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日疮 - 中医药方精选网

千 日 疮
千日疮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其特征为独立的坚实丘疹,表面有粗糙角质物
的赘生物。又名枯筋箭、刺瘊、疣目等。它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寻常疣。本病多见于儿童
及青年人,好发于手背、手指、足缘、颜面等处.依其发生部位及形态不同,而有甲周
疣、指状疣、跖疣、丝状疣等名称。
疣的记载,最早见于《灵枢.经脉》.隋《诸病源候论》称疣目,“疣目者,人手足
边突生如豆或如结筋,或五个,或十个,相连肌里,粗强于肉。”明。陈实功《外科正
宗》称枯筋箭,“初起如赤豆大,枯点微高,日久破裂,趱出箭头,鬃松枯槁,多生于胸
乳间。”
[病因病机]
由于肝经血燥,血不养筋,筋气不荣,复感风邪之毒,凝聚肌肤;或皮肤外伤,感
受病毒,或因搔抓而自身接种传染;或肝客淫气,致肝热水调,肾气不荣,故精乏而赘
生疣目.
西医学认为,本病系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2、4型或(和)7型所引起,导致皮
肤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刺层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其发生与消退和机体免疫功能
状态(特别是细胞免疫)有关.
[辨病]
1 临床表现 基本皮损为初起小如粟米,渐大如赤豆,突出表面,呈半球形或多角
形隆起,色灰褐或污黄,表面蓬松枯槁,状如花蕊,少者l一2个,多者数十个,有时可
呈群集状。有时粟米状原发母疣治愈后,其周围续发的小疣能自行消失或脱落。
好发于手指、手背,亦可见于头面部.生于指甲边缘者,可向甲下蔓延,增大时可
将指甲顶起;生于头皮、手指或足跖间者,为单个或多个堆在一起呈指状突起,尖端呈
角质状,称指状疣;生于足跖或足跖间者,为角质性丘疹,中央稍凹。表面粗糙,外固
有稍带黄色高起角质环,磨擦或针挑易出血,有的融合成片,碰触或走路则痛,常在外

伤部位发生,称跖疣;生于眼睑、颈项者,呈细软突起,呈褐色或淡红色,易脱落,但
不断增生,中老年妇女多见,称丝状疣.
本病大多无自觉不适,用手挤压则感疼痛,碰撞或磨擦后易出血。
2 诊断要点
2.1 多见于青少年。
2.2 皮疹为米粒至豌豆大小的角质增生性突起,灰色或肤色,表面粗糙不平,呈乳
头状增生,触之较硬。初起工一2个,可逐渐增至数个至数十个不等,一般无自觉症状。
3 鉴别诊断
3.1 疣状痣 多从幼年开始,常排列成线状,往往与神经分布走向一致,表面平滑
或粗糙,或呈刺状损害,颜色灰褐或灰黄。
3。2 毛囊角化病 多发于儿童,可有家族史,皮疹分布以胸前背中线,以及脸部四
肢为多,丘疹性

赘生物易融合成片,且表面有油腻性鳞屑,恶臭。病理切片可以确诊.
3.3 鼠乳 半球形,表面呈蜡样光泽,不呈刺状,中央凹陷有脐窝,可查见软疣
小体。
3.4 鸡眼 生于足底与趾间受压处,损害为圆锥形角质增生。
[辨证]
1 肝胆风热证 病程短,皮疹数目较多,遍生肢体,伴有口干心烦,舌质红,苔薄
黄,脉弦数。
2 肾气不荣证 病程较长,屡散屡发,疣体粗糙、于枯,色灰褐;用腐蚀剂后,疣
体如花蕊,撞击时渗血。
[治疗]
1 内治法 本病个数少者一般不需治疗或不做内治,个数多者或泛发者,可选用下
述方药治疗。
1.1 辨证论治
1。1.1 肝胆风热证 治宜清肝泻火。龙胆泻肝汤加减。
1.1。2 肾气不荣证 治宜滋补肾水。六味地黄汤加减。
1.2 成药、验方
1。2.1 紫蓝方 马齿苋60g,板蓝根、大青叶各30g,生苡仁、紫草根、赤芍、红
花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
1。2.2 四石桃红汤 灵磁石、生牡蛎、代赭石、珍珠母各30g,桃仁、红花、赤芍
各lOg,陈皮6g。水煎服,每日1剂。
1.2.3 治瘊方 熟地、当归、赤芍、白芍、川芎、桃仁、红花、莪术、白术、香附
各6g,制首乌、夏枯草、板蓝根各15g,生牡蛎、龙骨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
2 外治法
2.1 五妙水仙膏疗法 本品由江苏省灌南县中医院生产。将药液点于疣体上,每10
分钟1次,一般4—5次即可。
2。2 水晶膏疗法 生石灰15g,与饱和的苛性钠溶液搅拌,加入糯米3g,经24小
时后,将饱胀的糯米捣烂如稀泥状,每lOOml稀糊加入熟石灰末4g,调成稀糊状,放入
密闭瓶中备用。临用时,用棉签醮药点疣上,注意避开周围正常皮肤。每2—3天涂1次,

数天后疣体即可脱落.
2。3 鸦胆子疗法 鸦胆子30g,剥去外壳取仁,捣烂极碎。先将疣体常规消毒,刺
破见血,将药少许涂疣上,外用纱布固定,1周即可自行脱落。
2.4 碘酒注射法 以2%碘酒,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注射器注入母疣基底部,视
疣的大小注入0.工一o.3ml,一次即可.
2.5 推疣法.在疣体根部,外用棉棒或刮匙外包棉花与皮肤呈30。的角度,均匀用
力推疣,有的疣即可脱落,表面压迫止血,并以纱布包扎。若残留少许疣体,经过1月
后,可再推1次。
2.6 结扎法 头大蒂小的疣或丝状疣,可用丝线或头发结扎,逐渐收紧,可使脱落。
2.7 摩擦法 取新鲜荸荠削去皮,用其白色果肉摩擦疣体,每天3—4次,每次要
摩至疣体角质软化、脱落部分微有少量点状渗血为度,一般数天即愈。
2.8 外洗法 木贼草、香附

、生牡蛎、露蜂房各lOg.煎水擦洗患处,每次30分钟,
每日2次。
2。9 腐蚀法 用千金散外点疣上,避开周围正常皮肤,2—3天点药1次.
2。10 针刺法 适用于丝状疣,可用短针刺疣的侧方基部0.5cm左右,隔日或3曰
1次,3—5次疣即可脱落。
2.11 艾灸法 疣体先常规消毒,将豆大艾绒置于疣上,点燃任其燃烧至底部,可
听到爆响声,睡前或起床后各灸工次,2—3天后用镊子或小刀拨动疣体,即可脱落。
3 西医治疗 可采用局部冷冻治疗,但应避免遗留瘢痕,亦可采用电凝、电烧灼、
激光等治疗,对丝状疣及较小的指头疣,术前应先剪去疣体。
[预防与护理] .
1 避免对皮肤的摩擦和撞击,以防出血与继发感染。
2 忌滥用强烈的外用腐蚀剂。
(古籍选粹罩
《外科启玄》 一名疚疮,又名悔气疮,此疮如鱼鳞,生于人手足上,又名瘊子,生
一千日自落,故名之。
《外科正宗.枯筋箭第九十七》 枯筋箭,乃忧郁伤肝,肝失荣养,以致筋气外发。初
起如赤豆大,枯点微高,日久破裂,趱出筋头,鬃松枯槁,多生胸乳间,宜用丝药线齐
根系紧,七日后其患自落;以珍珠散掺之,其疤自收。兼戒口味不发。
[现代研究]
1 内服药物治疗 杨福义治疗寻常疣23例,患者有疣10~41个,病程1—4年.药
用杜仲、生地、赤小豆、穿山甲、丹皮、桃仁、红花、白术、白芍各9g,牛膝12g。患
者以上半身为主者,加桑叶、升麻;以下肢为主者,加黄柏。均可酌加板蓝根、大青叶
等。日1剂,直至疣体消失。结果22例于服药5—34天疣体消失,随访l一7年未见复
发;1例无效。黄梅生自拟土茯苓合剂(土茯苓50g,生地30g,苦参、红紫草各15g,黄
芩12g,甘草lOg。共治疗33例,治疗l一2周均治愈。
2 外用药物治疗 刘耀池用外洗法治疗本病350例,治法:香附、木贼各50g,加
水3—5碗,水煎后趁热先熏后洗患处约半小时左右,日1一2次,15次为l疗程。经15
天外洗治疗,痊愈39例,好转4例,无效7例。姜耀武等治疗寻常疣53例,药用鸦胆

子100g打碎,大枫子50g打碎,乌梅、生薏米、川椒、香附、大黄、槟榔、紫草、丹参、
苍术各50g,加酒浸泡,密封30天后过滤备用。以本品外涂患处,每日6—8次,4周为
1疗程.结果均获痊愈。未见不良反应。乔成林用复方乌梅酊治疗100例,药用乌梅、藜
芦、千金子、急性子各30g,加75%酒精500ml浸泡1周。用药前先将疣体表面粗糙刺
状物拔除,以出血为度,将药涂于患处.结果治愈92例,无效8例.范中旗用鸦胆子仁
外敷治疗no例,治法;先将皮肤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或粗毫针把寻

常疣皮肤挑开(疣
多者可选发现最早、体积大者工一2个),取鸦胆子仁3—5个,去壳,捣烂,以油汁外掺
为度,敷在疣上,并用消毒纱布包扎好。5—7日换药1次,换药时先将痂湿润,轻轻刮
除,用上法第2次敷药.结果痊愈92例,好转18例;1次用药痊愈者32例,2次用药
痊愈者41例,3次用药痊愈者19例.
3 针灸疗法 苏敬泽等用针刺法治疗寻常疣85例,取0.5-1寸毫针,选母疣(多
为疣中最先发或体积最大者,于其平面中点垂直进针,术者左手捏紧疣基底部快速进针
至底部,随即重力快速捻转30次,同时提插完成泻针手法,然后提针至疣与皮肤表面交
界处,使针尖在疣内绕1周扩大针孔,迅速出针,放血2-3滴,压迫止血即可.椭圆形
或外形欠规则之疣可沿其平面最长径,于疣体与皮面交界处加刺1针,穿透对侧,手法
同前。隔4天再针1次,后每15天扎1次,共4次.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痊愈82例,
无效3例。
4 实验研究 苏敬泽等对87例用改良针刺治愈的赘疣患者作了如下研究,他们取
针刺治疗后40天正在消退的寻常疣做了活体组织检查,提示针刺的机械作用导致的血管
栓塞及其后的细胞免疫反应在本疗法中的决定作用,微循环观察示针刺有较明显的血管
收缩作用,作0T、PHA、末梢血淋巴细胞计数、LTF、IgG、IgM、IgA及C。检查,针
刺前后均在正常值。但治愈后细胞免疫各指标值均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体液免疫中
IgM降低(P<0。01),IgG水平升高(P<0.05),IgA与C。变化不大.提示针刺对机体
的免疫功能有一定调节作用,可能是针刺治疣有效的机理之一。
(述评) .
千日疮是一种病毒感染所致的增生性皮肤病。目前对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一般以
外治为主,但对顽固者,亦可内外治相结合治疗.条件允许可选用冷冻、激光、电灼等
. 疗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