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炎早期临床治疗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菌性角膜炎早期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1-06-10T15:50:28.2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1期供稿作者:康艳秋[导读]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变。

康艳秋(黑龙江省亚布力林区人民医院150631)

【中图分类号】R77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1-0215-01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炎诊断分析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变。多发生于温热潮湿的气候环境,常见于植物性角膜创伤后,如树枝或农作物擦伤;也可发生于其他角膜上皮缺损后,如角膜接触镜及眼部手术后,也可发生于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失调状态下,如全身或局部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致盲率极高,在我国,南方多于北方,多见于青壮年、老年及农民。近年来由于免疫制剂、激素、抗生素等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以及诊断技术的提高,真菌性角膜炎发病率的逐年增高。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0年所接治的临床特征和相关病史拟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69例。其中男为45例,女24例;年龄30~69岁,55例为农村居民,其无业居民10例,工人4例;病程1年~3年。来我院就诊前已经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等药物治疗者65例,占总人数的93%,其中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者仅4例(1%)。本病起病及病程较缓慢,亚急性经过,早期刺激症状较轻,一般抗菌约物治疗尤效。角膜浸润灶呈白色或黄白色,致密,微降起,表面欠光泽,呈牙膏样或苔垢样外观,溃疡灶周围有胶原溶解形成的浅沟,有时可见伪足或卫星样浸润灶,病变区角膜后可有纤维素脓性渗出物。前房积脓呈黄白色,性状黏稠。真菌穿透性强,易进入前房导致真菌性眼内炎。

1.2 治疗及方法经我院诊断确认为真菌性角膜炎,确诊后,立即抗真菌治疗。其中抗真菌药物全身应用毒性较大,一般采用局部用药,辅以口服维生素类药物,严重病例应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必要时行病源切除及结膜瓣遮盖或角膜移植以抢救眼球。清除坏死组织,对于角膜坏死组织,尽可能地搔刮清除掉,以利于抗真菌药物在组织内的渗透。可用5%碘酊烧灼,隔日1次,一般3~5次,目的是去除病变区域的坏死组织。抗真菌药物,目前尚无十分满意的广谱抗真菌药。氟康唑是目前临床首选药物。0.2%氟康唑眼液点眼,每30分钟1次;0.2%氟康唑0.3 ml球结膜下注射,隔日1次;氟康唑250 ml静滴,每日1次。亦可用1%~2%碘化钾及20%~30%磺胺醋酰钠与上述抗真菌药并用。

2 结果

经过我院的治疗后,患者角膜溃疡已逐渐愈合,在住院7~14天后,55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患者自觉症状有明显改善;另外14例得周边溃疡减轻,在住院20天后,遗疡面积明显缩小;在住院30~48天后69例患者均好转出院。

3 讨论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随着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广泛使用,及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不断提高。常见致病菌有镰孢属、弯孢属、曲霉属和念珠菌属。前三种是丝状真菌,多见于农民及户外工作者,工作环境多潮湿,常见诱因是外伤,长期使用激素/抗生素,配戴角膜接触镜等。念珠菌属多继发于眼表疾病(如干眼症、眼睑闭合不全、病毒性角膜炎等)或全身免疫力低下者(如糖尿病、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开始时仅有眼部异物感或刺痛感,伴有视力模糊。有外伤史者,伤后数天内出现溃疡。但发展较缓。眼部充血常很严重,主要为混合性,部分病例可有少量灰白色分泌物,但眼睑红肿及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较轻。由于真菌菌株不同、个体情况的差异,临床上溃疡形态很不一致。典型的早期溃疡呈不规则形灰白或乳白色,表面粗糙,略高出平面。较大的溃疡常为黄白色,呈“苔垢”或“牙膏”样。溃疡灶周围有免疫环及卫星灶。正对菌丝灶后面的角膜内皮,常有水肿粗糙及增厚,同时伴有皱褶,称做“内皮斑块”。溃疡的发展由浅层到深层,溃疡表面坏死组织不断融解脱落,使角膜逐渐变薄最后导致穿孔。根据角膜植物损伤后的感染史,结合角膜病灶的特征,可做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需实验室检查。角膜刮片Gram染色和Giemsa染色,是早期诊断真菌感染的常用方法。真菌培养可使用血琼脂培养基、巧克力培养基等。如果角膜刮片及角膜培养均为阴性,而临床又高度怀疑真菌性角膜炎时,可考虑做角膜组织活检确诊。共焦显微镜检查角膜感染灶,有时可直接发现真菌病原体(菌体或菌丝)。对药物治疗无效、角膜即将穿孔或已穿孔者,可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中应尽量切除感染的角膜组织,术后选用敏感的、毒性较低的抗真菌药物治疗,以防止感染复发。手术方式包括清创术、结膜瓣遮盖术和角膜移植术。

真菌性角膜溃疡的预后较差,只有当角膜病灶小,及时有效治疗后可恢复一定视力,如病情严重可危及眼球终致失明。在日常生活中应预防与植物接触时的眼外伤。出现植物性角膜损伤时及时就医,预防溃疡形成等。本文方法通过对临床上确诊的真菌性角膜炎69例患者的临床分析,采取抗真菌药物及其他对症治疗措施,可取得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昭升,谢素贞,闫蕾.福建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流行病学研究.国际眼科杂志 2009;9(5):976.977.

[2]谢立信.真菌性角膜炎.中华眼科杂志 2003;39(10):638.640.

[3]邰平,查汝勤.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临床眼科杂志 2009;17(4):350.3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