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道教道观楹联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雄宝殿(一一)
慧日祥云,佛光注照,感应万善开觉路;甘露法雨,慈航普渡,教化众生度迷津。
(二)
一勺水便具四海水味,世法不必尝尽;千江月总是一轮月光,心珠宜当独朗。藏经楼外
(-一)花霏罗什幡经席;香散生公说法堂。
(二)莲花法藏心常悟;贝叶经文手自书。圆通殿千手干眼妙真容,杨柳枝头甘露洒;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念佛殿内(一)
九品莲花,狮吼象鸣登法座;三尊金相,龙吟虎啸出天台。
(二)莲座拥祥云,名刹宏开登净域;檀林施法雨,慈航普渡指迷津。
道教对联是书写于道教活动场所、景观等地的一种传统的文学艺术形式。“对联”或称“楹联”,常出现于建筑物、游览区的入口处,尤其是房屋大门,更以楹联之点缀而传递中国传统的文化气息。相传五代后蜀主孟昶灭亡前一年的除夕自题桃符版于寝门:“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后世则以联语题写于厅堂前柱。因前柱名为楹,所以题写在柱子上的联语就称作“楹联”;又因为这种联语以诗歌对偶句式构成,所以也叫做“对联”。道教洞天福地以及各类活动场所,几乎都可以看到楹联。在内容上,道教楹联是道教思想追求的寄托。因此,道教楹联往往以简练语言融缩神仙故事。例如泉州元妙观楹柱题刻:“白鹿青牛迎法驾,羽衣象简演朝仪。”这副楹联将道教教主老子过函谷关的故事交织于其中。“青牛”本是老子过关时的坐骑,楹联作者选择了这个颇具象征意义的祠汇,暗示老子过函谷关留下“五千言”《道德经》;而“羽衣”是道教神仙所用,这又象老子羽化而升仙。至于“朝仪”表示的后来的道门追随者以经常性的宗教仪式来表达自己对老子的敬奉。在这里,楹联的意像透射出道教延年益寿、羽化登仙的思想闪光。像这样的例子,在道教洞天福地之中比比皆是。另外,道教楹联也注意通过景观的描绘,以抒写心性,如四川青城山的驻鹤庄所题写:“松桧隐栖三岛鹤;楼台闭锁九霄云。”此联以写景引人入胜。相传驻鹤庄周围乔木林中常有丹鹤成群,朝去夕来,声唳山间。楹联由景物入手,进行具体描写;但在深层次上却蕴含着道教中人对景炼心的旨趣。联对中所指“三岛”出于先秦的仙话传说,指的是蓬莱、方丈、瀛洲,据说是修炼成仙者居处的美妙境界。作者将上古的仙境传说与现实景观描写结合起来,造成了一种迷离恍惚的艺术效果,从而营造了洞天福地的神仙文化氛围,令游览者心旷神怡。可见,道教楹联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寄托,而且往往具有独到的艺术境界。长期以来,道教中人与文人墨客热心于道教楹联的撰写,他们留下了众多的作品,这使道教洞天福地更具有了优雅的人文逸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