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训练: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

合集下载

2018届高考创新专题二轮复习历史文档:红皮书第二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 板块综合检测 含答案 精品

2018届高考创新专题二轮复习历史文档:红皮书第二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 板块综合检测 含答案 精品

中国近现代史板块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鸦片战争后,中国不仅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更严重的是列强在中国取得一系列特权,打破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

这主要表明( ) A.清朝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B.海关管理权落入英国人的手中C.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危机D.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解析:选C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

据材料“打破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可知清朝并没有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故A项错误;海关管理权落入英国人的手中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受到列强势力挑战,故C项正确;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有绝对化倾向,故D项错误。

2.清代捐输(即由士民报效,向国家捐献财物,政府对捐输人给予奖励)盛行。

按旧制,捐输人须赴户部领照,款项归户部拨用。

咸丰以来,政府同意户部发空白文武职衔及贡、监生执照给地方省府,捐输人可直接在地方缴纳财物。

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西方国家进一步加剧对华侵略B.绅商群体的经济实力发展壮大C.农民起义对清政府财政的冲击D.晚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吏治腐败解析:选C 根据材料“咸丰以来”和所学可知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迅速占据南方部分省份,使清政府财政困难,为迅速补给财政,清政府同意户部发空白文武职衔及贡、监生执照给地方省府,捐输人可直接在地方缴纳财物,故C项正确。

3.(2017·长沙质检)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多年,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真正的变化是从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开始的。

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甲午战争后中国( )A.开始对军队进行西式改革B.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的成效C.实业救国已成为主要思潮D.上层建筑变革提上历史日程解析:选D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开始了军事近代化进程,并且近代化取得了较大成果,故A、B两项错误;甲午战后实业救国思潮成为当时重要的思潮之一,对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故C项错误;甲午战后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开始戊戌变法,故D项正确。

2018年高考二轮复习通史反馈:近代前期的世界(14—18世纪)——工业文明的曙光-解析版-word文档资料

2018年高考二轮复习通史反馈:近代前期的世界(14—18世纪)——工业文明的曙光-解析版-word文档资料

近代前期的世界(14—18世纪)——工业文明的曙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1.下图是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图,符合其逻辑关系的是A. ①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8世纪时英国工业文明时期B. ①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9世纪英国工业文明时期C. ③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④是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 ③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④是20世纪信息文明时代A本题主要对古今中外经济发展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工业革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质量产生了破坏,结合材料信息,①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8世纪时英国工业文明时期,③是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④是20世纪信息文明时代,故A项符合要求,排除BCD。

故选A。

2.刘宗绪在《世界近代史》指出:“它改变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传统的农业社会,代之以工业化、技术化和城市化的近代工业社会。

”这里的“它”最早兴起于A. 17世纪B. 18世纪C. 19世纪D. 20世纪B本题熬成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为始,以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枢纽,以19世纪30、40年代机器制造业机械化的实现为基本完成的标志,后扩展到西欧和北美,推动了法、美、德等国的技术革新,而且影响到东欧、亚洲、俄国和日本。

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是大机器工业代替手工业,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机器生产机器。

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改变,生产力迅速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B正确;排除ACD。

故选B。

3.有史家对世界近代现代史进行阶段划分,如14~16世纪是“发现”的时代,是近代社会的准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是“剧变”的时代,是文明的新探索与创新。

那么,20世纪上半期的阶段特征恰当的是()A. “理性”的时代B. “工业”的时代C. “探索”的时代D. “冷战”的时代C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代现代史不同阶段特征的认识,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7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含解析)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7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含解析)

专题能力训练7 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一、选择题1.(2018天津文综,5)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

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

良歹分明,情甘帖服。

”这表明当时(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清政府的禁烟措施。

从题干中对外商如若走私鸦片清政府必将按照清朝法律进行严惩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清政府对于禁烟的坚决态度,故A项正确。

题干强调的是清政府要求外商具结的承诺,与各国政府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清政府禁止外商带鸦片来华,反映了鸦片贸易在当时是不合法的,故C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外商在中国享有治外法权,故D项错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美收中国入口米税,每包二角二分,每年五十万包,计税银已百余万两。

而美之麦粉入中国口者,竟不纳税。

……丝绸(输美)美收百之五十,美之绸布入中国,仍纳百之五。

两相比较,已少收十之九”。

美国获得如此权益是通过( )A.领事裁判权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货物征收高额关税,而向中国出口商品时却缴纳极少关税甚至免税。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通过《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获得这一侵略权益的,故D项正确;领事裁判权是指外国人在中国犯罪按照其本国法律判决,故A项错误;允许外国在华设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故B项错误;开放通商口岸显然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

3.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后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也。

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这表明他( )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中林则徐强调剿匪成功要“器良、技熟、胆壮、心齐”“大炮得用”。

材料中没有涉及军事剿匪的目的,故A项错误;林则徐强调打败外敌除了提高军备外,还要“胆壮、心齐”,故B项错误;材料中林则徐认为清政府主要是军事落后,没有看到更重要的政治制度的差距,故C项正确;林则徐“师夷长技”的主张,改变了“鄙夷”的传统夷狄观念,故D项错误。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聚焦练习7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聚焦练习7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聚焦练习7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河北邯郸一模)光绪六年,中德《续修条约》规定:“德国允,中国如有与他国之益,彼此立有如何施行专章,德国既欲援他国之益,使其人民同沾,亦允于所议专章一体遵守。

”这表明清政府() A.外交的屈辱地位明显改变B.以条约建成完善的涉外经济制度C.奉行互利互惠的外交政策D.对最惠国待遇作了有条件的限定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德国既欲援他国之益,使其人民同沾,亦允于所议专章一体遵守”得出清政府对最惠国待遇作了有条件的限定,故D项正确。

外交的屈辱地位并没有明显改变,A项错误;“以条约建成完善的涉外经济制度”错在“完善”,B项错误;奉行互利互惠的外交政策说法明显错误,C项错误。

2.(2017·陕西榆林一模)洪仁玕认为,凡“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犾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

并进而认为使用这些“轻污字样,是口角取胜之事,不是经纶实际,且招祸也”。

这说明了() A.主张学习西方的新思潮萌发B.鸦片战争战败对清政府外交的冲击C.重振太平天国威风的实际需要D.傲岸自大的观念发生新变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说明洪仁玕反对天朝上国思想,表明太平天国外交观念的转变,D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学习西方,A项错误;洪仁玕的观点代表的是太平天国的外交观念,B项错误;洪仁玕只是为重振太平天国威风创造有利的环境,C项错误。

3.(2017·广东广州综测一)1895年,九江口的海关报告称“内地人民有尽用洋棉纱织成土布款式,取其工省,而价值亦较土棉纱为廉,且较买市肆洋布更为便宜”。

这种现象反映了()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扩大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民众对外国经济侵略的自觉抵制答案:B解析:材料讲述的是洋货畅销,冲击中国的传统手工业,导致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B项正确。

2018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专题四 近代中国政治

2018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专题四   近代中国政治

专题四近代中国政治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收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作者试图说明( ) A.现代化世界大潮中,封闭的国策、落后的经济和僵化的制度必然带来民族的灾难B.战争的屡屡失败,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并被迫中国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C.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发动的战争实际上是现代化文明国家改造世界的唯一正确途径D.落后招致民族的屈辱和反思,中国在阵痛中渐渐走出传统并被迫开始现代化探索【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关键信息“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可以看出作者强调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促使中华民族深刻反思、抗争、探索,最终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故D项符合题意;AB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表述过于绝对,且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发动的战争实际上是对中国的掠夺,故C项错误。

2.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是指( ) A.英国推行炮舰政策 B.西方列强加紧扩张C.中国社会全面落后D.工业文明迅速发展【答案】D【解析】[鸦片战争前,西方工业文明崛起,为了满足发展中的需求,采取了对外侵略,故选D项。

]3. 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一本书后,在日记中写道:“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西人,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

2018届高考历史模拟题通史专题汇编11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2018届高考历史模拟题通史专题汇编11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训练11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一、选择题1.(2017·河南濮阳一模,28)鸦片战争前,在广州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战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不得不加入流浪者的行列。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广州()A.遭到战争破坏严重B.对外贸易受到限制C.受新通商口岸冲击D.抵制洋货运动兴起答案 C解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破坏了广州的对外贸易,但不是导致广州对外贸易变化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被迫开放广、厦、福、宁、上,故B 项错误;《南京条约》签订后,广、厦、福、宁、上同时作为通商口岸被开放,因此广州对外贸易受到新通商口岸冲击,故C项正确;D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2.(2017·湖北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高三2月教学质量测评,27)鸦片战争前,离福州很近的崇安武夷茶最受外商欢迎,广东的“土丝”和长江三角洲的“湖丝”是中国生丝出口大宗,印度棉花的使用者主要是江浙等地的织户。

鸦片战争后,英国迫使清政府开放五口通商的初衷是()A.掠夺中国市场的原料B.为英国商品寻找市场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适应英国工业革命的需要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中英国要求中国开放五口通商既是为了向中国输出棉花,又是为了便于进口中国的茶叶和丝织品,所以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故C项正确。

3.(2017·江苏联盟大联考高三2月联考,6)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称:“据估计,(圆明园)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 万镑(当时每英镑价值7.3 克黄金)。

”与此相关的那场战争()A.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B.导致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C.是列强索取赔款最多的战争D.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答案 B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860年”“(圆明园)被劫掠”,可以判断题中所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趁火打劫,侵占中国北方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故B项正确;列强索取赔款最多的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C项错误;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故D项错误。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近代篇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板块7 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近代篇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板块7 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联合发动。清
政府再次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
度加深。
2.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1)前期 ①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②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绝对 平均主义具有空想性,且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 而驰。 (2)后期 ①1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 ②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是在中国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没有反映 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资本主义发展的土壤,没有真正实行。 ③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题号 1
2
3 4 5 6 7
一、选择题 1.(2017·四川宜宾一模)1843年8月,清政府审定《五口通商章程》,对某些条 款表示不同意见,但对领事裁判权却认为“通商之务,贵在息争”。如此可以 “免致小事酿成大案”。这反映了清政府( ) A.竭力塑造通商大国形象 B.对近代国际关系茫然无知 C.力图改变小农经济状态 D.试图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随堂演练
实战演练·巩固达标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1840~1894年西方列强侵华 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 民族工业的兴起 “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
西方生活方式的传入
角度 清政府对近代国际关系的认识不足
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食盐专卖政策 的影响 中国传统手工业具有一定竞争优势
教育转型与近代化 “中体西用”思想 中国近代铁路的修建 综合
主干排查
归纳知识·点拨规律
一、1840~1894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高三二轮复习通史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

高三二轮复习通史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

D 两项均晚于 B 项。
答案:B
2.(2017·黄冈期末)晚清著名外交家郭嵩焘在对外交往中不卑
不亢,分寸合度,处理外交事务合乎国际惯例,英人称之
为“所见东方最有教养者”。然而国内不断有人攻击他:
“此……汉奸之人,我必不能容”“有二心于英国,想对
英国称臣”等等,迫使郭嵩焘辞职。这说明
()
A.部分国人仍然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
这反映出清朝幼童留学制度
()
A.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 B.中学为主要学习课程
C.实行全面发展的方针 D.旨在培养新时代公民 解析:根据材料“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可知
晚清留学教育制度始终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以维护封建
君主专制,故 A 项正确。
答案:A
4.关于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的发展,有人感慨,我们抛弃了“中
方 工 业
经 济 方 开①②的 始自 济 解自内经 推然 开 体然忧济 动经 始外经附 了患济庸中的开,国沦 被促始被工为迫动解纳业列卷有和体强入入化利欧,的济资的于风中市体本步场系美国主伐和雨逐义。产的渐世地刺沦界,激为经,列济洋 运洋强体务 动务的系运商。动品刺兴市激了起场,和民 本 的民原族料族 主 产资产资 义 生产地阶,级沦产为生西,
根据清代定制,总督、巡抚委以行省大权,其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和 提刑按察使司,分管一省的民政和司法,但两司听命于六部,六部 可以控制督、抚,但到湘军将帅担任督、抚后,手中有兵有将的督 抚把两司降为属官,不听部臣指令,朝廷也不得不迁就。这种局面 说明: A晚清政府完全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 B湘军的兴起,改变了晚清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结构 C汉族地主崛起,使清地方官员中满汉比例失衡 D湘军将帅力图割据自治
参加《南京条约》谈判的清朝钦差大臣伊里布等人认为,中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训练: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1895—1919)——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训练: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1895—1919)——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训练: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1895—1919)——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潍坊一中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1895—1919)——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1.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甲午战争以后①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②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③中华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④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B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甲午战争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实施君主立宪制政体,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③④两项的表述正确;甲午战争后,为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使得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的阶段,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故第②项的表述正确;第①项开始于鸦片战争后《南京条2.“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

这反映出()A. 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B. 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C.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D. 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BA.甲午战争洋务运动失败中国国际地位迅速下降,清朝政府放弃了天朝上国的思想.B.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对主权的认识也更加深刻.C.材料只能反映甲午战争对当时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影响,体现不出是近代中国的分水岭.D.西方主权思想引入中国,在甲午战争之前就有了.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来分析材料.甲午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活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这一切都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3.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

[精品]新高三历史通用版二轮复习第1部分近代篇第7讲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及答案

[精品]新高三历史通用版二轮复习第1部分近代篇第7讲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及答案

第7讲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1840~1894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列强的侵略(1)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联合发动。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

2.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1)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2)《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强自然经济的主张,却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

(3)《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未能真正实行。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破产,农产品日趋商品,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洋务运动(1)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为挽救统治危机,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

(2)内容①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如江南制造总局等。

②19世纪70年代,打出‚求富‛的旗号,采用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形式,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

(3)意义: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开始了中国工业进程。

(4)终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原因①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企业的诱导。

(3)意义:这是近代中国最先进的生产方式,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先后出现,成为中国新的阶级力量,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高考历史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__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年

高考历史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__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年

课时强化训练7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年)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天津市河北区二模)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把鸦片交给林则徐。

义律的决定被大鸦片贩子马地臣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

可见,义律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C.制造中英贸易争端D.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答案:B解析:“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为解题的关键。

林则徐禁烟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是正当合理的行为,中国对国内非法贸易具有管辖权;而义律作为代表英国的商务监督却从中操作,使林则徐的交涉对象由英国鸦片商人变为了英国政府,使得矛盾扩大化,为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找到了借口,故B项正确。

A、C两项不是根本目的,排除。

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2018·湖北省鄂东南高三模拟)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

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

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

由此可见,当时的中英贸易( )A.鸦片贸易占有绝对优势B.未满足列强的预期C.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D.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答案:B解析:由材料“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可知在鸦片战争后的中英贸易中,仅中国出口的丝、茶就能抵偿英国向中国输出的除鸦片以外的商品的价值,说明英国商品在中国销量有限,未满足列强的预期,故B正确;A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危机的影响,C错误;材料没有与贸易总额的比较,得不出出超入超的结论,D错误。

高三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学案: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器物”阶段(解析版)

高三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学案: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器物”阶段(解析版)

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器物”阶段(1840—1894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并,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阶段特征】大清帝国在天朝上国的梦境里,被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打的威风扫地。

工业革命推动了西方列强对中国大肆的商品倾销,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列强的冲击,使中国被动的反应着,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掀开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沉重幕布。

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开展历时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艰难的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国人对西学的认识主要停留在船坚炮利的先进军事科技,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先认识到了学习西方制度的必要性,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产生发展。

社会的巨变也使得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

【主要表现】(1)政治上: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为鸦片战争回声的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战争推向了顶峰;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经济、军事和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早期维新派开始制度变革的努力。

(2)经济上: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在列强商品倾销的冲击下发生了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土生土成的资本主义萌芽被中断,洋务运动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始;民族工业艰难产生,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扮演者了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的角色。

(3)思想文化上:“开眼看世界”促使了向一股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先进的的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强国御侮艰难探索。

地主阶级洋务派打着“中体西用”的旗帜,开始了探索实践“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教育近代化由此开始,客观上推动了西学东渐。

资产阶级维新派将向西方学习的“器物”层次逐渐推进到“制度”新阶段。

【重点识记】1.政治上: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2.经济上: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产生;洋务企业发展概况。

3.思想文化: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近代篇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近代篇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

专题微练7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贵州贵阳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综)对于中国政府的禁烟,马克思说:“英国政府在印度的财政,实际上不只依赖于对华的鸦片贸易,而且还依赖于这个贸易的输运性质。

如果中国政府使鸦片贸易成为合法的贸易,同时允许在华种植鸦片,则英、印国库会遭受严重的损失。

”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A.中国的禁烟不利于扭转对英的贸易逆差B.鸦片贸易合法有利于从经济上打败英国C.说明了鸦片贸易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D.未准确认识鸦片贸易对中国产生的危害解析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对英贸易出现逆差,中国被迫实行禁烟运动,故A项错误;材料“如果中国政府使鸦片贸易成为合法的贸易,同时允许在华种植鸦片,则英、印国库会遭受严重的损失”说明,英国对中国的鸦片走私使英国、印度获得了巨大的物质利益,鸦片在中国贸易合法化会使英、印的贸易收入大大减少,故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英国对中国发动战争的相关信息,自然也就不能说明鸦片贸易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故C项错误;马克思主张通过在中国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和种植鸦片来减轻对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说明马克思对鸦片贸易对中国产生的危害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刻,故D项正确。

答案 D2.(2016·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三第一次模拟)《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剖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后来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

“平行之礼”的提出,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为( )A.推动向西方学习思潮出现B.推动传统礼仪制度的进步C.传播资本主义的平等观念D.使夷夏之防观念受到冲击解析早在《南京条约》前的鸦片战争期间就出现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故A项错误;“平行之礼”是对尊卑等级的传统礼仪制度的否定,故B项错误;此时中国向西方学习还局限于器物层面,还未意识到传播西方的平等观念,故C项错误;传统夷夏之防观念强调中国的世界中心地位,“平行之礼”是对夷夏之防观念的冲击,故D项正确。

2018届二轮:第4讲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专题卷

2018届二轮:第4讲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专题卷

2018届二轮:第4讲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专题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广安、遂宁、内江、眉山四市高三模拟)1838年6月,大臣黄爵滋上奏道光帝严禁鸦片。

道光帝将此奏折下发各地将军督抚,令其“各抒己见,妥议章程,迅速具奏”。

不久,收到29份议复奏折。

检视这些奏折,基本上没有提到英国,对禁烟可能导致英国的反应亦未提及。

这反映了()A.官场中结党营私现象严重B.鸦片走私与英国政府无关C.地方大员都反对严禁鸦片D.“夷夏之辨”观念根深蒂固解析:材料中未提及官员关系,故A项错误;鸦片走私与英国相关,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地方大员对鸦片的态度,故C项错误;材料中官员不重视英国与走私鸦片的关系,故D项正确。

答案: D2.(2017·郴州市高三质检)1875年,清政府制定了“海防”和“塞防”并重的国防战略。

十年后,将海防建设作为重点,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

这一变化是基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B.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D.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忧虑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并未认识到海防的重要性,时间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俄入侵我国,对中国的边疆、沿海均造成威胁,故B项正确;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是工具,关键原因是“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故C项错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是在19世纪90年末,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3.(2017·昆明市高三月考)太平天国规定:农户生产的农副产品,留足各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农户中婚丧嫁娶等事所需费用,由国库开支;鳏寡孤独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国库供养。

该项政策()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农民平均主义的理想C.满足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D.推动了当时军事斗争的胜利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体现了农民平均主义的理想。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训练: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训练: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潍坊一中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1.有研究指出 ,中国近代化模式主要存在三种:①“冲击——反响〞模式②“侵略——革命〞模式③“早期启蒙〞模式。

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 ,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 )A.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明中后期B.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明中后期C. 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D. 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A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题干表述 ,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 ,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 ,解读题干:①“冲击——反响〞模式中,“冲击〞是与西方列强侵略有关,中国最早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是鸦片战争;②“侵略——革命〞模式中 ,中国最早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是鸦片战争;③“早期启蒙〞模式中,“早期启蒙〞思想出现在明末清初。

综上分析 ,故正确答案选 A;其余 BC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对抗斗争·鸦片战争;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2.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

以下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①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为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提供了条件②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 ,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③西学传入 ,旧思想、旧观念受到冲击④中西合璧是中国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D此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题干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当两种不同的文明相撞时 ,两种文明必然会产生冲突 ,在冲突中又会融合。

西方工业文明是先进的 ,而当时的中国是一种落后的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必然会对农业文明造成冲击 ,冲突中又会融合。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 ,由器物到制度 ,再到思想文化 ,表达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等方面。

课标版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七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含答案)

课标版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七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含答案)

专题能力训练7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一、选择题1.“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

故特明宣定例。

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

”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严格区分鸦片走私与中英正当贸易B.依法剥夺洋商在华贸易与居住权C.清政府对他国具有立法权、执法权D.清帝国国力强大,成为世界霸主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美收中国入口米税,每包二角二分,每年五十万包,计税银已百余万两。

而美之麦粉入中国口者,竟不纳税。

……丝绸(输美)美收百之五十,美之绸布入中国,仍纳百之五。

两相比较,已少收十之九”。

美国获得如此权益是通过( )A.领事裁判权B.允许外国在华设厂C.开放通商口岸D.协定关税3.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后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也。

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这表明他( )A.认为维护统治依赖军事剿匪B.强调提高军备即可打败外敌C.未能找出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D.传统夷狄观念没有丝毫改变4.“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天国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

”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 )A.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B.承担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C.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5.有史学家在评价某一事件时说:“……那个时代,他们只具有极大的‘改朝’的机运,而无‘换制’的机运。

”你认为该史学家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义和团运动6.李鸿章在《论试办轮船招商》中说:“目下既无官造商船在内,自无庸官商合办,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对该段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此萌发B.纯封建官办工业发展日盛C.洋务企业创办方式有所变化D.民用工业将取代军事工业7.上海《川沙县志》记载晚清:“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

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4讲 含答案 精品

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4讲 含答案 精品

主线一1840~1945年列强侵略和中国反抗的历史可分为两大阶段(1)1840~1900年: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901~1945年:由多国共同侵华演变为一国单独侵华,日本成为侵华主力。

主线二中国军民在每次外侵威胁时,均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击斗争,近代中国历史既是屈辱史,也是抗争史。

(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声,首次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

(2)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完成了推翻封建帝制的任务,建立了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

主线三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民大革命、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五大阶段,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重任,其间先后克服了“右倾”、“左”倾错误,由幼稚走向成熟,建立了真正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开拓海外市场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反映了列强对商品输出的要求。

3.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是指虽然拥有政府并是独立国家,但通过不平等条约,使大量主权沦丧。

“半封建”是指虽然形式上仍然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但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思想等因素不断发展。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原因: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原因:日本为满足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

2.结果:签订了《马关条约》,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3.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原因:根本原因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镇压义和团运动。

2018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甲午战争后的中国

2018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甲午战争后的中国

【考点探究】
一、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以及多种史观的评价
1.作用 (1)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 一些民主的权利和自由。
(2)经济上: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颁布了有利于民族 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思想上:辛亥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 心。 (4)社会生活: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 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 ②革命成果被废除:袁世凯及其以后的北洋军阀拒绝执 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徒有虚名。
• 【拓展延伸】 多视角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目的: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窃取,为防止袁世凯专
制独裁(直接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本 目的)而颁布。 • (2)内容:国家主权的归属及人民拥有的自由权利和义 务,确立起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保证民主共和制度。 • (3)评价: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 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 丰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 (4)思想:《临时约法》体现了启蒙思想的主张:如三 权分立,权力制衡(孟德斯鸠);人民主权(卢梭);天赋 人权(伏尔泰)等。 • 【解读】 《临时约法》是孙中山在充分考察西方民 主政治的基础上颁布的,其中三权分立制参照了美国, 责任内阁制效仿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规定,有利于 从法律上限制即将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 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4)文明史观: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 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的表现尤为突出。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是 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民主共和的观念深 入人心,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变化,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 果;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物质文明也取得重大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训练: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潍坊一中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1.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模式主要存在三种:①“冲击——反应”模式②“侵略——革命”模式③“早期启蒙”模式。

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A.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明中后期B.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明中后期C. 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D. 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题干表述,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①“冲击——反应”模式中,“冲击”是与西方列强侵略有关,中国最早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是鸦片战争;②“侵略——革命”模式中,中国最早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是鸦片战争;③“早期启蒙”模式中,“早期启蒙”思想出现在明末清初。

综上分析,故正确答案选A;其余BC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2.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

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①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为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提供了条件②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③西学传入,旧思想、旧观念受到冲击④中西合璧是中国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D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两种不同的文明相撞时,两种文明必然会产生冲突,在冲突中又会融合。

西方工业文明是先进的,而当时的中国是一种落后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必然会对农业文明造成冲击,冲突中又会融合。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体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等方面。

综上可知,①③④符合史实和题意,故D正确。

②项并不能体现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冲击,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含有②的ABC三项。

故选D。

3.如图是中国近代哪一场战争的形势图?()A. 1840年鸦片战争B.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C. 1894年甲午战争D. 1900年八国联军战争C从图片文字“平壤”“旅顺”“威海卫”可以看出这是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甲午战争历时9个月,分为陆战和海战两个战场,日军攻下朝鲜的平壤,在黄海海战中大败北洋水师,得到黄海的制海权,日本乘胜追击,之后又攻下中国的旅顺、威海,并于1894年11月22日在旅顺进行大规模屠杀,对城内进行了4天3夜的屠杀、抢劫和强奸,遇难者超过2万人,只有埋尸的36人幸免于难,并且血洗威海平壤,连让中国为之骄傲的北洋水师也被围困在威海湾刘公岛,最终全军覆没.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过程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材料的分析能力,基础题,难度较低.4.《徽商兴衰史》指出:鸦片战争以后,外商的进入使民族资本家群体产生,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徽商受到冲击,促使微商的解体,这说明A. 鸦片战争不利于产业群体的发展B. 宗法关系阻碍了中国近代经济进步C. 徽商本质是封建自然经济的部分D. 近代民族经济的转型有待政治变革C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中国商业和鸦片战争的影响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鸦片战争以后,外商的进入使民族资本家群体产生”可见鸦片战争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故A项错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徽商受到冲击”只是强调徽商这方面的影响,而没有涉及其的社会力量,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家群体产生,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徽商受到冲击,促使微商的解体”可在近代资本主义纷纷发展的情况下,徽商却逐渐解体,可见其与封建生产关系相联系,故C项正确;“民族资本家群体”“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徽商”都属于经济现象,没有涉及到政治变革,故D 项错误。

故选C。

5.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这主要是因为( )A. 外国商品开始流人中国B. 中国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C. 君主专制受到严重冲击D.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D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据题干“鸦片战....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故D项正确;鸦片战争之前外国商品开始流入中国,故A项错误;中国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不属于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训练: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君主专制尚未受到严重冲击,故C项错误。

故选D。

6.近代中国,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冲击,有识之士意识到,在机器竞争时代,“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于是纷纷兴办实业,中国工业化开始艰难起步。

起步的标志是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洋务运动D. 辛亥革命C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中国兴办实业以救国,中国工业化开始艰难起步的标志,洋务运动是引进西方的机器来进行生产,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7.1840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从世界潮流来看,它的性质属于( )A. 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B. 维护主权的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C. 东西方的一次决战D. 工业文明国度与农业文明国度的较量D本题考查学生对史学观念的认识。

根据所学,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中国依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而这时的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已经步入了工业文明,换言之,即工业文明国度与农业文明国度的较量,D正确;A、B两项都是从革命史观描述的;C说法表述错误,有违史实,排除。

综上,选D。

8.从文明史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

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①中国封建经济日益解体,为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提供了条件②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③西学传入,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思想、旧观念受冲击④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中国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B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两种不同的文明相撞时,两种文明必然会产生冲突,在冲突中又会融合。

西方工业文明是先进的,而当时中国是一种落后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必然会对农业文明造成冲击,冲突中又会融合。

近代中国人们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体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等方面。

②项并不能体现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冲击。

因此选择B。

排除ACD,故选B。

9.下列图片反映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设在路边的咖啡茶座文明婚礼①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②城市生活方式的变化③社会风俗的变化④思想观念的变化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D本题考查西方工业化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冲击,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片信息和准确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

从图片可获得以下信息:第一幅图片,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说明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流入城市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第二幅图片设在路边的咖啡茶座,说明城市生活方式的西化和开放;第三幅图片文明婚礼说明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变迁。

故①②③④表述正确。

故选D。

10.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模式主要存在三种:①“早期启蒙”模式②“冲击——反应”模式③“侵略——革命”模式。

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A.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明中后期B. 明中后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C. 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D. 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B本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相关重大事件的掌握,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启蒙”模式中“早期启蒙”思想出现在明末清初,故①相对应的近代化起点是明中后期,A项错误;“冲击——反应”模式中“冲击”是与西方列强侵略有关,中国最早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是鸦片战争;“侵略——革命”模式中“革命”与中国的民主革命有关,综上可知,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太平天国虽具有新的时代特点,但本质上仍属于旧式农民战争,不属于“早期启蒙”,C项错误;维新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改良,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革命,D项错误。

故选B。

11.“冲击——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是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

下列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A.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B. 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C. 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D. 巴黎和会——国民大革命C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中国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关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鸦片战争的失败没有使清王朝采取学习西方的实质步骤,排除A;第二次鸦片战争与辛亥革命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深重,为挽救民族危亡,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故C符合题意;巴黎和会与国民大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训练: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革命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

故选C。

12.1832年英国国内进行了议会改革,八年后的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与这两个事件最有关联的是A. 工业革命的开展B. 光荣革命的发生C. 责任内阁制的确立D. 闭关锁国的实行A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说明工业革命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实力。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主要是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说明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能力,A符合题意;BCD都不是二者发生的共同原因,排除。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3.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

材料一外国企业由于拥有巨大的资本和强大的生产力,即使在偏僻的山村,其产品比中国对手也更畅销。

……把传统纺织业作为副业的农村妇女失去了工作,农民则连勉强糊口也日益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