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束管的规范
束管检查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束管检查管理制度范文以下是一个可供参考的束管检查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1 为了规范和加强对束管检查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减少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单位、职能部门的束管检查管理工作。
第二章权责与权限第二条权限2.1 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的内部监督和检查部门负责公司内部束管检查工作。
2.2 监督和检查部门负责制定束管检查工作计划和年度计划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第三章工作程序第三条年度计划3.1 监督和检查部门每年根据公司的发展情况、经营目标和风险特点,制定年度束管检查计划,并报告公司管理层。
3.2 年度计划包括针对不同部门和领域的定期检查、特殊检查和重点检查等内容。
第四章工作内容第四条检查方式4.1 监督和检查部门可以采用委托、巡查、抽查、核查等方式对公司内部的束管工作进行检查。
4.2 检查方式根据具体的工作内容和风险程度确定。
第五章工作报告第五条月度报告5.1 监督和检查部门每月对完成的检查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5.2 月度报告内容包括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
第六章问题处理第六条发现问题6.1 监督和检查部门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向相关责任单位通报并要求整改。
6.2 责任单位应负责进行整改,并向监督和检查部门报告整改情况。
第七章监督和反馈第七条监督和反馈7.1 监督和检查部门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整改到位。
7.2 监督和检查部门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相关工作情况。
第八章附则第八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管理层所有。
第九章生效和执行第九条本制度由公司管理层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十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并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单位、职能部门的束管检查管理工作。
以上为一个束管检查管理制度范本,具体的制度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束管监测系统作业安全规程模版(3篇)
束管监测系统作业安全规程模版标题:束管监测系统作业安全规程模板一、总则束管监测系统是一种高风险的作业,为了保障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提高作业效率,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束管监测系统作业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技术人员、工程师、现场作业人员等。
三、安全准备工作1. 所有从事束管监测系统作业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和培训,通过相关考试合格。
2. 确保所有设备和仪器的正常运行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维护。
3.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和安全设施,如安全帽、安全绳、防护手套、护目镜等。
4. 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明确作业范围和流程,保证安全和高效的作业。
5. 在作业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如禁止入内、高危区域等。
6. 确保现场有足够的应急设备和消防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四、作业安全措施1. 在进行束管监测系统作业之前,必须对作业现场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确保没有泄漏、火源等安全隐患。
2. 所有从事作业的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按照规定使用。
3. 在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使用安全绳,并确保绳索固定可靠。
4. 严禁在作业现场吸烟、打火机等明火,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5. 紧急情况下,必须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或领导汇报,并采取紧急救援措施。
6. 作业现场必须保持整洁,禁止堆放杂物,防止绊倒和滑倒事故的发生。
7. 在取下或安装设备时,必须遵循正确的操作流程,并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完好。
8. 作业过程中,应保持沟通畅通,目视联系良好,及时向负责人报告作业进展和问题。
五、应急措施1. 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时,立即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灭火和疏散。
2. 发生人员受伤或中毒事故时,立即停止作业并及时送医治疗。
3. 发生设备故障或事故时,立即采取必要的停机措施,并向负责人报告。
4. 在作业现场发生其他紧急情况时,必须立即向负责人报告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六、培训和监督1. 所有从事束管监测系统作业的人员必须定期接受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束管监测规章制度范本
束管监测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束管监测工作,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对特定物品或场所进行束管监测的工作。
第三条涉及束管监测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章的规定,加强对束管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第四条开展束管监测工作应当遵循“依法、合规、公正、透明”的原则。
第五条在束管监测过程中,应当尊重被监测物品或场所的合法权益,维护相关单位和个人的隐私。
第六条在束管监测工作中,不得有故意损害监测对象的行为,严禁滥用职权、徇私舞弊。
第七条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相关责任人应当依法受到惩处。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八条适当的管理部门应当设立束管监测部门,负责管理和组织具体的束管监测工作。
第九条实施束管监测的工作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应的素质和技能。
第十条适当的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束管监测工作制度,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和责任。
第十一条各级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束管监测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确保工作的规范有序进行。
第十二条对束管监测工作进行重大改革或调整时,应当提前征求相关方面的意见,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十三条适当的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和保密制度,对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进行严格保护。
第三章工作流程第十四条在对特定物品或场所进行束管监测前,应当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和程序。
第十五条实施束管监测的工作人员应当依据监测方案的要求,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监测工作。
第十六条在束管监测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不得有违法违规行为。
第十七条对于发现的违法行为,应当及时报告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并配合调查。
第十八条在束管监测工作完成后,应当做好相关记录和报告,并保存相关数据和材料。
第四章责任追究第十九条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相关责任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对于损害监测对象合法权益的行为,应当赔偿相应的损失。
第二十一条对于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行为,应当给予相应的处罚,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束管监测系统作业安全操作规程(3篇)
束管监测系统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一、总则1. 为确保束管监测系统的安全运行,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安全操作规程。
2.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参与束管监测系统作业的人员,并应严格遵守执行。
3. 所有作业人员在进行束管监测系统作业之前,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并获得相关证书。
二、操作准则1. 在进行束管监测系统作业时,必须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鞋、安全帽、防护手套等。
2. 在操作束管监测系统之前,必须仔细检查设备的完好性和工作状态。
如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向上级报告。
3. 禁止擅自更改束管监测系统的设置参数,如需要调整,必须由有相应权限的人员进行,并做好相应记录。
4. 在进行束管监测系统作业时,必须保持设备周围的通道畅通,并设有明确的安全警示标识。
5. 在进行束管监测系统的维护、检修或清洁作业时,必须先将设备断电,并确保电源已经切断。
同时,在进行维护、检修或清洁作业之前,必须取下所有金属饰品和手表等物品。
6. 在进行束管监测系统作业时,禁止穿着宽松的衣物,如围巾、领带等,以防被卷入设备中。
7. 在操作束管监测系统时,禁止用手直接触摸设备的活动部位,必须使用专门工具进行操作。
8. 在作业时要保持专注,切勿分散注意力,禁止进行除作业外的其他无关活动。
9. 在进行束管监测系统作业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禁止私自采取其他不当操作方法。
10. 在束管监测系统作业结束后,必须严格按照设备的关机、断电、清洁、封存等程序进行。
三、应急措施1. 发现设备故障、漏电、设备冒烟或其他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止作业,并迅速将情况报告给上级,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2. 在操作束管监测系统时,如发生停电或者其他突发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3. 在作业现场发生火灾或者其他紧急情况时,首先要确保人员安全,然后按照紧急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并及时报警。
四、违规行为处理1. 对于严重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束管监测工安全操作规程(3篇)
束管监测工安全操作规程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在进行束管监测工作时,必须佩戴符合安全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或面罩、耳塞或耳罩、防护手套、防护鞋等。
2. 安全检查:在进行束管监测工作前,必须对工作区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和工具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确保工作区域的通风状况良好。
3. 操作规范:在进行束管监测工作时,必须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包括正确使用测量仪器、合理安置测量探头、遵守测量时的安全距离等。
4. 防止电击:在进行束管监测工作时,必须确保仪器和设备的接地良好,防止发生电击事故。
同时,要避免不必要的接近高压电源和高压设备。
5. 防止火灾和爆炸:在进行束管监测工作时,必须注意防止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禁止吸烟、明火和静电产生,确保工作区域没有可燃气体和可燃物。
6. 事故处理:在进行束管监测工作时,如发生事故或事故前兆,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必须优先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7. 紧急逃生:在进行束管监测工作时,必须了解逃生通道和紧急退出的地点,并确保通道畅通无阻,以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安全撤离。
8. 提高安全意识:在进行束管监测工作时,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随时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
9. 培训和教育:必须定期进行束管监测工作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确保操作规程的有效执行。
10. 遵守法律法规:在进行束管监测工作时,必须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执行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不得违反相关法规和规定。
束管监测工安全操作规程(2)- 所有人员需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了解监测设备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理措施等。
- 在使用监测设备前,应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如有损坏或故障应及时报修或更换。
- 使用监测设备时,要保持专注和集中注意力,不得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
- 在操作监测设备时,要使用正确的装备和工具,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束管监测工安全操作规程范文(二篇)
束管监测工安全操作规程范文工安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束管监测工作的安全进行,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束管监测工安全操作规程》(以下简称“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束管监测工作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并参与相关安全培训,确保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第四条工作人员在进行束管监测工作前必须具备必要的资质和证书,并经过公司安全培训,掌握所有操作规程。
第二章作业准备第一条工作前应检查相关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如电源是否正常,传感器是否灵敏有效等,并进行记录。
第二条工作人员应核对所有仪器设备与相关文档,并确认其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三条工作人员应佩戴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服、防护眼镜、手套等,并确保其完好无损。
第四条在作业前,应对作业区域进行全面检查,排除一切可能引起事故的隐患,如杂物、电线等。
第五条工作人员应确保通讯设备的正常运行,并与监测中心保持有效沟通。
第六条工作前应详细了解整个作业流程,充分熟悉每个环节的要求和操作方法。
第七条工作人员应随身携带和妥善保管所需的工作证件和相关资料,并及时更新。
第三章作业操作第一条工作人员在进行束管监测工作时必须认真遵循以下操作规程:1. 在工作前,工作人员必须核对管线图纸、监测仪器和监控设备的一致性,并确保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能正常工作。
2. 在钻孔前,应详细了解地下管道走向,并标定明确的钻孔位置,以避免钻孔针对管道。
3. 确保现场安全,将作业区域用警示标志标明,并设立隔离区域,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4. 在进行钻孔作业时,工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并确保钻孔设备的正常运行。
5. 监测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随时监控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检修。
6. 当发现管道损伤或泄漏时,应立即停止钻孔作业,并通知监测中心和相关管理部门。
7. 使用完毕的工具和设备应进行清洁,并妥善存放,防止损坏和丢失。
束管监测安全操作规程
束管监测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束管监测工作的安全运行,减少事故发生,此规程制定。
所有从事束管监测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束管监测工作的人员,包括工程师、技术员、操作员等。
第三条对于违反本规程的人员,将根据其行为的严重性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同时要求其接受相关培训或教育。
第二章设备操作第四条开机前必须检查束管监测设备的各项指标是否正常,如电源、仪表、仪器等。
第五条操作时应先熟悉设备的使用说明,并按照说明书进行正确操作,包括启动、关闭、切换模式等。
第六条操作过程中不得随意擅自调整设备参数,如需调整应按照工作流程或者工程师指导进行。
第七条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并及时上报领导和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第三章安全检查第八条每次开机前都要进行安全检查,包括设备的接线、接地是否正常,有无松动、漏电等情况。
第九条发现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时,必须立即停机,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检修。
第十条对于空载运行,应注意观察设备运行状态,确保正常运行,防止过载和损坏。
第四章应急措施第十一条在设备操作中,如发生火灾、泄漏或者其他意外情况,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报警、通知相关人员。
第十二条事故发生后,应组织好人员进行疏散,并进行紧急救援,确保人身安全。
第十三条对于设备的维修、保养等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非专业人员不得随意接触设备。
第五章安全防范第十四条对于设备的使用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和操作技术。
第十五条在采取防护措施的同时,要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做到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十六条在设备工作期间,应保持设备周围的整洁,避免杂物堆放导致意外发生。
第十七条对于设备的维修和更换部件,应由专门的维修人员进行,并按照相关规定操作。
第六章附则第十八条本规程解释权归公司管理部门所有,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或补充。
第十九条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所有从事束管监测工作的人员必须立即执行。
束管监测安全操作规程模版
束管监测安全操作规程模版一、目的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在束管监测过程中的安全性,保障操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保证测试结果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束管监测工作的操作人员。
三、注意事项1. 在进行束管监测之前,必须先完成必要的安全培训,并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书。
2.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束管监测仪器的操作步骤,并严格按照操作手册进行操作。
3. 在进行测试之前,务必检查仪器和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上报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4. 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安全规定的个人防护装备,并保持清洁、整齐。
5. 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警觉,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相关负责人。
6. 操作人员不得随意修改测试参数和设备设置,如有需要,应事先取得上级批准。
7. 在进行测试时,应注意周围人员的安全,确保测试过程不会造成任何伤害和危险。
8. 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现场规定的工作流程和安全标识,禁止私自改动或擅离职守。
四、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1)操作人员应对相关仪器和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2)检查测试环境,确保无任何潜在的安全隐患或危险。
(3)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2. 开始测试(1)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设置仪器参数,并将待测束管正确连接到仪器上。
(2)启动测试程序,确保测试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在测试过程中,经常检查仪器和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异常情况。
3. 测试完成(1)测试结束后,将仪器参数设置为初始值,关闭测试程序并将仪器断电。
(2)及时清洁和归位测试设备,并妥善保管好相关操作记录和测试数据。
(3)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编写测试报告并上报相关人员。
五、紧急处理措施1. 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时,应立即按照现场消防预案进行处理,并迅速撤离现场。
2. 发生人员伤害事故时,应立即停止测试工作,提供紧急救援并及时上报相关负责人。
2024年束管监测安全操作规程
2024年束管监测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束管监测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规范操作行为,优化工作流程,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束管监测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所有从事束管监测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操作规程的各项规定。
第四条本操作规程的内容包括工作准备、设备操作、事故应急等方面的要求。
第五条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本操作规程进行补充和修改。
第二章工作准备第六条进行束管监测工作前,必须参加相关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第七条在工作前,必须对束管监测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第八条工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各项操作规程,具备基本的维修和故障排除能力。
第九条在工作前,必须对工作环境进行评估,确保安全条件符合要求。
第十条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手套、安全帽等。
第十一条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现场安全规定,确保工作场所整洁有序。
第十二条在工作前,必须对设备进行校准和预热,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第十三条在工作前,必须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
第三章设备操作第十四条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设备的参数和设置。
第十五条在操作设备时,必须保持设备的稳定和平衡,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倾倒或破损。
第十六条在操作设备时,必须保持手部干燥清洁,避免因湿手或污染物导致操作不当。
第十七条在操作设备时,必须按照操作步骤进行,不得跳过任何环节或随意更改工作顺序。
第十八条在操作设备时,必须保持专注和集中注意力,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十九条在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进行违规操作或超负荷使用设备。
第二十条在设备操作过程中,必须定期检查设备状态和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
第四章事故应急处理第二十一条在发生事故时,工作人员必须立即停止操作,采取紧急措施保护现场和人员安全。
第二十二条在发生设备故障时,工作人员必须及时报告,并按照故障排除程序进行处理。
束管监测安全操作规程新
束管监测安全操作规程新一、总则1.本规程是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并确保束管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
2.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束管监测工作的工作人员。
3.工作人员在进行束管监测工作前,必须经过相关的培训,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并了解本规程的内容。
4.任何违反本规程的行为都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并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二、工作前准备1.工作人员在进行束管监测工作前,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服等。
2.工作人员必须检查监测设备的完整性和正常工作状态,如有损坏或异常,必须及时报告并维修。
3.工作人员在进入工作区域前,必须了解该区域的安全隐患和注意事项,并确保自己能够熟练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三、操作规程1.工作人员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束管监测工作,不得随意更改或省略任何步骤。
2.工作人员在进行束管监测工作前,必须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认设备无异常后方可开始操作。
3.工作人员在进行束管监测工作时,必须保持专注,不得受到任何干扰,以免造成误操作。
4.工作人员在进行束管监测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不得随意调整参数。
5.工作人员在进行束管监测工作时,必须时刻密切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如有异常情况必须及时停机检修。
四、安全防护1.工作人员在进行束管监测工作时,必须保持良好的工作姿态,不得过度疲劳,以免引发安全事故。
2.工作人员在进行束管监测工作时,必须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情况,如发现可燃物、易爆物等,必须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工作人员在进行束管监测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设备操作手册中的安全规定,不得擅自更改设备的工作状态。
4.工作人员在进行束管监测工作时,必须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并及时更换老化的零部件,以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五、紧急处理1.工作人员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必须立即停机,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自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2.工作人员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必须迅速报告相关领导,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束管管理制度、规范、措施
防灭火束管监测信息平台数据上传管理制度1、工作人员必须每天进行数据传输。
2、每天传送数据时要按正确的矿井编号(0006)和矿井名称(荆各庄矿)进行传输。
并在传输结束后,登录到网站进行查看,确认数据传送是否准确。
3、如果出现故障,无法上传,应及时处理,处理结束后坚持上传数据。
并向区调度汇报。
4、如发现工作人员无故没有上传数据,则要进行相应处罚。
束管监测机房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束管监测机房的管理,充分发挥束管监测系统对我矿火灾防治和井下异常点的监测、预报作用。
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依据,特制定本制度。
1、机房内不准存放有震源、强大磁场、电场、腐蚀性物质的设备和物品,以免影响系统运行。
2、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0-35℃范围内,相对湿度在85%以下,以保证各元件正常工作。
3、保持室内清洁,使室内空气含尘量尽可能低,避免尘埃落入仪器内部,以免影响仪器性能。
4、室内严禁吸烟,严禁大声喧哗,且应配备相应的灭火器具及灭火设施,并按期更换。
5、要妥善放置和保管各种气瓶和配件,严禁靠近烟火,严禁阳光直射或雨雪直入,以防爆炸或其它事故的发生。
6、高压钢瓶要有检验合格证才能使用,而且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定期检验。
高压钢瓶上要有代表所贮气体的标记颜色和字样。
7、为了减少干扰,仪器接地线必须导电性能良好,切忌用自来水管或零线作地线。
8、工作人员要爱护各种设施,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对各种设施未经许可不能进行实验性操作。
9、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严禁脱岗,并注意防火和失盗事件的发生。
束管监测系统操作规程一、操作前准备工作1、检查硅胶,如需更换,应在开机前进行。
2、检查氢气发生器,液位低于1.2L处,立即加蒸馏水。
3、检查仪器各部分连线有无脱落。
4、开启控制柜,观察单路负压,负压表是否指示在-0.05MPa以上。
二、启动与操作1、开启稳压电源启动按钮,观察电压表上升并稳定在220V±10%。
2、启动气体采样控制柜。
束管操作规程6篇
束管操作规程6篇1【第1篇】束管监测人员操作规程(一)、束管监测点的选择第1条、监测点应选择在有浮煤、被压酥的煤柱等可能自燃的地点,(如采煤工作面的回风巷、运输巷和停采线、煤巷的高冒区等),采掘过程中有漏风和可能积热的地点,以及有丢失煤的采空区密闭内。
第2条、测点应尽量布置在标高较高处、主要漏风通道中压差最大位置处。
(二)、管路敷设第3条、敷设管路时应尽量使路径短、少拐弯,以便减少阻力,防止曲线破坏。
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所选路径应在行人少、支护完好的巷道内,防止管路被破坏。
管路穿过风门墙体时必须打孔。
2、所选路径温差变化幅度要小,在温度急剧变化的地点要在温度低的一侧设置除水器或其他设施,标高差较大的斜巷(或立井)应在底部设置除水器。
3、接管箱、除水器、采样箱的接头要严密不漏气,且安设位置应与人体高度相适应。
,第4条、管路吊挂要整齐有序,2条以上的分散管路应设置管夹板,以便于检查和维修。
第5条、管路敷设完毕后,从地面化验室到井下各测点,整个系统要进行统一编号,并用压气检查管路顺序是否混乱,乱的要及时调整。
每一条管路安装完毕后,必须在测点释放标准气体,详细地记录管路负压值、气体传输时间,并和地面仪器分析的数值进行比较,管路传输损失应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否则应进一步检查管路的气密性。
(三)、管路的维护第6条、应检查管路的漏气、堵塞、破坏等情况。
检查管路的漏气和堵塞有以下2个步骤:1、当地面压力表负压值突然降低时,说明管路出现了断路漏气现象;压力表负压值增高时,说明管路发生了堵塞。
2、通过地面压力表变化找出故障管路后,应携带负压表对井下管路逐段进行检查,查出故障的具体区段和地点。
第7条、管路发生故障后,要及时进行处理。
管路断开或接头漏气时,要接好或密封;发生水堵时要用空气压缩机加压空气吹有故障的管路(先用低压吹3~5分钟,后用0.3~0.5兆帕的压力吹,一般吹20分钟),除水后要复查管路的气密性。
第8条、应经常检查管路系统,定期打开接管箱、除水器,排除积水。
束管监测安全操作规程
束管监测安全操作规程,2000字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束管监测操作,增强工作安全,保障工作有效进行,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束管监测工作中的职工。
第三条对束管监测操作采取安全第一的原则,要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第四条束管监测工作包括相关设备操作、安全防护、危险性评估等内容。
第二章操作规程第五条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关证书方可从事束管监测工作。
第六条操作人员必须掌握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不得随意操作。
第七条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要求进行装备检查和佩戴,包括穿戴工作服、戴好安全帽、佩戴眼镜等。
第八条在操作前,应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所有部件正常工作。
第九条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全神贯注,不得受到外界干扰。
第十条对于操作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操作,并汇报给相关部门。
第三章安全防护第十一条在进行束管监测操作前,应检查工作场所是否存在危险物品,如有应及时清理。
第十二条操作人员应对作业场所进行隔离,以保证工作安全。
第十三条操作人员应穿戴好防护装备,特别是对于暴露于辐射源的操作人员应加强防护措施。
第十四条操作人员应熟悉急救知识,并配备相关急救设备。
第十五条对于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操作人员应提前做好应急预案。
第四章危险性评估第十六条对于束管监测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并编制相应应对计划。
第十七条评估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考虑操作人员的安全,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第十八条应定期对危险性评估进行复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十九条对于评估结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及时采取措施排除,并做好记录。
第五章安全培训第二十条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应接受安全培训,了解束管监测操作的危险性以及防范措施。
第二十一条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第二十二条安全培训应针对具体的工作内容,提供相应的操作指导和实际案例。
第二十三条安全培训应有相应的考核和奖惩制度,促使员工认真学习和掌握。
束管采样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一般规定1. 人员资质:从事束管采样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通过相关考核,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2. 知识要求:采样人员应熟悉束管采样的理论知识、采样基本原则和方法、采样点布置图,以及影响采样误差的因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3. 设备了解:了解采样机械设备的构造、技术特征、使用和保养方法,以及与采样误差相关的因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4. 法规遵守: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岗位责任制和各项操作规程。
5. 个人防护:上岗时,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确保人身安全。
二、工作前的准备1. 检查设备:检查采样工具及采样机械设备的完好情况,确保其正常运作。
2. 了解环境:了解采样点的环境条件,包括气象、地质等,必要时制定安全措施并报相关部门审批。
3. 填写记录:填写采样记录表,包括采样时间、地点、环境条件、设备型号等信息。
4. 工具准备:准备采样所需的专用工具,并确保其清洁、完好。
三、正常工作1. 采样点布置:根据采样目的和地质条件,合理布置采样点,确保采样点具有代表性。
2. 采样操作:- 准备阶段:将采样设备放置在采样点,调整设备至合适位置。
- 采样过程:- 启动采样设备,确保其稳定运行。
- 采集样品时,注意观察设备运行情况,确保样品质量。
- 采样结束后,关闭设备,清理现场。
3. 样品处理:- 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初步筛选,去除杂质。
- 样品分装,并贴上标签,记录样品编号、采集时间、地点等信息。
- 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分析。
四、注意事项1. 采样误差控制:尽量减小采样误差,提高样品的代表性。
2. 安全操作: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3. 环境保护:在采样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防止污染。
五、采样结束1. 清理现场:采样结束后,清理现场,恢复原状。
2. 资料归档:将采样记录、样品标签等相关资料整理归档。
3. 总结评价:对本次采样工作进行总结评价,为后续采样工作提供参考。
束管监测工操作规程范本(2篇)
束管监测工操作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束管监测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束管监测工作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等。
第三条本操作规程所涉及的术语定义如下:1.束管监测工作:指对电缆束管进行日常监测和维护的工作。
2.电缆束管:指用于保护电缆的管道。
3.监测指标:包括电缆束管温度、湿度、压力等。
第四条在进行束管监测工作前,需熟悉本操作规程,并通过培训达到相关操作要求。
第五条所有从事束管监测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证书和资质,严禁无证人员从事该项工作。
第二章工作准备第六条在进行束管监测工作前,需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工作准备:1.检查监测设备的完好性,确保仪器设备正常运行。
2.检查电源及供电线路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3.检查个人防护用具的完好性,包括手套、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4.清理工作区域,确保没有杂物妨碍工作进行。
5.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工作流程第七条在进行束管监测工作过程中,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根据监测计划,确定监测范围和目标。
2.准备测量工具和设备,确保其精确可靠。
3.进入工作区域前,应将个人防护用具穿戴妥当。
4.进行测量前,需对设备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5.按照监测计划,对电缆束管的温度、湿度、压力等指标进行监测。
6.记录监测数据,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和责任人。
7.监测结束后,将使用的工具和设备进行清理和维护,确保下次使用时仍能正常工作。
第四章安全措施第八条在进行束管监测工作时,应注意以下安全措施:1.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并妥善保管。
2.严禁随意触摸、拆卸电缆束管,以免引起事故。
3.严禁在电缆束管周围进行明火作业,以免引发火灾事故。
4.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报告相关人员,切勿擅自处理。
5.在进行测量前,应确认测量设备和仪器正常运行。
第五章违规处理第九条对于违反本操作规程相关要求的人员,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处理:1.首次违规者,将进行口头警告,并进行再培训。
束管监测规章制度内容
束管监测规章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束管监测工作,保障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束管监测工作的人员,包括监测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
第三条:束管监测是指对管道、电缆等装置进行监测,以确保其安全运行的工作。
第四条:束管监测包括现场监测和远程监测两种方式。
第二章管理机构第五条:束管监测工作由公司设立的束管监测中心负责管理。
第六条:束管监测中心设立监测部、技术部、服务部等职能部门,分别负责监测、技术支持和服务工作。
第七条:束管监测中心设立监测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岗位,明确各岗位职责和权限。
第八条:公司领导层负责对束管监测中心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三章监测流程第九条:束管监测工作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包括现场监测和远程监测。
第十条:监测人员应按照工作计划,对管道、电缆等装置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第十一条:监测人员应记录监测数据,并及时向技术人员报告异常情况。
第十二条:技术人员应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三条:管理人员应对监测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和协调,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章安全保障第十四条:为确保束管监测工作的安全进行,公司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
第十五条:监测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六条: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对监测工作进行安全评估和风险控制。
第五章质量控制第十七条:公司应建立束管监测工作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八条:监测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监测工作,杜绝造假和失误。
第十九条:公司应定期对束管监测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六章监测数据管理第二十条:公司应建立束管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存档和备份。
第二十一条:束管监测数据应定期进行归档和整理,建立全面的监测档案。
第二十二条:公司应保护束管监测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禁止未经授权的查阅和使用。
束管监测系统作业安全操作规程(3篇)
束管监测系统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一、总则为保障束管监测系统作业的安全性,增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特制定本安全操作规程。
二、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1. 所有从事束管监测系统作业的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2. 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束管监测系统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程。
3.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三、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 作业前应对束管监测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作业前应对作业区域进行检查,确保没有安全隐患。
3. 作业前应查看相关的技术资料和标准规范,了解作业要求和操作流程。
四、作业中的安全操作1. 作业人员应按照规定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服等。
2. 作业人员应保持清醒状态,不得饮酒或服用影响工作安全的药物。
3. 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更改操作流程或操作参数。
4. 作业人员应随时关注作业区域的安全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5. 作业人员应定期检查作业设备和工具的完好情况,如发现损坏或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报告并更换。
五、应急情况处理1. 作业人员应熟悉应急预案,知道应急设备和装置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2. 在发生突发情况时,作业人员应第一时间采取紧急停机和应急措施,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 发生事故或意外情况时,应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和安全管理部门,并配合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六、作业后的清理工作1. 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清理作业区域,将工具和材料放置到指定的位置。
2. 对作业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整理作业记录和资料,做好备案和归档工作。
七、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人员,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和国家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2. 对于故意破坏或损坏设备的人员,将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3. 对于重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将依法追究责任,并引起重视,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和处理。
中心束管的规范
小型中心束管式光缆小型中心束管式光缆应符合本技术规范的规定。
本技术规范未规定的,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中心管式通信用室外光缆技术条件》YD/T 769-2010。
1 光缆结构图产品命名:非金属加强构件、中心管填充式、非金属纤维增强—聚乙烯粘结护层通信用室外光缆。
GYFXTF 典型结构图2 主要技术参数:表1 小型中心束管式光缆主要技术参数表(1~4芯)表2 小型中心束管式光缆主要技术参数表(6~12芯)试用依据,光缆结构应符合YD/T 769-2010的规定(图B.4 GYFXTF 型光缆结构)。
3 光纤光缆中的光纤应符合ITU-T G.657A2(B6)标准,若采购方有它种类的光纤使用要求时,也可为其它种类的光纤。
本条款中的技术要求基于如下前提:光缆中的光纤,均须为在“中国电信集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光缆集中采购光纤招投标”后中标的品牌光纤;光纤的技术参数指标,须满足其在投标中所承诺的相应技术参数指标。
除偏振模色散(PMD)及传输衰减等两项指标外,光纤在成缆前后的其他技术参数指标,均不得有任何变化。
同批产品应采用相同设计及相同材料和工艺制造出来的光纤, 光纤应置于光缆的中心。
下面,对在成缆过程中有可能对光纤本身传输性能造成附加负面影响的相关项目,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G.657A2型光纤3.1 每一批次的所有光纤为同一型号和同一来源(同一工厂、同一材料、同一制造方法和同一折射率分布)。
3.2 成缆后光纤的衰减系数(1)在131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35dB/km在1383nm±3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小于131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
在155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不大于0.25(特殊地区0.21)dB/km。
在1285 ~ 1330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31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7dB/km。
在1525 ~ 1575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5dB/km。
束管监测安全操作规程范文
束管监测安全操作规程范文一、引言束管监测是一种重要的安全管理措施,旨在确保工作场所和设备的安全。
为了保障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性,制定并执行束管监测安全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束管监测的安全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束管监测的场所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工厂、矿山、建筑工地以及其他相关行业。
三、操作流程1. 工作前准备1.1 检查设备状况:在进行束管监测之前,必须仔细检查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状况,包括传感器、仪表等。
如有损坏或异常情况,应及时报修或更换。
1.2 准备工具和设备:准备好束管监测所需的工具和设备,确保其完整和正常工作。
1.3 了解工作区域:确定工作区域的布局和特殊环境,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相关安全预防措施。
2. 实施束管监测2.1 确定监测点:根据工作要求和需要监测的区域,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必要时,可以进行现场勘察,并制定监测点布局图。
2.2 安装监测设备:根据监测点的位置,正确安装和连接监测设备,并确保其稳定和可靠。
2.3 设置监测参数:根据工作要求和监测目的,合理设置监测设备的参数,如采样间隔、报警阈值等。
2.4 启动监测设备:在确认所有设置正确后,启动监测设备,并进行功能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3. 监测数据处理3.1 数据采集:监测设备会自动采集数据,工作人员需要根据设备的要求和指示,记录和采集监测数据。
3.2 数据分析: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工作人员应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包括数据曲线图、报表等,发现异常情况和问题。
3.3 数据报告:根据分析结果,及时编制监测数据报告,并向相关人员进行呈报,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4. 现场安全管理4.1 风险评估:对监测区域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
4.2 安全防护设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设置并维护安全防护设施,如围栏、警示标志等,确保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4.3 安全培训:对从事束管监测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关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中心管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中心管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1. 前言中心管作为通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通讯质量的重要环节。
但是,在使用中心管时,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其安全问题。
本文档将介绍中心管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保养规程,以确保使用时的安全和可靠性。
2. 安全操作规程在使用中心管时,必须遵守以下操作规程,以确保其安全性。
1.防止机械损伤中心管外壳是由金属或塑料制成的。
在安装和移动中心管时,应避免将其撞击或摔落,以免造成机械损伤。
2.注意防护中心管的末端在使用时会产生高压,因此应避免接触末端,以免电击和其他危险。
在使用中心管时,应佩戴绝缘手套和其它防护用具,以防止触电和化学溅射。
3.避免过载中心管的设计容量和负载能力是有限的。
在使用中心管时,不要超过其设计负载,以免引起过载。
4.避免过度曲折中心管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被弯曲,但过度的弯曲会破坏其内部结构,导致信号传输障碍,因此在弯曲过程中需要避免过度曲折。
3. 保养规程中心管的保养规程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在使用过程中,应遵守以下保养规程。
1.定期清洁中心管在使用时可能会进入一些灰尘和污垢,这些污垢会影响信号传输,降低通讯质量。
因此需要定期清洁中心管的内部和外部,以保持其清洁和光滑。
2.避免湿度影响中心管的绝缘材料对水和潮气十分敏感,需要尽量避免长时间置于高湿环境下,以保持其性能。
3.避免高温影响中心管的的工作温度范围是有限的,需要避免长时间置于高温环境下,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4.注意电磁干扰中心管的内部结构对电磁干扰十分敏感,因此需要避免电磁场和其他干扰源,以保持其正常运行。
4. 结论中心管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保养规程是保证其安全可靠运行的基本条件。
在日常使用中,应重视以上规程,并定期对中心管进行检查和保养,以提高其使用寿命和通讯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型中心束管式光缆
小型中心束管式光缆应符合本技术规范的规定。
本技术规范未规定的,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中心管式通信用室外光缆技术条件》YD/T 769-2010。
1 光缆结构图
产品命名:非金属加强构件、中心管填充式、非金属纤维增强—聚乙烯粘结护层通信用室外光缆。
GYFXTF 典型结构图
2 主要技术参数:
表1 小型中心束管式光缆主要技术参数表(1~4芯)
表2 小型中心束管式光缆主要技术参数表(6~12芯)
试用依据,光缆结构应符合YD/T 769-2010的规定(图B.4 GYFXTF 型光缆结构)。
3 光纤
光缆中的光纤应符合ITU-T G.657A2(B6)标准,若采购方有它种类的光纤使用要求时,也可为其它种类的光纤。
本条款中的技术要求基于如下前提:
光缆中的光纤,均须为在“中国电信集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光缆集中采购光纤招投标”后中标的品牌光纤;光纤的技术参数指标,须满足其在投标中所承诺的相应技术参数指标。
除偏振模色散(PMD)及传输衰减等两项指标外,光纤在成缆前后的其他技术参数指标,均不得有任何变化。
同批产品应采用相同设计及相同材料和工艺制造出来的光纤, 光纤应置于光缆的中心。
下面,对在成缆过程中有可能对光纤本身传输性能造成附加负面影响的相关项目,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
G.657A2型光纤
3.1 每一批次的所有光纤为同一型号和同一来源(同一工厂、同一材料、同一制造方法和同一折射率分布)。
3.2 成缆后光纤的衰减系数
(1)在131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35dB/km
在1383nm±3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小于131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
在155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不大于0.25(特殊地区0.21)dB/km。
在1285 ~ 1330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31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7dB/km。
在1525 ~ 1575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5dB/km。
在1310 ~ 1625nm波长范围内的最大衰减值为:0.35dB/km。
(2)光纤衰减曲线应有良好的线性并且无明显台阶。
用OTDR检测任意一根光纤时,在1310nm和1550nm处500m光纤的衰减值不大于(α
+0.10dB)/2,
mean
αmean是光纤的平均衰减系数。
3.3截止波长应满足下述λcc的要求:
λcc(在20米光缆+2米光纤上测试):≤1260nm
3.4偏振模色散
在1550nm波长光缆单盘偏振模色散系数:≤0.125ps/km;
光纤成缆后必须满足在1550nm波长光缆链路(≥20盘光缆)偏振模色散
系数≤0.10ps/km;Q(概率)=0.01%。
3.5 光纤在1550nm、1625nm波长上的弯曲衰减特性
以15mm的弯曲半径松绕10圈后,1550nm衰减增加值应小于0.03dB,1625nm衰减增加值应小于0.1dB;
以10mm的弯曲半径松绕1圈后,1550nm衰减增加值应小于0.1dB,1625nm衰减增加值应小于0.2dB。
以7.5mm的弯曲半径松绕1圈后,1550nm衰减增加值应小于0.5dB,1625nm衰减增加值应小于1dB。
3.6 测试方法:
3.2 ~3.5项,按照国家标准和ITU-T G.650建议规定的方法测试。
4 二次被覆松套管
4.1 松套管应由热塑性材料构成,它对涂覆光纤起机械缓冲保护作用。
松套管材料可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俗称PBT)、聚丙烯塑料(PP)或其它合适的塑料,PBT和PP性能应符合YD/T 1118.1和YD/T 1118.2规定。
4.2 套管与光纤之间应有足够的空间,松套管与光缆护套间应具有一定的结构稳定保持力,以保证光缆的温度性能。
1~4芯光缆的松套管最小外径标称值为1.8mm,容差应不劣于±0.10mm;厚度为0.35mm,容差应不劣于±0.05mm;6~12芯光缆的松套管最小外径标称值为2.2~2.5mm,容差应不劣于±0.10mm;厚度为0.4~0.5mm,容差应不劣于±0.05mm。
5 非金属纤维增强—聚乙烯粘结护套
5.1 非金属纤维增强—聚乙烯粘结护套光缆应在中心松套管外对接纵包一层非金属纤维增强带,再同时挤包一层黑色聚乙烯护套,聚乙烯护套与非金属纤维增强带之间以及非金属纤维增强带两边缘对接处的带子间应相互粘结为一体。
此非金属纤维增强带可以作为光缆的加强构件,其横截面积应能使光缆满足抗拉强度要求。
5.2 非金属纤维增强带的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毛刺、无裂口,杨氏模量宜不低于50GPa、抗张强度宜不低于1100Mpa,厚度公差不大于0.05 mm,宽度公差不大于0.5 mm。
5.3 1~4芯光缆的聚乙烯粘结护套厚度标称值应不小于1.5mm,6~12芯光缆的聚乙烯粘结护套厚度标称值应不小于2.2mm。
5.4 聚乙烯材料宜符合GB/T 15065的规定。
5.5 护套的表面应平整光滑,其断面上应无目力可见的裂纹、气泡和砂眼等
缺陷。
5.6 护套应连续地挤包在光纤、加强构件上。
5.7 护套颜色一般为黑色,也可按用户要求的其他颜色进行生产。
6 光缆材料性能
6.1 阻水层
为保证管道引入光缆有良好的抗渗水能力,6~12芯中心束管式光缆护套以内的所有间隙应有有效的阻水措施,在缆芯和非金属加强件间设有阻水层。
阻水层材料可以是吸水膨胀带或阻水纱,也可以是热熔胶,或间隔设置阻水环。
吸水膨胀带和阻水纱性能应分别符合YD/T 1115.1和YD/T 1115.2规定。
6.2光缆温度特性(见表3)
表3 光缆温度特性
6.3 阻燃中心束管式光缆光缆的燃烧性能
阻燃中心束管式光缆的燃烧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6.3.1 阻燃性:按用户要求,应能通过单根垂直燃烧试验或成束燃烧试验。
6.3.2 腐蚀性:光缆燃烧时产生气体的PH值应不小于4.3,电导率应不大于10μS/mm。
6.4 低温下卷绕性能
光缆应具有耐-20℃低温下卷绕的能力,试验完成后,光纤应不断裂,护套应无目视可见开裂。
6.5 环保性能
光缆组成材料应根据SJ/T 11363-2006中的规定进行分类。
光缆用均一材料(EIP-A类)中禁用的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表4规定。
其它分类材料中禁用物质的限量应符合SJ/T 11363-2006中的相关规定。
7 光缆弯折性能指标应符合YD/T 769-2010的规定
光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在动态弯曲情况下为10D,在静态弯曲情况下为20D。
注:D为中心束管式光缆外径。
8 标志及包装
8.1 标志
8.1.1 光缆应在护套表面作永久标志,标志应不影响光缆的任何性能,相邻标志始点间的距离不大于500mm。
8.1.2 光缆护套表面应印有:
(1) 纵长米
(2) 光缆型号、规格
(3) 光纤品牌(英文名缩写)
(4) 制造厂家(英文名缩写)
(5) 产地(地市)(拼音缩写)
(6) 制造年月
以上标志必须是永久和清晰的(在光缆的寿命期间内)。
尺码的精确度应优于每100m±0.2m。
8.1.3 标志应清晰,并与护套粘贴牢固,经擦拭后应仍可辨认。
8.1.4 加工订货时应标明光缆产品标记, 它由光缆的型号组成。
8,2 交货长度
光缆成卷交货长度为2000m、1000m或500m(负偏差为0),也可根据供需双方的商定来制定交货长度。
光缆交货长度宜为标准制造长度,光缆在交货长度上不应有光纤接头:
8.3 供应商供应给江苏电信的FTTx用户引入线光缆,除满足上述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要求的标志、包装,外包装还应有以下标识:----“CTC-JS”或“中国电信江苏公司”或“江苏电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