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集(01)寻找你的小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集–寻找你的小明

寻找你的小明

首先声明,你提的问题很大,这篇回答只能点出方向,细节以后有缘再聊。

学弟所说的「渲染」,在大陆,他们称为「煽情」,指的,大概是我说的「表达」。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只要一提到「渲染」或「煽情」,大家都觉得要讲个小故事。而一提到辩论风格,大家都觉得我的特色就是擅讲小故事。就连当年立超去打国辩,评审一听便觉得「有黄执中的风格」,原因也是由于他结辩时讲了个小故事。

天晓得……我打辩论时,根本就很少讲小故事!

人,为什么会受影响?为什么会有感触?

绝对不是因为某句神奇的、优美的、雕琢过的「话」。

而是因为某个情境。

情境,可以是某个生活场景(如父母唠叨),可以是某些普遍经验(如失恋),可以是某种人际关系(如夫妻),甚至可以是某位象征性较强的角色(如蜘蛛人)……情境是个简单的小剧场。一句话,在有了情境后,就不再只是一句话,这句话就变成了听众开启叙事的「引子」,它可以让听众搜寻平日场景、转化个人经验、印证周遭关系,再自行去对这句话做延伸、做揣摩,甚至自行在脑海里生成画面、补充情节。

所以面对听众时,你要做的,不是「用你的话去说服他们」,而是要开启人们心中的剧场,让听众「用他们自己的话去说服他们」。

你所要做的,只是搭出舞台,架构情境,然后不断从旁提醒听众:「这是什么情况?」「这是要对谁说的话?」「这句话是谁该说的?」「你能对这种人说这种话吗?」「我们为什么不得不这么说?」你不一定要强迫听众接受你的答案,因为只要你所譬喻、所模拟的情境「合情」,那么,听众源自内心的答案,就会很自然的「合理」!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精采的申论,一旦一字一句的,写成了逐字稿,就会显得很跳跃、很潦草。

而有些词藻丰美的搞子,一旦讲起来,却变得很肉麻、很枯燥。

洛阳集–寻找你的小明那么,情境如何产生呢?

情境的关键,在于角色。

角色,就是牵涉在这场讨论中的人。他可以是道德上被谴责的一方(如支持废死的团体),可以是易激义愤的凡人(如受害者家属),可以是苦心孤诣的先行者(如下台的部长),可以是标签鲜明的标靶(如犯人)……但绝不能是全然客观,客观到与之无关的学者。

有了角色,就有了可以想象的社会关系,就有了可以想象的周遭互动,也就有了人们对这个角色的期待与假设。亦唯有当辩士是在为角色而非论点说话的时候,他说的才是「人话」,这话才有「人味」,他才能自然而非刻意的流露出焦急、讽刺、调侃或义正辞严。

许多人打辩论没感情,正因他们讲话是只有「持方」,没有「当事人」的──他们上台,只是想单纯地对大家论证出「大学生参加选美利大于弊」或「政府应开征奢侈税」。

开玩笑,这要是「论证」的出来,早就不用辩了!

所以我常说,打辩论的人,心中都要有个「小明」。

小明,就是你在这个辩题中,要为之奋战的对象!

小明是捡到钱包,却不忘索酬的路人……

小明是主张废死,被骂的狗血淋头的书生……

小明是有女儿要参加选美,想极力劝阻她的家长……

小明是永远沉默的甲医生……

有了小明后,你说的话,就是说给小明听的;对方的攻击,都是针对小明做的;你的反驳,是要对方给小明一个说法;你的情绪,则来自对方怎么能对小明说这种话!

你的声调、你的表情、你的措辞用语、你的起伏与节奏──都是因为小明。

心中没有小明,只有论点的辩士,再怎么声泪俱下的扮出悲天悯人貌,听众都是看得出来的。

就像官员在镜头前,再怎么强调苦民所苦,你我也是看的出来一样。

要做个称职的辩士,比赛前,请熟练你的架构、论点、基本动作。

但要做个动人的辩士,比赛前──请用心寻找你的小明。

<2011-04-04,12: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