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l 法线估计法 求边界
PCL点云特征描述与提取(3)
PCL点云特征描述与提取(3)快速点特征直方图(FPFH)描述子已知点云P中有n个点,那么它的点特征直方图(PFH)的理论计算复杂度是,其中k是点云P中每个点p计算特征向量时考虑的邻域数量。
对于实时应用或接近实时应用中,密集点云的点特征直方图(PFH)的计算,是一个主要的性能瓶颈。
此处为PFH计算方式的简化形式,称为快速点特征直方图FPFH(Fast Point Feature Histograms)为了简化直方图的特征计算,我们执行以下过程:第一步,对于每一个查询点,计算这个点和它的邻域点之间的一个元组(参考上一节PFH的介绍),第一步结果我们称之为简化的点特征直方图SPFH(Simple Point Feature Histograms);第二步,重新确定每个点的k邻域,使用邻近的SPFH值来计算的最终直方图(称为FPFH)权重在一些给定的度量空间中,表示查询点和其邻近点之间的距离,因此可用来评定一对点( , ),但是如果需要的话,也可以把用另一种度量来表示。
如图1所示可以帮助理解这个权重方式的重要性,它表示的是以点为中心的k邻域影响范围。
以点为中心的k邻域影响范围图因此,对于一个已知查询点,这个算法首先只利用和它邻域点之间对应对(上图中以红色线来说明),来估计它的SPFH值,很明显这样比PFH的标准计算少了邻域点之间的互联。
点云数据集中的所有点都要执行这一计算获取SPFH,接下来使用它的邻近点的SPFH值和点的SPFH值重新权重计算,从而得到点的最终FPFH值。
FPFH 计算添加的计算连接对,在上图中以黑色线表示。
如上图所示,一些重要对点(与直接相连的点)被重复计数两次(图中以粗线来表示),而其他间接相连的用细黑线表示。
PFH和FPFH的区别PFH和FPFH计算方式之间的主要区别总结如下:1.FPFH没有对全互连点的所有邻近点的计算参数进行统计,从图中可以看到,因此可能漏掉了一些重要的点对,而这些漏掉的对点可能对捕获查询点周围的几何特征有贡献。
pcl 点云边界检测 参数
pcl 点云边界检测参数(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2.PCL 点云库简介3.点云边界检测的意义和方法4.PCL 点云边界检测参数详解5.PCL 点云边界检测的应用案例6.结语正文【引言】随着三维视觉技术的发展,点云数据在机器人导航、无人驾驶、城市规划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点云数据处理是三维视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其中点云边界检测是点云数据处理的基本任务之一。
本文以PCL 点云库为例,介绍点云边界检测的参数设置方法及其应用。
【PCL 点云库简介】PCL(Point Cloud Library)是一个开源的点云处理库,提供了丰富的点云数据处理算法,如滤波、特征提取、分割、识别等。
PCL 点云库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导航、无人驾驶、城市规划等领域。
【点云边界检测的意义和方法】点云边界检测是指从点云数据中提取出目标物体的边界,它是点云数据处理的基本任务之一。
点云边界检测的意义在于:1)降低数据量,方便后续处理;2)提取目标物体的边界信息,为后续的识别、定位等任务提供基础。
点云边界检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基于边缘的检测方法:这类方法通过计算点云数据的梯度信息,找到点云数据的边缘。
2.基于轮廓的检测方法:这类方法通过计算点云数据的轮廓,找到点云数据的边界。
3.基于聚类的检测方法:这类方法通过聚类算法对点云数据进行分割,然后提取出目标物体的边界。
【PCL 点云边界检测参数详解】PCL 点云库提供了丰富的点云边界检测算法,其中PCL::grey::Threshold 和 PCL::grey::Canny 是常用的两种边界检测算法。
这两种算法的参数设置如下:1.PCL::grey::Threshold(1)threshold:阈值,用于判断点云数据中哪些点属于边界。
(2)max_distance:最大距离,用于计算边界点的强度。
(3)min_distance:最小距离,用于计算边界点的强度。
(4)neighbor_threshold:邻域阈值,用于判断一个点是否属于某个边界点的邻域。
pcl轮廓识别流程
pcl轮廓识别流程点云库(Point Cloud Library,PCL)是一个开源的用于三维点云处理的软件库。
轮廓识别是PCL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它能够从三维点云数据中提取出物体的轮廓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PCL轮廓识别的流程,并对其中的关键步骤进行解释。
PCL中的轮廓识别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点云数据滤波、估计法线、曲面重建、提取边界和点云聚类。
第一步是点云数据滤波,目的是去除噪声和无用信息,以减少后续处理的计算量。
PCL中提供了多种滤波方法,如体素格滤波(VoxelGrid)、统计滤波(StatisticalOutlierRemoval)和半径滤波(RadiusOutlierRemoval)等。
其中,体素格滤波将点云数据划分为小立方体,然后每个立方体只保留一个代表性的点。
统计滤波通过计算每个点与其周围邻域点的统计特征,去除那些与周围点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的点。
半径滤波则根据点到它的邻域中心的距离是否超过一个设定的阈值来决定是否保留该点。
第二步是估计法线,即计算点云中每个点的法线向量。
PCL中提供了多种法线估计算法,如积分图像法线估计(IntegralImageNormalEstimation)和最小二乘法线估计(LeastSquares),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算法。
法线向量是刻画曲面几何特征的重要属性,可以用于后续的曲面重建和边界提取。
第三步是曲面重建,即通过点云数据生成表面模型。
曲面重建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点云中的离散采样点生成连续的三角网格表面。
PCL中提供了多种曲面重建算法,如移动最小二乘(MovingLeastSquares)、八叉树(Octree)和泊松重建(PoissonReconstruction)等。
这些算法可以根据点云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曲面重建。
第四步是提取边界,即从生成的表面模型中提取出物体的轮廓信息。
边界提取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对于物体识别和分割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PCL和Qt的点云处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基于PCL和Qt的点云处理系统设计与开发杨泽鑫;彭林才;刘定宁;丁琼【摘要】3D laser scanning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disciplines,but current point cloud processing software lacks efficient algorithms and user interaction,causing large time and effort consumption.This research aims to develop a new point cloud processing software which includes data importing,filtering,segmentation and modeling based on PCL and Qt.It provides key parameters setting for each typical algorithm and user friendly interface to produce optimal results for each module.%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而目前已有点云处理软件存在算法单一、交互性弱的缺点,经常需要多个软件联合操作,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本研究基于PCL和Qt自主开发一套点云处理系统,包含点云读取、滤波、分割、建模等模块,同时提供友好的用户交互界面,为每个经典算法提供关键参数交互设置,提高点云处理效率及可靠性.【期刊名称】《广东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4)006【总页数】7页(P61-67)【关键词】点云处理;系统开发;PCL;Structure Sensor【作者】杨泽鑫;彭林才;刘定宁;丁琼【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上海200092;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326随着互联网、3S、计算机、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的三维地理信息创新应用不断涌现,它们基于高精度的三维空间数据及虚拟现实技术来还原真实世界,给人身临其境的体验,成为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主导方向.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LiDAR)可以快速高效获得研究对象的三维信息,目前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而如何快速高效地处理海量点云数据来满足日益增加的高精度三维数据需求,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1-3].纵观国内外现状,众多学者对点云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Vosselman[4]提出基于坡度的滤波算法,Lindenberger[5]提出数学形态学滤波算法,Axelsson[6]提出的基于不规则三角网的渐进加密滤波算法等. 随着LiDAR研究在国内的推广,国内也有很多学者提出了新的算法,张小红[1]提出了基于移动曲面拟合的滤波算法;隋立春等[7]将“带宽”引入点云形态滤波学;左志权等[8]提出基于知识的三角形渐进滤波法. 在点云处理软件上面,国际上主要有Terrasolid系列软件、REALM、SCOP++等,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需要耗费大量的手工操作完成点云的去噪、分类与建模. 国内也有不少单位在研发点云处理软件,但是目前未有大量推广的软件,需要对数据处理进一步研究.为此,本文总结归纳了点云数据处理中的基本流程,并结合每一关键流程中的经典算法,基于PCL和Qt开发了一套全新的点云处理系统,实现点云数据的读取、去噪、滤波、分割、建模及显示等功能,同时为用户提供友好交互界面,针对每种算法提供关键参数供用户调节以期得到一种更为实用、稳健的处理结果,提高点云数据处理的精度和效率.结合点云处理流程及基本功能需求,进行软件系统功能模块结构设计.PCLab(Point Cloud Lab)共分为6个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其中,以点云数据模块为基础进行其他模块的开发,以点云滤波、点云分割、模型重建模块作为整个应用程序的主体,以可视化模块来实现上述其他模块的人机交互,以辅助函数模块来补充前5个功能模块的需求.(1) 点云数据. 该模块实现常规点云数据读取、存储、转换和点云基本结构信息查询,同时提供多点云数据的合并功能,为大场景多数据项目提供整合基础.点云数据结构:主要支持PCD格式点云文件,其头文件中声明点云数据的特性,包含字段有:VERSION(文件版本)、FIELDS(点维度)、SIZE(维度大小)、TYPE(维度类型)、COUNT(每个维度的元素个数)、WIDTH(点云数据集宽度)、HEIGHT(点云数据集高度)、VIEWPOINT(视点)、POINTS(点云总数)、DATA(点云存储类型,有ascii和二进制两种),头文件后的内容即视为点云信息. 其中点云合并通过读取头文件中数据属性信息实现合并操作.(2) 点云可视化. 显示、浏览及简单交互功能,包括为方便查看可更改点云颜色、大小,对点云进行平移、缩放及旋转,以及处理后点云及模型的查看.(3) 点云滤波. 获取点云数据时,由于仪器及环境的影响难免产生噪声点及冗余点. 该模块提供多种滤波方法实现数据去噪及数据压缩. 其中数据压缩模块提供体素化网格法,通过创建三维体素化网格选取重心点取代体素中其他点来实现数据压缩;数据去噪模块提供直通滤波、限定半径滤波和统计分析滤波法供用户选择实现点云去噪. 其中直通滤波用户可直接指定坐标范围截取点云;限定半径滤波以某点为中心画一个圆计算落在该圆中点的数量,当数量大于给定值时,则保留该点,数量小于给定值则剔除该点;统计分析滤波假设每个点都表达一定信息量,某个区域点越密集则可能信息量越大,噪声信息属于无用信息,信息量较小,当给定阈值可剔除离群点.(4) 点云分割. 实现将无序点云分割成多个点云,每个点云聚类对应独立对象. 分割算法一般选定若干个点,利用算法判定待定点和待分割模型之间的关系,遍历完所有点后得出分割结果. 该模块提供RANSAC、欧式聚类和区域增长法经典点云分割算法,并为每种算法提供关键参数设置修改界面.(5) 模型重建. 基于分割后的每个聚类,提供多种建模方法实现点云三维重建,包括狄洛尼二维重建、狄洛尼四面体剖分以及贪婪投影三角化重建方法.(6) 辅助函数. 提供法线估计、边界提取及软件界面更新辅助功能.本系统开发采用VC++,利用PCL以及Qt完成软件的开发设计. PCL是一个强大的处理点云数据的大型跨平台开源C++编程库,包含多种先进的点云处理算法[9]. 它实现了大量点云相关的通用算法和高效数据结构,涉及点云获取、滤波、分割、配准、检索、特征提取、识别、追逐、曲面重建、可视化等,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平台,可在Windows、Linux、Mac OS X等系统上运行. Qt是一个跨平台的C++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广泛用于开发GUI程序. 本研究采用VS2013从源码编译PCL1.8.0,并在Qt中搭建好基于PCL的GUI程序开发环境.PCLab的界面设计充分考虑用户体验,推崇易学易用原则,软件的主要界面如图2所示. PCLab共有菜单区、工具区、功能区、对象区以及可视化区5个分区. 其中,菜单区(顶部第一行)包含点云文件、点云滤波、点云分割、三维建模4个模块功能;工具区(顶部第二行)采用相应图标体现常用功能;功能区(界面右侧)采用了tab层叠设计,当用户唤醒多个工具设置页时,不同的设置页间以标签的形式层叠排列,用户可在该处对关键参数进行修改设置以得到满意结果,增强了交互性. 功能区引入dock设计,所有功能区均可以变为悬浮窗口,方便用户同时操作多个工具并进行个性化设计;对象区(界面左侧)展示了所有数据对象,提供了修改名称和删除对象的功能;可视化区(界面心区部)支持点云数据和三维模型两种形式的显示.PCLab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实现,将类的私有成员和方法封装在内部,只对外部开放公有成员变量和方法,提高软件安全性和开发维护便利性.并类的可继承与多态属性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和灵活性. 下文将对软件系统的类结构设计进行阐述.点云数据类负责点云数据的管理,实现点云数据的类型转换、点云拼接、点云信息的输出等功能. 其派生出点云数据文件类实现点云数据文件的存取、转换功能. 类及点云文件类的关系如图3所示.点云滤波类(Filter)作为实现点云滤波功能的抽象类,其派生出了三维体素化网格滤波类(Voxel GridFilter)用于实现数据压缩功能、直通滤波类(PassThroughFilter)和统计分析法滤波类(Statistical OutlierRemovalFilter)用于实现数据降噪功能. 点云滤波类与其派生类之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点云分割类(Segment)作为实现点云分割功能的抽象类,其派生出了基于随机采样一致性的模型分割类(SAC Model Segment)、欧氏聚类分割类(Euclidean Cluster Segment)和区域增长法分割类(Region Growing Segment)用于实现点云模型分割功能和聚类分割功能. 其与派生类之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曲面重建类(Surface)作为实现三维建模功能的抽象类,其派生出了狄洛尼二维建模类(Delaunay2D)、狄洛尼三维建模类(Delaunay3D)和贪婪投影三角化类(GreedyProjection)用于实现二维和三维表面重建功能. 其与派生类之间的关系如图6所示.可视化类(Visualization)作为实现三维数据可视化的抽象类,其派生出了点云显示风格类(PointCloud DisplayStytle)和模块可视化类(ModuleVisualization).其中,点云显示风格类实现了点云的自定义渲染功能;模块可视化类则为其他功能模块定制了多样的可视化解决方案. 可视化类与其派生类之间的关系如图7所示.为验证PCLab实现室内场景特征提取和三维建模效果,实验采用Structure Sensor获取实验数据. 它是一款安置在ipad/iphone背面、操作简单但具有强大功能的3D深度传感设备,能直接得到近景物体三维点云,同时与ipad/iphone摄像头对接获取目标图像信息. 由于其便携性高、自动实时配准数据、开放应用接口等优势在各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实验数据取景于自习室,采集范围内实物有墙面、地面、椅子和桌子,如图8①所示. 具体过程如下:(1) 实验人员手持Struture Sensor对目标进行扫描获取实验数据;(2) 将采集数据导入PCLab软件并在视窗中查看点云数据基本信息,如图8②所示,可清晰看到包含墙面、地面和桌椅的点云信息,并确保数据无漏洞;(3) 对原始数据进行滤波降噪,剔除离群点,得到质量较好的局内点(图8③),其中红色为噪声点;(4) 通过PCLab提供的平面分割算法去除地面点与墙壁点,如图8④所示三面墙壁已分割为3个聚类并用黄、紫、蓝三色标出,剩下用户关注的场景特征(红色点云);(5) 采取欧式聚类分割算法实现场景内各特征的提取,如图8⑤所示,桌椅已成功分割出;(6) 最后选择三维重建算法对各个点云子集进行三维建模(图8⑥),并将建模结果保存至硬盘,完成任务. 由图8可知,PCLab能实现室内场景特征的自动去噪、分割及建模等点云处理流程并在各模块算法上提供关键参数交互选项来得到较好的结果,极大地减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点云处理的效率.面对海量三维点云数据,如何进行快速高效的处理来满足应用需求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热点. 本文结合PCL和Qt开发设计PCLab系统. 该系统集点云数据读取、显示、滤波、分割、建模等功能于一体,并在关键算法的处理上提供关键参数设置选项,降低了点云处理的复杂程度,减少了处理时间与工作量,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有效性. 此外,该系统由于其平台的开放性和通用性,为后期开发更为稳健、实用、高效的点云处理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相关文献】[1]张小红. 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理论与方法[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2]程效军, 贾东峰, 程小龙. 海量点云数据处理理论与技术[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4.[3]丁琼, 吕俊涛, 陈高文, 等. LiDAR 安置误差对定位精度影响分析[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15,32(3):115-118.DING Q, LYU J T, CHEN G W, et al. Influence of LiDAR systematic Error on Positioning Accuracy[J].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5, 32(3):115-118.[4]VOSSELMAN G. Slope based filtering of laser altimetry data[J].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2000, 33(63/2): 935-942.[5]LINDENBEIGER J. Laser-Profilmessungen zur topographischen Gelandeaufhahine [D]. Stuttgart: Universitat Stuttgart,Verlag der Bayer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en, 1993.[6]AXELSSON P. DEM generation from laser scanner data using adaptive TIN models [J].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2000, 33(84/1): 111-118.[7]隋立春,杨耘. 基于car(p,q)模型和数学形态学理论的LiDAR点云数据滤波[J]. 测绘学报, 2012, 41(2): 219-224.SUI L C, YANG Y. Filtering of airborne LiDAR point cloud based on car(p, q) model and mathematical morphology [J].Acta Geodaetica et Cartographica Sinica, 2012, 41(2): 219-224.[8]左志权, 张祖勋, 张剑清,等. 知识引导下的城区LiDAR点云高精度三角网渐进滤波方法[J]. 测绘学报, 2012, 41(2):246-251.ZUO Z Q, ZHANG Z X, ZHANG J Q, et al. A high-quality filtering method with adaptive TIN models for urban LiDAR points based on priori-knowledge [J]. Acta Geodaetica et Cartographica Sinica, 2012, 41(2): 246-251.[9]RUSU R B. Semantic 3D object maps for everyday manipulation in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s [D]. Garching: Institut für Informatik,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München, 2009.。
pcl boundary estimation原理
pcl boundary estimation原理PCL Boundary Estimation原理1. 介绍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领域,点云(point cloud)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形式。
PCL(Point Cloud Library)是一个流行的开源库,用于处理点云数据。
其中,Boundary Estimation(边界估计)是PCL中一个常用的功能,用于估计点云中的边界。
2. 点云和边界点云的定义点云是一种由三维坐标组成的集合,通常表示物体或场景的表面信息。
每个点都有自己的位置信息(x、y和z坐标),以及可能的其他属性,如法线、颜色等。
边界的定义在点云中,边界代表物体或场景的表面与其他区域之间的过渡区域。
边界通常表示了物体的几何形状的变化,比如物体的边缘、角落等。
3. PCL Boundary Estimation原理PCL中的Boundary Estimation功能主要基于曲率和法线信息来估计点云中的边界。
下面是原理的简要解释:曲率估计曲率是描述点云局部几何形状变化的度量指标。
在Boundary Estimation中,首先需要计算每个点的曲率。
PCL使用的一种常用方法是基于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分析。
通过计算每个点的邻域点的协方差矩阵,可以得到该点的主曲率和法线。
法线估计法线是描述点云局部几何形状方向的指示器。
在Boundary Estimation中,计算每个点的法线是为了进一步分析点云边界的性质。
PCL中的法线估计算法利用了最近邻搜索和主曲率分析,以获得每个点的法线向量。
边界判定通过曲率和法线信息,PCL可以对点云中的每个点进行边界判定。
边界判定是基于曲率、法线和邻域点的关系来进行的。
一般而言,边界点的曲率较大,法线方向与周围点的法线差异较大。
4. 实际应用PCL Boundary Estimation功能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一些实际应用领域的示例:•目标识别和分割:通过识别点云中的边界,可以提取出物体的局部区域,进而进行目标识别和分割。
关于pell方程组解的上界估计
关于pell方程组解的上界估计Pell程组(Pellequation)是指由两个参数构成的最基本的二次代数方程组,形式如下:x^2 - dy^2 = 1,其中,x,y未知数,d一个正整数。
Pell程组的解可以构成一个完全独立的数学领域,其中有许多有趣的特性。
其解的分析和应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数学问题。
定义最优上界估计(Optimal Upper Bound Estimation)是对Pell程组解的研究重点之一,它用来估计士山下界解的上界。
士山下界指的是 Pell程组解的最小值,也就是最小的 x。
定义上界估计的目的是求出一个最小的 x上界,一旦求出上述上界,就可以知道最小的 x在上界以下,而不是详尽遍历所有的 x。
士山下界解的上界估计方法由多种不同的理论贡献构成,其中的数学理论是基于欧拉和休谟的论文,它们建立了紧凑的士山最小上界估计,也就是士山上界估计。
此外,更复杂的士山上界估计也开始研究,其中包括有限域上士山上界估计、不等式约束条件下的士山上界估计、等式约束条件下的士山上界估计等。
士山上界估计是 Pell程组解析解和数值解的重要理论工具,它们可以更有效地求解,并可以使用更简单的算法确定解的界限,从而减少人工的计算量。
在实际应用中,Pell程组的解有很多应用,比如用来解决求根和求浮点数等问题,士山上界估计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的效率更高,更准确。
在未来的研究中,士山上界估计的研究将继续不断深入,将进一步拓展士山上界估计的理论和应用领域,为解决 Pell程组解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撑。
总之,士山上界估计在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也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士山上界估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优越性不仅体现在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上,还体现在加深对 Pell程组解的理论认识上。
基于PCA法矢估计的建筑点云立面边界提取
第44卷第6期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Vol.44,No.6Jun.,2021 2021年6月GEOMATICS&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基于PCA法矢估计的建筑点云立面边界提取朱滨,程小龙,刘绍龙,胡煦航(江西理工大学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摘要:针对建筑物点云在工程应用中存在大量数据不产生作用,只需保留建筑边界点云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向量估计的建筑点云立面边界提取方法。
该方法首先采样统计离群值去除算法对点云数据进行滤波去噪,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估计样点表面的法线方向,最后使用角度阈值确定建筑物点云立面的边界。
通过实例分析,此法能够较完整地提取建筑点云的边界特征,为相关工程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建筑物点云;主成分分析;法矢估计;边界提取中图分类号:P25汀B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867(2021)06-0038-03Building Point Cloud Elevation Boundary ExtractionBased on PCA Normal Vector EstimationZHU Bin,CHENG Xiaolong,LIU Shaolong,HU Xuhang(School of Civil and Surveying&Mapping Engineering,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Ganzhou341000,China)Abstract:For the point cloud of buildings,there is a large amount of data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that has no effect,and only the point cloud of the building boundary needs to be retained.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for extracting the boundary of the building point cloud elevation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normal vector estimation.In this method,the sampling and statistical outlier removal algorithm is used to filter and denoise the point cloud data,and then the PCA method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normal direction of the sample point surface.Finally,the angle threshold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boundary of the point cloud facade of the building.Through case analysis,the boundary features of the architectural point cloud can be extracted more completely,which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for relate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Key words:building point cloud;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normal vector estimate;boundary extraction0引言随着全景中国、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和快速发展,大比例尺的三维城市模型成为近年来重建技术的研究热点[1-3]。
pcl 点云边界检测 参数
pcl 点云边界检测参数(原创实用版)目录1.PCL 点云库简介2.点云边界检测的意义和方法3.PCL 点云库中的边界检测算法4.参数设置对边界检测结果的影响5.常用参数及其作用6.参数优化与调整7.总结正文一、PCL 点云库简介PCL(Point Cloud Library)是一个开源的点云处理库,它包含了各种点云相关的处理算法,如滤波、特征提取、配准、分割、识别等。
在三维视觉领域,PCL 库为研究人员和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方法,使得点云数据处理变得更加简单高效。
二、点云边界检测的意义和方法点云边界检测是在点云数据中提取出目标物体边界的过程,它是三维场景理解、物体识别和定位等任务的重要前提。
点云边界检测的方法主要分为基于表面法、基于体积法和基于边缘法等。
三、PCL 点云库中的边界检测算法PCL 库中提供了多种边界检测算法,如基于边的方法(Edge-based)、基于面的方法(Surface-based)和基于体素(Voxel-based)的方法等。
这些方法在速度和精度上各有优劣,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四、参数设置对边界检测结果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参数设置对边界检测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参数设置可以有效提高检测精度,降低计算复杂度。
PCL 库中的边界检测算法通常涉及多个参数,如阈值、距离计算方法、采样策略等。
五、常用参数及其作用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参数及其作用:1.阈值:用于判断点云中的点是否属于物体表面。
一般来说,阈值越高,检测到的物体边界越完整,但可能会丢失部分细节;阈值越低,检测到的物体边界越细致,但计算量会增大。
2.距离计算方法:用于计算点云中点之间的距离。
常见的距离计算方法有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等。
不同的距离计算方法对边界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
3.采样策略:用于在点云中选择代表性点进行检测。
常见的采样策略有点采样、面采样等。
采样策略的选取会影响到检测速度和精度。
六、参数优化与调整为了获得较好的边界检测结果,需要对参数进行优化和调整。
PCL——(9)从深度图像中提取边界
PCL——(9)从深度图像中提取边界@⽬录从深度图像中提取边界(从前景跨越到背景的位置定义为边界):物体边界:这是物体的最外层和阴影边界的可见点集.阴影边界:毗邻于遮挡的背景上的点集(遮挡和背景的交界)Veil点集,在被遮挡物边界和阴影边界之间的内插点它们是有激光雷达获取的3D距离数据中的典型数据类型,这三类数据及深度图像的边界如图:#include <iostream>#include <boost/thread/thread.hpp>#include <pcl/range_image/range_image.h>#include <pcl/io/pcd_io.h>#include <pcl/visualization/range_image_visualizer.h>#include <pcl/visualization/pcl_visualizer.h>#include <pcl/features/range_image_border_extractor.h>#include <pcl/console/parse.h>typedef pcl::PointXYZ PointType;// --------------------// -----Parameters-----// --------------------float angular_resolution = 0.5f;pcl::RangeImage::CoordinateFrame coordinate_frame = pcl::RangeImage::CAMERA_FRAME;bool setUnseenToMaxRange = false;// --------------// -----Help-----// --------------voidprintUsage (const char* progName){std::cout << "\n\nUsage: "<<progName<<" [options] <scene.pcd>\n\n"<< "Options:\n"<< "-------------------------------------------\n"<< "-r <float> angular resolution in degrees (default "<<angular_resolution<<")\n"<< "-c <int> coordinate frame (default "<< (int)coordinate_frame<<")\n"<< "-m Treat all unseen points to max range\n"<< "-h this help\n"<< "\n\n";}// --------------// -----Main-----// --------------intmain (int argc, char** argv){// --------------------------------------// -----Parse Command Line Arguments-----// --------------------------------------// --------------------------------------if (pcl::console::find_argument (argc, argv, "-h") >= 0){printUsage (argv[0]);return 0;}if (pcl::console::find_argument (argc, argv, "-m") >= 0){setUnseenToMaxRange = true;cout << "Setting unseen values in range image to maximum range readings.\n";}int tmp_coordinate_frame;if (pcl::console::parse (argc, argv, "-c", tmp_coordinate_frame) >= 0){coordinate_frame = pcl::RangeImage::CoordinateFrame (tmp_coordinate_frame);cout << "Using coordinate frame "<< (int)coordinate_frame<<".\n";}if (pcl::console::parse (argc, argv, "-r", angular_resolution) >= 0)cout << "Setting angular resolution to "<<angular_resolution<<"deg.\n";angular_resolution = pcl::deg2rad (angular_resolution);// ------------------------------------------------------------------// -----Read pcd file or create example point cloud if not given-----// ------------------------------------------------------------------pcl::PointCloud<PointType>::Ptr point_cloud_ptr (new pcl::PointCloud<PointType>);pcl::PointCloud<PointType>& point_cloud = *point_cloud_ptr;pcl::PointCloud<pcl::PointWithViewpoint> far_ranges;Eigen::Affine3f scene_sensor_pose (Eigen::Affine3f::Identity ()); //传感器的位置std::vector<int> pcd_filename_indices = pcl::console::parse_file_extension_argument (argc, argv, "pcd");if (!pcd_filename_indices.empty ()){std::string filename = argv[pcd_filename_indices[0]];if (pcl::io::loadPCDFile (filename, point_cloud) == -1) //打开⽂件{cout << "Was not able to open file \""<<filename<<"\".\n";printUsage (argv[0]);return 0;}scene_sensor_pose = Eigen::Affine3f (Eigen::Translation3f (point_cloud.sensor_origin_[0],point_cloud.sensor_origin_[1],point_cloud.sensor_origin_[2])) *Eigen::Affine3f (point_cloud.sensor_orientation_); //仿射变换矩阵std::string far_ranges_filename = pcl::getFilenameWithoutExtension (filename)+"_far_ranges.pcd";if (pcl::io::loadPCDFile(far_ranges_filename.c_str(), far_ranges) == -1)std::cout << "Far ranges file \""<<far_ranges_filename<<"\" does not exists.\n";}else{cout << "\nNo *.pcd file given => Genarating example point cloud.\n\n";for (float x=-0.5f; x<=0.5f; x+=0.01f) //填充⼀个矩形的点云{for (float y=-0.5f; y<=0.5f; y+=0.01f){PointType point; point.x = x; point.y = y; point.z = 2.0f - y;point_cloud.points.push_back (point);}}point_cloud.width = (int) point_cloud.points.size (); point_cloud.height = 1;}// -----------------------------------------------// -----Create RangeImage from the PointCloud-----// -----------------------------------------------float noise_level = 0.0; //各种参数的设置float min_range = 0.0f;int border_size = 1;boost::shared_ptr<pcl::RangeImage> range_image_ptr (new pcl::RangeImage);pcl::RangeImage& range_image = *range_image_ptr;range_image.createFromPointCloud (point_cloud, angular_resolution, pcl::deg2rad (360.0f), pcl::deg2rad (180.0f), scene_sensor_pose, coordinate_frame, noise_level, min_range, border_size);range_image.integrateFarRanges (far_ranges);if (setUnseenToMaxRange)range_image.setUnseenToMaxRange ();// --------------------------------------------// -----Open 3D viewer and add point cloud-----// --------------------------------------------pcl::visualization::PCLVisualizer viewer ("3D Viewer"); //创建视⼝viewer.setBackgroundColor (1, 1, 1); //设置背景颜⾊viewer.addCoordinateSystem (1.0f); //设置坐标系pcl::visualization::PointCloudColorHandlerCustom<PointType> point_cloud_color_handler (point_cloud_ptr, 0, 0, 0);viewer.addPointCloud (point_cloud_ptr, point_cloud_color_handler, "original point cloud"); //添加点云//PointCloudColorHandlerCustom<pcl::PointWithRange> range_image_color_handler (range_image_ptr, 150, 150, 150);//viewer.addPointCloud (range_image_ptr, range_image_color_handler, "range image");//viewer.setPointCloudRenderingProperties (PCL_VISUALIZER_POINT_SIZE, 2, "range image");// -------------------------// -----Extract borders提取边界的部分-----// -------------------------pcl::RangeImageBorderExtractor border_extractor (&range_image);pcl::PointCloud<pcl::BorderDescription> border_descriptions;border_pute (border_descriptions); //提取边界计算描述⼦// -------------------------------------------------------// -----Show points in 3D viewer在3D 视⼝中显⽰点云-----// ----------------------------------------------------pcl::PointCloud<pcl::PointWithRange>::Ptr border_points_ptr(new pcl::PointCloud<pcl::PointWithRange>), //物体边界veil_points_ptr(new pcl::PointCloud<pcl::PointWithRange>), //veil边界shadow_points_ptr(new pcl::PointCloud<pcl::PointWithRange>); //阴影边界pcl::PointCloud<pcl::PointWithRange>& border_points = *border_points_ptr,& veil_points = * veil_points_ptr,& shadow_points = *shadow_points_ptr;for (int y=0; y< (int)range_image.height; ++y){for (int x=0; x< (int)range_image.width; ++x){if (border_descriptions.points[y*range_image.width + x].traits[pcl::BORDER_TRAIT__OBSTACLE_BORDER])border_points.points.push_back (range_image.points[y*range_image.width + x]);if (border_descriptions.points[y*range_image.width + x].traits[pcl::BORDER_TRAIT__VEIL_POINT])veil_points.points.push_back (range_image.points[y*range_image.width + x]);if (border_descriptions.points[y*range_image.width + x].traits[pcl::BORDER_TRAIT__SHADOW_BORDER])shadow_points.points.push_back (range_image.points[y*range_image.width + x]);}}pcl::visualization::PointCloudColorHandlerCustom<pcl::PointWithRange> border_points_color_handler (border_points_ptr, 0, 255, 0);viewer.addPointCloud<pcl::PointWithRange> (border_points_ptr, border_points_color_handler, "border points");viewer.setPointCloudRenderingProperties (pcl::visualization::PCL_VISUALIZER_POINT_SIZE, 7, "border points");pcl::visualization::PointCloudColorHandlerCustom<pcl::PointWithRange> veil_points_color_handler (veil_points_ptr, 255, 0, 0);viewer.addPointCloud<pcl::PointWithRange> (veil_points_ptr, veil_points_color_handler, "veil points");viewer.setPointCloudRenderingProperties (pcl::visualization::PCL_VISUALIZER_POINT_SIZE, 7, "veil points");pcl::visualization::PointCloudColorHandlerCustom<pcl::PointWithRange> shadow_points_color_handler (shadow_points_ptr, 0, 255, 255);viewer.addPointCloud<pcl::PointWithRange> (shadow_points_ptr, shadow_points_color_handler, "shadow points");viewer.setPointCloudRenderingProperties (pcl::visualization::PCL_VISUALIZER_POINT_SIZE, 7, "shadow points");//-------------------------------------// -----Show points on range image-----// ------------------------------------pcl::visualization::RangeImageVisualizer* range_image_borders_widget = NULL;range_image_borders_widget =pcl::visualization::RangeImageVisualizer::getRangeImageBordersWidget (range_image, -std::numeric_limits<float>::infinity (), std::numeric_limits<float border_descriptions, "Range image with borders");// -------------------------------------//--------------------// -----Main loop-----//--------------------while (!viewer.wasStopped ())。
pcl计算公式
pcl计算公式
PCL(Point Cloud Library)是一个开源的点云处理库,它提供了大量的算法和工具来处理和分析点云数据。
以下是PCL中一些常用的计算公式:
1. 点云法线计算:法线是表面上的点向外的方向向量。
对于点云中的每个点,可以使用邻居点的差异来估计其法线。
具体公式可以表示为:n=(f×u, f×v, w),其中f为法线向量,u、v和w为点云的坐标。
2. 点云中心计算:点云中心的计算公式为:centroid=(x1+x2+...+xn)/n,其中centroid是点云中心,x1,x2,...,xn是点云中每个点的坐标,n是点的
数量。
3. 点云半径计算:点云半径的计算公式为:radius=(sum((xi-
centroid)^2)/n)^,其中radius为点云半径,xi为点云中每个点的坐标,centroid为点云中心,n是点的数量。
4. 点云密度计算:点云密度的计算公式为:density=1/(1+exp(-(distance/sigma)^2)),其中density为点云密度,distance为点到点云中心的距离,sigma是一个控制密度变化的参数。
5. 点云分割:点云分割的目的是将点云分为若干个区域或对象。
PCL提供了多种分割算法,如体素栅格扫描、移动最小二乘法、聚类等。
不同的分割算法有不同的计算公式和实现方式。
以上是PCL中一些常用的计算公式,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算法和公式。
pcl分割算法
PCL(Point Cloud Library)中常用的点云分割方法有:1. Planar model segmentation(平面模型分割):该算法能够把地面等一些平面给分割出来,方便后面的物体的点云分割。
2. Cylinder model segmentation(圆柱模型分割):该算法能够把一些圆柱体分割出来,方便后面的物体的点云分割。
3. Euclidean Cluster Extraction(欧几里德聚类提取):通俗来讲就是先从点云中找出一个点p0,然后寻找p0周围最近的n个点,如果这n个点与p0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先设定的阈值,那么就把这个点取出,依次重复。
4. Region growing segmentation(区域蔓延分割):对于普通点云,其可由法线、曲率估计算法获得其法线和曲率值。
通过法线和曲率来判断某点是否属于该类,向周边蔓延直至完成。
5. pcl::RegionGrowing:使用了一种基于区域增长的方法来分割点云数据,该算法使用一种增长策略,将种子点作为开始点,不断将邻近点添加到同一个区域中。
6. pcl::RegionGrowingRGB:基于RGB颜色信息进行区域生长分割的模块,它基于局部颜色相似性度量邻域内点之间的相似性,并在此基础上将相似的点合并成一个聚类。
7. pcl::SACSegmentation:用于估计点云中符合特定模型的参数以及对应的点集。
它支持对于多种基础的模型进行拟合,如平面、球、圆柱、圆锥等。
SACSegmentation采用随机抽样一致性(RANSAC)算法来实现,可以在噪声点云数据中快速鲁棒地估计模型参数。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查阅PCL官方文档或咨询专业人士。
点云法向量估计原理及应用PCL
点云法向量估计原理及应用PCL点云法向量估计是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机图形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
它能够通过使用点云数据来估计每个点的表面法向量。
在实际应用中,点云法向量估计广泛应用于3D重建、目标识别、目标跟踪等领域。
同时,PCL(Point Cloud Library)是一个开源的图像库,提供了实现点云法向量估计的算法。
点云法向量估计的原理主要基于曲面的连续性原理。
在曲面上的每个点都具有一个表面法线,法线的方向垂直于曲面。
点云法向量估计的目标就是找到每个点的法线方向,从而能够揭示点云中的曲面结构和几何特征。
常用的方法有基于几何信息的方法和基于统计信息的方法。
基于几何信息的方法主要使用了曲面微分几何理论。
该方法基于点云的局部几何特征,如点的邻域信息、曲率等,通过计算点云表面的梯度来估计法线方向。
主要算法包括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主成分分析(PCA)等。
这些方法通常计算速度较快,但对于噪声较多的点云数据效果较差。
基于统计信息的方法则利用了整个点云数据的分布特性。
具体来说,该方法假设点云数据是从一个平均分布中采样得到的。
通过统计每个点的邻域信息,并计算邻域内点的协方差矩阵来估计法线方向。
主要算法包括基于正态分布的方法、基于直方图的方法等。
这些方法通常对噪声较多的点云数据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PCL作为一个开源的图像库,提供了一系列实现点云法向量估计的算法。
PCL提供了基于曲面微分几何理论的算法(如最小二乘法、PCA)和基于统计信息的算法(如正态分布、直方图)。
同时,PCL还提供了一些改进的算法,比如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法的Normal Distributions Transform(NDT)。
此外,PCL还提供了各种辅助函数和工具,以简化点云法向量估计的实现过程。
点云法向量估计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3D重建中,点云法向量估计用于恢复三维物体的表面形状和几何结构。
在目标识别和目标跟踪中,点云法向量估计用于计算物体表面的几何特征,从而判断不同物体的差异。
pcl 分割法线为y的平面
pcl 分割法线为y的平面利用pcl分割法线为y的平面的方法, 可以实现对点云数据的平面拟合和分割。
在三维点云数据处理中,分割平面是一项重要任务,它可以用于物体识别、环境建模、场景分析等应用。
本文将介绍pcl分割法线为y的平面的原理和应用。
我们需要了解pcl(点云库)是什么。
pcl是一个开源的点云库,提供了各种点云数据处理的算法和工具。
其中,点云分割是pcl的一个重要功能之一。
点云分割是将点云数据分成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表示一个对象或者一个平面。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点云数据的法线来实现平面的拟合和分割。
对于pcl分割法线为y的平面,我们需要先计算点云数据的法线。
法线是指垂直于平面的向量,用来描述平面的方向和倾斜程度。
在pcl中,计算法线可以使用NormalEstimation类。
该类可以根据点云数据的邻域信息计算每个点的法线。
计算完点云数据的法线后,我们可以使用SACSegmentation类对点云数据进行分割。
SACSegmentation类是pcl中用于分割平面的功能类,它可以根据法线和距离阈值将点云数据分成不同的部分。
在使用SACSegmentation类时,我们需要设置一个阈值来控制平面的分割精度。
较小的阈值可以得到更精确的平面,但会导致更多的噪声点被误认为平面上的点;较大的阈值则会导致平面被分割成多个部分。
在分割平面时,我们可以将法线的y分量作为约束条件。
假设我们希望分割的平面与y轴垂直,那么我们可以将SACSegmentation类的setAxisConstraints方法的参数设置为(0, 1, 0),其中(0, 1, 0)表示y轴的方向向量。
这样,SACSegmentation类将只分割与y 轴垂直的平面。
使用pcl分割法线为y的平面的方法,我们可以实现对点云数据的精确平面分割。
该方法在物体识别、环境建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自动驾驶中,我们可以利用该方法将地面和其他物体分割开来,从而实现对道路的识别和跟踪。
pcl 泊松算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pcl 泊松算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PCL(Point Cloud Library)是一个开源的点云库,提供了一系列用于点云数据处理的算法和工具。
其中,泊松算法是PCL库中的一个重要算法,用于对无序点云数据进行表面重建和平滑处理。
泊松算法通过拟合法线方向的数据,生成连续且光滑的表面,从而实现对点云数据的有效处理。
本文将重点讨论PCL泊松算法的原理、应用领域以及优势,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算法在点云数据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泊松算法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PCL库中的其他算法和工具的应用场景和原理。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具体来说,文章结构如下:引言部分将对PCL 泊松算法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PCL 泊松算法的原理和应用领域,同时探讨其优势和特点,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该算法的具体内容和作用。
结论部分将对前文所述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PCL 泊松算法的未来发展方向,最后以一句结束语来点明全文的重点和意义。
整个文章结构清晰明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PCL 泊松算法的相关知识。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和探讨PCL泊松算法在计算机图形学和几何处理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通过对该算法的详细介绍,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泊松算法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同时,本文也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一个参考,帮助他们在实际项目中更好地利用和应用泊松算法,促进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读者能够对PCL泊松算法有一个全面和清晰的认识,从而为实际工作和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正文2.1 PCL 泊松算法简介PCL(Point Cloud Library)是一个开源的机器人感知库,提供了各种算法和工具用于处理点云数据。
其中,泊松算法是PCL库中一个重要的算法之一。
29基于PCL的点云平面分割拟合算法技术路线(针对有噪声的点云数据)
29基于PCL的点云平⾯分割拟合算法技术路线(针对有噪声的点云数据)0 引⾔最近项⽬中⽤到了基于PCL开发的基于平⾯的点云和CAD模型的配准算法,点云平⾯提取采⽤的算法如下。
1 基于PCL的点云平⾯分割拟合算法2 参数及其意义介绍(1)点云下采样 1. 参数:leafsize 2. 意义:Voxel Grid的leafsize参数,物理意义是下采样⽹格的⼤⼩,直接影响处理后点云密集程度,并对后期各种算法的处理速度产⽣直接影响。
3. 值越⼤,点云密度越低,处理速度越快;值越⼩,点云密度越⾼,处理速度越慢。
通常保持这个值,使得其他的与点数有关的参数可以⽐较稳定⽽不作⼤的改动。
4. 对应的代码:PointCloudPtr cloud(new pointCloud);ParameterReader pd(ParameterFilePath);double leafsize = stod(pd.getData("leafsize"));pcl::VoxelGrid<PointT> sor;sor.setInputCloud(CRTP::cloud_org);sor.setLeafSize(leafsize, leafsize, leafsize);sor.filter(*cloud);(2)点云法线估计 1. 参数:Ksearch 2. 意义:估计法线时邻域内点的个数 3. 值越⼩,对点云的轮廓描述越精细;值越⼤,对点云的轮廓描述越粗糙。
4. 对应的代码:ParameterReader pd(ParameterFilePath);pcl::NormalEstimation<PointT, pcl::Normal> ne;pcl::PointCloud<pcl::Normal>::Ptr mynormals(new pcl::PointCloud<pcl::Normal>);pcl::search::KdTree<PointT>::Ptr tree(new pcl::search::KdTree<PointT>);tree->setInputCloud(cloud_filter);ne.setInputCloud(cloud_filter);ne.setSearchMethod(tree);ne.setKSearch(stoi(pd.getData("Ksearch")));pute(*mynormals);(3)RegionGrowing⽣长聚类算法对可能是平⾯的点云进⾏分割 算法步骤: 1. 算法⾸先计算所有点的曲率值,并将曲率最⼩的点作为种⼦(seeds),开始进⾏⽣长 2. 以法线夹⾓阈值(Angle threshold)作为判断标准,对邻域内的点进⾏遍历判断,符合条件则加⼊当前点集,不符合则reject,并加⼊reject点集 3. 以曲率阈值(Curvature threshold)作为判断标准,将邻域内符合条件的点加⼊到种⼦队列中 4. 移除当前种⼦ 5. 如果当前种⼦队列空了,表明当前⼦区域分割停⽌,遍历其他种⼦区域,直到停⽌整个点云均被遍历完为⽌⽣长 参数分析: 1. 参数:MinClusterSize(最⼩聚类点云数⽬),MaxClusterSize(最⼤聚类点云数据) NumberOfNeighbours(寻找种⼦seed点最近的点判断是否为同类),SmoothnessThreshold(聚类的法线夹⾓阈值)CurvatureThreshold(聚类的曲率阈值,可以直观地将圆柱⾯等区别开) 2. 对应的代码ParameterReader pd(ParameterFilePath);pcl::RegionGrowing<PointT, pcl::Normal> reg;pcl::search::KdTree<PointT>::Ptr tree(new pcl::search::KdTree<PointT>);reg.setMinClusterSize(stoi(pd.getData("MinClusterSize")));reg.setMaxClusterSize(stoi(pd.getData("MaxClusterSize")));reg.setSearchMethod(tree);reg.setNumberOfNeighbours(stoi(pd.getData("NumberOfNeighbours")));reg.setInputCloud(CloudFilter);reg.setInputNormals(Normals);reg.setSmoothnessThreshold(stod(pd.getData("SmoothnessThreshold")) / 180.0 * M_PI);reg.setCurvatureThreshold(stod(pd.getData("CurvatureThreshold")));std::vector <pcl::PointIndices> clusters;reg.extract(clusters);/* wk 添加:可视化调试 */pcl::PointCloud<pcl::PointXYZRGB>::Ptr cloud_segmented(new pcl::PointCloud<pcl::PointXYZRGB>());cloud_segmented = reg.getColoredCloud();pcl::visualization::CloudViewer viewer("Cluster viewer");viewer.showCloud(cloud_segmented);while (!viewer.wasStopped()){}/* wk 添加:可视化调试 */(4)SACSegmentation 利⽤RANSAC算法对平⾯点云进⾏分割并拟合 1. 参数:MaxIterations(最⼤迭代次数),threshold(距离阈值,判断点是否为当前拟合平⾯的内点,理论上该值越⼤平⾯越粗糙) 2. 代码/*RanSAC拟合平⾯,并将平⾯内点分割出来*/pcl::SACSegmentation<PointT> seg;pcl::PointIndices::Ptr inliers(new pcl::PointIndices);pcl::ModelCoefficients::Ptr coefficients(new pcl::ModelCoefficients);seg.setOptimizeCoefficients(true);seg.setModelType(pcl::SACMODEL_PLANE);seg.setMethodType(pcl::SAC_RANSAC);seg.setMaxIterations(stoi(pd.getData("Maxci")));seg.setDistanceThreshold(stod(pd.getData("threshold")));seg.setInputCloud(cloud);seg.segment(*inliers, *coefficients);// 分割内点,另存pcl::ExtractIndices<PointT> extract;PointCloudPtr cloud_plane(new pointCloud);extract.setInputCloud(cloud);extract.setIndices(inliers);extract.setNegative(false);extract.filter(*cloud_plane);3 部分效果图展⽰(1)原图(2)RegionGrowing分割效果图4 算法的局限性 区域⽣长算法分割平⾯步骤及问题分析:针对分辨率低、扫描质量⽐较差的点云,如图所⽰,算法⽆法将破碎、扭曲的⼤块区域识别为平⾯区域,只能将这部分点判断为⾮平⾯点集舍弃掉。
PCL中分割方法的介绍(3)
PCL中分割方法的介绍(3)上两篇介绍了关于欧几里德分割,条件分割,最小分割法等等还有之前就有用RANSAC法的分割方法,这一篇是关于区域生成的分割法,区域生长的基本思想是:将具有相似性的像素集合起来构成区域。
首先对每个需要分割的区域找出一个种子像素作为生长的起点,然后将种子像素周围邻域中与种子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像素(根据事先确定的生长或相似准则来确定)合并到种子像素所在的区域中。
而新的像素继续作为种子向四周生长,直到再没有满足条件的像素可以包括进来,一个区域就生长而成了。
区域生长算法直观感觉上和欧几里德算法相差不大,都是从一个点出发,最终占领整个被分割区域,欧几里德算法是通过距离远近,对于普通点云的区域生长,其可由法线、曲率估计算法获得其法线和曲率值。
通过法线和曲率来判断某点是否属于该类。
算法的主要思想是:首先依据点的曲率值对点进行排序,之所以排序是因为,区域生长算法是从曲率最小的点开始生长的,这个点就是初始种子点,初始种子点所在的区域即为最平滑的区域,从最平滑的区域开始生长可减少分割片段的总数,提高效率,设置一空的种子点序列和空的聚类区域,选好初始种子后,将其加入到种子点序列中,并搜索邻域点,对每一个邻域点,比较邻域点的法线与当前种子点的法线之间的夹角,小于平滑阀值的将当前点加入到当前区域,然后检测每一个邻域点的曲率值,小于曲率阀值的加入到种子点序列中,删除当前的种子点,循环执行以上步骤,直到种子序列为空,其算法可以总结为:1.种子周围的临近点和种子点云相比较2.法线的方向是否足够相近3.曲率是否足够小4.如果满足1,2则该点可用做种子点5.如果只满足1,则归类而不做种6.从某个种子出发,其“子种子”不再出现则一类聚集完成7.类的规模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显然,上述算法是针对小曲率变化面设计的。
尤其适合对连续阶梯平面进行分割:比如SLAM算法所获得的建筑走廊。
那么就看一下代码的效果#include <iostream>#include <vector>#include <pcl/point_types.h>#include <pcl/io/pcd_io.h>#include <pcl/search/search.h>#include <pcl/search/kdtree.h>#include <pcl/features/normal_3d.h>#include <pcl/visualization/cloud_viewer.h>#include <pcl/filters/passthrough.h>#include <pcl/segmentation/region_growing.h>int main (int argc, char** argv) { //点云的类型 pcl::PointCloud<pcl::PointXYZ>::Ptr cloud (new pcl::PointCloud<pcl::PointXYZ>);//打开点云if( pcl::io::loadPCDFile <pcl::PointXYZ> ("region_growing_tutorial.pcd", *cloud) == -1) { std::cout << "Cloud reading failed." << std::endl; return (-1); }//设置搜索的方式或者说是结构 pcl::search::Search<pcl::PointXYZ>::Ptr tree = boost::shared_ptr<pcl::search::Search<pcl::PointXYZ> > (new pcl::search::KdTree<pcl::PointXYZ>);//求法线 pcl::PointCloud <pcl::Normal>::Ptr normals (new pcl::PointCloud <pcl::Normal>);pcl::NormalEstimation<pcl::PointXYZ, pcl::Normal>normal_estimator; normal_estimator.setSearchMethod (tree); normal_estimator.setInputCloud (cloud); normal_estimator.setKSearch (50); normal_pute (*normals);//直通滤波在Z轴的0到1米之间 pcl::IndicesPtr indices (new std::vector <int>); pcl::PassThrough<pcl::PointXYZ> pass; pass.setInputCloud (cloud); pass.setFilterFieldName ("z"); pass.setFilterLimits (0.0, 1.0); pass.filter (*indices); //聚类对象<点,法线> pcl::RegionGrowing<pcl::PointXYZ, pcl::Normal> reg; reg.setMinClusterSize (50); //最小的聚类的点数 reg.setMaxClusterSize (1000000); //最大的 reg.setSearchMethod (tree); //搜索方式 reg.setNumberOfNeighbours (30); //设置搜索的邻域点的个数 reg.setInputCloud (cloud); //输入点//reg.setIndices (indices); reg.setInputNormals (normals); //输入的法线 reg.setSmoothnessThreshold (3.0/ 180.0 * M_PI); //设置平滑度 reg.setCurvatureThreshold (1.0); //设置曲率的阀值 std::vector <pcl::PointIndices> clusters; reg.extract (clusters); std::cout << "Number of clusters is equal to " << clusters.size () << std::endl; std::cout << "First cluster has "<< clusters[0].indices.size () << " points."<< endl; std::cout << "These are the indices of the points of the initial" << std::endl << "cloud that belong to the first cluster:" << std::endl; int counter = 0; while(counter < clusters[0].indices.size ()) { std::cout << clusters[0].indices[counter] << ", "; counter++; if (counter % 10 == 0) std::cout << std::endl; } std::cout << std::endl; //可视化聚类的结果 pcl::PointCloud <pcl::PointXYZRGB>::Ptrcolored_cloud = reg.getColoredCloud (); pcl::visualization::CloudViewer viewer ("Cluster viewer"); viewer.showCloud(colored_cloud); while (!viewer.wasStopped ()) { } return (0); }看一下结果原始点云区域生成后的点云(4)基于颜色的区域生长分割法除了普通点云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点云,成为RGB点云。
pcl法向量滤波算法
pcl法向量滤波算法(原创版)目录1.PCL 法向量滤波算法概述2.PCL 法向量滤波算法的原理3.PCL 法向量滤波算法的优缺点4.PCL 法向量滤波算法的应用实例5.总结正文【1.PCL 法向量滤波算法概述】PCL(Point Cloud Library,点云库)法向量滤波算法是一种在点云处理领域广泛应用的滤波方法。
它主要通过计算点云中各个点之间的法向量,对点云进行降噪和优化,从而提高点云的质量和可视化效果。
【2.PCL 法向量滤波算法的原理】PCL 法向量滤波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利用相邻点之间的法向量信息来判断点云中的噪声点。
具体来说,算法会计算点云中每个点与相邻点之间的法向量,并根据这些法向量的分布特征来判断该点是否为噪声点。
如果某个点的法向量分布较为集中,说明该点可能是有效点;反之,如果法向量分布较为分散,则该点可能是噪声点。
通过这种方式,算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并剔除点云中的噪声点,从而提高点云的质量。
【3.PCL 法向量滤波算法的优缺点】PCL 法向量滤波算法具有以下优缺点:优点:(1)能有效地识别并剔除点云中的噪声点,提高点云质量;(2)算法简单易懂,实现起来较为容易;(3)适用于不同规模的点云数据。
缺点:(1)对于某些特殊形状的噪声点,滤波效果可能不理想;(2)算法的滤波效果受到点云密度的影响,当点云密度较低时,滤波效果可能不佳。
【4.PCL 法向量滤波算法的应用实例】PCL 法向量滤波算法在点云处理领域有很多应用实例,例如:(1)三维扫描数据处理:通过对扫描得到的点云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可以消除扫描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提高三维模型的质量;(2)机器人导航:通过对点云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可以提高机器人导航系统对环境的感知精度,从而提高导航效果;(3)无人驾驶:在无人驾驶领域,通过对点云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可以提高无人驾驶汽车对环境的感知能力,确保行驶安全。
【5.总结】PCL 法向量滤波算法是一种有效的点云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并剔除点云中的噪声点,提高点云质量。
pcl 分割法线为y的平面
pcl 分割法线为y的平面pcl(Point Cloud Library)是一个开源的点云处理库,广泛应用于三维视觉和机器人领域。
其中,点云分割是pcl中的一个重要功能,可以将点云数据分割成不同的部分,便于后续处理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pcl中的分割算法,并以分割法线为y的平面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点云分割是指将一个点云数据集划分成多个部分的过程。
在很多应用中,我们需要对点云进行分割,以便于对不同部分进行单独处理。
例如在机器人导航中,我们需要将地面点和障碍物点分开,以便于机器人能够避开障碍物;在三维重建中,我们需要将物体点云和背景点云分开,以便于准确地重建物体的模型。
pcl中有多种点云分割算法,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基于法线的分割算法。
该算法利用点云中的法线信息,将点云分割成平面和非平面两部分。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以分割法线为y的平面为例进行说明。
我们需要计算点云的法线信息。
pcl提供了多种法线估计算法,例如基于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的平滑法线估计算法。
通过对点云进行最小二乘平面拟合,可以得到每个点的法线向量。
接下来,我们需要定义一个分割器(Segmenter),用来划分点云数据。
在pcl中,有多种分割器可供选择,其中包括基于法线的分割器。
我们可以设置分割器的参数,例如法线方向和平面系数阈值。
然后,我们将点云数据输入到分割器中进行分割。
分割器会根据设置的参数,将点云分成平面和非平面两个部分。
其中,平面部分的点云将满足法线方向为y轴(或与y轴夹角较小)的条件。
我们可以对分割后的点云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分析。
例如,可以提取出平面点云,用于地面检测或物体检测;可以提取出非平面点云,用于障碍物检测或三维重建。
总结一下,pcl中的点云分割算法可以将点云数据划分成不同的部分,方便后续处理和分析。
其中,基于法线的分割算法可以根据法线方向将点云分成平面和非平面两个部分。
本文以分割法线为y的平面为例,介绍了pcl中的分割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朴素贝叶斯 分类边界
朴素贝叶斯分类边界
朴素贝叶斯分类边界是指在使用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时,分类决策的分界线。
在二元分类问题中,朴素贝叶斯分类边界通常是一个超平面,用于将属于不同类别的数据点分隔开来。
朴素贝叶斯分类边界的确定需要根据训练集中的数据点进行计算。
具体来说,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会根据训练集中每个类别的概率分布,计算出每个类别的条件概率。
然后,对于一个新的数据点,朴素贝叶斯算法会将其按照每个类别的条件概率进行分类,并选择条件概率最大的类别作为该数据点的分类结果。
朴素贝叶斯分类边界的确定可以用于可视化分类结果,可以通过绘制分类边界来展示不同类别之间的分隔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朴素贝叶斯分类边界的准确性受到训练集数据的影响,更多的训练数据可以提高分类边界的准确性。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L(Point Cloud Library)是一个开源的库,用于进行3D图像处理。
在PCL中,法线估计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分析点云的表面结构和方向。
通过法线估计,可以进一步提取边界信息。
以下是使用PCL进行法线估计和边界提取的基本步骤:
1.加载点云数据:首先,需要将点云数据加载到PCL中进行后续处理。
点云数据可以从传感器、文
件或其他数据源中获取。
2.法线估计:使用PCL提供的法线估计方法,对点云数据进行法线计算。
PCL提供了多种法线估
计方法供选择,可以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法线估计。
常用的方法包括基于最小二乘平面拟合的方法等。
3.特征提取和分析:获得点云的法线后,可以使用一些特征提取算法来分析边界信息。
例如,可以
计算每个点的曲率来衡量其表面的变化程度,进而确定边界点的位置。
4.边界提取:根据提取的特征和分析结果,使用适当的算法提取边界。
可以通过分析法线的方向和
变化,或者结合其他特征,如表面曲率等来确定边界。
5.可视化结果:为了更好地理解点云数据和边界提取结果,可以使用PCL提供的可视化工具将点云
和边界可视化。
可视化可以帮助理解数据结构,并检查提取的边界是否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