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环境生态大数据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案2018版
2023-生态环境大数据一体化平台建设方案V3-1
生态环境大数据一体化平台建设方案V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
解决环境问题不仅关系到我们的未来,也关系到我们的生存和发展。
而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一体化平台,对于推进环境治理,提高环境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本文将从几个部分来阐述生态环境大数据一体化平台建设方案。
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需要用更为科学、精准的方法,来监测、预测和处理环境问题。
而数据信息化是提高环境监测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一体化平台,能为环境数据的收集、处理、管理及共享提供一种全新的方式。
二、建设目标1.数据整合将环境监测数据、环境污染源数据、环保管理数据、环境执法数据等相关数据整合到一个数据平台上,实现信息的高度集成化。
2.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方法,可从海量环境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及时预警环境风险,为环境科学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及建议。
3.数据共享将收集到的环境数据进行整合,以数据开放为核心,通过数据接口、API等方式,向社会公布多样化的环境数据,促进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设。
三、建设流程1.数据采集阶段收集相关的环境数据源,建立数据中心,搭建环境数据传输管道,保障数据的高效、精准、高质量的采集。
2.数据处理阶段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融合和整合,确保数据的规范,准确性和完整性,并进行分类、整理和转化,使其符合生态环境大数据一体化平台的标准。
3.数据分析阶段通过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对预处理过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从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生成数据可视化图表,并为进一步处理和利用数据提供科学依据。
4.数据共享阶段在生态环境大数据一体化平台上,通过数据开放,开放绿色数据接口、API,允许其他系统使用各类数据,促进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
四、前景展望生态环境大数据一体化平台建设方案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形成高效的环境数据管理体系,更重要的是为环保行业的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的发展提供支持。
生态环保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和运营综合解决方案
03
通过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等方法,发现数据间的关联和规
律,为决策提供支持。
数据可视化与交互
要点一
可视化界面
要点二
数据交互
采用丰富的可视化手段,如图表、地 图等,将处理后的数据展示出来,方 便用户理解和使用。
支持数据的交互式操作,如筛选、缩 放、旋转等,方便用户对数据进行深 入分析和探索。
要点三
数据存储层设 计
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 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在 多个节点上,保证数据 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数据交互层设 计
通过可视化界面、API接 口等方式,实现数据的 展示、交互和共享,方 便用户使用。
数据采集与存储
数据采集
采用多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大气、水质、土壤、生态等环境要素进行实时监 测和数据采集。
制定运营策略
结合目标受众分析和平台功能优化结果,制定具体的运营策略, 包括推广、营销、客户服务等方面。
数据安全与保障
数据加密传输
采用HTTPS等加密协议,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 不被窃取或篡改。
数据备份与恢复
定期备份平台数据,确保在发生意外情况下能够 迅速恢复数据,保证平台的正常运行。
访问控制策略
通过设置合理的访问控制策略,只允许授权用户 访问和操作数据,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平台推广策略
01
线上推广
利用互联网渠道进行平台推广,包括 社交媒体、搜索引擎优化、广告投放 等。
02
线下推广
利用传统渠道进行推广,如展会、宣 传册、户外广告等。
03
合作推广
与相关领域的机构、企业合作,共同 推广平台,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
用户反馈与优化
用户意见收集
2023-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整体建设方案-1
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整体建设方案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全球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挑战。
如何保障生态平衡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的重要问题。
为此,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以便全面了解生态环境的状态和变化,对生态环境进行科学管理和保护,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整体建设方案应按如下步骤进行:一、确定数据源和采集方式。
要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首先需要确定数据源和采集方式。
有关数据可以来自卫星图像、遥感传感器、空气质量监测仪、水质监测仪等多种方式。
其中,卫星图像和遥感传感器是主要的数据源之一,可以用来监测气候、土地利用、植被生长等情况;空气和水质监测仪则可以监测环境中物质的浓度等参数。
根据不同的数据源和采集方式,需要确定相应的数据预处理和质量控制措施。
二、确定数据处理和储存方式。
对于大数据平台而言,数据处理和储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数据处理可以采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数据储存则需要采用安全可靠且具备高效性的方式,以便后续的数据查询和分析。
三、制定数据标准和规范。
大规模数据采集和处理需要一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有助于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并能够提高数据的效率。
需要加强数据的元数据描述,建好数据管理平台和数据清理流程,制定数据出入库管理和权限控制措施。
四、开发数据可视化和分析工具。
将数据处理后,可视化和分析是数据利用阶段的关键环节。
通过数据可视化和分析,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数据间的关联和数据变化趋势。
建立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后,不仅要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更要发挥数据的应用价值,以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是当前环保工作的一项必要举措。
要确定数据源和采集方式,建立数据处理和储存体系,制定数据标准和规范,开发数据可视化和分析工具等步骤,以保障生态环境监测和管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数据监测和管理,才能保障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
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一、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意识也逐渐增强。
在这个背景下,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能力,全面了解和监测生态环境的状况,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智能支持,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目标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对生态环境状况的全面感知、精准预测和科学决策,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效运行。
具体目标如下:1. 建立全国覆盖的生态环境数据采集和监测网络,实现对环境指标的实时监测和数据的高效管理。
2. 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数据共享和开放平台,促进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互通。
3. 建立生态环境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中心,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开展数据分析和模型建设,提供智能化的环境保护决策支持。
4. 建立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信度。
三、建设内容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应包括以下内容:1. 建设数据采集和监测网络:在全国范围内布置传感器设备,对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同时,建设数据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高效采集、存储和传输。
2. 构建数据共享与开放平台: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和协议,实现环境监测数据在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共享。
同时,加强数据安全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3. 建立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中心: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包括传感器数据、卫星遥感数据、社交媒体数据等,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开展数据挖掘、模型建设和预测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智能化的政策建议。
4. 建设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基于大数据分析结果,建立智能化的决策支持系统,为政府决策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定制化的环境保护方案和应急响应措施。
四、实施步骤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应分为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建设范围和内容:明确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目标、范围和内容,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 (2)可编辑全文
模型来源解析
2.3.1 大气环境专题-来源解析
基于PM2.5组分数据、重金属、OC/EC数据以及VOC数据及大气模型,实现来源解析
在线来源解析
2.3.1 大气环境专题-来源解析
利用机动车模型和算法,基于实时交通流量、车型和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形成机动车污染排放精细化数据产品
大数据分析-机动车分析
分析企业用电量,深度挖掘企业生产和排放等行为,实现对企业排污减排的精准筛选与评估
分类处理直接获得的生态环境数据、审批后获得的非生态环境数据,为应用开发、测试、运行提供不同类别与体量的数据
2.2.3 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大数据分析服务
为上层大数据应用提供基础的大数据分析服务和模型支撑,其中模型包括数学算法模型和机理模型两大类
空气质量分析专题
固危废专题
水质量分析专题
核与辐射专题
污染源识别专题
2.3.6 环境安全应急专题-核心应急工具库
应急处理处置技术库处理处置决策支撑工具包
应急工具
创新建立核心应急工具库,集突发性环境事件预警、辅助评估、动态监测、资源机动调配和应急指令下达于一身,承担突发性环境事件及相关信息的处理、分析、发布和应急反应工作
建立环境应急快速处理处置技术数据库,结合应急流程优化,建立重点环境应急事件的处理处置技术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流程优化及快速处理处置技术数据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处置技术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处置技术系统
目录
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
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背景
环保信息化行业积累
III
I
2.1 总体架构
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
监测物联网
环境业务数据
环境监测数据
非环境类数据
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和运营综合解决方案
环境监测技术
空气质量监测技术
通过空气质量监测站点、遥感等手段,实 时监测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气象参数等
信息,评估空气质量状况。
噪声与振动监测技术
运用声级计、振动传感器等设备,对城市 噪声和振动污染进行实时监测,维护居民
生活品质。
水质监测技术
采用在线监测仪器、实验室分析等方法, 对水体中的理化指标、有机物、重金属等 污染物进行监测,保障饮用水源安全。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成为国家 和社会的共同关注点,需要高效、准确地监测和 管理环境数据。
大数据技术应用
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解 决思路,有助于实现环境数据的整合、分析和应 用。
提高监管效率
建设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应用平台,可以提 高环保部门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监管效率,更好地 保护环境。
事件侦测与报警
平台应能快速侦测到环境污染事件,并 及时报警,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事件影响评估
平台可对环境污染事件的影响范围、 程度等进行评估,为应急处置提供科
学依据。
应急资源调度
平台可对应急资源进行智能调度,包 括应急人员、设备、物资等,提高应 急响应效率。
事后分析与总结
平台可协助进行环境污染事件的事后 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响应 机制。
数据可视化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
运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复 杂的环境监测数据以图表、 地图等形式进行展示,提高 数据的可读性和易用性。
采用加密、访问控制等信息 安全技术,确保监管监测大 数据应用平台的数据安全和
系统稳定。
03 平台的运营管理和优化
平台数据管理和维护
数据收集与整合
通过高效的数据收集机制,将分散在各地的环保数据进行统一整 合,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环境生态大数据建设是全局性,体系化,综合性的工作,要求物联网新技术的应用融合到规划中。
平台建设目的创新生态环境监管模式,完善生态环境公共服务。
智慧城市的到来,不仅是改变个人信息生活的质量,还可运用于城市公共安全,制造生产,环境监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公共卫生,健康监测,金融贸易等多个领域,统筹建设大数据平台总体方案如下:1.整体设计思想通过多种渠道,采集与生态及环保有关的海量数据;采用当前最前沿的大数据技术(并行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等进行挖掘建模和机器学习建模,通过数据挖掘发现隐藏于其后的规律或数据间的关系,充分挖掘这些数据的价值,从而形成能实际应用于民生的新生数据;作为专家及政府的决策依据,辅助政府精细化决策,辅助专家预测将来可能有出现的环保问题;并能解决现实中真实发生的环保问题;从而改善环境,提升居民生活环境的质量,和百姓生活的福祉。
平台建成后,将形成一个完整的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数据智能化收集、智能化核算分析、智能化发布和智能化监管体系,这一平台体系可以把生态环境状况,全面、直观地展现给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
同时环保部门可以重点关注核电站周边生态环境实况。
通过可测量、可核查的生态环境数据,为生态环境现状评估、趋势预测、潜力分析、目标制定与跟踪,提供决策服务,进而实现对生态环境重点污染源、生态环境动态变化进行有效监管,并为建设生态环境交易市场体系奠定基础。
从使用者的角度看,所有的平台数据集中到统一的逻辑平面上来;平台以省、市、县分级别多视角展示生态环境实时信息,以全息动态的地图形式全方位地展现给使用者。
平台为各类使用者提供不同的观察视角;领导能查看实时汇总信息,核辐射区大气实况;环保工作能查看各类精细报表与指标,并能搜索工作中所需要的信息。
展现方式有:电子大屏幕播放,WEB浏览,手机APP访问等三种方式。
从数据处理的角度看,平台运行后将建成以生态环境数据为中心的开放式数据中心,广泛收集来自气象,农林,海洋,交通,能源,车联网等第三方数据,同也给第三方输出数据并分享成果数据;为后续深度学习积累数据样本,将来平台具备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智慧环保天空地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互联网+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处理层
数据来源:包括 传感器数据、遥 感数据、气象数 据等
数据处理方式: 采用分布式存储 和计算技术,实 现高效的数据处 理和分析
数据存储:采用 分布式文件系统, 实现海量数据的 存储和管理
数据安全:采用 加密技术和备份 策略,确保数据 的安全性和可靠 性
Part Four
技术方案与实施计 划
技术选型与方案设计
数据采集技术:采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实现高效、精准的数据采集
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传输技术:利用5G、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实时共享
数据存储技术: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处理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 为决策提供支持
应用层
环保业务应用: 包括环境监测、 污染防治、生态 保护等
智慧城市应用: 包括城市规划、 交通管理、公共 安全等
大数据应用:包 括数据采集、存 储、分析、可视 化等
跨部门协同应用: 包括信息共享、 业务协同、决策 支持等
平台功能介绍
添加项标题
数据采集与传输:利用天空地大数据技术,实现环境数据的 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
安全漏洞防范措施
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评估 及时更新和升级系统及应用程序 强化密码管理和权限控制 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
Part Six
运营模式与经济效 益分析
运营模式设计
运营模式概述:介绍智慧环保天空地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的运营模式,包括数据采 集、处理、分析和应用等方面。
数据采集:介绍如何通过各种传感器、遥感卫星等手段采集环保数据,包括空气质量、 水质、噪音等。
环境保护监管检测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01
通过引进先进的大数据技术 和优化数据处理流程,提高 了数据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为环境监测和保护提供了强
有力的支持。
02
通过对环境数据的挖掘和分 析,能够及时发现环境污染 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 依据,同时为公众提供更加
准确的环境信息。
03
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地区的环 境保护监管检测实践,取得 了良好的效果,证明了该平
环境保护监管检测大数据平 台建设方案
汇报人:文小库
汇报时间:2023-11-25
目录
• 引言 • 大数据平台架构设计 • 大数据平台关键技术 • 大数据平台建设内容 • 大数据平台实施方案 • 大数据平台效益评估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随着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环境监测和监管的要求也不断
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包括政 策制定、规划编制、资源分配等方面 。
05
大数据平台实施方案
实施步骤与计划
系统上线与运行
正式上线大数据平台,并进行持续的运行 和维护,确保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需求分析与规划
对环保监管检测业务需求进行详细分析, 明确大数据平台的建设目标、功能需求、 数据来源等。
技术方案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详细的技术方案 ,包括系统架构、数据存储、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设计。
数据迁移与整合
将原有环保监管检测数据进行迁移和整合 ,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系统开发与部署
按照技术方案进行系统开发,完成平台的 搭建和部署,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和优化。
实施难点与风险
01
数据质量与标准问题
数据可视化
通过图表、图像等方式,将数据分 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便于理解 和应用。
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设计方案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环境治理提供了新的 手段和思路
项目意义
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 支持 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发展 提高环境治理的精细化和精准性
02
大数据平台需求分析
用户需求
用户1
需要分析生态环境数据,制定环境保护措 施
用户2
需要实时监测生态环境数据,确保生产安 全
身份认证技术
总结词
身份认证技术可以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 够访问大数据平台,有效防止非法访问 和数据泄露。
VS
详细描述
身份认证技术包括用户名/密码认证、数 字证书认证和生物特征认证等。用户名/ 密码认证简单易用,但密码容易被猜测或 破解;数字证书认证通过颁发证书来验证 用户身份,安全性较高;生物特征认证基 于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认证,安全性 最高。
07
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应用前景与展望
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应用前景
1 2 3
空气质量监测
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对异 常数据进行预警和预测,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 据。
水质监测
利用大数据平台对水体进行监测,包括饮用水、 地表水、地下水等,及时发现污染源,保障水资 源安全。
生态保护决策支持
通过大数据平台整合生态保护相关数据,为政府 和企业提供生态保护决策支持,促进生态环境的 持续改善。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用户3
需要利用生态环境数据,进行科学研究
业务需求
业务1
需要整合生态环境数据, 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业务2
需要实现生态环境数据的 可视化,便于理解和分析
业务3
需要建立生态环境数据的 管理体系,确保数据安全
生态环境部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生态环境部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18.08.30•【文号】环规财〔2018〕86号•【施行日期】2018.08.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环规财〔2018〕8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为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坚持统筹兼顾,以加快审批制度改革、强化环境监管执法、优化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为重点,以推进环保产业发展为抓手,以健全生态环境经济政策为保障,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充分释放发展活力,激发有效投资空间,创造公平营商环境,引导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
以解决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问题为导向,强化生态环境政策措施对促进产业升级、优化营商环境的正向拉动作用。
坚持改革引领。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积极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简政放权,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坚持分类施策。
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差异性,统筹兼顾,着力体现生态环境政策法规制定的科学性和执行的公平性、严肃性。
2023-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建设运营方案-1
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建设运营方案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建设运营方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针对这个问题,建设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是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构建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的步骤、必备资源、运营方案等多个角度来阐述这一方案。
一、构建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的步骤步骤一、搜集数据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的建设首先需要采集生态环境的相关数据,包括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多种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等手段搜集到,也可以从相关单位和部门获得。
步骤二、数据清洗和加工由于监测数据来源多样,格式也不统一,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和加工处理,以达到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步骤三、数据存储和管理将清洗后的数据存储到相应的数据库中,并进行管理和维护。
根据数据的类型和特点,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数据库进行存储,常用的数据库有MySQL、Oracle等。
步骤四、数据分析和挖掘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建成后,需要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得出有关生态环境变化的相关信息和趋势。
步骤五、数据可视化和应用为了更好地展现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需要将分析和挖掘后的数据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
同时,数据的应用也是建设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进行环境治理等方面都需要用到监测数据。
二、必备资源在构建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时,需要具备以下必备资源:1.监测设备和传感器:用于搜集各类生态环境监测数据。
2.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
3.数据分析和挖掘工具:用于分析和挖掘环境监测数据。
4.数据可视化工具:用于以可视化方式展示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
5.人力资源:具有环境科学或计算机科学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三、运营方案1.公众化: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不仅仅针对监管单位和行业,更应将数据对公众开放,让大众更加了解并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2.监督机制:建立严密的监督机制,对监测数据、数据来源、监测设备等进行细致审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7.11•【字号】吉政办发〔2016〕54号•【施行日期】2016.07.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吉政办发〔2016〕54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吉林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7月11日吉林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国办发〔2015〕56号)有关要求,加快推进我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高质量完成我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全国试点建设任务,切实提高全省生态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考核提供科学依据,为推动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到2018年年底前,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基本完善,实现生态环境监测要素、行业全面覆盖;建成生态环境监测平台,实现各级、各部门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互联共享;培育建成生态环境监测市场,为环境质量、生态状况、污染源监测数据提供有效补充;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应用得到加强,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初步建成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二、重点任务(一)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1.健全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
依托现有国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加快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布设。
各市的每个市辖区至少布设1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每个县(市)至少布设2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并实现监测数据实时传输与发布。
到2018年,建成由108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构成的省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
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清远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清远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1.29•【字号】清府办〔2018〕7号•【施行日期】2018.01.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清远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清远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环境保护局反映。
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1月29日清远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56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7〕19号)要求,加快推进我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面设点、全市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的总体要求,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
到 2020 年,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市、县(区)两级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信息统一发布;健全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部门会商工作机制;监测自动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建成统一监测、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重点任务(一)建设和完善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由市环境保护局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规划,整合优化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设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生态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开展监测和评价。
全面、客观、准确、及时反映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环境保护大数据应用系统建设方案
项目实施意义
01
本项目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环境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精 准治污。
02
通过大数据应用系统的建设,可以促进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
共享和协同工作。
本项目可以提升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参与度,形成社会共
03
同关注、共同参与的环境保护格局。
02 建设需求分析
建设需求梳理
明确建设目标
1
数据库管理系统
选择适合大数据处理的数据 库管理系统,如Oracle、 MySQL等。
大数据平台
选择成熟、稳定的大数据平 台,如Hadoop、Spark。
开发语言和工具
根据项目需求选择适合的开 发语言和工具,如Java、 Python等。
系统实施与部署方案
系统架构设计
根据需求设计系统的架构,包括数据 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展 示等功能模块。
高数据质量。
03
机器学习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 分类、预测和聚类等任务,提高
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02
数据挖掘
通过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挖掘、 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发现数据
中的规律和趋势。
04
可视化分析
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将数据分 析结果以图形、图像等形式呈现
,便于理解和分析。
数据可视化技术
图表 地图 动画 可视化大屏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持续监控风险状况,及 时发现并应对风险。
应对风险
根据风险性质,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如规 避、减轻、转移或接受风险。
风险评估与报告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总结风险状况,并向项 目团队和管理层报告。
THANKS
感谢观看
数据处理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2018版环境生态大数据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案目录1概述 (1)1.1项目简介 (1)1.1.1项目背景 (1)1.1.2建设目标 (2)1.1.3建设范围 (3)1.2手册目的 (3)2运行环境和配置要求 (3)3系统通用操作 (5)3.1系统登录 (5)3.2系统退出 (6)4水环境质量 (7)4.1数据采集 (7)4.1.1水常规监测 (8)4.2数据审核 (17)4.2.1河流断面数据审核 (18)4.2.2湖库垂线数据审核 (21)4.2.3地下水数据审核 (21)4.2.4饮用水地表水数据审核 (22)4.2.5饮用水地下水数据审核 (22)4.2.6饮用水地表水全分析审核 (23)4.2.7饮用水地下水全分析审核 (23)4.2.8水自动站监测数据审核 (24)4.2.9县级饮用水地表水数据审核 (24)4.2.10县级饮用水地下水数据审核 (24)4.3数据查询 (24)4.3.1地表水查询 (25)4.3.2地下水查询 (28)4.3.3饮用水查询 (30)4.4报表分析 (35)4.4.1水质评价报告 (36)4.4.2地下水水质查询统计 (47)4.4.3地表水水质查询统计 (53)4.5基础信息 (58)4.5.1基础信息 (58)4.5.2代码信息 (67)4.6GIS专题图 (71)5空气环境质量 (72)5.1数据采集 (72)5.1.1大气监测 (73)5.2数据审核 (80)5.2.1气 (80)5.2.2降水 (84)5.2.3降尘 (84)5.2.4硫酸盐化速率 (85)5.3数据查询 (85)5.3.1常规监测数据 (86)5.4报表分析 (89)5.4.1空气质量分析综合 (89)5.5基础信息 (99)5.5.1测点信息 (100)5.5.2代码信息 (107)5.6GIS专题图 (111)6声环境质量 (111)6.1数据采集 (111)6.1.1常规数据采集 (112)6.2数据查询 (116)6.2.1噪声数据查询 (116)6.3报表分析 (126)6.3.1区域环境噪声 (127)6.3.2功能区噪声 (130)6.3.3道路交通噪声 (132)6.4基础信息 (134)6.4.1测点信息 (135)6.4.2代码信息 (141)6.5GIS专题图 (142)7生态 (143)7.1报表分析 (143)7.1.1河北生态环境状况分市评价结果 (144)7.1.2河北省城市耕地面积对比图 (145)7.1.3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面积变化情况 (146)7.1.4土地利用/土地覆盖6种二级类型转移矩阵1477.1.5全省生态环境生态遥感监测结果 (149)7.1.6各行政区生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结果 (150)7.1.7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变化幅度列表 (151)7.1.8历年六种土里类型变化图例 (153)7.1.9生态环境状况按评级划分比例图 (153)7.1.10河北省11城市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结果 . 1547.1.11河北省11城市植被覆盖指数排序状况 . 1557.2数据查询 (155)7.2.1生态数据查询 (156)7.2.2土地利用/土地覆盖6种二级类型转移矩阵1587.3基础信息 (160)7.4GIS专题图 (161)8近岸海域 (162)8.1数据采集 (162)8.1.1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质量 (162)8.1.2入海河流 (167)8.1.3直排海 (167)8.2数据审核 (168)8.2.1直排海污染源数据审核 (169)8.2.2入海河流数据审核 (172)8.2.3海洋浴场数据审核 (172)8.2.4近岸海域数据审核 (173)8.3报表分析 (173)8.3.1入海河流查询统计 (174)8.3.2直排海污染源查询统计 (179)8.4基础信息 (183)8.4.1基础信息 (184)8.4.2代码信息 (191)8.5GIS专题图 (194)9污染源 (195)9.1基础信息 (195)9.1.1污染源基础信息管理 (196)9.1.2污水处理厂基础信息管理 (197)9.1.3数据同步 (198)9.2GIS专题图 (199)10环境统计 (199)10.1基础信息 (199)10.1.1工业源基础信息管理 (200)10.1.2农业源小区污染排放及处理 (201)10.1.3农业源各地区农业排放及处理 (202)10.1.4城镇生活污染源排放及处理 (202)10.1.5县城镇生活污染排放及处理 (203)10.1.6各地区机动车污染源基本情况 (203)10.1.7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 (204)10.1.8生活垃圾处理厂 (204)10.1.9危险废物集中处理情况 (205)10.1.10数据同步 (205)10.2GIS专题图 (206)11系统管理 (207)11.1系统管理 (207)11.1.1权限管理 (208)11.1.2数据管理 (216)11.2GIS专题图 (224)11.2.1地图基本操作 (224)11.2.2水环境质量 (235)11.2.3空气环境质量 (238)11.2.4声环境质量 (240)11.2.5生态 (244)11.2.6近岸海域 (247)11.2.7污染源 (249)11.2.8环境统计 (252)1概述1.1项目简介1.1.1项目背景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哨兵”、“耳目”、“尺子”,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工作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和前沿性工作。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监测项目不断扩展,监测领域不断拓展,技术要求不断提高,环境监测面临更加繁重的工作任务。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基础,当前已从传统的技术层面全面融合到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当中,成为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要求环境监测实现从传统到现代、从粗放到精准、从分散封闭到集成联动、从现状监视到预测预警的全面而深刻的历史性转型,为环境管理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环境监测信息化是保障环境监测能力提高重要手段之一,在新的形势下,有必要以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为主导对全市环境监测系统进行信息化建设,应用高科技手段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有效管理、监测数据的深入的挖掘分析,进而更好地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持服务。
随着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不断增加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完成了多项环境科研、监测技术规范、环境标准和标准分析方法的课题,环境信息化能力逐步完善,因此积累了大量的环境监测数据,这些数据分散在各个部门存在方式多种多样,统一管理应用非常困难,现在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环境监测业务需求。
目前亟需构建一个高效的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与预警系统,保障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的规范化、统一化管理和应用,为各部门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1.1.2建设目标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通过统一规划、分布实施,逐步提高信息化建设能力。
建立统一的环境监测数据库,汇总气、水、近岸海域、声、污染源、环统等环境信息。
基于环境空间信息和底层数据支撑,规范环境监测数据信息管理、采集、审核、查询、分析与展示,加强水质、环境空气质量、噪声、污染源等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评价。
将涵盖所有环境监测信息进行环境“一张图”专题展示。
全辖区的环境状况将一览无余地展现于管理者面前,为真正实现环境监测部门对全辖区进行全方位、无盲区的环境监测管理,提供高效的数据支撑服务。
通过图、表、空间分布等将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情况直观的展现出来。
进而实现环境质量数据共享、综合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全面提高对环境数据的管理与应用水平,极大增强环境数据的共享服务能力,为环境管理、决策、环境信息公开提供全面的多层次的数据服务,实现数据的科学化、规范化和自动化管理,确保环境信息资料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1.1.3建设范围(1)环境监测数据库(2)噪声监测数据集成与展示子系统(3)环境统计和污染源数据集成与展示子系统(4)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子系统(5)水环境—地下水、地表水、生态补偿、饮用水、湖库监测评价子系统(6)近岸海域监测数据集成与展示子系统1.2手册目的本手册是“环境生态大数据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案”的用户手册,供各环保的相关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使用。
旨在通过本手册的介绍,使读者熟悉和掌握软件的操作,实现系统所提供的业务功能。
本手册的适用读者为本系统的使用人员、维护人员。
2运行环境和配置要求运行环境和配置要求只要是说明项目软件的运行系统软件环境以及服务器硬件软件的配置。
具体参数如下表所示:3系统通用操作3.1系统登录在浏览器中正确输入系统的访问地址,则打开系统登录的首页。
系统登录页面包括【管理系统】和【GIS系统】两个模块。
如下图所示:图3-1系统首页在系统首页,正确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管理系统】按钮,进入系统页面。
用户赋予的权限不同,可进行操作的子系统也不尽相同。
子系统主要包括水环境质量、近岸海域、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生态、污染源、环境统计、系统管理。
图3-2管理系统在系统首页,正确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点击【GIS系统】按钮,进入GIS专题图页面。
用户赋予的权限不同,可进行操作的子系统也不尽相同。
如下图所示:图3-3 GIS专题图3.2系统退出管理系统在系统的左下角点【退出】按钮可以完成对系统的退出。
GIS专题图在系统右上角点【退出】按钮可以完成对系统的退出。
如下图所示:图3-4系统退出4水环境质量4.1数据采集以地市监测站用户登录系统(以XX监测站为例),点击右上角工具栏上的【数据采集】按钮,进入数据采集页面,点击水常规监测,展开水常规监测模块,该模块主要由河流、湖泊、地下水、饮用水地表水、饮用水地下水、饮用水地表水全分析、饮用水地下水全分析、七大水系跨界断面监测、水自动监测、县级饮用水地表水、县级饮用水地下水11个子模块组成,如下图所示:图4-1水常规监测4.1.1水常规监测4.1.1.1河流点击河流,进入河流数据采集页面,该页面主要实现查询,导入、批量导入,数据采集等功能。
查询:在该页面上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相应的年份、月份,任务状态后,点击【查询】按钮,系统给出相应的查询结果。
如下图所示:图4-2河流下载导入模板:将当前监测项目的数据导入到模板文件中,在模板文件中进行输入或编辑监测数据,无需在系统中直接输入监测数据。
点击【下载导入模板】按钮,系统弹出文件下载对话框,点击【打开】按钮,直接以EXCEL形式打开区域河流断面导入模板文件;点击【保存】按钮,直接保存当前模板文件,将该文件保存到默认目录下;点击【另存为】按钮,选择保存路径,将模板文件保存到指定目录位置下,点击【取消】按钮,取消当前操作,返回到数据采集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