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行动研究案例
行动研究法案例
行动研究法案例行动研究是一种通过实践和反思来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
下面是一个行动研究的案例。
背景:某中学英语口语水平普遍较低,学生在口语表达和交流方面存在许多困难。
问题:该校英语教师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对于英语口语的练习不够积极,并且在课下的英语交流机会有限。
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行动研究过程:1. 第一阶段(计划):教师组织一个小组,由几位英语教师和学生组成。
小组成员讨论并制定了以下计划:1.1 增加学生的英语口语练习时间。
1.2 创造更多的英语口语交流机会。
1.3 设计具有吸引力和互动性的英语口语练习活动。
2. 第二阶段(实施):2.1 增加英语口语练习时间:学校安排每周一次的口语课,每节课持续30分钟。
此外,英语教师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口语练习。
2.2 创造更多的英语口语交流机会:学校开设了一个英语角,每周一次,学生可以自由参与讨论和交流。
英语教师还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辩论、演讲和戏剧表演等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2.3 设计具有吸引力和互动性的英语口语练习活动:英语教师组织了一系列有趣的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游戏等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3. 第三阶段(评估):3.1 定期评估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教师使用自制的口语评估表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口语课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3.2 学生反馈:教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课堂活动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以及学生对口语课的学习体验的感受。
4. 第四阶段(反思和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和学生反馈,教师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反思和讨论,探讨下一步的改进方向和策略。
效果:经过一学期的行动研究,初步的结果显示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学生在口语练习中表现出更多的自信和积极性,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
学生对于口语课程和活动的反馈也是积极的,他们表示在这个课程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英语口语表达技巧和交流技巧。
总结:通过行动研究的过程,学校的英语教师发现了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问题,并通过制定具体的计划和实施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教育进阶: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案例
教育进阶: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案例引言教师是社会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承担着培养下一代人的责任。
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专业发展。
本文将分享一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案例,旨在为其他教师提供启发和参考。
案例一:继续学习以增加知识深度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教师需要持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一个实践案例是,在某位小学教师掌握了基础知识后,他决定自主学习更高级别、深入领域的知识。
他利用网络资源、参加研讨会以及与同行合作,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这样他不仅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也提高了自己在该领域的专业水平。
案例二:参与职业培训和研修许多学校和机构都提供专门为教师设计的职业培训和研修活动。
一个实践案例是,在某位中学教师参加了一次关于教育技术的培训班。
通过这次培训,他学习了各种教育技术工具和方法,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这不仅丰富了他的教学内容,还使他能更好地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教育挑战。
案例三:进行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行动研究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通过规划、执行、评估和调整来改进自身教学实践的方法。
一个实践案例是,在某位高中教师发现他的课堂管理存在问题后,他选择进行行动研究。
他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性活动,尝试不同策略并记录观察结果。
通过不断反思和调整实践,他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有效课堂管理方法。
案例四:与同行合作和互助相互交流和合作对于专业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实践案例是,在某个小学团队中,一位老师主动与其他老师分享自己在阅读指导方面的经验,并积极参与同行互助活动。
通过与其他教师的讨论和合作,她从中获得了新的想法和方法,并改进了自己的教学技巧,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案例五:拓展教育领域之外的知识除了专业知识,教师还可以从其他领域获得启发和灵感。
一个实践案例是,在某位幼儿园老师工作之余,她参加了艺术展览、音乐会和文化交流活动。
这些经历丰富了她的视野,并将这些非教育领域中的元素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使幼儿们能够多元化地感知和理解世界。
亲师行动研究案例:如何消除师幼间的沟通障碍
们 ,平 时 我 和 他 妈 妈 工 作 都 比 较 忙 ,一 般 都 是 爷 爷奶 奶 带 着他 。我们 回到 家 ,交流 也没
有 很 注 意 ,基 本 都 是 用 方 言 。 所 以 , 我 们 家 孩 子 可 能 还 听 不 懂 普 通 话 。 聊 到 这 里 ,才 知 ”
3 辐教 2 止
[亲 师 匣 二
的 表 现 也 好 了 很 多 。 以 前 吃 饭 总 是 要 奶 奶 追 着 喂 ,现 在 吃 饭 的 时 候 不 乱 跑 了 。 爸 爸 说 这 是 上 幼 儿 园 两 个 星 期 以 来 最 大 的 进 步 ,同 时 。 其 他 的 一 些 行 为 习 惯 也 有 所 转 好 。 但 在 语 言 表 达 方 面 还 没 有 太 大 的进 展 。爸 爸 也 表 示 。 境 的 营 造 ,天 天 基 本 能 听 懂 普 通 话 里 的 日常
习惯 。
单 纯 重 复 几 十 遍 他 也 听 不 懂 。只 是 呆 呆 地 看 着 我 ,过 一 会 儿 错 误 照 犯 。 于 是 , 我 给 他 做
手 势 ,他 好 像 是 懂 了 , 我 很 兴 奋 ,可 是 过 了 没 多 久 ,错 误 又 照 常 犯 了 。但 值 得 欣 慰 的 是 ,
二 晤兰 亲 师 ]
亲 !行动研 究案例 : ; 币 如何消 除师幼阃的沟通障碍
浙 江 省 平 湖 市 长 红 国 学 幼 儿 园 钮 玲 月
一
、
问 题 的 发 现 :天 天 存 在沟 通
道 为 什 么 前 一 周 天 天 基 本 不 听 老 师 的 话 . 因 为 他 不 理 解 老 师 说 的 是 什 么 意 思 。 在 那 次 谈 话 中 , 我 们 和 天 天 的 爸 爸 约 定 ,爸 爸 每 天 晚 上要 陪天天 聊天 至少 1 5分 钟 以 上 , 而 且 必 须 使 用 普 通 话 。 对 爷 爷 奶 奶 也 有 点 小 要 求 , 在
小学教师行动研究案例教师行动研究案例
小学教师行动研究案例教师行动研究案例案例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背景:某小学三年级班级学生平均学习成绩较低,同时班级中存在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高,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行动研究方案:1. 设计学习任务:教师设计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2. 探究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提供学习资源: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书籍、网络资源等,引导学生积极获取和利用资源进行学习。
4. 知识分享和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和分享,通过小组或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5. 持续评估和反馈:教师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积极改进和提高。
行动研究流程:1. 设立研究目标:明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目标。
2. 数据收集: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感受。
3. 行动实施:根据行动研究方案进行教学实践,在班级中落实相应的教学活动。
4. 结果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改进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5. 调整和改进:根据结果分析,适时调整行动研究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6. 行动展示:将行动研究的成果向同行和学校领导进行展示和分享,争取更多支持和反馈。
通过不断地实施行动研究方案,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同时,行动研究也能够促进教师自身的教学发展和专业成长。
教师行动研究报告案例
教师行动研究报告案例引言教师行动研究是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实践探究的一种方式。
本文以我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问题为例,介绍了我进行教师行动研究的过程、方法和结果。
问题描述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于加法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难。
他们往往会把加法视为一种简单的“合并”操作,而没有考虑到其中的数学本质。
因此,我提出了以下研究问题: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加法的本质和运算过程?研究过程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我采用了行动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
研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确定研究目标我希望通过教学实践来改善学生对于加法概念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步:设计实施方案根据研究目标,我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包括教师讲解、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辅导等。
在其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中,学生将通过操作物品和绘制图形等方式来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第三步:实施教学活动我将上述设计的教学活动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仅是一个传输知识的角色,更是一个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导师。
第四步:观察和记录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我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记录相关数据来了解学生们对于加法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解决问题中的思考和解决策略。
第五步:分析和总结根据观察和记录的数据,我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比较和总结,我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发现。
结果和讨论通过教师行动研究的实践,我发现以下一些结果和讨论:- 学生们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操作物品和绘制图形等方式深入理解了加法的本质。
他们不再简单地将加法视为一种“合并”操作,而是通过具象化操作抽象概念,建立起了对加法的深入认识。
- 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以及个别辅导等方式,积极参与思考和讨论,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 由于学生们对于加法概念的理解程度提高,他们在数学教学中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
教师的行动研究与案例
教师行动研究的意义
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教师的反思能力
教师通过行动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和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 学习成果。
行动研究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 进行深入反思,从而提高教师的反思 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行动研究能够帮助教师深入了解自己 的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 师的专业成长。
1 2
总结词
通过行动研究,教师对学校管理体制进行反思和 改进,从而提高学校整体运行效率。
确定研究问题
如何改善学校管理体制?
3
数据收集
收集学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教师和学生的反 馈等。
案例三:改善学校管理体制的行动研究
分析数据
找出影响学校管理体制的因素 。
实施改进措施
在学校管理实践中付诸实践。
制定改进措施
制定改进措施
调整教学方法、优化课 堂管理、增加互动环节
等。
实施改进措施
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改进 措施。
评估效果
通过再次观察和数据分 析,评估改进措施的效
果。
案例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
总结词
通过行动研究,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提 高自身专业水平。
确定研究问题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优化管理流程、加强内部沟通 、提高决策效率等。
评估效果
通过观察和数据分析,评估改 进措施的效果。
05
教师行动研究的挑战与展望
教师行动研究的挑战
时间与精力的投入
专业知识的局限
行动研究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从观察、反思到实践改进,都需要教师 持续地关注和努力。
教师的行动研究往往基于自身的实践经验 ,可能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和专业知识, 导致研究深度和广度有限。
幼儿教育行动研究案例
幼儿教育行动研究案例一、发现问题东东哭着向老师说:“小朋友们都不和我玩,我不想上幼儿园了”二、分析界定如何引导引导幼儿正确与人交往?三、计划1:措施——在游戏活动中观察东东的特质——内向型。
行动——引导鼓励东东主动参与各种活动或设置情景活动让他参与,并个别关注,引导。
观察反思——在教师的引导鼓励下,能参与活动,与人交往,但仍缺乏主动性。
计划2:措施——在活动中委以重任,担任角色,促使东东主动交往。
行动——例如请东东担任值日生工作,东东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主动去执行值日生工作,要求小朋友收拾玩具、喝水排队等,能与小朋友友好合作。
观察反思——教师层层递进的引到和鼓励,让他有自我认可,感到自己也能为小朋友和老师做事情,和小朋友做好玩伴,给东东了自信心,促使东东乐于主动与他人交往。
四、其他1、在每个计划行动前、行动中、行动后老师都会考虑到家园沟通,了解造成东东性格特征形成的可能因素,并在行动不同时期保持家园互通,步调一致。
2、在班级活动中,多创设情景模拟,让东东参与角色,引导启发东东学会与他人交往的技能技巧。
3、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其他幼儿找冬冬游戏,让冬冬感到集体的温暖,与集体自然融合。
4、老师及时鼓励和表扬,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小班幼儿尚未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语言区里的图书容易破损,一些反复修补的破图书对幼儿再也没有吸引力了,放着多余,扔了又可惜。
我引导幼儿把破图书里完好的插图剪下,可小班幼儿手的精细动作还没发育完善,不会沿弯曲的边缘剪插图,做精细动作很累也不感兴趣。
于是我请大班幼儿帮忙剪下插图装在盒子里投放在语言区,看看小朋友会怎么玩,于是就衍生了“大带小”故事墙排图讲述活动。
活动目标:1。
激发排图讲述的兴趣,发展语言表达力。
2。
语言区活动中乐于合作,体验“大带小”的乐趣,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第一阶段活动观察:我将大班幼儿剪好的图片用大月饼盒盛着,投放到语言区,语言区顿时热闹起来。
孩子们争先恐后涌入语言区,都挤在月饼盒前,七手八脚地翻找自己喜欢的图片随意在地面上、桌子上、椅子上摆放。
小学语文教师行动研究报告
• 研究结果需要更多的实证支持
05
小学语文教师行动研究的推广与借鉴
行动研究成果的推广途径
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推广
• 将研究成果纳入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改革
• 为其他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培训和指导
学校层面的推广和实施
• 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
• 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和交流
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 通过教研活动和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合作
小学语文教师行动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对教学过程和学生表现进行观察记录
• 了解教学现状和学生需求
• 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改进点
访谈法:与学生、同事和家长进行访谈
• 收集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 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期望
文本分析:分析教材、教参和其他相关文献
• 了解教育教学的理论依据和背景
• 寻找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成果总结与反思
• 总结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
• 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
03
小学语文教师行动研究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提高小学生
阅读理解能力的行动
研究
• 研究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和文本分析
• 研究步骤:
• 确定研究问题和目标
• 文献综述
• 制定行动计划
• 数据收集与分析
• 成果总结与反思
案例二: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的行动研究
• 研究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 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和文本分析
• 研究步骤:
• 确定研究问题和目标
• 文献综述
• 制定行动计划
• 数据收集与分析
• 成果总结与反思
案例三:提高小学生
教育行动研究案例及分析
• 20世纪80年代,教育行动研究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
教育行动研究的趋势
• 全球化:教育行动研究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
• 跨学科:教育行动研究开始与其他学科领域相结合,如心理学、社会学等
• 技术支持:教育行动研究开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研
究效果
教育行动研究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与价值
教育行动研究的数据收集与分析
教育行动研究的数据收集
• 观察法:通过现场观察,收集教育实践中的有关数据和信息
• 访谈法:通过与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访谈,收集他们的看法和建议
• 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收集有关问题的数据和意见
教育行动研究的数据分析
• 定性分析:对收集到的非数值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解读
教育行动研究的定义
• 教育行动研究是一种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
• 教育行动研究强调研究者与实践者共同参与
• 教育行动研究的目标是通过研究改进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行动研究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教育行动研究的发展历程
• 20世纪40年代,教育行动研究起源于美国
• 20世纪60年代,教育行动研究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 研究方法: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数据
• 研究结果:通过实施行动计划,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
教育行动研究案例的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关键成功因素一:明确研究
问题和目标
关键成功因素
二:采用合适
的研究方法和பைடு நூலகம்
技术
关键成功因素
四:持续反思
和总结
关键成功因素
三:实施有效
的行动计划
• 教育行动研究关注实
教师成长行动研究案例
教师成长行动研究案例
谭玉梅是某职业高中的教学工作者,今年47岁,以前担任助教,后任教主任。
谭玉
梅拥有优秀的教育背景,尤其擅长管理组织,让全校的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的提升。
作为一
名在职老师,谭玉梅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教师成长。
为了增进教师的成长,谭玉梅不仅致力于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同时也把教育工作者的
个人成长引入到他们的专业课程中。
他要求学校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把老师们带到实践场所,让他们能够学习到具体的社会相关的实际经验,以及一些技能培训,使他们充分意识
到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谭玉梅还鼓励老师们积极参加一些培训班和学术会议,以
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从而改善教育效果。
为了更好的展示老师的学习动态,谭玉梅特别向学校组建了教师成长行动平台(TP)。
这个平台汇集了不同领域的教育学者及专家,不仅可以分享一些教育理论知识,也可以交
流彼此更具体的学习经历。
每个学期,谭玉梅会要求所有教师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老师本
学期参加过的课程、讲座、培训等活动情况,并“评价“自己在这个活动后所学到的知识。
这有助于勾勒出老师们的教育发展轨迹,也有利于谭玉梅和学校同志们制定出更科学有效
的教师成长计划,帮助老师得到更好的专业成长。
谭玉梅的尝试在校园内外都获得了一定的认可,成功推动了教师成长行动研究,为老
师们营造了积极的学习环境。
同时,谭玉梅也为后辈教师树立了良好的典范,表明了本着
尊重、关怀的原则,教育工作者也可以不断发展完善,把职业能力发挥到更高的层次。
教育行动研究案例分析教案
• 调查和分析学校管理数据
• 调整学校管理体制
• 管理效率低下
• 观察和访谈学校管理人员
• 提高学校管理效率
教育行动研究在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应用
01
分析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
• 教育改革滞后
• 教育发展不平衡
02
采取教育行动研究方法
• 分析教育改革案例
• 探讨教育发展策略
03
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
• 深化教育改革
•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行动研究在学校文化建设与价值观传承中的应用
分析学校文化建设与价值观传承中的问题
• 学校文化缺失
• 价值观传承不力
采取教育行动研究方法
• 分析学校文化建设案例
• 探讨价值观传承策略
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
•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 传承优秀价值观
⌛️
S M A RT C R E AT E
教育行动研究案例分析教案
CREATE TOGETHER
01
教育行动研究的概念与意义
教育行动研究的定义与特点
教育行动研究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研究方法
• 关注实际问题解决
• 以教师为主导
• 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
教育行动研究具有针对性、实证性和反思性
• 针对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 教学方法单一
采取教育行动研究方法
• 观察和访谈学生
• 收集和分析数据
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
• 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行动研究在课程开发与管理中的应用
分析课程开发和管理中的问题
• 课程内容脱离学生需求
• 课程资源不足
采取教育行动研究方法
数学教师行动研究的案例分析-伍春兰 PPT课件
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
。
5.小明、小华用 3 张扑克牌(方块 3、红桃 4、黑桃 5、)玩游戏,他俩将扑克牌背面朝上洗
匀后放置在桌面上,小明先抽,抽出的牌放回后重新洗牌,小华后抽。
①小华抽出的牌面数字比小明抽出的牌面数字大的概率是
。(直接写出答案)
②小明、小华约定:若小明抽到的牌面数字比小华的大,则小明胜;若小明抽到的牌面数
资源的利用? 2020/4/8
伍春兰
10
一个游戏:24点游戏
5,5,5,1 ➢ 5×5-1=24→5(5-1÷5)=24 1,4,5,6 ➢ 4×6=24 ➢ 4×6÷(6-5);4×6÷(5-4) ➢ 4÷ (1-5÷6);6÷(5÷4-1) 爱用-会用-妙用
伍春兰
11
2020/4/6
1.2审题研究
请准备一张纸: 一分钟测试
④ 请在这张纸的左上角画五个小方格
⑤ 请在③的姓名下写上“教龄:”,并将您的教龄填在其后
⑥ 请在④中的方格内写您的属相和星座
⑦ 请您站起来,再坐下
⑧ 请在空白处写出3,3,7,7只能利用四则运算等于24的算式
⑨ 既然您已按①要求,认真读完了全篇内容,那么您只需做好 ②的要求就算完成任务
分析1:成绩特好和成绩特差的孩子课 堂笔记比较简单;
分析2:成绩特差的孩子中有相当一部 分孩子的智力不差于斯通;
分析3:斯通强调通过笔记的方式强迫 自己认真听课,找到并记录教师讲解中 不懂的问题,课后想法弥补。
行动研究案例1:第二轮研究
▲形成3种课堂笔记范例,对比研究
A模式-只记自己感兴趣的课堂笔记;
假设:调整作业题的结构,即每次作业模仿性和创 造性练习比例为7:3或8:2,可以提高作业的练习效 果
行动研究法案例
行动研究法案例行动研究法是一种以实际行动为基础,通过反复实践、观察和反思,不断改进和完善的研究方法。
它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旨在解决实际问题并改进实践。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说明行动研究法的应用。
在某中学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学校领导和教师们意识到,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决定采用行动研究法来改进教学质量。
在实施行动研究法之前,教师们首先进行了调研,了解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困难。
通过调研,教师们发现学生们对于课堂上的抽象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缺乏学习动力,因此决定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法”之后,教师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反复观察和记录。
他们发现,学生们在参与各种任务型教学活动后,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课堂上的互动和合作也增加了。
而且通过任务型教学法,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和扎实,考试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这些数据的反馈让教师们更加坚定了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的决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也有了显著的改善。
通过不断地实践、观察和反思,学校的教师们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学校的行动研究法实施方案,并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行动研究法的应用过程。
首先是实践,教师们通过实践发现了问题,并意识到了需要改进的地方。
然后是观察和记录,教师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反复观察和记录,从中得出了一些结论。
最后是反思和改进,教师们根据观察和记录的结果,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总的来说,行动研究法是一种以实际行动为基础,通过反复实践、观察和反思,不断改进和完善的研究方法。
它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行动研究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教育工作者们深入研究和应用。
教学指导行动研究案例
教学行动研究案例案例1:自然课老师的行动研究某小学五年级自然课王老师,自开学以来,经过两次月考后,发现其班上学习效果不佳,因此他运用行动研究法来了解问题所在,并改善学生学习情况.其实施步骤如下:1发现问题----王老师发现其班上学生两次月考下来,自然科成绩的表现不佳,因此想从研究中了解问题,并加以解决.2确定问题----他开始分析有关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请教同年级其他自然科老师,并经仔细观察,确定了“如何增进学生学习自然兴趣”为最重要问题.3文献探讨----确定研究主题后,便开始深入和广泛地搜集与增进学生兴趣有关的文献.4拟定计划----根据文献及问题分析,王老师决定以调查研究法来进行对班上学习兴趣的研究.他想自编一套评量学生的“自然科兴趣量表”.5搜集资料----王老师根据研究设计,对其学生进行测验.最后将此资料进一步分析,发现学生对自然科兴趣低落的原因,主要是上课缺乏实验、讨论、同时户外观察活动也太少.6设立假设----根据研究结果,王老师推出行动假设----即每周进行两节实验,一节讨论,每二周有一次户外活动.7实施行动方案----根据假设,王老师便开始进行新的自然科学教学活动.8评鉴实施结果----实施新教学活动后,再实施测验,以了解实验的成效是否有增进.9修正方案与再实施----如果评鉴结果有效,则继续原实施的行动方案,否则必须再分析与诊断产生问题的原因,以修正行动方案.案例2:a、b两套教学方案的比较研究一所小学的领导认为,究竟怎样的课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课,许多教师模糊不清.认识上的模糊必然导致素质教育教学行为的缺失,进而阻碍了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进程.因此,开展“语文课堂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行动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他们设想,通过对一篇课文的不同教学行动的解剖,让教师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过程中,把握语文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行动轨迹,以达到澄清教师认识上的模糊性,转变教学观念,自觉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同时,提高教师理解处理教材、设计和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能力,力争使语文课堂教学有所突破和创新.为此,他们特选课文坐井观天寓言,让一位有9年教龄的市级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执教.他们首先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备课,设计了两套教学方案,然后再让这位教师在某实验小学二1班和二2班普通平行班,用两种教法教学.同时,他们组织教师观摩、教师讨论、评课,对两种教法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撰写行动研究报告.其中部分结果是:1对比两种教学行动所产生的教学效果.2讨论:为什么两种教学行动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比较两种教学活动过程.从对比中可以看出:1教学a所代表的是传统的讲读教学方法.从教学设计来看,是从课文的开头讲到结尾,没有对教材进行创新处理;从教学活动形式来看,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静坐接受;从教学内容上看,教师注重内容的理解分析,强迫学生接受教参规定的内容;从教学关系来看,师生是“授—受”关系,学生完全没有学习的自主权,更谈不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压抑,心理负担沉重,机械地按“师嘱”学习,学习的效率不高.教学b打破了传统的“逐段串讲、繁琐分析”的教学条框,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以及学生的阅读过程,设计教学并及时调整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参与语文的实践活动,各种语文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发展.2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来说,传统的讲读教学明显偏重于内容的理解分析,低年级阅读教学“高年级化”的现象十分严重,这无疑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不符合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低年级阅读教学应该以朗读为主,注重感知和积累.在教学a中,由于教师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课文内容的分析讲解上,无形之中“挤”掉了学生读的时间,学生的读书是不够充分的.而教学b中,教师以读为主,让学生充分地读,先是读顺,接着是读熟,然后是读出味,最后读懂,学生在读中感知了内容,也积累了语言.此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应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样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次的行动研究,使教师们清楚地看到了传统教学的弊端,转变了教学观念,深刻地领悟到了新修订大纲的改革精神,为课堂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案例3:江老师数学作业,提高教学质量的行动研究江老师去年秋任某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其中一个班的数学平均分在全年级倒数第一.江老师决心改变这个班数学成绩差的现状,一方面改进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加大作业量,除了课本的习题一律全做以外,还要做其它的练习.一学期结束后,这个班数学成绩仍是倒数第一.江老师深感这个成绩与学生做作业所付出的心力相比,相差甚远.于是他打算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对作业加以改进.他阅读有关学习理论及数学作业改革实验的文献资料,请教科所研究人员指导,经认真研究,确定以改进数学作业的质和量,提高练习效果作为研究主题.确定研究主题后,他广泛深入收集有关改进数学作业练习的各种资料,从中获知数学作业目的、形式、作业量与练习效果的关系等理论.根据文献及对问题的分析,确定以这个班为实验班,采用观察法、实验法和测验法进行改进数学作业的研究.他根据研究设计,收集整理学生对数学作业的意见,发现学生对数学作业兴趣低落的原因是重复练习多,缺乏有一定难度的习题,题型单调.根据分析研究,他推出行动假设----对数学作业题结构调整,即每次作业模仿性练习和创造性练习的比例为7:3或8:2,以提高作业的练习效果.根据行动方案,江老师开始进行数学作业的实验,及时观察并记录学生作业正确率.发现中等以下学生完成创造性练习有一定困难,就及时调整题的难度.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各章单元测验,发现该班数学成绩逐渐上升,第二学期期末年级统一测试,实验班平均分超过其它班7分多,位于年级第二.这表明实验确有成效.江老师决定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扩大实验成果,作业,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中国老师来了案例行动研究
中国老师来了案例行动研究一、困惑和思考起初我是在微信朋友圈中关注到了这个视频,对于一个交际面不广的我来说,若我都能收到这个视频,那么这个视频的传播范围一定非常广了。
我看到的是第一集,这集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以下五个场景:1、有一位教化学的女老师的“板书课”,整堂课用“板书”贯穿始终,她说这是中国式教学,当时我的脑海中就出现了问号,这是哪里的中国式教学,我是一线教师,目前的初中教育教学工作更加推崇的是把更多的时间、空间、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大势所趋。
而那位女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很可能是不受欢迎的,学生不欢迎,北京的学校也不欢迎。
2、课间休息时,有两个女生戴着耳机,拍着节奏,合唱了一首歌,让我感觉眼前一亮,虽然没听懂,但我瞬间被这两个孩子身上的自信、才华给吸引住了。
我也在想,在我们的学校中这样的学生也有,而且还不少,因为现在的家长普遍都给孩子们提供了学习特长的机会,而且孩子们也学的很出色。
比如今年在我们学校的红五月活动中,有两个女孩儿一边儿古筝伴奏一边演唱,另外一个女孩儿跳了当下非常火的甄嬛传中的惊鸿舞。
那个表演让我记忆尤深。
3、外国的小胖子在体育测试中受挫,这确实是个实际情况,任何一个孩子在那样的情境之下都会感到泪丧,人与人在体能上会有差距,我们中国的孩子正经历着这一切,我们的孩子也接受着这一切。
在我的班里,就曾有一个体育特长生对一个小胖子说:“你去帮我干……”小胖子问他“凭什么”特长生说“我体育比你好”,小胖子说“那我学习还比你好呢”,显然特长生没有得逞。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和不擅长的,而那些体育方面薄弱的青少年会在这个时候沮丧也许会在很多年后他仍然觉得自己无法胜任那些体育项目,导致孩子不爱参加体育锻炼,这样是否就失去了我们设置这样的标准的初衷呢?以此类推,对于别的科目的标准是否也是这样呢?我们的课程评价标准确实应该更加多元化。
我想孩子们经历的这一切都需要成年人适时地引导和帮助,不管最后成绩是否能够达标,至少应该让孩子们心底里接受自己,悦纳自己。
教学行动研究案例
教学行动研究案例案例1:自然课老师的行动研究某小学五年级自然课王老师,自开学以来,经过两次月考后,发现其班上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她运用行动研究法来了解问题所在,并改善学生学习情况。
其实施步骤如下:(1)发现问题----王老师发现其班上学生两次月考下来,自然科成绩的表现不佳,因此想从研究中了解问题,并加以解决。
(2)确定问题----她开始分析有关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请教同年级其她自然科老师,并经仔细观察,确定了“如何增进学生学习自然兴趣”为最重要问题。
(3)文献探讨----确定研究主题后,便开始深入与广泛地搜集与增进学生兴趣有关的文献。
(4)拟定计划----根据文献及问题分析,王老师决定以调查研究法来进行对班上学习兴趣的研究。
她想自编一套评量学生的“自然科兴趣量表”。
(5)搜集资料----王老师根据研究设计,对其学生进行测验。
最后将此资料进一步分析,发现学生对自然科兴趣低落的原因,主要就是上课缺乏实验、讨论、同时户外观察活动也太少。
(6)设立假设----根据研究结果,王老师推出行动假设----即每周进行两节实验,一节讨论,每二周有一次户外活动。
(7)实施行动方案----根据假设,王老师便开始进行新的自然科学教学活动。
(8)评鉴实施结果----实施新教学活动后,再实施测验,以了解实验的成效就是否有增进。
(9)修正方案与再实施----如果评鉴结果有效,则继续原实施的行动方案,否则必须再分析与诊断产生问题的原因,以修正行动方案。
案例2:a、b两套教学方案的比较研究一所小学的领导认为,究竟怎样的课才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课,许多教师模糊不清。
认识上的模糊必然导致素质教育教学行为的缺失,进而阻碍了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进程。
因此,开展“语文课堂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行动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她们设想,通过对一篇课文的不同教学行动的解剖,让教师在瞧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过程中,把握语文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行动轨迹,以达到澄清教师认识上的模糊性,转变教学观念,自觉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行动研究案例
行动研究案例行动研究案例一研究背景:某所普通中学高中二年级的一个教学班,学生共45名。
执教者为该班的任课教师。
项目时间:2004年3月至2004年11月发现问题:学生在英语阅读课上表现不积极,不太愿意参与课堂活动。
提出假设:1. 学生对英语阅读缺乏兴趣。
2. 学生的现有语言能力有限,无法回答老师的提问。
3. 学生担心答错了丢面子。
4. 教师的课堂活动设计单调,学生参与机会少。
5. 课堂气氛过于严肃,没有轻松的环境,学生不敢发言。
6. 阅读材料过于陈旧、单调或远离现实生活。
初步调查: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原因。
调查结果:1) 89%的同学表示对英语阅读有兴趣。
2)在自我评价中,仅有5名同学认为自己能比较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与我们所观察和感受到的比较一致,占全班总人数的11%。
3) 认为阅读材料过于陈旧、单调或远离现实生活的有7人。
害怕答错问题丢面子的有15人。
认为自己现有的语言能力有限,无法回答老师的提问的6人。
4) 半数以上同学表示他们不主动发言的原因是阅读课堂气氛太严肃,不敢发言。
重新认识问题:大部分同学不积极参与阅读课堂活动的主要原因来自于课堂气氛的沉闷。
教师需要调整自己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
行动方案设计:1. 改变阅读课以课堂做练习和教师讲解答案为主的教学方式。
设计具体的任务,采用合作阅读方式、先行组织方式、自选阅读方式和小组讨论方式,突出学生的课堂中心地位,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2. 采用合作阅读方式(Collaborative Strategic Reading),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可以减少学习压力,活跃课堂气氛。
具体步骤如下:教师先提出阅读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主要意思,然后检查小组活动情况,请一个小组宣读自己所总结的中心大意,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论,发表不同见解。
3. 采用先行组织方式(Head Start),即阅读前,选择与阅读材料类似的话题讨论。
教师成长行动研究报告语文案例
教师成长行动研究报告语文案例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以前写文章常用这句名言,只觉得它好有文采;现在每每读到它,回想起自己从教1年的历程,对它便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真切体会。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我懂得笨鸟先飞,多一份付出,多一些勤勉,经过1年的累积,便多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今天抱着学习的态度,与大家交流成长体会,收获成长快乐.回首往事,我常有这样的体会:每当忙碌了一天后,我总会拿“太累了、该放松放松”等托词来给自己业余时间的“放假”找理由;我也常陷入这样的窘境:忙了一天,忙了一个星期,或是更多,可每当回首这段时光的时候,往往是一片空白,好象什么都没做。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少了一份学习,少了一份反思,更少了一片宁静的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如此日复一日,当我蓦然回首时,已然“尘满面,鬓如霜”。
我不止一次地这样设想,不止一次地感到可怕。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忧患,所以在我的教育工作中,更多的时候还是充实,还是不断地在进步。
在我这一年的成长路上,杜小的老师们一直在引导着我,激励着我,使得我两次在区论文评比中分别获二、三等奖,我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他们的真情帮助。
杜小的五十几位教师可以说是是五十几本"人"字的教科书.五十几本能很快发挥教学功能的书;五十几位能够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为学生编写教科书的人.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老师的智慧才学其实是"书"的内容; 所以我养成了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法国卢梭曾经说过“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读书让人明智,读书让人深刻。
阅读的习惯对于我的工作、我的成长,帮助是巨大的。
我希望可以自豪的站在我的学生面前敢说:我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资料书;一本让他们每天都惊奇的教科书!如果说,身边的榜样引领着我成长的话,那么自身的不断努力,则是成长的必备条件。
我喜欢这样一句话:实践出真知,磨砺育新人。
用在我们青年教师身上,又是何其的恰当。
回想自己这一年的从教经历,感触最多的是工作越忙碌内心就越充实。
校本教研实践的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教研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案例以小学语文《夏日田园》一课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校本教研实践,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夏日田园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夏日田园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夏日田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的美景。
2. 学生分享自己熟悉的夏日田园景色,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字形的掌握。
2.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字音、字形错误。
3.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受夏日田园的美丽景色。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如“稻田里一片金黄,菜地里绿油油的,花儿开得正艳丽。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语句表达了怎样的景色和情感。
3.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拓展延伸,提升能力1.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夏日田园的景色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夏日田园的景色,提高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夏日田园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五、校本教研实践1. 教师在课前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行动研究案例——一名男学生问题行为与矫正苏州盛泽第二中心小学曹亚萍一、问题的发现:A,男,12岁,是我校六年级某班级的一名学生。
在刚刚入校的第一周军训期间,刻苦训练,认真学习。
上课、集会从不迟到、早退。
但是,开学二周以后,就逐渐发现他有一些违纪现象出现。
学校规定每天早上的早读,但他总是有缺席的情况。
上课的时候总是低着头,有时就干脆爬在桌子上听课,并伴有作业拖拉的现象。
A为什么在入校二周的前后有如此大的反差呢?二、问题的症结:解读AA原是我校五年级的一名学生,原先在五年级时,数学和英语成绩一直很差。
但在六年级报到那天,感受到了老师亲切的关怀和家长的殷切希望。
这一切更加坚定了要在六年级认真学习信念,以弥补以前的不足。
在入校第一周的军训生活中,一直能坚持刻苦训练。
经过了一个暑假的休息,刚开始训练两天,就觉得腿脚发软,肌肉酸痛,但他没有因此而请假,坚持在操场上训练。
身体的疲劳算不了什么,心理却是很开心的。
通过一周的艰苦训练,他所在班级获得了军训会操比赛的第一名。
在搞内务卫生时,他更是加倍努力,宿舍的每一块瓷砖、每一块玻璃、每一块毛巾,他和舍友们是擦了又擦,叠了又叠,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A 所在班级的五个宿舍全部被评为了文明宿舍。
这极大地增强了A 的自信心。
他坚信:只要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可以取得成功的。
军训结束后的第一周,A学习是很认真的,从不迟到、早退。
并且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但过了两周后,就发现A有早读缺席的现象,并不与其他同学交流,上课总是低着头,有时干脆就爬在桌子上听课。
经过询问,才知道他五年级时的英语和数学成绩很差,《英语》、《数学》等课程听不懂,虽然也暗自努力过,但还是搞不懂,心理觉得很烦,所以,有时早读就不想上,上课也就无精打采了。
暂时也只能这样混一段时间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于是就出现了早读缺席、上课不认真的情况。
三、问题的解决:转变A1、对策与方法A是因为自己以前学习成绩差,跟不上班级其他同学,觉得自己的学习生活无希望,所以产生了厌学情绪。
当务之急是要帮助他排除学习障碍,树立自信心。
要多给他鼓励,而不是简单的批评教育。
在这个方面,我们老师就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
首先,要帮助他树立学习目标。
其次,要帮他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最后,要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对于A的疏导和教育,要循序渐进,一步步帮助他树立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第一步可以做的是设法让他信任我,让他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然后,辅导他怎样学习《英语》,让他掌握一些学习该门课的策略,提高他的学习兴趣。
在此基础上,慢慢的和他一起探讨:以前为什么学习不好,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摸索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尽快提高学习成绩。
2、方案的实施第一步:辅导性谈话带着这样的设想,在一次中自习的时候,和他进行了一次聊天。
师:A,上六年级已经有二周了,生活上习惯吗?生:还可以。
师:近来身体好吗?生:好。
师:你那天早晨没有来早自习,有什么原因吗?生:没什么原因。
师:那你为什么不来参加早读?生:就是不想来。
师:你知道吗?擅自缺席,不参加早读要算旷课的。
生:知道。
师:那你是不想学习了吗?生:想。
师:那你为什么无缘无故地早读课缺席?生:上课听不懂,学习没劲。
师:哪些课听不懂?生:《英语》、《数学》。
师:一点也听不懂吗?生:以前基础差,数学只考20分,英语学得很差。
师:那你想学好它们吗?生:想有什么用?我基础太差了。
师:别灰心,“事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相信老师能帮助你,我们一起努力,寻找办法,提高学习成绩,好吗?生:好吧!试试看吧。
师:早上睡懒觉是违纪现象,以后不要睡懒觉了,好吗?生:行。
师:今天就聊到这儿,A,再见!生:老师再见!在交谈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A虽然原先基础较差,但他还是想学习的,只是不知道怎么学好。
只要帮助他树立信心,让他尝到学习的乐趣,A是有潜力可挖掘的,上面提到的坏习惯是可以改变的。
第二步:指导学习方法。
我是他《英语》的任课老师。
所以,在具体指导过程中,我以《英语》为突破口,给他解剖如何进行学习。
从他的目前情况来看,他完全具备学习《英语》的能力。
只要消除自卑心理,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做好预习、上课、复习和作业这些环节,是完全可以学好的。
第三步:教育性谈话。
为帮助他树立信心,我又设计了一次私下的谈话,碰见A 后,“不经意”地与他聊了起来。
师:今天数学老师表扬了你,说你近来上课很认真,题也做得不错。
生:难为情地笑了笑。
师:你父母是干什么的?生:父亲打工,母亲在家。
师:你要好好努力噢,天下没有跨不过去的槛,只要你努力,肯定行!生:我会尽力的。
师:老师期待着你的成功。
生:谢谢!3、实施的效果那一段时间,我经常保持与A的联系,交流情况。
一有进步,就表扬他。
我发现他学习越来越努力。
以后再也没发现他有迟到、早退现象。
最后,期末考试《英语》及格。
数学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对A的教育和辅导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
教师行动研究法的一个研究案例课堂中的吵闹情境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
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成一团……这个问题一直缠绕我的心际,我想弄明白:到底学生为什么这么吵闹?当学生吵闹时我应该如何处理?课堂吵闹情境分析对学生吵闹的表现分析(如:学生吵闹有什么具体行为表现?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算是“吵闹”?哪些学生比较吵闹?当学生吵闹的时候,他们正在做什么?当时学生处于什么样的课堂情境?教师在做什么?)对学生吵闹的解释及原因分析(学生自己是如何解释其“吵闹”行为的?他们认为是“吵闹”吗?吵闹对学生个人有什么意义?学生为什么要“吵闹”?可以从如下方面思考:课堂的气氛和教师的控制方式;学生思维与表达的需求,参与交流的愿望,情绪、情感的流露,较强的表现欲;课程、教师或个别学生的原因;偶发事件和纪律问题等)分析提示A.对问题的表现分析·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算是“吵闹”?·哪些学生在吵闹?·当学生吵闹时,他们正在做什么?·他们吵闹是由于参与讨论还是别的事情?B.对学生吵闹的解释及原因分析积极方面·课堂气氛的民主与宽松;·学生思维的活跃(有声的思维);·表达与交流的愿望;·多向交流的汇集;·参与意识(发表意见);·个体发展需求的呼声(个体的“小声”汇合为集体的“吵闹”);·表现的欲望和情感的流露。
消极方面·课堂纪律问题;·教师的课堂管理问题;·课程安排不当;·非学习活动;·捣乱行为。
其他·课堂某一阶段的表现;·特定环境或特定任务的要求;·个别学生为获得教师和同学的注意;·偶发事件的影响。
提示:教师自己在情境分析的基础上展示自己对课堂吵闹问题的态度和做法及其反映的基本教育理念。
填写内容既要真实,又要放得开。
教师要用自己的语言填写,语言应有一定的概括性。
我的态度与做法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我的基本态度:·我的常规做法:·我的态度和做法所反映的基本教育理念:·我与他人的同与异:对于课堂吵闹1.我的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
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
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
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
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2.我的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
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3.我的态度与做法中所反映的基本教育理念追求课堂气氛的民主和主动。
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其课堂气氛追求的是“静”;而新课程下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课堂气氛追求的是学生“动”起来,自由地发出内心的呼声。
4.我与他人的同与异放得开,收得拢。
只要能保证教师作为组织者的有效声音的存在,不必苛求课堂的绝对安静,同时,也不怕别人为此批评我的课堂纪律。
教师与学生不应该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口我们应该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教师应由管理者向指导者转变,由布道者向激励者转变。
从理论论著中搜集到的有关学术观点1.有关课堂气氛日本广岛大学教授片冈德雄把课堂上积极的气氛称为“支持型气氛”,把消极的气氛称为“防卫型气氛”。
“支持型气氛”的特征是:(1)自信与信赖:学生和教师都充满自信,教师与学生双方相互信赖;(2)宽容与主动:教师对学生是宽容的,学生采取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3)自发型与多样化:学生自发地进行学习,其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在这种气氛中,学生无需担心集体压力与他人的眼光,不拘泥于惯例与常规。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防卫型气氛”的特征是:(1)恐惧与不信任:学生对教师抱有恐惧心理,教师对学生采取不信任态度;(2)控制与服从:教师对学生实行控制,学生对教师被动服从;(3)策略与操作:学生有自己应对教师的策略,而教师则对学生实行操作性管理。
在这种气氛中,班集体成员处于不安状态,担心遭到攻击,倾向于采取较为安全的常规型活动。
——编写自韩向前:“课堂气氛初探”,选自《教育理论与实践》,1986(3)2.有关教师领导方式(1)专制型。
教师将其意念强加给学生,以证明自己能控制班级。
他们以外在压力来刺激学生,而不是从内在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以这种专制的方式,教师可以从学生那里得到优越感和权力感。
专制的领导方式所带来的行为不是反抗就是顺从:如果专制型教师在场,课堂秩序就好;不在场,就会出现侵犯性和破坏性行为。
(2)放任型。
教师对班集体的决策、活动程序和进行方式不加实质性控制,自己也不参与,轻易不予以批评或建议,任由班上学生自己决定。
这么做往往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敌意,并相互推卸责任。
(3)民主型。
教师既不放任也不专制,他们借助规则来建立稳定的秩序。
班集体的决策、活动程序与进行方式都由教师和班集体核心成员共同讨论决定。
教师视自己为班集体中的一员,并在必要时提供建议以供学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