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的环境修复技术课件 (一)

合集下载

环境修复的技术与方法

环境修复的技术与方法

环境修复的技术与方法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包括水体污染、土地退化、大气污染等多种形式。

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环境修复变得至关重要。

环境修复是通过利用各种技术和方法来恢复、改善或重建受污染或受损环境的过程。

本文将重点介绍环境修复的一些常用技术和方法。

一、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是一种利用植物来修复受污染土壤或水体的方法。

植物可以通过吸收、降解或稀释有毒物质来改善环境质量。

植物吸收有毒物质可以通过根系吸收和蒸腾两个途径进行。

根系吸收指的是植物的根部吸收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包括重金属、有机物等。

蒸腾是指植物通过叶片排放水蒸气的同时,将有毒物质带走。

植物修复技术通常结合其他修复技术使用,例如配合土壤改良剂来提高修复效果。

二、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和其他生物来降解、转化或去除有害物质的过程。

微生物修复是其中的一种常见生物修复技术,它通过利用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来分解和转化污染物质。

一些具有降解能力的菌类可以将有机物质降解成无害的物质。

此外,植物和动物也可以作为生物修复技术的一部分。

例如,利用植物来修复油污染地区,或者利用蚯蚓来改善土壤质量。

三、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改良技术是一种将污染土壤中的有毒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土壤改良剂可以通过吸附、沉淀、解吸、稳定化等方式与有毒物质发生作用,并改变其化学性质,从而减少或去除其对环境的危害。

常见的土壤改良剂包括活性炭、氧化铁、石灰等。

土壤改良技术通常结合其他修复技术使用,以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

四、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是通过物理手段去除或分离有害物质的过程。

物理修复技术主要用于固体废物和土壤中的污染物质的处理。

常见的物理修复技术包括筛分、沉降、过滤、吸附和电渗等。

物理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大颗粒或可见的有害物质,但对于微小颗粒或溶解态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较差。

五、综合修复技术综合修复技术是将多种修复技术综合应用于环境修复中,以达到最佳的修复效果。

综合修复技术通常根据不同的修复需求和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进行组合应用。

环境污染修复原理与技术第1章 绪论

环境污染修复原理与技术第1章 绪论

变;

重建 (reconstruction) :是指使完全丧失功能的对象恢复至原 初水平;

改建(renewal):则是指使部分受损的对象进行改善,增加人
类所期望的“人造”特点,减小人类不希望的自然特点。
1.3.1 环境修复的概念
环境修复(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就是研究对被污染的
据传,上世纪90年代,一支9人科学考察小组进入切尔诺贝利 时,曾遭遇一群巨鼠袭击,只有一人生还,最后当局集结大量 军队、轻重型武器,将所有能发现的”。
1.3 环境修复
1.3.1 环境修复概念 1.3.2 环境修复的对象和任务 1.3.3 环境修复类型
2)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
●时间段: 19世纪工业革命至20世纪50年代
●主要特点: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后,大工业日益发展,生产力有了 很大的提高,环境问题也随之发展并逐步恶化。 例如:从1873年-1892年间的冬季英国伦敦多次发生有 毒烟雾事件 ●影响: A.环境问题,尤其污染问题集中在工业发达国家 B.环境质量开始恶化,但未引起重视
处理。因此 ,对水环境进行修复是我国迫切的需要。
⑴污染水体的环境修复

在水环境修复领域,所修复的水体对象是环境的一部分,不可
能建造能将整个修复对象包容进去的处理系统。如果采用传统 治理净化技术,即使对于局部小系统的修复,其运行费用也将 是天文数字。
环境修复≠环境净化

环境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因子进入环境中,并非一定会 产生污染,而是只有当环境污染因子的载荷量超过了环境净 化容量时才导致污染。
环境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净化机制 如稀释、扩散、沉降、挥发等物理机制,氧化还原、中和 分解、化合、吸附解吸、离子交换等化学 ( 含物理化学 ) 机制, 有机生命体新陈代谢等生物学机制。这些机制共同作用于环境 致使污染物的数量或性质向有利于环境安全的方向发生改变。

高中地理第四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环境污染问题课件中图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四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环境污染问题课件中图版选修6

9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 重,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 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下图为甲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4 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用此4种元素计算出的综合污染指数。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各种重金 属引起的 人畜病症
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块
①藻类大量繁殖; 重金属元 ①石油污染直接导致海洋生物
危 害
②水体中其他植 物死亡;③鱼类死 亡;④湖泊演变为
素通过食 物链最终 危害人畜
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 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死亡;② 油膜和油块粘住大量鱼卵和幼
沼泽
健康
鱼,阻碍海藻光合作用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类 型
概念
原因
危害
水 污 染
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 致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 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 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 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 质恶化的现象
主要是人为原因造 影响水的有
成的,水污染物主要 效利用,危
有三大来源:工业废 害人体健
水、农业污水、生活 康;破坏生
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
污 染 来 源
生产和生活污水 中所含的氮、磷等 营养物质
工业生产中含重金 属的污水排放和固 体垃圾中重金属的 淋溶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 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 泄漏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 染
海洋石油污染
表 现
陆地水体:称为“水 华(水花)”,又称“藻 花”;海洋水体:称 为“赤潮”
危害人体健康 (2)危害
造成植物枯死,农作物减产 (3)措施:积极改善城市交通结构;改进汽车燃料,安装汽车排气系 统催化装置等,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生态修复技术PPT课件

生态修复技术PPT课件
每年平均施耕地1.5万公顷,有235.3万公顷草 地变为流沙,平均每年减少草地5.2万公顷。
2011年
2、资源严重短缺
全国600多个城市一半缺水,在108个重要城 市,每年缺少损失工业产值600亿,过度采用地 下水造成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诸如地面沉降, 海水倒灌等。同时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导致地 方地区河流断流日趋严重,目前中国已处于高度 缺水国家之列。
• 2.生态修复实施区域划分及指针体系研究。 • 3.生态修复工程验收标准及规范研究。 • 4.生态修复规划设计技术规范研究。 • 5.生态修复过程及其效果的监控与评估研究。
2011年
第二节 生态修复与生态恢复的关系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 和讨论,继而有许多的专业术语相继现,生态 修复和生态修复就是其中两个,在许多的文献 中,这两个术语是混淆使用的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进行深入的讨论。
但任何一个原始的生态系统若被过度干扰甚至是破坏完全失去了内外原有的平衡之后是无法恢复到原貌的即使通过人工努力或长时间的再次自然选择使原系统的生态功能实现甚至超过原有水平但系统的结构与形成是不可能完全重复的
生态修复技术PPT
选修课程 学时:42 学分:3
授课教师: 教授
2011年
目录
0、前言 1、绪论 2、生态修复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3、土壤污染后的生态修复 4、水体污染的生态修复 5、大气污染的生态修复 6、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7、核污染问题
2011年
生态修复的目的:
主要使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 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 建工作。重建一个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完 整、生态功能健康能够抵抗外部干扰自我 持续的生态系统。
2011年
生态系统:

大气污染的环境修复技术.ppt

大气污染的环境修复技术.ppt
Ⅰ 筛选技术: 如筛选一些“嗜 NO2植物” 或者对SO2、HF等污染物 净化作用明显的超同化植物(表9.2-7);
Ⅱ 转基因技术:如将亚硝酸盐代谢过程中所需的硝酸盐还原酶(NR) 、 亚硝酸盐还原酶(NI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转入植物体中。
表9.2-7 不同试验点植物叶片S 和F含量
9.2.5 总结
➢ 植物可以通过其吸收作用有效的降低空气中苯三氯乙烯、甲苯和 PAHs 等挥发或半挥发性的有机污染物;
➢ 影响因素:污染物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分子量溶解性蒸气压和辛 醇-水分配系数等)和气候条件等。
③ 其它
大多数植物都能吸收臭氧,其中银杏、柳杉、樟树、青冈栎、夹竹桃、 刺槐等10余种树木净化臭氧的作用较大。吸滞大气氯污染能力强的有树 种有榆树、京桃、枫杨、皂角、卫矛、美青杨、桂香柳;吸滞大气氟污 染能力强的有:榆树、花曲柳、刺槐、旱柳等。
④ 有机污染物: 经过一定的转化后隔离在植物细胞的液泡中或与 不溶性细胞结构如木质素相结合。
9.2.4 植物同化和超同化修复
同化:植物通过气孔将CO2、SO2等污染气体吸入体内,参与代谢, 最终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在氨基酸和蛋白质中; 超同化:将含有植物所需营养元素的大气污染物如氮氧化合物、硫氧 化合物等,作为营养物质源高效吸收与同化。
第九章 大气污染的环境修复技术
目录
9.1
大气污染概述
9.2
植物修复技术
9.3
微生物修复技术
9.4
无机矿物材料修复技术
9.1大气污染概述
9.1.1 大气污染现状
① 定义: 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 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 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 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环境修复技术.ppt

大气污染的环境修复技术.ppt
二硫化碳等 化学纤维厂、橡胶硫化厂、生产二硫化碳的工厂等
制铝厂、磷肥厂、冰晶厂等 氯碱厂、镁厂等
各种氯化物制造厂、大型化工厂的制氯和漂白粉车间、生产合成盐 酸、滴滴涕的工厂
印刷厂、蓄电池厂、有色金属冶炼厂、汽车废气等 仪器仪表厂、灯泡厂、汞电解法氯碱厂、氯乙烯中间体厂、农药厂等
硫酸厂、农药厂(含砷杀虫剂)等 炼锌厂等
植物转化修复是利用植物的生理过程将污染物由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 形态的过程,需要有植物体内多种酶类的参与 。
① 光合作用: CO2→O2
② 反硝化作用:
NO3- (NO2- ) 反硝 化细菌 N2
NO3- (NO2- ) 真菌 N2O
③ O3: 通过植物体内的一系列的酶如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过氧化 氢酶等和一些非酶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谷胱甘肽等进行转化清除;
树种 黑胡桃 柠檬桉 悬铃木 紫薇 桧柏属

表9.2-2 杀菌能力强的树种和杀死原生动物所需时间/ Min
时间 0.08-0.25
1.5 3 5 5 5
树种 柠檬 茉莉 薛荔 夏叶槭 柏木 白皮松
时间 5 5 5 6 7 8
树种 柳杉 稠李 枳壳 雪松
时间 8 10 10 10
(3) 对重金属的作用 Ⅰ 绿化树种对颗粒物中的重金属也有较好的吸收和吸附作用,不同的污染金属的种
灌木
灌木、草本等
较强 中等

较强 敏感
强 较强
毛白杨、臭椿、悬铃木、雪松、广玉兰、女贞、泡桐、 紫薇、核桃、板栗
国槐、旱柳、白蜡、紫荆
丁香、大叶黄杨、榆叶梅、侧柏 紫丁香、大叶黄杨、月季
女贞、构树、棕榈、沙枣、苦楝、石榴、樟树、小叶 榕、垂柳、臭椿、加拿大杨、花曲柳、刺槐、旱 柳、枣树、水曲柳、新疆杨、水榆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第2章污染环境的物理修复原理ppt课件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第2章污染环境的物理修复原理ppt课件

✓ 湿筛分:当大量重金属以颗粒状存在、需采用清洗 或淋洗技术、处理得到的重金属可再利用、废液不 需进一步处理时,采用该项技术
2.3 物理分离修复技术 2.3.2 水动力分离法(粒度分级法)
2.3.3 密度分离法(重力分离法)
2.3.4 泡沫浮选分离法
2.3.5 磁分离法
污染颗粒物的磁性存在差异,通过磁场时运动形式不同
SVE操作系统示意图
3.5 蒸气浸提修复技术局限
4. 固化/稳定化修复
4.1固化/稳定化修复概述
4.2 固化/稳定化修复原理
4.2 固化/稳定化修复原理
4.3 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 4.3.1 原位固化/稳定化法
原位固化/稳定化修复污染土壤示意图
4.3.2 异位固化/稳定化法
异位固化/稳定化修复污染土壤示意图
6.3.3 原位电磁加热修复
6.4 热力学修复应用
➢ 范围:氯代有机物、多氯联苯以及密度较高的液体 ➢ 优点:可修复污染环境深层
6.4 热力学修复应用
6.5 热力学修复技术局限
➢ 局限:成本高 ➢ 局限因素:需要特定的设备,包括加热系统和尾气处理系统
Thanks!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2.3.6 电分离法
污染颗粒物的导电性的不同,在同一电场中的运动形式不同
2.3.7 脱水分离
2.3.8 物理分离修复技术的主要属性小结(一)
2.3.8 物理分离修复技术的主要属性小结(二)
2.4 物理分离修复技术应用
➢ 优点:大多数相关技术设备简单,费用低廉,可持续高产出
2.5 物理分离修复技术局限性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y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5单元 第3讲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课件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5单元 第3讲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课件
考点三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考点三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考点三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考点 考向
知识网络
1.大气污 染形成的 结合热点案 原因、过 例考查大气 程及危害 污染的成 2.大气污 因、危害及 染防治的 其防治措施 主要措施
考点三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3-
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 1.大气污染 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 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 衡,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对建筑物及各种 设备设施造成损害,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考点三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23-
素养提升21
命题立意 本题以我国某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为载体综合考查土 壤污染的成因、危害及其相应措施,综合性强,对解读信息、阐释 事物的能力要求高。
答案 (1)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于西北地区,产生的土壤污染 物多;西南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分布较多
(2)矿冶区和居民区污染最严重;开发区和风景区污染较轻 (3)铅、镉 矿冶区工业污染严重 (4)降低土地生产力(破坏土壤资源);影响农产品质量和数量 健 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开展污染土壤 修复技术研究,加快修复已污染的土壤;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环保意 识
因 气候条 逆温、高气压,盛行下沉气流;或风力微弱,导致大气污
件 染物堆积,不易扩散
考点三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25-
素养提升21
思考角度 规范术语
过排
过量排放废弃物,超出环境自净能力
人 为
结构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 污染物排放量大
原 技术
生产工艺落后,对废弃物的处理能力低下

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简介分解ppt课件

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简介分解ppt课件

预处理
解吸
固相后处理
气体后处理
适用的污染物:挥发和半挥发有机污染物、卤化或非 卤化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重金属、氰化物、炸药等;
不适用于:多氯联苯、二恶英、呋喃、除草剂和农药、 石棉、非金属、腐蚀性物质。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典型的土壤清洗系统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用水将土壤分散 并制成浆状
高压水龙头 冲洗土壤
用过筛或沉降的方法将 不同粒径的颗粒分离
利用过滤或絮凝的方法 使土壤颗粒脱水
利用不同的性质差异 进一步将污染物浓缩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一、有机物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
用微生物方法修复有机污染土壤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在土壤中存在能够降解或转化污染物的微生物
二、有机化合物大部分具有可生物降解性
土著微生物
微生物的来源
外源微生物 基因工程菌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生物通气系统通常用于那些蒸汽挥发速度低于蒸汽提 取系统要求的污染物。
最适合于:中等分子质量的石油污染物,如柴油和喷 气燃料。分子质量小的如汽油,分子质量更大的如润滑油 都不适用。
例子:美国犹他州的一个空军基地曾采用生物通气法 处理被喷气燃料污染的5000 m3,处理历时2年,处理后土 壤石油烃的含量降低到6 mg/kg,总费用约60万美元。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ppt课件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ppt课件

g ——重力加速度,m/s 。2
⑵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与被研究的颗粒沉降速度相同, 且密度为单位密度(ρu =1000kg/m )的球体的直径3。
由上两式可得
1
dD
18vs ρu g
2
d st=(ρu / ρp) dD
⑶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了总0.5悬浮物( TSP )、可吸 入颗粒物( PM10 )的浓度限值。其粒径为空气动力学当量 直径。
⑴斯托克斯径:与被研究的颗粒密度相同,且沉降速度相 等的球体直径。
1
dst
18vs p g
2 g
如果忽略空气密度值,则
1
d st
18p gvs
2
式中,vs ——颗粒沉降速度,m/s;
ρp ——气体密度,kg/m ; 3
ρg ——颗粒密度, kg/m ; 3
μ ——气体动力粘度,Pa·s;
3.1.2 其他影响颗粒物去除的性质
影响颗粒去除的性质因素有粘附性(影响除尘器清 灰)、导电性(对电除尘影响很大)、亲水性(与是否 适合湿式除尘有较大关系)、化学活性(腐蚀性与材质 选取,对可燃颗粒物必须考虑安全问题)。
3.1.3 颗粒物捕集设备的性能
• 处理能力 单位时间允许通过的气流量( m3/s 或 m3/h)。
4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技术
2007年7月 上海
1 大气污染物的形成
1.1 大气污染的定义
如果大气中的某些物质达到一定浓度,并持续足够的 时间,以致对公众健康、动物、植物、材料、大气特性 或环境美学产生可测量的不利影响,这就是大气污染。
1.2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特牲及危害
1.2.1 大气污染物
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或是自然过程所直接排入大 气或在大气中新转化生成的对人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 物质。

4 污染大气环境修复技术

4 污染大气环境修复技术

第四章污染大气的环境修复技术第四章污染大气的环境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天然无机材料吸附修复第一节大气污染的植物修复以太阳能为动力,利用绿色植物及其相关的生物区对环境污染物质进行分解、去除、屏障或脱毒,已达到大气污染的修复。

包括:植物吸附与吸收、植物降解、植物转化、植物同化与超同化修复。

一、植物吸附与吸收修复植物对大气污染物有吸尘和滞尘两种作用。

可有效地吸附空气中的(如:浮尘雾滴等)悬浮物、病原体、颗粒物中的重金属及气态有毒气体污染物。

吸尘作用包括:吸附与吸收主要发生在地上部分的叶片表面及叶片的气孔。

吸尘效率取决于植物表面的结构(如:叶片形态、面积、粗糙程度、角度)和表面的分泌物。

滞尘作用: 指植物的树干,枝叶能减小风速,使尘埃沉降下来。

第一节污染大气的植物修复据研究,阔叶林的滞尘能力为10.11t/hm 2,针叶林因生长周期长滞尘能力为33.2t/hm 2。

根据我国南京植物所在水泥粉尘源附近的调查与测定,各种树木叶片单位面积上的滞尘量如表9-1所示。

根据北京地区测定,绿化树木地带对飘尘的减尘率为21%~39%,而南京测得的结果为37%~60%。

一、植物吸附与吸收修复防尘树种应选择:树叶的总面积大、叶面粗糙多绒毛,能分泌油脂或汁浆的树种,如:核桃、毛白杨、构树、板栗,臭椿、侧柏、华山松、刺楸、朴树、重阳木、刺槐、悬针木、女贞、泡桐等。

病原体能经空气传播,由于空气中的病原体一般都附着在尘埃或飞沫上随气流移动,绿色植物的滞尘作用可以减小其传播范围,且植物的分泌物具有杀菌作用。

如:桉树、松树、柏树、樟树等能分泌柠檬油,其他常见的植物分泌物如松脂、肉桂油、丁香粉等(称为杀菌素)均能够直接杀死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研究显示,面积为1.0x104m 2的桧柏林,一昼夜能分泌30~60kg 的“杀菌素”,它们可杀死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菌。

据调查,林内空气中含菌量仅为300~400个/m 3,是林内附近空气的1.0%,而林内附近空气的含菌量约为城区百货商店空气的十万分之一。

大气污染ppt课件

大气污染ppt课件

大气污染的影响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大气污染可导致呼吸系统 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严 重时可引发癌症。
对环境的影响
大气污染可导致酸雨、光 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破 坏生态平衡。
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加导 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极 端天气事件。
02
大气污染物质种类与来 源
颗粒物
颗粒物分类
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 物(PM2.5)。
土壤污染
大气污染可能通过降雨等方式将污染物带入土壤 ,对土壤造成污染。
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温室效应
01
大气污染中的某些气体,如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过量排放
可能导致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
极端天气事件
02
大气污染可能加剧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如暴雨、洪涝、干旱
等。
海平面上升
03
大气污染可能导致极地冰川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对沿
会加剧空气污染程度。
挥发性有机物
来源
石油化工、印刷、家具制造等行 业的排放。
危害
可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负 面影响,同时也是光化学烟雾的 主要成分之一。
二氧化碳和甲烷
来源
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等。
危害
导致温室效应,加速全球气候变化。
03
大气污染的影响与危害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急性呼吸系统疾病
短期的大气污染可能导致哮喘、支气管炎等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的 发生和恶化。
06
大气污染防治前景展望
提高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
提倡公共交通和绿色出行
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出行,减少机动车 尾气排放。
推广节能减排产品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讲义(PPT 46页)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讲义(PPT 46页)

“月湖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基地的人工浮岛
大气环境修复:采取一定的措施,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来减少大气 环境中的有毒有害化合物。
大气污染: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和自然界中局部的质能转换向大气排放各种 污染物,当污染物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环境容量)时,大气质量就会恶 化。
固体废弃物环境修复:利用化学、物理或生物的方法对污染环境的固体废弃 物进行处理,以达到减少污染的无害化处理。
水体修复技术一般可分为水体物理修复技 术、水体化学修复技术和水体生物修复技 术。目前在研究应用上一般以水体生物修 复技术为主,水体物理修复技术、水体化 学修复技术为辅。
水体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
一、物理方法
现 达状到引:相水应引稀的水释水稀就质释是标、通准底过.泥工该疏程方浚调法。水能对激污活染水水流体,进温增行加瑞稀流塘释速河水。,引源使使水水?水体体稀在中释短D的时O增间加内,
环境物理修复技术:借助物理手段将污染物从环境中提取分离出来的技术, 工艺简单、费用低。通常没有高度的选择性,多用作初步的分选。一般说来, 物理分离技术没有充分达到环境修复的要求。
环境化学修复技术:发展较早也相对成熟。主要包括:化学淋洗、溶剂浸提、 化学氧化修复和化学还原修复等。
比较而言,化学氧化技术是一种快捷、积极,对污染物类型和浓度不是很敏感 的修复方式;在土壤修复中,化学还原和还原脱氯法则作用于分散在地表下较 大、较深范围内的氯化物等还原反应敏感的化学物质,将其还原、降解;原位 化学淋洗技术对去除低溶解度和吸附力较强的污染物更有效。
本章重点
➢环境修复的定义 ➢环境修复技术及特点
环境修复
P8
一、环境修复的概念
修复(remediation):借助外界作用力使受损的特定对象 部分或全部恢复到原初状态的过程。

环境生态修复课件44页PPT

环境生态修复课件44页PPT

第一节 基本概念
治理:是指采用一些措施使受污染的环境
不再对系统中生物或其周围环境产 生负面影响。
修复: 是在使污染环境得到治理后,虽然
可能会在结构上发生某些变化,但 最终还能够恢复未污染之前的功能 ,使污染环境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 力而被重新使用。。
修复
生物修复 物理修复
微生物修复 植物修复
化学修复
2020/6/14
18
(2)生物通气法(bioventing)。
• 生物注气法修复工作原理示意图
2020/6/14
19
2)易位生物修复(ex situ bioremediation) ——污
染的土壤从污染环境挖出,通过采用固相法或泥浆反应器 处理。
• 此法主要适应污染程度较高时,单纯采用原位生物修复往 往达不到预定的要求采用。
2020/6/14
21
1、植物修复技术的类型
▪ ⑴植物萃取技术

指植物将土壤中的金属萃取出来,富集并搬运到植物
根部可收割部分和植物地上纸条部位的技术。
▪ 如:芸苔属植 物、油菜、工 业用大麻,可 超量富集砷。
2020/6/14
22
⑵ 植物根际过滤技术
• 指利用植物发达丰富的根系从污水、土壤中吸收、 沉淀和富集有毒重金属的技术。
如:向日葵及 各种水生植物 如宽叶香蒲等。
2020/6/14
23
⑶植物固定技术
• 指利用植物吸附降低金属活性,减少重金属被淋 洗到地下或通过空气载体扩散进一步污染环境的 可能性的技术。
2020/6/14

有目的地采取措施,使受到损害的生态系统结构
和功能得以恢复和完善,实现生产力高、生物多样性
丰富、系统趋于稳定的目标。

2024版环境保护课件(34张)

2024版环境保护课件(34张)

•环境保护概述•环境污染与危害•生态保护与恢复•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目录•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环境保护政策与行动古代工业革命时期01020304国际法律法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

中国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空气污染01020304空气污染来源空气污染物空气污染的危害空气污染防治措施水污染工业废水、农业污染、城市污水、石油泄漏等。

重金属、有机物、营养盐、病原微生物等。

影响饮用水安全、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危害人体健康等。

控制污染源排放、加强水质监测和评估、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等。

水污染来源水污染物水污染的危害水污染防治措施土壤污染来源土壤污染物土壤污染的危害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噪声来源噪声的危害噪声污染防治措施030201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组成01生态系统的结构02生态系统的功能03生态破坏的原因与后果生态破坏的原因生态破坏的后果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生态恢复措施生态保护措施政策与法规支持社会参与支持科研技术支持生态保护与恢复的措施水资源的节约与利用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护与修复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耕地保护坚守耕地红线,加强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清洁能源利用节能优先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费。

能源科技创新废弃物分类处理完善废弃物分类处理制度,提高废弃物回收利用率。

循环经济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再生资源利用鼓励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发展,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除尘技术脱硫脱硝技术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水污染治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包括格栅、筛网、沉淀、过滤等方法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化学处理技术通过中和、氧化、还原、混凝等化学反应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处理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污染的环境修复技术课件 (一)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气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地面临的共
同问题。

大气污染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对人类健康也产生
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因此,探索和研究大气污染的环境修复技术已成
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以下是一份关于大气污染的环境修复技术的课件,介绍了一些主要的修复技术和应用案例。

一、大气污染分类
大气环境污染通常分为以下四类:
1、气溶胶污染: 指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尘埃、烟雾等颗粒物质,造成
环境和身体健康的严重影响。

2、气态污染: 包括臭氧等,污染空气质量,并且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

3、光化学污染: 当空气中的一些元素在阳光下与气态污染物相互反应
会产生光化学反应,引起氧化反应和光化学污染。

4、酸雨: 由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在大气中的一系列化
学反应所形成的沉淀性水,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二、大气污染修复技术
1、雾炮清洗
采用高压水雾系统对污染区域进行喷洒,雾炮内部可能是单一或多喉
喷射。

在喷射时,喷嘴会释放高压气体和微小水滴,这些水滴通过风
力将空气中的尘埃和颗粒物带到地面,从而清除空气中的污染物。

2、生态修复
人为介入自然系统的复杂过程,可实现环境修复的目的。

人们可以采用工程手段来改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这种技术被称为“生态修复技术”,主要通过合适的工程手段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减少污染气体的释放和传播。

3、高效空气净化
常规烟气净化装置采用物理或化学吸收、过滤、燃烧等方式净化污染物,但其效率相对较低,在某些情况下难以净化化学污染物,常会对空气中的病毒、细菌等微生物造成损害。

而高效空气净化技术通过光催化或活性炭等方式,将烟气中的细菌、病毒进行分解和去除。

三、应用案例
1、雾炮清洗
雾炮清洗在俄罗斯莫斯科地铁工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施工过程中,人们使用高压水雾系统清洗地铁隧道中的污垢和颗粒物,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2、生态修复
2014年,湖南一所大学的环境生态修复学生们在校内开展环境生态修复活动,他们采用生态防护壁、悬挂植物和生物多样性技术,并利用微生物修复环境,并成功地改善了环境质量。

3、高效空气净化
高效空气净化技术在我国北京市奥运村公园中得到了应用。

该公园已
装有20台空气净化器,它们能够将空气中的尘埃、细菌、烟霾等物质
过滤净化。

这种技术在缓解北京市空气质量问题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

采用环境修复技术
可有效减轻环境污染,改善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生存环境,净化大
气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