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考点解析

合集下载

陕西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复习资料

陕西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复习资料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第1课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文明演进。

(1)夏朝: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实行王位世袭制度。

(2)商朝: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

(3)西周: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2.分封制。

(1)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3)诸侯的权利: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土地和人民再分封,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4)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5)作用: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扩大了疆域。

3.宗法制。

(1)目的:为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形成了大宗与小宗所构成的家族等级秩序。

(3)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等级森严;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 秦始皇首创)。

(1)来历:秦王嬴政自以为功德超过“三皇五帝”,开始确立了皇帝制度。

(2)核心:皇权至上,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三公九卿制。

(1)内容:丞相辅助皇帝,助理万机;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事务。

(2)作用:三公相互配合、互相牵制,加强皇权。

3.郡县制(采纳李斯的建议)。

(1)内容: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2)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4.秦朝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有利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加强中央集权)。

2024历史陕西中考会考必考的知识点

2024历史陕西中考会考必考的知识点

2024历史陕西中考会考必考的知识点2024年陕西中考历史学科的必考知识点主要包括古代中国的历史、现代中国的历史、世界近代史以及历史研究方法。

下面将从这四个方面介绍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的历史1.中国古代文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重要内容。

2.社会制度:封建社会的形成与演变,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3.秦汉时期:秦统一中国、汉朝的政治制度、科技文化成就、丝绸之路的开通等。

4.魏晋南北朝:魏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权的对立与统一等。

二、现代中国的历史1.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和意义,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政治动荡和国家命运。

2.北洋政府与国共合作:北洋政府的政治制度、军阀混战的局面,国共合作的背景、条件和意义。

3.抗日战争:淞沪抗战和西安事变、八路军新四军的抗击日本侵略、国共两党的抗日合作等。

4.第二次国共内战:第二次国共内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新中国的成立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

三、世界近代史1.资本主义制度的兴起:欧洲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的影响与意义。

2.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过程和结果,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3.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冷战的开始和二战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4.第三世界的崛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和发展,第三世界运动与不结盟运动的作用。

四、历史研究方法1.了解历史资料:古代史料的种类、特点和获取方法,培养对历史资料的鉴别和利用能力。

2.运用历史常识:了解与历史相关的知识和概念,能够运用常识解答历史问题。

3.分析历史问题:掌握历史知识,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发展规律,分析历史问题。

4.培养历史意识:了解历史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以上是2024年陕西中考历史学科必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够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陕西新高一学考历史知识点

陕西新高一学考历史知识点

陕西新高一学考历史知识点在陕西新高一学考中,历史是一个重要的科目之一。

学生们需要掌握并理解一定数量的历史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陕西新高一学考历史相关的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1. 中国古代历史在学考中,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例如,夏、商、周的产生和发展,西周的分封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等。

此外,还应熟悉一些重要的人物,如伍子胥、孔子、孟子等。

2.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

学生需要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背景和影响;汉武帝开创的“文景之治”和“三公九卿”的制度;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中外交流等。

3.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辉煌的时期。

学生需要了解隋文帝的改革政策,如均田制的推行和科举制的实行;唐太宗贞观之治的重要性以及安史之乱的原因和影响;此外,还要了解唐朝的开元盛世和唐代的科技进步等。

4. 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中的后续时期。

学生需要了解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如北宋的王安石变法和南宋的江南经济;元朝的统治和世界上最早的全国范围的科举制度;明朝的洪武帝和明成祖的统治以及明朝的海外探险等。

5. 近代史知识学生还需要了解一些近代史知识,如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抗日战争等。

总结起来,学生在陕西新高一学考历史科目中,需要掌握并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同时,还需要了解一些近代史知识。

通过充分准备这些历史知识点,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学考,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愿所有的学生备考顺利,取得好成绩!。

陕西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说明详解

陕西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说明详解

陕西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说明详解(考试内容分布比例:历史必修1:40%;历史必修2、3各占30%)必修1学业水平考试内容解析第一单元(一)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西周宗法制的基本内容(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内容:①周王称“天子”,世代以嫡长子相传,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②诸侯的地位,也由其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③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类似的关系。

④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宗法等级。

2.西周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开始实施者:周武王(2)基本内容:①对象: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王室子弟、功臣、贵族等,成为诸侯。

②权利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对周天子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3)影响:它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权威削弱。

(二)“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的建立的史实1.秦朝的统一(1)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先后灭掉六国。

(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秦朝。

2.皇帝制度的创立秦统一后,秦王嬴政为加强统治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创立皇帝制度。

其特点是皇位世袭、皇权至高无上,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集于一身。

从此,“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所沿用。

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3.秦朝三公九卿制秦始皇在中央设三公,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别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监察、军务。

三公相互牵制,从而集权于皇帝。

4.郡县制(1)秦统一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2)构成:秦朝的郡县制中,郡设郡守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其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县以下有乡、里基层行政机构。

陕西省普通高中2024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含解析

陕西省普通高中2024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含解析

陕西省一般中学2024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含解析)2024.3.30留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和其次部分。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其次部分为非选择题。

2.考生领到试卷后,必需按规定在试卷上填写姓名、考籍号、座位号,并在答题卡上涂黑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

3.所必需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每年清明节,海内外炎黄子孙在黄陵祭拜始祖轩辕黄帝,凝合民族血脉,传承家国情怀。

祭拜始祖源于A. 宗法制B. 分封制C. 礼乐制D. 井田制【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清明节内外炎黄子孙拜始祖轩辕黄帝是受宗法制的影响,故A 项正确。

分封制是指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阔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故B项错误。

礼乐制是指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的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故C项错误。

井田制是指西周时期的土地公有制,故D项错误。

2.下图为中国古代中心官制示意图,该图反映的是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D【解析】【详解】概括图表可知,中心机构中没有宰相,同时设置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是明朝时期,故D项正确。

图表没有唐朝的”三省”,即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故A项错误。

宋朝设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故B项错误。

元朝设中书省,故C项错误。

3.太平天国制定了繁琐的“礼乐制度”;对诸王及其妻子儿女、亲戚和各级官员的称呼都做了严格的规定;各级官吏之间,上下的等级界线也非常严格。

这说明太平天国A. 追求合理社会秩序B. 崇尚肯定平均主义C. 认同封建等级观念D. 效法西方礼仪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概括材料“对诸王及其妻子儿女、亲戚和各级官员的称呼都做了严格的规定;各级官吏之间,上下的等级界线也非常严格”可知是对封建等级观念认同,故C项正确。

陕西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说明详解

陕西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说明详解

陕西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说明详解(考试内容分布‎比例:历史必修1:40%;历史必修2、3各占30%)必修1学业水‎平考试内容解‎析第一单元(一)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西周宗法制的‎基本内容(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内容:①周王称“天子”,世代以嫡长子‎相传,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②诸侯的地位,也由其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③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类似的‎关系。

④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宗法等级。

2.西周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开始实施者:周武王(2)基本内容:①对象: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王室子‎弟、功臣、贵族等,成为诸侯。

②权利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对周天子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3)影响:它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权威削‎弱。

(二)“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的建立的史‎实1.秦朝的统一(1)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先后灭掉六国‎。

(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秦朝。

2.皇帝制度的创‎立秦统一后,秦王嬴政为加‎强统治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创立皇帝制度‎。

其特点是皇位‎世袭、皇权至高无上‎,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集于‎一身。

从此,“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所沿用‎。

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3.秦朝三公九卿‎制秦始皇在中央‎设三公,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别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监察、军务。

三公相互牵制‎,从而集权于皇‎帝。

4.郡县制(1)秦统一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陕西会考历史必备知识点

陕西会考历史必备知识点

陕西会考历史必备知识点陕西会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中国史部分——政治史1.先秦的政治制度①分封制:特点是地方分权。

②宗法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体现家国同构和家国情怀。

2.从秦到清的政治制度①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秦郡县制;汉推恩令;元行中书省。

中央集权呈强化趋势。

②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汉内外朝制;隋唐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宋二府三司;明废丞相、设内阁;清军机处。

君主专制呈强化趋势。

3.近代的不平等条约①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②体现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条约《马关条约》;③破坏最大、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辛丑条约》。

4.太平天国运动①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②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

5.五四运动(1919年)①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②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7.遵义会议(1935年):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

8.抗日战争(1931——1945年)①抗战以来第一次胜利是平型关大捷;②抗战初期最大胜利是台儿庄战役;③敌后战场的重大战役是百团大战;9.解放战争(1946——1949年)①战略反攻的标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②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③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被推翻渡江战役。

10.新中国的民主制度建设①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

11.新中国外交①建国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另起炉灶”;②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建交1979年。

二、中国史部分——经济史1.中国古代的农业①劳动工具:春秋战国出现铁器牛耕;唐代曲辕犁。

陕西省2020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三内容解析

陕西省2020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三内容解析
③但其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体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是辛亥革命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
②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
③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涨价归公,由全民共享
(三)、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4各阶级、各阶层、各种派别积极参与;
51919年以前的学习取得一定成果,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中国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
(二)、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①是一次爱国、进步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
②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②(政治)提出“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③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三)、汉代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思想来源:
董仲舒将法家、道家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
汉代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汉武帝为加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原因
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出现和壮大
表现
1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⑵京剧的产生和发展
1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②清朝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京剧产生。
③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同光十三绝)发展:
专题三:
近代中国
的思想解放潮流
1、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新发展表现:①政治上:反封建专制;②经济上:工商皆本,经世致用;

2024陕西高二会考历史必考知识点

2024陕西高二会考历史必考知识点

2024陕西高二会考历史必考知识点2024陕西高二会考历史必考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强调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创造的制度、观念等;农业、手工业等方面的发展。

2.国家统一进程:重点了解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的和治国理念等;还需了解赢政的、汉武帝的统一等。

3.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需要了解唐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科技发展(如火药、指南针等)和文化繁荣(如诗词、绘画等);同时,还需了解宋朝的开创性制度、科技发展(如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等)以及文化繁荣(如宋词、文人画等)。

4.我国古代各个王朝的兴衰原因分析:需要重点了解秦朝的垂帘听政、宦官专权、内忧外患等原因;明朝的农民起义、土地问题、官僚主义等原因;同时也需了解其他朝代的兴衰原因。

5.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抗争斗争:主要包括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等历史事件。

6.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需要了解日本侵华战争的背景和起因、中国的抵抗和牺牲,以及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7.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需要了解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封建农奴制度、科举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8.中共的成立和发展:需要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党的主要领导人及其思想、农村包围城市等革命战略等。

9.新中国的建立和开放:需要了解新中国的建立过程、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重要事件;同时,也要了解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10.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需要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以及我国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成就。

陕西学考历史真题答案解析

陕西学考历史真题答案解析

陕西学考历史真题答案解析陕西学考历史是陕西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的一部分,也是考生们备战高考的关键科目之一。

历史科目是让学生了解过去,理解现在,预测未来的学科,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对陕西学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进行解析,希望能够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

首先,我们来看一道典型的陕西学考历史题目:【题目】中国古代一直注重人格修养,其中儒家思想对于人格修养的影响尤为深远。

以下哪个选项与儒家思想的人格修养观点相符?A. 反对道德准则的束缚,追求个人自由发展B. 高度强调个人的物质追求,追求经济独立C. 培养个人的仁爱精神和和谐关系D. 强调个人的利益最大化,追求个人私利【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儒家思想对人格修养的影响。

首先,我们了解到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因此,选项C是与儒家思想的人格修养观点相符的。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道例题:【题目】下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对中国的统一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是()A. 秦朝统一地中海B. 西汉探险到非洲C. 唐太宗与中亚各国的交流D. 元朝的蒙元合一【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历史事件对中国统一和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选项的仔细分析,我们可以排除选项A、B、C,因为它们与中国的统一和发展没有直接关系。

只有选项D,即元朝的蒙元合一对中国的统一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选D。

以上两道例题只是陕西学考历史中的两道典型题目,通过这些题目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历史学科的考查范围涉及到了不同的内容和知识点。

当备考陕西学考历史时,考生们首先要对历史知识进行全面的掌握。

历史知识包括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等。

考生们需要了解各时期的重要人物、事件、政治制度、经济状况以及文化发展等。

同时,还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和影响有清晰的认识。

此外,考生们还需掌握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和分析能力。

历史研究方法包括历史材料的分析、史料的辨证、历史事件的归纳概括等。

在解答历史题目时,考生们需要能够准确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析题目的要点,并结合自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给出合理的答案。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①基本定义:古代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为了管理国家、调配资源、维持社会秩序等而建立的一系列统治体系和规章制度。

②重要程度:这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让我们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国家治理模式的发展演变,对理解中国文化和现代社会很多观念的根源有重要意义。

③前置知识:需要对基本的历史时间线有一定概念,比如朝代顺序等。

④应用价值:比如研究现代政治管理中权力分配、中央与地方关系等可以从古代制度中寻找历史渊源。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一知识点贯穿中国古代史的各个阶段,是理解不同朝代兴衰的关键因素。

②关联知识:与古代中国的经济、文化、思想发展紧密相连。

例如发达的农业经济支撑起君主专制制度。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点在于对不同朝代复杂的官职体系和政治运行机制的理解。

关键点是认识制度演变背后的社会需求变化。

④考点分析:在学业水平测试中经常考查各个朝代独特的政治制度创建,像秦代的郡县制、唐代的三省六部制等。

考查方式多为选择题或者材料分析题。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就是君主掌控国家最高权力并且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的制度体系。

②特征分析:其特征主要有皇权至高无上,权力高度集中。

比如皇帝有诏令天下、任免官员等最高权力。

③分类说明:分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两个方面。

君主专制是指君主对国家权力的独自掌控;中央集权是中央向地方层层控制权力的模式。

④应用范围:基本适用于整个古代中国社会的统治,但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受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限制。

四、典型例题例题一①题目内容: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措施有哪些?②解题思路:回想秦始皇建立政权后的一系列措施,思考哪些是加强君主权力和中央对地方管控的。

③详细解析:核心措施包括确立皇帝制度,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实行三公九卿制,辅助皇帝治理;地方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必背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①基本定义: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就是从夏朝开始,在历代王朝不断发展完善的各类管理国家的制度,像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些制度,简单说就是古代当官的怎么治理国家的那些规则。

②重要程度:这在历史学科里超级重要,就像骨架对于人体一样。

了解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对理解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兴衰、文化发展、经济繁荣等等都能明白个大概。

③前置知识:得先知道一些基本的朝代顺序,像夏朝、商朝这些朝代的先后顺序得清楚,还有,最起码得知道中国地图的大概样子,这样说到哪个地方实行什么制度才能有个地理概念。

④应用价值:能让我们明白现在一些政治理念是怎么从古代慢慢发展来的。

比如说现在咱们政府的一些部门职能,在古代就有相似的机构,通过对比能更好地了解政府治理的意义。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是整个中国历史学习里的主线之一。

从早期的分封制到后来的郡县制,再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就像一棵大树的主干,其他知识像树叶一样围绕着它生长。

②关联知识:和古代文化发展、经济发展关联超紧密。

比如说科举制,不仅是一种政治选拔人才的制度,还影响了文化教育。

③重难点分析:重难点就在于制度复杂而且各个朝代不一样。

关键是要梳理清楚每个朝代的制度跟之前朝代相比有什么创新,像汉朝的郡国并行制,既要搞清楚郡县制又要明白诸侯国有啥权力。

④考点分析:既可能出选择题问某个朝代某个制度的特点,也可能出大题让分析制度演变的原因和影响。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例如君主专制,简单说就是皇帝一个人有最大的权力,想干啥就干啥。

中央集权就是权力收归中央,地方听中央的话,中央能管着地方的一切行动。

②特征分析:君主专制的特征像权力集中在皇帝手里,决策中别人很难左右皇帝的想法。

中央集权的特征就是地方的大事小情中央都要有话语权。

③分类说明:拿周朝来说,它有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就是把土地分给诸侯,让诸侯去管理。

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精粹. 历史

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精粹. 历史

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题卷三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考生领到卷后,必须按规定在试卷上填写姓名、考籍号、座位号,并在答题卡上涂黑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

3、所有答案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城内作答。

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

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

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

“这表明A.礼节轻重决定地位的尊卑B.古人对丧葬的轻视C.丧葬制与宗法制密切相关D.丧葬制违反宗法制2 .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政治制度的运作。

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

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与宗法关系的说明最为恰当的是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不再以周天子为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小宗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3 .“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拆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山海关之间的军事据点。

”与这一现象出现有关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1919年,《每周评论》指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

”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直接解决”的主要表现是A新文化运动 B.实业救国运动C.国民大革命D.护国运动5.1918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演讲说:“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

2023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人民版+必修三文化史复习讲义

2023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人民版+必修三文化史复习讲义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一、百家争鸣(一)、背景:(社会大变革)经济:井田制瓦解,封建小农经济兴起;政治:分封制瓦解,诸侯混战;思想文化:礼崩乐坏,文化学术下移社会环境:宽松的环境。

(二)、内容1.儒家(1)孔子:仁、礼、中庸(2)孟子:人性本善;仁政(3)荀子:人性本恶,礼法并用;仁义,王道;唯物主义思想2.道家老子:道;清静寡欲,无为而治;辩证法思想3.法家韩非子:法、术、势并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4.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科技成就二、儒家成为正统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阴阳等学说,创立新儒学体系。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3)三纲五常。

三、宋明理学1.背景:三教合一2. 程朱理学万事万物→格物致知(天)理三纲五常陆王心学心即理→内心反省朱熹:存天理,灭人欲;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

四、明清时期对儒学的批判继承1.背景:(1)君主专制强化,官场腐败;(2)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3)文化专制,出现对儒学的批判。

2.李贽:反对神化孔子;判断是非标准要与时俱进;肯定人的正当欲求,但反对纵欲;同情农民起义,反对歧视妇女。

3.三大思想家(1)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

(2)顾炎武: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王夫之: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

中国古代科技文学艺术一、科技1.四大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指南针,战国(司南);火药,唐朝;活字印刷,北宋,毕昇。

﹡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但非决定力量。

2.传统科技(1)数学:《九章算术》;祖冲之;(2)农学:四大农书(3)天文:《甘石星经》;郭守敬,“简仪”,《授时历》。

(4)历法:二十四节气(5)中医:《黄帝内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3.特点:(1)实用性(2)与农业密切相关(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二、文学1.《诗经》《楚辞》2.汉赋:司马相如3.唐诗: 杜甫,由盛转衰。

陕西高一高中历史水平会考带答案解析

陕西高一高中历史水平会考带答案解析

陕西高一高中历史水平会考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表明A.夏、商、周三代时间都不长B.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完全不同C.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无共同之处D.夏、商、周三代时间的主要制度是沿袭的2.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B.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C.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D.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3.按照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

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敇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

“敇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敇,严词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渔,明年无渔。

”最终此提案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B.中书省草拟的诏敇超越其部门的权限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D.体现了三权分立、制衡的原则4.黄宗羲提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然而,后来的君主却“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益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并且更“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均见《原君》)。

这说明黄宗羲A.先于卢梭提出资产阶级理论范畴的社会契约思想B.对君主“家天下”的行为持模糊态度C.彻底否定了中国历史上的君主现象D.强调对于君主,他的义务是首要的,权力是从属于义务之后为履行其义务服务的5.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 —5 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享利农书》记载为 3 倍;从而《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 倍,麦类则为44—200 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考点解析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考点解析”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考点解析
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西周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3)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4)分封制的作用(影响):①积极: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对周王室的拱卫,扩大西周的统治区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②消极:分封制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2、西周的宗法制:
(1) 含义: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3)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二、“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建立和影响
(1)“始皇帝”的来历:天下初定,秦王嬴政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先确定个名号,决定称为“皇帝”。

“皇帝”之称实际上就是古代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合称。

“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也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

(2)郡县制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三、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1、形成原因:宗法分封制的破坏:在分封之下,诸侯在其领地拥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随着生
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一些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壮大。

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小国。

战国时期,各大国国君擅自称王,卿、大夫夺位的政变也时常发生,田氏代齐、三家分晋是其中的典型事件。

诸侯争霸战争逐渐演变为兼并统一战争。

为增强竞争力,各诸侯国纷纷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进行变革,以法律的形式打破宗法分封制,确立封建制度。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秦王赢政以“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规定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

(2)中三公九卿制: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3)郡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

郡、县
属于皇帝直接控制的地方政权机构,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完全听命于皇帝,无独立特权。

郡县制推行是中央集权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4)制定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维持各级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行和更好地发挥应有效能;制定细密、严苛的秦法,秦法成为赢政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
政治体制的工具。

3、特征: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或君主专制)。

具体表现为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裁。

在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下,皇帝的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4、影响:(1)积极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负面影响: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四、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①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

但又废除秦朝苛法,有所损益。

②汉朝实行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习惯称三公。

③西汉汉武帝时用布衣为相,用身边侍从、秘书为尚书令等形成“中朝”,用三公九卿的机构称“外朝”。

④东汉光武帝时扩大尚书台的权力,成为决策的中枢机构。

⑤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⑥隋朝以尚书省,內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

唐朝三省分工明确,相权一分为三。

⑦隋唐时期,还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⑧宋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合称“二府”。

后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削弱相权。

⑨元朝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在中央中书省和枢密院,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以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关,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①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继承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二制并行。

郡守和丞相分别是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汉武帝时,解除王国军政大权,分全国为州作为监察区,设刺史。

②东汉时期,刺史逐步增添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到东汉末年,州逐渐演变
成地方行政区。

地方行
政区划由郡县两级制转变成州、郡、县三级。

③隋初,地方行政机构重叠,官多民少,隋文帝废除郡级,形成州县两级制。

④唐朝地方行政机构与隋朝相同,唐太宗分全国为10道,作为监察区,唐肃宗将道的监察长官改为观察使,道逐渐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

唐朝中后期,设置藩镇,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⑤北宋初年,宋太祖削减地方节度使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

宋朝地方政权分为州县两级,又将唐朝的“道”改为“路”,在州县之上。

⑥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⑦从汉至元,中央严格限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形成高度的中央集权。

五、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