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猫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了解三起三落、互为关联的情节和结构。
2.学习本文在描写动物时,抓住特征、细处着笔、生动刻画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
揣摩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人物复杂变化的感情,并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人生哲理,认识不公正的待遇正是遭受不幸的根源,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世原则。
二、学习重点:学习本文在描写动物时,抓住特征、细处着笔、生动刻画的手法。
三、学习难点:揣摩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人物复杂变化的感情,并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预习导学:
1.作品简介
《猫》发表于1925年,是郑振铎创作的早期作品。
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悲剧的制造者。
这样,作者可以很自然的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的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即使是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也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
这些深表忏悔的话,表明了作品中的主人公“我”有知错求改和实事求是之心,也表明了作者受到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等观念的影响。
2.本文的作者是代作家、学者、翻译家,福建长乐人,著名作家也是祖籍这里。
五、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喜欢猫吗?谈谈你对猫的认识。
二、【基础积累】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污sâ红绫. sǒng yǒng 怅.然
蜷.伏 bēi chǔ惩. jiâ安xiáng
zǔ骂虐.待 wàng 下断语畏罪qián 逃
2.解释下列词语并选择其中两个造句。
污涩:
蜷伏:
怂恿:
怅然:
妄下断语:
造句:
三、【初读课文】
给课文标上段序,完成下列表格。
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按“读,我看到了一只的猫”这样的句式谈感悟。
2.比较第三只猫和前两只猫的区别。
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3.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试联系课文中的描写,说说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五、【精读品味】
1.品读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1)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
三
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
....。
....,又扑过去抢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两个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加点词有什么表达作用?“生命的新鲜与快乐”说明了什么?
(2)在文中找出你喜欢的或者你认为生动形象的句子,并试着说明理由。
句子:
喜欢的理由:
2.通过朗读、理解、品味,文中的人、猫给了我们一些什么感悟呢?谈谈你的感想。
(1)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3)我想对作者说:
六、【拓展延伸】
1.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这一个镜头,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你喜欢的动物吗?)
2.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
生活中的“可怜猫”很多,你遇到过类似错怪别人或被别人误会的事吗?请拿起你的笔写一写。
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抄写、积累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