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视新闻未来发展之路的探索——以央视《新闻联播》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电视新闻未来发展之路的探索——以央视《新闻联播》为例
摘要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受众素质的不断提升,时政类电视新闻陷入传播困境,此类节目必须以新的转变来重塑自身的传播形象。央视《新闻联播》是时政类电视新闻的“第一栏目”。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新闻联播》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版,以“亲民化”为导向,力求打造成为贴近性强、综合性强、可视性强的高端时政类电视新闻节目。以《新闻联播》为代表的时政类电视新闻节目,已经成为电视节目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类型之一。通过它的改版我们可以看出,在新媒体异军突起的今天,“亲民化”是时政新闻节目改革的重要策略。节目通过各个环节的“亲民化”改革提升同受众的亲和力与亲切感,受众通过获取信息和视听享受增强同节目的良性互动。二者由“信息共享”上升为“认知共识”,最终达成“愉悦共鸣”。从2 0 0 9 年7月开始, 《新闻联播》从内容到形式始终处于变动之中, 如减少会议播出比例, 增加舆论监督内容, 推出本台评论等。2 0 1 1 年9 月2 5 日, 《新闻联播》引人欧阳夏丹和郎永淳, 一改往日的沉闷拘谨, 两个新面孔带来一股清新气息。2 0 1 3 年元旦前后, 《新闻联播》继续推进改版, 向着努力为观众服务的方向改进。本文从叙事内容、叙事策略视角出发, 探析新年前后《新闻联播》改版如何从传者本位走向受众本位, 在叙事文本内部实现与外部观众的交流。
关键词:电视新闻,新闻联播,新闻改革,方向与趋势
随着传播的数字化,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改变着媒体格局。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媒体技术取得了快速进步和提高。电视新闻的发展更丰富了新闻媒体的形式,提高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效率。新型新闻媒体形式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电视新闻事业面临巨大挑战。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巨大冲击,作为媒体霸主的电视该怎样接招新媒体,电视新闻在变化莫测的媒介风云中该如何生存与发展下去,在激烈的新闻媒体中保持竞争优势,保持和提高受众总量是电视新闻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我国电视新闻报道的现状、特点、问题
1.1我国电视新闻报道的现状
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曾对新媒体做过这样的解释:“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旧’而言。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的定位是伴随着媒体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着的。广播相对于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于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于电视是新媒体。”新媒体的“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反映出了媒体的更新。从20世纪20年代广播业的兴盛到80年代以后电视的称霸,直至今日网络媒体的崛起,每一种新媒体的到来都影响甚至打破了原有的媒体格局,中国的媒介环境正经历着动态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郑保卫教授认为:“在我国以互联网的出现为标志和契机的传媒变革不仅引发了传媒业自身结构的调整,也带来了舆论态势和整个舆论格局的变化。关注和研究媒体格局的变化.不仅是新闻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整个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毋庸置疑,新媒体的到来改变了传统媒介格局。
1.2我国电视新闻报道的特点
另外新媒体的“新”也表现在其受众的年轻化,调查显示,网络受众大多为青少年和青年群体,他们更加偏好快速的生活节奏以及片段式的信息接收,这就为新媒体注入了更多的新生力量,打下良好的市场基础。而与网络受众群体的平均年龄越来越低龄化的现实相反,传统媒体的受众尤其是电视观众的主体则多为中老年,这种分化趋势的发展导致电视新闻观众群呈现出“一高两低”(高龄化、低学历化、低收入化)的“夕阳特征”。不可否认传统媒体正面临着受众老龄化的问题,对此新闻频道想要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势必要花一番心思。
1.3 我国电视新闻报道的问题
新媒体的发展势不可挡,同时传统媒体也不可能因此就退出历史舞台。正如电视的出现并没有导致传统媒体更应该进行积极地改革,才能从容地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广播、报纸的消亡,网络也不会完全取代电视。回顾电视新闻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只有充分调动电视媒介的长处,按电视新闻的发展规律去设计、策划节目,电视新闻才会日臻成熟完善。在新的媒介环境中,电视新闻只有扬长避短、
不断革新,才能应对新媒体带来的巨大冲击。作为国内主流媒体的重要一员,中国电视新闻的领头羊,央视新闻频道的一举一动都影响深远。面对新媒体的挑战,央视新闻频道更应以新闻立台,以专业制胜,顺应媒介的发展融合,加强媒体间的合作,不断深化改革探索创新。与新生事物竞争,电视新闻如果一味地孤芳自赏,逡巡不前,只会导致最后不进则退的恶果。同时央视新闻频道更要立足国际,放眼未来,绘制出自身发展蓝图,掌握主动权。作为一个传统媒体,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新闻联播的改革措施及其对电视新闻发展的启示
2.1《新闻联播》推行改革的时间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第一次改革是在2011年初,在中央领导人的领导下,使得其在内容选材、表达语态、形态包装等方面实现了一次转变,使得节目总体上更贴近人民群众了。在2012 年除夕的时候,《新闻联播》的主播拱手向观众拜年这一举动,以及大时段的连线报道,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和高度评价。
2.2 改变语言风格
《新闻联播》节目尽量避免过去严肃庄严的语言风格,而更加注重与普通民众贴近上,除语气更显亲切自然外,在语言的使用上也大胆地使用了俗语。报道也成为通过监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切实维护百姓利益的工具。基于社会公平理念,《新闻联播》》大范围地把农民工等弱势群体作为重点报道对象, 新闻个体、或以新闻个体为代表的社会群体的命运成为它新闻叙事的主题《杨立学讨薪记》可以说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它用连续报道方式,跟踪四川农民工杨立学讨薪的艰难历程,使弱势群体的得到关注。
2.3 注重人性化
《新闻联播》改版后,节目更注重人性化,在机械呆板的文字旁配上注重播音员的出镜画面,增加了新闻评论的可视性,充分体现了电视媒体视听结合的传播特点,这能加强节目的现场感,能有效将观众带入节目的整体氛围中。提高记者地位,让记者微新闻片配音、广泛运用体验是报道,增加同期声的分量;减少了以往例行的领导人活动与会议等时政新闻的播出与上头条的数量,将贴近受众的民生新闻靠前编辑,立足重大性,突出民生视角、百姓情怀、体现“改文风”精神实质;并且追踪或回应网络新媒体上的话题与新闻,提高国际新闻的地位,增强新闻的时效性。
2.4改变主持人形象
《新闻联播》的主持人给人的第一映像,一般都是正直、睿智,有亲和力和可信度的“新闻脸”。《新闻联播》作为党的重要喉舌,其节目的播音员自然是代表着国家的声音,所以他们的形象同样也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因此也决定了其播音员阵容的稳定性,而改革后的节目开始注重播音员的服装风格。这种着装更显性播音员的特质和播音员本身的个性特征。除了改变出境面孔以外,主播在播报新闻时还面带微笑,另外还人性化地加大了手部与头部动作范围。这拉近了与观众心理距离的同时,还增加了好感度。社会大众对《新闻联播》的改变表示欢呼和大力支持。其实, 认为《新闻联播》播音员老化, 要求更换播音员的呼声一直很高, 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叶宏明提交《关于优化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播音员结构的提案》, 指出“一些播音员随着时间的推移, 确实存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新闻素质日益老化的问题, 体现在屏幕上就是播音风格日益陈沉闷, 从个别人脸上丝毫看不到新闻固有的新鲜感与快节奏, 让观众感到面容疲惫、表情单一, 眼神呆滞, 缺乏朝气和活力,因此希望更换播音员。
2.5 改革仍存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