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为十大生态灾难共56页文档
世界十大环境污染灾难事件
世界十大环境污染灾难事件1、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事件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位于狭窄的盆地中,1930年12月1日—5日,气温发生逆转,致使工厂中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煤烟粉尘在近地大气层中集聚不散,3天后开始有人发病。
其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一星期内有60多人死亡,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
同时,还有许多家畜致死。
事件发生期间,SO2浓度很高,并可能含有氟化物。
事后分析认为,此次污染事件,是几种有害气体同煤烟粉尘对人体综合作用所致。
2、美国多诺拉事件多诺拉是美国宾西法尼亚州某河谷中的小镇。
1948年10月26日—30日期间,这里大部分地区受反气旋逆温控制,且26日—30日持续有雾,致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大气中集聚。
这期间,全镇43%的人口,即591人相继暴病,症状为:喉痛、流鼻涕、干渴、四肢酸乏、咳痰、胸闷、呕吐、腹泻等症状,死亡17人。
据估计,事件发生期间,SO2浓度为正常值的数倍,并发现有尘粒。
分析认为,SO2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同大气中的尘粒接合是致害因素。
主要致害物是SO2与金属元素,以及金属化合物相互作用的生成物。
3、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素有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1952年12月5日—8日期间,又被浓雾笼罩。
这期间许多人突然患呼吸系统疾病,一下住满了伦敦的各家医院。
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增加4000多人,死亡者以45岁以上最多,约是平时死亡人数的3倍,1岁以下的死亡较平时增加1倍。
事件发生的1周中,因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心脏衰竭的死亡人数分别是平时同类病死亡人数9.3倍、2.4倍、5.5倍、2.8倍,因肺炎、肺癌、流感等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较平时均有成倍增长。
事件后的两个月里又有8000多人死亡。
人们就此事件分析认为,这于伦敦当时大量的耗煤有关。
事件期间尘粒浓度最高达4。
46毫克/米3,为平时的10倍,SO2浓度最高达平时的6倍,在浓雾的特定条件下,烟雾中的Fe2O3促使SO2氧化成SO3,从而形成H2SO4,并凝在微尘上,从而形成酸雾,成为这一事件的杀手。
全球12大生态灾难
全球12大生态灾难:印度毒气泄漏致50万人中毒北京时间2月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甚至造成了许多严重的生态灾难。
比如,滥砍滥伐、非可持续性耕作、山顶剥离采矿以及意外石油或毒气泄漏事故等,都在地球上形成了无法抹平的伤疤或污点,威胁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甚至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
以下就是全球12起著名的生态灾难:1. 厄瓜多尔原始雨林遭跨国石油公司严重破坏厄瓜多尔原始雨林遭跨国石油公司严重破坏从1993年起,跨国石油巨头德士古公司已经撤离厄瓜多尔。
但是,该公司在厄瓜多尔原始雨林中的石油开采行为已经给这个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灾难。
它为厄瓜多尔留下的是一片油腻的印迹,在当初的钻井附近,到处都是石油污染。
经过了三十年的开采,厄瓜多尔的许多巨型露天矿坑中都积满了废弃的石油。
德士古公司于2001年被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所收购。
因此,德士古公司和现在的雪佛龙石油公司也陷入了难以脱身的法律泥潭,法庭指控这家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当地居民指责环境污染和废弃的石油对他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德士古公司的恶行也开创了著名跨国公司每日不断向原始雨林输送有毒废物的先例。
2. 美国田纳西州煤灰泄漏事件美国田纳西州煤灰泄漏事件这是在美国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最恶劣的环境灾难,严重程度甚至远远超过“瓦尔迪兹”号油轮石油泄漏事件。
2008年12月,发生于田纳西州金斯顿的煤灰泄漏事件将540万立方码(约合413万立方米)的有毒煤灰倾泄到艾莫里河中,掩埋了附近大片的农田和房屋。
这些有毒煤灰中含有砷和各种可能致癌的重金属等。
这次事件是由堆放煤灰的大坝倒塌所引起的。
这个大坝高约50英尺(约合15.2米),归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拥有。
由于无法承受数十年来所堆积的煤灰的重量,再加上疏于管理,该大坝轰然倒塌。
3. 苏联农业灌溉造成咸海萎缩和干涸苏联农业灌溉造成咸海萎缩和干涸咸海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境内。
全球12大生态灾难:源自人类对地球的破坏
全球12大生态灾难:源自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据国外媒体报道,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甚至造成了许多严重的生态灾难。
比如,滥砍滥伐、非可持续性耕作、山顶剥离采矿以及意外石油或毒气泄漏事故等,都在地球上形成了无法抹平的伤疤或污点,威胁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甚至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
以下就是全球12起著名的生态灾难:1. 厄瓜多尔原始雨林遭跨国石油公司严重破坏厄瓜多尔原始雨林遭跨国石油公司严重破坏从1993年起,跨国石油巨头德士古公司已经撤离厄瓜多尔。
但是,该公司在厄瓜多尔原始雨林中的石油开采行为已经给这个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灾难。
它为厄瓜多尔留下的是一片油腻的印迹,在当初的钻井附近,到处都是石油污染。
经过了三十年的开采,厄瓜多尔的许多巨型露天矿坑中都积满了废弃的石油。
德士古公司于2001年被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所收购。
因此,德士古公司和现在的雪佛龙石油公司也陷入了难以脱身的法律泥潭,法庭指控这家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当地居民指责环境污染和废弃的石油对他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德士古公司的恶行也开创了著名跨国公司每日不断向原始雨林输送有毒废物的先例。
2. 美国田纳西州煤灰泄漏事件美国田纳西州煤灰泄漏事件这是在美国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最恶劣的环境灾难,严重程度甚至远远超过“瓦尔迪兹”号油轮石油泄漏事件。
2008年12月,发生于田纳西州金斯顿的煤灰泄漏事件将540万立方码(约合413万立方米)的有毒煤灰倾泄到艾莫里河中,掩埋了附近大片的农田和房屋。
这些有毒煤灰中含有砷和各种可能致癌的重金属等。
这次事件是由堆放煤灰的大坝倒塌所引起的。
这个大坝高约50英尺(约合15.2米),归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拥有。
由于无法承受数十年来所堆积的煤灰的重量,再加上疏于管理,该大坝轰然倒塌。
3. 苏联农业灌溉造成咸海萎缩和干涸苏联农业灌溉造成咸海萎缩和干涸咸海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境内。
全球人为十大生态灾难
4. 中国 西藏 中国·西藏
• 威胁:都市化带来的污染和酸雨,使西藏 城内的古建筑受到破坏。此外,过度开发 使西藏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 介绍: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部,这里有独 特的高原雪域风光。
5.秘鲁 秘鲁 昌昌城 考古地区
• 威胁:全球温度的升高,这一地区的雨水 和风导致城内建筑开始逐渐被侵蚀。 • 介绍:昌昌城建立于公元12世纪,这是世 界上最大的一座土砖城。
2. 空气污染
• 1984年,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的一间杀 虫剂工厂储气罐阀门失灵,大量有毒气体 泄漏,造成1万人死亡。博帕尔灾难留下的 伤口长久在人们心上发痛,敲响工业灾害 的警钟。
3. 海洋污染
世界最大的原油泄漏 发生在1991年的海湾 战争。当时萨达姆故 意向波斯湾倾倒多达 100万加仑(约合 3785.4立方米)的石 油,造成当地鸟类和 鱼类的大量死亡。
7. 极地冻土侵蚀
• 两极冰冠在夏季融化,冬季再生,但极地 的永久冻土在此过程中却受到侵蚀。气候 变暖,海冰融化带走了其中的泥土等沉淀 物,没有海冰保护海岸线,越来越强烈的 海洋风暴不断侵蚀大片冻土。
8. 工业采矿
• 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言,发掘稀有 金属都意味着可观的经济利益,但是要为 此付出的环境代价也很大。过度开采会腐 蚀土壤,导致泥石流灾害,还会破坏生态 平衡。而且,开采造成的破坏几乎不可修 复。
8.尼泊尔 尼泊尔 加德满都谷地
• 威胁: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污染是其遭到破 坏的主因,大量城市周边的污染物威胁加 德满都。 • 介绍: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以 精美的建筑艺术成为尼泊尔古代文化的象 征。 •
9. 坦桑尼亚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
•
• 威胁:近几年来,由于气温的不断上升, 乞力马扎罗山顶上厚达150英尺的积雪正在 一点一点融化。有科学家预言说:“所有 的冰层将在2020年融化掉。”当地政府担 心,当“雪帽”被摘掉时,当地的旅游业 就会遭遇灭顶之灾。 • 介绍:屹立在坦桑尼亚和肯尼亚边境线上 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大陆最高的山。山 上的雪形成于大约11000多年前。
全球十大生态灭绝事件中国临汾居第六(组图)
全球十大生态灭绝事件中国临汾居第六(组图)全球十大生态灭绝事件中国临汾居第六(组图)1.阿尔伯达焦油砂被称为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项目。
据绿色和平组织说,到2020年,因焦油砂开采产生的排放量将增长到12700至14000万公吨,超过奥地利、葡萄牙、爱尔兰和丹麦目前的排放量。
如果继续执行扩张计划,将导致面积相当于英国的北方森林和泥炭沼泽的丧失。
2.北太平洋环流亦称北太平洋垃圾漩涡,是由一亿公吨塑料垃圾和瓶盖组成的旋转岛,按顺时针方向由夏威夷向日本旋转。
据估计它的面积相当于德克萨斯州。
上图为一只莱桑岛的信天翁给小鸟一个瓶盖。
3.尼日尔三角洲十五年的石油开采使尼日尔三角洲伤痕累累。
石油公司在这里经营了几十年,但很少监管环境。
众所周知,三角洲一直受到冲突和贫穷的困扰,不断推进生态灾难。
多年的石油泄漏污染了村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和水源;废气的燃烧导致酸雨,使农作物歉收。
4. 东加里亚空达东加里亚空达部落成员将奈彦吉利山尊为活着的上帝。
他们聚集在山顶,抗议韦塔丹资源公司在山上开采矾土矿的计划,因为矾土矿会破坏东加里亚空达人赖以生存的森林,威胁到生活在这个地区的其他空达部落数千人的生计。
韦丹塔公司否认计划中的开采将侵犯数千人民权利的事实。
5. 山顶搬迁西佛吉尼亚山顶搬迁煤矿区的空中照片。
山顶采矿包括炸毁数十米山顶,获取稀薄而珍贵煤层的行动,具有极高的破坏性。
6. 中国临汾地球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位于由铸铁厂、冶炼厂和水泥厂组成的19.3公里工业带中心。
煤矿每年供应各厂5000万公吨煤炭,因快速发展的需要而不受限制。
7.位于厄瓜多尔的雪佛龙德士古公司倾倒有毒物质据称,雪佛龙,原来的德士古公司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向亚马逊丛林倾倒了数亿加仑原油和有毒废水。
这个油池位于拉戈阿格里奥城附近关塔石油生产区。
厄瓜多尔新的自然权利法案已经将自然的法律地位由简单的财产转变为具有权利的实体。
活动家们希望,这将阻止再次发生类似的生态灾难。
国际十大灾难 中国十大环境问题 珍爱生命 保护环境 共67页
海河的水
某沿海渔场
3.垃圾处理问题
目前,我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
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
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用薄膜
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福州市的垃圾墙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
是震惊世界的“雾都劫难”。
七:百慕大地区神秘灾难
在本世纪海上发生的神秘事件中,最著名而又 最令人费解的,当属发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一连 串飞机、轮船失踪案。据说自从1945年以来, 在这片海域已有数以百计的飞机和船只神秘的 无故失踪。失踪事件之多,使世人无法相信其 尽属偶然。由于这一片海面失踪事件叠起,世 人便称它为“地球的黑洞”、“魔鬼三角”。
毒气过后 死亡的村民
六:伦敦大烟雾
1952年12月4日,伦敦城发生了一次世界上 最为严重的“烟雾”事件:连续的浓雾将近一周 不散,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 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陷入一片灰 暗之中。期间,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病而死
亡;雾散以后又有8000多人死于非命。这就
珍爱生命 保护环境
世界环境日 6月5 日
世界十大灾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北美黑风暴
伦敦大烟雾
秘鲁大雪崩
百慕大地区神秘灾
孟加拉国特大水灾 难
印度“黑色妖魔” 通古斯大爆炸
鼠疫
智利大海啸
喀麦隆湖底毒气 唐山大地震
一:北美黑风暴
1934年5月11日凌晨,美国西部草原地区发 生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黑色风暴。风 暴整整刮了3天3夜,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公 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3400米的迅速移动 的巨大黑色风暴带。风暴所经之处,溪水断流, 水井干涸,田地龟裂,庄稼枯萎,牲畜渴死, 千万人流离失所。
地球十大自然灾难
地球十大自然灾难自然灾难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往往和环境破坏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
店铺收集整理与地球十大自然灾难相关的内容,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超级火山每5万年左右就会有一次巨大的火山爆发,喷射出的火山灰和气体足以笼罩整个大洲,使其连续数年不见阳光,随之而来的将是严酷的火山性冬季。
过去的210万年内,美国怀俄明州的黄石有过两次这样的超级火山爆发,直到今天那里的火山仍不平静。
(破坏力:5级) 卡斯卡底古陆地震美国西海岸沿岸发生一场大地震的危险日益增加,其规模相当于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
1700年,最近一次卡斯卡底俯冲带断层断裂时,20米高的海啸巨浪扫荡了沿岸的俄勒冈、华盛顿和加利福尼亚各州,甚至波及了日本。
(破坏力:2级)纽约飓风1938年,飓风“长岛快车”比通常活动范围大幅向北移动,夺去纽约市及相邻各州600多人的生命。
随着气候变化推动飓风不断偏移原来的轨迹,下一场飓风席卷纽约只是时间的问题。
如果飓风正面来袭,可能需要疏散300万人。
(破坏力:2级)墨西哥湾流停止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IPCC)最近的一份报告警告,2100年前,墨西哥湾流最高可能减速50%。
尽管《后天》中的冰川世界只是电影噱头,但英国气象局的一项研究预测,如果墨西哥湾流完全停止,冬季的气温将会经常骤降到零下20摄氏度左右。
(破坏力:3级)巨型海啸加那利群岛中的拉帕尔马岛的别哈火山西侧正在缓慢向海洋移动。
未来如果发生火山爆发,崩塌的巨大山体将坠入海中,激起1000米高的海浪,引发巨型海啸,摧毁北大西洋沿岸所有地区。
(破坏力:4级)沙漠化到2030年,生活在地中海沿岸的大约5亿人将会越来越恐惧地看着沙漠的日益侵蚀。
到本世纪末之前,比英国国土更大的一片土地、1600万人的家园将受到威胁,从郁郁葱葱的宜居之地变为满是沙石的灼热荒野。
(破坏力:3级)海平面上升美国航天局(NASA)杰出的气候科学家吉姆?汉森担心,两极冰原融化可能导致本世纪内海平面上升1-2米,下个世纪还将继续上升数米。
地球哀鸣威胁人类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地球哀鸣威胁人类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是:(一)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
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
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二)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在离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在离地面25千米处臭氧浓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约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层,称为臭氧层。
它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
但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
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
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能破坏生物蛋白质和基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造成细胞死亡;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类、蔬菜等的生长,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层,杀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从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和自由氧的来源,影响生态平衡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50年后将有超过30%的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公约》指出,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物种,同时,随着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使一些物种消失。
全球十大环境污染事件ppt课件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 994 年 3 月 生效,该
公约现有 1 76 个 缔约方。它为国际社会在对 待气
候变化问题上加强合作提供了法律框架。公约的
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 在防止气
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一水平
应当在足以使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地 适应气候变化、
确保粮食生产免受威胁并使经济发展能够可持续
2.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 40、50和7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洛杉矶市。 40年代时,洛杉矶市的汽车保有量就达到了 250万辆,每天需要消耗汽油1000多吨。汽车
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就
漂浮在街道上的空气中,在强烈阳光的照射
下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产生了有毒的浅蓝色
烟雾,造成大量市民眼睛红肿、咽炎、呼吸
道疾病恶化乃至思维紊乱,肺水肿等疾病。 1955年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导致400多人因 中毒、呼吸衰竭死亡,1970年发生的事件使 3/4的市民患病。
精选ppt
3
3、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
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有
许多大型炼铁厂、炼锌厂和硫酸厂。 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雾弥漫, 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的 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 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 闷、呕吐、腹泻。17人死亡。
财务机制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管理和保护 计划, 利用一国生物资源必须与该国分享研 究成果、技术和所得利益。
而且在20年内,还将有3万人可能因此患上癌症。基辅市和基辅州
的中小学生全被疏散到海滨,核电站周围的庄稼全被掩埋,少收
2000万吨粮食,距电站7公里内的树木全部死亡,此后半个世纪内
,10公里内不能耕作放牧,100公里内不能生产牛奶……
地球上十大自然危机
地球上十大自然危机(1)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
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
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2)臭氧层破坏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其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
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南极的臭氧层空洞,就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
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
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
因此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空臭氧层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的多。
(3)酸雨酸雨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
受酸雨危害的地区,出现了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建筑材料、金属结构和文物被腐蚀等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
世界环境日宣传素材: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doc
世界环境日宣传素材: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世界环境日宣传素材: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环境既包括以大气、水、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非生命体形式,也包括生命体形式。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
十大环境问题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是:(一)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全球气候变暖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
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
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二)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在离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在离地面25千米处臭氧浓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约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层,称为臭氧层。
它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
但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层就会遭到破坏。
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
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能破坏生物蛋白质和基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造成细胞死亡;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类、蔬菜等的生长,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层,杀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从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和自由氧的来源,影响生态平衡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
(一)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
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
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二)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在离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在离地面25千米处臭氧浓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约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层,称为臭氧层。
它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
但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
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
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能破坏生物蛋白质和基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造成细胞死亡;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类、蔬菜等的生长,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层,杀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从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和自由氧的来源,影响生态平衡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公约》指出,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物种,同时,随着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使一些物种消失。
所以说,生物多样性是在不断变化的。
当今面临的生态危机
大气污染危害方式
主要影响人和动物的呼吸道、神经和血液, 以及生育与致癌;影响植物主要生理功能的发挥 和生育过程。
大气污染的生态治理
我国大气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 SO2 ,其生态 治理的关键是防治烟尘和 SO2 等大气污染物的排 放量及其危害。为此必须采取以污染源控制、治 理为主,强化大气质量管理,选育优良抗污染生 物品种,开展植树造林等综合防治措施。
和96%; ❖ 医学界认为,目前已知80%的癌症发病与环境有关,尤其是与
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密切相关。
7
❖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生态因素对其发生 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 人类的一些社会、经济行为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直 接影响了传染病的动态变化;
▪ 使人类接近了那些早已存在,但尚不为人类所熟悉的自然疫源 地;
10
11
热点一:全球变暖
• 科学家们称,目前大气 层中的温室气体已达到 44万年以来前所未有的 浓度。由于这些温室气 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 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 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 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 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 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 说的“温室效应”,导
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温变化趋势
气 温 变 化 与 大 气 CO2 浓 度变化基本是同步的。
➢ 冰期除了CO2浓度外,气温降低还伴随的干旱导致的灰尘对阳光的反射、热盐环流减 弱导致的深层水溶解氧浓度降低,进一步导致海洋生物吸收CO2能力的减弱。
二氧化碳对全球海洋热盐环流
热盐循环的路径并非永恒。有证据表明,在过去的地质时期,热盐环流曾多次改变方向,甚 至完全停顿,这些变化与气候的突然变化密切相关。 可能的危险:全球暖化导致极地区域温度的提高,引起冰川的融化,大量淡水输入北大西洋 ,将引起热盐环流传送方向的改变或中断,终将引起地球气候的剧变,甚至可能再次进入冰 河时代。而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能就是一个导火索。
【初中地理】地球上的十大环境祸患
【初中地理】地球上的十大环境祸患土壤遭到破坏。
目前,有110个国家的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
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物的消失、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
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问题也是酸雨问题。
以前,酸雨问题只涉及到欧洲和北美的老工业国。
但现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经济高速发展的部分地区也受到了酸雨的侵害。
空气污染还打乱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加速房屋的损坏,导致气候反常变化。
淡水受到威胁。
在发展中国家,80%-90%的疾病和1/3以上死亡者的死因都与受细菌感染或受化学污染的水有关。
现在,每天有2.5万名男人和妇孺死于通过水传染的疾病。
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整个人类。
据2500名有代表性的专家预计,海平面将升高。
气温的升高也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影响。
森林面积减少。
在过去数百年里,温带地区国家失去了大部分森林。
最近几十年以来,热带地区国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也十分严重。
按照目前这种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40年以后,一些东南亚国家就难见森林了。
生物品种减少。
由于城市化、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生物存在的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的物种的绝迹。
化学污染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
即使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了污染。
城市化人口的爆炸和农业土地的恶化、贫穷,促使第三世界数以百万计的农民离开农村,聚集于大城市的贫民窟里。
大城市里的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恶化。
(1)防治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液、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2)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和影响;(3)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
全球十大环境污染事件
6、骨痛病事件 1955 1972年
•
镉是人体不需要的元 素。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 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 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 “镉”。人长期饮用这样的 河水,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 产的稻谷,就会得“骨痛 病”。病人骨骼严重畸形、 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
7、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年
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2 0 世 纪 5 0 年 代以来,随着海洋污染的日益严重, 各国逐渐重视海洋污染问题,并进行合作 以防止和减 轻海洋污染,有关防止海洋污染的国际法因而迅速发 展起来。 1 982 年 1 2 月 1 0 日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签订于牙买加, 1 994 年 1 1 月 1 6 日 正式生效,迄今 有 1 58 个 签约国、 1 17 个 成员国。公约对海洋污染 所下的定义为:“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或能量引入 海洋环境,其 中包括河口湾,以致造成或可能造成损 害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捕 鱼和海洋的其它正当用途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损坏 海水使用质量或减损环境优美等有害影 响。”《联合 国海洋公约》所提出的一系列新概念和原则,如防止 环境污染、环境影响评价 制度以及制定污染紧急应变 计划等均为国际法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1.《拉姆萨湿地公约》
• 湿地的定义即陆地上所有季节性或常年积水 地段,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湿 基地、湖泊、 河流、稻田、海岸、滩涂、海口、珊瑚礁、红 树林以及低潮时水深 6 米 内的海 岸带。湿地 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 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 和人 类最重要 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被称作陆地上的天然蓄 水库,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水 资源,而 且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 淤造路、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极 其重要的 作用,因此,湿地被称作“自然之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