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的能力与目标

合集下载

综合实践阶段教学目标(3篇)

综合实践阶段教学目标(3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阶段教学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文化知识和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本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基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概述综合实践阶段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 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5.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6. 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生活习惯。

三、具体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鼓励学生参与科技活动、艺术创作、社会实践等,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2)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3)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增强团队凝聚力;(4)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和协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2)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拓宽知识面;(3)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习效率;(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公民意识;(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3)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道德修养;(4)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养。

5.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素养;(2)引导学生欣赏优秀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提高艺术表现力;(4)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综合实践教学总目标(3篇)

综合实践教学总目标(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综合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本篇综合实践教学总目标旨在明确实践教学的方向和目标,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指导。

二、综合实践教学总目标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1)强化学生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4)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1)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3)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面对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实验设备进行科学实验。

3.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1)深化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

(2)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使学生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

(4)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使学生能够撰写学术论文、参与学术交流。

4.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1)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

(2)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3)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需求,顺利就业。

(4)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

5.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1)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使学生能够阅读、理解、运用外语。

(2)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发展趋势和前沿科技。

(3)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使学生能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

(4)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工作和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最新11篇)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最新11篇)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最新11篇)综合实践教学计划篇一一、活动指导思想:以_为指导,以“环境保护、名人风学习、家乡支柱经济、自然实践操作”为主题,以�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一种主动探求、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现代学习方式,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升综合素质,自觉推进素质教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主要工作任务: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2、小学一二年级主要开展以家庭活动和校内活动为主,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规划,每周以2课时为宜。

其他年级小学部每学期不小于10天的活动时间,初中部七、八、九年级每学期不少于20天,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学科型综合实践活动。

3、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6、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结合起来,也要与学校“十五”省级科技课题的研究结合起来,办出学校特色。

四、课型及步骤:1、方案设计型:指导老师从“亲近自然、发展自我、社会、科学、文化”等方面设立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讨论制定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方案2、方法知识普及型:在活动前对学生的活动方法进行具体的指导,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及时进行解决。

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目标

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目标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教育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

综合实践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的目标。

二、培养创新精神1.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勇于尝试,不断探索。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提升实践能力1.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增强社会责任感1.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

2.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法律法规,增强他们的公民意识。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五、促进全面发展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美的存在,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六、具体实施措施1.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课程体系,确保实践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2. 创设实践平台。

充分利用学校、社区、企业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5篇)

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5篇)

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根据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的有关要求,本学期我校将继续正常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

要求各年级、各班按对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来切实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并要求每位任课教师要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更好地推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

二、目标要求: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习惯,不怕困难勇于合作的精神,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对自然对家乡的热爱和公民的意识。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

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1.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继续重视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____年级)(征求意见稿),相关“综合实践活动”的论述及其它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

强化校本培训,增强培训和学习的实效性。

使全体教师、特别是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教师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促进学(____)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和操作要点。

2.抓好课程实施(1)各教师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及本学期实施计划,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或“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作为课程实施以及学校管理和检查课程实施情况的依据。

(2)努力组织好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课教学目标(3篇)

综合实践课教学目标(3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课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教学目标旨在明确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目标,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确保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概述综合实践课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质。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学生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

5.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具体教学目标1. 思想道德素质(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的品质。

2. 科学文化素质(1)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身心健康素质(1)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2)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审美素质(1)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5. 劳动素质(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6. 实践能力(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七年级综合实践教学案(3篇)

七年级综合实践教学案(3篇)
2. 教师点评,总结实践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
3. 引导学生反思: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学到了什么?对自然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观察、记录、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
3. 学生使用科学工具的熟练程度。
4.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 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风光图片,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态系统吗?生物多样性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二)新课讲解
1.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1)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包括生物群落、非生物因素等。
(2)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
1. 自然环境探索:
- 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常见动植物及其生活习性。
2. 户外探索活动:
- 观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 收集自然标本。
- 进行简单的生态调查。
3. 生活体验:
- 农村生活体验。
- 传统手工艺体验。
- 环保意识教育。
- 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宣传活动。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
-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实践活动:
- 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团队合作能力等。
3. 作品展示:
- 评价学生的作品,如自然标本的制作、手工艺品的完成度等。
五、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目标(3篇)

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目标(3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它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教学目标旨在明确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目标,为教师提供教学方向和依据,同时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和预期成果。

二、教学目标概述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5.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具体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1)知识目标:通过综合实践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跨学科的知识体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1)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观察、分析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3)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1)创新精神: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2)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1)社会责任感: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关注民生,树立社会责任感。

(2)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合格公民。

5.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身心健康: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身心得到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个性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问题,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目标

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二、培养创新精神1. 目标描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具体目标:(1)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事物,敢于突破传统观念;(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发散思维;(3)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在创新活动中的合作能力。

3. 实施措施:(1)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科技制作、创意绘画等;(2)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竞赛,如机器人比赛、编程比赛等;(3)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4)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三、提高实践能力1. 目标描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具体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学会从生活中发现规律;(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

3. 实施措施:(1)开展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2)组织户外考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思考;(3)开展问题解决竞赛,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4)开展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四、增强社会责任感1. 目标描述: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

2. 具体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2)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让他们学会遵守社会公德;(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关注生态环境;(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热爱祖国。

3. 实施措施:(1)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现状;(2)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3)开展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4)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综合实践的教学目标(3篇)

综合实践的教学目标(3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的教学目标应紧紧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核心。

以下将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方面阐述综合实践的教学目标。

二、知识目标1. 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概念、特点、意义和发展趋势。

2. 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原则、方法和技巧。

3. 熟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 了解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动态。

5. 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6. 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7. 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能够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4.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

5. 培养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

6. 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使学生能够合理分配资源、协调各方关系。

7. 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3.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懂得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4. 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使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5.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6.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7.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懂得欣赏美、创造美。

五、教学实施1.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目标(3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目标(3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教学目标旨在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标,为教师提供教学方向和依据,确保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教学目标概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1. 知识目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了解国家政策法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爱国情怀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具体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工程、艺术等领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了解国家政策法规,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能够与同学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4)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2)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懂得团结协作,共同为集体荣誉而努力。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追求真善美。

四、教学实施策略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课活动目标

小学综合实践课活动目标

一、引言小学综合实践课是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综合实践课,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学科知识,拓展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本篇将详细阐述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活动目标,以期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活动中勇于探索、勇于实践。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一定的技能。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学生的领导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承担责任。

3.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1)让学生接触到各个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 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调整心态,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

(2)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身体。

(3)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面对挫折。

5.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1)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3)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6.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1)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珍惜资源。

(3)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保护环境,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7.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1)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风俗,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

(3)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关注全球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

三、实施策略1. 丰富课程内容,注重实践性(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适合学生的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3篇)

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3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核心,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操作、项目研究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下为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1)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如实验操作、工程设计、编程等。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1)使学生了解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关心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发展。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5.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3)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6.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1)使学生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2)培养学生的团队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在团队中承担责任,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

7. 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1)使学生了解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学生的领导意识。

(2)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提高学生在团队中的领导地位。

(3)引导学生学会激励团队成员,提高学生的团队凝聚力。

综合实践四目标

综合实践四目标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本文将从四个方面阐述综合实践四目标,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目标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具体措施如下:(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2)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激发创新思维。

(3)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平台。

如科技创新大赛、社会实践等。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具体措施如下:(1)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等。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创新思维水平。

(2)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如设计、制作、实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

(3)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竞赛,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三、目标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1.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

具体措施如下:(1)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生活技能。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3)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是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目标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明确活动目标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目标的阐述。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2)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团队协作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1)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民生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5. 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1)引导学生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使学生具备跨学科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6.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1)引导学生关注国际事务,提高学生的国际意识。

(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3)使学生了解世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7.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1)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提高学生的环保能力。

(3)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8. 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1)引导学生了解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目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目标

一、课程概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科学、社会、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实践活动。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人文素养,使其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敢于质疑、善于思考。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独特的见解。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其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

(2)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3)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1)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

(2)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其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使他们在合作中承担责任。

4.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1)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

5. 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1)引导学生关注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使学生学会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具体实施策略1. 课程设置(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置不同主题的活动课程。

(2)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形成有机的整体。

(3)关注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 教学方法(1)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实验、游戏、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评价方式(1)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3篇)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3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目标。

二、培养创新精神1.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敢于质疑。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团队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创新任务。

三、提高实践能力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4.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四、增强综合素质1.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2.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3. 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面对挫折和困难,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

五、具体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了解各类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掌握实践活动的步骤和技巧。

(3)学习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3)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成就感。

(2)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的公民。

(3)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面对挫折和困难,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综合实践的教学活动目标(3篇)

综合实践的教学活动目标(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成为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本文将围绕以下目标展开讨论。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对未知事物充满兴趣。

(2)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其创新思维。

(3)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如实验操作、工艺制作、调查研究等。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操作的能力,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

(3)使学生学会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效果。

3.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1)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诚信、友善、责任感等。

(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其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

(3)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能够在社会中独立生活、工作。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其学习效率。

(3)使学生学会在遇到困难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1)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提高其跨学科学习能力。

(2)使学生学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跨文化、跨地域的交流能力,提高其国际视野。

6.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1)使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树立环保观念。

(2)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7. 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1)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学会调整心态,应对生活中的压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抗压能力。

(3)使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本文档旨在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方面的综合素养而设计的。

以下是该课程的主要目标:
1. 培养实践能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将有机会亲身参与真实的实践项目,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发展团队合作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与他人的合作,鼓励学生在团队中合理分工,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创新思维: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挑战现有的观念和方法,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4. 提升综合素养: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综合应用他们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5. 增强实践经验: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增加经验、积累经验,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以上目标的引导和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发展各个方面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研究和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以上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概要描述,具体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综合实践全册教学目标(3篇)

综合实践全册教学目标(3篇)

第1篇一、总体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核心,以综合为特征的课程。

其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

本课程全册教学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其在团队中的沟通、协作和领导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使其具备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5.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具体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概念、特点、意义和实施方法。

(2)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步骤和实施策略。

(3)学会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整理归纳、分析评价、总结提升等基本技能。

(4)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探究方法、问题解决技巧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协作、分享、互助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团队精神。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安全意识。

(5)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民族精神。

三、年级划分及教学目标1. 小学阶段(1)一年级- 熟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其基本特点。

- 学会简单的实验操作和探究方法。

-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2)二年级- 深入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掌握基本步骤和方法。

- 学会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整理归纳。

-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目标及其分解作者: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2008 年 3 期, 43-46(2008 年 9 月出版 )2008-10-29国务院批准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纳入到国家科技发展与创新型国家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配套政策,其根本原因是综合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及其在基础教育阶段建构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的价值。

作为一种体验性的、实践性的、综合性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在课程目标上,具有比较突出的能力目标取向。

所谓课程目标的能力取向,是指课程实施对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视,把发展学生各种能力作为核心目标。

从总体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说“通过某某主题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来表达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目标的默认,而需要明确地提出发展学生哪些能力、分解为哪些类型和层次,在不同的活动主题实施中,要达到哪些质性的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力目标的清晰设计和有效达成,直接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应切实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目标的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目标不仅涉及认知领域的能力,而且涉及综合能力。

从总体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目标不是单一维度的,而是多维度的,多维度的能力目标,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多样性的内在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目标主要体现在认知与思维能力、操作与问题解决能力、交往与社会活动等维度。

1.认知与思维能力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知与问题解决领域的目标,直接指向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质量的能力,可分为以下具体层面的能力。

(1)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开放的学习情境中,搜集处理信息是是问题解决的基本途径、基本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和学生学习过程,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具体包括:搜集第一手资料的能力;整理和利用各种信息或数据的能力;呈现、表达各种信息的能力等方面。

(2)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获取知识是学习的基本任务和目标之一。

尽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以获得系统的书本知识为目的,但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正确认识,是综合实践活动认知目标的一个方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一种“无知”的课程。

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具体包括:提炼观点,形成见解的能力;整合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能力;区分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的能力;运用概念表述自己见解的能力等方面。

(3)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良好思维质量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基石。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目标具体分解和落实到主题活动的操作过程之中。

一般来说,创造性思维质量和思维能力目标具体包括: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归纳能力与演绎能力、系统化与综合化能力等;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合理地表述问题与分解问题的能力,如把握问题实质的能力、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的能力、建立问题的分析框架的能力、将问题表述为可操作的研究课题的能力等。

2.操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实践能力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性学习活动,发展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利用工具和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

(1)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其核心目标要素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体包括以下方面: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科学方法的能力,如调查研究与访问的能力、实验研究与观察的能力、参与与服务的能力等;运用数学思想和技巧的能力,如数理统计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策略的能力,如策略选择的能力等。

(2)操作能力操作能力是指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安排和组织资源的能力;使用工具和技术的能力;设计与制作的能力,如设计与生产一个系统的能力等;发明创造的能力等。

3.交往与社会活动的能力目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多种关系,参与多样性的社会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的结构,学会参与社会生活,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和共同工作,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达成的重要实践能力目标。

交往与社会活动的能力目标涉及人际技能目标、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等目标范畴。

(1)规划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规划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制定活动方案、制定可行性强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方案或计划。

在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

(2)协调能力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处理好同学之间、活动场景中不同部门的人员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和解冲突能力。

(3)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和共同工作的能力,即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有目的地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和能力,认知自我以及与他人有效沟通的能力等。

(4)管理能力在实践活动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管理与自我管理,发展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

美国应用学习标准中就明确地提出了管理与自我服务的能力这一维度的课程目标。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力目标达成中应注意的问题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能力取向”的课程,这也许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在课程目标上最本质的区别之一。

客观地讲,能力发展问题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中课程实施的难点问题。

其“难”在何处?我觉得最突出的一定就是“能力目标游离”,即课程实施中的能力培养是个没有规范和基本常规的问题,不仅缺乏清晰的系统化、阶梯型的能力目标设计,而且缺乏能力目标的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如果如同许多学科课程那样,呈现出“能力目标游离”的局限,那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也许会就全部丧失。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实现能力目标,应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1.能力目标应与活动过程中的任务取向相关联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目标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达到的,而是通过学生的实践过程达成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能力目标在目标的性质上属于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

因此,在每个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将各种能力目标与学生活动的具体任务向关联,引导学生通过完成活动任务,以行动来达成能力目标。

2.注重能力目标的校本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目标,在不同的活动主题中具有不同的能力目标要素和发展水平。

从实施层面上说,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达成是非常校本化、主题化的过程,学校应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类型的活动主题,进行能力目标的校本设计和开发,引导所有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经历,各种能力得到促进和发展。

学校在进行能力目标开发与默认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经历不同性质活动主题的学习过程,以实现学生能力的结构性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能力目标的分类与分层设计层次小学中段( 3-4 年小学高段( 5-6 年级)初中阶段( 7-9 年级)类型级)目标描述目标描述目标描述1. 了解问 a.了解问题是研究 a.了解问题的类型 a.理解问题解决对科技题的意义的起点 b.理解问题解决对生活、创新的意义和类型 b.认识问题的各种生产的意义 b.发展对问题的敏感性具现象2. 了解问 a.问题来源于日常 a.从事实或案例中发现 a.从文献中发现问题有题的来生活问题 b.通过思考和逻辑提出问源,学会 b.问题来源于学习 b.从观察中发现问题问题题提出问题生活 c.通过比较发现问题 c.怀疑和辩证否定意的方法 c.问题来源于家庭识生活3.学会分 a.学会分解问题的a.分解问题的发展过程: a.能够从原因与结果、结解问题的因素过去、现在和将来构与功能等角度具体描要素和关 b.学会分解问题中 b.能够提出两个以上的述研究的内容系的关系具体研究内容4. 把握问 a.学会简要地表述 a.会解释问题中的主要 a.能够分析问题的变量题的实问题概念 b.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质,学会 b.问题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的实质,明确问题表述问题 c.学会明确表述问题的主要内容1.活动方 a.学会做事要有计a.通过讨论,学会撰写研 a.初步具有规划的意识案的结构划究方案和能力规 b.学会填写活动计划划表与 2. 做事要设有目的计的 3. 学会设a.学会列举研究的目标a.学会从时间序列a.会明确制定研究任务 a.能够区分并清晰地描b.提出研究的主要目的述研究的任务、目的和内容a.能够从时间、地点、条 a.能够对研究活动的各能计活动步力骤4. 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优势和劣势1.初步具有总结与反思的意总识结与交2. 初步学流会总结与的反思的方能法,具有力总结与反思的能力3. 能够进行成果总结与表达1.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调查上安排研究活动的基本阶段b.初步学习制定研究各阶段的活动要领a.能够结合研究活动计划的设计,初步认识自己和同学的优势a.认识到总结的重要性b.学习及时记录和整理研究过程中的感受a.知道保存研究过程中搜集的数据和数据b.初步学会整理活动过程中资料c.能够促进开展经验总结,及时发现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a.学会在活动过程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b.初步学会有结构地运用文字表达活动结果c.了解撰写调查报告、观察报告的基本格式a.认识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b.能够比较合理地确定调查的对象件、人员分工、具体活动任务等方面设计研究活动的技能程序 .a.学会合理地利用自己和他人的优势b.初步学会组建团队和小组合作的方法a.能够比较明确地把握活动过程中自己遇到的困惑b.能够及时总结活动过程中的得失c.能够提出总结的计划a.能够及时与同学或指导教师交流活动过程中的感受b.能够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地获取知识,并加以整理c.体验过程总结、结果总结、方法总结等方法a.学习引用数据,区分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b.尝试撰写调查研究报告、观察研究报告、小实验研究报告c.学会撰写倡议书、社会宣传纲要和提纲a.能够从调查中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b.初步学会制定调查与访问的计划 ,初步具有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个阶段作比较全面的过程设计a.能够比较全面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b.具有合作的意识和能力a.能够及时发现活动过程中自己的积极方面和不足之处b.能够发现自己在解决问题中的不足之处,并设法解决a.能够对自己和同学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比较合理的评价b.能够比较合理地进行过程总结、方法总结、经验总结c.能够比较准确地全面地总结活动的得失,并从中获得有加以的启发a.尝试写作研究论文b.体验和初步学会答辩的方法c.能够在活动的各个阶段与同学和指导教师交流活动结果a.能够结合调查与访问的具体课题,提出调查研究与访问的目的、任务和内容,制定可行的调查与访问计划与访 2. 问卷调问查与访谈的调查能a.了解问卷的基本格式b.初步学会提出适合调查目的和调查内容的问题a.能够明确调查和访问 a.尝试在开放的社会环的具体内容境中针对感兴趣的社会b.能够编制简要的调查现象进行调查问卷和访问提纲 b.了解与学习访谈的方c.能够根据调查计划,在法力3. 调查资料的整理与调查研究报告的撰写1.实验与观察的价值和目的实验与观察的能2. 实验操力作与动手能力3.观察能力与方法c.针对感兴趣的问题,在班级同学中开展调查a.能够用数字简要表达调查的数据b.能够简要地表述调查的结果a.认识观察的重要性b.初步具有观察身边的自然事物的习惯a.能够尝试性地提出猜想b.尝试进行简单的小实验a.学习观察事物的局部状态和特征b.初步学会做观察记录学校环境中开展调查,搜集一定的调查资料a.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统计调查数据,得出初步的调查结果b.尝试撰写调查研究报告c.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建议或策略a.初步具有观察的意识,能够根据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制定观察计划b.尝试进行社会行为观察,学习设计观察指针和观察记录表c.具有探究的意愿,能够尝试进行短作业性的小实验a.学会分解实验的变量,初步进行主要实验变量的操作和控制b.在实验中观察事物的变化,学会获得实验资料c.能够得出初步的实验研究结论a.具有较强的观察敏感性b.学会进行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c.能够在观察中把握事物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会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整体属性a.能够对调查数据进行多层次的整理和分析b.初步学会根据调查资料分析问题的现象和本质c.提出有意义的建议和策略a.能够在研究性学习中根据需要自觉地开展观察活动,具有较强的观察能能力c.具有较强的探究的意识,能够借助学科仪器设备,开展比较规范的实验a.初步理解和把握实验变量之间的关系,能够把握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等内在联系b.合理地操作实验仪器设备,学会进行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c.得出实验结论,学会撰写实验研究报告a.能够明确地提出观察的目的和内容,初步具有观察设计的能力b.学会观察自然事物和社会事务变化与发展的过程c.通过观察,认识和把握事物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信 a.了解与认识文献 a.经历上网、图书馆、实 a.能够认识到文献数据息收 1. 文献收集集与处理的能力 2. 文献整理与分析1.分析与综合逻辑思维能力2.归纳与演绎类型b.初步明确文献的不同来源c.能够搜集一定的文献资料a. 学习在文献数据、第一手数据中提出问题b.能够从文献数据中得出自己基本结论c.体验信息发布的过程a.学会把一个事物或一个问题分解为两个以上的因素b.能够找到事物或问题中隐含的两个以上的关系c.学会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变化结果a.知道简单事物之间具有共同点和不同点,学习寻找事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b.能够列举事物的不同现象c.能够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优势和不足a.知道分类是有标准的b.学会把一个事物证调查等基本方式搜集文献b.学习保存文献数据的方法c.能够搜集到较多与研究活动目的相应的资料a.初步学会对文献数据所反映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类b.尝试利用文献数据来进行问题分析c.尝试进行信息发布活动,学会编制简报、手抄报a.能够通过分析,理解和把握事物或问题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b.能够指出事物两种以上功能c.通过调查等活动,学会理解和把握事物的现状d.尝试把握事物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能够尝试进行结构分析e.学习明确分析的思路a.学习寻找比较复杂的事物和问题的共同点和不同点b.能够初步认识事物的共性和个性c.能够寻找事物的特点或特征d.能够从三个以上的现象中推演出一个观点e.能够把一个观点分为三个以上的具体观点a.能够判断事物分类的不同标准,并能够对一种事物或问题提出两种的价值b.初步具有搜集文献的意识c.能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到大量与主题相关的文献数据a.学会区分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规范作注释b.初步学会从文献资料中分析解决问题c.能够从文献资料中得出自己的见解,并口头和书面发表看法a.能够开展对事物或问题的历史、现状进行分析b.学会把握事物或问题的实质c.初步学会对事物的价值进行分析d.初步学会分析事物的共性和差异,初步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 e.能够初步学会进行因果分析,并得出分析的结论f.能够对自己或同学的分析思路进行设计和评价a.了解归纳和演绎的作用b.学习从具体中概括普遍c.了解演绎的三个基本前提d.初步学会进行属性归纳e.初步学会认识事物和问题的一般性和特殊性a.能够提出进行事物分类的标准,能够做到划分事物类型的标准不重3.分类、模拟与比较4.概念、判断和推理或问题分为两个以以上的分类标准迭或交叉上的类型 b.能够识别和判断两种 b.能够对一类事物或问c.能够对两个事物以上相同、相近或相似题进行比较合理的分类从两种以上的角度事物的相同点 c.能够通过模拟,进行创进行比较 c.能够通过模拟,对一种造性想象事物的可能变化状况进 d.能够对事物之间的性行比较合理的想象质、特征、结构、功能、d.初步学会进行简单事关系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物的比较a.学习简要概括事 a.学习对一个词语进行 a.能够从现象或数据中物的属性,并用一分析性的解释或说明提出几个概念,学习从个词语来表达b.学习用两个以上的陈内涵和外延上分析概念b.知道每个观点要述句来表达对一个事物 b.初步学会分析和论证有事实或资料作为或问题的判断c.学习对一种事物或现象的积极依据一个想法或观点加以论面和局限性c.学习简要地表达证 c.能够在分析的过程中一个观点处理好观点和资料之间的关系,善于利用有力的证据证明一种观点的合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