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送鹅毛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签:标题]

篇一:读后感

读《学生文明礼仪》后感

高一⑺班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和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行为规范,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礼仪。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早就在100多万年以前的原始社会,人类就有了初步的礼仪。至今,礼仪的意识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无论何时何地,对于任何人都很讲礼仪。从古到今,中国这个礼仪之邦孕育了多少的礼仪人士。一粒种子虽小,却能可以长成苍天大树;一滴水虽然微不足道,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人不被人注意的礼节虽小,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个讲礼仪的人总是会被别人尊重。古代,礼仪很被人们看重。“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问他:“从前的贤士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什么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到:“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很多人都向他学习。一个简单的礼仪,不仅仅可以看出其人的道德修养,更能看出他对别人的尊重,老师是传授于我们知识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老师。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个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陶大哭.随从的人劝他说:“已经飞走了,没有了,哭也没有用了,还是想想补救的办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见是几根鹅毛跟一首小诗。诗中写道:“尺我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问失宝,倒地哭号陶。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义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义重!”换一个角度说,假若缅伯高在天鹅飞走后,他就返回云南,那他就不会被后人所赞颂。正是因为他的礼仪感动了唐太宗,虽然只是几根简单的鹅毛。但是,它给人的却是无穷的温暖,千里迢迢送来的只是一份小小的礼物,但是因为他懂礼仪。因而,唐太宗很高兴,从中我们可以知道礼仪的重要性。也许它在我们眼中并不是很重要,甚至会被人们忽视。但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却能起到巨大的作用。

礼仪不仅仅在中国受到重视,古今中外,多少伟人,哪个不是讲礼仪懂礼仪的。它渗透在每个角落,无论是黄种人,黑种人还是白种人都同样重视礼仪。相信大家对他一定不陌生吧——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一个令世界都为之叹服的伟人。然而,他经历的挫折是我们一般人无法想象的,经历种种困难,最后他还是打败了困难。出身贫寒的林肯,却当选了美国的总统,一位傲慢无礼的议员对林肯进行了恶意嘲讽,讥笑他是鞋匠的儿子。但是,林肯并没有生气。他说:“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不会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林肯有着宽容大度的人格魅力,还有着仁慈无私的博爱精神。而对别人的嘲讽,他也是有礼貌地对待。伟人之所以,是因为他拥有一般人不能拥有的。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每次在外交会上都是彬彬有礼地对待每一个宾客。那是在欢迎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访华的国宴上,周恩来在讲话结束时,提议大家为卡翁达总统健康中友谊干杯。这时服务员把一杯酒送到他手上,接着他走下讲台,先到主桌的卡翁达总统以及其他赞比亚贵宾而前举杯、碰杯、干杯。周恩来同人干杯时,总是面带笑容,友好也目视对方。一个礼仪,不但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且可以使国家与国家之间更加友好地相处。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一个讲礼仪的国家,总是会受到其他国家的尊重。一个立足在世界上的国家,没有礼仪是站不稳的。一个素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一个占全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人口大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从没有断续过,给它一个“礼仪之邦”的称号,一点也不为之过。

苟子说:“人无礼则不年,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强国之本,他认为礼仪是人们言行的准则,是国家强盛的根本。无论是一个人,一件事还是一个国家都需要讲礼仪。读完《学生文明礼仪》这本书后,我懂得了礼仪的重要性,无论在任何场合,礼仪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企业,也需要讲礼仪,一个不讲礼仪的公司,是不会成功经营的。有时,一个小小的礼仪会使一个公司的形象被毁坏,此书中有了例子让我印象深刻。《人民日报》有过这样一段报道:中国某医疗机械厂经过艰难的谈判即将与美国客商签定“输液管生产线”的合同。然而,在参观车间时,厂长陋习难改,在地上吐了一口痰,美国客商看了以后一言不发,只留给厂长一封信便离开了:我十分钦佩您的才智和精明,但您吐痰的那一幕使我们彻夜难眠,一个厂长的习惯可以反映一个工厂的管理。况且,我们合作的产品是用来治病的,人命关天。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是啊!一口痰毁了一项合同。可见,日常举止是优美仪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端庄的举止,文明的行为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社会中要求人们的举止有一定的约束。

国家的繁荣昌盛,做人的道德修养都离不开礼仪。在学校中,我们应该尊重老师。在公共场合,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我们应该做一个讲道德懂礼仪的中学生。让礼仪的风气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撒下,让礼仪之花开得更灿烂,让礼仪文化渗透在每个人的心中。

篇二:增广贤文读后感

《增广贤文》读后感

曙光学校六一班焦瑞洁辅导老师:闫敏今年暑假,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是:家长自主布置一项作业。妈妈看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她变魔法似地拿出一本书,笑眯眯地说:“今年暑假,除了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再把《增广贤文》背一下。”还未来得及享受放假的喜悦,我就被老妈那“轻松”的话语一下子打到了无底深渊,噢,我可怜的暑假!又被老妈控制了。从此,每天晚上背两节成了我的晚课,刚开始我背得很不情愿,但越接触越喜欢,越接触越觉得它有韵味、有意义。《增广贤文》不但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而且故事生动有趣,以格言的形式讲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本书被人们奉为“做人的准则,处世的法宝,交际的妙术,治家的秘诀”。

读着这本书我明白了如何为人处世, 例如:“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这本书还时时提醒我要珍惜时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看着这一句又一句的格言警句,我心惊肉跳。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转眼之间我们已经升入六年级了。想想再有一年就要告别亲爱的老师,结束六年的小学生活,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

当然,《增广贤文》这本书教会我的不仅仅这些,还有很多很多道理,虽然我已读过很多遍,甚至还背会了许多节,但仍然百看不厌、情有独钟。所以我要感谢妈妈让我读这本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