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病人发生院内猝死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合集下载

心内科住院病人心脏性猝死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心内科住院病人心脏性猝死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1 资料与方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 在 2 0 0 9 年 1 月 -2 0 1 1年3月在心内科住院
[ ] 4 F, Z HANG T,HU Y, e t a l . S u r v e o f e n t e r o v i r u s YANG y , i n f e c t i o n s f r o m h a n d f o o t a n d m o u t h d i s e a s e o u t b r e a k i n , ] , ( ) : C h i n a 2 0 0 9[ J .V i r o l J 2 0 1 1, 6 8 5 0 8. [ ] 5 DMO N D M,WO NG C, CHUANG S K. E v a l u a i t o n o f s e n E - , t i n e l s u r v e i l l a n c e s s t e m f o r m o n i t o r i n h a n d f o o t a n d m o u t h y g [ ] , : i n H o n K o n J . P u b l i c H e a l t h 2 0 1 1, 1 2 5( 1 1) 7 7 7 d i s e a s e - g g 7 8 3. [ ] 6 K B,KA S R I A R.H a n d f o o t a n d m o u t h d i s e a s e d u e CHUA ] , : e n t e r o v i r u s 7 1i n M a l a s i a[ J .V i r o l S i n 2 0 1 1, 2 6( 4) t o y 2 2 1 2 2 8. -

住院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护理 杨溢

住院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护理 杨溢

住院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护理杨溢摘要:目的:分析住院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猝死原因,并针对猝死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方法:对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内32例住院心脏性猝死患者的医疗档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可能引起患者猝死的原因,针对可能引起患者猝死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防护护理措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我院的治疗效果。

结果:通过对我院内发生的住院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病情和患者档案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有很多原因会引发患者猝死,例如外界因素引发、自身疾病引发和不良生活习惯引发,通过对这些诱因进行分析,本院制定了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并将指定的护理措施应用在住院心脏性猝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结论:通过对32名住院心脏性猝死患者的医疗档案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住院心脏性猝死患者自身疾病和外界刺激都会引发患者猝死,针对这种特殊情况我院制定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在我院内部实施,有着较好的护理效果,有效降低了住院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猝死率。

关键词:住院心脏性猝死患者;相关因素分析;预防护理住院心脏性猝死是由心脏引发的突然性意识丧失,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发病后病情恶化迅速,死亡率很高。

出现住院心脏性猝死的大部分患者都患有严重的心脏疾病,例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病等,在外界刺激或自身病情的发展下出现住院心脏性猝死。

随着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人数不断增长,我国住院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也在随着增加,有很多医院已经针对住院心脏性猝死的发病原因制定了相应的护理和预防措施,在本文中将对住院心脏性猝死患者的情况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临床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下是详细的护理方法[1]: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数据对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内发生的32例住院心脏性猝死患者的医疗档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可能引起患者猝死的原因,针对可能引起患者猝死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防护护理措施。

心内科住院病人心脏性猝死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心内科住院病人心脏性猝死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心内科住院病人心脏性猝死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引起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措施。

方法:选取30例近期在本院接受主要治疗的心脏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引发患者猝死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寻找针对性预防解决措施。

结果: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因素有情绪激动、过度劳累、过度进食和抽烟、季节变化等因素,在基础性疾病方面,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呼吸道感染、急性心梗死是引发患者猝死的高因素基础性疾病。

结论:引发心内科住院病人心脏性猝死的因素较多,多数患者在严重性基础病和合并疾病共同促进下,以及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以及情绪管理方面,都是主要的诱发因素。

对高危心脏性猝死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强化对患者各项生命指标的密切监测,给予患者正确的健康宣教、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等,并抑制患者的心脏性猝死因素以达到有效预防效果。

【关键词】心脏;猝死;诱发因素;对策;原因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和作息习惯的改变,以及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促使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心脑血管内科疾病的发病的日益剧增,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极易导致心脏性猝死情况的发生,严重的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健康。

临床将心脏性猝死的常见原因归为患者出现了心血管功能障碍,脑部突然失去供血,导致患者在突然间失去正常意识,最后就引起了患者的死亡。

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当注重心内科住院病人的心脏性猝死因素分析及对策,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的康复。

基于此,本文选取在本院内科接受治疗期间心脏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引发患者猝死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寻找针对性预防解决措施,具体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30例近期在本院接受主要治疗的心脏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男性患者 17 例,女性患者 13 例,年龄分布在 36-87岁,平均年龄为(62.37±4.18)岁;所有患者在入院时经常规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给予综合性方案接受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后病情稳定,且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死亡时以猝死为主。

骨科住院患者突发意外死亡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骨科住院患者突发意外死亡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骨科住院患者突发意外死亡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吴丽娟;苏燕玉;庄民佗【摘要】Objective: Probe into the sudden accidental death of orthopedic patients preventive care measures Methods: By reviewing our four cases of sudden accidental death of patients process, lessons learned and take appropriate preventive measures. Results: Care system to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duty, be on guard , patients can control the risk of sudden accidental death, reduce patient disputes. Conclusions: Predictability has to do a good job to prevent nursing care to improve their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timely elimination of risk and,transfer the rescue in time to prevent the accidental death of orthopedic patients dispute the incident.%目的:探讨骨科住院患者突发意外死亡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例骨科住院患者突发意外死亡的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以采取相应防范对策.结果:患者合并心脏病、支气管哮喘、脂肪栓塞等易突发死亡,住院期间跌倒、坠床也增加死亡几率.结论:强化护理责任制度意识,加以防范,可以控制住院患者突发意外死亡的几率,减少医患纠纷.【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2(009)012【总页数】2页(P83-84)【关键词】骨科住院患者;突发意外死亡;护理防范【作者】吴丽娟;苏燕玉;庄民佗【作者单位】524003 广东省湛江市霞山骨伤科医院;524003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524003 广东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铁路分院【正文语种】中文住院的骨科患者突发意外死亡,指的是专治骨伤的住院患者因为并发症、坠床、突发心脏骤停等经抢救无效猝死或其他疾病悄悄“睡去”的情况。

心内科住院病人心脏病猝死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心内科住院病人心脏病猝死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心内科住院病人心脏病猝死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目的通过对本院内接诊的心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分析,了解心脏病猝死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并且对处理对策加以探讨。

方法抽取100例心脏病猝死患者,具体使用回顾分析的分析方法,对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其心脏病猝死的原因,然后对其对策进行探讨。

结果有28.3%的患者患有冠心病,部分患者感染和并性风湿病,以及高血压或者呼吸道感染类疾病以及糖尿病等病症。

结论在心内科患者住院期间,应该悉心观察其并发症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对其相关体征进行监控,对并发症的治疗不能松懈,对可能诱发心脏病的各类因素进行预防。

关键词:心内科;心脏病;猝死;对策研究在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的当今社会,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病率曾现不断增高的趋势,而这两种疾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引发心脏病给人类造成危害的。

心脏病猝死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心源类疾病的并发,在临床表现方面,大多数患者在开始的一个小时里会表现出急性病症,脑部的供血得不到补充从而失去意识,最终导致死亡的发生。

所以,在对心内科病人心脏病猝死的研究过程中,要对其病因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从而可以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降低相关疾病的死亡概率。

下面是本次研究的具体过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本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接诊的心内科患者中抽取100例心脏病猝死患者,在这些患者中,男性患者的人数为67人,女性患者的人数为33人,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处于47-84岁的区间之内,平均年龄(60.4±3.6)岁。

关于患者发生心脏病猝死的时间:根据统计的数据可以得出,在所有抽取的100名患者中,心脏病猝死的概率高发期为刚刚接诊的前两周,其中有17名患者在发生病症后6-12个小时间病故,有35名患者在2-6个小时内病故,有48名患者在发病后的两个小时内病故,其中患者病故时间为白天的有39人,占总人数的39%,患者病故时间为夜晚的为61人,占所有患者比例的61%。

住院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护理

住院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护理

住院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护理【摘要】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心脏性猝死的相关发生因素,探讨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70例因心脏性猝死的住院患者,分析引发患者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

结果:70例患者中,入院检查时有18(25.7%)例患者为高血压性心脏病,16(22.8%)例患有风湿性心脏病,26(37.14%)例患者冠心病,10(14.2%)例患者心肌梗死。

另外,从伴随疾病看,70例患者中,伴随呼吸道感染的28(40%)例,伴高血压24(34.2%)例,伴糖尿病者21(30%)例,伴急性心肌梗死者16(22.8%)例。

根据心电图显示结果看,有45(64.2%)例患者出现心肌缺血,25(35.7%)例患者出现心率失常。

根据动态心电图显示,41(58.5%)例患者左心室肥厚。

大部分患者的吸烟史≥10年。

结论:导致心脏性猝死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患者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风湿或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在住院期间,对患者的原发病积极的进行治疗,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护,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

【关键词】住院患者;心脏性猝死;冠心病;预防措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也逐渐在改变,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而这些疾病会为住院患者带来一定的风险,引发患者心脏性猝死[1]。

心源性疾病是导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患者发病后1h内的病情较急,进展快,短时间内使患者失去意识,患者的心脑血管发生障碍后,脑部供血受到阻碍,最后引发死亡[2]。

积极的探讨导致患者心脏性猝死的相关因素,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治疗干预,能提高心脏性猝死患者的抢救率,降低患者死亡率[3]。

本文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住院的70例心脏性猝死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住院的70例心脏性猝死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22例,年龄44~85岁,平均年龄(61.4±3.5)岁。

内科住院病人24例猝死因素分析

内科住院病人24例猝死因素分析

【关键词】神经内科神经内科收治对象为脑血管神经方面疾病的患者,其病房的特点是中老年病人、痴呆病人、危重病人、痪瘫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病人多,病人住院时间长等,因此其需要的陪护与其他普通病房相比也相对多,这些陪护人员承担了病人的日常生活护理,一方面,能使护士把主要精力放在治疗和观察病情上,对护理工作是一种有益的促进;另一方面,陪护人员并不像护士一样进行过专业训练,她们没有专业护理知识,存在着一定的医疗事故隐患,一旦操作不当,则会出现意外事故,而陪护不是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002年我科就曾经发生了2例因家属自雇的陪人操作不当致病人股骨颈骨折的事故。

如何对陪护进行科学管理,满足病人的需求,体现人性化护理,是护长病房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03年以来,我们对陪护实行规范化管理后,无一例病人出现护理并发症,病人满意度达98%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管理方法介绍如下。

1 护士统一思想,人人参与陪护人员工作质量管理1.1 明确责任病人的日常生活护理是基础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应完成的职责,陪护人员是协助护士完成此项工作的补充力量,护士对陪护人员起到指导、检查、监督、协助的作用,并非全推给陪护人员。

1.2 责任落实到人每位护士分管一定床位数的病人,陪护的工作质量与主管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挂钩,提高护士自觉管理的主动性,严抓陪护工作质量。

2 陪护人员的来源(1)病人自雇陪护:是病人和家属与陪护人员之间的私人关系。

(2)科室招聘:选择对象为初中以上文化、五官端正、身体健康、反应灵活、接受能力较强并持有身份证的应聘者,有陪护经验者优先。

由科室根据病人的需求统一安排管理。

3 陪护人员的管理(1)对病人家属自己雇用的专人陪护人员,护士长要对其工作能力进行评估,了解其是否能胜任陪护工作,如让其示范操作翻身、床上擦浴、协助大小便、喂食、抱扶患者等日常生活护理所必须掌握的陪护技能,不正确之处给予及时纠正和进行指导,操作能力及接受能力差者,不给予陪护资格,并告诉病人家属存在的隐患及相关法律知识,奉劝病人家属予以解雇。

浅析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原因及护理对策

浅析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原因及护理对策

浅析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原因及护理对策随着精神科治疗和护理的逐步发展,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医院、家属和社会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死亡越来越重视。

不少学者认为,猝死与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低血钾、心肌传导阻滞、心肌酶变化、急性心力衰竭等有关。

我们从护理角度分析发现,患者的猝死与体重异常、饮食障碍、躯体变化、心电图改变、用药方法与途径、死亡时间均有内在关系。

Abstract:Wit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psychiatric treatment and care,as well as the people law consciousness enhancement,hospitals,families and society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ath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Many scholars think,sudden death and hypokalemia caused by antipsychotic drugs,cardiac conduction block and myocardial enzyme changes,acute heart failure and so 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are,we found that the sudden death of the patient and exception,eating disorders,the body weight change,ecg changes,the prescription method and the way,the time of death have internal relations.Key words:Psychiatry;Sudden death;Relevant factors;Interventions猝死是指在24 h內没有任何死亡迹象的自然发生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1]。

病区猝死应急预案PPT

病区猝死应急预案PPT
针对猝死等紧急情况的处理,医院应定期对医护 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与教育,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医护人员职责要求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医院制度
迅速反应并有效处理
医护人员应熟知并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和医院内部管理制度,确保在猝死等紧急 情况下依法依规处理。
遇到猝死等紧急情况时,医护人员应迅速 反应,按照医院急救与抢救制度要求,采 取有效处理措施。
病区猝死应急预案PPT
汇报人:XXX
XX-XX-XX
目录
• 病区猝死概述 • 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 • 现场处置措施及流程 • 后续处理及总结改进 • 培训演练与评估考核 • 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解读
01
病区猝死概述
猝死定义与特点
猝死定义
指平时看似健康的患者,因潜在的自然疾病突然发作或 恶化,而发生的急骤死亡。
及时上报与沟通
持续学习与提高
医护人员发现猝死等医疗安全(不良)事 件时,应及时上报,并与相关部门和人员 进行有效沟通,共同应对处理。
医护人员应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培训与教育 活动,不断提高自身在猝死等紧急情况下的 应急处理能力和专业素养。
THANKS
感谢观看
应急预案重要性
01 提高抢救成功率
通过制定和实施应急预案,可以迅速组织抢救力 量,明确抢救流程,提高抢救成功率。
02 减少医疗纠纷
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可以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 ,减少因抢救不及时或不规范而导致的医疗纠纷 。
03 提升医院形象
医院具备完善的应急预案和高效的抢救能力,可 以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案。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如讲座 、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提高
医护人员的参与度和兴趣。
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针对 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心内科住院病人心脏性猝死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心内科住院病人心脏性猝死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心内科住院病人心脏性猝死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科住院病人心脏性猝死原因及进行对策探讨。

方法:综合分析我院在2009~2013年收治的30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猝死原因进行分析,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原因,探讨解决对策。

结果:30例患者年纪普遍偏大,女性患者居多,其中30%的患者患有冠状动脉性心脏病,23.3%的患者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20%患者患有心肌炎,16.7%患有风湿性心脏病。

伴随疾病:11例伴随呼吸道感染,12例伴随糖尿病以及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等并发症。

结论:对于心脏病要充分的认识,充分分析出现心脏性猝死的原因,在日后的综合治疗中,对于猝死诱因更加重视,并将其作为思考对象,融入到治疗方案的确定中。

关键词:心内科;心脏猝死;发病时间;死诱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伴随着的是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而伴随病症的发生会使得心脏病患者出现心脏猝死的概率加大。

对于生活习惯的控制和积极认识心脏病发病原因是当前迫切需要做的。

结合我院在2009~2013年几年时间内,心脏病猝死患者的发病原因等进行分析,考虑解决对策。

一、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在2009年~2013年在心内科住院的30例心脏性猝死的患者,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49~75岁,平均<61.6±13.4>岁。

30例患者中,白天发病者17例,夜间发病者13例。

患者在入院时,接受医院的常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合不同的表现和患者不同的伴随疾病等对其进行综合治疗。

1.2检查方法对入院接受治疗的30例心脏病猝死患者进行发病时间的统计分析,对于30例患者的所患心脏病类型以及身体的伴随疾病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分析30例心脏病猝死患者猝死时的情绪和身体状态,加以分析。

1.3评价标准本次探究当中的评价标准是通过对30例病人的不同的发病时间内的发病数量及比例的不同,结合该患者本身具有的基础疾病以及在发病时,呈现的不同的发病原因以及心脏猝死诱发因素等来进行综合分析。

医院内猝死常因分析与防范措施PPT课件

医院内猝死常因分析与防范措施PPT课件

11
医院内猝死与医疗纠纷案例
案例
女,48岁,1969年4月16 日因“宫颈癌”在某医院 行“根治手术”。术后多 日输GS或GNS,稀水便, 有时1天达10余次。术后 第10天,病人开始有口渴 感、恶心、呕吐;第17天 病人出现无力症状,思睡, 腿软,右手不能上举梳头, 5月22日下午(术后第17 天)突然呼吸困难,心跳 聚停死亡。
案例2
女性,45岁,肥胖,因 “子宫肌瘤”行“子宫 切除术”。术后第2日 起床时突然心慌、胸闷、 呼吸困难、大汗、四肢 末端发凉,数分钟后呼 吸心跳骤停。 尸检示:肺动脉主干分 叉处肺动脉血栓栓塞。 病理:肺动脉血栓栓塞。
案例3
女性,42岁,因“子宫肌瘤” 要求介入治疗人院,常规行 右股动脉穿刺,行子宫动脉 造影及栓塞术,术后次日晨 发现股动脉穿刺处下肢淤血、 肿胀,当松解压迫带后,患 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抽搐、 肢体强直、10分钟后呼吸心 跳骤停。 尸检:右肺动脉主干有一长 条状血栓组织。 病理:肺动脉血栓栓塞。
WHO定义: 平素身体健康或貌视健康的患
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 然疾病而突然死亡。
WHO界定时间为6小时。
4
流行病学
美国30万例/年冠心病猝死,占冠心病死亡的50%。 发

西方发达国家,冠心病引起的猝死发病率占所有心

源性猝死发病率的80%以上。
年龄
45~75岁
既往史 心血管疾病史
性别
男性>女性
17
医院内猝死常见原因
心源性猝死
非心源性猝死
冠心病
窒息
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病
呼吸骤停
血钾
4月11日 2.6mmol/L
4月23日 3.0mmol/L

院内猝死的防治PPT

院内猝死的防治PPT
猝死经过
在住院期间,患者突发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经抢救 无效死亡。
原因分析
患者COPD导致肺功能严重受损,突发呼吸衰竭引发猝死。
案例三:神经系统疾病猝死案例
患者情况
患者中年女性,因脑出 血入院治疗。
猝死经过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突 然出现颅内压升高,意 识障碍加深,经抢救无 效死亡。
原因分析
04
院内猝死处理流程
发现猝死事件并启动应急响应
医护人员发现患者猝死
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密切观察患 者病情变化,一旦发现患者猝死,应 立即启动应急响应。
启动应急响应系统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系统,包 括快速通知相关人员、准备抢救设备 和药品等。
实施初步抢救措施
心肺复苏
医护人员应立即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以维持患 者生命体征。
02
院内猝死原因分析
心血管疾病因素
01
02
03
心肌梗死
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 致心肌缺血坏死,引发严 重心律失常和猝死。
心力衰竭
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导致 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 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和猝 死。
心律失常
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导致 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 严重时可引发猝死。
呼吸系统疾病因素
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医疗质量 和安全。
加强患者及家属教育
1 2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疾病相关知识,提高其对疾病 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指导患者自我管理
教育患者掌握自我监测、自我管理和自我急救的 方法,降低猝死风险。
3
加强家属的参与和支持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提供 必要的心理和生活支持。

住院患者发生院内猝死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住院患者发生院内猝死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住院患者发生院内猝死的原因分析与对策通过分析5例在院内发生猝死患者的死亡原因,提出要关注重点患者、重点症状、重点人员、安全风险的管理,提高护士观察病情变化和早期识别风险的能力,有效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

标签:住院患者;猝死;原因分析;对策猝死是最严重的临床事件,世界卫生组织将猝死定义为1h内发生的非创伤性、不能预期的突然死亡[1]。

临床上,患者突发猝死大多是在病情稳定或已明显改善,或无明显症状因受到不良刺激而突发病情变化随即死亡。

患者猝死前常无任何先兆,其死亡非常迅速,85%在病情骤变后30 min内死亡,令人措手不及[2]。

由于它比较突然,在医疗过程当中,家属很难接受患者死亡的事实,对医务人员不理解,并且产生很多猜疑,常常引起纠纷和医闹,给医务人员造成很大的工作压力,为此,回顾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患者发生院内猝死的患者5例,引起纠纷3例,分析患者死亡的原因和纠纷的特点,我们提出相应的对策,以避免类此纠纷的发生。

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院内猝死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2猝死的原因分析2.1肺栓塞是长期卧床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本组病例心内科患者、妇产3科的产妇是肺栓塞引起的,两例患者都是长期卧床,肢体活动减少形成DVT(深静脉血栓),栓子脱落并发肺栓塞。

诱发DVT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年龄增加DVT的易患因素也随之增加。

老年人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活性较高,小腿肌肉的泵作用减弱使血液在比目鱼肌静脉丛和静脉瓣袋内淤滞较重,因此DVT的发病率较年轻人高。

评估患者有吸烟病史,因为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周围血管管壁变厚,管腔狭窄和血流减慢,同时尼古丁又可促进血小板积聚,由于组织缺氧,造成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使血液粘稠的增加,发生猝死的危险性增高[3]。

产妇因本身处于高凝状态,同时妊娠末期体内纤维蛋白原大量增加,加重高凝状态,有可有促使静脉血栓发生,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導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内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它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7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7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7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猝死是指在24h内没有任何死亡迹象的、自然发生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1]。

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住院期间发生猝死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有些患者在住院后不久便发生猝死,国内外均有报道[2~4]。

因此,防止精神科住院患者意外死亡是实际工作中的难题,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

现将5年内发生在我院的7例猝死患者的情况加以分析,探讨导致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的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观察要点及防范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共有住院患者2817例,其中符合猝死诊断[1]者7例,占同期住院患者的2.48‰。

猝死病例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35~81岁,平均66.3岁;病程:7d~38年,平均9.1年;住院天数:3~2935d,平均503d;诊断:精神分裂症6例(85.71%),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1例(14.29%);用药情况:氯丙嗪1例,氯氮平1例,氯丙嗪加氯氮平2例,奋乃静加舒乐安定1例,利培酮与氯丙嗪注射液加氢溴酸东莨宕碱1例,氯丙嗪加利培酮加舒乐安定1例,使用药物剂量均在正常范围内。

1.2 方法对7例住院猝死精神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2.1药物联用情况7例猝死患者中,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2例,占28.57%;两种抗精神病药物联用3例,占42.86%;两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联用2例,占28.57%。

2.2猝死时间与诱因入院1周内发生的2例(28.57%),1~3个月发生的2例(28.57%),6个月以上3例(42.86%);发生在凌晨1~4点4例(57.14%),发生在下午15~18点2例(28.57%),发生在上午9-11点1例(14.29%);其中有诱因3例:进食1例,活动中1例,兴奋躁动1例。

2.3猝死前心电图查看患者死亡前1w~1个月的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2例,Q-T间期延长和ST-T段改变各1例,2例心电图无异常表现,1例因入院2d不合作,未完成心电图检查。

精神科住院病人猝死相关因素分析

精神科住院病人猝死相关因素分析

精神科住院病人猝死相关因素分析【关键词】猝死猝死,指看似健康的人或病情经治疗后已稳定或正在好转的患者,在很短时间发生意想不到的非创伤性死亡。

随着诊疗技术的开展,新的治疗手段不断应用于临床,日常医疗活动的平安性也日益提高。

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的突然死亡,而随之引发的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常常给临床诊疗带来很大的困扰,精神科住院病人的猝死现象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临床研究报告,精神病患者因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易导致体重增加、肥胖,引起糖尿病及其他躯体疾病,增加了冠心并心梗、脑梗的发生率。

较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加之精神科药物的应用,易诱发严重心律失常和猝死。

本文复习了一些相关资料,就精神病患者猝死的预测指标及如何降低猝死率作一综述,以便能在精神科临床中积极预防猝死。

1精神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引发心脏性猝死直接原因有室颤、室速、冠心并心梗、心肌病等,可以通过体表心电图的观测来发现和预测猝死。

1.1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经典及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导致心脏不良反响,有时相当严重甚至猝死,药物引起心动过速对正常人不会成为问题,但对大多数心肌缺血可促进〔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1]。

说明,抗精神病药物可导致QT间期延长[3,4],REilly对495例精神病患者和101例正常对照组的研究发现,服用抗精神病药物8%会出现QT间期延长,与服药剂量、年龄均呈正相关,国内报道与之相仿[5],对单一使用经典或非经典药物患者心电图的研究发现,酚噻嗪类药物具有奎尼丁样作用,可通过过度抑制钠离子通道而减慢心脏传导率,增加心脏兴奋性,从而在心电图上表现为QT间期延长[6],利培酮与氯氮平可能通过钙离子通道〔也有人认为是增强钾通道〕的异常改变而导致QT间期延长[6,7]。

QTd即QT离散度,由apbell1985年提出,它代表心室肌兴奋性恢复时间不一致或心室肌不应期差异程度[3]。

心室肌不应期显著差异是折返形成的重要条件,而折返极易导致恶性心律失常或诱发猝死[8]。

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猝死案例分析及对策

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猝死案例分析及对策

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猝死案例分析及对策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猝死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方法通过临床案例分析进行描述性研究。

结果猝死患者多发生于新入院患者或长期住院患者、伴有躯体疾病的患者、既往或本次住院心电图检查异常的患者、兴奋躁动且长时间被约束于床的患者,死亡时间绝大多数在中夜班。

结论猝死的发生率虽然不高,但后果严重,医护人员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必须加强医学观察,重视躯体疾病的治疗,认真履行告知义务,针对临床薄弱环节制定相应措施以避免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猝死分析与对策与综合医院相比,精神病医院发生医疗投诉与纠纷的并不多,但近几年来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猝死的病例似乎有增多趋势。

这类猝死事件的发生一是躯体状况突然恶化,来不及抢救;二是家属无法接受患者突然死亡的事实,由此与医院产生重大纠纷,给医院形象与经济带来重大损失,给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心身造成巨大伤害。

本文摘录发生在我院的1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2005年5月—2012年7月在宜昌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住院发生猝死的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以病历为线索,调查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住院天数、精神病诊断、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各项辅助检查阳性结果、发生猝死的时间、尸体解剖情况及发生医疗纠纷情况,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一般资料其中男4例,女6例。

年龄26-73岁,平均(50±1.7)岁。

病程6年-43年,平均(18.5±2.6)年。

入院后15天内发生猝死的患者有6例,长期住院20年以上发生猝死的患者有3例。

其中诊断精神分裂症7例,诊断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2例,诊断精神发育迟滞1例。

死亡时间在凌晨0:00至早上9:00之间有6例,死亡时间在晚上6:00至10:00有4例。

10例猝死中有3例做过尸体解剖,7例家属不同意尸体解剖,尸体解剖结论均为患者自身心脏疾病引起猝死。

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原因分析及护理

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原因分析及护理

[ 5 ] 郭德 煌, 梁子钧. 恶性肿瘤 的血 液流变 性[ J ] . 微 循环 学 杂志, 1 9 9 7 , 7 ( 2 ) : 2 4—2 5 . [ 6 ] 黄 志华. 新辅助化疗对局部进展期 乳腺癌 的临床 疗效分
析[ J ] . 中国当代 医药, 2 0 1 1 , 1 8 ( 8 ) : 1 4 8 .
局部镇痛 效果 , 又 可扩 张局部 血管 , 促 进血 液循 环 , 改善 内皮
功能 , 增强血管抵抗力 , 减轻炎性反应 所致静 脉炎 。对 初步处
理未改善 的 I级和 Ⅱ级静 脉炎 给予 地塞米 松 1 0 m g 。效 果不
佳者应及 时更换 输液 部位 并给 予药物 外敷 , 如硫 酸镁 或 喜疗 妥等 , 以期在术后 1 周 内痊愈 。
参 考 文 献
新辅助化疗 , 以扩 大 手术 适 应 证 , 提 高 治愈 率 , 延 长 生 存期 。
但新辅助化疗对 静脉 有不 同程 度损 害 , 主要 表现 为血 管 弹性
降低甚至条索样 改变 , 血管通 透性增 加 , 易发生外 渗 。这 是 由
于化疗药物本身 理化 因素 及毒性 作用 引起 局部 p H及 渗透 压
4 护 理 对 策
[ 3 ] 刘秋秋 , 张小琼 , 李希. 术 中穿刺部位静脉炎 发生原 因分
析及 对策[ J ] . 护理学杂志 , 2 0 0 5, 2 1 ( 2 ) : 5 1 — 5 2 . [ 4 ] 杨振 丽 , 刘 玉琴. 癌 症相 关代谢 紊乱综合 症 [ J ] . 中国肿
敷贴上方 及静脉走 向皮肤 , 滴 注过程 中保 持纱 布湿润 , 可达 到

3 . 2 肿瘤 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 , 良性肿瘤 患者 与未行 辅助

精神病科住院病人猝死情况分析与护理要求

精神病科住院病人猝死情况分析与护理要求
有关精神科药物与猝死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无定论,有研究表明,吩噻嗉类抗精神病药和三环类抗抑郁剂易引起猝死,其中吩噻嗪类药物的心血管副作用如心律失常、低血压、降低心肌收缩力等可能与猝死有关,也有研究表明氯氮平与猝死有关[3]。
4护理要求
4.1病人收住院后及时做好实验室及其他各项辅助检查,发现伴有躯体疾患时及时与其家人联系,告知用精神病药物后可能发生的意外,以免发生医疗纠纷。
2.1.2住院时间3天-15年,其中<1年的10例(50%),1-5年6例(30%),6-10年3例(15%),10-15年1例(5%)。
2.1.3发生季节及时间发生季节:冬季10例(50%),春季3例(15%),夏季2例(10%),秋季5例(25%);猝死发生时间:0:00-3:59为5例(25%),4:00-7:59为9例(45%),8:00-11:59为1例(5%),12:00-15:59为2例(10%),16:00-19:59为1例(5%),20:00-23:59为2例(10%)。
4.5提高整体护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能及时巡视,及时发现,为抢救病人争得时间。
参死[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7,5:297.
[2]李余浩,万立东.院外猝死814例[J].中华医学杂志,1996,76 (11):809.
[3]喻东山,张心保.精神药物所致的心脏不良反应[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8,31(4):246.
2结果
2.1一般资料同期住院总人数1000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猝死病例共20例,猝死率为0.2%,其中女性5例(25%),男性15例(75%),病程15天—30年。
2.1.1年龄分布年龄20-60岁,其中20-30岁2例(10%),31-40岁3例(15%),41-50岁6例(30%),51-60岁9例(4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院病人发生院内猝死的原因分析与对策高彩芬(河北省临城县人民医院,河北临城,054300)摘要通过分析5例在院内发生猝死患者的死亡原因,提出要关注重点病人、重点症状、重点人员、安全风险的管理,提高护士观察病情变化和早期识别风险的能力,有效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住院病人,猝死,原因分析,对策猝死是最严重的临床事件,世界卫生组织将猝死定义为1h内发生的非创伤性、不能预期的突然死亡[1]。

临床上,患者突发猝死大多是在病情稳定或已明显改善,或无明显症状因受到不良刺激而突发病情变化随即死亡。

患者猝死前常无任何先兆,其死亡非常迅速,85%在病情骤变后30分钟内死亡,令人措手不及[2]。

由于它比较突然,在医疗过程当中,家属很难接受患者死亡的事实,对医务人员不理解,并且产生很多猜疑,常常引起纠纷和医闹,给医务人员造成很大的工作压力,为此,回顾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病人发生院内猝死的患者5例,引起纠纷3例,分析患者死亡的原因和纠纷的特点,我们提出相应的对策,以避免类此纠纷的发生。

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表1院内猝死病人的一般资料科室年龄(岁)诊断死亡时间基础疾病神经内科88 小脑微梗塞入院后第4d 高血压、冠心病心内科73 冠心病出院前1d 高血压神经外科36 颅底骨折外伤后第3d 既往体健产3 科34 宫内孕38周剖宫产后第2d 妊高症产1科28 宫内孕双胎37周剖宫产后4h内产前合并心肌病2 猝死的原因分析2.1肺栓塞是长期卧床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本组病例心内科患者、妇产3科的产妇是肺栓塞引起的,两例患者都是长期卧床,肢体活动减少形成 DVT(深静脉血栓),栓子脱落并发肺栓塞。

诱发DVT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年龄增加DVT的易患因素也随之增加。

老年人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活性较高,小腿肌肉的泵作用减弱使血液在比目鱼肌静脉丛和静脉瓣袋内淤滞较重,因此DVT的发病率较年轻人高。

评估患者有吸烟病史,因为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周围血管管壁变厚,管腔狭窄和血流减慢,同时尼古丁又可促进血小板积聚,由于组织缺氧,造成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使血液粘稠的增加,发生猝死的危险性增高[3]。

产妇因本身处于高凝状态,同时妊娠末期体内纤维蛋白原大量增加,加重高凝状态,有可有促使静脉血栓发生,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内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它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术后1-4d是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峰期,血栓发生率为40%~70%[4]。

此例患者引发纠纷案。

2.2突发性脑出血形成脑疝是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猝死病因占首位是冠心病所致急性心肌梗死或恶性心律失常,其次为脑出血所致脑疝、肺栓塞、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等,和文献报道猝死病因基本一致[5]。

本组神经内科患者因年龄较大,平时有精神恍惚,护士在巡视病房时,患者比较安静,认为是正常的睡眠,没引起重视,等发现患者呼吸异常时,瞳孔已散大,失去抢救时机。

神经外科患者颅底骨折,是颅脑外伤中最轻的,当时患者神志清楚,自述头疼,医务人员自认为头疼是颅脑外伤患者常有的症状,肌注安定10mg,2h后患者突然出现呼吸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引发了一起纠纷案。

2.3 心力衰竭是产科合并心肌病的主要致死原因孕妇的总血容量较非孕期增加,一般于妊娠6周开始,32~34周达高峰,较妊娠前增加30%~45%,血容量增加引起心排出量增加和心率加快,心脏工作量增大,同时子宫增大心脏向左前移位,大血管扭曲,均增加心脏负担,易使心脏病孕妇发生心力衰竭。

在分娩期,尤其是第二产程心脏负担最重,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腹压降低,大量血液流向内脏,而胎盘娩出后胎盘循环停止,宫缩使血窦内的血液涌向体循环,使回心血量骤增,这两种血液动力学急剧变化,患心脏病孕妇极易发生心衰甚至死亡[6]。

本例产妇双胎妊娠合并心肌病,是并发心衰的高危患者,加上手术的刺激,促使产妇心衰死亡,引发了纠纷案。

2.4 告知不到位是猝死患者引起纠纷的主要原因本组死亡病例的患者文化程度较低,对某些潜在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长期卧床易发生血栓,颅内疾病、脑外伤有潜在的发生脑疝,心脏病患者多胎妊娠有心衰的危险等,患者及家属对这些危险认识不足,对医疗效果期望值高,临床上医务人员防范风险的意识弱,往往注重入院时、手术前、病情较重的患者的沟通告知,而忽略了出院前、病情稳定时、特殊体质的风险告知,这与有医务人员对病情及风险的估计不足有关。

3对策3.1 关注重点病人从病人入院起,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尤其是特殊患者如老年人、特殊体质、多胎妊娠等风险的评估,对家属特殊的患者重点关注,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和风险的告知,长期卧床和手术后的患者根据病情指导床上活动或早期下床活动,吸烟者戒烟,让患者及家属明白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及预防措施,取得患者的配合,床上主动或被动活动和肢体的被动按摩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同时应用药物预防,低分子肝素半衰期长,皮下注射生物利用率高,出血的危险性小,剂量单一,使我们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首选药[7]。

一般用量为3000~5000U皮下注射,每天一次。

长期卧床的的老年人或术后的患者,活动双下肢并及时补充水电解质,防止因血液浓缩形成高凝状态而诱发下肢神静脉血栓,且避免在下肢输液,特别是反复穿刺,对血管有刺激的药物要给于稀释,避免诱发深静脉血栓的一切因素,预防深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的发生。

3.2 关注重点症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严格按分级护理服务内容及标准对患者实施分级护理管理,按护理级别巡视病房,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重视患者及家属反应的问题,不能草帅答复,细节决定成败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护理工工作,细小简单的发热、呕吐、头痛等我们都应引起重视,认真分析产生的原因,不能认为安静状态和睡眠时是“安全”时间,不出病房是“安全”地点[8].护士的正常查房和巡视是发现病情的主要途径,白天查房和夜间巡视查房同等重要,病情的轻、重都需高度重视,本组病例除产科剖宫产术后4h心衰外,其余4例均发生于患者病情稳定,甚至即将出院的患者,因病情稳定时医务人员易放松警惕,因此,我们护士应吸取教训,不论什么时间、什么病人、有无领导监督,我们一定要做到“慎独”不放过每一位患者、每一个症状。

3.3 关注重点人员临床上最先发现病人猝死的通常是护士,及时恰当的抢救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手段。

初级职称的护士由于知识和技能的限制,独立完成夜间患者的病情及时观察、合理判断及有效处置尚有困难,从管理上应注重合理排班、重点关注[9]。

加强年轻护士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实行弹性排班制度,新老搭配一对一的带教,使年轻护士尽快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无缝隙护理。

注重年轻护士急救知识培训,模拟演练,熟练掌握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提高护士的观察能力和抢救的成功率。

护理工作是一项脑力与体力并举,且与人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工作,工作中护士常常要独自面对许多突发状况,若护士没有独立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不能很好的胜任工作,也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10]。

3.4关注风险管理加强安全管理知识培训,提高防范纠纷的能力。

就当前纠纷的特点发现,病人及家属的维权意识比较超前,我们医务人员的防范纠纷的意识相比较滞后,应教育医务人员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时刻提高警惕,医疗护理工作是一种高风险的职业,风险可能发生在任何病人、任何时段、任何治疗和护理过程当中,因此应加强事先告知,学会用“胶皮话”与患者交流,应将病人的病情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和每项操作的目的、过程、风险因素告知病人和家属,特殊治疗、护理、检查应征得病人同意,履行签字手续,这即使尊重病人的权利也是医护人员自我保护的需要[11]。

就本组猝死病例来看,年龄越小发生纠纷的几率大,尤其产科、神经外科的病人,履行签字和告知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6-227.[2]王朝蓉.28例内科住院患者猝死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2006,2,(9):16-17.[3]赵平凡,杨书香,罗希芝.68例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观察[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1):77-78.[4] 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96-212.[5] 竺可青,章锁江.成人不明原因猝死118例死因分析[J].急诊医学,2000,9(6):389-390.[6]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9陈华丽,谢玉权,丁红,等.下肢神静脉血栓复发的影响因素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2011,11(3):156-157.[7] 陈东峰,余楠生.低分子肝素联合间歇充气加压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骨科杂志,2006,26:823-826.[8] 王文艳.中老年猝死病例的临床分析[J],护理学报,2006,13(4):38[9] 朱春萍,王粉青。

骨科病人院内猝死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9):671-672.[10] 李小卫,王志稳,李淑迦.我国新毕业护士培训的现状及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7):487-489.[11] 傅臻,张蓉华。

基层医院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9)作者简介:高彩芬(1965-),女,河北临城人,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本科,从事护理管理。

Emi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