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而之也
文言文《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而、之)
文言文《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而、之)文言文《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而、之)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而、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而”用法: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3.而年又最高:表递进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10.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11.临溪而渔:【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Ⅱ.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12.溪深而鱼肥:表并列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14.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15.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1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17.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之”用法: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5.山水之乐:助词,的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8.宴酣之乐:助词,的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拓展:醉翁亭记原文及作品赏析【作品介绍】《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作者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游赏宴饮的`乐趣。
【原文】醉翁亭记环[1]滁皆[2]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3]壑[4]尤美。
望之蔚然[5]而深秀者,琅琊也,山[6]行[7]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9]路转[8],有亭翼然[10]临[11]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
《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而、之、也)一、“而”用法: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3.而年又最高:表递进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10.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11.临溪而渔:【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Ⅱ.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12.溪深而鱼肥:表并列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14.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15.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1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17.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二、“之”用法: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5.山水之乐:助词,的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8.宴酣之乐:助词,的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三、也A、表判断(肯定,用于描述景物,介绍人名)B、表陈述(解释)C、表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1.环滁皆山也(助词,表判断)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助词,表判断)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助词,表判断)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助词,表陈述)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助词,表判断)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助词,表陈述)7.故自号醉翁也(助词,表陈述)8.在乎山水之间也(助词,表感叹)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助词,表陈述)10.山间之朝暮也(助词,表判断)11.山间之四时也.(助词,表判断)12.而乐亦无穷也(助词,表感叹)13.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助词,表判断)14.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表陈述)15.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助词,表判断)16.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助词,表判断)17.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助词,表判断)1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助词,表判断)19.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助词,表判断)20.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助词,表感叹)2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助词,表判断)四、词类活用1. 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
《醉翁亭记中虚词的用法》
《醉翁亭记》中“之”字、“而”字、“也”字的意义及用法1、之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代词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连词名之者谁:助词醉翁之意:的山水之间:连词山水之乐:的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连词山间之朝暮也:的山间之四时也:的四时之景:的宴酣之乐:助词,的山林之乐:的游人之乐:的太守之乐:的2、而《醉翁亭记》中一共25个“而”字,现将用法归纳如下:⑴与“已”合用,表时间短已而夕阳在山⑵连词,表并列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②而乐亦无穷也③溪深而渔肥④泉香而酒洌⑤起坐而喧哗者⑶连词,表承接①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之间者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③日出而林霏开④云归而岩穴暝⑤野芳发而幽香⑥佳木秀而繁阴⑦水落而石出者⑧太守归而宾客从也⑨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⑷连词,表递进①而年又最高⑸连词,表修饰①朝而往②暮而归③往来而不绝者④杂然而前陈者⑤临溪而渔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⑹连词,表转折①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②而不知人之乐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也1.环滁皆山也(助词,表判断)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助词,表判断)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助词,表判断) 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助词,表判断)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助词,表判断) 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助词,表陈述) 7.故自号醉翁也(助词,表陈述) 8.在乎山水之间也(助词,表陈述) 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助词,表陈述) 10.山间之朝暮也(助词,表判断) 11.山间之四时也.(助词,表判断) 12.而乐亦无穷也(助词,表陈述)13.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助词,表判断) 14.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助词,表判断) 15.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助词,表判断) 16.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助词,表判断) 17.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助词,表判断) 1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助词,表判断) 19.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助词,表判断) 20.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助词,表判断) 2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助词,表判断。
《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而、之、也)
《酒徒亭记》的虚词用法(而.之.也)【2 】一.“而”用法: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3.而年又最高:表递进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山洞瞑:表承接6.野芳发而幽喷鼻,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8.朝而往,暮而归:表润饰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限也:表因果10.往来而不绝者:表润饰11.临溪而渔:【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Ⅱ.当“临”为介词时,表润饰12.溪深而鱼肥:表并列13.泉喷鼻而酒洌:表并列14.杂然而前陈者:表润饰15.起坐而鼓噪者:表并列16.太守归而来宾从也:表承接17.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二.“之”用法: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撤消句子自力性,不译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3.名之者谁:代词,指酒徒亭4.酒徒之意不在酒:助词,的5.山川之乐:助词,的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川之乐”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8.宴酣之乐:助词,的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撤消句子自力性,不译三.也A.表断定(确定,用于描写景物,介绍人名)B.表陈述(说明)C.表感慨(用于直抒胸臆).1.环滁皆山也(助词,表断定)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助词,表断定)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助词,表断定)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助词,表陈述)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酒徒亭也(助词,表断定)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助词,表陈述)7.故自号酒徒也(助词,表陈述)8.在乎山川之间也(助词,表感慨)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助词,表陈述)10.山间之朝暮也(助词,表断定)11.山间之四时也.(助词,表断定)12.而乐亦无限也(助词,表感慨)13.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助词,表断定)14.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表陈述)15.起坐而鼓噪者,众宾欢也(助词,表断定)16.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助词,表断定)17.人影狼藉,太守归而来宾从也(助词,表断定)1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助词,表断定)19.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助词,表断定)20.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助词,表感慨)2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助词,表断定)四.词类活用1. 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3. 名之者谁名:定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4. 自号曰酒徒也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5.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6. 至于负者歌于途歌: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7. 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8. 太守宴也宴:设席,名词作动词五.古今异义词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候;今义:时光】野芳发而幽喷鼻【发:古义:凋谢;今义:披发】酒徒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欲望,心愿】林霏开【开:古义:消失;今义:打开】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丧的样子】六.一词多义1.归:太守归而来宾从:归去云归而山洞暝:集合暮而归:回来2.谓:太守谓谁:为,是太守自谓也:定名3.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向下临溪而渔:接近4.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草木旺盛的样子5.乐山川之乐:乐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快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对...觉得快活【第一个“乐”】6.而溪深而鱼肥;表并列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杂然而陈前者;表润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七.特别句式1.倒装句: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扶携提拔,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状语后置句)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等于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2.断定句:环滁皆山也.(“也”表示断定语气.)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者,…也”,断定句式的标志.)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酒徒亭也.(“也”表示断定语气.)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者,…也”,断定句式的标志.)内情毕露者,山间之四时也. (“…者,…也”,断定句式的标志.)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者,…也”,断定句式的标志.)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者,…也”,断定句式的标志.)起坐而鼓噪者,众宾欢也.(“…者,…也”,断定句式的标志.)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者,…也”,断定句式的标志.)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者,…也”,断定句式的标志.)庐陵欧阳修也.(“也”表示断定语气.)3.省略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成语归类:酒徒之意不在酒:出自欧阳修《酒徒亭记》;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内情毕露:出自欧阳修《酒徒亭记》;比喻工作的本相完整暴露出来. 山肴野蔌:出自欧阳修《酒徒亭记》;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峰回路转:出自欧阳修《酒徒亭记》;形容山川胜景路径弯曲庞杂. 觥筹交织:出自欧阳修《酒徒亭记》;形允很多人聚首喝酒时的热烈场景.。
《醉翁亭记》虚词 “而”的用法
表并列,相当于“并且”、“又”、“和”等,亦可不译。
ﻫ(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ﻫ(3)“日出而林霏开”;ﻫ(4)“云归而岩穴暝”;ﻫ(5)“溪深而鱼肥”;ﻫ(6)“泉香而酒冽”;
ﻫ(7)“水落而石出者”;
2.表承接,用在两个词或短语之间,以示动作(状态)的前后关系。
ﻫ(8)“野芳发而幽香”;
(9)“佳木秀而繁阴”;
(10)“往来而不绝者”;ﻫ(11)“起坐而喧哗者”;ﻫ(1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3)“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3.表递进,相当于“而且”、“并且”、“就”等,或不译。
ﻫ(14)“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1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6)“而乐亦无穷也”;4.表修饰,连接状(定)语和中心词。
(17)“朝而往”;
19)
(
(18)“暮而归”;ﻫ“临溪而渔”;
(20)“杂然而前陈者”;
ﻫ(2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ﻫ5.表转折,相当于“却”、“但”、“可是”等。
(22)“而不知人之乐”;
(2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已”、“而”连用,表示时间短暂,可译为“不久”。
ﻫ(24)“已而夕阳在山”;ﻫ7.“然”、“而”连用,表转折,可视为。
ﻫ(25)“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文言文《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而、之)
文言文《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而、之
“而”用法:
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
3.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阴:表承接
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
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
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
10.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
11.临溪而渔:【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Ⅱ.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
12.溪深而鱼肥:表并列
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
14.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
15.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
1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
17.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之”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
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
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
5.山水之乐:助词,的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
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
8.宴酣之乐:助词,的
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醉翁亭记》虚词-“而”的用法
虚词“而”的用法
1.表并列,相当于“并且”、“又”、“和”等,亦可不译。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3)“日出而林霏开”;
(4)“云归而岩穴暝”;
(5)“溪深而鱼肥”;
(6)“泉香而酒冽”;
(7)“水落而石出者”;
2.表承接,用在两个词或短语之间,以示动作(状态)的前后关系。
(8)“野芳发而幽香”;
(9)“佳木秀而繁阴”;
(10)“往来而不绝者”;
(11)“起坐而喧哗者”;
(1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3)“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3.表递进,相当于“而且”、“并且”、“就”等,或不
译。
(14)“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1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6)“而乐亦无穷也”;
4.表修饰,连接状(定)语和中心词。
(17)“朝而往”;
(18)“暮而归”;
(19)“临溪而渔”;
(20)“杂然而前陈者”;
(2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5.表转折,相当于“却”、“但”、“可是”等。
(22)“而不知人之乐”;
(2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已”、“而”连用,表示时间短暂,可译为“不久”。
(24)“已而夕阳在山”;
7.“然”、“而”连用,表转折,
(25)“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醉翁亭记中而字用法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和”。
如: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指茂盛,“深秀”指幽深秀丽,“蔚然”与“深秀”属并列关系,“而”表并列,可不译。
②“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冽”:溪很深,鱼很肥;泉水香,酒色清,两个“而”都表并列,可不译。
③“起坐而喧哗者”:这里的喧哗,并非起而喧哗,也不是坐而喧哗,而是欢乐之中的一种形式。
所以这句应译为:有的站起,有的坐下,时站时坐,喧哗声一片。
喧哗和起坐是并列的,所以这里的“而”表并列。
(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①“而年又最高”,意为:不但饮酒不多就醉,而且年龄又最大,“而”在这里表递进。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里的意思也更进一层——不但领悟在心里,而且寄托在酒上。
所以这里的“而”表递进。
(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意为:早晨,太阳出来了,树木里的雾气就消散了,傍晚,云烟集聚,山谷就昏暗起来。
“雾气随日出而消,山谷随云聚而暗”,所以这里的两个“而”表承接。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水落而石出者”,意为:野花开了,就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丽的树木枝叶繁茂,就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水面下降了,石头就显现了。
故这三个“而”字表承接。
③“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意为:太守回去,接着宾客们也跟随太守一起回去,游人离去后禽鸟接着欢乐了起来。
这两个“而”表承接。
(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可是”。
如:①“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中,“然而”的“而”,表转折,是承上层的“太守归而宾客从,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意思的转折。
可译为“可是”。
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为: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这里的“而”可译为“但是”“却”,故表转折。
(5)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或译为“的”。
如:①“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潺潺而泄出”“潺潺”,既写声,又写形,有慢慢地流出,缓缓地溢出之意,是对“泄出”的修饰,“而”在这表修饰。
醉翁亭记知识点
《醉翁亭记》知识点一、虚词注解(一)“而”用法: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可不译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3.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却,但是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可不译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10.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11.临溪而渔:表修饰12.溪深而鱼肥:表并列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14.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15.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1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17.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1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连词,表顺承关系。
1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转折关系。
(二)“之”用法: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5.山水之乐:助词,的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8.宴酣之乐:助词,的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二、词类活用1.山行六七里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
3. 名之者谁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4. 自号曰醉翁也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5.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6. 至于负者歌于途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7. 杂然而前陈者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8. 太守宴也设宴,名词作动词9.醉能同其乐形容词作动词,共同享受。
三、古今异义词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林霏开【开:古义:消散;今义:打开】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意思,主意,心意。
《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
《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而、之、也)一、“而”用法: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2.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3. 而年又最高:表递进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5.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9.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10. 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临溪而渔:【有争议】I.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II.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12. 溪深而鱼肥:表并列13. 泉香而酒洌:表并列14. 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15. 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16.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之”用17. 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3. 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4. 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5. 山水之乐:助词,的6.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7. 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8•宴酣之乐:助词,的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三、也A、表判断(肯定,用于描述景物,介绍人名)B、表陈述(解释)C、表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1. 环滁皆山也(助词,表判断)2.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珈也(助词,表判断)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助词,表判断)4.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助词,表陈述)欧阳总创编2021..02.1313. 往来14. 杂然而前陈者,滁人游也(助15. 16. 仃. 18. 众宾欢也(助词,表判断) 太守醉也(助词,表判断)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助词,表判断)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助词,表判断)起坐而喧颓然乎其5.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助词,表判断)6.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助词,表陈述)7. 故自号醉翁也(助词,表陈述)8. 在乎山水之间也(助词,表感叹)9.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助词,表陈述) 10. 山间之朝暮也(助词,表判断)"・山间之四时也.(助词,表判断)12.而乐亦无穷也(助词,表感叹)19.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助词,表判断) 20.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助词,表感叹) 21.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助词,表判断) 四、词类活用1•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 词作状语。
《醉翁亭记》虚词-“而”的用法
《醉翁亭记》虚词-“而”的用法
“而”是一个常见的虚词,在《醉翁亭记》中也出现了多次。
本
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而”的用法。
1. 连接并列动作:
“而”可以用来连接并列的动作或事件,表示它们的顺序或关系。
例如,在《醉翁亭记》中有一句“而今世事如驱驰”,其中的“而”连
接了“今世事”和“如驱驰”,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结果或补充。
2. 表示递进关系:
“而”也可以表示递进的关系,表示前后两个动作或状态的渐进
推进。
例如,“涤故而不化”,其中的“而”表达了前者为了达到后者
的目的而进行的动作。
3. 转折关系:
“而”还可以表示转折的关系,表示前后两个动作或状态的反差。
例如,“状貌既殊而神彩劳动”,其中的“而”表达了前者和后者在外
表上的差异。
4. 强调主体行为:
“而”有时还可以用来强调主体的行为或状态。
例如,“不寒而栗”,其中的“而”用来强调主体的恐惧感。
总的来说,虚词“而”在《醉翁亭记》中起到了连接并列动作、
表达递进或转折关系以及强调主体行为的作用。
这些用法都有助于
文章的表达和逻辑连贯性。
注意:本文只是针对《醉翁亭记》中“而”的用法进行简要讨论,并不全面。
如果需要更详细和深入的分析,请参考相关研究资料。
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
一、“而”用法: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3.而年又最高:表递进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10.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11.临溪而渔:【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Ⅱ.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12.溪深而鱼肥:表并列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14.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15.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1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17.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二、“之”用法: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5.山水之乐:助词,的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8.宴酣之乐:助词,的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三、也A、表判断(肯定,用于描述景物,介绍人名)B、表陈述(解释)C、表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1.环滁皆山也(助词,表判断)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助词,表判断)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助词,表判断)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助词,表陈述)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助词,表判断)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助词,表陈述)7.故自号醉翁也(助词,表陈述)8.在乎山水之间也(助词,表感叹)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助词,表陈述)10.山间之朝暮也(助词,表判断)11.山间之四时也.(助词,表判断)12.而乐亦无穷也(助词,表感叹)13.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助词,表判断)14.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表陈述)15.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助词,表判断)16.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助词,表判断)17.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助词,表判断)1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助词,表判断)19.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助词,表判断)20.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助词,表感叹)2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助词,表判断)四、词类活用1. 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
醉翁亭记虚词也的用法
醉翁亭记虚词也的用法一、虚词的概念与作用"醉翁亭记虚词也的用法"这个任务名称出自文学作品《醉翁亭记》,通过分析该句中的“虚词也”的用法,探讨虚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和特点。
在我接下来的文章中,将会逐步介绍虚词的概念、种类、以及其在句子构成和语境理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所谓虚词,是指那些在语法意义上具有相对较弱且不具实际含义的功能词。
它们常常无法单独独立构成一个句子,但却起到了连接各个成分或表达特定关系的重要作用。
而“也”则是其中一种常见的虚词之一。
二、“也”的基本含义与使用方式首先来看,“也”在汉语中属于副词类,并且具有多种含义和使用方式。
最基本的含义是表示肯定、加强语气或表示同样地存在某种情况。
例如,“他很努力工作,你也不能落后。
”这里,“也”起到了加强语气和肯定前者说法的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定的使用方式。
例如,“也”可以用来引起反问,表示与前提不同或意料之外的情况。
比如,在句子“他这本书写得真好,却被人看了一眼也没兴趣。
”中,“也”是用来强调对方没有产生任何兴趣。
三、虚词“也”的辅助作用虚词“也”在句子中还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可以帮助构建平衡结构、对称关系以及逻辑关联。
通过合理运用“也”,可以使句子更加流畅和连贯。
首先,在表达某种固定或普遍观点时,常常会使用“也”进行类比或呼应。
比如,“成功者总是坚持不懈地努力,失败者却只是偶尔付出一点努力而已。
”这里使用了两个并列的动宾短语,并通过“也”来实现对称性。
其次,“也”在句子中还可以引导条件或让步关系,并且可以与其他虚词配合使用。
“无论天气多么恶劣,我们都要继续前进。
”这里,“也”表示让步关系,并且与其他虚词(如“无论”)共同发挥作用。
四、注意事项与误区虽然“也”在表达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误区和常见错误。
首先,虚词“也”的使用应遵循语境和句子结构的要求。
不能滥用或过于依赖它,在句子中过多出现会造成句式单调和语言表达的乏味。
醉翁亭记虚词“而”用法
表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等,亦可不译。
(1)“望之蔚可是深秀者”;
(2)“渐闻水声潺
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3)“日出而林霏开”;
(4)“云归而岩穴
暝”;
(5)“溪深而鱼肥”;
(6)“泉香而酒冽”;
(7)“水落而石出者”;
2.表承接,用在两个词或短语之间,以示动作(状态)的前后关系。
(8)“野芳发而幽香”;
(9)“佳木秀而繁阴”;
(10)“来往而不断者”;
(11)“起坐而喧华者”;
(12)“太守归而
贵宾从也”;
(13)“游人去而
禽鸟乐也”;
3.表递进,相当于“而且”、“而且”、“就”等,或不译。
(14)“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15)“得之心而寓
之酒也”;
(16)“而乐亦无量也”;
4. 表修饰,连接状(定)语和中心词。
(17)“朝而往”;
(18)“暮而归”;
(19)“临溪而渔”;
(20)“杂可是前陈者”;
(21)“人知从太
守游而乐”;
5. 表转折,相当于
“却”、“但”、“可是”等。
(22)“而不知人之乐”;
(23)“而不知太
守之乐其乐也”;
6. “已”、“而”连用,表示时间短暂,可译为“不久”。
(24)“已而夕阳在山”;
7. “然”、“而”连用,表转折,可视为。
(25)“可是禽鸟知山林之乐”。
《醉翁亭记中虚词的用法》
《醉翁亭记》中“之”字、“而”字、“也”字的意义及用法1、之xx可是深秀者 :代词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连词名之者谁 :助词别有用心:的 xx 之间 :连词 xxxx:的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连词山间之朝暮也:的山间之四时也:的四时之景:的宴酣之乐:助词,的 xxxx:的游人之乐:的太守之乐:的2、而《醉翁亭记》中一共25 个“而”字,现将用法归纳以下:⑴与“已”适用,表时间短已而xx 在 xx⑵ 连词,表并列① 望之蔚可是深秀者② 而乐亦无量也③ 溪深而渔肥④ 泉香而酒洌⑤ 起坐而喧华者⑶ 连词,表承接①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之间者②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③ 日出而林霏开④ 云归而岩穴暝⑤ 野芳发而清香⑥ 佳木秀而繁阴⑦ 水落而石出者⑧ 太守归而来宾从也⑨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⑷ 连词,表递进① 而年又最高⑸ 连词,表修饰① 朝而往② 暮而归③ 来往而不停者④ 杂可是前陈者⑤ 临溪而渔⑥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⑹ 连词,表转折① 可是禽鸟知山林之乐② 而不知人之乐③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也1.环 xx 山也 (助词,表判断)2.望之蔚可是深秀者,琅琊也(助词,表判断)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助词,表判断)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助词,表判断)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助词,表判断)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助词,表陈说)7.故自号 xx 也(助词,表 xx)8.在意 xx 之间也 (助词,表 xx)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助词,表 xx)10.山间之朝暮也 (助词,表判断)11.山间之四时也. (助词,表判断)12.而 xx 无量也 (助词,表 xx)13.来往而不停者,滁人游也(助词,表判断)14.杂可是前陈者,太守宴也(助词,表判断)15.起坐而喧华者,众宾欢也(助词,表判断)16.寂然乎此间者,太守醉也(助词,表判断)17.人影凌乱,太守归而来宾从也(助词,表判断)1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助词,表判断)19.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助词,表判断)20.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助词,表判断)2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助词,表判断。
《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
欧阳治《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而.之.也)一、“而”用法: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3.而年又最高:表递进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1()•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11•临溪而渔:【有争议】I.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II.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12.溪深而鱼肥:表并列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14.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15.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1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17.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二、“之”用法: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5.山水之乐:助词,的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8.宴酣之乐:助词,的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三、也A、表判断(肯定,用于描述景物,介绍人名)B、表陈述(解释)C、表感叹(用于直抒胸臆)°1.环滁皆山也(助词,表判断)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鄒也(助词,表判断)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助词,表判断)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助词,表陈述)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助词,表判断)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助词,表陈述)7.故自号醉翁也(助词,表陈述)8.在乎山水之间也(助词,表感叹)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助词,表陈述)10.山间之朝暮也(助词,表判断)11.山间之四时也.(助词,表判断)12.而乐亦无穷也(助词,表感叹)13.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助词,表判断)14.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表陈述)15.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助词,表判断)16.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助词,表判断)17.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助词,表判断)1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助词,表判断)19.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助词,表判断)20.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助词,表感叹)2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助词,表判断)四、词类活用1.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
醉翁亭记中虚词的用法和意思
醉翁亭记中虚词的用法和意思一、引言《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以生动、细腻的描写风格而闻名。
这篇小品文描绘了作者在慈济县河边一个名为“醉翁亭”的景点遇到雨后湖光山色的美景,引发他对人生禅意和宴游乐趣的思考。
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虚词,使用准确恰当地展现了文章情境与主题。
本文将分析《醉翁亭记》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二、描述自然景观1. “无片纸以舒怀”:文章一开头便使用虚词“无”,强调了作者心灵深处对于琐碎尘世之物置之度外。
这个描述暗示着文中接下来对于自然景观的描写更具真正意义上的感受和体验。
2. “落霞与孤鹜齐飞”:在描绘夕阳时,使用了虚词“与”,并列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
这种修辞手法透露出作者内心选择的困惑和矛盾之处,同时也呼应了文章主题中自然与人情之间的和谐关系。
3. “草长莺飞”:通过虚词“长”表达了春日草木蓬勃生长的生机,给读者以愉悦感。
这种常见到自然景物的描写犹如一面明镜,入木三分地展现了大自然细腻多彩而又静与动、定与变的特性。
三、描述自身情感1. “胡马七匹,都是我心头上的挂念”:使用虚词“都是”,将胡马与作者心里上牵挂着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这个细微巧妙的联想便于读者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离乡别井时对家园思念之情。
2. “不饮白水而欲赋诗”:此处使用了虚词“而”,将喝水和创作诗歌加以对比。
形象化表达出作者在极度渴望后才能完成内心深深期盼已久的事情,并为读者带来一丝戏谑之情。
四、人间烟火1. “人语马嘶,隔云水共长天”:文中使用了虚词“共”,表达出人与动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
这种形容唤起了人对生命根本意义和相互关系的思考,突显了醉翁放逐世俗的旷达心境。
2. “露从今夜白”:通过虚词“从”强调时间的延续性。
在描写露水时,将昨夜今晨紧密相连,进一步强调了文章主题中禅意观念对于时间的超越。
3. “日已三竿”:使用虚词“已”,以突出日影向西移动所带来时间的流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而
之也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而、之、也)
一、“而”用法:
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
3.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
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
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
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
10.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
11.临溪而渔:【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Ⅱ.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
12.溪深而鱼肥:表并列
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
14.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
15.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
1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
17.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二、“之”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
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
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
5.山水之乐:助词,的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
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
8.宴酣之乐:助词,的
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三、也
A、表判断(肯定,用于描述景物,介绍人名)
B、表陈述(解释)
C、表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1.环滁皆山也(,表判断)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也(助词,表判断)
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助词,表判断)
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助词,表陈述)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助词,表判断)
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助词,表陈述)
7.故自号醉翁也(助词,表陈述)
8.在乎山水之间也(助词,表感叹)
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助词,表陈述)
10.山间之朝暮也(助词,表判断)
11.山间之四时也.(助词,表判断)
12.而乐亦无穷也(助词,表感叹)
13.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助词,表判断)
14.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表陈述)
15.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助词,表判断)
16.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助词,表判断)
17.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助词,表判断)
1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助词,表判断)
19.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助词,表判断)
20.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助词,表感叹)
2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助词,表判断)
四、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
3.名之者谁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4.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
6.至于负者歌于途歌: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7.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8.太守宴也宴:设宴,名词作动词
五、古今异义词
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
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愿望,心愿】
林霏开【开:古义:消散;今义:打开】
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
六、一词多义
1.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暮而归:回来
2.谓:
太守谓谁:为,是
太守自谓也:命名
3.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向下
临溪而渔:靠近
4.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的样子
5.乐
山水之乐: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对...感到快乐【第一个“乐”】
6.而
溪深而鱼肥;表并列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杂然而陈前者;表修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
七、特殊句式
1.倒装句: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
状语后置句)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
)
2.判断句:
环滁皆山也。
(“也”表示判断语气。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醉翁亭也。
(“也”表示判断语气。
)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
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庐陵也。
(“也”表示判断语气。
)
3.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成语归类??:
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出来。
山肴野蔌: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峰回路转: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觥筹交错: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