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思想 PPT

合集下载

教师成长()ppt课件

教师成长()ppt课件

一个人能改变自己,意味着理智的胜利;自己 感动自己,意味着心灵的升华;自己征服自己,意 味着人生的成熟。能够改变自己、感动自己、征服 自己的人,便有力量战胜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 不是你面对的东西决定你的幸福,而是你面对 的方式决定你的幸福。 有时候,我们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自己抵 抗力太弱;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自己不豁达; 埋怨工作太难做,常常是自己能力不够强;埋怨收 入太低了,常常是自己期望值太高了。学会抱怨, 天昏地暗;改变自我,天高地阔。 幸福源于心境,心境源于自身。
1、有尊严的教师(受人尊敬和敬重的教师)
学生喜欢 家长赞扬 同行钦佩 领导信任 自己自信 对学生有责任感 让家长有信任感 使同事有安全感 给自己有成就感
2、幸福的教师
人生有两大幸福,一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做得让自己满意;另一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给他(她)们带来快乐。 ——周国平 你的第一责任是使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 你也就能使别人幸福。 ——费尔巴哈 一个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 ——美国学者诺丁斯《幸福与教育》 个体幸福的人对于社会是有益的,而每一个 不幸的人,都是社会的包袱。 ——苏霍姆林斯基
不公正待遇
失望(动机与效果不统一) 意外事故 怨案
对策与方法:
① 要心胸放宽,不要将烦心事总搁在心里折磨 自己; ② 找朋友(能与自己分享幸福和分担痛苦的人 )倾诉,交心谈心,释放、宣泄自己内心的隐痛或 者痛哭一场; ③ 看书学习,静心学习名人排除忧愁和痛苦的 方法; ④ 想一想同龄已故的同学、同事和朋友;
⑤ 坚定信念,内练素质、外塑形象,机遇是为 时刻准备的人准备的。
5. 保持快乐心情
英国《太阳报》曾以“什么样的人最快乐”为
题举办过一次有奖征答,评出了四个最佳答案: ⑴ 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 术家; ⑵ 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

法家思想 ppt课件

法家思想  ppt课件

专制和建立中央集权制是其目标,而尚法明
刑是发展经济和君主专制的法律保障,三个
方面相互支撑,共同构筑的法家思想的有机
组合。
ppt课件
9
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 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
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法》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欲速则不达。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
子·说林上》
经典寓言
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守株待兔、老马识
途人、 买讳 履疾 等忌医、三人成虎、智子疑邻、郑ppt课件
7
集大成者
在势、法、术方面,韩非无疑是集大成者。
他明确宣布,“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即 势、法、术三者都是帝王手里的工具,三者缺一 不可。
韩非子提出“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 “势 者,胜众之资也”,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 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明君如天,执法公正,这是“法”;
ppt课件
10
强调法律的作用:
一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 不能再争夺了,否则就是违背法律,要受到 制裁。
二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民立战功,通过 “严刑峻法”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
ppt课件
11
法家的基本思想
法家从事变法活动和构筑思想文化体系的两 个理论支点:
一是历史进步论的观点; 二是性本利的观点
ppt课件
12
历史进步论
不法古 不循今的历史观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 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 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 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商鞅明确地提出了 “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更进一步发 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他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儒释道 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儒释道 ppt课件
而不骄,威而不猛。” ❖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 “极高明而道中庸。” ❖ ☺这是儒家关于做事方面的德性原则。 ❖ 做事不要太苦;享欲不要太乐; ❖ 待人不要太苛;用物不要太荣。
1.4.5.克己复礼的修身之道
❖ 孔子:“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 孔子还曾经提出克己的三大目标指向: ❖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
探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能
不能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呢?
❖ 可以的。比如,儒学中“为政以德”、“以民为本”
的政治思想对我国的民主建设就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儒学中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学习同样有一定的指导作 用。如“三人行,必有吾师”“学而时习之”“温故 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
❖ 创始人是老子,在其《道德经》中提“道法自 然”的思想。
❖ 集大成者庄子则提出“不刻意”的命题来阐发 之。
❖ (2)道家的衰落与复兴
❖ 道家在几经曲折之后具有复兴的趋势。林语堂 把道家的智慧称为“自然”的智慧。“新道家” 在美国及欧洲的兴起。
❖ 中国未来的命运:“自由就是无为而治”
2.2、道家思想核心
❖ 以道家、儒家为代表的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 把天和人割裂、对立起来的观念与做法,而是 竭力主张在“敬天”、“畏天”的基础上追求 天人协调,天人合一。
❖ 尤其是道家的思想,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天道无为,任物自然。”
❖ 李约瑟:道家智慧的实质是禁止反自然的行 为。
佛:自己觉悟、觉悟他人、觉悟一切
❖ 南怀瑾: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 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 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 以,但是社会需要它。

《赵普》课件

《赵普》课件
影响。
赵普提出了 “以民为本” 的思想,强调 人民在国家中 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思想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赵普提出了 “以法治国” 的思想,强调 法律在国家治 理中的重要性, 这一思想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学术评价
赵普的学术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道德修养和治国理政 他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宋儒之祖” 赵普的学术思想注重实践,强调学以致用,注重经世致用
提出“以文 治国”,注 重文化教育
赵普的哲学思 想
哲学理念
儒家思想:赵普深受儒家思想的影 响,强调仁爱、忠诚、孝道等传统 价值观。
法家思想:赵普在政治实践中运用 了法家思想,强调法治、严刑峻法、 赏罚分明等原则。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道家思想:赵普也吸收了道家思想 的精髓,注重自然、无为、顺应天 命等观念。
注重品德教育:强调道德品 质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 的道德品质
倡导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 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
的教育方法
注重师生关系:强调师生之 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建立
良好的师生关系ຫໍສະໝຸດ 教育方法注重实践: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育 启发式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创新 品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强调做人做事的原则和底线
赵普PPT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PPT
目录
壹贰叁肆伍陆

赵 想赵 想赵 想赵 想赵










佛教思想简介PPT精选文档

佛教思想简介PPT精选文档
现报、生报、后报。 因果不会消灭,惟有修习佛法,断尽三界
烦恼,获得出世圣果,免除轮回之苦。 善恶不相抵消。需把握纯正的意志力,使
行为纯善,有慈爱、容忍、宽恕、不争、 不执的美德,为利他之善业。
7
佛教的基本教义
佛教的基本教义: ①把世界上的东西分作两类 有情(众生) 无情(没有生命或有生命而无性情)
5
缘起定律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缘起性 空,性空缘起”。
心法四缘:亲因缘,指自心中业识的种子; 无间缘,指众生攀缘之不断心念;所缘缘, 指一切外境;增上缘,指助力之缘。
色法二缘:亲因缘,亲近关系之缘;增上 缘,指助力之缘。
6
业力因果律
“业”,行为、造作之意。凡有意向的行 为,出自身、口、意的,都可以叫做业。
苦之中,故讲四谛。
15
↗天:天神,空死坠、水火风三灾等 三
∕人:八苦 等

∕修罗:魔神,天人鬼畜各随其类 道
六道 ---------------------------------------------
﹨畜生:苦役、充食、人杀

﹨饿鬼:恐怖、饥渴

↘地狱:火坑、坚冰、刀山等

16
四谛
④四谛(di) 苦谛——现实存在的生老病死,一切皆苦。 集谛——痛苦来源于“烦恼和业力的聚集”。 灭谛——痛苦可以灭掉,通过办法达到涅槃。 道谛——达到涅槃的手段和方法。 达到涅槃(圆寂——圆满沉寂),即“可不生不死,常乐我
净,超脱轮迴,永离苦海”,从此“超凡入圣”,达到彼 岸世界,跳出三界、六凡,成为终生之佛。
世间法:人天二乘。人乘者,受持五戒, 以保来世不失人身。天乘者,力行十善, 而求享胜妙天福。此二者所求,仍属生灭 之世间法。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ppt课件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ppt课件

05
以和为贵的现实意义
促进个人身心健康发展
缓解压力
以和为贵的理念有助于个人在面对压力时保持平 和的心态,减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产生。
提高心理健康
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避免冲突和争吵,有利于 个人的心理健康。
促进身体健康
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心脏 病等身体疾病的风险。
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23
CONTENTS
• 引言 • 和的内涵与外延 • 以和为贵的思想基础 • 以和为贵的实践应用 • 以和为贵的现实意义 • 如何实现以和为贵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社会背景
当前社会倡导和谐、合作 、共赢的价值观,以和为
贵符合时代精神。
教育背景
综合性学习注重跨学科、 跨领域的知识整合,以和 为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
亲子关系
强调父母与子女间的沟通与交流,以平等 、尊重为基础,培养亲密的亲子关系。
夫妻相处
倡导夫妻间的包容与信任,通过相互支持 、理解,共同营造幸福的婚姻生活。
学校教育中的以和为贵
01
02
03
师生关系
建立平等、尊重的师生关 系,鼓励学生表达意见, 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与合作 。
同学关系
倡导同学间的友爱与互助 ,通过团队合作、分享经 验等方式,增进彼此间的 友谊与信任。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和的理念有助于推动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和合作发展 ,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推动社会进步与繁荣
和的理念有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推动社会进步与繁荣。
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佛教与政治的关系PPT专题汇报

佛教与政治的关系PPT专题汇报

2、三位法师被钦定为宰相。在中国的历代王朝中,曾出现过三位宰 相级的法师。《佛祖通载》(元释念常撰)载:有沙门慧琳者,以 才学得幸于帝,与决政事,时号“黑衣宰相”,是为沙门参政之始。南 朝刘宋王朝时期,宋文帝刘义隆礼请慧琳法师为宰相,政治清明, 国运强盛于一时,时人称之为“黑衣宰相”、 惠珊精彩作品惠珊精彩作品 “缁衣宰相”,意思是以出 家人的身分来辅佐朝政的宰相。唐朝时,唐太宗召令明瞻法师入内 殿,盛馔供养,并向他请教古来明君安邦定国之道,他为太宗陈述
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忠孝为核心的伦理纲常之间的矛盾,采
取妥协和顺应的方针。一是接纳孝道思想,并把孝道纳入
到佛教伦理体系中。翻译和重解《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二是修改佛教众生平等的思想,改为人皆有佛性。尤其是
大乘佛教兴起以后,提出了佛法和王法“二法不可违”,并
以《宝行王正论》和《劝戒王颂》宣扬佛教的尊孝与忠君
惠珊精彩作品惠珊精彩作品
佛教对权力的依附 惠珊精彩作品惠珊精彩作品
惠珊精彩作品惠珊精彩作品
惠珊精彩作品惠珊精彩作品
佛教的发展离不开政治。任何 一种文化,包括宗教在内,在 传播过程中总是要想方设法争 取统治者的理解与接受,以得 到他们的支持,扩大影响。两 千多年来,佛教与政治的关系, 总体上说,是一种依附关系。 这种依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 方面:
惠珊精彩作品惠珊精彩作品
惠珊精彩作品惠珊精彩作品
2、梁武帝虔心向佛,不做君主,做法王, 推进了佛教的中国化。梁武帝萧衍是中 国第一个信佛的皇帝。他活了八十六岁, 在位四十八年,以佛法治国。不但修造 了大量佛寺,而且还翻译和撰写了大量 佛教著作。他礼请达摩祖师东来传法, 不仅促成中国禅宗的产生,在佛教僧制 的中国化和佛教素食方面也做了不可磨 灭的贡献。他在位期间,多次召集佛法 大会,并亲自讲经说法。晚年,甚至还 抛弃位高权重的皇帝不做,四次舍身同 泰寺为佛子,自愿服务众生。成就了“南 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景象, 可以这样说,没有梁武帝,就没有江南 大地佛教的繁盛。应该说,在中国历史 上,与佛教渊源最深的帝王,就是梁武 帝。

法家思想阐述ppt整理材料

法家思想阐述ppt整理材料

法家思想阐述ppt整理材料法家的基本思想法家思想的基本特征:明刑尚法,信赏必罚,尊主卑臣,毁弃仁恩。

也讲“德”,赏罚分明中的“赏”就是他们眼中的“德”。

(德刑)法家思想有三个基本的主张:其一,发展经济(农战—以农养战);其二,明刑尚法;其三,君主专制。

其中发展经济是其基础和出发点,实行君主专制和建立中央集权制是其目标,而尚法明刑是发展经济和君主专制的法律保障,三个方面相互支撑,共同构筑的法家思想的有机组合。

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强调法律的作用:一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不能再争夺了,否则就是违背法律,要受到制裁。

二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民立战功,通过“严刑峻法”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

法家从事变法活动和构筑思想文化体系的两个理论支点:一是历史进步论的观点;二是性本利的观点——都来源于韩非子历史进步论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

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

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

韩非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他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韩非注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

《韩非子·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性本利源自韩非子的师傅荀子“人性恶”的观点性本利——好利恶害的人性论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

像管子就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

打渔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渔的利益。

有了这种相同的思想,所以才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佛家心理学 PPT课件

佛家心理学 PPT课件

佛教心理学之心身结构
内容: 佛性─┬─心——┬能藏——心识(心体)———胎光业魂

├所藏——种子识(记忆)——幽精转魂

└执藏——习性识(习惯)——相灵现魂
└─色身─┬意根—┬末那识(思绪)——伏尸魄

└意识(直觉)———除秽魄
├身根──身识(触觉)———尸垢魄
├眼根──眼识(视觉)———非毒魄
├耳根──耳识(听觉)———天贼魄
佛家心理学
黄漫远 张丹 薛小雷
佛家心理学
佛教基本知识概述 佛家思想与心理学的关系 对佛家心理学的评价
佛家心理学
佛教与佛家概念的界定 佛家:1.诸佛之净土。2.谓属于佛教者。如佛教的学
术思想、佛教僧侣等。 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公元前6至5世纪古印度的
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创立。反 对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有生 皆苦”,以超脱生死为理想境界。广泛流传于亚洲国 家。相传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
关键是犯错后及时对治。一方面,要把曾经有过的 不善行为发露出来;一方面,表示真诚悔过并发誓 永不再犯。有了强烈悔过之心,罪业就能得到相应 的化解,乃至彻底铲除,所谓“忏悔得清净”, “忏悔得安乐”。这也是心理治疗中的重要方法。
3.培养正念·修习定慧
除戒律外,佛法中还有定、慧修行,为戒定 慧三无漏学。
心是什么
佛法对人生问题的解决,是从心理入手,这 就必须了解心的特征。
1.心是多元、复合的作用 佛法认为是普通心理, 相当于心理学所说的感觉、情绪、注意、表 象、意志等。此外,还有善和不善的心理, 是和道德、犯罪有关的心理。
2.心是无尽生命的积累
佛教基本知识概述
2、释迦牟尼 为北印度迦毗罗卫城净饭王 之太子。母摩耶夫人为邻国 居利族天臂城主之女。释迦 牟尼作为释迦族的圣人和觉 悟者——佛陀,在他45岁 的时候开始了漫长的弘教活 动,直至80岁涅槃。

第四章第二节 佛教概论

第四章第二节 佛教概论

(二)汉代佛教的代表人物
支娄迦谶
第一个传般若学的学者.月氏人,公元14年至洛阳,译经十 部.《般若道行品经》十卷,宣传"诸法悉空"的大乘般若 学说.佑录说他"凡所出经,类多深玄,贵尚实中,不存文 饰."纯系直译. 好文好质,南北风气之殊,于汉代已趋两路.但皆率凭口译, 师徒相传,以口授相付,不听载文.所以, "初则梵僧华客,听言揣意,方圆共凿,金石难和,咫尺 千里,睹面难通."译师来自西域,不解汉语,笔受之人, 语言,教理皆不胜其任,谬误浅薄在所难免.这是初传时期 佛典翻译的特点.《付法因缘传》中的故事很有启发意义 .
图为印度佛教 圣地鹿野苑
(一)佛教的发生及佛教的制度化
后,行化四方,耶舍及其父母,朋友,迦叶三 兄弟及其弟子一千余人相继皈依;外道舍利弗等, 以及摩诃迦叶,遇佛闻法后,也追随释迦座下, 形成千二百五十人的僧团.初限男众,净饭王逝 世后,释迦姨母及释迦族五百女子出家,比丘尼 僧团成立,形成七众弟子系统的制度化的僧团. 僧团强调"四姓平等" 僧团强调"四姓平等".毛泽东说释迦搞改 革… 制定了以"六和敬" 制定了以"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无诤, 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为 纲领的戒条,与僧人衣食住行,伦理道德,修持 解脱结合,形成完备的戒律与仪规 .
(一)佛教的发生及佛教的制度化
相传,自幼接受完备教育,聪明智慧过人,多情 善感.曾见老,病,死以及步行安详,已免忧苦 的修道者,有感于人生之苦,以救度众生一大因 缘,终于抛妻别子,远离荣华,于月夜,乘白马, 携车匿为伴,出家寻师学道,时年29岁. 携车匿为伴,出家寻师学道,时年29岁.
(一)佛教的发生及佛教的制度化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PPT课件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PPT课件
从内容的角度看,道谛的要义在于道德变革,要求 道德自我完善;在于心灵宁静,追求安息的境界。 它强调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实现人生的理想境界。
从方法的角度看,道谛强调培养信徒的坚定的信仰 和精勤的态度。并采用神秘的直观,以对治一切不 符合佛教的认识和思想,同时还十分重视调练心意, 以形成一种特异的心理状态。
“言下顿悟”,投合了庶族地主的口味。禅宗主张不读经、不礼
佛、不坐禅,采用“直指人心”的通俗说教,来宣扬佛教的基本
精神,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为中国化的佛教开拓了新的领域。
从理论渊源来看,禅宗是对南朝道生的“涅槃佛性”学说的进一
步发挥。掸宗思想推源于唐初的弘忍(公元601-674)。弘忍的
弟子神秀和惠能,前者称为“北宗”,主张“渐悟”;后者称为
佛教的基本思想
四、无常、无我和涅槃
佛教 “三法印”说: “涅槃寂静”,指超脱生死轮回,进入熄灭 一切烦恼、内心寂然不动的境界。
诸行无常,指世界万有是变化无常的。 诸法无我,指一切现象皆由因缘和合而 成,没有独立的实体或主宰者。
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和发展
一、佛学发展三阶段 及其与本土文化的关系
二、中国佛教——禅宗
“业”是行动或作为的意思。 做一件事,先有心理活动,是意业;后发之于 口,为口业;表现于行动,为身业。
佛教轮回说对中国文化之影响
在中国一般人心目中,业报轮回说成了佛教 的基本思想。
从世俗的观点来看,佛教给中国人心理以 深刻影响的,主要是因果报应、三世轮回思想。
佛教这种轮回说,强调了个人言行的自我责 任,强调一切都是自作自受,客观上对人们的行 为有一定的劝戒和约束作用。
”(《中庸子传上》) 契嵩作《辅教篇》,宣扬‘首之有圣人焉,曰佛、
曰儒、曰百家。心则一,其迹则异。

中国当代权贵阶层分析PPT课件

中国当代权贵阶层分析PPT课件
27
• 贵族精神代表人类文明的高端,流氓意识代表人类野蛮的底端。 几乎所有的人,既有向往高尚的意念,也有向往卑鄙的情欲,这 就是人性与兽性的争战。人性战胜兽性,人就走向高尚;兽性战 胜人性,人就走向卑鄙。大多数的平民,人性与兽性始终在身上 进行拉锯战,故而一生都在高尚与卑鄙之间徘徊;大多数的平民, 一生安分守己,注定是庸庸碌碌。平民要想超凡脱俗,要么追求 高尚而有望成为贵族,要么走向卑鄙而成为流氓。人追求高尚很 困难,成为贵族难上加难;人走向卑鄙很容易,成为流氓易如反 掌。也正是这个原因,人类社会始终是贵族少流氓多。
52
高僧大德







53
高僧大德
禅 宗 祖 师 慧 能
54
高僧大德
释 道 安 . 惠 远 师 傅
55
高僧大德
道 济 法 师
星 云 法 师
56
民国高僧大德








57
中国当代富贵阶级
1、中国官员知多少 (1)省部级高官:2000人左右 (2)地厅级官僚:99000人左右 (3)县级官僚:6500000人左右 (4)事业单位、公务员5000000人左右
28
• 高尚与高贵没有本质的不同,然而高尚与高贵还是有一步之遥,那是程 度的不同,境界的不同。你跨越了那一步之遥,就抵达高贵的境界。平 民也会高尚,但往往只能在顺境中高尚,却不能在逆境中固守高尚。如 若在逆境中依然能固守高尚,那就是高贵的境界了,也就成为贵族了。
• 高尚达到高贵的境界,就是“富贵而不淫,威武而不屈”。这就是贵族 精神的境界。富贵而不淫,威武而不屈,有两个层次的解读。第一个层 次是对富豪权贵解读:你富贵了不可变淫荡,你有权了不可以权屈人。 第二个层次是对平民百姓解读:你不富贵,可你不会被富贵所诱惑而放 弃高尚;你没有权,可你不会向权力屈服,你只诚服于公义与真理。达 到了这种境界,你即使身处平民,你也具备了贵族精神。

第六章中国传统艺术PPT

第六章中国传统艺术PPT

先秦绘画的发展
伴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各种手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所谓的“青铜文明”。统治阶级的需要带动了美术各门类的发展,绘画当然也不例外,有了长足的发展。
东汉绘画
东汉皇帝们为了巩固天下,控制人心,鼓吹“天人感应”论及“符瑞”说,祥瑞图像及标榜忠、孝、节、义的历史故事成为画家的普遍创作题材。
道家哲学强调自然、无为,这种思想在书法中体现为追求自然、流畅的笔触,注重笔墨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三)中国哲学思想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神韵支撑。
个性情感的表达
书法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书法家个性情感的抒发。每一幅书法作品都蕴含着书法家的情感、气质和审美追求。
(四)书为心画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
心境与笔墨的融合
秦汉时代艺术
秦汉时代艺术以其深沉雄大的气魄,在中国美术史上放射着夺目的光彩。
先秦两汉时期:风格形成
魏晋南北朝绘画繁复
画家身份受重视
人物画与走兽画突出
宗教画与历史人物画比重大
绘画理论总结
画家涌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崇佛思想上扬,绘画进一步变得繁复。曹不兴创立佛画,卫协在其基础上发展。
南方出现顾恺之、戴逵、陆探微、张僧繇等著名画家,北方有杨子华、曹仲达、田僧亮等大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总结出各种绘画理论,推动了中国画艺术的体系化发展。
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的绘画理念,画家身份逐渐进入历史书籍撰写中。
人物画和走兽画在这个时期发展得最为突出,《洛神赋图》中的山水只是作为人物故事画的衬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蓬勃发展,宗教画和历史人物画占了极大的比重。
魏晋南北朝时期:蓬勃发展
“骨法”定义
“骨法”又作“骨力”,指书写点画中蕴蓄的笔力,是构成点画与形体的支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所谓“性空”,即一切事物既然 都是条件的组合,那么它们就不会有 自己的个性、本性,没有不变性、永 恒性和自主性。(无我、无常)
• 佛家的人格修养
• 作为同是追求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 的文化,佛教传入中国,扩大了中国 本土这种文化的外延,同时也丰富了 它的内涵。
• 一、发菩提心
• 发菩提心就是求“觉悟”的心,是 令自己也令一切众生具备根本大智慧 的心,即成佛的心,也即无我为他的 心。
• 2、语音学上。佛经 用梵文写作,其发音 高低变化严格,促进 了中原音韵学的成熟 ,同时也使中国人掌 握了汉语的声和韵。
• 三、对文学和艺术的影响
• 1、由于受到佛经梵文的发 音变化高低的影响,中国 的诗歌在合辙押韵上也逐 渐规范,出现了“永明体 (南北朝时期)”,继而 产生了七言、五言律诗, 为中国唐诗、宋词、元曲、 元戏剧的产生和发展作了 准备。
• 落帆江枫欲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王安石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 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 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 风雨也无晴。——苏轼
• 青莲居士——李 白 香山居士——白居易 • 莲峰居士——李 煜(南唐后主) • 半山居士——王安石 六一居士——欧阳修 • 范仲淹居士——范仲淹 东坡居士——苏 轼 • 淮海居士——秦 观 稼轩居士——辛弃疾 • 易安居士——李清照 六如居士——唐 寅 • 柳泉居士——蒲松龄 板桥居士——郑板桥 • 芹溪居士——曹雪芹 破尘居士——雍正帝 • 瓶庵居士——翁同龢 无竞居士——张之洞 • 太炎居士——章炳麟(国学大师)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一、对中国统一的影响
• 通过藏传佛教(密宗)和汉传佛教(禅宗 )来促进各民族的融合,将整个中国凝聚 在一起。文成公主、松赞干布、五世达赖 喇嘛、乾隆等人。
• 西藏的唐卡画、藏戏、腊八节、盂兰盆节 等节日,佛教的拜佛、超度、赶庙会、放 生、素食等活动和规诫,都融入本国的乡 土生活之中,起着促进中国统一的重要作 用。
佛家思想
• 释迦摩尼:“释迦族的圣人”。古 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作 为太子时的名字叫“乔达摩·悉达 多”
• 佛:即佛陀的译音,意思是对宇宙 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彻觉悟的人。
• 如来佛:即释迦摩尼佛,“如”即 真知,指佛所说的“真理”;循此 真知达到佛的觉悟。
• 菩萨:“菩提萨埵”的省略,菩提 是觉悟的意思,萨埵是有情的意思 。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 仅次于佛的人 。
• 二、语言学的影响。
• 1、语言词汇上。佛经词语大大丰富了 中国文化的语汇,如:意境、境界、妙 、气韵、生动、世界、实际、如实、相 对、现象、觉悟、解脱、一尘不染、一 针见血、三生有幸、刹那、如影随形、 六根清净、打成一片、回光返照、大慈 大悲、生老病死、心猿意马、唯我独尊 、不可思议、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种 瓜得瓜,种豆得豆、放下屠刀,立地成 佛等。
• 佛家的修养人格“寓教于象”
• 地藏菩萨—大孝 安徽九华山
• 普贤菩萨—大行 四川峨眉山
• 观世音菩萨—大悲大慈 浙江普陀山
• 文殊菩萨—大智 山西五台山
• 佛家思想核心—“缘起性空”(色 即是空,空即是色)
• 所谓“缘起”,即世间上一切事 物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它的存在必 须依赖于众多的条件。缘生的事物不 能离缘而存在 。
佛的距离,昭示世人若要解脱烦恼、成就佛果
,应直接向自己内心用功,明自心,见自性,
方法简捷而明快,使佛国的终极存在对现实苦
难中的民众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从而极大地提
高了自信心。
• 禅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深远。它 丰富了中国诗词的意境 ,提出 “象 外之象,景外之景”,即作品的弦 外之音,把韵味和含蓄作为诗歌的 首要艺术特征。禅诗寓禅于诗,以 诗喻禅 ,抒发了无欲脱俗、恬淡清 幽的情怀 。禅往往成为一种理想化 的人生境界。自然界那种空净、寂 寞、闲适、安逸之美,人生中那种 任运随缘、蔑视利禄、乐天安命的 精神,在优秀诗人的作品里表现出 来,给人美感,令人神往。
• ⑷精进:不懈努力于自度度他、自觉觉他的事
• ⑸禅定:即打坐参禅,消除杂念,获得心理平 衡
• ⑹般若:即智慧,为自觉觉他而修智慧
• (北宗)神秀:
•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

——渐悟
• (南宗)慧能: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顿悟
被开发出来。
• 2、六度——修行的六个步骤
• “度”梵语是“波罗蜜多”,字义是“到彼岸 ”,就是从烦恼的此岸度到觉悟的彼岸的意思 。六度是六个到彼岸的方法。
• ⑴布施:钱财、生命、智慧的布施,为了破除 私我心,即无我为他,只奉献不索取
• ⑵持戒:“五戒”
• ⑶忍辱:完全放弃自我私利,一心利益他人, 忍受毁骂打击。
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4、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禅宗修习就是要达到自性清静、物我 两忘、心灵获得闲淡自然之意味,因 此,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描绘的是一种 “空寂”“闲适”的意境,是他禅意 的流露。
• 2、禅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顿悟 ”

“禅”是指证悟到本性的一种状态。禅
来自于生活,是长期对生活积累时的顿悟,禅
不受知识的约束。

强调众生皆有佛性,对于一向认为“人
性本善”,重视主体和个人修养的文人士大夫
,对于处在极端不平等的阶级社会中的普通民
众,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拉近了众生与
• 二、具体行为操作 • 1、戒、定、慧——修行的过程 • 五戒,是做人的准则,是完善人格的基础 • 不杀生——儒家的“仁” • 不偷盗——儒家的“义” • 不邪淫——儒家的“礼” • 不妄语——儒家的“信” • 不饮酒——儒家的“智” • 因戒生定:因为有了戒,就有了规矩,就能
控制住自己的心; • 因定发慧:有了定力,自性中的智慧就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