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状态检测

城市轨道交通监测试题题库培训讲学

城市轨道交通监测试 题题库

监测培训试题库 一、单选题(共50道) 1以下哪项不含在设计单位施工设计图中:() A、监测要求 B、监测控制标准 C 、监测组织机构设置 D、监测布点图 2以下监测人员行为正确的是() A、监测人员小王使用监测工作中的监测数据、监测成果发表论文。 B、监测人员小李提醒某小区居民,该小区沉降较大,小区楼房可能不安全。 C、某媒体对监测人员小张进行采访被小张婉辞拒绝。 D、监测人员小刘在其朋友圈内分享监测数据及成果。 3以下不属于必测项目的是() A、围护桩顶水平位移和沉降 B、围护桩体挠曲位移 C、支撑轴力 D、底板隆起 4以下属于暗挖车站、隧道区间选测项目的是:() A、地下水位变化 B、拱顶沉降 C、净空收敛 D、爆破振动

5施工方监测进行监测点埋设,当测点布置完成后由监理、()对测点进行验收。 A、施工单位 B、第三方监测单位 C、业主代表 D、监控中心6每个工程的高程基准点不应少于()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7每个工程的平面基准点不应少于()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8当监测点处于预警状态时,监测单位应该() A、加密监测 B、正常监测 C、抽测 D、停测 9以下哪项不是监测等级划分依据:() A、工程自身风险等级 B、周边环境风险等级 C、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D、监测合同额 1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监测方案中应明确监测对象、监测范围、监测等级、监测控制值等。 B、监测方案应包含监测点布设平面图、断面图。 C、监测方案要满足设计要求。 D、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可以不按监测方案监测。 11以下不属于监测范围的是:()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DB11∕T 1714-2020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与定义 (1) 4 基本规定 (2) 5 基础设施系统 (2) 6 电力牵引供电系统 (5) 7 通信与信号系统 (8) 8 空气动力学响应、噪声和电磁环境 (10) 参考文献 (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咨询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志伟、于鑫、张艳兵、王道敏、田桂艳、王文斌、戴源廷、黑勇进、虞蕹、王进、王颖、李晓刚、赵静、饶东、赵立峰、李克飞、石熠、朱胜利、杜智恒、张传祺、侯庆华、赵鑫、程永谊、王冰、魏志恒、李洋、李玉路、戴华明、吴宗臻、赵俣钧、周安国、刘力、李照星、张凌云、李晔、凌晨、李媛芳、杨斯泐、徐倩、张冰、姚京川、赵欣欣、刘鹏辉、李天石、马九洋、张弘毅、范季陶、苏立轩、荣峤、张超、王朝阳、刘敏、杨峰、徐栋、孙静、张东风、刘玮、张继菁、杨珂、田琪、周启斌、兴佰祥、李雪昆、李雪飞、翟国锐、姜朝勇、程斌、梁君海、王学亮、刘江涛、李春峰、侯小强。

铁路轨道几何要素

轨道几何尺寸 直线轨道的几何尺寸 轨道的几何形位按照静态与动态两种状况进行管理。静态几何形位是轨道不行车时的状况,采用道尺等工具测量。动态几何形位是行车条件下的轨道状况,采用轨道检查车测量。本书仅介绍轨道几何形位的静态作业验收标准,其余内容可参见《铁路线路维修规则》。 一、轨距 轨距是指钢轨顶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作用边之间的最小距离因为钢轨头部外形由不同半径的复曲线所组成,钢轨底面设有轨底坡,钢轨向内倾斜,车轮轮缘与钢轨侧面接触点发生在钢轨顶面下10~16mm之间,我国《技规》规定轨距测量部位在钢轨顶面下16mm 处,如图2-4所示,在此处,轨距一般不受钢轨磨耗和肥边底影响,便于轨道维修工作的实施。 目前世界上的铁路轨迹,分为标准轨距、宽轨距和窄轨距三种。标准轨距尺寸为1435mm。大于标准轨距的称为宽轨距,如1524mm、1600mm、1670mm等,用于俄罗斯、印度技澳大利亚、蒙古等国。小于标准轨距底称为窄轨距,如1000mm、1067mm、762mm、610mm

等,日本既有线《非高速铁路》采用1067mm轨距。 我国铁路轨距绝大多数为标准轨距,仅在云南省境内尚保留有1000mm轨距。台湾省铁路采用1067mm轨距。也有少数地方铁路和工矿企业铁路采用窄轨距。 轨距用道尺测量,容许偏差值为+6mm和-2mm,即宽不能超过1441mm,窄不能小于1433mm。轨距变化应和缓平顺,其变化率:正线、发线不应超过2%(规定递减部分除外),站线和专用线不得超过3%,即在1m长度内的轨距变化值;正线、到发线不得超过2mm,站线和专用线不得超过3mm。 为使机车车辆能在线路上两股钢轨间顺利通过,机车车辆的轮对宽度应小于轨距。当轮对的一个车轮轮缘紧贴一股钢轨的作用边时,另一个车轮轮缘与另一股钢轨作用边之间便形成一定的间隙,这个间隙称为游间,如图2-5所示。 轮距和轮对宽度都规定有容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若轨距最大值为Smax,最小值为Smin,轮对宽度最大值为qmax,最小值为qmin,则游间最大值游间最小值

城市轨道交通动态检查--轨检车主要检测项目原理及危害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动态检查--轨检车主要检测项目原理及危害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轨检车检查项目:水平、三角坑、高低、轨距、轨向和车体振动加速度进行检测原理及危害成因分析,对现场进行检测,掌握现场的几何尺寸,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进行及时处理并跟踪分析,来保证列车运行。 关键词:轨检车城市轨道线路危害成因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for track inspection vehicle inspection items: horizontal, triangular pit, height, gauge, rail to body vibration acceleration detection theory and hazard cause analysis, on-site detection, master geometry of the scene, the analysis may producethe reasons for the timely processing and tracking analysis, to ensure that the trains run. Keywords: urban rail, line track ,inspection car, hazard causes.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动态检查密度也随着加大,动态检查已作为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养护维修的重要依据,因此,动态分析质量直接关系到线路养护维修优劣。线路动态不平顺是指线路不平顺的动态质量反映,主要通过轨道检查车进行检测。如何利用轨检车资料帮助现场找准病害及分析产生原因是技术人员分析工作的重中之重。 1、主要检测项目及性能指标 轨道检查车对轨道动态局部不平顺(峰值管理)检查的项目为轨距、水平、高低、轨向、三角坑、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和横向振动加速度七项。各项偏差等级划分为四级:Ⅰ级为保养标准,Ⅱ级为舒适度标准,Ⅲ级为临时补修标准,Ⅳ级为限速标准。 2、轨检车检测项目原理与分析 2.1、水平(超高) 2.1.1、水平病害的危害 水平定义为同一横截面上左右轨顶面相对所在水平面的高度差(在曲线上定义为超高)。 水平不平顺将使车辆产生侧滚振动,导致一侧车轮增载,一侧减载。许多专家认为曲线上严重的水平不平顺,往往是引起列车脱轨的重要原因。若轨道方向、水平两种不平顺同时存在且逆向复合时,引起脱轨的危险性更大。

工作总结 检验检测技术工作总结

检验检测技术工作总结 年度试验检测工作总结-检测检验 年度试验检测工作总结-检测检验 经过一年的实践锻炼和理论学习,基本上掌握和运用了一些最基本的检测检验基础知识和标准规范,尤其是对矿用隔爆产品这个检测模块,有些个人心得谈谈。其实试验室的工作就是以工程质量控制为核心基础,其性质决定了检测机构是一个必须科学严谨工作的部门,是一切质量控制的基础,一切坚持实事求是,在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的基础上出具相关的质量证明文件。检测检验工作对人员个体要求较高,一方面要具备动手操作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具备相关标准理论基础知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认真细心、科学严谨、务实求真、有据可循的工作态度和相关的业务技术水平。虽然说起来有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真真要落实到位,按部就班这些事实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以上内容是我对检测检验工作的基本认识和定位,我的具体工作也是围绕以xx想进行圈定的,同时积极配合主任、师傅交代的各项工作安排,为矿用产品的质量提供具体的数据依托。 现结合日常工作总结如下: 1、业务知识方面: 1.在这一年中,学习了一些即将要实施的新标准,同时也巩固和运用了一些最基础、最常用的标准规范,因为这些看似枯燥而又乏味的标准就是试验检测人员的准绳和生命力,标准规范是试验检测员说话的

依据,也是检测工作应该努力的方向,更是检测工作强有力的事实根据。学习的目的就是能够付诸于实践,更主要的是灵活而具有针对性的发挥其规范的性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标准规范和试验检测流程也是越来越熟悉了,既而工作效率就会事倍功半。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运用,基本做到了用标准规范自己的试验检测行为。 2.对吐库二线的试验检测项目而言,我已经掌握且能够娴熟运用以下项目的标准规范及实操要领,(粗细骨料、钢筋水泥、路基填料、混凝土试件抗压);了解并熟悉了以下原材料(外加剂、土工布、防水卷材、波纹管、钢绞线、水质分析、骨料碱活性等)的试验标准规范。 3.在熟练运用上述规范的同时,如果有时间和机会,我会学习和拓展更多的检测业务知识。 通过最初对标准的学习后,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内,开始跟检验员学习具体的试验操作,有关矿用隔爆产品的样机检查、密封圈的夹紧、密封、冲击、跌落、耐压、不传爆等都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了实践,随着不断地熟悉,工作也慢慢的进入正轨,在这个过程中,把原来在标准中学到的知识通过这一系列的试验得到了实践,从而加深了对标准的理解。 3、运用研究生阶段学到的知识,协助防爆室检验员完成隔爆产品强度的仿真计算,计算结果可以作为进行试验的依据,协助中心其他同事完成gb3836系列标准的ppt制作,保证员工培训的正常进行。2、工作完成情况: 1.在这过去的一年当中,对工程的参建单位所委托的检测任务是及时

轨道交通测量方案

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八号线延长线工程 施工11标段 施 工 测 量 方 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隧集团广州市轨道交通 二、八号线延长线工程施工11标段项目经理部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控制点复测与加密 (3) 四、施工测量及复核 (7) 五、车站与区间结构的竣工测量 (8) 六、测量技术保证措施 (7) 七、桩位保护措施 (10) 八、仪器设备及测量人员配置 (11) 九、仪器设备保障与操作规范 (12) 十、附件 1、测量设备鉴定证书 2、测量人员资格证书

一、编制依据 ⑴、《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⑵、《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⑶、穗铁建总前期(2005)92号关于印发《广州轨道交通施工测量管理细则(第二 版)》的通知 ⑷、《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⑸、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八号线延长线工程施工11标段土建工程承包合同 二、工程概况 2.1 工程位置 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八号线延长线工程施工11标段三元里~江夏段位于广州市白云区西部旧机场跑道及绿化草坪上,线路走向为南北走向。具体位置见图1-01。 2.1 工程位置 本标段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核心规划区,工程包含1井、2站、2区间共计5个子单位工程,即:【中央广场站北盾构始发井】、【中央广场站~市民广场区间】、【市民广场站】、【市民广场~天河南一路盾构区间】、【天河南一路站】。标段起迄里程为Y(Z)DK2+016.81~Y(Z)DK2+941.8,全长924.99m。 区间线路从中央广场站出发,沿规划珠江新城中轴线向北行,采用矿山法施工下穿金穗路,到达中央广场北盾构始发井后,采用盾构法施工下穿未开发荒地过市民广场站,由市民广场站二次始发后下穿黄埔大道,穿过天河南小区,基本沿六运二街北行,在天河南一路处下穿广州地铁一号线体育西站~体育中心站区间隧道,到达设在宏城停车场内的天河南一路站。具体位置如图1所示。

工程质量检测技术总结

工程质量检测技术总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是XX最新发布的《工程质量检测技术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这里给大家转摘到XX。篇一: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工作总结(1)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2013年工作总结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三十日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2013年工作总结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1月,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民营企业,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公司拥有各项试验检测仪器80余件(套),拥有齐全的各项试验检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公司现有专业技术检测人员12人。

公司具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公司下设财务室、各职能检测室、资料室、办公室,可独立承担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试验检测工作。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在省、市相关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下,公司于2013年6月通过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取得计量认证证书,于2013年9月取得资质证书,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试验检测工作顺利取得一定的成绩,现就2013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3年开展工作概况思想汇报专题 公司于2013年9月份取得资质证书后,开展了部分试验检测工作,截止年底共出具检测报告44份。 二、行业主管部门的变化情况 自公司成立以来,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住建系统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顺利通过了计量认证和颁发的检测资质证书,在实验室运行过程中多次亲临指导实验室检测工作,我公司的健康发

展奠定了基础。 三、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 公司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公司 工作人员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历经近半年的时间,对公司《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进行了认真学习,切实保证各类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检测业务的独立性,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准确性进一步提高。 公司在申请办理资质证书的这一段时间,进行了业务知识学习,做了大量的比对试验,努力提高员工的业务知识,使每位实验员对各项试验操作以讲课的形式对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进行熟练掌握,大大提高了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 四、规章制度建立完善和执行情况 我公司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狠抓内部管理,营造健康向上的工作环境。首先为了推动检测工作规范运行,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针对来

轨道交通安全监测

1轨道交通安全监测简介 2专业生产轨道交通安全监测仪器葛南公司简介 南京葛南实业有限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7611518041.html, (简称葛南实业)创建于1998年,坐落在南京市美丽的玄武湖畔国家大学科技园内,是专业从事安全监测仪器及其自动化数据采集设备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铁路桥梁、矿山隧道、海洋边坡、基坑建筑等工程领域,所生产的振弦式传感器及其它传感器均为智能型,是国家标准GB/T 13606-2007《振弦式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参编起草单位,连续多次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型企业。 葛南实业始终注重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和应用转化,致力于向客户提供承载新型技术、智能可靠的仪器设备。公司产品均由自动加工中心制作,智能无纸化的检测系统保障产品的长期稳定。公司现有产品十五大类二百多个品种:应变、应力、水压水位、土压、位移、温度、倾斜、沉降、测试仪表、标定设备、自动化系统、自动化设备(自动测量单元、单点数据采集、总线数据采集)、水雨情监测、泥石流预警、电缆及附件。 葛南实业历经二十载,在行业中声誉斐然,工程应用实例超过2000项,如:三峡、龙滩、紫平铺、江垭、官地、锦屏、溪洛渡、乌东德、向家坝、糯扎渡、白鹤滩、唐家山堰塞湖、汶川和玉树灾后重建、西昌卫星发射塔台、国家泥石流预警和岩土物联网监测系统等工程。产品出口至厄瓜多尔、哈萨克斯坦、埃塞俄比亚、马来西亚、圭亚那、柬埔寨、尼泊尔、俄罗斯、刚果(布)、越南、老挝、台湾、澳门、香港等国家及地区。 3轨道交通安全监测仪器图片 轨道交通安全监测 应变计(智能) 地下轨道结构物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施工与营运过程中将受到诸如地质、地形、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其出现多样性的危害,如纵向、斜向裂缝;渗水;衬砌开裂、错台等病害。因此对运营中的地下轨道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高效地保证地下建筑物主体结构的安全是必要的。葛南实业公司成功研发了地铁轨道结构变形远程监测系统,可适用于对隧道衬砌下沉、拱顶下沉、周边收敛、路面沉降以及地表沉降等结构参数进行远程监测。

轨道检测技术

轨道检测技术 一、填空题 1.线路设备检测的方式有静态检查和动态检测两种。 2.轨道检查仪是测量轨道几何尺寸的手推式检查仪器。 3.轨道不平顺分为垂向不平顺、横向不平顺和复合不平顺三种。 4. 5.目前我国实施线路动态检测的主要仪器和车辆有添乘仪、车载式线路检查仪和轨道检查车 6.静态检查轨距水平时,一般每6.25 m检查一处。 7.静态检查轨距时,道尺必须与线路中线垂直。 8.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中规定,轨距在任何速度等级的线路上都不得小于—4 mm.。 9.“线路轨道静态的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规定:Vmax>160km/h正线上,规矩作业验收标准为+2、﹣2 mm,经常保养标准+4、﹣2 mm,临时补修标准+6、﹣4 mm。 10.“轨道动态质量容许偏差管理值”规定160km/h≥Vmax>120km/h正线上,车体垂向加速度和车体横向加速度III级振幅分别为0.20 g和0.15 g(半峰值)。 二、判断题 1、10m、20m弦线量检测线路的高低和轨向的主要量具,其中检查直线和道岔高低和轨向用10m弦量,检查曲线疏通常用20m弦量。(×) 2、添乘仪是以振动图幅显示的峰值大小确定线路上存在的病害类型及等级,属于线路静态检测的一种方法。(×) 3、车载线路检查仪是通过测量客车或动车组车体加速度,实现实时监测轨道状况,及时发现轨道不良处所。(×) 4、轨检车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动态检测轨道状态,实时处理分析检测结果,发现轨道严重超限,及时指导现场养护维修,消灭危及行车安全的隐患。(√) 5、垂向轨道不平顺包括高低.水平.扭曲.轨向及钢轨轧制校直过程中垂向周期性不平顺(√ 6、横向不平顺包括轨向、轨距及钢轨轧制校直过程中形成的横向周期性不平顺。(√) 7、检查水平时,水平差的符号在直线地段顺列车运行方向以左股钢轨为标准股,标准股高时为“+”号,反之为“﹣”号。(√)8、检查道岔时,水平差的符号,直向以直内股为标准股,曲向以曲线内股为标准股,标准股高时为“+”,反之为“﹣”。(×) 9、Vmax≤120km/h正线及到发线,其轨距静态经常保养容许偏差管理值为+7、﹣4mm(√ 10、道岔导曲线水平(静态)下股高于上顾的限值,作业验收为0,经常保养为2mm,临时补修为3mm。(√) 三、选择题 1.高低不平是指钢轨顶面下或线路中心(b、竖向)的凹凸不平。 2.水平不平顺是由于左右轨道两侧(a、强度的不一致b、受力不均)而造成的。 3.静态检查线路三角坑时,基长为6.25m。但在延长(a、18 )m距离物超过《修规》规定的三角坑。 4.静态检查道岔后曲线时,一般采用(c、20 )m弦测量。 5.Vmax>160km/h正线,静态规矩临时补修容许偏差管理值为(c、+6、﹣4 )。 6.160km/h≥Vmax>120km/h正线,静态水平经常保养容许偏差管理值为(b、6 )。 7.Vmax≤120km/h正线及到发线,静态三角坑经常保养容许偏差管理值,在缓和曲线上(d.5 8.轨检车在线路某处的运行速度为160km/h,测得左高低偏差峰值为12mm,此处等级(c.III 9.轨检车在线路上某处运行速度为125km/h,测得此处车体垂向加速度偏差峰值为0.22g,

试验检测技术工作总结.doc

试验检测技术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第一篇:试验检测技术工作总结 试验检测技术工作总结 自从事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以来,本人认真做好各项试验检测工作,努力完成工作任务,认真学习各类试验操作规程、施工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广泛阅读相关专业书籍,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业务能力,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得到不断提升,从一个普通的试验检测人员成长为试验检测工作的负责人。现将多年试验检测工作体会和经验总结如下: 一、专业书籍和工具书是理论源泉和工作指南 多年来我始终恪守一个信念:要想熟练掌握试验检测工作技能,必须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首先要从学习试验规程入手,掌握工作要领和工作程序,搞清试验原理,才能更好地开展试验检测工作,书是我们试验检测工作的行动指南。其次,要从学习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做起,弄清试验检测内容、质量控制及评判标准,这是我们对试验结果的判定依据。 二、经常深入实践是个人成长的途径 只有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试验检测实际工作中,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丰富知识面,只有通过长期的努力和实践的锤炼,才能使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业务技术水平得到不断丰富和提高,进一步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错误认识和做法,自己得到更快成长,多年的工作经历证明了这点。 三、应用学到的知识指导试验检测工作及公路工程施工,纠正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错误认识和做法。

1.部分施工单位在上路床及垫层砂砾材料的试验检测工作中不 1 做承载比强度试验,认为天然砂砾的强度较普通的填料高很多,没必要做承载比试验。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认识和做法,因为天然砂砾除含有承载能力高的大粒径砂砾粒料,还含有部分承载能力较低的细粒土,其整体承载能力是由以上两个因素及其级配组成决定的,是否满足施工技术规范及设计要求是未知数,最终需要通过承载比强度试验来确定。 2.个别施工单位甚至建设项目在路面水泥稳定类基层施工和试验检测工作中,存在不做水泥稳定材料混合料的延迟时间试验,只是以水泥的凝聚时间作为混合料最终碾压时间进行施工控制。这种做法也是不正确的,因为水泥凝聚时间的长短只是影响混合料延迟时间的一个重要因素,材料的种类和品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延迟时间的变长,混合料的密实度和强度损失也变大。大量的模拟试验和施工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所以进行延迟时间试验,选择确定合理的延迟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选择凝聚时间较长的水泥和良好品质的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凡此种种,不再叙述。每当发现上述情况,都或提出建议或予以纠正。 四、在公路试验检测工作和施工中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取得满意效果。 1.比如我们在混凝土混合料拌制中采用了“二次投料法”的搅拌工艺,即造壳技术,通过调整投料顺序的方法,使混凝土拌合料的施工和易性及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改善。施工实践证明:混凝土拌和料的坍落度增加5%左右,早期强度提高8%~%,28天抗压强度提高15%~25%.浇筑的混凝土结构物外表光洁度高、密实性好。 2.比如我们在水下大直径桩基础及承台的混凝土浇筑中使用了 外掺粉煤灰的混凝土,施工实践表明:不仅混凝土拌和料和易性有显著改善,

试验检测技术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 自从事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以来,本人认真做好各项试验检测工作,努力完成工作任务,认真学习各类试验操作规程、施工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广泛阅读相关专业书籍,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业务能力,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得到不断提升,从一个普通的试验检测人员成长为试验检测工作的负责人。现将多年试验检测工作体会和经验总结如下: 一、专业书籍和工具书是理论源泉和工作指南 多年来我始终恪守一个信念:要想熟练掌握试验检测工作技能,必须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首先要从学习试验规程入手,掌握工作要领和工作程序,搞清试验原理,才能更好地开展试验检测工作,书是我们试验检测工作的行动指南。其次,要从学习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做起,弄清试验检测内容、质量控制及评判标准,这是我们对试验结果的判定依据。二、经常深入实践是个人成长的途径 只有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试验检测实际工作中,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丰富知识面,只有通过长期的努力和实践的锤炼,才能使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业务技术水平得到不断丰富和提高,进一步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错误认识和做法,自己得到更快成长,多年的工作经历证明了这点。 三、应用学到的知识指导试验检测工作及公路工程施工,纠正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错误认识和做法。 1.部分施工单位在上路床及垫层砂砾材料的试验检测工作中不做承载比强度试验,认为天然砂砾的强度较普通的填料高很多,没必要做承载比试

验。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认识和做法,因为天然砂砾除含有承载能力高的大粒径砂砾粒料,还含有部分承载能力较低的细粒土,其整体承载能力是由以上两个因素及其级配组成决定的,是否满足施工技术规范及设计要求是未知数,最终需要通过承载比强度试验来确定。 2.个别施工单位甚至建设项目在路面水泥稳定类基层施工和试验检测工作中,存在不做水泥稳定材料混合料的延迟时间试验,只是以水泥的凝聚时间作为混合料最终碾压时间进行施工控制。这种做法也是不正确的,因为水泥凝聚时间的长短只是影响混合料延迟时间的一个重要因素,材料的种类和品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延迟时间的变长,混合料的密实度和强度损失也变大。大量的模拟试验和施工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所以进行延迟时间试验,选择确定合理的延迟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选择凝聚时间较长的水泥和良好品质的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凡此种种,不再叙述。每当发现上述情况,都或提出建议或予以纠正。 五、对试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迫切需求的理解与认识 1.公路试验检测工作是一项繁琐而严谨且科学性极强的工作,是工程质量指导、检验、控制的重要手段,是工程质量评定的重要依据,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既要确保试验检测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和严肃性,同时又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试验检测队伍,这是当前摆在公路工程建设工作面前的迫切任务。 2.公路试验检测工作要求每位试验检测人员不仅具有基本的理论和专业知识,较高的操作技能,而且要具有科学、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不得有半点马虎和懈怠,特别是试验负责人要具备较丰富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理论技术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每一个试验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切实提高试验检

动态轨道几何状态测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轨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动态轨道几何状态测量系统。该动态轨道几何状态测量系统包括:行走机构,用于沿待测量轨道移动;测量基准,用于建立坐标系;测量机构,用于检测所述待测量轨道在所述坐标系中的坐标值、角度值、以及所述待测量轨道的轨距和轨道里程;控制装置,用于获取所述测量机构的测量数据,并根据获取的测量数据计算所述待测量轨道的坐标、姿态信息、轨距以及轨道里程。上述动态轨道几何状态测量系统具有检测速度快和检测效率高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动态轨道几何状态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行走机构,用于沿待测量轨道移动; 测量基准,用于建立坐标系;

测量机构,用于检测所述待测量轨道在所述坐标系中的坐标值、角度值、以及所述待测量轨道的轨距和轨道里程; 控制装置,用于获取所述测量机构的测量数据,并根据获取的测量数据计算所述待测量轨道的坐标、姿态信息、轨距以及轨道里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轨道几何状态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车体以及安装于所述车体底部的车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态轨道几何状态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基准包括在所述待测量轨道两侧对称设置的多对CPⅢ控制点和固定安装于所述车体顶部的目标棱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态轨道几何状态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每个CPⅢ控制点设置有CPⅢ棱镜,所述CPⅢ棱镜的反射面正对所述全站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态轨道几何状态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CPⅢ控制点设置有预埋套筒,所述CPⅢ棱镜插设于所述预埋套筒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态轨道几何状态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在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卡具; 所述目标棱镜固定安装于所述卡具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态轨道几何状态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机构包括全站仪、惯性导航仪、旋转编码器以及距离传感器; 所述待测量轨道分为沿其延伸方向的多个测量单元; 所述全站仪用于测量所述测量单元的起点和终点的坐标信息; 所述惯性导航仪固定安装于所述车体的顶部,用于测量所述行走机构的角速度信息和线加速

检验检测技术工作总结分析(精选多篇)

检验检测技术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第一篇:年度试验检测工作总结-检测检验 年度试验检测工作总结-检测检验 经过一年的实践锻炼和理论学习,基本上掌握和运用了一些最基本的检测检验基础知识和标准规,尤其是对矿用隔爆产品这个检测模块,有些个人心得谈谈。其实试验室的工作就是以工程质量控制为核心基础,其性质决定了检测机构是一个必须科学严谨工作的部门,是一切质量控制的基础,一切坚持实事,在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的基础上出具相关的质量证明文件。检测检验工作对人员个体要求较高,一方面要具备动手操作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具备相关标准理论基础知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认真细心、科学严谨、务实求真、有据可循的工作态度和相关的业务技术水平。虽然说起来有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真真要落实到位,按部就班这些事实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以上容是我对检测检验工作的基本认识和定位,我的具体工作也是围绕以**想进行圈定的,同时积极配合主任、师傅交代的各项工作安排,为矿用产品的质量提供具体的数据依托。 现结合日常工作总结如下: 1、业务知识方面:

1.在这一年中,学习了一些即将要实施的新标准,同时也巩固和运用了一些最基础、最常用的标准规,因为这些看似枯燥而又乏味的标准就是试验检测人员的准绳和生命力,标准规是试验检测员说话的依据,也是检测工作应该努力的方向,更是检测工作强有力的事实根据。学习的目的就是能够付诸于实践,更主要的是灵活而具有针对性的发挥其规的性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标准规和试验检测流程也是越来越熟悉了,既而工作效率就会事倍功半。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运用,基本做到了用标准规自己的试验检测行为。 2.对吐库二线的试验检测项目而言,我已经掌握且能够娴熟运用以下项目的标准规及实操要领,(粗细骨料、钢筋水泥、路基填料、混凝土试件抗压);了解并熟悉了以下原材料(外加剂、土工布、防水卷材、波纹管、钢绞线、水质分析、骨料碱活性等)的试验标准规。 3.在熟练运用上述规的同时,如果有时间和机会,我会学习和拓展更多的检测业务知识。 通过最初对标准的学习后,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开始跟检验员学习具体的试验操作,有关矿用隔爆产品的样机检查、密封圈的夹紧、密封、冲击、跌落、耐压、不传爆等都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了实践,随着不断地熟悉,工作也慢慢的进入正轨,在这个过程中,把原

穿越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检测评估及监测技术规范

ICS93.100 P65 备案号:36087-2013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915—2012 穿越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检测评估及监测技 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Monitoring of Urban Rail Transit Traversed by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2012-12-12发布2013-07-01实施

目次 前言.................................................................................. I 引言................................................................................. I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符号 (1) 3.1 术语 (1) 3.2 符号 (2) 4 基本规定 (3) 5 工前检测评价 (5) 5.1 一般规定 (5) 5.2 检测评价程序 (5) 5.3 资料调查 (6) 5.4 现场外观初步调查 (6) 5.5 评价等级确定 (6) 5.6 工前检测方案编制 (7) 5.7 仪器设备 (7) 5.8 工前现场检测 (7) 5.9 检测结果分析 (7) 5.10 工前检测评价报告 (7) 6 安全评估 (8) 6.1 一般规定 (8) 6.2 评估程序 (8) 6.3 基础资料 (9) 6.4 评估范围及对象 (9) 6.5 评估模型建立及参数设定 (10) 6.6 评估计算与分析 (10) 6.7 监测对象及控制值 (10) 6.8 评估报告 (10) 7 专项设计技术要求 (11) 7.1 初步专项设计 (11) 7.2 施工图专项设计 (11) 8 施工技术要求 (12) 9 监测技术要求 (13) 9.1 一般规定 (13)

轨道交通试验检测计划

****市轨道交通****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 ****标段 试验检测方案 一、试验检测流程: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地铁公司对试验等方面的要求,特制定以下试验检测流程:1、材料检测流程 材料检测流程图 2、工程实体检测流程

工程实体检测流程图

3、混凝土配合比流程 配合比流程图 4、混凝土浇筑控制流程 混凝土浇筑控制流程图

二、主要检测项目及频率(一)、商品混凝土

1、混凝土配合比管理 商品混凝土公司根据我施工方提出的相关技术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配计算,预先提报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经监理审核批准后,在我施工方、监理单位、检测中心见证下进行混凝土试配,混凝土试配结果经我施工方确认后报总监审批。审核批准后方可用于生产。 2、商品混凝土管理 (1)、商品混凝土浇筑前,指定专人提前24小时向商品混凝土公司提报混凝土使用计划,明确商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数量、使用部位、浇筑方式、浇筑起止时间等要求。(2)、每次混凝土生产拌制前,会同监理人员到商品混凝土公司,对其原材料质量、计量设备等按进行检查、监督,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 (3)、商品混凝土拌制生产时,派旁站人员到达商品混凝土公司,对商品混凝土的原材料使用、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拌制工艺过程和出厂情况实施质量监督。 3、商品混凝土材料检测 (1)、水泥: 检测频率: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正常施工时,商品混凝土公司每周取样一次。 取样:袋装水泥取样时,可连续取样,也可从20个以上的不同部位或20袋中取等量样品,散装水泥应当在散装车或散装筒库中多点均与取样。取样总量至少12kg,试样应充分拌合均匀,用洁净密封桶(袋)包装,即送试验单位(对水泥品质有争议时,使用单位应通知水泥厂共同取样)进行试验。 检测项目: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标准稠度用水量、细度(选择性指标)等。(2)、砂 检测频率:按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用大型工具(火车、货船或汽车)运输的,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用小型工具(如马车)运输的,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者以一批论。 取样:在砂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试样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每份至少30kg,试样应充分拌合均匀,

检测技术负责人工作总结

检测技术负责人工作总结 篇一:管理评审汇报材(技术负责人) 201X年管理评审汇报 中心于20XX年12月24获国家认可委颁发的cnaS认可正式,20XX 年20日通过国 家认监委组织的定期监督评审加不定期监督评审。新公司成立后按《实验室资质 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XX]141号)的要求先后修订完善了质量手册、程序 文件、作业指导书(包括相关文件)、各类记录表格等。公司于20XX 年3月13日至 16日进行了第一次内审,审核组通过对现场审核,共发现3个不符合项,对照3 个不符合项,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认真地查找了原因和提出纠正措施,按照纠正 措施进行了逐项落实,并举一反三对相关事项进行检查,以免不符合项的再次发 生。现就技术负责人职责范围内管理体系运行的情况作以下总结。1检测方法的管理与技术文件的审批 1.1检测方法的管理

按《检测方法的选择与确认》程序文件的要求完成20XX年每季度1次, 共4次标准查新的审批工作,201X年10月有3个标准方法将于20XX 年12月1 日作废,并由新的标准方法替代。201X年1月有3个标准检测中心获cnaS能力 范围包括水和废水,污泥,固体废物浸出毒性,化工产品和电镀用硫酸铜8个大 类,共55项的检测项目(详见质量手册附录11)。现阶段正在按《方法确认 基础实验方法》规定的技术指标参数和测量要求,组织开展生活饮用水 等57个新项的检测项目的方法确认工作,目前已完成审核、审批工作。 1.2技术文件的审核与批准 根据实际需要指导对《检测方法的选择与确认程序》、《人员培训与管理 程序》中的有关内容进行了修改,进一步细化方法确认工作流程,认真审核修改 后的程序文件。依据55个新项方法确认工作的实际情况,批准20XX 年新 增“悬浮物分析原始记录表”、等24份技术记录表格及《方法确认基

铁路轨道几何形位

铁路轨道几何形位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铁路轨道几何形位 轨道上两股钢轨在平面和立面上的相互位置。在直线段,平面上左右两股钢轨要保持与轨道中线相等距离和一致的方向;在立面上,除了随着线路纵断面的变化保持一致高度外,在每一横断面上左右两轨顶面应保持同一高度。在曲线段,使外股相对于内股应保持一定的高差,两轨间的距离要比直线加宽。在不致影响列车安全与 正常运行前提下,对上述的标准要求,都允许有一定 的误差,并根据线路等级的不同,各国都规定了自己 的标准。 轨距为两根钢轨头部内侧间与线路中线垂直方向 上的距离,在轨顶面以下规定的部位量取。由于轨头断面的圆弧及侧面斜度的不同,这个部位在不同的国家规定有不同的数值,如中国为16毫米(图1[轨距测量]),联邦德国为14毫米,法国为15毫米,苏联为10毫米。轮对上左右两车轮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加上两个轮缘厚度,称为轮对宽度。轮对宽度应略小于轨距,使轮缘与钢轨内侧保持必要的间隙,以利于在轨道上行驶的车辆轮对都能顺利通过,而不使轮对楔住在轨道内,也不致引起车辆过度的摆动。 中国规定直线地段的标准轨距为1435毫米,允许误差为+6~-2毫米;轨距变化必须和缓,每米距离内不可有大于2毫米的差异。随着车速日益提高,世界各国正研究缩小钢轨与轮缘间的间隙,以增加行车的平稳性。如英国在混凝土枕轨道上已采用1

432毫米(木枕轨道仍为1435毫米)的轨距。苏联自1971年起采用1520毫米(原为1524毫米)。 水平形位直线地段两轨应保持同一高度,使两轨负荷均匀,允许有一定误差。中国铁路的规定,是按线路种类的不同,分别为不大于4~6毫米。轨道不允许有三角坑存在,即在一段不太长的距离内,不允许左右两轨高差交替变化,以致引起车辆剧烈摇幌。对于不同线路种类,中国铁路规定,在18米距离内,不许有超过4~6毫米的三角坑存在。过大的三角坑会使个别车轮悬空,轮缘爬上轨面,而发生脱轨事故。 轨底坡车轮轮箍和钢轨接触的面为1/20的圆锥面。为了使车轮压力的合力线更接近于钢轨中轴线,以减小偏磨,钢轨不是竖直铺设,而是略向轨道中心倾斜。这种倾斜度称轨底坡。中国铁路过去采用1/20的轨底坡(直线地段)自1965年起改为1/40。其原因是车轮踏面(轮箍和钢轨接触的面)经过一段时间的磨耗后,斜度已接近于1/40。 曲线地段轨道几何形位曲线轨道构造与直线地段有不同特点:①曲线半径较小时,轨距适当加宽;②外轨增设超高;③曲线两端与直线连接处设置缓和曲线。 轨距加宽机车车辆进入曲线轨道时,因惯性作用,仍然力图保持其原来行驶方向,仅当前轴外轮碰到外轨,并受到外轨引导,才沿着曲线轨道行驶。这时车辆的转向架与曲线在平面上保持一定的位置和角度。可能出现三种不同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当轨距足够宽时,只有前轴外轮的轮缘受到外轨的挤压力(称导向力),后轴

轨道几何尺寸检测与维修

广西工程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轨道几何尺寸检测与维修 系别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评定成绩 教务处制 年月日

摘要 轨道几何尺寸是指轨道的几何形状、相对位置和基本尺寸。轨道几何尺寸的正确与否,对机车车辆的安全运行、乘客的旅行舒适及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养护费用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轨道直接承受机车车辆的轮重并引导其运行。为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轨道的两股钢轨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两股钢轨的顶面应保持与半径相适应的圆顺度。为使钢轨顶面在锥形踏面的车轮荷载作用下受力,轨道的两股钢轨均应向内侧倾斜,使之有适当的轨底坡。所以,轮与轨是一组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不同结构体系。轨道结构的许多标准各几何尺寸,是根据机车车辆的有关尺寸和性能确定的。因此,研究轨道结构时,必须对机车车辆的走形部分进行了解。 关键词:轨道;几何尺寸;检测

ABSTRACT rack geometry refers to the geometry, the relative position and the basic dimensions of the track. The accuracy of track geometry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rolling stock, the comfort of passenger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equipment and the maintenance cost. The track directly bears the wheel weight of the rolling stock and guides its opera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train, the rails between the two rails should be kept a certain distance; the top surface of the two rails should keep the circular compliance to the radius. In order to force the top of the rail under the wheel load of the conical tread, the two rails of the track should be tilted inwards so as to have proper rail bottom slope. Therefore, wheel and rail are a group of interac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different structural systems. Many of the standard geometrical dimensions of the track structure are determined by the relevant dimensions and performance of the rolling stock. Therefore, study on the track structure, the shape of the locomotive and vehicle parts must understand. Keyword: track;Geometric dimensions;inspec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