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名言,“难倒”中国一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肯名言,“难倒”中国一百年此博文包含图片(2010-03-07 205403)转载▼

标签:裴钰人文杂谈东西方文化专栏英语教育

林肯名言,“难倒”中国一百年

林肯的一句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在百年间,没有最后确定的中文汉译方式,难倒了不少中国文化大师。

1863年11月19日,林肯在葛底斯堡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其结尾是“That we here highly resolve that these dead shall not have died in vain; that this nation 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 and that this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其中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一百多年来广为传诵,徐道邻先生评价说“其论民主政治之真谛,以三介词闻发无剩义,尤为神来之笔。他人千言万语徒为词费也。”这句话虽然朗朗上口,文采飞扬,但翻译成中文,却破费周章,令人震惊。林肯名言,“难倒”中国一百年

胡适(左图)在1916年,对此句的中文翻译是“吾民所自有、所自操、所自为之政府。”,他还给出了另一种译文,即“此主于民、出于民,而又为民之政府。”胡适的译法流传不广。

孙中山在1919年,把这句话译作“为民而有,为民而治,为民而享。”,1921年,孙中山又改译为“国为民有,国为民治,国为民享。”,他又在一些文章中,把该句译为——民之国也(of the people),由民而治也(by the people),为民而设(for the people)。

在1922年,孙中山再一次对该句的汉译,做了修订,正式定为“民有(of the people),民治(by the people),民享(for the people)。”这三个词,以后遂成为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在华的官方译文。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民有、民治、民享”的译法,简明有余,明确不足,过分注重译文的节奏和文采,而忽视了译文的确指,造成了中文理解起来含糊不清。

林肯名言,“难倒”中国一百年

孙中山先生的汉译,流传最广,成为国民政府的官方汉译,但也存在很大的争议

因此,不断出现对该句新的汉译方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钱歌川的译法,他把该句译为——为人民服务的(of the people),被人民选出的(by the people),治理人民的(for the people),这种译法摒弃了孙氏译法中的两个含义——民有和民享,而专从“民治”这一点,从三个层次,详细阐述了民选政府的职责(of the people)、由来(by the people)和功能(for the people)。

林肯名言,“难倒”中国一百年

钱歌川先生,对林肯名言的汉译,是迄今最经得起检验的方式

对林肯名言的译法,胡适和孙中山的译法是“民有、民治、民享”,三足鼎立,到了钱歌川的译法,又成了独角戏,只对“民治”做细致的阐述。同样一句话,百年间为何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其实,这并非文法修辞的技巧问题,而是体现了近代以降,中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思考演变过程。

首先,孙中山“三足鼎立”式的译法,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他在《三民主义之具体办法》演说中,详细解释了他的译法“回想兄弟从前在海外的时候,外国人不知道什么是叫三民主义,总拿这个意思来问我。兄弟在当时苦无适当底译语回答,只可援引林肯底主义告诉他们,他们才完全理解我底主义。由此更可知兄弟底三民主义,不但是专为迎合现代底潮流,

并且是很有来历的。”用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来一一比附他的三民主义,民有,就是民族主义;民治,是民权主义;民享,是民生主义,从而便于英语世界的理解,为自己的学说寻找西方民主的思想源头,为辛亥革命争取国际同情,这是孙中山译法的根本动机。而实际上,孙氏译法用三个词,虽然涵义并不清晰,但的确在英美世界,为三民主义赢得了很好的宣传公关效果。

但是,三足鼎立式的译法并不准确,在现代公民政治思想中,“民有、民治、民享”并非三个平行并列关系的概念。“民有”,即主权在民,只是理论上假设的前提;“民享”,即政府应该为人民谋取福利,则是古往今来的政治实体的执政目标,也包括很多封建帝制朝代,《尚书》讲“民为邦本”即使在中国封建主义时代,帝制也会重视民本主义(民享)。

所以,现代民主政治和帝制专权,最根本的分界线是“民治”,即狭义的民选政治,政府要为民所治,任何人,无论贫富智愚,都应该有直接参加政府的权利。因此,只有“民治”才是现代民主政治最主要的特色,而非民有和民享。其实,孙中山在晚年也否定了“民有、民治、民享”三者的平行关系,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推翻满清帝制,1912年,民国成立。随后十三年里,历经袁世凯复辟,二次革命,张勋复辟,护法运动,民国陷入了军阀混战时期,孙中山痛定思痛,他认为“真正的‘全民政治’,必须先有‘民治’,然后才能够说真是‘民有’,真是‘民享’。”

所以,钱歌川“独角戏”式的译法,尽管在修辞上还有待精练,但专一阐述“民治”,从“民选政治”这一方向来理解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无疑是最为精确的,更加符合现代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则。

林肯名言的翻译历程,表明语言翻译的本质是东西方文明的彼此融合,很多误解和歧义并不可怕,每当消除一个翻译的歧义,常常会激发一次思想的解放。而真正消除翻译中的歧义,功夫又常常在语言之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