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公民与公民生态意识-文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生态公民与公民生态意识

党在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

“以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因此,增强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做优秀的“生态公民”,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影响重大。

生态公民”的内涵解读

生态公民”是生态世界的主宰者,“生态公民”的提出是

应时代发展需求,是公民身份理论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

生态公民”理论的提出

加拿大学者金里卡和诺曼曾指出,20 世纪90 年代政治理论的焦点是公民和公民身份。更多学者从环境保护作为切入点,探讨“生态公民”理论。英国学者多布森教授的《公民与环境》一

书中提到了“后世界主义”的公民身份。多布森认为“生态公

民”更像是“后世界主义公民”。它强调责任而非权利,不管是在在私人领域或是公共领域,人们都应当遵守自然界规则,讲究美德。并且“生态公民”是由陌生人组成的公民群体,因而也具有世界性。

生态公民”的内涵与特征

所谓“生态公民”是指具有生态文明意识及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公民。狭义的“生态公民”仅指即低碳公民。广义的

生态公民”还包括那些是参与环保行动,监督政府与企业的环

保行为的公众[1] ,其具有四个特征:

1.“生态公民”是具有权利意识公民

每一个现代公民都人权。随着人权的范围逐步扩展,已经由政治权利,经济和文化权利发展到如今的集体权利,当今环境人权已经成为现代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人权既表现为每一个人都有获得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善物”的权利,比如洁净的饮水;还表现为任何人都有不遭危害而影响其生存和健康的

环境恶物”伤害的权利,例如被污染的水质[2] 。“生态公民” 享受环境权利,为其提供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

2.“生态公民”是具有责任意识与生态美德的公民

生态公民”是主动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与义务积极公民。

要求“生态公民”在形式上具有三种特定的义务:一是要遵守相

应的环境法规;二是要推动并监督政府对相关环境法规制定与执

行;三是自觉主动地实践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公民”不但要承

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还要具有良好美德。在创建生态文明的过

程中,现代公民既要具备传统的“消极美德”如守法),还需

具备公民理论所倡导的现代“积极美德”如节俭)。公民如

何约束自己的不当行为,则取决于公民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因此,对于环境保护来说,公民在私人领域表现出来的各种美德(如理性消费)都是至关重要的。

3.“生态公民”是具有全球意识的公民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治理环境污染单靠一个

国家是解决不了的,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笔者认为,环境污染没有国界,致力于环境保护与环境工作的“生态公民”同样没有国界,他们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保护的各种活动,强调各国公民之间要相互关心、平等团结,凸显世界公民身份的一致性。

4.“生态公民”是具有生态意识的公民

美国生态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于《沙乡年鉴》一书中谈道:

没有生态意识,私利以外的义务就是一句空话。”[3] 他强调,生态意识为私利以外的生态责任,倡导人对自然的保护义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危机不断地显现和暴露,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公民“生态意识”的重要性。现代生态意识凸显

整体思维”与“尊重自然”两个基本特征。“整体思维”是从整个世界的角度思考环境问题,强调单纯地依靠技术手段或政治与经济制度是解决不好环境问题的,还要有公民尊重自然的思想意识作指导。

二、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内涵分析

马克思强调环境由人来改造,能改造自然的人一定是受教育养成离不开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与教育过程,加强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有利于公民最终能够自下而上地贯彻和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实现各项生态文明价值。

的,因此环境的改变和人的自我改变是一致的。生态公民”的一)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内涵

1.公民意识的内涵

公民意识影响着公民是否能够承担公民身份角色,公民意识的有无是公民个体能否真正实现社会化的标志之一。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查特尔?墨菲在《政治的回归》一书中说

到:“公民的私人自由与公共利益之间是不可分离的,这两种身份是存在于一个永远也不会被调解的永恒张力之中。”

由此看出,一个人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而这些角色并非是断然分开,毫无联系的。因此,公民要有

公民身份观念”,即对自身的社会角色有个清晰的认识,这是公民意识形成的基础。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所处地位的一种自我认识。其核心内容为公民享受权利与自觉履行的义务,认识到自己在国家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并以国家主人身份将责任感、使命感与权利义务观念融为一体。

2.生态文明与公民意识的关系

生态意识又叫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意识培养对“生态公民”的养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提高公民素质、树立生态文

明观、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根本途径,生态文明与公民意识这

两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统一的。一方面,公民意识是生态

文明建设的基础。公民意识在本源上已经落实了生态文明建设。

孟子说过:“人之性善也,如水之就下也。”意味着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如果没有了良知,善良就如同洪水般直流而下;另一方面,生态文明赋予公民意识新内涵,成为公民意识建设的重要

内容。目前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经济发展与资源供求的矛盾,公众环保意识与国家保护环境举措的违背等问题。通过对公民的生态意识教育,促进全民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以提升整体素质,对建设与实现社会主

义现代化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谓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是指人类关于自然包括天然自然与改造自然)和环境保护的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及心理向导的总称。指人类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把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看作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符合生态发展的行为就做,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坚决禁止。

二)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特征

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实质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用道德观念去引导人们爱护自然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使人类社会可永续持久地发展下去。其特征主要表现以上几点:

1.核心理念为和谐发展

传统人类意识认为人类可向自然无条件无限制地榨取利益。

而生态文明意识则倡导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思想[5] ,强调人类与自然平等地位,应当协调发展。因此,人在改造与利用自然同时要节制,让其活动限制在某一历史时期内可容忍的状态之下,从而达到自然资源再生利用,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

2.倡导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生态意识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要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