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五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防范事故风险,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项目和岗位。
第三条本制度的任务是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的评价,加强安全防范措施,提高事故预防能力。
第四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工作机构,并指定专人负责工作。
第五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全面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第六条风险评价工作应当与公司的安全生产目标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
第七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第八条危险源辨识工作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排查,识别出存在的危险源。
第九条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包括现场观察、文献调查、专家咨询等。
第十条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技术条件及设备设施是否达到安全标准;(二)工艺流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三)原材料和半成品是否存在安全风险;(四)职工操作是否存在安全风险;(五)周边环境是否对安全产生影响;(六)其他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
第十一条危险源辨识工作应当有针对性、全面覆盖,记录辨识结果并及时整理。
第十二条危险源辨识工作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作频次,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第三章风险评价第十三条风险评价工作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第十四条风险评价应当根据公司的安全生产目标和相关规定进行。
第十五条风险评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对危险源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二)对危险源引发的事故后果进行评估;(三)确定风险等级和优先进行防控的危险源。
第十六条风险评价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第十七条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当记录并进行汇总,形成风险评价报告。
第十八条风险评价应定期进行复评,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调整和改进意见。
第四章风险控制第十九条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当对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和各部门、项目、岗位进行指导,明确风险控制措施和责任。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模版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有效管理和控制危险源,确保人员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管理制度的编制依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的所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工作。
第三条定义1.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因素或条件。
2.风险:危险源对人员、财产、环境造成的潜在损害程度。
3.辨识:通过调查、研究等手段,确定危险源的种类、数量、特点和分布。
4.评价:根据危险源的特征、暴露途径等因素,分析和评估危险源对人员、财产、环境的潜在危害。
5.控制:采取技术、管理等手段,降低、消除危险源造成的风险。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第四条辨识目标本企业应对全企业内的危险源进行全面辨识,确保辨识结果准确、全面。
第五条辨识方法本企业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文献查阅: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和行业经验等文献,了解和辨识常见的危险源。
2.实地调查: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实地调查,寻找存在的危险源。
3.员工意见征集:通过员工意见调查、安全巡查等方式,征集员工对潜在危险源的看法和建议。
4.专家咨询: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和指导,提供专业意见。
第六条辨识结果记录本企业应对危险源的辨识结果进行记录,并制定相应的辨识报告。
对于发现的危险源,应明确其危险性级别、暴露途径、可能的损害后果等信息,并提出相应的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建议。
第三章风险评价第七条评价范围本企业应对辨识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其对人员、财产、环境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
风险评价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安全:评估危险源对人员安全的潜在危害,例如人员伤亡、中毒等。
2.财产安全:评估危险源对财产的潜在损失,例如设备损坏、火灾等。
3.环境安全:评估危险源对环境的潜在破坏,例如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制度一、引言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是一种对工作环境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的方法,是保障员工健康与安全的重要工作。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类危险源,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公司制定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二、目的本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1.确保对潜在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估,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2.保护员工免受工作场所潜在危险源的伤害,并确保他们的健康与安全;3.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工作质量,减少事故的发生。
三、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员工、承包商和访客。
所有员工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要求,并积极参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工作。
四、危险源辨识4.1 辨识方法4.1.1 工作任务分析针对各项工作任务,通过分析工作流程和操作步骤,识别其中的潜在危险源。
对于新引入的工作任务,应在实施前进行辨识。
4.1.2 安全检查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和检查,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加以消除或减轻。
4.1.3 经验总结通过分析之前发生的事故和不安全行为,总结其中的危险源,并对类似的工作进行辨识。
4.2 辨识内容危险源辨识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机械设备和工具的潜在危险源;2.化学物质的危险性;3.人为因素引起的潜在风险;4.电气设备和设施的潜在危险源;5.火灾和爆炸危险源;6.各类作业现场的潜在危险源。
五、风险评估5.1 评估方法5.1.1 风险等级评估根据危险源的潜在风险和可能的损害程度,进行风险等级评估。
一般采用风险矩阵法或风险熵法进行评估。
5.1.2 风险源控制措施评估对各项危险源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评估,确定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5.2 评估要素风险评估应包括以下要素:1.危险源的可能性;2.潜在风险的严重性;3.已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4.风险的累积效应。
六、控制措施与监控6.1 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工程控制措施:如改善工作环境、安装机械保护装置等;2.行政控制措施:如制定操作规程、培训员工等;3.个体防护措施: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使用安全设备等。
危险源辫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文(4篇)
危险源辫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为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减轻事故后果,本文旨在设计一套危险源识别、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该制度将有助于企业对潜在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并通过管理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本文将重点介绍危险源识别、评价方法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的具体制度要点。
二、危险源识别方法1. 设备设施检查法通过对企业现有设备设施的检查和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应重点检查设备设施的工作正常性、维护保养情况、使用年限、安全装置等方面,及时发现并记录可能的危险源。
2. 工艺流程分析法通过对企业工艺流程的分析,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应重点关注工艺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火灾、爆炸、中毒、溺水等潜在危险,发现并记录可能的危险源。
3. 工作岗位调查法通过对各个工作岗位的调查和观察,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应重点关注工作岗位的操作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危险,如高处作业、热作业、机械作业等,发现并记录可能的危险源。
三、危险源评价方法1. 风险矩阵评价法将危险程度和可能发生的频率进行相交,得到不同风险级别。
根据不同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例如,高风险级别的危险源应采取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措施,中风险级别的危险源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低风险级别的危险源应进行常规管理。
2. 初步危险性评价法通过对危险源的初步评估,确定其危险性等级。
评估时应充分考虑危险源本身的危害程度、可能的事故后果、事故发生的概率等因素,确定危险源的优先级。
四、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要点1. 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范围明确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范围,包括对不同类别的危险源进行分类,根据其风险等级确定管理要求。
2. 重大危险源的标识和记录对已识别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标识,在危险源附近设置警示标志和提醒标识,以提醒相关人员注意。
同时,建立重大危险源台账,记录重大危险源的名称、位置、性质、危险等级等信息。
3. 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的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企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实施细则
企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实施细则企业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1.目的和范围本管理制度旨在明确企业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管理要求,为企业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控制潜在的危险源,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并降低或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部门、岗位和人员,包括承包商和外来人员。
2.危险源辨识各部门应定期对所属区域进行危险源辨识,并记录辨识过程和结果。
辨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以及化学、物理、生物、机械和电气等五种危害类型。
辨识的危险源应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设施、作业活动、产品和服务等。
3.风险评价方法采用LEC(L×E×C)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其中,L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表示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C表示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
根据LEC计算结果,将风险等级划分为五个级别:极高风险、高风险、中等风险、低风险和可接受风险。
4.风险等级判定根据LEC计算结果,对各项危险源进行风险等级判定。
具体判定标准如下:●极高风险:LEC≥200,且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高风险:100≤LEC<200,且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中等风险:50≤LEC<100,且可能造成较大危害;●低风险:20≤LEC<50,且可能造成一定危害;●可接受风险:LEC<20,且可能造成轻微危害。
1.风险管理措施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危险源,应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极高风险:立即停产停业整顿,并制定具体的安全措施进行整改;●高风险: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改善工作环境和规范作业流程,并安排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监控;●中等风险:采取一般的安全措施,加强日常巡查和监控,并考虑投资改善设备设施;* 低风险:采取基本的安全措施,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和培训,确保规范操作;●可接受风险:加强安全教育和指导,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是指一套用于识别、评估和管理企业存在的危险源及相关风险的管理制度。
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员工的安全和健康,预防事故和灾害的发生,减少财产损失,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企业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各种因素。
通过危险源辨识,可以确定潜在的风险,为后续的风险评价和管理提供基础。
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通过风险评价,可以确定哪些危险源具有较高的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组织和责任:确定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组织结构和责任人,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2.危险源辨识:对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包括工艺流程、设备设施、作业方式等。
3.风险评价: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可能的风险等级,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4.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
5.监测与纠正:建立相应的监测机制,定期对危险源和控制措施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进行调整和纠正。
6.培训和宣传: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7.记录和报告: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报告制度,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控制措施和事故情况进行记录和报告。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减少财产损失,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制度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制度是指企业或组织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预防事故的发生,对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和管理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下面是一个关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制度的详细介绍。
一、危险源辨识2.辨识方法:包括实地调查、危险源清单、危险源分析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对工作场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危险源进行全面辨识。
3.辨识内容:对工作场所的设备、场地、人员、流程和管理等方面进行辨识,包括生产设备的安全性、工作现场环境的危险性、员工的作业方式和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等。
二、风险评价1.风险评价的目的: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各类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安全与健康的影响程度,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评估方法: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可能的危害,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估方法,包括风险矩阵分析、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等。
3.评估内容:对危险源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危险源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和风险等级等指标,以及风险源对员工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三、控制措施管理1.控制措施的目的: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适当的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或减轻事故的危害,确保员工安全与健康。
2.制度要求:制定相关制度和规范,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保护设备和设施的维护管理等,明确控制措施的实施要求。
3.实施过程:制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负责控制措施的实施和监督,同时对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控制措施的实施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管理制度1.管理要求:建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的全过程记录和档案,包括辨识报告、评估报告、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情况等。
2.培训与教育:组织员工参加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提高危险源辨识能力和风险评价水平。
3.定期检查与评估:定期进行危险源的检查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估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3篇)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单位,包括生产、经营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等,以及所有员工。
第三条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是指对工作场所中的危险源进行识别与评价,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第四条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应遵循科学、综合、系统、预防的原则。
第五条单位应建立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明确责任与权限。
第二章危险源识别第六条危险源识别是指对工作场所中的潜在危险源进行辨识和确认的过程。
第七条危险源识别应全面、深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工作环境的危险源,如空气污染、噪声、震动等;2. 设备设施的危险源,如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3. 物质原辅材料的危险源,如有毒有害物质、易燃物质等;4. 作业方式的危险源,如高空作业、维修作业等。
第八条单位应采取多种途径进行危险源识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工作场所巡查;2. 安全检查、监测;3. 安全培训与教育;4. 事故隐患排查。
第九条单位应建立完善危险源识别的记录与档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危险源识别的时间、地点、人员;2. 危险源的性质、位置、可能带来的危害;3. 危险源的识别结果与处理措施。
第十条单位应及时处理发现的危险源,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与消除。
第三章风险评价第十一条风险评价是指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量化、评估和等级划分的过程。
第十二条风险评价应包括风险的概率和严重程度两个方面,考虑潜在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等因素。
第十三条风险评价应确保科学、公正、客观,依据相关标准或方法进行。
第十四条风险评价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 危险源的特性和性质;2. 动态变化的环境因素;3. 单位的现有风险管理措施。
第十五条风险评价的结果应明确风险的等级,并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5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一、背景与目的为了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稳定进行,公司制定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消除或控制潜在的危险源,降低与危险源相关的风险。
二、范围适用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项目以及员工,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办公区域、实验室等。
三、术语定义1.危险源:指可能对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伤害的物质、设备、环境或工艺。
2.风险评价:指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过程。
3.风险等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程度,一般包括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个等级。
4.管理措施: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包括消除危险源、控制风险、防范预防、应急处理等措施。
5.责任人:指被指定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管理措施的人员。
四、制度要求1.危险源辨识(1)各部门负责人要组织员工对所辖区域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将辨识结果记录并进行归类分析。
(2)对于发现的新危险源,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或消除,并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3)辨识结果应明确危险源的名称、位置、性质、影响范围等信息,并进行文档化保存。
2.风险评价(1)辨识后的危险源要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2)风险评价要综合考虑潜在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伤害程度、暴露时间以及员工的易感性等因素。
(3)根据评价结果,确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进行文档化记录。
3.管理措施(1)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明确责任人。
(2)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加强培训教育、设立防护设施、完善应急预案等。
(3)责任人要负责组织、执行和监督相应的管理措施,并进行跟踪和评估。
4.监督与评估(1)公司要定期组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组织相关部门、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能力。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管理流程,确保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
该制度适用于各类企事业单位,包括生产、服务、建设等各个领域。
二、危险源辨识1. 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识别和分类各种可能导致事故和职业病的危险源,以便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2. 危险源辨识的步骤包括:(1)收集与工作活动相关的信息,包括工艺流程、物质特性、设备设施等;(2)识别可能导致事故和职业病的危险源;(3)对危险源进行分类、评估,确定风险等级;(4)编制危险源清单,记录危险源的基本信息和风险等级;(5)定期进行危险源辨识的复查和更新。
三、风险评价1.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评估不同危险源及其对职工造成的危害程度,为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风险评价的步骤包括:(1)确定风险评价的范围和对象;(2)收集与工作活动相关的信息,包括危险源特性、职工暴露情况等;(3)评估危险源对职工健康的风险程度;(4)编制风险评价报告,提出控制措施建议;(5)定期进行风险评价的复查和更新。
四、风险控制措施1. 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结果,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
2. 风险控制措施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1)工程控制措施,如改良设备、安装防护装置等;(2)行政管理措施,如制定操作规程、设立警示标识等;(3)个体防护措施,如配备防护设备、提供培训等;(4)应急预案和演练,如制定灾难恢复方案、进行紧急演练等。
五、监督与改进1. 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本单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监督,并定期进行评估和督促改进。
2. 本单位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等,不断完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管理制度。
六、纪律与违规处理1. 本单位的职工应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规定,并配合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开展。
2. 对违反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规定的职工,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行政处罚等。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发展也带来了与之相应的安全隐患。
危险源和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应对事故和灾害的重要措施。
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能够识别和评估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灾害,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事故和灾害的发生率,保证员工和企业资产的安全。
因此,建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对于企业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预防事故和灾害、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或灾害的物质、能量或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物理危险:如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电击等;•化学危险:如有毒气体、腐蚀性物质、易燃易爆物等;•生物危险:如病毒、细菌、真菌等;•人为因素:如不当操作、管理漏洞等。
在危险源辨识中,应该分析各个环节,彻底排查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进行记录。
具体步骤如下:•确定辨识范围:确定辨识范围,包括场所、设备和活动等。
•识别可能的危险源:通过数据和经验,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各种类型的危险源和其潜在的影响。
•评估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对每一个危险源进行评估,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严重程度,以此判断其风险等级。
•采取措施和记录:对确定的危险源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进行标记或隔离、采取技术或管理措施、发布警示标志等,并记录相关信息,以便于追溯和管理。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危险源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其风险等级,并提出预防和管理措施的过程。
风险评估应该包括以下内容:•综合评估:通过对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判断是否存在重大风险。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组织控制等,以降低风险等级,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营。
•风险评估记录:对评估所得的结果及其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记录,以供追溯和管理。
危险源风险评价管理规定范文(三篇)
危险源风险评价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危险源风险评价工作,规范危险源风险评价管理行为,保障生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单位和个人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管理和控制的活动。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危险源,是指可能对人身、财产和环境造成危害的设备、设施、物质等。
第四条危险源风险评价应当科学、全面、客观、准确,提供有效的风险控制依据。
第五条危险源风险评价应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及时性、有效性的原则。
第六条危险源风险评价应采用综合评价和分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七条危险源风险评价应按照主动性、固定性、动态性、可逆性的原则进行。
第八条危险源风险评价应设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第九条危险源风险评价工作应当建立相应的档案和管理制度,做好评价记录和报告。
第十条危险源风险评价应由专业人员负责,建立相关质量保障机制。
第二章危险源风险评价内容和方法第十一条危险源风险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危险源的特性、数量、位置、作用等基本信息。
(二)危险源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程度。
(三)危险源可能发生的概率。
(四)危险源风险的评价结果。
第十二条危险源风险评价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实地调查,获取危险源的实际情况。
(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危险源的历史记录和经验。
(三)运用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危险源进行评价。
(四)参考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风险评估。
第三章危险源风险评价管理要求第十三条危险源风险评价管理应当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和权限。
第十四条危险源风险评价管理应遵循科学、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则。
第十五条危险源风险评价管理应制定相应的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
第十六条危险源风险评价管理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共同推进风险控制工作。
第十七条危险源风险评价管理应建立健全相关培训和教育体系,提高评价人员的专业水平。
第十八条危险源风险评价管理应加强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文第一部分:危险源辨识一、基本原则1.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制定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
2. 建立危险源分类建档、评估和管理的制度。
3. 加强对危险源与环境风险的研究和监测,及时更新风险评估结果。
二、危险源辨识的内容1. 建立公司危险源清单,并定期更新。
2. 对每个危险源进行详细辨识,包括可能带来的伤害类型、频率和严重后果等。
3. 定期开展危险源稳定性评估和可操作性评估。
4. 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危险源的模拟和预测。
5. 将危险源辨识结果纳入公司安全风险评估。
三、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工具1. 对现有工作流程和作业进行系统分析,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2. 利用专业设备和仪器检测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 进行人员访谈和调查,了解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和体验。
4. 依托专家评审和参考相关标准进行危险源辨识。
5. 利用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和分析。
第二部分:风险评价一、基本原则1. 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潜在风险的分析和评估。
2.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合理的风险管控措施。
3. 风险评价需要依据科学、客观和可重复的方法进行。
二、风险评价的方法和工具1. 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综合评价。
2. 进行定性和定量风险评估,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频率。
3. 采用专业软件和模型进行风险分析和计算。
4. 结合历史数据和案例分析,评估危险源可能引发的灾害后果。
5. 制定风险评估报告,并及时更新和修订。
三、风险评价的内容1. 对危险源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程度进行评估。
2. 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3. 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目标和措施。
第三部分: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一、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1. 风险控制是为了降低危险源的风险水平,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
2. 采取预防、控制和应急措施实施风险控制。
3. 风险控制需要进行有效的宣教和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急能力。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制度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制度,用于识别和评估可能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失的潜在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下面将对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制度背景和目的该管理制度的目的包括:1.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通过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险源,及时采取措施来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2.保护企业的财产和环境:通过识别和评估可能对企业财产和环境造成损失的危险源,及时采取措施来防止事故和污染的发生,保护企业的财产和环境。
3.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过程,促使企业对各种风险进行科学的认识和评估,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二、制度内容和要求1.危险源辨识:对企业内部的各种活动、设备、材料、工艺等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辨识,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辨识的方法可以包括观察、询问、检查、测量、测试等。
2.风险评估:根据辨识结果,对各个危险源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危险源的性质、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等。
评估的方法可以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
3.风险等级划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各个危险源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如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等。
这有助于企业确定重点整改的危险源,并优先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控制措施制定: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等。
措施的制定应考虑成本、可行性和效果等因素。
5.风险监测和改进:建立风险监测和改进机制,定期对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制度和措施。
三、制度执行和监管为了确保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需要建立健全的执行和监管机制,包括:1.人员培训和意识提升: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能力和意识。
重大危险源评估和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重大危险源评估和安全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评估是指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引发事故、伤害或损失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风险级别,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安全管理制度是指组织内部建立起来的一套包括政策、法律、规程、指导目标、程序、流程和方法等规定,用于管理和控制工作环境中的安全风险和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评估和安全管理制度相互关联、相互支持。
具体步骤包括:1. 首先,识别和确认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包括原材料、设备、工艺、作业、环境等方面的危险源。
2. 对每个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包括确定危险的特征、潜在的后果、概率和风险等级。
3.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防范、控制、监测、纠正等方面的措施。
4.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明确责任、规范操作、提供培训、落实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的要求和措施。
5. 定期评估和审查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修订和改进。
通过重大危险源评估和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全面掌握和管理工作环境中的安全风险,提升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减少事故的发生,并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重大危险源评估和安全管理制度(二)是指针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全面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制度,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重大危险源评估是指对企业或组织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系统的识别、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可能引发的事故和灾害,并对其造成的风险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可以确定出具体的危险源、危险源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影响、可能引发的事故和灾害、事故和灾害对人员和环境的风险等信息。
安全管理制度是根据重大危险源评估结果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用于预防和控制事故和灾害的发生,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确保各级责任人有效履行安全管理职责。
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公司内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员工的安全操作和行为。
重大危险源检查评估管理制度(4篇)
重大危险源检查评估管理制度一、目的和依据该制度的目的在于建立和完善企业的重大危险源检查评估管理制度,确保企业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该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以及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二、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的重大危险源及其相关设备设施的检查评估工作。
三、企业责任1. 企业应制定重大危险源的检查评估计划,并指定专人负责计划的实施和监督。
2. 企业应提供必要的物质和人力资源,确保重大危险源的检查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重大危险源检查评估工作流程1. 重大危险源检查评估计划的制定1.1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重大危险源的检查评估计划。
1.2 计划应包括工作内容、时间安排、责任人等要素。
1.3 计划应经企业主管部门的审核和批准。
2. 重大危险源检查评估工作的实施2.1 企业应按照计划安排相关人员进行重大危险源的检查评估工作。
2.2 检查评估工作应包括对危险源的现场勘察、技术分析、风险评估等环节。
2.3 检查评估工作应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规范要求。
2.4 检查评估工作应做好记录,包括现场情况描述、问题发现和解决措施等内容。
3. 重大危险源检查评估结果的分析和报告3.1 企业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检查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3.2 分析和评估结果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3.3 企业应编制检查评估报告,并上报企业主管部门。
四、重大危险源检查评估结果的处理4.1 企业应及时处理检查评估结果中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
4.2 企业应建立相应的整改措施跟踪和落实机制,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
4.3 企业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整改情况,以便监督和评估。
五、操作规范5.1 所有参与检查评估工作的人员必须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5.2 检查评估工作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水平,必要时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辅助检查评估。
重大危险源评估制度(5篇)
重大危险源评估制度1、目的为了加强公司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重大危险源的评估管理工作。
3、依据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____号3.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____号4、职责4.1安环部负责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定期评估管理综合工作,组织开展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
4.2各部门、车间负责人协助总经理对公司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价。
5、定义5.1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存储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6、管理程序:6.1由安环部联系专业机构对公司重大危险源危险源进行评估。
____公司至少每三年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安全评估报告,并将安全评估报告报上级主管部门。
6.3重大危险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按照有关标准的规定采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安全评估,确定个人和社会风险值:1)构成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且毒性气体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之和大于或等于1的;2)构成一级重大危险源,且爆炸品或液化易燃气体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之和大于或等于1的。
6.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应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辨识、安全评估及分级:1)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已满三年的;2)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装置、设施或者场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的;3)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生产、使用工艺或者储存方式及重要设备、设施等发生变化,影响重大危险源级别或者风险程度;4)外界生产安全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影响重大危险源级别和风险程度的;5)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者____人以上受伤,或者影响到公共安全的;6)有关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安全评估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发生变化的。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的相关内容,并提供一份危险源管理制度的范本。
该制度范本旨在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危险源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分析,以确定潜在的危险和风险。
危险源辨识的具体步骤如下:1. 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规模,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类别;2. 列举每个危险源类别下的具体危险源;3. 采用专业工具、方法对每个危险源进行系统辨识,包括物理危险、化学危险、生物危险、设备危险、工艺危险等;4. 归纳总结危险源,生成危险源辨识报告。
三、危险源评价危险源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以确定各危险源的危害程度和风险等级。
危险源评价的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危险源评价的目标和方法;2. 对每个危险源进行实地调研和现场观察,收集必要的数据和信息;3. 运用定量或定性的工具和方法,对各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估;4. 生成危险源评价报告,包括评估结果和相应的管理措施。
四、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造成重大风险的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管理的目标是通过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水平。
重大危险源管理的具体内容如下:1. 确定重大危险源的标准和判定方法;2. 针对重大危险源,制定详细的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3.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监测和巡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4. 定期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评估和复查,及时更新管理措施。
五、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1. 引言1.1 管理目标1.2 适用范围2. 危险源管理的基本原则2.1 预防为主2.2 综合管理2.3 法律依据3.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3.1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步骤3.2 危险源评价的目标和方法4. 重大危险源管理4.1 重大危险源的判定标准4.2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4.3 重大危险源的监测和复查5. 安全培训和教育5.1 员工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5.2 安全培训的计划和实施6. 安全责任和奖惩制度6.1 安全责任的界定和分工6.2 安全奖惩制度的规定7. 事故报告和调查7.1 事故报告和登记7.2 事故调查和分析8. 制度执行和监督8.1 制度执行的程序和要求8.2 内部监督和外部评估9. 附则9.1 重大危险源清单9.2 参考文件9.3 修订记录六、结论本文介绍了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的相关内容,并提供了一份危险源管理制度的范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1、目的
依据有关标准对本单位的危险设施或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安全评估。
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分类和危险源(风险评估)、分级,确定危险源及重大危险源(包括企业确定的重大危险源)。
提出最优控制方案,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减少财产损失和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2、适用范围
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及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公司的危险源(风险评估)范围如下: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8)企业周围环境;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3、职责
3.1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危险源(风险评估)领导工作,组织制定危险源(风险评估)和指导书,明确危险源(风险评估)的目的、范围。
制定企业危险源(风险评估)计划并承担审核批准的责任。
主持年终公司风险评审工作。
每年不少于1次。
负责厂级风险控制“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检查和验收。
3.2安全员是危险源(风险评估)的归口管理人员,负责公司重大风险分析记录的审查与控制,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开展全员风险培训,培训率≥95%,每年不少于1次。
3.3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参与危险源(风险评估)工作,提供相关资料,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危险源(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直接负责本部门或相关项目的危险源(风险评估)工作并承担部门相应的责任。
负责本部门或相关项目风险控制“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检查和验收。
负责本部门或相关项目危险源(风险评估)计划、风险控制措施和绩效的评审/适时。
负责制定部门或相关项目持续改进的计划。
3.4车间负责人参加车间级危险源(风险评估),负责车间级风险控制“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检查和验收。
4、危险源(风险评估)机构
组长:陈培峰
副组长:赵峰
成员:王祥田、张俊嘉、单胜勇、吴成军
5、危险源(风险评估)方法
根据公司生产的实际情况和评价人员的水平,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SCL)”;“预先危险分析法(PHA)”等进行危险源(风险评估)。
6、危险源(风险评估)准则
6.1危险源(风险评估)应遵循以下准则:
(1)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准则;
(2)安全生产法规的符合性准则;
(3)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的有效性准则;
(4)安全管理和技术标准的可靠性准则;
(5)实现安全生产方针、目标的可能性准则;
(6)风险等级判定准则。
6.2本单位危险源(风险评估)准则:
采用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的评价法,具体评价准则规定为:
评估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
等级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人
财产
(万元)
停工
环境污染、资源消耗
公司形象
5
违反法律、法规
发生死亡
>50
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
大规模、
公司外
重大国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
丧失劳动
>25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公司内严重污染
行业内、集团公司内
3
不符合集团公司的HSE方针、制度、规定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
>10
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
公司范围内中等污染
省内影响
2
不符合公司的HSE操作程序、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适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装置范围污染
公司及周边范围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停工
没有污染
形象没有受损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等级
标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检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
被发现(没有检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做过任何检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
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防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检测系统),或曾经做过检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
下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
并定期进行检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检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
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风险控制措施及实施期限
风险度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巨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5-16
重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中等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年内治理
4-8
可容忍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3、外部评价由有关资质的机构自行选用评价准则。
7、危险源(风险评估)、分析的范围及职责
(1)新改扩建项目规划、设计前应由有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做安全预(设立)评价;
(2)新改扩建项目的建设阶段应由安全员进行风险分析,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3)公司投产、运行过程中的常规和非常规以及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活动应由安全员进行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风险、危险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风险,由所在部门进行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以及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的风险由办公室进行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6)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应由评价资质机构进行危险源(风险评估);
(7)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企业周边环境由安全员进行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8、危险源(风险评估)周期
8.1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开展危险源(风险评估)。
8.2在下列情形发生时及时进行危险源(风险评估):
(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2)操作条件变化或工艺改变
(3)技术改造项目
(4)有对事件、事故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9、危险源(风险评估)活动实施步骤
9.1主要负责人主持危险源(风险评估)活动,成立评价小组。
9.2各相关部门收集整理评价所需材料,提交评价组织
9.3危险源辨识:实施现场检查,识别危险有害因素
9.4通过定性和定量评价,确定评价目标的风险等级
10、风险控制的内容
10.1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10.2控制措施应包括:
11、风险信息更新
11.1不间断的组织危险源(风险评估)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危险、有害因素。
11.2企业对于常规活动,每年组织一次评审或检查,检查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充分性,即危险、有害因素是否得到了全面识别;看控制措施是否充分、有效,是否需要补充完善控制措施,根据国内外技术的发展,是否需要选择、更新控制措施;看风险控制效果是否达到要求,是否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11.3企业对于非常规性(如拆除、新改扩建项目、检维修项目、开停车、较中道的隐患治理项目和工艺变更、设备变更项目等)的危险性较大的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危险源(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编写实施方案,并经有关领导严格审批。
11.4公司发生下列情况时进行危险源(风险评估):
①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②操作条件变化或工艺改变
③技术改造项目
④有对事件、事故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⑤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12、隐患治理
12.1评价出的隐患应及时治理,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执行。
13、风险管理的宣传、培训
13.1危险源(风险评估)的结果由安全员组织从业人员培训学习,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识别、危险源(风险评估)方法、风险控制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等;增强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认识到所在岗位的风险,并掌握控制风险的技能。
14、相关表格
作业活动清单
设备设施清单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