引言: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了个体、组织和国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作出的决策以及如何分配资源的问题。
本大纲旨在提供一份全面而又系统的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帮助学生建立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一部分:经济学的概述1. 经济学的定义和目标- 经济学的定义及其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
- 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方法和工具。
2. 经济体系与经济制度- 不同经济体系的比较和特点。
- 主要经济制度的分类与特点。
3. 基本经济问题- 研究经济学的核心问题:稀缺性、选择和机会成本。
- 供求关系及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第二部分:微观经济学基础1. 个体行为与市场- 边际效应和边际效用的概念及其在决策过程中的应用。
- 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
2. 生产和成本理论- 生产函数和边际产品的概念。
- 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计算和比较。
3. 市场结构和竞争- 市场结构的分类和特点。
- 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和影响。
4.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类型。
-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干预手段。
第三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1. 宏观经济学的概述-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领域。
-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和分析方法。
2. 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 国民收入的构成和计算方法。
- 经济增长理论和影响因素。
3. 就业与失业- 就业和失业的概念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 就业和失业的测量方法和政策应对。
4.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概念和影响。
-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5. 货币与货币市场- 货币与货币的功能和货币市场的作用。
- 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的相关原理和工具。
结语:经济学基础是每个经济学学习者的入门课程。
通过本教学大纲中的内容学习,学生将建立起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本大纲能为经济学基础教学提供一个系统和全面的框架,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经济学的更高级领域和应用。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提纲共33页word资料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经济学基础1、物质资料生产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及劳动力的支出;(生产最基本的要素)(2)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3)劳动对象。
(未经加工的和经过人的劳动加工过的)2、社会生产关系的两种基本类型:(1(2▲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立统一的(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a、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和状况时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b、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性质和状况时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常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4、社会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任何客观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3)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否则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5、经济规律的三种类型:(1)在人类各个社会阶段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2)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在商品经济社会形态中发生作用的价值规律(3)只在一个社会阶层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按劳分配规律等。
6、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在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7、社会经济制度演变所经历的主要阶段: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社会制度8、自然经济的概念:自然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第一章ppt课件
【本节主要考点】
1、影响供给的因素
2、供给曲线的形状及变动情形
【本节内容】
一、供给的含义
含义
供给
在某一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
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 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2024/2/15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20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需求规 即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律
需求曲 线
反映需求和价格的对应关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曲线)
需求的变化情形有两种: 1.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
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点移动)。
2. 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例题1:2011单选题】在构成商品需求的基本要素中,除
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外,还应包括(
)。A. 消费者的潜在源自入B.消费者的支付能力C.产品的市场价格
D.产品的生产成本
【答案】B
【解析】通过本题掌握需求的构成要素。
2024/2/15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7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例题4:2010年多选题改编】影响需求的因素有(
)。
A. 消费者偏好
B.互补品价格
C.消费者的收入
D.生产成本
高考经济与社会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经济与社会知识点归纳总结引言:高考经济与社会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对于准备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系统地整理经济与社会科学学科所涉及的知识点,以便考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答题水平。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学基础知识是高考经济学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将按照以下内容进行总结。
1.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基本概念的介绍。
2.供求关系与市场机制供求关系的基本原理、市场机制的运行规律以及市场失灵等相关内容的阐述。
3.生产要素与生产关系生产要素的分类、生产要素的报酬以及生产关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点归纳。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知识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科中的重要分支之一,涉及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和调控的知识点。
以下是相关内容的总结。
1.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指标以及国民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知识点总结。
2.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区别、经济增长的因素以及经济增长模式等相关知识点的归纳。
3.货币与货币市场货币的职能、货币供求机制的调节以及货币市场的特点等方面的知识总结。
第三部分:微观经济学知识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科中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支之一。
以下是相关内容的总结。
1.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的弹性、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变动以及需求与供给的决定因素等方面的知识点归纳。
2.市场结构与竞争市场结构的分类与特点、垄断与垄断竞争的形成机制以及市场竞争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总结。
3.效益与成本效益与成本的概念、效益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的原则以及效益成本分析等知识点的归纳。
第四部分:社会科学知识社会科学是高考中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社会与文化、政治与法律、人口与城市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相关内容的总结。
1.现代社会与社会变迁现代社会的特征与发展、社会变迁的原因与影响以及社会转型的模式等方面的知识点总结。
2.政治与法律政治制度与政权、法律的特点与功能、社会公平与正义以及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知识归纳。
经济学基本知识概述
经济学基本知识概述
第一部分:经济学的定义与目的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定的学科。
它涉及个人、家庭、企业和国家之间生产、消费和分配的行为。
第二部分:经济体系
经济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经济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
主要的经济体系有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第三部分:供求关系和市场
供求关系是指商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市场机制通过供求关系来决定价格和资源分配。
第四部分:经济增长和发展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加。
经济发展则涉及经济结构的改革和社会的进步。
第五部分:货币和通货膨胀
货币是用作交换媒介和价值存储的一种资产。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普遍上升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第六部分:国际贸易和全球化
国际贸易是国家之间交换货物和服务的过程。
全球化则涉及全球经济的互联互通和相互依赖。
第七部分: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导致经济效率下降的情况。
政府可以通过干预来修复市场失灵。
第八部分:经济政策和经济周期
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影响经济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增长和衰退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
以上是对经济学基本知识的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三经济与社会知识点
高三经济与社会知识点经济与社会是高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科目,它的内容涵盖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点。
以下是高三经济与社会知识点的一些简要介绍,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知识1. 经济学概述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与利益分配规律的学科,它研究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
2.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而计划经济则是由中央计划部门制定计划并对资源进行分配的经济体制。
3. 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等,而生产关系则是指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协作方式。
4. 供给与需求供给是指市场上各个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则是指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5. 市场均衡和价格形成市场均衡是指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市场状况,而价格则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1. 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统计和分析的方法,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指标。
2. 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而经济波动则是指经济活动周期性的波动。
3.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总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而通货紧缩则是指货币供应相对减少导致价格总水平下降的现象。
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而货币政策则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
第三部分:社会学基础知识1. 社会学概述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和社会关系的学科,它关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2. 群体与集体行为群体是指由若干个人组成的人群,而集体行为是指群体中的个体在某些情境下的共同行动。
3. 社会结构与社会阶层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的总体,而社会阶层是指社会中根据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而划分的层次。
《中级经济基础》核心考点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核心考点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1.需求曲线2.供给曲线线进行的为供给曲线的位移3.生产曲线形状4.总成本曲线(TC )、总可变成本曲线(TVC )和总固定成本曲线(TFC )总成本曲线是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开始开始时是以递减的增长率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的增长率上升总可变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出发后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以递减的增长率上升总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5.平均总成本曲线(ATC )、平均固定成本曲线(本曲线(MC )6.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7.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供求曲线要素供给曲线要素需求曲线8.劳动的供给曲线曲线9.市场失灵的原因及政府的干预10.储蓄—投资恒等式11.消费理论12.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13.“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1)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2)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3)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4)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5)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6)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15.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16.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17.政府对国际贸易的干预第二部分财政1.资源配置职能2.收入分配职能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4.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5.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6.税负转嫁的方式7.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8.国债9.税收分类10.增值税11.消费税12.我国政府预算体系13.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14.现行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收入划分15.财政政策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1.我国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2.通货膨胀的类型3.通货膨胀的治理4.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特征和主要业务5.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央银行是一国通货的唯一发行银行,因此,储备货币是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的主要项目。
6.货币政策工具8.有效市场理论10.国际货币体系第四部分统计1.统计调查的方式2.描述统计5.绝对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提示】当时间序列中的指标值出现0或负数时,不宜计算速度。
高一道法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道法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行为的科学。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初步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应用一些经济学知识来解释和分析实际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一道法经济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经济学。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知识1.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如国民经济总体水平,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等。
而微观经济学则关注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如家庭、企业、市场等。
2. 资源与机会成本资源是有限的,无法满足无限的人类需求。
因此,个体在做出选择时,必然会面临机会成本的问题,即为了选择某种商品或活动所放弃的其他最有价值的商品或活动。
3. 供给与需求供给是指卖方愿意按照一定价格和数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需求是指购买方愿意按照一定价格和数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均衡状态。
第二部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1. 市场经济的特点与机制市场经济是指由市场供求关系自由调节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的特点包括自由竞争、资源配置效率、价格灵活等。
2. 计划经济的特点与机制计划经济是指由中央计划部门统一安排和调控经济活动的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的特点包括资源配置由中央决定、经济计划实施等。
3.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在资源配置、经济增长、消费者福利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市场经济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而计划经济则具有较强的调控能力。
第三部分: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1. 市场失灵的原因与类型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够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竞争等。
市场失灵的类型包括市场效率失灵和市场公正失灵。
2. 政府干预的方式与目的政府干预是指政府通过法律、行政手段对市场进行调控和干预。
政府干预的方式包括价格管制、税收政策、货币政策等。
政府干预的目的是实现经济公平、提供公共品、调节资源配置等。
经济基础_第一部分_经济学基础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考点一:需求和供给的含义 含义 备注 需求 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需求构成要素:1.购买欲望(愿意)2.支付能力(能够) 供给 在某一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供给构成要素: 1.愿意2.可能 考点二: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影响需求的因素 影响供给的因素消费者的偏好 (一般同向) 生产成本(反向) 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一般同向) 生产技术 产品价格 (一般反向) 产品价格(同向) 替代品的价格 (“煤气和电”一般同向)相关产品的价格 互补品的价格 (“汽车和汽油”一般反向)预期 (是指消费者的预期)预期(是指生产者的预期) 其他因素(国家政策、广告宣传、商品品种,质量等) 其他因素(国家政策、生产要素的价格)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考点三:需求曲线及供给曲线需求曲线是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曲线上点的移动)。
(2)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 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Q供给曲线是供给和价格关系的曲线(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供给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
(2)供给变动: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PS S ’Q (供给量)考点四: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即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此时的供求数量为均衡数量。
中级经济师2024考试大纲
中级经济师2024考试大纲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是否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础、财政税收、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法律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考试内容与要求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2.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理解市场需求、市场供给与均衡价格,运用均衡价格模型分析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之间关系,掌握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
3.生产和成本理论。
理解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企业形成的相关理论,辨别成本函数的基本形式和短期成本函数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4.市场结构理论。
理解市场结构的分类及其依据,掌握市场结构和生产者决策理论,辨别不同类型市场结构及其生产者行为。
5.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理解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掌握生产要素市场理论基本内容,理解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决定方式。
6.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理解资源配置的标准和帕累托状态,掌握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的基本理论,解释市场垄断、公共物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辨别政府干预市场的方式和措施。
7.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理解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辨别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掌握消费、储蓄、投资、总需求和总供给等宏观经济基本理论,理解消费、储蓄、投资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
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理解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掌握我国经济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特征,掌握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特征,掌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含义和特征。
9.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掌握价格总水平、就业和失业的含义和相关指标,理解就业、失业和经济增长及价格总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宏观经济治理的内涵与新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经济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巿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需求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必须注意,需求与通常所说的需要是不同的。
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消费者愿意购买,即有购买的欲望;二是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有支付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可见,市场需求就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二)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1)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的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但是,人们的消费偏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缓慢地变化的。
(2)消费者的个人收人。
消费者收人一般是指一个社会的人均收人。
收人的增减是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消费者收人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反之,收人减少,则会导致需求减少。
(3)产品价格。
这是指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
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
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4)替代品的价格。
所谓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力等。
一般来说,在相互替代商品之间某一种商品价格提高,消费者就会把其需求转向可以替代的商品上,从而使替代品的需求增加,被替代品的需求减少,反之亦然。
(5)互补品的价格。
所谓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相互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如汽车和汽油、家用电器和电等。
在互补商品之间,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降低,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随之降低。
(6)预期。
预期是人们对于某一经济活动未来的变动趋势的预测和判断。
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要上涨,就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就会推迟购买。
(7)其他因素。
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等。
其中,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三)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影响该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各种因素不变情况下,需求函数表明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具体表示为如下方程形式:Qd= Qd(p)其中Qd为需求量,p为该商品的价格。
在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即商品价格提高,则消费者对它的购买量就会减少。
反之,商品价格降低,则消费者对它的购买量就会增加。
需求与价格之间这种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就叫做需求规律。
我们把需求和价格的关系用曲线表示出来,这条曲线被称为需求曲线,如图1-1所示。
图1-1中,横轴表示需求量,纵轴表示价格,两轴之间的曲线DD就是一条需求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到,当市场价格为P1时,需求量为Q1;当价格从P1降到P2时,需求量从Q1增加到Q2。
可见,曲线DD反映了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
以上所分析的需求规律,是假定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即如果价格发生变化,需求可能发生什么变化。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需求的变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为了区分开这两种情形,可以把第一种情形称为需求数量变动,把第二种情形称为需求变动。
在第一种情形下,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小,价格下降,需求量扩大。
在第二种情形下,由于消费者收入或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如图1-2所示,当价格由P1降到P2时,从DD上可以看到,需求量从Q1提高到Q2。
这属于需求数量的变动。
而由于消费者收入的增加扩大了需求,需求曲线因此向右上方移动,从DD到D’D’。
当价格为P1时,需求量从Q1上升到Q1’;当价格为P2时,需求量从Q2上升到Q2’,这属于需求的变动。
此外,还须指出的是,上面讲的需求规律反映的是绝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一般关系,但也有例外。
如钻石的价格和其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是成反向变化的,而是成正向变化,钻石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小。
又如,对于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者来说,某些普通食品的价格上涨,购买量也增加。
然而这种需求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化的情况只是极少数商品或在特殊情况下才能成立,所以需求规律仍是市场经济活动中一条重要的经济规律。
二、市场供给(一)供给的含义和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是指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供给数量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们可以用供给函数来表示供给与这些因素的关系。
供给函数是表示各种影响因素与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某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这时供给函数可表示为:Q s= Q s(p)其中Q s为供给量,p仍为该商品的价格。
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1)产品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动成正方向变化。
在其他条件一定时,价格提髙,就会增加企业的收益或利润,从而吸引企业去生产更多的产品,其他企业也会生产这种产品,使供给增加。
反之,价格下降,收益减少,供给就会减少。
(2)生产成本。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成本降低,意味着利润增加,则供给就会增加。
反之,如果生产成本上升,供给就会减少。
(3)生产技术。
生产技术的进步或革新,意味着效率的提髙或成本的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的利润。
因此,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产成本并进而影响供给。
(4)预期。
生产者或销售者的价格预期往往会引起供给的变化。
(5)相关产品的价格。
(6)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二)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这就是供给规律。
一般来说,市场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市场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
这是因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的上升可以使生产者利润率提高,促使生产者增加产量。
相反,市场价格下降,会使得生产者的利润率降低,生产者向市场上提供商品的数量也会减少。
对于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呈相同方向变化的关系,也可以用曲线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
用于描述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通常被称为供给曲线,如图1-3所示。
在图1-3中,以P代表价格,以Q代表供给量,分别用纵轴和横轴表示,两轴之间的曲线SS即供给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到,当价格从P1上升到P2时,供给量从Q1增加到Q2。
同需求分析一样,分析供给也要区分两种情形。
一种情形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单纯分析供给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即价格变动时,供给如何变动。
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沿着既定供给曲线变动,价格上升,供给增长,价格下降,供给减少,如图1-3所示。
我们把这种情形称为供给数量的变动。
第二种情形是,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等发生变动而引起供给的变动,称为供给的变动。
这种情形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如图1-4所示。
由于成本水平上升,供给曲线从SS左移到S’S’。
对于任何价格P来说,供给量从Q 减小到Q’。
在进行经济分析时,要注意把价格变化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和因其他因素的作用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两者区分开来。
三、均衡价格(一)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需求和供给都不是孤立地和巿场价格发生关系,市场价格是在需求和供给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现在,让我们把图1-1的需求曲线和图1-3的供给曲线合在一起,这样就得到一个新图,形状如图1-5所示。
用纵轴表示价格,横轴表示需求量和供给量。
需求曲线DD与供给曲线SS相交于E点。
在E点,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其数量为Q0,此时的市场价格为P0,P0通常被称为均衡价格,均衡价格就是巿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
由于市场供给和需求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每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又会引起价格的变化。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供求十分活跃,经常发生变化,所以任何市场上的供求平衡都是偶然的、暂时的、相对的,每当旧的平衡破坏之后,买卖双方总会千方百计地设法适应新的形势,从而形成新的市场均衡和新的市场价格。
(二)均衡价格模型的运用1.最高限价分析所谓最高限价,就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巿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
其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在我国,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巿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当某种或某些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大,有可能影响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或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时,政府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干预。
运用均衡价格模型可以比较具体地对最高限价的效应进行分析,如图1-6所示。
在图1-6中,Po为均衡价格,Pc为最高限价,Qs为最髙限价下的巿场供给量,Qd为最高限价下的市场需求量,Qo为均衡产量。
从图中可以看到,由于最髙限价低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消费,限制生产,导致供给减少和需求增加,结果就是市场供给短缺,并且短缺量=Qd-Qs。
—般情况下,当实施最髙限价,出现短缺现象时,就会出现严重的排队现象。
当政府监管不力时,就会出现黑巿交易和黑市高价,就是买卖双方违反政府的最髙限价进行交易,显然这种交易价格一定会高于最高限价,有时还会高于均衡价格。
如果管理不当,还会出现所谓的“走后门”现象,就是有人利用特殊的权力和便利不需要排队就可以买到实施限价的产品,或可以买到多于定量供应标准的产品。
由于供应紧张,生产者或卖方会在交易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可能出现以次充好、缺斤短两等变相涨价的现象。
如果实施最高限价的是粮食等重要消费品,政府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往往会实施按照某种标准如家庭人口或职业进行定量供应或凭证供应,这就是配给制。
因此,要保证最高限价的顺利实施,必须有强有力的行政措施或分配措施,否则就会流于形式。
但是,由于最高限价严重地影响了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正常运行,只宜短期或在局部地区实行,不应长期化。
2.保护价格分析所谓保护价格,也叫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就是由政府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上进行,其目的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在我国,保护价格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当某种或某些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过大,生产者收入过少,有可能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时,政府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干预。
我国和世界上一些国家或地区采用保护价格政策支持农业生产和稳定农民收入水平。
运用均衡价格模型可以比较具体地对保护价格的效应进行分析,如图1-7所示。
在图1 一7中,Po为均衡价格,Pf为保护价格,Qs为保护价格下的市场供给量,Qd为保护价格下的市场需求量,Qo为均衡产量。
从图中可以看到,由于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供给过剩,并且过剩量=Qs-Q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