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界的亲属们(转帖)
翻译大家介绍
中国翻译大家1.杨宪益,1915年出生于天津,1936年进入英国牛津大学莫顿学院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中古法国文学及英国文学。
1940年回国在重庆中央大学等学校任教。
2021年11月25日杨宪益于北京过世,享年94岁。
曾与夫人戴乃迭〔英籍华人学者〕合作翻译中国古典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选?、?唐代传奇选?、?宋明平话小说选?、?聊斋选?、全本?儒林外史?、全本?红楼梦?等,以及?鲁迅全集?、?青春之歌?等。
2.草婴,原名盛峻峰,1923年生于宁波,现居上海,俄语文学翻译大家。
主要翻译作品有托尔斯泰小说12卷〔?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克鲁采奏鸣曲?、?哈吉·穆拉特?、?童年·少年·青年?〕、肖洛霍夫作品〔?新垦地?、?顿河故事?、?一个人的遭遇?〕、莱蒙托夫?当代英雄?、卡塔耶夫?团的儿子?、尼古拉耶娃?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等。
3.董乐山〔1924-1999〕主要译作有?西行漫记?、?第三帝国的兴亡?〔与人合译并校订〕、?苏格拉底的审判?、?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奥威尔文集?、?韩素音自传?〔之一〕、?囚鸟?、?鬼作家?、?基督的最后诱惑?〔合译〕、?巴黎烧了吗??等。
4.傅雷〔1908-1966〕翻译家,字怒安,上海南汇人。
一生共译外国文学名著三十二部。
尤以翻译与研究巴尔扎克著作成绩卓著。
从30年代起,即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工作,毕业翻译作品三十余部,主要有罗曼·罗兰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弥盖朗琪罗传?,巴尔扎克著作?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亚尔墙·萨伐龙??夏倍上校??搅水女人??都尔的本堂神甫??幻灭??赛查·皮罗多盛衰记??于絮尔·弥罗埃?,服尔德的?老实人??天真汉??查第格?,梅里美的?嘉尔曼??高龙巴?,丹纳名著?艺术哲学?等。
翻译大家杨宪益
主要著作——翻译作品
1947年《老残游记》(长篇小说)
1953年《离骚》(楚辞)与戴乃迭合译
1954年《白毛女》(歌剧)与戴乃迭合译
1956年《鲁迅选集》(1—4卷)与戴乃迭合译
1957年《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与戴乃迭合译
1976年《野草》(杂文集)与戴乃迭合译
1978—1980年《红楼梦》(1—3册)与戴乃迭合译
翻译大家——杨宪益
一、生平简介
1、学习生活 2、感情生活
二、他的妻子 三、主要著作
1、翻译作品 2、自著作品
四、翻译策略
生平简介
杨宪益,于1915年1月12日生于天津, 中国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 诗人。杨宪益曾与夫人戴乃迭合作翻译 全本《红楼梦》、全本《儒林外史》等 多部中国历史名著,在国外皆获得好评, 产生了广泛影响。2009年11月23日早上 6时45分,这位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在北 京煤炭总医院逝世,享年95岁。
忠实与通顺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异化和归化相结合,异化为主,归化为辅
杨宪益认为,译者要忠实于原文原作者的思 想感情,尊重原作者的创作性工作。译者的工作 就是尽可能的忠实的表达原作者的思想。在忠实 的前提下,译者尽可能的做到通顺,使目标语的 读者读懂。在通顺辅助下的忠实才是真正的忠实, 才真正具有文学价值。 例:不知请了多少大夫,吃了多少药,花了多少钱。
Thank You!
1979年《史记选》与戴乃迭合译
1981年《呐喊》(杂文集)与戴乃迭合译
《卖花女》 《奥德赛》《伊利亚特》
主要著作——自著作品
零墨新笺(随笔集)1947,中华书局 零墨续笺(随笔集)1950自印 赤眉军(中篇小说)1957,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译余偶拾(随笔集)1983,三联书店
文言文短篇及翻译五篇
文言文短篇及翻译五篇1.文言文短篇及翻译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孟子〔先秦〕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 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 有方圆七里的外城, 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 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 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 可是不能取胜, 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式。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 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 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 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 但是, 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 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 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 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能行“仁政”的君王, 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 不施行“仁政”的君主, 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 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 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 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
所以, 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 战就一定能胜利。
注释天时: 指有利于作战的时令, 气候。
地利: 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人和:指得人心, 上下团结。
三里之城: 方圆三里的内城。
城: 内城。
郭: 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环(huán): 围。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件
背景链接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
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并提出“民贵君 轻”的民本思想,反对不义战争。他到处游说
,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并把这个希望寄 托在统治者发“仁心”上,力图维护西周的井田 制度,从而使天下归顺,达到成就王业,“黎民 不饥不寒”的目的。
孟子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他虽有宏伟的政治 理想,但始终不得志。最后只得走孔子的老路: 从事教育、著书立说。
读音停顿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 (fú)/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yù)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 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 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pàn)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qi)之所 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整体把握
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最 重要的是什么?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天时、地 利、人和;
最重要的是人和。
整体把握
得“人和”的实质和最佳局面分别是什 么?
实质:得道,即施行仁政。 最佳局面:天下顺之。
整体把握
最能体现作者仁政思想的句子是什么?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主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通过 列举事例,论证了在战争中天时、地利 和人和三个要素的作用,提出了“天时 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表 现了孟子“仁政”的治国主张。
写作特色
郑永慧被誉为“中国翻译界六长老之一”
新中国的今天,翻译界早已将郑永慧视作法文翻译的大家,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翻译的泰斗,其成就可与傅雷比肩。
但何曾想到,60多年前,郑永慧的翻译,还因为有傅雷,受到了不少出版社的冷落。
郑永慧出生于1918年,祖籍广东香山,生于越南海防。
1942年,郑永慧在上海震旦大学法学院法律系毕业,历任助教、讲师。
郑永慧原名郑永泰,取“永慧”之名,是为了感激妻子。
郑永慧之子郑若麟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父亲往往每天要译至深夜,母亲总是在旁服侍,还做宵夜慰劳。
父亲为感激妻子,特取母亲邓慧群名字中的“慧”字,组成译名“郑永慧”。
他对法国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始翻译法国文学作品。
他翻译的第一本书是巴尔扎克的《苏城舞会》、《猫打球商店》和《钱袋》三部全集。
由于当时傅雷也在翻译巴尔扎克,国内的巴尔扎克译本几乎全是傅雷版。
事实上,就在郑永慧完成上述三部巴尔扎克译稿后,出版社却不敢出版。
因为当时傅雷翻译的巴尔扎克很受读者欢迎,尽管这三部小说傅雷尚未翻译,但出版社却也不敢出版郑永慧的译本,怕引起傅雷不安。
不过,时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的李采臣欣赏郑永慧的译文,将其推荐给了国际文化服务社,郑永慧的译本才得以出版。
从此,他就走上了翻译之路。
随着翻译作品越来越多,郑永慧被认为翻译成就比肩傅雷。
他逐渐意识到,法文翻译要做到“信”很不容易。
一次在翻译《高龙巴》时,郑永慧发现傅雷的旧译本中,由于理解错误和自以为是的发挥性注解而“任意删削”的错误达到几十处。
郑永慧纠正了这些错误,并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世界文学》上。
在文章结尾,他说:“由此可见,翻译要做到绝对的‘信’,是何等困难。
傅雷尚且如此,遑论我辈!在翻译上从来没有捷径,只有多一分谦虚谨慎,才能少一分失误。
”郑永慧一生共翻译40余部共600多万字的法文作品。
法语翻译家余中先对郑永慧有这样的评价:“我曾翻译过梅里美和罗伯·格里耶的作品,但这些东西之前都已经由郑先生翻译过了,所以仔细研究了他的译作,他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忠实于原著。
中国译界“姊妹花
中国译界“姊妹花”刚胜利闭幕的“十九大”中,在参会的2000多人大代表中,活跃着三位翻译界女代表的身影,她们是外交部翻译司英文处处长周宇,十九大台湾省籍代表、复旦大学教授卢丽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教授、MTI硕士生导师程维。
她们三位被称为译界“姊妹花”周宇:199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同年考入外交部工作,从最初负责司局级磋商到现在承担包括习总书记访美在内的最为核心的国事活动的翻译任务,十几年如一日,一步一个脚印,走得非常踏实,她回忆道:每逢重大场合,领导人车位都有固定排序,一般翻译都会和领导人同车或紧跟其后。
但如果领导人在第一个车位,翻译被安排在第十个车位,“你就要一下车就跑,赶快跑到领导人身后,随他一起进入正式场合”。
所以她笑称:作为女性,要胜任这份工作,身体一定要好。
参与过:2014年上海亚信峰会,2015年博鳌会,2016年杭州20国集团峰会,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为我国外交全局提供有力地保障。
卢丽安1990年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西洋语文学系,后赴英国爱丁堡大学攻读英国语文学系文学硕士;1999年获得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英国文学系文学哲学博士学位。
卢丽安曾经在谈到海外留学时说,那几年她收获了学识、友谊、眼界和爱情,但最重要的是,留学经验激发了她对民族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深刻思考,“我是谁?我是台湾人,更是中国人。
”卢丽安说:“我回到大陆定居任教已经二十年了,在这二十年期间,我见证了大陆从‘过去时’迅速地突变成‘未来时’。
从软实力、硬实力的迅速进步,我认识到执政党是与时俱进的政党。
”程维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美国宾汉姆顿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指导教师,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翻译研究中心特聘专家顾问。
她说,她喜欢把翻译比作文化间的“摆渡者”,她还说,外语院校也要按照报告精神全方位育人,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讲得好“中国故事”的翻译人才。
古今中外翻译大家
鸠摩罗什后秦僧人(344-413),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县)。
幼年出家。
我国古代著名的译经大师。
梁启超称之“译界第一流宗匠也”。
修正以往译本,删繁就简,灵活处置,以适应汉语表达。
罗什精通佛学,又晓汉语,再得到众多名僧的协助,因此所译经论的质量,不论在语言的精美上,还是在内容的确切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在翻译文体上一改过去朴拙的古风,更加重视译文的文体和意蕴,既保留原文的风格,同时又避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文质兼顾,开创了全新的佛经体例。
创设许多佛教的专用词汇,从而引入了新的文体和语法,极大地增强了汉语的表达力,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开设译场。
译经方法:1.推崇意译罗什的意译原则,最早实践了“信”、“达”、“雅”三项翻译标准。
他译经时紧跟原文的意旨,对原作或增或减,务在达旨。
僧肇评他译的《维摩诘经》“一言三复,陶冶精求,务存圣意”即是“信”;“其文约而诣,旨婉而彰,微远之言,于兹显然”即是“达”;在“信”、“达”之外,罗什还要求译文雅正,以便阅读。
他提倡意译,主张在存真的原则指导下,不妨“依实出华”,讲究译文的流畅华美,因此他所译的佛经都富于文学趣味,一直受到中国佛教徒和文学爱好者的广泛传诵。
他虽然倾向意译,但在实践上基本仍然是折中而非偏激的。
2.删繁就简罗什临终向众僧告别时说:“自以暗昧,谬充传译,凡所出经论300余卷,唯《十诵》一部未及删繁,存其本旨,必无差失。
3.摒弃“格义”在罗什之前的译者,往往以中国玄学唯心主义的立场去理解佛经,因此经常借用玄学名词来译佛学概念,释道安反对这种“格义”的方法,罗什译经则完全摒弃“格义”,付出不少心血去创立佛教专用名词。
罗什在翻译时,通过采用汉字音译等方式,重新定名,改掉了以前译本中直接援引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概念术语,从而避免了理解上的歧义,基本上还了佛典的本来面目,使译文更加忠实于原作。
“秦言谬者,定之以字义”——新造词语来表达原典的意义,无法翻译的就用音译。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节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广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作战的地形好;作战的地形好比不上作战时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攻城的)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攻方)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却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作战的地形好。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充足,(守城的却)放弃而逃离了城,这是因为作战的地形好比不上作战时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凭借武器的锐利。
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凭借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主。
所以,行仁政的君主要么不战,战就一定能胜利。
理解:孟子先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点,然后举同样的一个“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城作为例子正反说明:第一种情况:小城地理坚固,但天气有利于攻城,攻城的一方四面围攻小城,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天时不如地利”。
第二种情况,同样是这座小城,地理条件非常好,可是攻方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最后守城的一方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地利不如人和。
中国翻译名家
•Her light with my Shadow and we’re three friends.
•The Moon does not know how to drink her share;
•In vain my Shadow follows me here and there.
•Together with them for the time I stay
翻译理论"优化论"
"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是译诗的本体论。三美之 中,最重意美,音美次之,最后是形美,要在传达原文美
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三美齐备。 "三化论"(深化、等化、浅化)是译诗的方法论。分别利 用加词、换词和减词等方法,通过意译来努力达到神似的
境界。 "三之论"(知之、好之、乐之)是译诗的目的论。知之是 使人理解,这是翻译的基本要求;然后要求好之,能使人
林纾
林纾本人不懂外语,他与别人合作翻译 了160多部西方文学作品。虽然他的译作 与原作相去甚远,但他在介绍引进西方文 学方面仍功不可没。他不但是我国著名 古文家,也是以古文翻译外国小说的第 一人,其译作有184种之多,其中世界文学名著有40余种。
傅雷(1908-1966) 一代翻译巨匠,文学评论
学奖候选人。 “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翻译是把一个国家 创造的美转化为全世 界的美”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Drinking Alone under the Moon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常实词翻译及课外拓展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篇目梳理与课外拓展阅读复习
天道酬勤
2. 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 限标两处) 莫 以 天 下 无 事四 海 安 宁便 不 存 意 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 (2)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
【答案】
2. 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标两 处) 莫 以 天 下 无 事/四 海 安 宁/便 不 存 意 【解析】 本题考查断句。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可以很 好地断句。另外,抓住“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两个并列结 构的短句,即可准确断句。 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如果用损害百姓的办法来满足自身的享乐,那就像从自己腿上 割肉来充饥一样,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 (2)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 古代的昏君,他们的耳目都受到蒙蔽。
解析:反面立说
3、本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①比喻论证。把积德安国的抽象道理比喻为固本求长、浚源 欲远的生活常识,使论述更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②正反对比论证。采用强烈、鲜明的对比使劝谏对象更加深 刻地认识到思国之安必积德义的道理。
[解析]本段先写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 通它的源头;要使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道德仁义。用比喻手法正面论述“固本” 才能“木长”,“浚源”才能“流远”,“德厚”才能“国安”的道理,使得论述通 俗易懂、形象生动。后写源泉不深,泉水不能流得远;根系不牢固,树木就会长不 高;道德不深厚,国家就不能安定的道理。从反面对比论证,劝谏太宗要广积德义。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 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 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边界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 利。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 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 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 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攻打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 人,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胜利。
文化视角下的英汉亲属称谓词互译
文化视角下的英汉亲属称谓词互译摘要:一个民族的称谓语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积淀,亲属称谓词亦是如此。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造就了英汉亲属称谓词之间的截然不同。
英语亲属称谓词数量少,指称宽泛,笼统简单,其语义具有极大的模糊性;与此相反,汉语亲属称谓词数量多,复杂细致,泾渭分明,其语义十分精确明晰。
因此,英汉亲属称谓词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这种词汇的不对等甚至词位空缺现象是影响亲属称谓词翻译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从文化视角出发,通过对比英汉亲属称谓词的差异,以具体的英汉互译实例进行探析,旨在归纳总结出英汉亲属称谓词互译的策略,为英汉亲属称谓词互译提供部分参考。
关键词:亲属称谓词;英汉互译;文化差异引言:称谓语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社会文化内容,折射出该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积淀。
随着时间的推移,称谓语向纵深发展,分类愈发精准,衍生出亲属称谓词、社交称谓词等,它的体系也在不断壮大。
“亲属称谓”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与本人的关系,它是称谓语文化中最能体现出民族文化特色的一部分。
因此,亲属称谓词受到语言学家、社会学家、翻译家等的重视。
如今,亲属称谓词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也更加多元化,由以前的单一角度到现在的多角度研究,主要有对比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用、描写翻译学、跨文化交际等几个角度,呈现出跨学科的研究趋势(龙紫薇,喻锦,2018)。
如任晓红(2016)从文化视角出发,阐述了英汉亲属称谓词的差异并分析了其背后文化方面的成因。
许漫(2017)采用义素分析的方法来考察英汉亲属称谓语义场的差异,探寻差异背后所蕴含的不同文化内涵。
路东平(2002)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出发,比较了汉英两种文化中亲属称谓的异同,以语用学视角为切入点,对这类称谓的汉英互译问题做了一些初步探讨。
虽然研究的角度和方法更加多元化了,但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围绕“文化”这一要素展开。
综上所述,对于文化视角下的亲属称谓语研究的成果颇丰且卓著,但是专门从文化视角来探讨英汉亲属称谓词互译的研究还不多见。
翻译家和他们的译作
2019年1月5日,张玉书在北京去世;6月10日,郝运在上海去世;8月10日,巫宁坤在美国逝世。
如果加上2017年10月17日去世的江枫,2015年8月6日病故的孙幼军,2015年10月病故的草婴,2012年7月去世的王永年,2009年11月去世的杨宪益,2008年10月去世的方平,2005年10月去世的巴金,2003年11月病故的施蛰存,2000年8月去世的金克木和12月去世的卞之琳等等,你会黯然地意识到,中国老一代的文学翻译家凋零了一大批。
这些逝去的著名翻译家曾经给中国读者带来过那么多信、达、雅的译著!倘若把中国文学比作一棵树,老一代文学翻译家则可以比作树根。
根有吸收、固着、输导、合成、储藏和繁殖等功能,文学翻译家对于中国文学的贡献也在于此。
随着老一代文学翻译家渐成绝响,中国的文学翻译将会如何呢?时代一直在进步,我们有着老一代文学翻译家所没有的许多优势(比如发达的网络和更加丰富的翻译资源),理应为读者奉献更高质量的译文才对。
但光是拥有这些优势还不够,翻译文学作品毕竟不同于翻译实用操作手册,文学性与艺术性才是最重要的—如今的一些译文最最缺乏的恰恰是这一点,因为有的译者自身的中文表达都没过关。
所以我觉得,鲁迅、周作人、巴金、茅盾、傅东华与施蛰存翻译的文学作品,以及伍光建翻译的大仲马、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瞿秋白和楼适夷翻译的高尔基、冯至翻译的海涅诗歌、张佩芬翻译的黑塞、李青崖翻译的莫泊桑、陆蠡翻译的屠格涅夫、李文俊翻译的福克纳、朱雯翻译的雷马克、王永年翻译的欧·亨利,还有赵元任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及续集、郭沫若翻译的《浮士德》、李霁野翻译的《简·爱》、乔志高翻译的《天使望故乡》等等,都是我心目中难以超越的译作丰碑。
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曾经有多家出版社约我重译《王尔德童话》,而我每次都不好意思地谢绝了,理由只有一个:巴金翻译的《王尔德童话》是不可超越的经典,正如叶君健翻译的《安徒生童话》一样。
出国亲属关系证明
出国亲属关系证明在申请出国留学或工作时,有时需要提供亲属关系证明来证明与申请人的关系。
这些亲属关系证明对于签证申请或其他移民过程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将介绍出国亲属关系证明的准备和格式要求,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顺利办理相关手续。
一、亲属关系证明的重要性亲属关系证明是为了证明申请人与其所申请国家的居民之间存在直接的血缘或婚姻关系。
这些证明文件通常包括出生证明、结婚证书、离婚证书、户口本、亲属关系公证书等。
二、准备亲属关系证明材料的步骤1. 查找相关证明文件首先,申请人需要查找并准备与亲属关系证明相关的证明文件。
这些文件可能在申请人本人或亲属手中,如户口本、出生证明、结婚证书等。
如果需要补办或更新相关证件,需要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办理。
2. 公证与翻译将亲属关系证明文件进行公证和翻译。
公证是为了确保证明文件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通常由当地公证处或公证机构办理;翻译则是为了使文件能够在申请国语言环境下被理解和接受。
选择专业的翻译机构以确保翻译质量。
3. 归档整理将公证和翻译的证明文件进行整理和归档,以备申请时使用。
可以使用文件袋、夹子或文件夹将所有文件整理,并标注清楚文件名称和日期。
三、出国亲属关系证明的格式要求出国亲属关系证明的格式要求可能因国家和具体的签证类型而有所不同,申请人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准备。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常见的亲属关系证明格式要求:1. 文件格式亲属关系证明可以采用书面形式或公证形式。
书面形式可能要求由亲属本人手写并签字,注明关系,并加盖个人印章(如有)。
公证形式要求由公证处或公证机构出具并加盖公章。
2. 语言要求亲属关系证明文件通常要求使用目标国语言书写,如果不是申请国语言的,需要附上翻译文件。
翻译文件需要由专业的翻译机构进行翻译,并注明翻译人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3. 时间要求亲属关系证明的时间要求也可能有所不同,申请人需要查看具体要求并确保证明文件的时间范围在要求之内。
接受理论视角下的亲属称谓翻译
VO .3 . 1 1 N0 5
Se p.2 0 09
接 受 理论视 角 下 的亲属 称谓翻 译
何 佩 兰
( 沙理工大学外国 院, 长 语学 湖南长沙4 0 ) 10 04
摘
要: 亲属称谓是文化 的一个 重要方面 , 它是指反映人们 的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称谓。因 中西文化差异 大导致其
影 响却依然存在 。比起汉语 亲属 称谓语 的文 化背景 , 英语
亲属称谓则完全不 同。
英语国家的家族观念 比中国的观念要淡 薄 , 因此其 亲
二 中西 亲属称谓 的差异
每个 国家 、 民族的亲属关 系完全一样 , 因语言 、 但 文化
收稿 日期 :0 9—0 20 5—1 9
属关系也 比中国的家庭关 系要 松散。西方 人的传 统观 念
至于亲属称谓翻译一些翻译者或翻译理论者们曾经从家庭婚姻语义学语用学符号学社会语言文化等角度探讨过但本文笔者将从汉英文化差异的角度提出把接受理论用于亲属称谓的翻译以期使接受理论用于翻译的研究能超着多元方向发展
第3 1卷 第 5期
20 09年 9月
湘潭师 范学 院学报 ( 会 科学版 ) 社 J un l f in tnN r l n esy S ca S ine E i n o ra o a ga oma U i ri ( o i ce c d i ) X v t l t o
接 受理论
当一位译者在 下 笔进行 翻译 时 ,也 她必 须考 虑译 文 f/ 读者 的“ 接受 ” 状况。提及“ 接受”, 翻译界或文学界人 士必
先生所言 :传统 的理 想化 的中 国家 庭是几 代 同堂的大家 “
庭 。 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家族而非个人 , ” 同时个人反过来 也会受到家庭 权利 的支 配 , 因此汉 民族 非常 重 视血 缘关 系 。那么所有这 些也在纷 繁复 杂的 亲属称谓 语烙 下 了不 可磨灭的印记。所 以, 亲属 称谓里 , 在 亲属关 系规 定得 十 分清楚和严格 , 不容许丝毫的含混和马虎 " 。 J 如今的汉语 亲属称谓 系统 当然是 对古代 汉语 亲属 称 谓 系统 的继承和发展 , 虽然 宗法观念 和纲常伦理在人 们头
浅谈英汉家庭成员间称呼的对译问题
作者: 罗其精
作者机构: 湖南吉首大学外语系 416000
出版物刊名: 现代外语
页码: 40-45页
主题词: 家庭成员;间接称呼;汉民族;英汉对译;英语民族;译文;已婚妇女;马克思;伦理道德观念;汉英词典
摘要: <正> 家庭成员(为了叙述的方便,这里也包括母系亲属)之间的称呼是英汉对译中最难对付的问题之一,这是因为英汉两大民族家庭组织形式有着很大差别的缘故。
英民族(也包括欧洲其它民族)的家庭组织形式传统上是以父母为核心的小家庭(nucleus family),其成员一般只有两代人,即父母与儿女,儿女长大成人便脱离父母,自立门户。
因此,他们的家庭成员非常简单,加之他们的伦理道德观念淡薄,成员之间不习惯按尊卑长幼来彼此称呼。
兄弟姐妹之间一般都以名字(教名,相当汉民族的小名)相称,甚至儿女也可直呼父母的名字(教名),如马克思的千金们都叫马克思Karl,这在汉民族看来简。
二十世纪中国女翻译家群貌概观共30页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二)杨绛
杨绛,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 17日,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 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 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杨绛女士是著 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 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 等译著,2019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 活的《我们仨》,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
翻译工序:
一、以句为单位,译妥每一句
方法是分清这一句里的主句、分句、以及各 种词组,并认明以上各部分的从属关系。在这个 基础上,把原句断成几句,重新组合。不论原句 多么曲折繁复,读懂了,总分得清。好比九连环, 一环扣一环,能套上就能解开。
二、把原文的一句句连缀成章
连缀成章不仅要注意重新组合的短句是否连 贯,还需注意上一段和下一段是否连贯,每一主 句的意义是否明显等等。尤需注意的是原文第一 句里的短句,不能混入原文第二句;原文第二句 内的短句,不能混入原文第一句。
二十世纪中国涌现的这批女翻译家在翻译领域兢 兢业业,笔耕不辍,为我们贡献了一部部文学翻 译精品,带领我们领略不同国度的人情风貌。她 们的翻译是中国翻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们为 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中国社会文 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她们的翻译实 践和理论也必将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比较喜欢外国文学,平日也比较关注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慢慢发现在外国文学的研究者和译者中,有很多是夫妻,兄弟,父子以及师生关系。
觉得挺有意思的就把我知道的和找到的贴一下,欢迎大家纠错和补充:
作者:沐春风
夫妻关系:
叶渭渠、唐月梅(都是日本文学的研究者和译者)
萧乾、文洁若(萧乾是英国文学方面,文洁若则是英国、日本方面)
赵振江、段若川(都是西班牙语文学研究者、翻译者)
刘习良、笋季英(都是西班牙语翻译)
李文俊、张佩芬(李文俊是英语文学、张佩芬则是德语方面)
斯文、石琴娥(都是瑞典语,丹麦语等北欧文学方面)
杨宪益、戴乃迭(他们涉及的范围较广,杨宪益主要是从英语翻译了一些古希腊、古罗马等作品,夫妻两人合作把中文古典小说诗词等翻译成英文)
梅绍武、屠珍(梅绍武是英美文学翻译屠珍则是英法文翻译,梅绍武还是梅兰芳的二儿子)
林洪亮、文美惠(林洪亮是波兰文学翻译、文美惠则是英语翻译)
冯亦代、郑安娜(都是英语文学翻译,不过郑安娜的译作已经不怎么能见到了)
钱钟书、杨绛(钱钟书主要是《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的英文翻译,杨绛则是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文学的翻译,严格来说钱钟书也不算专门的外文翻译)
巴金、萧珊(巴金是英语、俄语翻译,萧珊主要是俄语翻译)
葛雷、梁栋(都是法语翻译,不过据说梁栋不懂法语,出版的书籍只是挂名的,不明真相)
陈恕、吴青(英语翻译,两人同为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资深教授,在英美文化研究和文学翻译领域广有建树。
其中,吴青是冰心的小女儿,她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在中央电视台主持过教英语栏目,而陈恕为美国电影《马西亚诺》、英国小说《坎布尔王国》的做了翻译和注释,还出版了《爱尔兰文学名篇选注》、《爱尔兰文学》、《尤利西斯导读》等一系列优秀作品。
两人还翻译了英国百年经典童话丛书《比得兔的世界》)李丹、方于(都是法语译者,《悲惨世界》的译者,此书前4部为李丹译,方于校。
李丹去世后3个月,74岁的方于用9个月的时间译完第五部,文字保留了与前四卷统一的风格,署名李丹、方于)
全增嘏、胡文淑(复旦大学教授伉俪全增嘏胡文淑只要是英语翻译代表作是《艰难时世》)
吕同六、蔡蓉(都是意大利语文学的翻译)
赵瑞蕻、杨苡(赵瑞蕻是英法语文学翻译,杨苡是英语翻译)
冯至、姚可昆(都是德语文学的翻译)
张扬、张玲(都是英语文学翻译)
汝龙、文颖(汝龙著名俄语翻译,文颖也译过托尔斯泰等人的小说)
张志中、胡乃平(都是英语翻译,主要有合译《卑微的神灵》)
袁汉镕、易丽君(都是波兰语文学的翻译)
叶水夫、许磊然(都是俄语翻译)
冯植生、张春风(都是匈牙利语翻译)
金伟、吴彦(都是日语翻译出版有《今昔物语集》、新译《万叶集》等)
郑克鲁、朱碧恒(郑克鲁是法语翻译,朱碧恒是英语翻译)
陈良廷、刘文澜(都是英语文学的翻译)
叶廷芳、黄曼玲(叶廷芳是著名德语文学翻译,黄曼玲是中央电视台法语高级编辑,至于译书倒未曾见。
另外要提一下叶廷芳儿时失去左臂,但不失求学之志,认真研究学问,乐观对待人生,成为著名的独臂学者)
刘士聪、谷启楠(都是英美文学的翻译)
梁宗岱、沉樱(梁宗岱是德语、法语翻译,沉樱则是德语、英语翻译,不过她的译作都是出版在台湾)
兄弟/姐妹关系;
鲁迅、周作人、周建人(鲁迅只要是日语、俄语,周作人则是日语、古希腊语,周建人则是英语)
杨绛、杨必(杨绛是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妹妹杨必是英语)
马爱农、马爱新(姐妹俩都是英语翻译)
李尧林、巴金(巴金主要是英语、俄语翻译,三哥李尧林主要是俄语,巴金曾称赞他翻译的冈察洛夫的《悬崖》为“名作名译”)
杨宪益、杨苡(杨宪益是英译汉,汉译英,杨苡是英语翻译)
杨德豫、杨德庆(两人都是英语翻译,杨德豫是译英语诗歌为主,弟弟杨德庆主要是译史蒂文生的小说等)韩刚、韩少功(韩少功与其姐姐韩刚主要是英语翻译,代表作就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闻一多、闻家驷(闻一多译过很多英文诗歌,弟弟闻家驷是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
董鼎山、董乐山(董鼎山中美文学交流杰出的使者,被誉为“美国文学大使”,弟弟董乐山则是著名英语翻译家,代表作有《一九八四》、《西行漫记》等)
父(母)/子(女)关系:
丰子恺、丰一吟(丰子恺是日语,俄语翻译,他的小女儿丰一吟则是俄语翻译)
屠岸、章燕(父女都是英语方面诗歌翻译)
黄建华、黄迅余(父女都是从事法语翻译,黄建华就是在《蒙田随笔》和梁宗岱的合译者,之后父女也合译出版了《罗马爱经》等书)
主万、叶尊(主万是英语文学翻译,儿子叶尊是英语、法语翻译)
冰心、吴青、陈恕(吴青是冰心的小女儿,陈恕是冰心的女婿。
冰心以英文翻译为主,女儿,女婿的介绍见上面)
老舍、舒雨(老舍主要是英文翻译有《苹果车》,还有老舍不署名的“中译英”:帮助艾支顿翻译《金瓶梅》,和浦爱德Ida Pruitt合作翻译《四世同堂》,和郭镜秋合作翻译《离婚》,后来又翻译了《鼓书艺人》。
女儿舒雨则是德语翻译有《格林童话全集》、《霍夫曼小说选·伐伦矿山》)
张谷若、张扬、张玲(都是英语文学的翻译,张谷若和张玲是父女关系,张扬和张玲好像是夫妻?)
邵洵美、方平(方平是邵洵美的女婿,英语文学的翻译大家,邵洵美译作有拜伦的《青铜时代》、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泰戈尔的《两姐妹等》,他是翻译界公认的一流翻译家,不过如今已看不到他的
译作了)
郁达夫、郁飞(郁达夫翻译过日语、德语等作品,不过现在已经不怎么能见到了,儿子郁飞翻译过林语堂的《瞬息京华》,其他译作未曾见,不过这个译本也不太容易看到了,更多的是张振玉翻的《京华烟云》)林语堂、林太乙(中译英的翻译,林语堂最著名的是《浮生六记》的英文版,目前经常有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双语版,次女林太乙则英译了《镜花缘》)
朱雯、朱碧恒(朱雯主要是英语,俄语翻译,女儿朱碧恒译有挪威作家西格丽德.温塞特著的《克利斯丁三部曲:新娘·主人·十字架》)
刘仁静、陈良廷、刘文澜(刘仁静是刘文澜父亲,也是陈良廷岳父。
刘仁静也算是个特殊人物,其他不去说只说翻译,主要是俄语翻译。
1951年在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译工作,翻译了《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等著作,署名刘若水。
1986年底,任人民出版社特约翻译、国务院参事。
翻译了十几部重要的文献资料和著作。
)
朱雯、朱碧恒、郑克鲁(朱雯主要是英语,俄语翻译,女儿朱碧恒译有挪威作家西格丽德.温塞特的《克利斯丁三部曲:新娘·主人·十字架》等作品,女婿郑克鲁则是法语翻译)
杨岂深、杨自伍(父子都是英语文学的翻译)
其他关系(例如叔侄、堂表亲等等):
文洁若、文静(文洁若是英语、日语翻译,文静是文洁若的侄女,是日语翻译,不过也就是在《春雪·天人五衰》一书中《春雪》由李芒、文静译,《天人五衰》由文洁若译并写了全书译本序,文静其他译作就没见到
豆瓣中naoko 关于文洁若版“春雪-天人五衰”一文里提到“李芒实在翻译的太痛苦了,文洁若就过来一起翻译,为了避嫌使用了侄女'文静'的名字”。
另文洁若的《我的笔名》一文中提到“一九八六、一九八七年,我的兩個姪女相繼赴日留學。
大的叫文靜,小的叫李黎(從母姓)。
進入新時期後,姐妹倆的名字也成了我的筆名。
”
另naoko在<一个值得寻找的《春雪》译本> 回复中:"其实《春雪》的译者之一文静就是文洁若,用的她侄女的名字
上次文老在北大作演讲时我问了她关于天人五衰结局和源氏物语结局相似性的问题,然后她就打开话匣子说了很多关于翻译三岛的事情,包括说署名的问题。
"
样看来上面NAOKO一文所说的情况可能是真的,但我记得在哪里看到过文洁若提到过侄女文静参与翻译的文章,具体我也不记得的,暂且这里先列着吧
师生关系:
其实这块比较难统计,有些两者只是曾经给予授过课,或者曾经带过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出来的,或者有些只是讨教学习,很难明确是师生关系的。
除了有几位译者,在译作前言有明确说明或者曾撰文提及,我们才能知道两者的明确关系,所以这块就不详细展开了
就我所看到的有:
余振、智量他们有在自己的译作中提及师生关系,学生智量除了在俄文翻译,另外从事英语翻译
冯增义、徐振亚都是俄语翻译,在介绍徐振亚的文章里这么一段话:“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力作,80万字的
《卡拉马佐夫兄弟》则是同他的老师,也是同事一同花了好几年时间才译完。
”,所以才知道冯增义是徐振亚的老师。
上面提到的梁宗岱、黄建华也应该是师生关系。
还有就是叶渭渠、唐月梅是刘振瀛学生,我在哪里也看到过,这个也就不去细究了。
还有就是鲁迅和徐梵澄他们就是师生,徐梵澄德语,梵文著作译了很多。
冯至和杨武能也是比较明确的师生关系。
在介绍杨的文章里有“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冯至教授研修德语文学,主攻歌德研究。
”
不过杨武能也写过《我的老师张威廉》一文,所以他和张威廉也是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