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平简介

合集下载

林徽因人物学习资料

林徽因人物学习资料

《林微因传》内容摘录二
后来才知道,那一袭素色白 衣的女子已化身为燕,去寻 觅水乡旧巢。她走过的地方, 有一树一树的花开,她呢喃 的梁间,还留着余温犹存的 梦。有人说,她是个冰洁的 女子,所以无论人世如何变 迁,她都有着美丽的容颜。 有人说,她是个理智的女子, 不管面临怎样的诱惑,最后 都可以全身而退。
与丈夫梁思成进行古建筑考察
林徽因 人物主要贡献
保护日本奈良古建 1945年二战行将结束时,时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的林徽因受美军 邀请,在即将执行的奈良轰炸图上为其标出了著名的文化古迹位置, 以免被炸。 虽然林徽因一家在1937年至1939年两次险些于日军的轰炸中丧命, 三弟林恒也于1941年在对日战争中阵亡。
长篇传记文学《林徽 因》,著于2001年。
《林徽因传》内容摘录一
时光微凉,那一场远去的往 事被春水浸泡,秋风吹拂, 早已洗去铅华,清绝明净。 以为历经人生匆匆聚散,尝 过尘世种种烟火,应该承担 岁月带给我们的沧桑。可流 年分明安然无恙,而山石草 木是这样毫发无伤。只是曾 经许过地老天荒的城,在细 雨中越发地清瘦单薄。青梅 煎好的茶水,还是当年的味 道;而我们等候的人,不会 再来。
林徽因
林徽因
人物生平
1904年6月出生于浙江杭州,8岁,移居上海, 入虹口爱国小学学习。 1916年,因父在北洋政府任职,就读于英国 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 1920年4月,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 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 在此期间,她还结识了父亲的弟子诗人徐志 摩,对新诗产生浓厚兴趣。 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 社,林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启超长子梁思成同 时赴美攻读建筑学。两人一起进入宾夕法尼 亚大学美术学院学习,因建筑系不收女生, 林徽因注册在美术系,选修建筑系的主要课 程,实现了自己的志愿。 1928年春,她同梁思成结婚。同年8月,夫 妻偕同回国,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

湖北省夷陵区石墨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湖北省夷陵区石墨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前景 做些 浅 析 。
质混合岩化作用控制 , 混合岩化作用 以注入式为主, 渗
透 交代 不 明显 。 1 2 构 造 . 矿 区位 于黄 陵 背斜 核 部 及 圈椅 倘 背 斜 之 东 翼 , 区
1 矿 区地 质 特 征
1 1 地 层 .
内构造 主要 表现 为 断裂构 造 , 主要有 如下 四组 :
收稿 日期 :2 1 0 1—0 2 7— 9;改回 日期 :2 1 —0 0 1 8—1 ; 1
作者简介 :田成胜 ( 94一) 15 ,男 ,高级工程师 ,地质专业 ,从事建材地质工作。E m i hnq 66 i ・ o — a :zagp0 @s acm l n
第 4期
田成胜等 : 北省 夷陵 区石 墨矿 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湖
8 的 角 砾 破 碎 带 及 宽 1 0~10 m 的绢 云 母 片 岩 0m 0 2 带 , 片理平 行 断层 , 向北北 东一 南南 西 。 其 走
份 特征 表 明其 原 积 岩 。 矿 区 的混合 岩化 现 象 , 要 受 区 域第 一 期 白色 花 岗岩 主
型矿床 , 就要 求科 学 地 、 这 客观 地分 析研 究 各成 矿 地 质 条件 , 从理 论上 建 立大 型和 超 大型成 矿 规模 , 分 发 挥 充 整装勘 查 优势 , 解难 题 , 破 寻找 更大 的矿床 。下 面就 湖 北省 夷 陵 区石 墨 矿 地 质 特 征 及 成 因 , 省 内该 矿 找 矿 对
长片麻岩 , 云母片岩 。上部岩 性为 绢 云母 黑 云斜 长片 绢
麻岩及含 石墨 黑 云斜 长 片麻 岩 , 云斜 长 片麻 岩 , 黑 总厚
> 3 10m。产状 10 ~ 5 。 0 , 0 。 10 6 。局部直 立 。 上述 岩性 中有 片麻 岩 的 电气 石 化 , 辉 岩 的透 闪 透 石化 、 阳起石 化 以及 黝 帘 石 化 , 理 岩 的 蛭 石 化 , 云 大 含 母化 以及蛇纹 石 化现象 。

当代语境中“极致”的性质、语义及其演化动因

当代语境中“极致”的性质、语义及其演化动因

2020年第4期(总第111期)No.42020General Serial No.411海外华文教育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当代语境中“极致”的性质、语义及其演化动因陈红燕(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中国上海202234;合肥学院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中国合肥030621)摘要:当代汉语中,“极量语义范畴”语义显赫,使用频率高、范围广。

作为极量语义范畴“极X”词族的特殊成员,“极致”在当代汉语中体现了性质多兼、临界模糊、语义磨蚀、语用铺张等多个特征,这既是因范畴显赫,得以在功能驱动下语义先行、高频使用的结果,也是核心语素“极”语义感染的结果。

当代语境是“极致”性质、语义变化迅速的根本动因。

关键词:极量;显赫范畴;性质多兼;临界模糊;当代语境中图分类号:H1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221-9256(2222)24-2112-13DOI编码:1244095/ki.oce.2222.24.211一、前言当代汉语中,语言表达的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推动极量语义不断强化,使之成为“显赫范畴”(mighty category”1。

极量语义范畴中,"极X”词族是一个典型“宿主范畴”(host category”2,该词族以极性义语素“极”为核心,构成“极其”、“极端”等极性语义词。

作为“极X”词族的特殊成员,“极致”一词在语言库藏“物尽其用原则”驱动下呈现出“越常用,越显赫;越显赫,越常用”的马太效应(刘丹青2217:1),从而在当代语境中扩展、分化出多个新特征。

特征一是名词、形容词、副词的使用常态化、普及化。

如(1)当霸气的舞蹈中融合着些许武术,当极具中国风元素的腾龙金柱矗立在舞台中央,极致的舞美让观众期待不已。

(人民网,2212年3月8日)(2)这需要无处不在的超宽带、零等待、扱致体验的网络支持。

(《人民日报》,2216年6月14日)(3)麦昆的作晶中充满了荆棘、骷髅、鸟的黑暗意象,但又表达着扱致艳丽的美……(人民网,2212年2月26日)二是存在大量临界使用现象。

竺可桢的“伊利诺伊岁月”——早期留美教育经历及其回响

竺可桢的“伊利诺伊岁月”——早期留美教育经历及其回响

‘自然科学史研究“㊀第42卷㊀第2期(2023年):206 225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Vol.42㊀No.2(2023)竺可桢的 伊利诺伊岁月早期留美教育经历及其回响曾㊀点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国际中心,珠海519087)摘㊀要㊀1910 1913年,竺可桢作为 庚款留学生 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求学,这构成了他人生中独特的 伊利诺伊岁月 ㊂基于竺可桢就读该校期间的成绩单,文章对他留美早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具体而全面的重建,主要展示了他三年中所修读的课程和这些课程的详细信息㊂作为一个农学专业的本科生,竺可桢的学业十分忙碌,但表现得并不出众,有些课程的成绩还较差;但这些课程的学习仍构筑了他日后踏足气象学领域的知识基础,对他后来的人生有直接影响㊂这些新史料的发现,有助于更丰满地刻画竺可桢这位学术大家的历史形象㊂关键词㊀竺可桢;伊利诺伊大学;成绩单;庚款留学生中图分类号㊀N092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㊀1000-0224(2023)02-0206-20㊀㊀㊀收稿日期:2021-12-30;修回日期:2022-04-11㊂㊀㊀㊀作者简介:曾点,1991年生,江西宜春人,讲师㊁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史㊁科学技术哲学,Email:dian.zeng@㊂㊀①㊀关于竺可桢研究的文献综述,可参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江增辉2013年的博士学位论文‘西学东渐的成功典范 竺可桢对中国科学与教育发展的贡献及其方法论意义“第2-11页㊂㊀②㊀竺可桢记日记大致始于1913年夏季,详见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竺可桢全集“第6-21卷卷首由樊洪业所撰的‘关于竺可桢日记“一文㊂竺可桢是一代学术大家,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有着特殊的意义,关于他的研究已有十分丰硕的成果①㊂但是,这些研究基本聚焦他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人生,尤其是他为中国的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做出的卓越贡献㊂相比之下,青年时期的竺可桢留给人们的是一个较为模糊的历史形象㊂由于资料缺失,特别是竺可桢1935年以前的日记毁于战火②,研究者很难细致地描绘竺可桢的早年人生,其中便包括他留美的学习情况㊂然而,早年留美学习的经历对于研究竺可桢却又格外重要,因为那段经历直接而深刻地影响乃至决定了他后来的大半人生;而且,这样的影响有时还表现得非常具体,比如,他于1913年至1918年在哈佛大学求学,他日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则或多或少都带有哈佛大学的色彩㊂[1-3]又如,更早一些的1910年至1913年,竺可桢在伊利诺伊大学学习,这一段经历是推动他不久后进入哈佛大学深造并涉足气象学领域的直接动因㊂既有研究对1910年至1913年竺可桢的留学经历大都只做简要概述,对他这一时期㊀2期曾点:竺可桢的 伊利诺伊岁月 早期留美教育经历及其回响207㊀㊀的学习情况也多是轻描淡写㊂①但是,回归具体的历史语境,显然其中还有很多历史内容有待挖掘㊂那时的竺可桢虽然是从中国而来,却也只是伊利诺伊大学的一名普通学生,他所面对的主要是大量的课程,他所思考的也主要是怎么学好这些课程㊂那么,这3年时间里,他究竟学了一些什么课程?又具体学得怎么样?通过考察新近发现的竺可桢本人的 伊利诺伊大学成绩单 [4],这些问题或许将得到比较充分地回答㊂1 竺可桢的 伊利诺伊大学成绩单图1㊀‘伊利诺伊大学1914年鉴“中的竺可桢照片②1910年夏,竺可桢通过考试成为清政府派出的第二批 庚款留学生 之一,不久后搭载远洋轮船前往美国㊂与他同批赴美的 庚款留学生 中,还包括胡适㊁赵元任等其他69人㊂这70人抵美后由全美的十多所高校接收,竺可桢与另外5人被送往伊利诺伊大学㊂[5]1913年,他从伊利诺伊大学毕业,并转入哈佛大学继续求学㊂1914年11月,他向哈佛大学提出学位申请;作为一项必要的手续,同时也是对竺可桢的全面审查,哈佛大学要求他提供一份就读于伊利诺伊大学期间的成绩单㊂[6]这份成绩单丰富而全面地展现了竺可桢在伊利诺伊大学三年的学习情况㊂根据这份成绩单,竺可桢是1910年9月20日正式入学的,并于1913年6月11日毕业(图1),取得的是理学学士学位(B.S.)㊂三年内,他一共参加了6个学期(semester)的课程,每个学期是18周;此外,他还参加了两个暑期学期(summer session)的课程,每个暑期学期则是8周㊂③竺可桢来美之前就读于唐山路矿学堂(Tangshan Engineering College),但只读了一年便去参加 庚款留学生 考试了,其知识水平相当于美国的高中毕业生㊂那时的美国,一个高中生要进入大学,需完成资格认定,即学习的课程达到了进入某大学的标准;这类资格认定后来发展成为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和ACT(American College Test),即美国的高考㊂竺可桢的这份成绩单显示,伊利诺伊大学对竺可桢做了入学资格(entrance credits)的评估,共列出12门课程的学分,分别是代数(1⅟ 学分)㊁平面几何(1学分)㊁立①②③竺可桢几种主要传记,如毛正棠执笔编写的‘竺可桢传“(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年)㊁谢世俊所著‘竺可桢传“(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年)㊁张清平编著的‘竺可桢“(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等,均只是十分简要地提及了他的 伊利诺伊岁月 ㊂此照直接展现了求学于伊利诺伊大学时竺可桢的样貌,未见于以往研究,应当是现存最早的竺可桢照片,来源:伊利诺伊大学档案馆(University of Illinois Archives),档号:RS 41/8/805㊂除去考试周与长假,常规学期实际只有16周讲课,而暑期学期相当于半个常规学期 有时长达9周㊂㊀208㊀自㊀然㊀科㊀学㊀史㊀研㊀究42卷㊀体几何(⅟ 学分)㊁英语(3学分)㊁法语(1学分)㊁历史①(1学分)㊁自然地理(⅟ 学分)㊁物理(1学分)㊁化学(1学分)㊁地质学(⅟ 学分)㊁绘图(1学分)㊁中文(3学分)㊂这具体地表明了竺可桢在进入伊利诺伊大学之前的知识水平,也能大致代表 庚款留学生 来美时的受教育程度㊂其实,对要接收的 庚款留学生 ,一些大学还单独举办过考试㊂伊利诺伊大学1910年的入学要求是中学阶段获得了15个学分,其中必须有1⅟ 学分的代数㊁1学分的英文写作㊁2学分的英语文学㊁1学分的平面几何㊂而不同的学院对这15学分也有额外的要求,竺可桢所去的农学院便要求其中必须有2学分的科学㊂[7]当然,具体怎么认定这些学分另有详细规则㊂总之,竺可桢达到了进入伊利诺伊大学的条件㊂伊利诺伊大学对中美两国的文化交流发挥过特殊的作用,更是 庚款留学生 项目的重要发起力量㊂[8]尤其是校长詹姆斯(Edmund J.James),不能不提㊂他是一位伊利诺伊州本地人,从德国取得了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返美后曾任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领导该校的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y),1904年成为伊利诺伊大学校长,直至1920年退休㊂伊利诺伊大学能发展成世界知名高校,离不开他做出的巨大贡献㊂[9]他对于20世纪初的中美关系,有着独特的思考,认为美国可以通过教育与中国建立紧密的联结㊂1906年,他致信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提议退还中国对美 庚子赔款 的一部分作为奖学金,支持中国学生赴美留学㊂他强调,对于美国而言,成功地教育中国年轻人将是一个成本不高但在道德㊁智力和商业影响力方面回报最大的计划㊂②在他的推动下,1911年至1920年,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中,有三分之一都去了伊利诺伊大学㊂[10]因此,詹姆斯治校时伊利诺伊大学的总体氛围对竺可桢等中国学生应该是相当友善的㊂在6个常规学期外加两个暑期学期中,竺可桢一共修读了35门课程,总计119⅟ 学时(semester hour),而1学时则表示一个学期内每周都学习了1课时的某门课程㊂总体来看,一个 忙 字基本概括了他在伊利诺伊大学的三年,课程数量多㊁学时大㊁负担重,致使他闲暇甚少,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参加课外活动,听讲㊁写作业和考试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主要内容㊂进入伊利诺伊大学时,竺可桢选择了农学作为专业,所以他修读的课程大部分都与农学相关,涵盖了畜牧学㊁动物学㊁昆虫学㊁兽医学㊁饲养学㊁乳品学㊁植物学㊁农艺学㊁园艺学㊁化学等学科,涉及的其他学科则有修辞学㊁德语㊁英语㊁经济学㊁政治学㊁数学㊁哲学㊁体育㊂同时,由于地理条件和产业环境的特点,加之有独特的建校历史,农学一直是伊利诺伊大学建校后的核心学科和优势学科㊂所以,竺可桢所接受的农学教育,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有一定的质量保证㊂他这些课程的平均成绩是85分,每个学时的平均成绩则是84分③;如果仅考察他的农学课程,其平均成绩恐怕还要再稍微低一点;要是从人文和理工的划分来看,竺可桢是典型的理工男,其文科课程的成绩普遍不高㊂由此而知,就读于伊①②③成绩单中作 Gen.History ,疑为 General History 的简写㊂有关美国退还部分 庚子赔款 作为中国赴美留学生奖学金的详细情况,参见Michael H.Hunt.The American Remission of the Boxer Indemnity:A Reappraisal.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2011,vol.31,no.3,pp.539-559㊂成绩的记录均是百分制㊂课程平均成绩为课程成绩之和除以课程数的结果,学时平均成绩则是课程成绩之和除以总学时的结果㊂㊀2期曾点:竺可桢的 伊利诺伊岁月 早期留美教育经历及其回响209㊀㊀利诺伊大学期间,竺可桢的成绩总体是优秀的,但也并非特别出众㊂不过,他还是有一些课程的成绩较为亮眼㊂为了更详细地探究竺可桢留美初年的学习情况,下文将分3个年度对他的 伊利诺伊大学成绩单 做一展示㊂2㊀竺可桢1910 1913年的学习情况2.1㊀1910 1911年度:忙碌而紧张的开端来美国的第一年,竺可桢共修读了13门课(包括1911年暑期学期的两门课),总计37⅟ 学时㊂这个年度,他课程的平均成绩是85分,每学时的平均成绩则是83.7分㊂透视这13门课能部分地推知竺可桢这一年的个人生活㊂2.1.1㊀第一学期的课程竺可桢在伊利诺伊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十分忙碌,有9门课要学,分别是:畜牧学3门课,即8号课(A.H.8)㊁21号课(A.H.21)和11号课(A.H.11)㊂8号课 基础育种 (Elementary Stock Breeding)的内容是动物育种的普遍原则㊁变异的范围㊁选种的影响,由附属研究员(associate)科菲(Walter Castella Coffey)①讲授;21号课 基础喂养 (Elementary Stock Feeding)的内容是饲料的成分与分类㊁动物对营养的消化㊁影响消化率的因素及饲料标准的计算,讲课人是助理教授霍尔(Louis Dixon Hall)㊂这两门课是要求同时修的㊂11号课名为 肉牛的市场类别和等级 (Market Classes and Grades of Beef Cattle),内容是判断肉牛及其关联物的等级㊁通过市场报告来分析各等级肉牛的价值,授课形式除讲座和阅读外,还要做评判肉牛等级的实践㊂([7],300-301页)竺可桢这3门的成绩分别是88分㊁88分和81分 11号课似乎学得不够好㊂植物学1门课,即12号课(Botany12) 细菌展示 (Lectures and Demonstrations upon Bacteria)㊂其内容是细菌及相关有机物的知识,尤其是经济意义㊁对人类最普遍的益处与危害,由副校长㊁著名植物学家布瑞尔教授(Thomas Jonathan Burrill)讲授㊂([7], 312页)值得一提的是,布瑞尔是第一位发现植物病害有细菌病原的科学家㊂[11]竺可桢这门课的成绩也是88分㊂化学1门课,即3号课(Chemistry3) 性质分析 (Qualitative Analysis),内容是背诵(recitation)和做实验,由一位附属研究员和两位讲师②负责㊂([7],318页)竺可桢这门课的成绩也并不高,是84分㊂昆虫学一门课,即4号课(Entomology4) 经济昆虫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Eco-①②伊利诺伊大学的正式职员(faculty)包括了教授㊁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和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但它还有3类非正式职员,即附属研究员㊁讲师(instructor)和助理(assistant);科菲是牧羊人出身,此时虽然未取得正式教职,但他对绵羊蓄养已有十分专业的研究,后来他成为了明尼苏达大学的农学院院长(1921 1940)㊁校长(1941 1945),还做过美国科学院农业委员会主席,参见明尼苏达大学档案馆的介绍,https:///repositories/14/resources/1433㊂这位附属研究员是史密斯(George McPhail Smith),两位讲师则是伊珊(Helen Isham)和麦卡锡(Ellex S McCar-thy)㊂㊀210㊀自㊀然㊀科㊀学㊀史㊀研㊀究42卷㊀nomic Entomology),由助理教授富尔松(Justus Watson Folsom)讲授,内容包括讲座㊁实验与田野调查㊂([7],356页)竺可桢的这门课拿到了85分㊂修辞学1门课,即1号课(Rhetoric1) 修辞与主题 (Rhetoric and Themes)㊂①此课程要延续至第二学期㊂([7],353页)竺可桢这个学期的成绩是74分,后面的学期,他也只拿了72分㊂这门课是文㊁理㊁工㊁农专业学生的必修课㊂兽医学2门课,即4号课(Vet.Sci.4)与6号课(Vet.Sci.6)㊂4号课是 家畜的解剖㊁生理学与疾病 (Anatomy,Physiology,and Diseases of Domestic Animals),内容为介绍动物的生理结构和器官疾病,由麦金托什(Donald McIntosh)教授来教㊂彼时,麦金托什是全校唯一的兽医学教员,故而6号课 兽医诊所 (Clinic)同样也是麦金托什讲授的,其内容是免费诊疗动物,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案例并协助工作㊂([7],432页)竺可桢的这2门课分别拿了87分和90分㊂不过,由于这9门课每周的上课时间和地点已难以考察,因此只能概略还原竺可桢的课程表(表1)㊂2.1.2㊀第二学期的课程这个学期,竺可桢只修了4门课,包括2门贯穿整个学年的课程(修辞学1号课和兽医学6号课),与另外2门课:农艺学6号课(Agronomy6),其名为 作物种子:质量㊁保存㊁发芽与生长 (Farm Seeds;Quality,Preservation,Germination and Growth),内容是判别种子的生命力㊁掌握植物的生长知识㊁杂草的辨识与防治㊁学习作物的播种方法,由助理教授休谟(Albert Nash Hume)主讲②,授课形式是背诵㊁实验和田野调查,且未学过植物学和农艺学的学生都要修([7],295页);化学13a号课(Chemistry13a),其名为 农业分析 (Agricultural Analysis),内容为土壤㊁肥料和食品中成分的测定和分离,是专门为农学专业的学生所设,且修课者要先修过化学3号课,由巴托教授(Edward Bartow)讲授,([7],320页)㊂巴托是一位致力于公共卫生工程的化学家,他师从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瓦拉赫(Ot-to Wallach),因研究饮用水净化和废水处理而出名;他此时是伊利诺伊州水质调查的主持人,后来还做过美国水学会主席㊁美国化学工程师研究所主任㊁美国化学会主席㊁国际化学联盟副主席等[12],有很大的学术影响力㊂巴托的课,竺可桢学得很不错,得了90分;另一门课,他的成绩则是86分㊂2.1.3㊀1911年暑期的课程1911年暑期学期(6月20日 8月19日),竺可桢修了2门课㊂一门是 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③,内容是以美国经验来讨论决定经济发展的力量,由助理教授维斯顿(Nathan Austin Weston)④讲授,教材是西格(Henry R.①②③④本课由附属研究员斯科特(Franklin William Scott)领衔讲授㊂1910年休谟休假(on leave),而此时他是否结束了休假亦不清楚,故本课也可能是由助理麦克唐纳(Elmer Massey McDonald)讲授的㊂本课是经济学S1号课,但等同于常规学期的经济学2号课,因此竺可桢的成绩单里标记为2⅟ 学时的 Eco-nomics2 ㊂1915年,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商学院,维斯顿任执行院长,参见伊利诺伊大学经济系的介绍,https:///spotlight/historical-faculty/weston-nathan㊂㊀2期曾点:竺可桢的 伊利诺伊岁月 早期留美教育经历及其回响211㊀㊀Seager)的‘经济学:简明教程“(Economics,Briefer Course)㊂([7],240页)西格是那时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家,所以竺可桢学的多半也是政治经济学,但学得一般,成绩是82分㊂另一门是 初级德语 (Beginners Course)①,讲授语音㊁语法㊁写作等内容并阅读简单文本,教材是沃斯(B.J.Vos)的‘德语要领“(Essentials of German),讲师奇尔斯(James Alvin Chiles)授课㊂([7],243页)竺可桢此课的成绩是83分㊂由此,竺可桢本年度第二学期和暑期学期的课程表(表2㊁表3)亦能概略还原㊂表1㊀竺可桢1910 191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表课程每周学时前9周后9周基础育种2(2)基础喂养5肉牛的市场类别和等级3(3)细菌展示2性质分析3经济昆虫学导论5修辞与主题3家畜的解剖㊁生理学与疾病5兽医诊所0.5(周六10:00 12:00am)每周合计学时21.5(16.5)18.5(23.5)表2㊀竺可桢1910 1911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课程每周学时前9周后9周作物种子:质量㊁保存㊁发芽与生长5(5)农业分析5修辞与主题3兽医诊所0.5(周六10:00 12:00am)每周合计学时13.5(8.5)8.5(13.5)①本课是德语S1号课,根据规定若考试成绩ȡ85分,并完成老师指定的额外任务则等同于常规学期的德语1号课(German1)㊂尽管竺可桢本课的成绩未达到85分,但其成绩单里仍将本课标记为了4学时的 German 1 ㊂㊀212㊀自㊀然㊀科㊀学㊀史㊀研㊀究42卷㊀表3㊀竺可桢1911年暑期学期课程表课程每日学时每日合计学时经济学原理1 (周一至周五)初级德语2(周一至周六)32.2㊀1911 1912年度:学业负担持续加重这一年里,竺可桢共修读了9门课,总计35学时㊂这个年度,他课程的平均成绩是85分,每学时的平均成绩则是84.4分㊂2.2.1㊀第一学期的课程本学期,竺可桢修读了5或6门课(表4)㊂农艺学1门课,即9号课(Agronomy9),课名是 土壤物理学与管理学 (Soil Physics and Management)㊂其内容为土壤的成分㊁结构㊁分类,温湿㊁通风对土壤的影响,耕作土壤的方法与制度,分为讲授和实验㊂莫西尔(Jeremiah George Mosier)教授和另外2位年轻人①讲授本课[13],竺可桢的成绩是87分㊂1门德语3号课(German3),即 叙述性与描述性德语散文 (Narrative and Descriptive Prose),教的是语法㊁句式和简单文本的阅读,还会练习写散文㊂修读本课要先修过德语1号课([13],370页) 竺可桢1911年暑期学期的德语课能代替㊂他本课的成绩是81分㊂园艺学一门课,即10号课(Hort.10) 园林景观 (Landscape Gardening)②,教的是植物知识和家居环境,讲课人是讲师布兰德(Louis Brandt)㊂本课是预备课程(prelimi-nary course),农学专业的学生则必修㊂([13],383页)这门课竺可桢也学得很不好,成绩只有71分㊂1门持续到下个学期的体育课 健身锻炼 (Gymnasium Practice)③,即每周做2小时的健身房训练;同时,这学期还要听6场关于个人卫生(Personal Hygiene)的课程讲座 由男生部主任克拉克教授(Thomas Arkle Clark)④来讲㊂([13],418页)竺可桢的体育表现特别好,拿了满分100分㊂此外,还有一门哲学1号课(Philos.1) 逻辑学 (Logic),内容是推理原则㊁谬误①②③④这2位年轻人是附属研究员古斯塔夫森(Axel Ferdinand Gustafson)和讲师斯图尔特(Harold Wilson Stewart);古斯塔夫森后来成为了康奈尔大学的教授,参见康奈尔大学职工委员会的一份讣告,https:// /bitstream/handle/1813/17967/Gustafson_Axel_Ferdinand_1949.pdf?sequence= 2&isAllowed=y㊂园艺学10号课分为10a与10b,后者是第二学期的课,以修过前者为前提,故竺可桢所修的是10a号课㊂本课是由2门课即体育的1号课和1a号课所合成的,因此成绩单中标记为 P.T.1,1a (P.T.是Physical Training的缩写)㊂关于克拉克,参见Robert Schwartz,Deans of Men and the Shaping of Modern College Culture,Palgrave Macmillan, 2010,pp.22-43㊂㊀2期曾点:竺可桢的 伊利诺伊岁月 早期留美教育经历及其回响213㊀㊀探测和证据,由伯德教授(Boyd Henry Bode)讲授㊂([13],417页)伯德那时已是著名的哲学家,虽专于教育哲学,但研究逻辑也很有成就,他还做过美国哲学会的副主席㊂竺可桢的成绩是85分㊂竺可桢的 伊利诺伊大学成绩单 显示,本年度他修读了 普通动物学 (General Zool-ogy)㊂此课是动物学1号课(Zoology1),但第一㊁二学期都开设了,所以难以分辨究竟他是哪个学期修读的此课㊂要是本学期修了,那他的课程表有6门课;否则,便是5门课㊂此课由教授沃德(Henry Baldwin Ward)㊁副教授泽伦尼(Charles Zeleny)㊁附属研究员亚当斯(Charles Christopher Adams)①讲授,教的是动物的生物学知识㊁动物的生命起源与生长㊁动物学理论概要,有讲座㊁实验,还有随堂测验㊂([13],441页)竺可桢这门课成绩也不高,仅为80分㊂2.2.2㊀第二学期的课程这一学期竺可桢的课程表(表5)有4或5门课,不讨论其中的动物学1号课,另除去从上学期延续下来的体育课,其他3门乃是农艺学12号课(Agronomy12)㊁饲养学1号课(Threm.1)和德语4号课(German4)㊂农艺学12号课名为 土壤肥力㊁肥料与轮作 (Soil Fertility,Fertilizers,Rotations),要修过农艺学6号课㊁9号课和化学13a号课才能修,竺可桢满足条件,也学得很好,取得了91分的成绩㊂这门课教的是肥力对作物产量的影响㊁耕作制度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和肥料的知识,霍普金斯教授(Cyril George Hopkins)领衔讲授㊂([13],293页)饲养学1号课是达文波特教授(Eugene Davenport)讲的 家养动植物改良中对进化原理的应用 (The Principles of Evolution Appli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Domesticated Animals and Plants),内容是生物的变异㊁遗传,涉及了统计方法和性状修改(modify type)㊂([13],439页)德语4号课名为 描述性与历史性德语散文 (Descriptive and Histori-cal Prose),要研读作家的标准散文并写作㊂([13],371页)竺可桢这2门课得了88分和83分㊂霍普金斯是知名土壤学家,在伊利诺伊大学享有崇高威望,他去世后,学校特地为他举办了纪念活动,并编了1本文册 开篇是他的传记,作者正是达文波特㊂达文波特也是十分著名的农学家,他此时是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院长,后来还做过该校副校长;为了纪念他,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被命名为了 达文波特大楼 ,至今如此㊂②①②沃德㊁泽伦尼㊁亚当斯都是著名的动物学家,参见Ackert J.E., Dr.Henry Baldwin Ward(1865-1945),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Microscopical Society,vol.65,no.2(Apr.1946),pp.176-180;Payne F., Charles Zeleny, Science,vol.91,no.2355(Feb1940),pp.160-161;Sears P.B., Charles C.Adams,Ecologist, Sci-ence,vol.123,no.3205(Jun1956),p.974㊂关于霍普金斯,参见Davenport E., Biographical Sketch ,In Memoriam,Cyril George Hopkins,University of Il-linois,1920,pp.11-13;关于达文波特,参见Hannan C.,Michigan Biographical Dictionary,Somerset Publishers, Inc.,1998,pp.189–191㊂㊀214㊀自㊀然㊀科㊀学㊀史㊀研㊀究42卷㊀表4㊀竺可桢1911 1912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表课程每周学时每周合计学时土壤物理学与管理学5叙述性与描述性德语散文4园林景观3健身锻炼个人卫生讲座0.5逻辑学3 (普通动物学)(5)20.5 (15.5)表5㊀竺可桢1911 1912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课程每周学时每周合计学时土壤肥力㊁肥料与轮作5健身锻炼0.5家养动植物改良中对进化原理的应用5描述性与历史性德语散文4 (普通动物学)(5)14.5 (19.5)2.3㊀1912 1913学年:更为忙碌的毕业学年在伊利诺伊大学学习的最后一年,竺可桢继续保持特别忙碌的生活节奏㊂这一年他修了13门课(包括1913年暑期学期的两门课),共47学时;课程平均成绩为85分,每学时的平均成绩则是83.2分㊂2.3.1㊀第一学期的课程竺可桢本学期修了至少6门课,可能另外还修了1 2门课㊂农艺学1门课即13号课(Agronomy13),名为 特殊土壤的肥力研究 (Investigation of the Fertility of Special Soils),由霍普金斯和佩蒂(James Harvey Pettit)2名教授来讲,所讲内容包括决定肥力的成分之性质与数量㊁不同肥料对各种作物的影响㊁农业试验站的工作㊂[14]竺可桢拿了85分㊂畜牧学有2门课:1b号课(A.H.1b)和7号课(A.H.7)㊂前者名为 绵羊:育种㊁饲养与管理 (Sheep:Breeding,Feeding,and Management),由已是助理教授的科菲主讲,内容是绵羊的放牧和圈养;([14],264页)后者名为 动物营养学原理 (Principles of Animal Nutrition),由格林德利教授(Harry Sands Grindley)①主讲,内容是饲料的构成(有机物与无机物),消化㊁吸收和代谢的知识,饲料的营养价值与消化率的关系㊂([14],265-266页)竺可桢这2门课的成绩是82分和93分,显然后者他学得很好㊂一门植物学的2号课(Botany2),名为 植物形态学 (Morphology),学习从原生植物①格林德利当时是一位重要的营养化学家,参见Kohler R.E.,From Medical Chemistry to Biochemistry:The Mak-ing of a Biomedical Disciplin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pp.261-267㊂㊀2期曾点:竺可桢的 伊利诺伊岁月 早期留美教育经历及其回响215㊀㊀开始由低级到高级划分主要植物的种群㊂课程分了2个学期讲授,本学期讲植物界概况,下个学期则讲种子植物㊂([14],278页)本课的讲授者只是一位助理,而竺可桢的这门课也学得很不好,只取得71分㊂乳品学一门课即1号课(D.H.1) 高等牛奶检测 (Advanced Milk Testing)①,内容是介绍官方的牛奶检测方法和内容㊂([14],304页)竺可桢的成绩是89分,分数较高㊂同时,他又选了 健身锻炼 课,其内容安排([14],391页)跟1911 1912学年的一模一样㊂②另外,竺可桢本年度修的两门课 农艺学10号课(Agronomy10)和英语20号课(English20),既有可能是本学期修的,也有可能是下个学期修的㊂农艺学10号课名为 土壤物理学专题 (Special Work in Soil Physics),内容是特殊土壤的物理性质㊁翻耙土壤的实地观测㊁耕作的时间与深度㊁土壤的温湿度㊁土壤的冲刷效应㊂([14],260-261页)它接续了1911 1912学年第一学期的 土壤物理学与管理学 课程,且同样由莫西尔教授主讲,竺可桢两课的成绩也差不多 本课的仅高了一分,为88分㊂英语20号课名为 主流英语作家 (The Chief English Writers),其意义是为只要修1个学期英语课程的学生提供学分㊂它为期1学期,但等同于贯穿1个学年的英语1号课,由英语系主任奥登教授(Raymond MacDonald Alden)领衔讲授㊂([14],325页)竺可桢这门课的成绩也很低,只有70分,不过他更大可能是为了满足取得学位的要求([14],191-192页)才修的 英语20号课能置换为英语1号课,而英语1号课是他的必修课㊂2.3.2㊀第二学期的课程除了 特殊土壤的肥力研究 和 健身锻炼 ,竺可桢这学期还至少有3门课: 植物育种 (Plant Breeding) 农艺学22号课(Agronomy22)㊁ 家禽:类型㊁品种与变种 (Poultry:Types,Breeds,and Varieties) 畜牧学23号课(A.H.23)㊁ 植物繁殖学 (Plant Propagation) 园艺学5号课(Hort.5)㊂他这3门课分别拿到了87分㊁88分和83分的成绩㊂植物育种 教的是育种对田间作物的改良㊁选种和前沿研究介绍,讲课人是史密斯教授(Louie Henrie Smith),而选课者除了听讲㊁实验,还要做演示;([14],262页) 家禽:类型㊁品种与变种 由附属研究员巴妥(Daniel Otis Barto)讲授,教的是家禽知识,包括了评判品种㊁育种㊁饲养㊁孵化㊁育雏和家禽疾病及其治疗,也会介绍家禽饲养场([14],267页); 植物繁殖学 由助理教授多纳(Herman Bernard Dorner)主讲,内容是嫁接及植物的芽㊁插条㊁种子,课程亦设有随堂小考㊂([14],353页)当然,竺可桢在本学期也许还要修 土壤物理学专题 和 主流英语作家 这2门课的一门或全部㊂2.3.3㊀1913年暑期的课程参加1913年暑期学期(6月20日 8月19日)的竺可桢其实已经毕业了,但他仍修了2门课 数学S7号课(Math S7)和政治学S2号课(Pol.Sci.S2);暑期学期结束后1个月,他便正式离开待了3年的厄巴纳-香槟城,踏入了哈佛大学的大门㊂①②本课由附属研究员赫本(Nelson William Hepburn)和讲师朗(LeRoy Lang)讲授㊂但竺可桢的成绩单中本课备注为 健身与游泳 ,不知是否课程的实际操作与文本规定有所不同㊂。

清末最后一次会试考述

清末最后一次会试考述

这 些年 里所举 行 的乡 试 、 会 试 被 视 为正 科 。如 果 逢 皇 室 的重 大 庆典 , 如皇帝 的生 1 3等 , 则 可在相 应 年份 特别 开科 取 士 , 被 视为 皇帝对 士子 的恩 典 , 因此称 为 恩科 ; 如 果 皇 室 的重 大 庆典 正 好 赶 在子 、 午、 卯、 酉、 辰、 戌、 丑、 未年 , 那 么改 正 科 为恩 科 , 正 科则 推迟 一
即乡 试 每 逢 子 、 午、 卯、 酉 年 举 行 ] 卷 五 , 生 监 科 举 乡 试 。
这次会 议再 做探 讨 , 并 就教 于方 家学者 。


借 闱河 南贡 院的原 因
按 常规 , 会试 要在 京师举 行 , 而 甲辰 会试 却安排 到河南 贡 院 , 原 因是多 方面 的 , 其 中有 河南 贡 院的 自
会试 , 地 点设 在河 南 贡院 , 至此延 续一 千三 百余 年 的 中国传统 科举 入 仕 考 试 宣告 终 结 。关 于 甲辰 会 试 , 学 者商衍 鎏 、 王德 昭 、 范 沛潍 等先 生 曾作 了诸 多研 究
章( 元代之行 中书省置平章政事 , 则 为地方高级长
官, 简称平章 ) 竺 贞故 宅 ; 后 移 到城 西 南 隅 , 随后 又 移 至布 政 司仓 库 ( 巨盈 库 ) 。明崇 祯 十五 年 ( 1 6 4 2 ) ,
王 瑶 , 李 银 良b
( 中国社会科 学院 a近代 史研究所 I b历 史研 究所 , 北京 1 0 0 7 3 2 )
摘 要: 清末甲辰会试是我 国最后一 次会试 , 宣告延续一千三百年之 久的科举制度从此退 出历 史舞 台。借 闱河 南贡 院的原
因多多, 有河 南贡院 自 身优 势, 也有当时的社会原 因。就其结果分析 , 此 次会 试不仅沿袭 了传统做 法, 而且在选题 、 选仕等方 面都

九年级语文上册7敬业与乐业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7敬业与乐业课件
举例论证 : 列举名人事例或自己经历的事例证明观点,能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道理论证 :
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公式定理等具有权 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有很强的论证力度。 对照论证:
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鲜明的对照,是 非曲直分明,印象深刻。 比喻论证:
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可以把道理讲得深 入浅出,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总 解问决题(9)总敬结业全乐业文,鼓励人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有业
孔子 百丈禅师 ( 摆事实)


1.什么叫敬业
与 乐
敬业 2.为什么该敬业 3.怎样敬业

(讲道理)
乐业 四个理由
解决问题
责 任 心 乐 趣
一:揭示中心“敬业乐业”。 (1)
二:论述敬业 和乐业的重要 性。(2-8)
论述“有业”的重要性。(2—5) 论述“敬业”的重要性。(6、7) 论述“乐业”的重要性。(8)
2、根据句意说出相应的词语:
A: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敬业乐群)
B: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断章取义)
C: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 不二法门)
D:道理极容易明白
( 理至易明 )
E: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 强聒不舍 )
F:语言和行为相照应 ( 言行相顾 )
梁启超其人
结论(第5段)
正反(有业、无业) 道理对照论证、比 喻论证
“敬业与乐业”的前提是“有业”。
强 调 “ 有 业 ” 的 必 要 性 人强 之调 本“
有 业 ” 是 做
问题讨论,展示
你能再为“有业之必要”再列举几条理由吗?
一、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 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以京东集团为例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以京东集团为例
3.3 开展专项文化建设
专项文化建设是推动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途 径。广西中烟需要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和 创造性,围绕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持续开展创新、质 量、品牌、廉洁、安全等专项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文化融入企 业经营管理。
3.4 加强企业文化宣贯
一是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内涵的传播宣贯。通过宣讲、培 训、研讨等多种形式,充分运用广西中烟宣传平台传播企业文 化理念及内涵,促进广大员工更好地认知、认同企业文化。二 是开展与广西中烟企业文化相符合的行为规范建设。通过行为 规范的宣讲、行为案例的传播及行为岗位实践,推动员工成长 与企业发展同心同向、同步同行。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宣 贯活动。开展以企业文化为主题的文化纪念日、文化大讲堂、 演讲比赛、成果汇演等文化宣贯活动,寓教于乐,激发广大员
京东商城首次上线的商品种类极其繁多,涉及生活的方方 面面,有基本生活必需品、休闲时打发时间的食品、劳累时需 要补充的功能型的饮料,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与传统 行业不同的是,现今的京东商城消费者可以选择很多种类的商 品,哪怕是一瓶矿泉水、一包饺子,消费者都可以随意选择购 买数量,还能享受京东送货上门的服务。京东还给消费者提供 看见商品后再付款的服务,真正帮助用户实现购物的“多、 快、好、省”。
4.2 京东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4.2.1 真诚的合作对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众所周知,京东永远不会抛弃自己的盟友和合作伙伴,真 诚合作增加了京东和合作伙伴的诚意,供应商、合作方都保持 跟京东合作,使京东在变幻的市场中减少商品断链问题。 4.2.2 诚实守信对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诚信既是京东的一项行为准则,也被认为是京东的一项职 业道德规范。无论是做人还是做生意,都不能离开诚信,失去 了诚信,终究会一事无成、一败涂地。京东秉承诚信的原则, 无论是允诺消费者或合作方,都会遵守约定。诚信待人取得了 消费者、合作方的信任,增强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稳 定了与合作伙伴的关系。消费者忠诚度的提高和消费者数量的 增多,也给京东核心竞争力带来很大的提升。 4.2.3 真挚交友对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全国学联主席简介(转载)

全国学联主席简介(转载)

全国学联主席简介(转载)田德民:第十五届全国学联主席:田德民,直隶(今河北)曲阳人。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曲阳县青年抗日救国会副主任,中共曲阳县委宣传部部长,察哈尔省委青委青工部部长,张家口市委青委书记、青年团张家口市委书记。

195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计划系。

后任全国学联第十五届主席,共青团中央学校工作部副部长,第一机械工业部副司长、司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代所长。

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胡启立:第十六届、第十七届全国学联主席:胡启立,1929年10月生,陕西榆林人,194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机械系毕业,大学文化。

1956年至1966年任全国学生联合会主席,时年27岁,正担任北大党委常委、团委书记。

文革中受迫害直到1972年,之后,历任宁夏某县县委副书记、地委副书记、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主任,1982年入政治局,任中办主任,直至政治局常委,1998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现已退休。

1946年至1951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机械系学习。

1951年至1956年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团委书记。

1956年至1966年任全国学生联合会主席,驻捷克布拉格国际学生联合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1966年至1972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后下放“五七”干校劳动。

1972年至1977年任中共宁夏自治区西吉县委副书记,固原地委副书记,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主任。

1977年至1978年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1978年至1980年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

1980年至1982年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市长。

1982年至1987年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其间任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1987年至1989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

1989年至1991年任中共十三届中央委员。

让书香飘进校园活动总结范文汇总7篇

让书香飘进校园活动总结范文汇总7篇

让书香飘进校园活动总结范文汇总7篇让书香飘进校园活动总结篇1为了进一步发挥“班班图书角”的作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素质,学校开展了“书香校园”为主题的读书征文比赛活动。

通过各年级的积极发动,精心组织,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认识明确,组织得力。

为组织好读书征文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素质,学校从实际出发,制定活动方案,进行了认真部署和广泛发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开展读书活动的意义,充分认识到开展读书活动是提高个人素质的需要,也是丰富生活的需要。

各班都认真地按要求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使活动开展的深入扎实,有声有色。

二、收效明显。

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活跃了学校生活,丰富了学生知识,发展了学生特长,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强化德育教育,培养了学生荣誉观和上进心,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图书角、图书室建设。

让书香飘进校园活动总结篇2营造书香校园是我校构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抓手,一个充满幸福和谐的校园,离不开浓郁的书香气。

因此我们积极打造“书香校园”,提倡多读书,读好书。

以“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为己任,以“新教育实验”关于“营造书香校园”的理论为指导,以“阅读优秀书籍”为途径,全方位、立体化、持续性地开展读书活动。

让学生亲近书籍,在阅读中实现与大师的对话,为学生精神的成长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使阅读成为学生最为自然的生活状态,用阅读让学生的精神亮丽起来,在校园里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读书热潮。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如下汇报:一、确立目标: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引导学生读大量的书,读各方面的书,用教师教给的方法及自己的方法进行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喜欢读书,有效读书。

我们根据实际确立了以下目标:1、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约200万字。

2、学生写读书笔记至少达到4万字以上。

3、学生每人在家庭中建小书房或小书橱一个,平均每人藏书量30本以上。

如何控制航修中的人为差错

如何控制航修中的人为差错

如何控制航修中的人为差错摘要:航空维修是对飞机及其上的技术装备进行的维护和修理。

保持提高飞机的可行性,确保飞机的安全。

是飞机使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也是航空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航空维修可分为内场维修和外场维修。

其中外场维修及航线维修,包括航前维护、航后维护和过站维护,对航空正常性有这巨大的贡献。

如果外场维修不恰当,必然会对航空正常性造成影响,甚至影响安全。

对此,必须建立正确的、合适的航空维修案例分析方法,分析导致事件发生存在的人为因素并且提出相对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航空维修;人为差错一、航空维修差错人为因素研究在导致航空事故的因素中,人为因素占比在80%左右。

航空维修面向的维修对象—航空器结构极其复杂,工作环境非常恶劣,维修技术要求难度大。

特别是航线维修,对机务维修人员的要求极高,工作时间紧。

1.24 Model模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安全管理研究中心经过10年研究建立的理论模型—事故致因24模型,英文简写为“24Model”。

该模型清晰地展示各管理层级要素对安全业绩的影响,是分析思考、理清思路、找出问题点的工具。

2. HFACS模型分析人为因素分析和分类系统(HFACS)是从REASON模型发展而来,REASON模型将事故归结为五个层面:组织因素、不安全的监督、不安全行为的前提、不安全行为、防护层,再以倒序的方式分析,每一个层面相当于一片奶酪,可以比较清晰地确定所有“奶酪”的“漏洞”。

二、典型航空维修不安全事件案例1. 事件简介2013年5月,国外某航空公司一架A319飞机的两台发动机整流罩在起飞后不久飞脱,造成机身及部分系统受损,飞机紧急返航过程中右发因燃油管路破裂导致起火,机组在关断右发并释放了发动机灭火瓶之后,依靠仍能正常运行的左发操纵飞机安全落地,最后机组及乘客通过飞机左侧应急滑梯安全撤离。

2. 事件还原及调查事后的调查报告对事件经过进行了还原:该A319飞机停放在513号机位,两名航线维修人员按周检计划需要打开两台发动机的整流罩对整体驱动发电机(IDG)进行维护检查。

蓝溪文学社社史

蓝溪文学社社史

《蓝溪》文学社成立30周年简介蓝溪文学社由我校语文组创办于1982年春,是我县最早的校园文学社之一。

主要发起者与负责人乃我校原办公室主任、退休教师林松茂老师。

最初,文学社出版《蓝溪》油印小报,每期8开4版,由我校首届校友、著名书法家白鸿题写刊名,林松茂老师编辑刻印,总计印发28期。

早期社员廖伏树、陈龙发、吴奋勇、黄志雄近十人已成为国家、省、市作家协会会员。

九十年代初,《蓝溪》油印小报因故停刊。

但我校的语文老师没有停下带领学生们在文学的道路上前进的脚步,各个年段语文备课组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语文竞赛活动,语文教研组每个月开展一次全校性征文比赛——作文月月赛,这些语文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也留下深厚的文化积淀。

1998年秋,在语文组全组同仁的通力合作下,文学社编印杂志型《蓝溪》社刊十期,由林松茂、苏河义、李庆荣、肖剑章等指导老师分别担任各期主编。

《蓝溪》复刊得到全国诸多名人和历届校友关注,纷纷来函来稿致贺。

其中有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陈建功、北京大学副校长郝斌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特邀编审陶伯英、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李永胜、全国校园文学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王世龙、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副会长王晨、厦门大学中文系徐小玉教授、《中国教育报》驻厦门记者谭南用、福建书法家协会会员许启胜、厦门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白鸿、北京四中高级教师张淑君、厦门大学出版社总编周勇胜教授等等。

2005年秋,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将杂志型社刊改为每月一期的文学小报;2009年秋,在张清平校长、林开洪书记的关心支持下,在肖剑章、苏河义、李庆荣等语文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蓝溪》文学小报得到进一步发展;2012年秋,为配合我校内涵建设,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在学校办公室刘自强老师的倡议与筹划下,决定将《蓝溪》文学小报由月刊改为季刊,并采用铜版纸彩色印刷,每期8开4版。

近年来,《蓝溪》文学社屡获丰收,在连续几届的“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活动”中,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创作基地”、“十佳组织奖”、“十佳文学社团”、“十佳文学摇篮”、“全国写作教学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小议口译中的听辨能力

小议口译中的听辨能力
从 而影响了听的效果 。 同时 , 译者的听辨能力还受心理 因素的影响。它 主要包 括两个方面 : 过度紧张 的状态和无法集中注意力的状态。在 口译 中, 过度 紧张 的状 态让译 者无法 专注于所要 听的 内容 , 导致 了所听 内容 的不 连续 性 , 从而 影 响了 翻译 的效 果。同
听辨能力。 由此可见 , 听辨在 口译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译应该分为 : 听清和理解 、 、 记忆 思考 以及表述 四个步骤 。成
三、 分析影响听辨的因素
说话者的语 速和 口音 是影 响听辨 的内部 因素 。现在 的 研究发现 , 对于译者 , 速超 过每分钟 20 在语 0 个单词时 , 译 口 就有很大的困难 了。这是说话 者 的速 度影 响了译 者 的理解 能力。因此 , 了译者 在听辨 过程 中容 易产生焦虑 情绪 , 造成
中国周边地 区经济 都得 到发展 , 们 我 认为是很好 的事情 。中国一直希望全 C周
世界人民都得 到发展 、 繁荣 、 和平。如 c
e ,:/ I、
果地区间经济差距 太大
安定
。 ,

择。这些材料容易查找 , 也符合 口译 的实 际工作环境 。
( 听记结合练习 二)


些 口译员 , 特别是 刚刚参 加工 作 的 口译员 , 认为 做笔

所以 , 对东盟 国家 的发展 和现
世 界 就 不 会 I f 一 >. O.X——
. .
: 0, , +和 O. 发 F






记会影响听辨 。这是没有现实依据 的。张坤鹏[ Ⅲ指 出 , ] 做 笔记是 1译的一个重要 的基本技巧 。有时候 ,2 : 7 1译员似乎把 : 1 所有 的孚和词组都记住 了 , 但在翻译的时候却遗漏或忽略 了

宜昌清代墓前石碑碑帽

宜昌清代墓前石碑碑帽
条 非常 重要 的 山区 、平原 分界线 ( 国二级 台地线 ) 平原 地 区更是 没有 听说 。所 以宜 昌区域便 有 了 “ 我 五
上 ,又是 长江 流域 的中心 区 ,是长 江干 流上 游与 中 里不 同俗 ,十里不 同音 ”的俗语 。 下 游 分界 点 。西部 山区 ,东部 丘 陵平 原 ,是 进 出川
2 0
《 三峡论坛 》2 1 年第 2 ,总第 2 8期 02 期 4
者关系的视角来看我们对待 自己民族文化遗产的态 土家族 民众保 留这些习俗仪式正是其中之一。
度 ,就会 发 现 ,我们 正经 历着 一 次具有 本 质意 义 的 立场 转变 。” 而这 种传统 形态 的 民族 民间 习俗 仪 式 文 化不 仅是 社会 成员 的精 神 载体 ,思 维模 式 以及 生
化信息 ,对我们研究 当地历史文化 和民俗文化是难能可贵的。 关键词 :宜昌; 地域 文化 ; 石刻 ; 石碑碑帽 中图分类号 :K 7 . 87 5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32( 0 2 2 0 2 — 8 03 13 2 1 )0 — 00 0
宜 昌地处湖北省西南部 ,位列我 国地理线 中一 法只有在土家族居住地流行 ,山区其他地区不见 ,
物之一 。
枝江市 、宜都市东南部 、远安县东南部等地 ,社会 经 济发 展 同江汉 平原 的发 展 步调 一致 ,文 化理 念上
也相 差无 几 ,故 而宜 昌地 区社 会 发展 大 的格局 是东
宜 昌清代石碑碑 帽简 易者 主要流行在宜 昌东
西 、南 北 、山区 、平 原 各具 特 色兼而 有 之 。地 域 文 化 的发展 理念 各不 相 同 , 人们 信奉 的观念 各有 千秋 。 时 至今 日在 这些 区域 中还有 所表 现 ,如 在土 家族 居 住 地 ,人们 行走 在 大 山深处 的 盘 山小 道 中 ,随手 就 会 捡起 一根 木 柴 ,走 过 一段 距 离后放 在 一处 大家 已 经 公认 了的地方 ,称 之为 给 “ 拖柴菩 萨 ”上 柴 。菩

浅谈巴氏杀菌乳的质量控制

浅谈巴氏杀菌乳的质量控制

1 巴氏杀菌乳1.1 乳的概述乳是最古老的天然饮料之一,被誉为“白色血液”,是哺乳动物幼崽生命之初全部的营养来源。

乳的营养成分丰富,以乳为原料经过不同的工艺可以加工出多种乳制品,比如: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干酪、乳粉等等。

1.2 巴氏杀菌乳巴氏杀菌乳(pasteurized milk),又称“市乳”“鲜牛奶”,是以生牛羊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等工序制得的液体产品[1]。

巴氏杀菌法,是指由法国的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先生,在1865年研发的用于啤酒、白酒、牛奶、血清蛋白等液体灭菌的一种方法[2]。

采用巴氏杀菌处理,可以杀死牛奶中大部分有害微生物,将其中的微生物含量降低到对人物无害的程度,同时又尽可能多地保留牛奶的营养成分及新鲜口感,是常见也是历史悠久的乳制品。

巴氏杀菌乳和超高温灭菌乳都属于液态奶,在众多乳制品中,液态奶所占的市场份额最大。

液态奶就是以生牛(羊)乳、或添加复原乳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过巴氏杀菌或灭菌等工序制得的液体产品。

液态奶的种类也很多,通常按照热处理的方式可分为巴氏杀菌纯牛(羊)乳、巴氏杀菌调制乳、灭菌纯牛(羊)乳和灭菌调制乳。

巴氏杀菌乳具有大部分营养成分被保留,安全可靠的特点,营养价值明显高于高温灭菌乳[3]。

2 巴氏杀菌乳的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2.1 巴氏杀菌乳的生产工艺国家标准规定,符合巴氏杀菌乳的要求即为巴氏杀菌乳,即有关键工序巴氏杀菌即可,但企业为了获得较好的产品品质,除了对牛奶进行巴氏杀菌外,往往还要有其他的工艺单元。

巴氏杀菌乳的一般生产工艺:原料乳的验收→净乳→冷却→贮存→预热→均质→巴氏杀菌→冷却→缓冲贮存→灌装→检验→包装→入库→出厂分销。

2.2 质量控制对巴氏杀菌乳的生产工艺进行危害点分析,确定原料乳的质量、巴氏杀菌、灌装、CIP清洗(就地清洗)和冷链完善为关键点。

2.2.1 原料乳的质量原料乳中含有乳脂肪、乳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素,也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非常容易因为微生物滋生导致牛奶腐败变质,为了保证原料乳的质量必须减少微生物污染。

中国建筑历史宗师:梁思成

中国建筑历史宗师:梁思成
个人履历 个人生平 人生磨难 个人作品 成就、荣誉及评价
个人履历
个人简介
梁思成,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 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 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 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 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 和奠基者。 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 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 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 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成教课。 他十分重视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 培养。
梁思成在古建筑研究中坚持的严谨 学风也贯穿在他的教育工作中。他不但 培养学生的高超技艺,同时也十分注意 培养学生的良好作风,反对少数艺术家 的所谓不修边幅的那种散漫习气。他强 调一个建筑师要对一个工程负责,必须 要有严格和科学的工作作风。
从1931年起,梁思成将毕生精力投入到研究古建筑中去。他认为, 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对建筑物表面上的赞扬和发思古之幽情上,而必须 采取科学的方法去剖析这份遗产,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20世纪30年代初,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 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参与国徽设计、改造传统 景泰蓝,并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协助梁思成编撰《中 国古代建筑史》。 “梁上君子、林下美人”,梁思成多才 多艺,知识渊博,绘画功底深厚;林徽 因不仅具有诗人的美感与想象力,也具 有科学家的细致和踏实精神。据《林徽 因传》的作者张清平介绍,当年梁思成 是因为林徽因喜欢建筑学而学建筑的。 表面上林徽因不过是梁思成的得力协作 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他们对古 建筑所做的调查和实测工作,不仅对科 学研究贡献巨大,也使众多埋没在荒野 的国宝级的古代建筑走向世界,光芒四 射。
梁思成先后著书5种,发表学术论 文60多篇,共150多万字,现已整理成 《梁思成文集》(1—4)全部出版。

第5课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原卷版)-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讲练(部编版)

第5课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原卷版)-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讲练(部编版)

第5课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轻盈、娉婷、鲜妍”等词语。

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写作技巧和诗歌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

2.人物生平事迹的讲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运用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1. 作者简介林徽因(1904-1955)。

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和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2. 背景资料这首诗最初发表于1034年4月的《学文》一卷一期上。

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悼念徐志摩二作;一说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轻灵.( ) 娉.婷( ) 鲜妍.( ) 冠冕..( ) 呢喃.( )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2.词语释义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

冠冕:文中是王冠的意思。

呢喃:形容像燕子叫声那样的轻声细语。

重点梳理【重点01】朗读指导(1)停顿要得当;(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重读的词语;(5)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再别康桥朗诵配乐mp3]再别康桥朗诵配乐伴奏

[再别康桥朗诵配乐mp3]再别康桥朗诵配乐伴奏

[再别康桥朗诵配乐mp3]再别康桥朗诵配乐伴奏再别康桥朗诵配乐伴奏篇(一):高中语文将进酒教案A、知识与能力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B、方法和过程1、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

2、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体会全诗思随情转,音以律变。

3、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不平之气。

2、探究诗意,认识到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3、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

教学重点: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诵读、讨论、探究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走近李白,主动搜集占有相关资源。

2、师生共读文本,利用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吟咏诗韵,营造氛围,做到有感情诵读。

3、针对学情,突破难点。

充分利用课外名家朗诵资源及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因声求气,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诵读时有激情而得法。

4、合作、探究学习法。

学生分组合作,根据兴趣,选择诗中精彩的名句仔细解读,讨论、交流、探究、质疑,整合资源,认识、感受全诗复杂多变的节奏和情感。

多媒体课件、《唐之韵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视频)、配乐朗诵1(康桥朗诵,视频)、配乐朗诵2(濮存昕朗诵,乐队现场伴奏)、现场朗诵(濮存昕在晚会现场深情朗诵,无配乐,视频,现场感很强)、央视“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高峰朗诵,视频,节奏明快,声音厚实)1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唐之韵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视频),创设情境,深情导入:1、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清平,艺名阿泰。

深圳南山区艺泰画廊总经理、专业书画家。

书画培训老师。

张清平生于著名画家关山月的故乡、书画诗词楹联之乡-——广东阳江,自幼即受到书画艺术的矄陶。

在校时就有国画《伟岸》、《秋江垂钓图》、《蔗香时节》等作品文章在市级报刊上发表。

2003年,在惠州工作其间,惠州电视台在艺术专题节目中,祥细报道了其书画艺术的成就。

成为当地书画界的焦点人物。

同年,书法作品被美国西雅图博物馆收藏展了出。

书法方面,善长隶书,从曹全碑入手,广泛涉足于乙瑛、史晨、泰山铭、石门颂、张迁碑等多种书帖,尤其精研张迁碑。

国画师从当代画家刘克宁、王自凡先生。

画风清奇雅致,富有乡村气息。

是一个书画的多面手。

作品主要在深圳、惠州等地销售,很多被美国、加拿大、英国、与及港台书画爱好者购买收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