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质灾害使用精品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二章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 课件(共31张PPT)

震
台湾四大区域。
灾 特点 震源浅、烈度大、频次高。
害
分布及 东重西轻。i
地 原因 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经济发
震
达。
灾 变化及 死亡人数下降,财产损失上升。
情
原因 科技水平提高,抗震防震能力加强。 经济水平提高,单位面积经济密度大。
第四展厅——地震的特点
地震的防灾减灾措施
政府 加强地震监测,完善立法监督。 社会 加强宣传教育。
i
第二展厅——地震的成因
我国多地震——位于板块交 会处,地壳运动活跃。
i
第二展厅——地震的成因
我国地震震中分布图
i
第二展厅——地震的成因
我国多地震——位于板块交 会处,地壳运动活跃。
i
第二展厅——地震的成因
我国地震震中分布图
i
i i
第三展厅——我国地震的特点
i
第四展厅——防灾减灾措施
i
活动材料
我国近三月以来5级以上地震震源深度一览表
我国地震倒塌房屋分布图
i
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数据对比
中国地震烈度分布图
三四展厅内容讲解
我国地震的特点
地 分布 震 灾 特点 害
地 分布及 震 原因 灾 变化及 情 原因
地震的防灾减灾措施
政府
社会
i
学校
个人
第三展厅——我国地震的特点
我国地震的特点
地 分布 西多东少,集中在新疆、青藏、华北、
灾害的特点
i
应对措施
练习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 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此次地震共计造成196 人死亡,失踪21人,11470人受伤。
中国地质灾害 ppt课件

山西大同火山群——死火山
滑坡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 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
山区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植 被不良的地方,当夏季暴雨骤降或是冰雪融水汇 集时突然爆发的特殊洪流,它包含泥沙、石块以 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
(一)中国的地质灾害
3、滑坡泥石流
泥石流
发生条件:
▪地形:地势起伏大
▪岩石:破碎;
想一想:泥石流的发生条件?
▪植被:稀少;
(地形、岩石、植被、气候、地质)
东南部的台湾 福建沿海
(一)中国的地质灾害
2、中国火山众多
(1)成因:我国地
处世界六大板块之间相 撞形成的两大地震带
(2)分布:活火山 有新疆于田附近的昆仑 山中的火山与台湾大屯 火山群的七星山;休眠 火山有长白山的白头山 和黑龙江五大莲池;死 火山主要有山西大同附 近的火山。
长白山天池——休眠火山
(一)中国的地质灾害
1、中国地震频发
(1)成因:我国地处
世界六大板块之间相撞形成 的两大地震带
(2)分布:①东南沿
海台湾福建地震带,②华北 太行山与京津塘地震带,③ 西北新甘宁地震带,④西南 的青藏高原与喜马拉雅山地 和川滇地震带。
西北新疆甘肃和宁夏 华北太行山沿线 和京津唐地区
西南青藏高原和 四川、云南
中国主要的地质灾害
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
影响我国的地质灾害
名称
中国地质灾害1-PPT课件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 主要分布在____ (多选)(填入字母代号)。原因是什么? BCE A.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E.四川盆地周边地区
原因:地形由平原向山区过渡,斜坡较多;处于东 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相互作用地区,降水较多;黄土、 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区;人类活动广泛且
5.【热点材料】 材料一:2019年7月5日上午9时15分左右,山 西省柳林县成家庄镇石家峁村石家峁沟道内西侧 山坡发生黄土自然滑坡地质灾害,坡底5间平房被 推倒,造成6人被掩埋。 材料二:图1是柳林县附近黄土高原地貌景观。
图1
材料二:图2是黄土高原某地苹果丰收景象。
图1
(1)山西省柳林县黄土自然滑坡多发生在( C ) A.1、2月份 B.4、5月份 C.7、8月份 D.11、12月份 (2).下列因素对滑坡的活动强度影响最小的是 ( D) A.地形 B.岩性 C.降水 D.气温 (3).甲图显示黄土高原地貌形态特征是
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多断层发育。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2)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 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导致人口分布
集中,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和对自然环境的
严重破坏,使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
提高。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
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2、时间分布特点 3、空间分布特点 4、灾害的严重后果
2.泥石流灾害区域特征
暴雨激发的黄土泥流
华北和东北山地 黄土高原
暴雨引发泥石流
冰川泥石流
地理人教选修五课件中国的地质灾害

分布:滑坡在中 国各地都有分布, 但主要集中在山 区和丘陵地区, 如四川、云南、
贵州等地。
危害:滑坡可 能导致人员伤 亡、财产损失、 交通中断等严
重后果。
泥石流
定义:由于降水 等因素,在沟谷 发育地区,挟带 大量固体物质的
特殊洪流
成因:降水、 地形、地质条
件等
分布:主要分 布在西南地区, 如四川、云南
防治措施:加强 环境保护意识, 合理利用水资源, 推广节水灌溉技 术,恢复植被, 建立防风固沙林
带等。
自然因素
地形地貌:山区、高原、 盆地等地形容易发生滑坡、
泥石流等灾害
气候条件:害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活跃, 容易引发地震、火山等灾
害
水资源:地下水丰富,容 易引发地下水过度开采导 致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
地面塌陷
成因:自然因素(如地震、火山活 动、气候变化等)和人为因素(如 地下水开采、城市建设、矿山开采 等)
定义:地表岩层、土层在自然因 素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发生下沉、 断裂、错位等现象
分布:中国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
江三角洲等地区
危害:地面塌陷可能导致房屋倒塌、 道路断裂、地下管道损坏等,严重 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 发展。
四川汶川地震
发生时间:2008年5月12日 震级:里氏8.0级 影响范围:四川、甘肃、陕西等地
伤亡情况:近7万人死亡,30多万人受伤
救援情况:全国范围内展开大规模救援行动
重建情况:灾后重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灾 区人民生活逐步恢复正常
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
发生时间: 2018年7 月11日
地点:云 南省昭通 市镇雄县
加强地质 灾害防治 技术的研 究和应用
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

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汇报人:日期:•地质灾害概述•中国地质灾害现状分析•地质灾害成因分析目录•地质灾害预防措施探讨•地质灾害治理方法研究•案例分析:成功应对地质灾害的案例分享01地质灾害概述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
定义根据成因和表现形式,地质灾害可分为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震、火山等。
分类定义与分类地质灾害常常导致人员伤亡,特别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环境破坏地质灾害会损坏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造成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会破坏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
030201地质灾害的危害地质灾害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某些地区由于地质条件特殊,更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地域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与季节有关,如暴雨、地震等灾害多发生在特定季节。
季节性人类活动也会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分布,如过度开采、工程活动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人为因素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02中国地质灾害现状分析地震灾害地震活动频繁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地震灾害时有发生。
地震灾害损失严重地震灾害往往造成房屋倒塌、道路断裂、桥梁垮塌等严重损失,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地震预警体系不断完善中国在地震预警方面不断加强研究和技术创新,努力提高地震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03滑坡、泥石流防治工作不断加强中国在滑坡、泥石流防治方面不断加强研究和技术创新,努力提高防治效果。
01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中国地形复杂,山高坡陡,降雨量大,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
02滑坡、泥石流灾害损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灾害往往造成房屋倒塌、道路阻断、桥梁垮塌等严重损失,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滑坡、泥石流灾害地面塌陷、沉降灾害地面塌陷、沉降灾害频发01中国部分地区存在地面塌陷、沉降等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地面塌陷、沉降灾害原因复杂02地面塌陷、沉降灾害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地下水开采、地下工程建设、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
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精品课件(人教版选修5)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地震灾害分布及灾情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的韩竹君研究员给出了这样一组 数据: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 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 直辖市,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同期全球地震死亡 人数的53%。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2.教材P34“图2-12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区” 提示: 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是在第 二级阶梯上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这里是我 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 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喀斯特等可 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 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力的生成条件。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我国地震的灾情 尽管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死亡人 数,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因为我国东部地区人口、 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集,经济发达,西部人烟稀少,这就 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特别是地震多发的 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及台湾的地震灾情最为严重。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灾情的变化 我国近年来地震造成的死亡人口下降,但经济损失却上升,
原因是随着科技进步,我国地震的预测水平在不断提高、 建筑物的防震程度在提高、人的防震意识在加强,抗震的 应急措施在完善,因而使人员的伤亡减少;但中国经济飞 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即受灾体的密度 增大)因而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却呈上升趋势。
自主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唐山和南投地震中的灾 情有什么不同
唐山
南投
震级
7.8
7.6Biblioteka 死亡人口24.2万人
2329人
受伤人口
16.7万人
8722人
经济损失
54亿元
92亿美元
灾情发展趋势
我国地震死亡 人口总体下降
原因是:地震的预测、建筑 物的加固、人的防震意识加 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探究分析:
经济损失迅速上升
原因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 大了,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 升趋势.
个地区,暴雨可以引发滑坡、泥石流,形成灾害链。
3、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
(1)人员伤亡 (2)经济损失严重 (3)交通运输受干扰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一、地震灾害
案例②——台湾岛“9·21”南投地震
1999年9月21日凌晨,南投县发生7.6级 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左右,重灾区在日月潭地 区。这是台湾岛近百年来发生的最强烈的地震。该区 有许多活断层,导致断层沿线地区遭遇灾难性破坏。 整个灾区死亡2 329人,伤8 722人,失踪39人,倒 塌各种建筑9 909栋,严重破坏7 575栋,受灾人口 250万,灾民32万,财产损失92亿美元。此次地震还 波及福建、广东、浙江和江西的部分地区。
②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质 灾害的成因?
• 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在亚欧
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地壳活动强烈。西南 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的挤压碰撞。
发现:(1949 —2000年)人口 密度≥400人的地区的死亡人 数是人口密度200—400人的 地区的10倍;是人口密度 100~200人地区的100倍。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13
可编辑
19
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自学问题:
•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 2、时间分布特点 • 3、空间分布特点 • 4、灾害的严重后果
1、我国滑坡泥石流的灾害成因: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 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疏松、受重力和水 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
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
教学目标
• 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地震、滑坡、
泥石流的地理分布。
• 2.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地震灾情
和特点。
• 3.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
理解西南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的 原因。
东经105度是我国地质构 造的东西分界线
①我国地震分布的特点? 东少西多
泥石流
开发山区 破坏植被
建筑物、人、财 产等趋于密集
人为原因
建设者的防范意 识和措施不到位
思考:四川省、重庆市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频繁的原因 。
• (1)大巴山的南坡,大部分地区海拔在
500—1 000米左右,是面积广大的大斜坡。
• (2)岷江和大渡河的上游区又是地势急
剧下降的地区,地质结构复杂,地表结构不 稳。
• (3)受西南降水系统的影响,雨量丰沛,
而且盆地边缘植被破坏严重。
地壳 活动 激烈
季风 气候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地震频发、震级高 断裂发育,岩石破碎,
风化严重
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
滑坡 泥石流 灾害 多发
思考:试解释我国西南地区暴雨—滑坡—
泥石流分布的区域相关性。
我国西南地区水源充足、降水丰沛,多暴雨; 西南多山地,地形复杂、构造活跃,地表不稳;暴雨使 岩体疏松,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极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它们发生的时间规 律与西南地区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因此在同一
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与集中降水 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 节性规律。 2、时间分布特点: 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但一般在雨季 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
3、空间分布特点:山区多发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自然原因
构造活跃 地形复杂、地表不稳 水源充足、多暴雨
地震
滑坡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虽然我国西部 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 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 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 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案例①——中国河北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在中国河北省的唐山发生了 里氏7.8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唐山市区,即北 纬 39.6°,东经118.2°。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 市地震灾害,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地震破坏范围 超过30万千方千米,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相当于全国面积的1/3。唐山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16.7 万人伤残,民房和公共设施遭受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54 亿元,灾情之大举世罕见。
地震死亡人数与人口密度成正比关系。 结论: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 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
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 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 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 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 地震较少。
我国近年来死亡人口下降与经济损失上升的原因?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
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 的防震意识加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为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我们应该采取哪些预防性的措施?
加强地震预报能力; 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 加强地震应急演练; ………。 如何防震减灾?
提高公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发展科技,加强对地震预报预测,建立预警系统; 制定应急预案及防震措施; 健全灾害法规; 加强国际合作
说明GPS在地震预警中的作用。 教材P83
监测地壳运动
海地与智利地震比较
智利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地带(环太平洋火山— 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
差异: 与海地相比,智利地震死亡人数少,经济损失大。 原因: 智利经济发展水平高,建筑抗震系数高; 人们防震意识强,政府救灾措施得力; 人口密度小;该次地震震源较深,震中位于海洋,距离 人口密集的城市较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