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第八章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要求(判断、计算)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判断题)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1.市场价格中的基本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2.国民经济中的基层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3.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4.一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加二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即为一、二月月份银行存款的总余额。
5.农民生产的粮食,其中拿到市场上销售的部分应统计为生产的产出,计入国内生产总值;而自用的部分不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参考答案:1.×。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现期市场价格作为计价原则的,市场价格的主要价格形式有要素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
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是要素价格;而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确定的价格形式。
2.×。
应该是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而基层单位是根据其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
3.√。
机构部门账户是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重要部分。
机构部门账户是按经济活动的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和资产负债存量设置账户体系的,反映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4.×。
银行存款期末余额属于存量指标,不能简单相加。
5.×。
国民经济生产核算依据的是市场原则。
该原则强调:凡是为市场交换目的所组织的生产活动,而不论其产出在市场上销售,还是自用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
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1.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小型工具前者属于中间消耗,后者属于固定资本消耗。
2.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劳动者的实物报酬及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都可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
3.在当期粮食产量中,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属于最终产品。
国民经济统计学 第8章价格与指数核算
第八章国民经济价格与指数核算学习目标1.了解国民经济价格与指数核算基本原理;2.掌握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的编制的基本方法;3.理解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和房地产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和步骤;4.了解购买力平价的原理与编制方法。
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的大小,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因而,同一地区或国家不同时间核算的国名经济总量;同一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核算的经济总量,由于价格影响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为此,本章主要介绍国民经济价格及其指数的编制原理与基本方法,以便于国民经济核算的数据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的横向比较,和同一地区或国家在不同时间的比较提供基础。
第一节国民经济价格与指数核算基本原理一、国民经济价格与指数核算的作用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通常动态变化的货物或服务可以分解成价格和物量两个部分,分别反映有关货物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及其物量变化。
这种变化通常是通过编制指数实现的。
指数是综合反映由多种因素组成的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平均变动的相对数,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国民经济指数是反映由核算体系中多种因素组成的宏观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动态)和空间(企业、地区、国际)条件下平均变动的相对数。
国民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描述其运行变化及发展。
长期以来,指数被广泛地公认为是一种科学地描述、分析国民经济现象综合变动的方法。
在指数发展史上,1650年英国人赖斯·沃汉(Rice V oughan)编制的反映货币交换价值变换的物价指数可以算是最早的国民经济指数,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以后,随着国民经济价格及其指数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通过统一标准的估价和物量方法,采用特定的基期和权数,编制一整套概念一致和对经济分析有用的、相互依存的国民经济价格和物量指数以及指数体系,从而,可以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出发,检验整体数值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动态变化及经济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二)通过编制国民经济动态指数数列,可以对通货膨胀以及经济波动和增长进行系统和详细的分析;(三)通过国民经济指数体系的关系,使用“指数缩减法”,可以推导出国民经济核算中某些重要平衡项的价格或物量值;(四)通过将价格按不变空间价格计算,编制国际比较经济指数——购买力评价指数,可以获得不同国家国民经济总量之间的物量关系指标,进行不同国家的生活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或生产率水平的国际比较。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分类2.2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2.3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第三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3.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构成3.2 生产账户与使用账户的关系3.3 国民经济账户的主要指标及其分析与应用第四章:收入分配核算4.1 收入分配核算的概念与意义4.2 收入分配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计算方法4.3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与问题分析第五章:价格指数编制与分析5.1 价格指数的概念与分类5.2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编制方法5.3 价格指数的分析与应用第六章:储蓄与投资核算6.1 储蓄与投资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6.2 储蓄与投资的计算方法6.3 我国储蓄与投资现状与问题分析第七章:国际收支核算7.1 国际收支的概念与构成7.2 国际收支的计算方法7.3 我国国际收支现状与问题分析第八章:环境与经济核算8.1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8.2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主要方法8.3 我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现状与问题分析第九章: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整理与分析9.1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整理的方法与步骤9.2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分析的主要方法9.3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可视化展示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前沿问题与发展趋势10.1 国民经济核算的前沿问题10.2 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创新与发展10.3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国民经济核算作为一门学科,其复杂性和抽象性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其真正的意义和应用。
对该环节的讲解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国民经济核算在政策制定、经济分析等方面的重要性。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GDP的计算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和计算方法,如生产方法、收入方法、支出方法等,学生可能对其混淆。
第八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八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目 录
•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点
•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史
• 第三节 国民经济账户 • 第四节 国民经济矩阵 • 第五节 社会核算矩阵(SAM) • 第六节 附属核算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点
• 一、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认识
–(一)SNA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产物
–(二)国民经济矩阵的特点 –(三)国民经济矩阵的作用 • 二、国民经济矩阵的扩展与分解
第四节 国民经济矩阵
• 三、国民经济矩阵的数例说明 –(一)国民经济矩阵的一个例子 –(二)流向线读表法的提出 –(三)国民经济矩阵表的解读
• 解读过程可认为是对读表的几个要点的掌握:
• (1)数据来源。 • (2)平衡关系。 • (3)行列含义。 • (4)账户交叉项的处理。
–(四)对国民经济核算目的两种观点的评价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点
•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问题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用和特点
•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作用 –(1)用来监测经济活动; –(2)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3)为制定经济政策和决策提供帮助; –(4)进行统计的国际比较。 •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特点
• 五、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建立与发展
–(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形成和发展
–(二)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认识 • 1.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发展中的不同观点 • 2.中国还不可能有第三类体系
第三节 国民经济账户
• 一、经常账户
–(一)货物和服务账户
–(二)生产账户 –(三)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 • 1.收入分配账户 –(1)收入形成账户 –(2)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3)收入再分配账户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1.4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标准与我国实践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分类2.2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2.3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2.4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与变化趋势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3.1 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概念与方法3.2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分析3.3 投入产出在国民经济分析中的应用3.4 我国投入产出核算的实践与进展第四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4.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结构4.2 收入账户与资金账户的关系及其核算方法4.3 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4.4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在我国的应用与实践第五章:国民经济分析方法5.1 国民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指标5.2 宏观经济预警与风险分析5.3 经济计量模型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5.4 我国国民经济分析的实践与成果《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六章:收入分配核算6.1 收入分配核算的概念与意义6.2 收入分配核算的主要指标和方法6.3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与问题6.4 收入分配核算的国际比较与启示第七章:价格核算与通货膨胀7.1 价格核算的概念与方法7.2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7.3 通货膨胀的概念、原因与影响7.4 我国价格核算与通货膨胀的现状与对策第八章:国际收支核算8.1 国际收支核算的概念与方法8.2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与分析8.3 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与风险8.4 国际收支核算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应对第九章:环境与经济核算9.1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9.2 绿色GDP的概念与计算方法9.3 我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的现状与问题9.4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10.1 新经济形态对国民经济核算的挑战10.2 大数据、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应用10.3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合作与标准化10.4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展望《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政策评估11.1 国民经济总体分析的方法与指标11.2 宏观经济模型在政策评估中的应用11.3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政策评估的实践11.4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政策选择第十二章:区域国民经济核算与分析12.1 区域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方法12.2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政策12.3 我国区域国民经济核算的实践与问题12.4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第十三章: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核算13.1 可持续发展核算的概念与指标13.2 我国可持续发展核算的实践与进展13.3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13.4 可持续发展核算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第十四章:国民经济统计与信息披露14.1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4.2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有效性14.3 我国国民经济统计的实践与问题14.4 信息披露制度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第十五章:国民经济核算的教育与培训15.1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的目标与内容15.2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培训的方法与手段15.3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教育与培训的现状与问题15.4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培训的国际经验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体系、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8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体系
(三)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
表8.4
Ⅱ.1.2.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单位:亿元
使用 D.4财产收入支 391 出 B.5原始收入总 1883 余额/国民总收入
合计
2274
资源
B.2/ B.3营业盈 459/442 余/混合总收入 D.1雇员报酬 766
D.2-D.3生产、进 191
口税减生产、进
口补贴
D.4财产收入 416
资产变化
10
Ⅲ.3.1.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账户 负债变化
B.10.2资产物量其他变化引起的净值变化
资产变化
280
Ⅲ.3.2.重估价账户
负债变化
B.10.3名义持有收益/损失引起的净值变化
Ⅳ.2.资产负债变化表
资产负债总变化
482
230
641
603 5
-2 17
84 76 288
730
677 535
五、对外交易账户(国外账户)
2
Ⅱ .收入分配和 3 使用
产出 3737
国内生产 总值1854
3737
来自国外的原始 1933 收入69和经常转 移10
Ⅲ.1资本
4
储蓄455
来自国外的应收 452 资本转移-3
Ⅲ.2金融
5
经济总体 净借出38
对外负债净发生 88 50
Ⅴ.国外
6 进口 499
流向国外的原
对外金融资
622
始 收 入 40和经
(二)金融账户
金融账户按金融手段类型记录交易,反映所有发生 在各机构单位及国外之间的金融交易所引起的金融 资产和负债的变动。
(三)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账户
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账户记录那些不仅引起资产和负债 价值发生变化而且会引起其物量也发生变化的异常事 件。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
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与发展,明确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结构、核算原则与核算方法。
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与发展1.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国民经济运行的系统描述,是国民收入统计的演化结果。
2.1993年联合国修订SNA,国民经济核算实现全球一体化。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过程受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理论发展的影响。
3.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1992年提出并分两步实施,1998年正式公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数据。
第二节国民经济核算对象1.国民经济核算目的。
2.机构单位、机构部门、基层单位、产业部门的概念。
3.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分类:货物和服务交易、分配交易、金融交易、内部交易的概念。
4.经济流量与存量的概念。
5.价格的概念,主要价格形式及概念。
第三节国民经济核算基本结构1.一般市场活动过程的主要构成,市场的分类。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总量关系,社会再生产的三个阶段。
3.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和分类体系。
第四节国民经济核算原则1.市场原则。
2.所有权原则。
3.三等价原则。
4.核算统计原则。
第五节国民经济核算方法1.国民经济帐户方法、平衡表法、矩阵方法、方程式法、图解法,其中国民经济帐户方法是主要方法。
2.国民经济帐户方法的特点。
3.国民经济帐户体系。
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产核算的基本理论,机构单位的生产核算方法,产业部门的生产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及相关指标的核算,并会进行生产核算的简单应用分析。
第一节生产核算的基本理论1.生产总量的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
2.生产活动的的基本单位是基层单位;我国的国民经济行业部门分类。
3.货物与服务产出的特点。
4.生产核算范围:市场产出与非市场产出。
5.生产的概念。
第二节机构单位的生产核算1.机构单位总产出的核算:生产要素最初投入、对货物或服务的中间消耗、生产税净额。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
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1.市场价格中的基本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1.Xo国民经济核算是以现期市场价格作为计价原则的,市场价格的主要价格形式有要素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
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是要素价格;而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确定的价格形式。
2.国民经济中的基层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2.X应该是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而基层单位是根据其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
3.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3.W机构部门账户是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重要部分。
机构部门账户是按经济活动的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和资产负债存量设置账户体系的,反映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4.一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加二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即为一、二月月份银行存款的总余额。
4.X银行存款期末余额属于存量指标,不能简单相加。
5.农民生产的粮食,其中拿到市场上销售的部分应统计为生产的产出,计入国内生产总值;而自用的部分不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5.X国民经济生产核算依据的是市场原则。
该原则强调:凡是为市场交换目的所组织的生产活动,而不论其产出在市场上销售,还是自用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1.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小型工具前者属于中间消耗,后者属于固定资本消耗1.X 中间消耗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共性在于都是货物和服务价值向产出的转移,但二者有较大的区别中间消耗通常是一次投入到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有形物质产品,而固定资产是在生产过程中被反复使用的货物,其价值逐渐转移到产出中因此,在企业部门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很明显属于中间消耗,大型工具如机床等属于固定资产,而小型工具属于中间消耗2.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劳动者的实物报酬及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都可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2.X 根据收入法国民生产总值计算的内容来看,应该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题中的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劳动者的实物报酬属于劳动者报酬,可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而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为来自国外的转移性收入,不应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3.在当期粮食产量中,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属于最终产品3.X 最终产品从整个国民经济着眼,既本期的生产的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有没有被进一步加工,可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最终产品不是按完成程度而是按它的使用去向区分因此,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虽然是本期生产的但并没有脱离生产过程,属于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消耗而非最终产品4.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中间消耗4. X 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增加值5.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只包括货物的生产5. Xo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除包括货物的生产外,还包括服务的生产。
08 第8章 国民经济核算
与
固
金融交易
人
定及
力
资存
部金
资
本货
门融
本
形增
间交
实 物
成加 总
易 基本表
量
额
资产负债表
附属表
核
(期末)
算
表
二、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分类 (一) 机构部门分类
是对机构单位进行的分类。
机构单位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有权独立拥有货物和资产,能够与其他机
构单位交换货物或资产的所有权;
2.能够作出直接负有法律责任的经济决定和
(二) 产业部门分类
是对产业活动单位进行的部门分类。
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地点的唯一性 (2)生产活动的单一性 (3)具有收入和支出会计核算资料
产业部门分类是针对生产核算进行的部门 分类,它应用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和投入产出 核算。在分类基础上,还对其进行了三次产业 划分,即:
三、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 四、资产、负债与差额总计
非金融 企业部门
国有 企业
金融 机构部门
国有 企业
政府 部门
住户 部门
国内部门 合计
国有 企业
国外 部门
总计
使来使来使来使来使来使来使来使来使来使来 用源用源用源用源用源用源用源用源用源用源
资产负债表
(二)国民经济账户 国民经济账户以账户的形式对国民经济运
合计
1.货物和服务进口 2.支付国外的劳动者报酬 3.支付国外的财产收入 4.支付国外的生产税净额 5.支付国外的经常转移
合计
(三)附属表
附属表有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 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2 国内生产总值的意义与作用2.3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实例第三章:投入产出分析3.1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概念与结构3.2 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与应用3.3 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分析第四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4.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构成4.2 国民经济账户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4.3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分析与应用第五章: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评价5.1 国民经济总体分析的方法与指标5.2 国民经济总体评价的标准与方法5.3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评价的实践第六章:失业与就业6.1 失业与就业的基本概念及其衡量6.2 失业率与就业率的计算与分析6.3 我国的失业与就业现状及其政策第七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7.1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定义及其影响7.2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衡量指标7.3 我国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问题及其对策第八章:财政与金融8.1 财政的基本概念与政策工具8.2 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的基本构成8.3 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实践与效果分析第九章:对外经济关系9.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政策9.2 我国的国际贸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9.3 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其他问题如外资、外汇等第十章:国民经济预测与政策评估10.1 国民经济预测的基本方法10.2 国民经济政策的评估与调整10.3 我国国民经济预测与政策评估的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国民经济核算概述难点解析: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难点解析: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及其在不同经济体系中的应用。
三、投入产出分析难点解析:理解投入产出表的编制过程及其在经济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四、国民经济账户体系难点解析:掌握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分析方法及其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
国民经济核算学习指导
国民经济核算学习指导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MPS和SNA,有何特点?二、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包括哪些内容?简述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历程。
三、下图是国民经济循环过程示意图,请对下图内容进行解读。
下一个再生产运动四、根据以下指标,试编制生产、消费、投资和国外四个国民经济综合帐户和经济循环矩阵:(单位:万元)1、增加值956;2、从国外得到的净要素收入12;3、固定资产折旧72;4、储蓄98;5、消费品销售额792;6、积累品购买额175;7、出口品83;8、进口品94;9、向国外现期转移净额6;10、向国外贷出净额–5。
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一、简述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
二、总产出和增加值两个指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三、增加值包括哪些生产要素收入?四、.简述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及其思想.。
五、假定某经济只包括A,B,C,D四个部门,A部门作为生产的起点没有中间投入。
已知某时期的生产资料如下;A部门产品100元出售给B部门做原材料;B部门产品一部分100元出售给C部门做进一步加工,另一部分50元出售给D部门做进一步加工;C部门产品一部分100元出售给D部门,另一部分150元做个人消费;D部门产品300元全部做个人消费。
据此要求计算该经济的总产出、增加值总计和最终产品价值。
六、根据下列资料计算一国最终产品价值。
①、农业部门生产农产品70亿元,(1)分给农民40亿元;(2)当年用于饲料和种子等5亿元;(3)储备粮增加4亿元;(4)剩下21亿元全部交售国家,其中国家储备了3亿元,净出口4亿元,售作轻工业原料8亿元,出售时加价2亿元,其余部分加价10%售给城镇居民。
在分给农民的部分中,有2亿元被建筑业购买用作建筑材料,购买价4亿元,有2亿元在城镇农贸市场出售,收入3亿元。
②、工业部门生产工业品300亿元。
其中用于固定资产的60亿元:(1)用于工业20亿元,(2)用于农业5亿元,(3)用于建筑业10亿元,(4)用于商业和交通运输业8亿元,(5)用于非生产部门17亿元;用作流动资产的240亿元:(1)用于工业生产作原料70亿元,(2)增加储备后备20亿元,(3)净出口20亿元,(4)自用消费品30亿元,(5)其余部分售给商业物资部门。
第八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综述
120 36 84 0
0 36 48 公司已分配收入
3 25 18 57 0 103 17 120
60 0 60
36 24 红利
3 25 5 13 0 46 14 60
60 36 24 0
0 0 24 准公司收入提取
0 0 13 44 0 57 3 60
14 14 0 0
0 0 0 外国直接投资的再投资收益 4 7 0 3 0 14 0 14
收入形成账户以增加值为起点,扣除所发生的固定资本消 耗及所支付的雇员报酬和生产税净额,平衡项为营业盈余;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起点是营业盈余,终点是原始收入余 额,其间政府获得了生产税净额,住户获得了雇员报酬,另外 还有财产收入的收付;
收入再分配帐户以原始收入余额为起点,记录各种经常转 移收付,平衡项为可支配收入;
合计
679 416 766 191 2052
II.1.2.1 业主收入账户
使用 财产收入(作为市场生产者) 业主收入
合计
资源
236 营业盈余/混合收入
679
679 财产收入(作为市场生产者)
236
915
合计
915
II.1.2.2 其他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使用 财产收入(部分与市场生产者有关) 155
• 关于国外账户的详细讨论,详见第七章。
2. 国外账户仅记录非常住单位与常住单位的各种经济往来, 而不涉及非常住单位的任何其他经济活动。
3. 尽管国外账户是站在国外的角度编制的,但它在本质上 仍然是本国的“对外交易账户”,是对本国在国民经济 运行的各阶段所发生的各种对外交易的系统表述。
4. 国外账户中的资源恰好是本国的使用,国外账户中的使 用恰好是本国的资源;国外账户中的顺差恰好是本国的 逆差,国外账户中的逆差恰好是本国的顺差。
国民经济核算
一、 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
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 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
国民经济核算是国民收入统计的演化结果。国民收 入统计的产生可追溯到1665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 弟对英国当时国民收入的估算工作。本世纪40年代 初国民经济核算形成以前的国民收入统计,其重心 并未反映当前国民经济核算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 的系统理论和方法,而主要在国民收入统计总量的 理论基础、口径范围和估算或统计方法方面。
三、国民经济核算与其他学科的关 系
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会计帐户形式和复式核算 方法,因而它与会计学也有密切联系。国民 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有许多不同。例如核算 对象和目标的不同,国民经济核算对象是国 民经济运行过程,而企业会计核算对象是企 业经营过程或微观资金运动过程。另外,核 算原则、计价基础、核算方法也不同。
三、国民经济核算与其他学科的关 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与经济学、会计学、 计量经济学等学科有重要的关系。经济学是国 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目前,国民经济核算 体系具体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使用的概念、 类别、经济原则等都是直接运用市场经济理论 和市场经济原则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经济 分析和宏观调控与管理领域有重要作用,并反 过来促进实证经济学和理论研究的发展。
二、国民经济活动单位和部门
1、机构单位 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 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 济实体。
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机构单位条件的单位基本上有 两类:一类是住户,一类是得到法律或社会承认的独 立于其所有者的法人或社会实体。国家统计局有关 划分基本单位的规定中把后一类称为法人单位,具 体统计包括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机关(行政)单 位、社会团体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其他单位。
第八章_国际收支核算
25
二、国际收支核算的数据来源 国际收支核算表是由一些借贷式账户构成的。编表 资料主要来源于有关 部门的统计和会计资料。 目前我国的国际收支统计收据框架包括以下内容: 1、通过金融机构进行的逐笔间接申报 2、金融机构汇兑统计 3、金融机构对境外资产负债及损益申报 4、直接投资企业的直接申报统计 5、证券投资统计 6、境外账户统计
关于“常住单位”的有关概念可参见第二章
《国民经济核算分析》 27
中国国际收支统计中的常住单位
根据《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中国国际收支统计中的 常住单位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1.在中国(不含港澳台)境内居留1年以上的自然人,不包括外国及香 港、澳门、台湾地区在境内的留学生、就医人员、外国驻华使馆领馆
外籍工作人员及其家属
《国民经济核算分析》 24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作用及其意义 1、进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分析(重点国际收支差额) 2、进行国际收支结构分析(各个项目在国际收支中 的地位及其作用) 3、全面概述经济体系的宏观经济及其金融状况 4、研究直接投资的展望 5、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对汇率走势的影响
《国民经济核算分析》
《国民经济核算分析》
21
四、国际收支核算的内容 (一)经常性收支 1、对外贸易(商品贸易及服务贸易) 2、非贸易往来 3、单方面转移 (二)资本往来 (三)官方储备项目变动 1、黄金储备 2、外汇储备
《国民经济核算分析》
22
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际收支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账户的关系
1、国际收支核算中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与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分析》
19
二、国际收支核算的重要性 (一)国际收支平衡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必不可少 的一个环节。 (二)良好的国际收支统计信息是制定正确的对外 经济政策的基础。 (三)国际收支统计工作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对外形 象。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核算方法:生产法和分配法。 •1、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 中间投入 •2、分配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报酬+固定 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六、产业部门增加值核算 •同上 •七、生产帐户 •
•4、资本形成
•其他资本转移
•资本形成:各机构单位通过经济交易获得或处理生产资 产的行为(获得-处理)
•(1)固定资本形成
•(2)库存变化
•(3)贵重物品净获得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5、资本帐户 •
资本帐户
单位:亿元
资产变化 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库存变化 贵重物品净获得
固定资本消耗(-) 土地及其他非生产资产 净获得 净贷出(+)/净借入(-)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 •全国最初投入=全国最终产品总计 •二、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1、直接消耗系数: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 种中间投入的数量 •2、完全消耗系数:某产品产出与为之而进行的完全消 耗(直接消耗、间接消耗)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2所有权原则3三等价原则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4核算统计原则七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帐户方法是根本的方法也有其他方法主要是矩阵方法方程式方法和图解法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2020/11/9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与发展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电子教案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目录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二节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第三节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及内容组成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问题第二节增加值核算:生产法和收入法GDP第三节最终产品使用核算:支出法GDP第四节GDP总体核算及其扩展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第一节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第二节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第三节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第四节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非调查方法第五节投入产出表的应用第四章资金流量核算第一节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问题第二节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第三节非金融投资核算第四节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及其应用分析第五章资金流量核算—金融交易第一节金融资产与金融交易第二节金融交易核算及核算表第三节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部分的分析应用第六章资产负债核算第一节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问题第二节资产负债时点存量核算第三节资产负债存量变化(积累)核算第四节资产负债表的应用第七章国际收支及国际投资头寸核算第一节对外经济核算的基本问题第二节国际收支核算第三节国际投资头寸核算第四节对外经济核算的分析应用第八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和矩阵表第一节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一般问题第二节国民经济综合账户体系第三节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主要总量关系第四节国民经济核算的矩阵表述和进一步应用第九章国民经济核算的灵活运用与扩展第一节SNA灵活运用和扩展概述第二节地区经济核算和季度核算第三节粮食和农业经济核算体系第四节旅游卫星账户体系第五节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动态比较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动态比较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二节不变价账户与物量指数第三节价格指数的编制及其应用第四节长期动态比较中的物量指数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比较第一节GDP国际比较的目标与难点第二节GDP国际比较的汇率法第三节GDP国际比较的购买力平价法第四节购买力平价法与汇率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引言教科书是学好一门课程的重要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和矩阵表
一、基本概念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经常账户资本负债账户积累账户平衡项经济交易账户非金融账户生产账户收入形成账户收入初次分配账户收入再分配账户
收入使用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资产其他物量变化重估价账户
资产负债账户货物服务账户国外账户国民财产(国民财富)国民经济核算矩阵社会核算矩阵
二、思考题
1.国民经济核算中各个部分的核算内容是相对自成体系的,但各个子体系又是如何联系在
一起的?
2.在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中,划分经常账户、存量账户和积累账户的依据什么?它们各自包
括哪些子账户?
3.试述国民经济核算矩阵的构造原理,以及如何解释行列交叉点上对应项目的具体含义。
三、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构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基本依据是关于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概括,即以____________ 为起点和终点的_________过程。
2.每个交易账户的平衡项既是各特定经济活动环节的_________,同时又作为下一个经济活动环节的_________,在下一个经济环节被利用或被解释。
3.国外账户是国民经济综合账户体系中的一类账户,它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
表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
答案:1.资产负债存量生产-分配-消费-投资
2. 结果起点
3. 立足国外设置各个项目
(二)单项选择题
1.从内容上看,收入形成账户中的劳动者报酬与原始收入账户中的劳动者报酬之间的差额
为_______。
A. 对国外支付的劳动者报酬净额
B. 从国外获得的劳动者报酬
C. 对外支付的劳动者报酬
D. 零
2.应该如何获知有关一时期支付的劳动报酬和获得的劳动报酬?答案是________。
A. 收入形成账户
B. 收入初次分配账户
C. 劳动报酬获得见收入形成账户,劳动报酬支付见收入初次分配账户
D. 劳动报酬支付见收入形成账户,劳动报酬获得见收入初次分配账户
3. 已知某地区个人消费支出1015亿元,公共消费支出368亿元,又知用于居民个人的公共消费支出为228亿元。
那么个人实际消费为________。
A.1015亿元
B.1383亿元
C. 1243亿元
D.596亿元
答案:1.A 2.D 3.C
(三)多项选择题
1.国民经济综合账户体系_________。
A. 是国民经济核算结果的最宏观层次
B. 描述了各机构部门之间的交易行为
C. 主要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量,而不存在对机构部门关系的反映
D. 是在部门核算结果基础上汇总得到的
E. 与机构部门账户毫无联系
2.收入初次分配账户与收入形成账户间的关系为_______。
A. 只有初次分配账户核算的收入是初次分配收入
B. 两者所核算的收入都是初次分配收入
C. 两者核算的主体对象相同
D. 收入形成账户是立足增加值的分配,收入初次分配账户记录进而发生的初次分配
E. 两者通过营业盈余项相互连接
3.下列公式正确的是________。
A. 国民可支配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额
B. 对外经常交易差额=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额+货物服
务净出口
C. 国民财富= 非金融资产+对外金融资产-对外负债
D. 总储蓄- 资本形成=货物服务净出口+来自国外要素收入净额
+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额
E. 净贷出/净借入= 对外经常交易差额+对外资本交易差额
答案:1.ACD 2.BDE 3.ABCDE
(四)判断题
1.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从产品使用角度记录的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与资金流量核算从收入
使用角度记录的最终消费支出、非金融投资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
2.在形式上,货物服务账户与经常账户保持一致:左边记录货物服务的使用,右边记录货
物服务的来源。
()
3.在国民经济核算矩阵中,交叉点上的单元具有双重含义,从行向来看,它表示横向标题
下的来源项目;从列向来看,它表示列向标题下的使用项目。
()
答案:1. √ 2.⨯ 3. √
(五)计算分析题
1.已知2000年北京市根据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生产总值的部分数据,
(1)总产出8286.45亿元,增加值2478.76亿元;
(2)劳动者报酬1131.02亿元,固定资产折旧430.93亿元,生产税净额304.04亿元;(3)最终消费1221.33亿元,资本形成总额1517.38亿元,货物和服务净出口-259.95亿元。
请根据需要计算缺失数据,并编制北京市收入形成账户和货物服务账户。
2.已知货物与服务出口收入1571亿元,进口支出1789亿元,来自国外劳动报酬和付给国外劳动报酬分别为6亿元和2亿元,来自国外财产收入46亿元,付给国外转移收入9亿元。
又知当期经常交易差额为顺差216亿元,经常往来支出总计为1856亿元。
要求据此计算付给国外的财产收入和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并编制相应账户。
答案:
1. 总营业盈余=总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
=2478.76-(1131.02+304.04+430.93)
=612.77(亿元)
净营业盈余=总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
=612.77-430.93
=181.84(亿元)
收入形成账户
中间投入=总产出-增加值=8286.45-2478.76=5807.69(亿元)
2.付给国外的财产收入=经常往来支出-(进口支出+付给国外的劳动报酬+付给国
外转移收入)
=56(亿元)
根据账户两边平衡的原则,计算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
经常往来收入=经常往来支出+经常交易差额=1856+216=2072(亿元)
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经常往来收入-(出口收入+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来自国
外转移收入)
=449(亿元)
国外部门:货物服务账户单位:亿元
国外部门:原始收入与经常转移账户单位:亿元
四、应用研究项目设计
1.请查阅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搜集中国某年份国民经济核算的有关数据信息,试编
制该年份的国民经济综合账户体系,说明其主要平衡关系,并观察不同核算内容之间的统计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