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之初探
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初探摘要:机械类专业是高校中的重要专业之一。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机械专业本科高年级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结合现实对高校人才的实际需求,探讨高校互换性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是该理论课的重要补充。
通过加大实验环节教育,进而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可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将来的就业或进一步的深造奠定基础。
关键词: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教学,改革引言机械类专业是制造业人才培养的摇篮。
在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机械专业本科高年级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为了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程内容,同时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该课程中实验教学占了很大比重。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种配合件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基础知识,为后继课程打下一定的学习基础,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设备维修等工作中能够合理应用公差与配合标准,能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
该课程是实验环节非常重要。
学生应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及重要性,提高对本门课程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备课,组织好教学。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另外,主讲教师应讲清楚本课重点内容与非重点内容、讲授与自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通过系统的讲述,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
教师应开展课后答疑,还可在学生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加强公差与配合选择与应用的指导,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本课程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学生课后作业,应合理布置内容。
作业是巩固概念、训练技巧、深入理解讲课内容的重要手段。
要求学生必须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应及时检查、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1-2]。
在该课程中,通过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将来的就业或进一步的深造奠定基础。
高校生物类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中图 分 类 号 :G 6 20 4 .
文献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0 — 6 2 ( 0 9 0 — 0 4 — 0 0 8 9 7 2 0 )3 3 3 4
I ta x o a i n i i l g c e p r m e a nii le pl r to n b o o i x e i nt l
通 过 实验 , 实验操 作 和理 论 的学 习结 合 起 来 , 仅 于验证 性 实验 , 实 验教 学 过 程 中 , 师 会 详 细 地 讲 把 不 在 教
能够 培养 学生 的观察 能 力 、 动手 能力 、 以及 发 现 问题 、 解 实验 该 如何做 并 指 出每一 步操 作 的注 意事 项 , 验 实
第 1 卷 第 3期 1 20 年 9 09 月
河北农 业大学学报 ( 林教育版) 农 J u n l fA r ut r l ies yo b iA r ut r o r a o g i l a Unv ri fHe e( g i l e& F rsr d c t n c u t c u o e r c :E x rm e a e c n s a m p r a s a tofbi o c t a hi g s s e n u v r iy. pe i nt lt a hi g i n i o t nta p c ol gi e c n y t m i ni e st
2 1世 纪 被 称 为生 物 科 学 的世 纪 , 生物 学 专 业 在 教 学是 培 养生 物类 专 业 学 生 创 新 意识 和创 新 能 力 的
本 世 纪是 一个 很热 门 的专业 , 生物 科学 领 域 中几乎 重 要 途 径 。 在
所 有 的新 发现 都来 自实 验研 究 , 从这 个 意义 上说 生物
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加强实践教学 改革 很有 必要 , 我们 可 以采 取 分批
送 出去“ 充 电” 的方式 提高 实验 教师 的素质 ; 通 过对外
协作获得更多优 质教 学 资源 ; 建立 以技术 应用 能力为 中心 , 独立于理论 教学 的实践教 学体 系 ; 明确实践教学 目标 、 教 学大 纲 , 强 化实践 教学 管理 ; 规范实验 教学 管 理, 建立与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 系。 1 . 加强培训 , 提高实验教师业务 素质 在实验教学方面 , 学 院强 调“ 四大 明确” , 即实验 教
2 1 2
江
西
化
工
2 0 1 3年第 2期
实践 教 学 改 革 初 探
杨 志刚 曹金保 黄珍珍
( 江西城市职业学 院 , 江西 南 昌 3 3 0 1 0 0 ) 摘 要: 我校是高职院校 , 突出实践 教学 是高职教 育特色 的关键 , 搞好 实践 教学 是我
校 的一项重要 任务 。我们通 过对本校 在校学 生 和已毕业学 生经过 调查 , 分析 当前 实践 教 学 中出现的基 本问题 , 确立 以学生综合 实践 能力的提高为实践 教学课程改革 的最终 目标 , 试 图建立 以市 场为导向 , 结合社会 与行业发 展趋 势的专业实践 教学模式 , 并提 出相应 的建 议与措施 , 以切实提升学生综合 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 关键词 : 改革 教学水平 实践教学 管理 实验教学评价 随着现代社会 信息 技术 的高速 发展 , 现 有 的很多
学大纲和实验教材 明确 、 实验课课 程表 明确 、 实验项 目
多新技 术新的管理理念知之甚少 。
3 . 实验教学 内容陈 旧始终处于停滞状 态
2 0 1 3年 6月
地方本科院校产学研结合特色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验教 学受到 了企业与学生的欢迎 , 具有一定可行性 , 是值得推广应 用的。 [ 关键词 ] 地方本科 院校 [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 0 机 电专业 实验教学 特 色实验 产 学研 教 学改革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4 3 7 ( 2 0 1 4 ) 0 2 — 0 0 0 8 — 0 3
实验教 学的改革 , 指 出了当前机 电专业实验教 学现状及其存在的 问题 , 深入剖析 了问题根 源, 在 此基础上重点探 讨 了院校 与地方企
业共建实验 室的改革策略 , 给 出了具体的整合企业优 势资源开拓产 学研 结合的特 色实验教 学改革方案 , 并就 实验教 学改革 中需要
注意的问题给 出了进一 步完善的建议 与执行措施。 实践证明 , 结合地方企业优 势资源实现校 企共 建实验 室, 实施产 学研结合特 色实
够勉 强满足实验课程 的开设 , 这表 明机 电专业实验设备
亟待更新与补充 , 才能够满足机 电专业实验教学的需求 。 2 . 实验课程滞后 , 与社会技术脱节 机 电专 业实验 教学课程 应 当紧贴 当前社 会 实际应 用 的机 电技术 , 然 而 目前通 过走访 , 发现 多数 院校机 电 专业 的实验 仍然以液压操作 台、 5 1 单 片机 、机 电控制 面
教学改革 。
笔 者所走 访 的几 所地方 本科 院校几 乎都 没有 配备 专 职的实验 教学人员 , 实验 教学任务都落 到 了理论教学 老师 的肩上 ,这样 固然能够 掌握学生 的学 习动态情况 , 但是 实验室不配备专职实验 导师 , 造成 了机 电专业课程 教 师授课 压力过大 ,同时也不 利于学生实验 的开展 , 由 此导致 了实验室无人管理 、 机电实验设备无 人问津 的局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改革初探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改革初探毕业实习是大学本科教育中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毕业前为使学生适应就业而进行的一次实训演练,是培养应用性人才必要的基础训练和从业、创业的重要适应阶段。
[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随着食品行业的发展,食品工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2]笔者多年来一直参与指导学生毕业实习的工作,本文以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实习为例,对当前毕业实习教学的状况进行认真调查分析,探索出一种适合新时期的实习模式,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一、本科毕业实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海南大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理论教学已全部完成,毕业设计及论文开始之前(即第7学期)进行。
毕业实习的时间较长,一般为4周以上。
食品专业毕业实习现在已转变为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习结束后回校做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对食品专业而言,这种组织方式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教师和学生对毕业实习认识不足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认为毕业实习是依附于理论教学的,因此忽视实践教学。
而大学生是毕业实习的主体,只有充分认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树立吃苦耐劳的思想,与人为善并积极沟通,才能取得优良的实习效果。
(二)由于地域和行业的限制,联系实习单位难度大虽然海南省内有一些知名食品企业,但能提供的实习岗位并不多。
如果安排岛外实习,将由于实习成本的增加而给校方和学生带来负担,此外,企业更注重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对接纳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尤其在食品行业,生产技术保密之处较多,厂方因此有所顾虑。
许多大中型食品企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较高,从原料投入到出产品很少手工操作,实习效果也受到影响。
(三)实习周期较短且实习经费不足,难以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按照海南大学的毕业实习大纲要求,实习时间一般为4周以上,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学生要熟悉相关生产工艺、设备以及管理方法都比较困难,更谈不上亲自操作了。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大学物 理实验是 大学理 工科学 生必修 的一 门基 础课 , 是 大学生进校 后的第一 门科 学实验课 程 , 其 目的在 于 , 通过对物 理实验现象 的观测和分 析 。 学习物理 实验知识 , 加深 对物理学 原理 的理解 : 培 养学生从 事科 学实验研 究 的初步 能力 : 养成学 生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 度 ; 培养学生严谨 踏实 的工作作风 , 勇于 探索 、 坚韧不拔 的钻研精神及团结协作 的优 良品德 。
果和各个 实验 成绩 。 还根据实验教学内容和要求组织实验教 师 编写 了电子教 案 , 拍 摄 了典 型教学案例视频 , 放在 网站供学生 浏览 。网站的建设遵循科学性 、 合 理 、 人性化 、 实用化 的原则 , 从学生的角度 和需求来考虑 。 每个实验的讲解并非教材的单纯 重复 , 学 生通 过网络平台可以对 自己要做的实验先所需要仪 器 的结构 、 性能 、 操作要点 、 注意事项及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初 步的 了解 。 这 样 学 生 预 习 目的 性 更强 。学生 不 懂 的 问 题 , 在 进 入 实 验 室后可 以马上 向教师提 出, 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 指导 针对 性 也更强 . 而且课后对实验数据处理有疑问的学生也可以根据 各 实验教师的开放 时间找 到教师答疑。开放式实验教学做到时间 开放 、 内容开放 、 兴趣开放 、 创新基地开放 , 充分体现 了“ 以人 为 本” 的教育理念。学生是实验的主体 , 学生可 以在时 间、 实验 内 容、 实验设计方 案等方 面有很 大的 自由度 和主动性 , 师生 间是 交互式关系 。给学生充分 的学 习思维 时间 . 展示个 性和丰富想 象力 的空 间 , 灵 活运用实验设 计思想 和方法的舞 台 , 充分发 挥 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 , 激发学习兴趣 , 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 、 思维 能力 、 实 际操作能力 、 创新能力 。 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付 出了 更 多的时间 、 精力, 但 受到 了学生普 遍的称道 , 学生 动手 能力 、 操作能力 、 处理数据能力 、 思考 问题 、 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很 大提高 。 2 . 2 组 建 三 大 实 验 教 学 平 台 在 实验教学改革 中 , 随着教学 内容的更新 , 按 照修改后的 实验 大纲 ,我们 结合实验 室的仪器项 目组 织教师重新 编写了 《 大学物理 实验 》 教材, 新 增了压力传感 器特性 的研 究 、 电表的 改装 、 数字 温度计 的设计 、 光 敏开关 的设 计等设计性实 验项 目 的内容 , 拓宽 、 健全 、 充实 了实验教学 内容体系 。按照实验教学 内容 新体系组建 了“ 物理 学基础实 验 、 综 合提高型实验 和研究 创新 型实验 ” 三大实验教学平台 。 基 础物理实 验第 一学期 主要配置 力学 、 热学 、 电磁 学 、 部 分光学实验 . 第二学期配置部分 电磁学实验 、 光学 、 近代物理实 验, 部分设计性实验 。 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物理实验仪器的 使用方法和训练学生基本的物理实验操作技能 。 以前 的教学过 程是“ 保姆 式” 教 育方法 , 学生 遇到问题就立 即问老师 , 老师不 是去启发 、 引导学生 如何 解决 实验中存在 的问题 , 而是一味 的 替学 生去排除故障 , 解决 问题 , 学生不知问题所在 , 更找不到解 决问题的方法 , 大大 限制 了学生 的思维 。在现在 的实验教学 中 我们注重竭力去引导学生利用 已有的知识 自己发现问题 、 解决 问题 , 培养学生 的实践操作 能力 。力 图使学生通过基础物理实 验的学习使他们对物理原理 中的每个要点都能得到实验支持 , 对物理知识体 系的理解更形象 、 更清晰 。 对仪器的工作原理 、 设 计思想 , 操作方法 、 技巧 , 数据记 录 、 处 理都有 了更 多 、 更深、 更 全面的了解 和提高 , 兴趣大大增强 了。 理论 、 实践知识都得到了 提升 , 创新思维也可从 中得 到孕育 、 培养 。 综合提高型实验主要配备 近代 物理实验 、 光信 息实验 、 部 分 电子技术 实验 , 目前仅对物 理类 电子信 息科 学与技术 、 光信 息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试点 , 准备 逐步向全 校( 下转 第 2 6 7页)
我国高校物流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成本较小,通过 观摩学生可 大 体了解现代物漉 自 动饨技术 井
.
学生的物淹实 践艟力得不到 提高 对锈流 管理方法的理
,
北京工商大 学 北京交 通大 学 重 歙 学
、 、
掌握钧赢发展趋 势. 能够快速提高学 生的实践能力并
解不够弹捌.
本 文 主 要 分 析 和研 究 了 当前 高 校 物
则 。如表 1 :
裹1物流专业实验课程基本形式
模 式 优点 不 足 所开 设 的 院校
实验过程简单. 观 摩 型
—
园和 特 征 ,勇 于 实 践 、 积 极 创 新 ,才 能 量 ,需 要 从 实 验 教 学 理念 、教 学 内容 、
使 高校 校 园真 正 成 为 依法 治校 、 公平 公 教 学 方 法 、 教 学 手 段 四个 方 面 入 手 建 立 套 系 统 全 面 的 物 流 实验 教 学 体 系 , 为 正 、诚 信 友 爱 、充 满 活 力 、 安 定有 序 、 物 流 相 关 专 业 的 教 学 提供 良好 的 基 础 条 环境 优 美 的和 谐 校园 。 件。
皲 国 高校
校 园环 境是 构成教育 过程 不可缺 少的
组成 部分 。它 包括校 园精 神环 境和物 质环
流 专心 实验教 学 改革初 探
◎东 方 广西 民族大学商 学院
境 两个方 面 。其 中精 神环 境和谐 表现 为广 大 师生具有 良好 的精 神面 貌和行 为 习惯 ; 教 学 活 动 生 动 活 泼 : 学生 社 团 组织 多样 化 、个性化 ;学校 的学术 、文 艺活动 丰富
教 育研 究
肋 出S髓b 地 置d业o &与 A t u r y
人 际关 系 和 谐 ,是 建 设 和 谐校 园 的 核心和 关键 表现 为在 学校 内部,各 群体 之 间团结 、 民主、平等 、 互助 ,既有 真诚 合 作,又有 平 等竞争 ;各 成员之 间 互相学
高等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初探——以西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改革实践为例
7 业 对 口 ” 向 “ 业 适 专 应
” 转 变
教 学 内容 与 课 程 体 系 改 革
总 目标
背 景
系 列
名 称
时 间
核 心 内容
项 目数
目标
经 济体 制 转 轨 出现 教 学质 量
一
五 年 教
期 改工 程 19— 93
学 科 专 业 建 设
实现
人 才培 养模 式 由
下 滑
( 科 教 改 1 9 皋 本 97 期 工程 ) 度 建 设
一
和 教 学 管 理 制 儿 “ 一 型 ” 向 “ 合 单 复 型 ”转 变
展相结合 ,有计划 、分步骤 、与时俱进地推进本科
教 学改革 。
“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 简称 “质 量 工 程 ” ( 0 7 “本 科 教 学 工 程 ” 20 )、 (0 1) 2 1) 。在相 当长 的一 个 时期 内 ,进 一 步 深化 高 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 育改 革发 展 的主线 。
二 、实施系列教改工程 ,有计划分 步骤稳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
西北 师范 大学 是一 所具有 悠 久办学 历史 的百 年
教学建设 ,强化了学校参与 “ 质量工程”的广度和
力度 。
学校 酝酿 制定 了特 色专业 建设 规划 ,将 特 色专
学 府 ,是 教育 部 和甘肃 省人 民政 府共 同建设 的重 点 大学 。 近二 十年来 ,学 校始 终把 教学质 量 视为办 学
兰州 707) 30 0
( 西北师范大学教务处 ,甘肃
[ 要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世纪后进行教学改革 、提升教学质量的热点问题 ,本文介绍 了西北师范大学持续提 摘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之初探
生到 企业 实践 。 更好 的理 解所 学到的 实验 内容 , 达到所学即所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 书中自 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 用 的 目的 。
的教 育观念 ,但过分 的强调 书本使 大 多数学生的 思维局 限于 ( 2 ) 实验 内容 中必须包括 一定比例 的开发 实验 。开发 实验 课 本之 中。据统计 , 中国是世界上儿童智 商最高的 国家之一 , 中, 仅提供给 学生必要 的原料 与仪 器 , 对 学生进行 一定的安全 平均智 商 高于美 国儿童 1 4左右 。 但 由于我 国人 口众 多 , 经济 教 育后 , 使其 自发地进行 资料 查询 , 实验路 线与方案的设定及 验 的开展 。实验教师仅 进行 一定的问题 回答 。 以充分发挥 学 与发达 国家还有一 定的差距 , 人均 占 有 的资源相对 匮乏 , 以及 实 传统教育思想的约束等诸多因素,导致中国儿童从小养成了 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 , 这 些开发性的 实验要 以所学 过分依赖 书本死读 书的习惯。在 长期 的学习中, 凡是遇到 不懂 的基础知识为依 托 , 力求形式新颖 , 与 时俱进。 2 . 3实验 室 建设 投 入 的地 方仅会 翻书本找答案从 而解 决问题 ,渐渐的虽然懂的知 实验 室硬 件设施是开展 实验教 学的有 力保 障。许 多普通 识越 来越 多。 但 却严 重缺 乏实践创新 能力和质疑精神 。 针 对这一普遍存在 的问题 , 高校 实验教 学任 重而道远 。 实 高校 实验 的开展 均受制于 实验仪器和设备 的限制 ,无法对每 验 室是 实验 教学的重要基地 , 是 转变 学生读死 书、 死读 书观念 个学生进行 充分的专业训练。 目前我 国教育 资源分布极 不平 的第一阵地。 是培养严谨求实的科 学精神、 激发创新意识、 提 衡 .很 多重点高校 的实验 室内堆放 了很 多无人使 用的贵重仪 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场 所。实验教 学也是 高校 进行素质教 育的 器. 而普通 高校仅 能使 用 已 极 为落伍的仪器进行 实验教学。另 外. 一些应有的耗材 实验 室没 有经费购买 。 仅 能利 用简 易手段 重要 环节 , 是培养复合型、 创新型人 才的有效手段 。 进行代替 , 使 实验 结果无法达到预期结果 。因此 . 应加 大对 实 2 . 实验教学常见 问题与改革方案 2 . 1实验 教 学 的 观 念 验方面的投 资 。 对于一些耗材 实验 , 可设立专项资金 。 2 . 4实验 室资源的开放 长期 以来, 实验教 学一 直处于高校教 育的从属地位 。 很多 高校人 士对此 未给予充分重视 。片面地认为课 堂教 学是教 育 近年来 , 随着教 育部对普通 高校投入 的加 大, 为 实验 室配 的最有效手段 。 实验教 学则 可有 可无 。毫无疑 问, 这 种思想观 套 了大批 实验资 源。而对 于这 些资源的管理 如今 是必 须要 解 念极其 片面 . 与现今 高校建设的 目标和任务也是背道而驰。所 决的 问题 , 受制于仪 器的价格与维修 费用的昂贵 , 很 多普通 高 这样是 可以保护仪 器 , 延 长仪 器寿命 , 以, 我们 必须摒弃这些错误思想观念。“ 纸上得 来终觉浅 , 绝知 校均采 用封 闭式 管理 , 此事要躬行。 ” 前人的观点正是强调 了实践的重要性, 只有通 而却悖逆 了高等 院校服务 于学生的 目的。学生仅 能远远 的看 过 充分 的实践才能更加深刻理解 书本 的知 识 。达到活学 活用 着, 最终 仅 能得到一堆抽 象的数据 , 而根 本无法锻 炼学生的动 的 目的。因此 , 实验教 学这一环 节是必不 可少的, 并且应 当与 手 能力 。一部分 重点高校 采用 了开放 实验 室模式 .如 北京大 理论教 学地 位均等 。而且 , 实验教 学是创新的根基 , 只有 经历 学, 首先 由实验教师对 学生进行 充分的培训 , 并进行一 定的 书 足 够的实验 , 不断的质疑 , 不 断的创新 , 才会有科研 的突破 口, 面与上机考核 , 而后给 予通过考核 学生权限。在 学生需要进行 才有 可能去进行更深层 次的研 究, 达到教 学的真正 目 的。 实验 时,先 完成 网上预 约 ,随后在 全程 录像 的过程 中完成 实 2 - 2实验教 学 内容 验。 并在 实验 结束后对仪 器状 况进行评估。这样 虽然增加 了仪 现今高校 实验教 学 内容存在 以下三点问题 : 器损坏 的几率 , 虽然 实验 室教 师必须付 出更多的精力 , 如 培训 ( 1 ) 实 验内 容 陈旧 , 与社会发展 脱节。 工作与 管理 工作 , 但是 , 学生在 经历 了这样的培训 与仪 器操 作 在一些 高校 。 实 验教 学 内容相对 陈旧。 还在 沿用几年 甚至 后 。 其动手 能力势必将 明显提升 。 十几年不 变的 实验教 学大纲 。教 师往 往无 需重新备课 即可完 3 . 展 望 成教 学任务。这些 落伍 的实验教 学 内容使 得 学生毕 业进入 工 实验的教与 学是加 强大学生基 本知识、基 本技 能和基本 作 岗位 后往 往 需要 重新进 行相 关 的学 习才能 满足 工作 的需 操 作的 学习,培养大 学生 的动手 能力和创新精神 以及优 良科 要。 学素养的重要一步 .同时也是 大学生学习方法和学 习思 维实 ( 2 ) 实验 内容缺乏灵活性 , 无 法有效培养 学生创新意识 。 现 历 史 转折 的 关键 一 步 。 实验 内容严格 遵守 实验 大纲 。 界 定 了实验 仪器、 实验 方案 参考文献 : 等, 学生机械 化的按照 书本 的要 求逐 一进 行 实验 。 无 法有 效地 [ 1 1 边 秀兰, 冯福 民 , 范雪云. 改革实验教 学 , 培养 高素质人 激发 学生的创新意识。 才m. 华北煤炭 医学 院学报 , 2 0 0 7 , 9 ( 7 ) . 考索 ຫໍສະໝຸດ 探微 课 程 教育 研 究
高职院校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导手册 对实 验 的要求 大多是 一些 演示 性 、验 证性 的例 子 ,给学生 的感 觉仅
仅是把对 的再 验证一遍 ,把错 的改对 ,
析 与检测》 课程 的实验 内容 在原 有概
略养 分检测 的基 础上 ,增加 了饲 料 的 显 微镜检 测 、饲 料 中抗 营养 因子 含量 检 测 以及大 豆制品 中脲酶 活性 的检测 等 内容 ,大 大缩短学 校教 育与 就业需
学质 量
实 际问题 的能力 ,启 迪学 生思 维 ,提 高学生综合 素质不可替代 的教 学环节 。 职业 教育 的特点 是 突出实 验 、实训 教
学 ,如何 改进 实验 、实训教 学 ,成 为
学生 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 能力的培养 ,
严重地影响着教学效果 。
( 师资 队伍结构不合理 三) 实验 室作 为实验教学 的前 沿阵地 , 担 负着 培养学 生动 手能 力乃 至创新 能 力 的任 务 。国外大学 教 师与 实验 教学
个关键 环节 。高 等职业 教育 的教 学 目 的是 培养适 应生 产 、管理 、服务 第一 线需 要 的高等技 术应 用型人 才 ,教学 特点 是 以能力培 养为 主 ,着 重提 高学 生 的动手 能力 ,使毕 业生 能在企 业 的
生产 和经 营实 际 中担 当技术 方 面 的工
质 量必须 改善 实验室 的硬件 ,积 极扩
充功能齐全的仪 与设备 。 综 上所 述 , 目前 高职 院校 陈 旧的
主创 新 的能力 。但 目前 的教学 方法 基 本 属于灌 输式 、教条 式 、呆板 式 ,存
在着 “ 重维持 、轻创新 ” “ 知识传 、 重
实验教学 体 系和教学 模式 已不 能适应 当前 “ 以人为本” “ 、 以学生为本 ”的
民办高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改革初探
o XU E AN Y t 珏U
民办高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改革初探
黄河科技学院信 息工程学 院实验教 学中心
摘
王
宁
李小 亮
要 :民办高校在 大学物理 实验 室的建设环 节上存在 着诸 多问题 ,如 实验条件差、 实验教 师队伍 不稳 定、 实验教 学方法相 对落后 、实
案 ,合理设置 实验项 目 针 对不 同的理 工科 专 业 ,大 学 物 理 实验 课程 在教 学 内容 及实 验项 目的
、
民办高 校大 学物 理 实验 课程
改革的必要性
受传 统教 育 的影 响 ,一 大批 学生
甚至 一部 分高 校教 师认 为 ,大学 物理
实验 课程 是物 理学 理论 教学 的配 合和 补充 ,是 理论 课程 的 附庸 品。实 验教 学不 受重 视这 一现 象 限制 了实验 教学 水平 的提 高 ,尤其 是在 某些 以理 工类 为 主的 民办高 校 ,存 在 着对 实验 教学
室 ” 。
考试 仅仅是 一种 手段 ,目的是使 学 生 掌握 观察 现象 、解决 问题 、活 学活 用 的能 力 。所 以 ,笔者 建议 物理 实验 课
程 的考试 形式 以开卷 考试 为主 ,考试
足 不 同层 次学 生 的学 习需 求 ,给学 生 提 供 了 自学 的环境 ,又可 以培 养学 生
高学生 的动 手 能力 ,也 能增 强学 生 的
干意见》教高 [ 0 ]2 2 7 号文件明确提 0 出 ,要高 度重 视实 践性 教学 环节 ,着
力推 进实 验课 内容 和实 验教学 模式 的 改革 和创新 。培养学 生动 手能 力 、分
电磁 学 、光 学 、近 代 、演示 、仿 真 、 综合 设计 等共 计 十二个 分室 ,在 河南
高等工科院校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书 , 新 实 验 内 容 和实 验 方 法 , 学 生 有 机 会 了解 学 科 发 展 前 更 使 沿 和科 学动 态 , 时掌 握 新 实 验 新技 术 。 利 于 培养 学 生 的独 及 有 立 工 作 能力 ,这 一 实 验 教 学 方式 整 个 过 程 自始 至 终 以学 生 为 主 , 提 问 题 、 资料 、 疑 难 和 提方 案 , 实 验 准 备 、 验 测 从 查 解 到 实 试 和 分 析 总结 全 部 由学 生 自己完 成 .不 仅 可 以使 学 生 掌 握 实 验 原 理 和方 法 , 解决 学 生 在 教 中学 . 师 在 学 中教 改 变 以往 教 教 师 “ 着 ” 生走 的 旧 习 , 步从 “ 着 ” 生 走 过 渡 到 教 师 放 抱 学 逐 指 学 手 , 学 生 自 己走 的新 教 学 方 法 . 高 学 生 的 学 习 主 动 性 . 让 提 而 且 可 以 培养 学 生 设 计 新 实 验 、改 进 旧实 验 等 分 析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 今 后 独 立 工作 打 下 扎 实 的 基础 。 利 于 培养 学 生 的科 为 有 学 研 究 能力 , 一 实 验教 学 方 式 将 研 究 过 程 引进 、 透 相 关 的 这 渗 实验教学之中, 把研 究过 程 和 教 学 过 程 紧 密 联 系 在 一 起 , 学 使 生 通 过 实 验 练就 一 套 测 定 有 一定 精 度 的实 验 数 据 ,并 且 能够 正 确 观 察 实验 现 象 , 准确 分 析 、 纳 、 理 实 验数 据 的 本领 , 归 处 培 养 他 们 模拟 实验 、 事求 是 的科 学 研 究 能 力 , 今 后 进 一 步 搞 实 为 科 学 研 究 打 下 良好 的基 础 。 外 . 一 教 学 方 式 还 有 利 于 教师 此 这 在 教 学 中 开 展科 研 , 以教 学 促科 研 , 以科 研 带 教 学 , 到 教 学 收 相 长 的 良好 效果 。 研 究 式 实验 教 学 中也 存 在 一些 有 待 研 究 解 决 的 问题 。例 如 1 究 式 实 验 如何 能 够 设 计 的 更合 理 更 科 学 更 符 合 学 生实 ) 研 际 , 能反 映现 代 新 兴 的科 学 技 术 。 ) 个 教 学 过 程 以 学 生 为 更 2整 主 , 生 除应 掌 握 一 定 的 基础 知 识 和 基 本 实 验 技 能 外 , 必须 学 还 掌握 和 了解 现 代科 学 新 技 术 . 括 红 外 、 外 、 磁 质 谱 、 包 紫 核 气象 色 谱 、 子 吸 收和 微 机 量 子 化 学 计 算 等 , 学 生 要 求 较 高 , 原 对 并 且 这 类 实 验 有 时需 时较 长 等 等 。 而 , 究 式 实 验 教 学 确 实 能 然 研 够 达 到 培 养 学 生 动手 动 脑 、 掌握 一 套 自学 方 法 、 步 学会 科 学 初 研 究 方 法 等 多 种 能力 的 目的 , 是一 种 好 的教 学 方 法 , 得 在 教 值 学 中深 入 探 讨 与 实验 。
高等农业院校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验教 学仍 然存 在着 学生 对实 验课 缺乏兴 趣 , 验课 往往是 实 人 到心 不到 ; 验 内容简 单 , 为验证性 实 验 ; 实 多 教学 模式 和
些综 合性 、 设计 性实验 。 在 进行 综合 性 、 计性 实 验 的设 计 时 , 了用植 物( 设 除 蚕 豆、 玉米 等 )动物( 蝇 等 ) 为 材料 , 选用 学 生 自身 作 、 果 作 还 为实 验 材料 。 I O 型 的 基 因型 检 测 实验 , 生 除 了用  ̄ AB 血 学 传 统 的血清 方法 鉴别 血型 外 , 还用 在DN 水平 上 鉴定 自己 A 的血 型 , 过设 计3 通 种不 同 的抽提 方法( D 蛋 白酶K 酚氯 SS 一 仿 抽 提 法 、 T — K T i n 一 0 抽 提 法 、 hlx 10 D T T M— r o X 1 0 t C ee 一 0 抽 提法 ) 比较 筛选 出最 佳 头发DN 提 取 的方法 , A 并采 用P R C — R L 技 术 , 立 了 一 种 简 便 、 速AB 血 型 基 因 型 检 测 FP 建 快 O 的方 法 , 生 使 用 自己的头 发 毛囊 作 为实 验 材 料 , 而鉴 学 继 定 出 自己 的血 型 。 种做 法很 大 程 度 的 调 动 了 学 生 实 验 这 的积极 性 。 综 合性 实 验 中 , 在 我们 还 加 入 了大 田试 验 的 内 容— — 高 等植 物有 性 杂交 。 验过 程 中 , 求 每位 学 生 独 实 要 立完 成从 选穗 、 隔离 、 整穗 、 授粉 、 检查受 精 情况 、 收获等 一 系列玉米 有性 杂交实 验 , 并提 交翔 实 的实验报 告 。 1通过 该
应用化学专业大学化学实验Ⅰ教学改革初探
Su p n , nLi i g Che n yu S n Ho g Do g Liua Ca a q nHo g , u n , n h , oXio u n
收 稿 日期 :2 1—10 0 20 -3
是传授科 学知 识、验证学科理论的过程,更重要 的是
作者简介:孙 立平 ,硕 士 ,讲 师 。 陈红 余 ,博 士 ,副 教
培养学 生综合 素质和创新能力 的途径 。结合我校实际 情况 ,我们对实验 内容进行 了以下修改:删除 “ 分光
应用化 学是现代 化学与其他 学科的交叉、渗透和
神 。为此 ,近些年来 ,我们在大学化学实验 I 的教学 内容和方法上进间的一个应用理科专
业 。与化学专业相 比,要求应用化学专业学生接受更 多的应用性 、实践性知识教育 [。我校应用化学 本科 】 】 专业是2 0 年招生的新设专业 ,在医学院校里办理科 09 专业 ,应办出特色 。通过几年的实践 ,我们深感要培 养基础 厚、创新思维广、综合能力强的本科毕业生 ,
察、分析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关键词 :应用化学专业 ;大学化学实验 I;教学改革
P ei n r sa c nr fr t n0 olg h mitye p r n rl miayr e rho omai f l eC e sr x ei e e o c e me t I
T ih n me ia o l g , a ’ l 2 1 0 , i a a s a d c l l e T i l 7 0 0 Ch n c e a,
A s at C l g h m s y e p r n i o eo ema r ai e p r n c us s o p l d c e s y dsil e B sdo e b t c: ol e e i r x ei t n f h j s x ei t o re r pi mi r i pi . ae nt r e C t me I s t ob c me f a e h t c n h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初探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初探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代。
高校教育必须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需要,全面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高学科专业整体对社会变革的适应力。
怎样保障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培养出有创造性思维的高素质人才,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工作,也给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高校教育必须摈弃狭隘的知识教育观,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身心健康、基础扎实,具有广泛适应性和丰富创造力的人才。
那么,面临严峻的挑战并必须在挑战中取胜的高校教师更应该加强提高自身的素质。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创造力,必须首先确立全面、正确的师道观,全面认识自身肩负的现代育人使命,不能仅仅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授知识的层面,还要积极“导创”——在传授已知知识的同时,必须在教学中积极引导、指导学生进行求异性、发散性思维,去探求未知的科学真理,去创造、开拓新的学科领域。
大学生在人生最美好的阶段走进大学,他们渴望获得人类文明的精华,他们也渴望求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因此,他们期待自己仰慕的教师在课堂上为他们展示人生的典范。
我们作为大学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单纯科学教育的片面性,确立科学育人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教育思想,肩负起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发展人才的时代重任,应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来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
最重要的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既要使学生成“才”,又要使学生成“人”。
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现代教养的现代人。
第二,教师在具有深厚扎实的科学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要实现教育过程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培养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完美结合的人才,教师必须自身首先达到完美的结合。
教师的思想情操、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审美趣味等人文素质都会时刻直接地或潜在地影响学生。
在人文知识的获取上,高校教师应向人类一切积极的人文文化,其中尤其要向中国传统文化汲取营养,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人文文化宝藏。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襄樊学 院学 报
J u a f a g a i est o r l Xin fn Un v ri n o y
F b .0l e. 2 l V0 -2N O 2 l . 3
第3 2卷第 2期
基 于应用型人才培 养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余 海 忠 ,孙永 林 ,王海 燕 ,廖 雪义
余 海 忠 ,等 :基 于应 用 型人 才培 养 的地 方 高校 实验 教 学改 革初 探
作 ,就 能获得 预定 的结 果 . 这种 教学 方法 ,无 形 中限制 了学生 的想 象力 和主 动参 与 的意识 ,独立 思考 和创
新 能力得 不 到发挥 ,与人 才培 养 目标严 重脱节 .实验 教学项 目多数 内容 陈 旧 ,所用 教材 缺乏更 新 ,多是对
如进 修 、培训 问题 、评 优 问题 、待遇 问题等 ,以上种种 造成 了实验技术 人员 不能安 心本职 岗位 ,工作 缺乏 主动性和 积极性 ,实验技 术 队伍 缺乏 稳定性 .同时 ,实验技 术人员 在年龄 、学历 和职称 结构 等方 面也存在 很 大的差距 ,这些 在一定 程度上也 严重影 响 了实 验教学 的顺利进 行 . 1 . 学方法 落后 ,实验教学 研究薄 弱 2教
着人才 培养 的质 量 .自 2 0 0 7年教 育部 、财 政部 实施 高等 学校本科 教学质 量与教 学改革 工程(质 量工程 ”以 “ )
来 ,各高 校相继 出 台了一 系列进 一步加 强教学工 作 ,深化 教学改 革 ,提 高人才培 养质量 的意见 和措施 ,尤 其关注 到学生 实验教 学这 一重要实 践环节 . 学解 决实验 教学现 行 问题 ,完 善实验 教学环 节 ,对 于提高 办 科 学水平 和办学效 益 ,培养 高素质 的应用 型人 才至关重 要.
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及 实验管 理体 制和 实验技术 人员 队伍建设 等方面都 存 在 不 同程 度 的问题 。
实验 教材较 为滞 后 , 验 内容 与 当前 的科学 技 术 实
质量上 , 都取得 了巨 大成 绩 , 些成 绩 是 不 可磨 灭 的。 这
但是 , 为什么社会 上还 有 那 么 多人对 教 育 有许 多担 心 和意见 ?应该 清醒地 看 到 , 们 的 教育 还 不适 应 经 济 我 社 会发展 的要求 , 适应 国家 对人 才 培养 的要 求 。中 不 国培养 的学生往 往 书本知 识 掌 握得 很 好 , 但是 实 践 能
键 时期 , 随着近几 年来全 国高校 的不 断扩招 , 大学毕 业 生就业压 力在不 断增 大。随着 成人 高等教育 生源 的不
( ) 统 的 教 育理 念 和模 式 限 制 了 实验 教 学 改 一 传 革 步伐
长期 以来 , 通 高 校 成 人 高 等 教 育 一直 存 在 “ 普 重
( ) 二 成人 高 等 教 育 发 展新 形 势 使 实 验教 学 改 革
面 临 全 新 的 环 境 当前 , 家 正 处 于 社 会 各 个 方 面 正 面 临 改 革 的 关 国
的重要环 节 , 它能培 养学 生敏锐 的直觉 能力 、 探索 未知 和 勇于创 新 的精神 。实验 教学 相对 于理论 教学更具 有
以在职人 员报读成 人 高等 教 育 为主 , 大 多数 有 一定 绝 与专业相关 的工作 背 景 和 实践 经 验 。现在 , 科 教育 本 规 模在缩 小 , 专科 教育则 以刚高 中毕业 和初 中生为主 ,
高等院校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比例 大 , 致使学 生 的动 手能力 不高 , 习热情差 。 教学方 学 在
法上 , 实验 教学模 式是 实验前教 师讲解 实验 目的 、 要点 、 要 求 、 意事 项 等 , 注 然后是 学 生动 手 , 师从 旁指 导 , 得实 老 取 验结 果 , 师进 行 总结 , 后 书写 、 交实 验报 告 。 种模 老 课 上 这 式过分 强调 以实验 验证理论 的教 学思想 , 忽视 了学 生能力
遗传 学是农 学 、 林学 、 草业 、 畜牧 兽 医、 医学 、 生物 学和 生物技 术等学科 领域 的一 门极其重要 的专 业基础课 程 。 遗
告 来评定 学生 的成绩 。 这些 做法不 利于 当前 所提倡 的创新 能力 培养 和实 现素 质教 育 目标 。 此 , 因 必须 从遗 传学 实验 教学 改革 人手 , 取新 的方 法 和措 施 , 高学 生实验 综合 采 提
收稿 日期 :0 1 1 — 7 2 1- 22
( 上接 1 页) 3 提高 合作 社 的筹 资力 量 以及 协调 地 区差 异 的
以解 决 。 米育种 综合 实 验主 要开 设玉 米单 倍体 的诱 导 、 玉
花粉 活力 测定 、 玉米单 倍 体 的染色 体加 倍 、 米杂 种优 势 玉 的测 定 、 内玉米 考 种等 实验 。 室 主要是 将 遗传 学理 论 与玉 米育种 的实践结 合起 来 , 学生 对玉米 的整个 生活史 有清 使 楚 的了解 , 本掌 握 玉米 育种 的全 套技 术 , 学生 将死 的 基 使 书本 知识 、 遗传 学理 论应 用到 活 的实践 中去 , 不仅 锻 炼学 生 的实 际 动 手操 作 能力 , 加深 对 理 论知 识 的巩 固 和理 并 解 , 助于 培养 学生 的科 研意 识和 独立 思 考能 力 , 高其 有 提 综合 素质 , 同时促 使教学 、 研和生 产更加 紧密联 系 。 科 分子 遗传 学综合 实验 主要 包括 D A N 提取 、 NA R 提取 、 电泳检测 、 酶切 、 连接 和转化 以及P R C 扩增 、 突变检 测等 。 设这 一 系 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之初探
【摘要】实验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高效率、高质量的开展实验教学将从本质上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本文从实验教学观念、实验教学内容安排、实验室设备投入、实验室开放程度、教师课时费用五个方面分析了实验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质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244-01
1.引言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教育观念,但过分的强调书本使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局限于课本之中。
据统计,中国是世界上儿童智商最高的国家之一,平均智商高于美国儿童14左右,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人均占有的资源相对匮乏,以及传统教育思想的约束等诸多因素,导致中国儿童从小养成了过分依赖书本死读书的习惯。
在长期的学习中,凡是遇到不懂的地方仅会翻书本找答案从而解决问题,渐渐的虽然懂的知识越来越多,但却严重缺乏实践创新能力和质疑精神。
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实验教学任重而道远。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基地,是转变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观念的第一阵地,是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
场所。
实验教学也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手段。
2.实验教学常见问题与改革方案
2.1实验教学的观念
长期以来,实验教学一直处于高校教育的从属地位。
很多高校人士对此未给予充分重视,片面地认为课堂教学是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实验教学则可有可无。
毫无疑问,这种思想观念极其片面,与现今高校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也是背道而驰。
所以,我们必须摒弃这些错误思想观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前人的观点正是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充分的实践才能更加深刻理解书本的知识,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因此,实验教学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应当与理论教学地位均等。
而且,实验教学是创新的根基,只有经历足够的实验,不断的质疑,不断的创新,才会有科研的突破口,才有可能去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2.2实验教学内容
现今高校实验教学内容存在以下三点问题:
(1)实验内容陈旧,与社会发展脱节。
在一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相对陈旧,还在沿用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变的实验教学大纲,教师往往无需重新备课即可完成教学任务。
这些落伍的实验教学内容使得学生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往往需要
重新进行相关的学习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2)实验内容缺乏灵活性,无法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实验内容严格遵守实验大纲,界定了实验仪器、实验方案等,学生机械化的按照书本的要求逐一进行实验,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实验内容缺乏层次性,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期间,很多课程均会开展实验教学,但这些课程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缺乏难易的层次性,学生仅能从中学到一些知识点,而无法全面掌握应有的专业技能。
根据以上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实验教学大纲必须每间隔一定时间(2—3年)进行重审与修订,重点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修订,保证其具有与时俱进性的特点。
每个实验均须进行现今社会应用价值的评估,并与企业时刻保持联系,提高实验的应用价值。
还可以定期让学生到企业实践,更好的理解所学到的实验内容,达到所学即所用的目的。
(2)实验内容中必须包括一定比例的开发实验。
开发实验中,仅提供给学生必要的原料与仪器,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安全教育后,使其自发地进行资料查询,实验路线与方案的设定及实验的开展。
实验教师仅进行一定的问题回答,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这些开发性的实验要以所学的基础知识为依托,力求形式新颖,与时俱进。
2.3 实验室建设投入
实验室硬件设施是开展实验教学的有力保障。
许多普通高校实验
的开展均受制于实验仪器和设备的限制,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充分的专业训练。
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很多重点高校的实验室内堆放了很多无人使用的贵重仪器,而普通高校仅能使用已极为落伍的仪器进行实验教学。
另外,一些应有的耗材实验室没有经费购买,仅能利用简易手段进行代替,使实验结果无法达到预期结果。
因此,应加大对实验方面的投资,对于一些耗材实验,可设立专项资金。
2.4 实验室资源的开放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对普通高校投入的加大,为实验室配套了大批实验资源。
而对于这些资源的管理如今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受制于仪器的价格与维修费用的昂贵,很多普通高校均采用封闭式管理,这样是可以保护仪器,延长仪器寿命,而却悖逆了高等院校服务于学生的目的。
学生仅能远远的看着,最终仅能得到一堆抽象的数据,而根本无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部分重点高校采用了开放实验室模式,如北京大学,首先由实验教师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培训,并进行一定的书面与上机考核,而后给予通过考核学生权限。
在学生需要进行实验时,先完成网上预约,随后在全程录像的过程中完成实验,并在实验结束后对仪器状况进行评估。
这样虽然增加了仪器损坏的几率,虽然实验室教师必须付出更多的精力,如培训工作与管理工作,但是,学生在经历了这样的培训与仪器操作后,其动手能力势必将明显提升。
3.展望
实验的教与学是加强大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的学习,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优良科学素养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是大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实现历史转折的关键一步。
参考文献:
[1]边秀兰,冯福民,范雪云. 改革实验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9(7).
[2]黄菊文,乔俊莲,贺文智,等. 改革认识实习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j]. 实验室科学,2010,13(5).
[3]段蓉,朱昌平,张亚新,等. 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
[4]陈华.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j].科学教育论坛,2005(10).
[5]肖爱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浅谈[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