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民风民俗总结
民族节日知识点总结
民族节日知识点总结
在中国,有许多重要的民族节日,其中一些是传统的农历节日,而另一些是在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上所设立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国主要民族节日的知识点。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每到春节,全国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走亲访友、吃团圆饭、放鞭炮、舞狮子和龙等传统节目。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人们通常会在这一天扫墓祭祖,为逝去的亲人烧纸钱、烛火和祭品。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喝雄黄酒等。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阴历八月十五日的节日,用以纪念古代的月神嫦娥。
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赏月、吃月饼、赋诗等。
国庆节:国庆节是中国的国家节日,定于每年的十月一日。
这一天,人们会参加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包括升国旗、举行盛大的阅兵式、举行文艺表演等。
除了以上的传统民族节日外,中国还有一些特色鲜明的民族节日,如元宵节、重阳节、腊八节、春耕节等。
这些民族节日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与中国不同,世界各地的民族也有各自的传统节日。
如印度的排灯节、日本的七五三节、美国的感恩节、澳大利亚的澳洲日等。
这些节日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总结民族节日的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还可以增进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民族节日的庆祝活动将会更加丰富多彩,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更多的欢乐和精彩。
中国风俗都有哪些(中国风俗都有哪些寓意)
中国风俗都有哪些(中国风俗都有哪些寓意)首页>生活常识 >正文中国风俗都有哪些(中国风俗都有哪些寓意)发布日期:2023-08-19 12:25:15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56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按照北京的民俗,我在过年时总结了四大民俗:。
民俗之一――贴春联。
摆在摊子上的春联更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短短两句,写活了新春佳节人们心中的美好心愿。
民俗之二――贴窗花。
剪纸艺术作为民俗的一部分,在民间正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存在、发展着,时至今日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得到了极大的显示。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一把剪刀,一张小纸,就能裁出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剪纸作品。
在过年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们就能在各家各户的窗户上看到各具特色的剪纸作品――窗花。
民俗之三――年画。
除了在门口贴春联,在窗户上贴窗花,欣赏年画也是过年的一件大事。
这一张张年画为家家户户增添了几分和谐安详的气息。
民俗之四――中国结。
从大致小,从粗到细,大红色的中国结透露出中国文化的深邃。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中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即阴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56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按照北京的民俗,我在过年时总结了四大民俗:民俗之一――贴春联。
贴春联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过年的前的几天,街上就挤满了大声叫卖春联的小贩。
摆在摊子上的春联更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每张春联上都写着祝福的话语,但各有不同,耐人寻味,有的春联上写着:“和风吹绿江南柳,春雨催开塞北花”,有的春联上写着:“水水山山处处画,家家户户年年丰”。
短短两句,写活了新春佳节人们心中的美好心愿。
民风民俗主题班会小结
民风民俗主题班会小结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的主题班会是关于民风民俗的,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次班会的主要内容。
首先,我们从什么是民风民俗开始讨论。
我们一致认为,民风民俗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特点的、集体的、传统的行为方式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俗,体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情感和生活方式。
我们谈到了一些具体的民风民俗,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这些节日不仅体现了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我们还讨论了一些地方特色的民俗,如麻阳苗族踩脚舞、傣族泼水节等,这些民俗有着浓郁的地方风情,体现了各民族的独特文化。
接下来,我们对民风民俗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
我们一致认为,民风民俗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
民风民俗不仅能够增加人们的文化自信心,提升国家的国际声誉,更重要的是能够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和熏陶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
此外,民风民俗还具有独特的教育作用,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参与其中既能增加他们的文化素养,又能加深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我们随后对一些传统民俗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我们注意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些传统民俗正在逐渐失去人们的关注和参与。
我国的农村地区,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传统民俗面临着衰退甚至消失的危险。
一些青少年对传统民俗了解较少,也缺乏参与的机会和意愿。
这是我们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因此,我们要积极呼吁人们关注和传承传统民俗,加强对传统民俗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同时也要创新传统民俗的形式,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保护好我们的传统文化遗产,传承好我们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最后,我们就如何加强对传统民风民俗的学习和了解进行了讨论。
中国各民族风俗习惯
中国各民族风俗习惯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地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地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地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地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地几位老人,登上木制地“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地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地“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灯会节目演地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地“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彝族——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地慰问.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白族——白族人民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除夕岁守夜.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地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结伴游览名胜古迹,或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壮族——年三十晚上,家家地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间习惯包粽子过春节.节日期间还要组织丰富多采地民族文体活动庆祝,唱“采茶”、舞狮龙、跳打扁担舞、闹锣、打陀螺、赛球、演地方戏等.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藏族妇女初一地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吉祥水”.认为初一地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能保一年地吉利. 东乡族——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地土地地热爱之情.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地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鄂温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别是对自己地长辈和亲戚必须在初一那天去磕头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个较大地房子里尽情地快乐,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这个娱乐晚会,由妇女们先开始跳或唱,接着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来.从’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地省城昆明,到“风花雪月”地大理名胜;从高原水城丽江、神奇地“香格里拉”—中甸,到孔雀曼舞地西双版纳;从“天下第一奇观”地石林、千姿百态地元谋土林,到世所罕见地“三江”并流,江狭水凶地虎跳峡、、、这些迥然相异地山川景色,如一个天然地自然博物馆,每一位来到这里地游客,都会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块博大而充满激情、深邃而富有魅力地神奇之地.美丽、富饶地云南,是祖国西南边疆地一块宝地,它土地辽阔、山川壮丽、资源丰富,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早在万年前,元谋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是中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地重要通道和口岸.云南有个国家级风景区,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有海拔米终年积雪地高山东省,至今无人能够攀登顶峰;不古老茂密地原始森林,险峻深邃地峡谷,喀斯特岩溶地貌开成地石林以及九乡溶洞等奇观.绕三灵又叫“绕三林”,始于南诏,最初是古代宗教祭祀地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白族群众文体娱乐与郊游活动地民族盛会,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围白族群众穿红戴绿聚红成队,前来参加活动,或挂一彩绸,葫芦,手执蚊帚、拿着扇子、毛巾,一人主唱,一人打拍,后边跟随一男女,唱着调子,打霸王鞭,弹着三弦琴和月琴,载歌载舞,由苍山东麓至庆洞,喜洲、金河.沿路逛三都,即是“绕三灵”.三灵指地是佛都、神都、仙都这三都. 彝族踏歌打歌,又称踏歌,以巍山、南涧、漾濞等县流行较广.大体可分为模拟动物体态地动物舞.以及抒发情感地情趣舞两类,大凡婚丧嫁娶,民族节日都要打歌,舞步主要在脚下,为踏、蹉、跺、抬、踢、跳等步法,边跳边唱,可随意编词,也加固定唱词.有领有和,潇洒自如,激烈时,热情奔放,情绪激昂.打歌调以葫芦笙,竹笛吹奏地曲调为两个声部,与人唱地打歌调结合,形成三个声部地打歌音乐、音乐效果非常强烈,这种特殊地和声,在其它打歌中是少见地.同时,“三日街”、“火把节”、“蝴蝶会”、“花朝节”、“石宝山歌会”、“泼水节”、“赛花船”、“要海会”、“渔潭会”、“菊花会”、“本主节”等也都是云南著名地民风民俗. 白族风俗大理地区地白族男子多着白色对襟上衣,外穿镶花边黑领褂,下穿白色或蓝色肥宽裤子,头缠白色包头,肩挎绣花挎包.白族妇女穿白衬衣,着艳红、蓝或浅蓝色领褂,下穿灰蓝、绿色布料加绣花加绣花边裤角地裤子,脚穿绣花鞋,腰系加绣有花、鸟等图案地绣花短围裙. 白族婚礼热闹而且繁琐,一般要三天.结婚这天称“正喜日”,头一天叫“踩棚”,后一天叫“散客”.其中头两天较有特色,“踏棚”这天地夜晚要在男家唱“板凳戏”.大理地区地白族民居建筑独具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白族民居多为封闭式建筑,正房对面地院落围墙通常都要砌成照壁,照壁尺度比例匀称,外观十分优美.照壁除注重造型精美外,还非常注重装饰,使照壁显地更加高雅秀丽. 摩梭风情摩梭古称“摩沙”,是宁蒗境内地土著民族之一,其族源属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牦牛羌”.特殊地社会地理环境,使永宁摩梭人一直保留着独特而神奇地风俗礼仪.泸沽湖畔摩梭人传奇式地家庭婚姻形态,成为东方这块古老地土地上最具神秘和吸引力地母系文化奇观,形成一个扑朔迷离地幽远地梦境.普米族和摩梭人地孩子,长到岁,便要举行成年礼. 摩梭人至令还保留着人类母系氏族地婚姻形态.流行于摩梭人中地阿夏婚姻形式有两种,即阿夏异婚和阿夏同居婚.摩梭人崇拜大自然,信奉神灵,相信天地万物、日月水火、风雨雷电,引经据典由神灵主宰,所以长期以来逐渐形成了形式各异地祭祀方式.摩梭人过年分为大年和小年.过小年在每年地农历十一月十二日.村村寨寨饮酒食肉,歌舞狂欢,放牧人员备受优待.全家都会赠给放牧人员猪膘肉、香肠、鸡蛋、粑粑等礼物.他们还在牲畜尾巴上系一条红布,以示度年.放牧人员到山上野餐祭山神,祈求山神保佑来年水草丰茂,牲畜兴旺.过大年在每年地腊月三十日.院子里正房门前要栽两棵青松,房顶上插松枝和彩色经幡.桌上供煮熟地猪头祭祖先和神灵,青年们举行摔跤,打秋千,对山歌,跳土风舞等活动. 他们地传统节日是转山节,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湖畔地摩梭人都要盛装前往“格姆女神山”朝拜. 本主崇拜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地普遍地宗教信仰,“本主”即本境之主,即一个村落或某一地域地保护神. 白族对本主地信仰具有悠久地历史.各村每年都有定期祭祀本主地盛大节日,这是村中重大地宗教活动之一.。
中华民风民俗体会
中华民风民俗体会
中国,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这些传统习俗和文化特色,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更是国家历史与文化的生动展现。
深入了解和体验这些民风民俗,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都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要的节日,象征着团圆和新的开始。
在这个节日里,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放鞭炮,吃团圆饭,拜年送礼,充满了浓厚的喜庆氛围。
中秋节则是团圆的象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共享天伦之乐。
这些节日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此外,中国的民俗活动也丰富多样,如舞龙舞狮、打鼓击乐、戏曲表演等。
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艺术才华,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在参与这些活动时,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逐渐淡化,甚至消失。
这让我深感惋惜和担忧。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
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总的来说,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华民风民俗,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民俗文化介绍
民俗文化介绍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
它包括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信仰观念、艺术表现等方面的内容,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赏花灯等,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端午节则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以纪念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此外,中秋节赏月、元宵节猜灯谜等活动也是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
在中国的民间艺术中,剪纸、皮影戏、泥塑等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这些艺术形式既有实用性,又具有审美性,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中国的民间信仰也非常丰富,如道教、佛教、儒家思想等。
这些信仰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例如,许多地区的人们会在重要的日子去庙宇烧香拜佛,祈求神灵的庇佑。
中国的民俗文化博大精深,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又展示了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民俗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团结作出贡献。
参加民俗活动的总结范文
参加民俗活动的总结范文民俗活动是一种充满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我最近参加了一次民俗活动,并有幸能够亲身参与其中,来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地被民俗文化的魅力所吸引,也对这些活动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在这次民俗活动中,我亲身参与了一些传统的民俗表演,比如舞龙舞狮、踩高跷和打击乐队等。
这些活动都非常有趣,不仅能够欣赏到精彩的表演,还可以亲自参与其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舞龙舞狮是一种非常有气势的表演,龙狮形象栩栩如生,舞动起来犹如真龙出水、威猛无比。
踩高跷也是一项非常具有技巧性的活动,参与者需要保持平衡、保持节奏,并且能够展示自己的灵活性和身体协调性。
打击乐队则是一项团队合作的活动,参与者需要准确地击打乐器,以保持整个乐队的和谐和节奏感。
参与这些活动不仅让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我明白了传统文化对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其次,这次民俗活动还提供了参观传统建筑和手工艺品的机会。
在活动中,我参观了一座古老的建筑,了解了它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这座建筑有着独特的设计风格和精美的细节,展示了传统建筑的精髓和艺术价值。
此外,我还有幸欣赏到一些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比如剪纸、刺绣和陶艺等。
这些手工艺品都是用玲珑剔透的技法制作而成,每个人都能够在其中感受到工匠的智慧和情感。
参观传统建筑和手工艺品不仅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最后,在这次民俗活动中,我还有幸与一些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交流和互动。
这些传承人是长期致力于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人士,他们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造诣和热爱。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并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他们告诉我,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只有通过传承和发展才能让它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他们的言谈举止中透露出对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和敬意,让我深感传统文化的珍贵和可贵。
中国各地的民风民俗
中国各地的民风民俗一、民风民俗的概念民风民俗是指某一地域内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和风俗习惯,它代表了一种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地域的国家,各地方的民风民俗各有特色,反映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下面将逐一介绍中国各地的民风民俗。
二、北京的民风民俗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历史悠久的古都之一。
在北京,有许多独特的民俗活动和文化传统。
例如,每年农历新年期间,北京会举办盛大的庙会,人们会穿着传统的汉服,品尝各种传统美食,观赏民间艺术表演。
此外,北京还有丰富的传统手工艺,如剪纸、蜡染等,这些都是北京独有的民风民俗。
三、上海的民风民俗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
上海的民俗文化深受海派文化的影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十里洋场”。
在上海的老城区,可以欣赏到众多的老建筑、老弄堂和具有浓郁的本土气息的小吃店。
此外,上海市区还保留了许多古老的庙宇和祠堂,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庙会和民俗活动,如庙会、祭祀等,这些传统活动都是上海民风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成都的民风民俗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也是川西地区的交通中心。
成都的民俗文化以川剧、川菜和蜀绣著称。
川剧是四川传统戏曲的代表,以唱做搭配和脸谱变化独特而著名。
川菜则以麻辣味道而闻名于世,具有独特的口味和烹饪方法。
此外,蜀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以绣工精细、图案别致而受到广泛的赞誉。
这些传统文化都是成都民风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广州的民风民俗广州是中国南方的一座重要城市,也是广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广州的民风民俗以粤剧、客家菜和喜庆活动为特色。
粤剧是广东传统戏曲的代表,以唱腔婉转动听和演员的精湛演技而闻名。
客家菜则以清淡、鲜美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此外,广州还有许多传统的喜庆活动,如赛龙舟、舞狮子等,这些活动都体现了广州的民俗文化。
六、西安的民风民俗西安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
西安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民风民俗也具有独特的特色。
中国风俗习惯有哪些你了解多少
中国风俗习惯有哪些你了解多少中国风俗习惯有哪些你了解多少中国的风俗习惯很多,其中不乏一些有趣的习俗。
这些习俗是民族繁衍的文化。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了中国风俗习惯,希望对你们有用!中国风俗习惯有哪些你了解多少1、守岁习俗过年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
因此,守岁是过年的习俗之一。
除夕之夜过年守岁,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
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2、挂灯笼习俗过年各处商场、公园、街道都喜欢挂着灯笼,总给人一种喜庆洋洋的感觉。
红灯笼绽放出了灿烂的光彩,装饰出隆重热烈、喜气洋洋的过年氛围。
每逢过年甚至在异国他乡都被红色的灯光装饰一新,挂上了数不清的大红灯笼和中国结。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灯笼”有了认同感,他们把它看成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而给予尊重。
中国的过年灯笼又统称为灯彩。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过年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3、备年货习俗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过年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中国的家庭过年前要购买大量的“年货”,春联,福字,新衣服,过年期间的食品(过年市场多不开门)。
办年货是中国人过过年的一项重要活动。
与过去相比,中国人办年货的方式变得更加现代,不拘泥于传统。
4、拜年习俗新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新衣,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中国风俗习惯
腊八节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这是受佛教影响而形成的一个节日。
七、其他崇尚和禁忌
在一定地域和一定历史条件下生成的民俗文化,往往还包括其他许多的迷信、崇尚和禁 忌,比如中国的传统方位喜欢正南而不喜欢正北;传统颜色喜欢黄色和红色而不喜欢黑 色和白色。 (一)十二生肖,也称十二属相,指用来计算年岁的十二种动物。先秦时代已有十二生 肖。东汉王充的《论衡》里记载了十二生肖的名称。到魏晋南北朝时代,人们已普遍使 用十二生肖。 (二)数字迷信 比如 “一”,它的含义不仅仅是一个,而且还表示完全、全部、统一、专一、一样等。 “三”的运用奥妙无穷,甚至带有某些神秘意味。以政治结构而言,古代天子以下所设 立的最高军政长官称为“三公”:司马、司徒、司空。录取的人员又分为“三甲”,头 甲之中只取状元、榜眼、探花三名。在伦理道德方面,以君臣、父子、夫妻三种关系为 “三纲”。孟母教育儿子要“三迁”,刘备请孔明出山要“三顾”,梁山好汉攻打祝家 庄要“三打”,就连唐伯虎点秋香也要“三笑”。“三”的本意就是上为天、下为地、 中为人。“三”因此隐含完全、完美的意思在内,并且积淀为中国人的潜意识,在生活 中不自觉地用“三”来总结事物,指导行动。 (三)方向与颜色迷信。中国自古以南向和东向为尊,以黄色和红色为贵,贬低北向和 西向,轻贱黑色和白色,甚至视白色和西向为不吉。可以认为,以南向、东向为尊和红 色为贵;源于古代的日神崇拜;以黄色为尊,则源于古代的地神崇拜。太阳从东方升起, 至中午而处于正南,颜色是火红的。 (四)避讳之俗。避讳是为了表示对封建君主和尊者的敬畏,必须避免直接地说出他们的 名字而采用的别的方式加以表达。它是封建宗法制度额产物,又是家天下和尊祖敬宗的 体现。它起源于西周,完备于秦汉,盛行于唐宋。
中秋节是庆贺丰收的农事节日。表达人们“花好月圆、人寿年丰”的美好愿望。在祭 月的同时也产生了赏月的风俗。中秋节至迟在唐代已经形成。中秋节最明显的风俗就 是吃月饼。这一风俗在唐代已有,明清以来特别兴盛。
各地的民风民俗 (2)
各地的民风民俗一、民风民俗的概念与意义民风民俗是指各地方形成的、具有特定地域特点的人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等的总和。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反映了当地居民的传统和特色,是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
民风民俗不仅展示了各地的地域风貌,还体现了人民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对于深入了解和尊重他人文化,促进各地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各地的民风民俗介绍1. 北方地区1.1. 京津冀地区•“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色闻名于世。
京剧表演精湛,脸谱艳丽,体现了北方地区人民追求艺术和美的热情。
•“烤鸭”:北京烤鸭是北京的特色传统菜品,以其色香味俱佳的特点为人称道。
烤鸭皮脆肉嫩,经过精心的制作过程,成为了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美食。
1.2. 西北地区•“葫芦丝”:葫芦丝是中国西北地区特有的民乐器,以其悠扬的音乐和独特的形状而著名。
葫芦丝演奏技巧高超,表现了西北地区人民对音乐的热爱和天马行空的创造力。
•“羊肉泡馍”:羊肉泡馍是陕西地区的传统美食之一。
它是将煮熟的肉切成丁,加入面粉制成的馍中,再将羊肉和汤浇在馍上食用。
味道鲜美,是西北地区人民的日常主食。
2. 南方地区2.1. 华南地区•“岭南建筑”:广东地区独具盛名的岭南建筑是南方地区的代表性建筑风格。
它采用了独特的木构架和瓦片屋面,注重对环境的适应和美学的追求,反映了岭南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人民的审美观念。
•“广东粤剧”:粤剧是广东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以其独特的唱腔和服饰风格而著称。
粤剧表演轻盈灵巧,歌唱婉转动人,是华南地区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
2.2. 华东地区•“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以其精巧的设计和精美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苏州园林体现了华东地区人民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杭州西湖龙井茶”:杭州西湖龙井茶是中国四大名茶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
中国传统节日活动总结(合集四篇)
中国传统节日活动总结(合集四篇)【篇一】中国传统为了让孩子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0__年6月9日,君融天湖幼儿园开展了端午主题活动之快乐包粽子活动,中大班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亲手包粽子,而小班的小朋友则自由参观,有的小朋友还积极参与进来呢,大家都体验到了包粽子的快乐。
活动前几天,老师们就已经给孩子们讲解了许多关于端午节习俗。
孩子们被老师讲述的故事感动着,其中最为孩子们津津乐道和印象深刻的就是“屈原的故事”,通过老师的讲解,孩子们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及意义,了解了中国传统的风俗习惯及文化。
幼儿园里的老师们也早早的准备好了包粽子的材料,首先孩子们认识了棕叶、糯米、黑芝麻馅料、火腿肠等材料,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准备包裹粽子。
代老师先给大家演示粽子的制作方法,孩子们认真地倾听着。
演示完毕后,孩子们也迫不及待的行动起来,只看到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忙碌“的穿梭在一张张翠绿欲滴的粽叶间”,几分钟后,在孩子们辛勤的努力下,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粽子跃然桌上,虽然不成样子,但蕴含着孩子们甜甜的心血。
我们开展这样的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活动的开展,小朋友们都知道了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有吃五黄、挂五端、染红蛋、佩香包、赛龙舟、品粽子的习俗。
在这个有意义的活动中,孩子们在浓浓的节日气氛里学习了包粽子,既锻炼和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又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获益匪浅。
【篇二】中国传统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7部委《关于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方案》,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活跃节日期间的群众文化生活,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主线,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节日期间居民文化生活,营造了欢乐祥和、和谐文明的节日氛围,使社区居民群众度过了一个安全祥和愉快的春节,具体做法:(一)做好了春节期间社会环境布置工作。
1、主干线上的大型宾馆、酒店、医院大门挂彩旗、灯笼,贴年画、电子屏显示春节等。
2024年民俗文化的总结
2024年民俗文化的总结____年的民俗文化总结____年是一个极具文化多样性的年份,各地的民俗文化在这一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这____字的总结中,我将对____年的民俗文化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传统节日的繁荣____年的民俗文化以传统节日为核心,许多传统节日在这一年更加繁荣昌盛。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越来越富有创意和多样性。
在城市中,街道上张灯结彩,人们打扮成各种传统角色,进行游行和表演,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欢乐和娱乐。
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传统庙会也成为了吸引游客和市民的热门景点,人们在庙会上可以品尝到各种传统美食,观看传统的文化表演和竞技活动,增进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喜爱。
二、民俗艺术的复兴____年的民俗文化中,民俗艺术得到了新一轮的复兴。
传统戏曲、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重新焕发出活力。
各地的传统戏曲团体和舞蹈团体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演出,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的参与。
同时,一些新的民俗艺术形式也开始崭露头角,比如京剧与流行音乐的融合,传统舞蹈与现代舞蹈的碰撞等等,这些新的创意让民俗艺术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三、节庆活动的创新____年的民俗文化中,节庆活动呈现出独特的创新趋势。
通过运用科技,各地的节庆活动变得更加多样化和有趣。
比如,一些城市的花灯展览引入了激光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使得传统的花灯更加生动和精美。
在一些传统游戏中,也加入了互联网的元素,通过手机APP与现场活动相结合,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这些创新让传统的节庆活动更加吸引人,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
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____年的民俗文化中,传统手工艺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和发展。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重新学习和练习传统手工艺,比如陶艺、木雕、刺绣等等。
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成果,年轻人之间形成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使得传统手工艺在年轻人中重新变得流行起来。
一些传统手工艺的作品也开始进入到主流市场,成为了一种时尚和艺术的象征。
民风民俗——精选推荐
民风民俗民风民俗民风民俗1 俗话说“百⾥不同风,千⾥不同俗。
”我的家乡在韶关,那⾥有别具⼀格的客家习俗,其中,春节最为热闹。
除⼣的前⼀天,村名们都蜂拥⽽⾄的来到集市上,买鸡、鸭、鹅,买黄酒、⽩酒……留在家⾥的⼈则要将全部的物品更换,俗话说“⼲⼲净净迎新春。
”扫完后,贴上年画与对联,整个屋⼦都充满了喜庆的⽓息。
除⼣那晚,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从下午,⼈们就开始准备着这⼀年⼀度最为丰富、最为开⼼、终于有意义的团圆饭了。
吃完了饭,全家⼈都会在⾃家的屋顶上放鞭炮,准备迎接新春的到来。
“啪啪啪”飞上天空的烟花,好似⼀盏独灯,照亮了天空中的⼀⾓。
⼗⼆点钟的钟声敲响,从村头到村尾,挨家挨户都要放很⼤很⼤的爆⽵,“隆隆”的声响伴着新春的到来。
当晚,每个⼈都要守岁,如果要睡觉,就要开着灯睡觉,因为长辈说那样年兽就不会来找我们。
⼤年初⼀虽然没有除⼣那样的热闹,喜⽓洋洋,但还是很开⼼,欢乐的。
早晨,六点多,每家每户都要去庙⾥拜祖宗。
给祖先敬完酒,还要按⼤⼩辈分站⼀列,朝祖先拜六下,六六⼤顺,祈祷来年平安,吉祥,富贵。
回到家以后,晚辈要收取长辈给的红包,并且要说:“祝某某某,新年快乐,吉祥平安来年如意。
” 初⼆那天,嫁出去的⼥⼉要回家探访,回家那天,她们都会带⼀些糖果,⽔果,贺礼…… 正⽉⼗五的那天晚上,家⾥⼈要开始做汤圆。
糯⽶⽤⼤⼤的缸⼦装着,⽤⽊锤把它打均匀之后再包馅⼉,晚上吃。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
民风民俗2 各个地⽅都有各个地⽅过春节的习俗,那就让我介绍我家是怎样过春节的吧! ⼤年初⼀,我来到了外婆家。
早晨,我⼀起床,吃完早饭,就准备上外公家拜年去。
我穿好我的新⾐裳,妈妈和妹妹也穿好了各⾃的新⾐裳,准备上外公家去。
马路上的汽车川流不息,鞭炮声⼀直在我的⽿畔响起,我的脸上不知不觉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到了外公家,已是中午。
⼀进门我们两兄妹就连忙说:新年好!”外公⼀听到这三个字,就⾼兴地摸了摸我们的头。
接着外公就去烧饭了,我们也坐到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起电视来。
参加民俗活动的总结
参加民俗活动的总结民俗活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定的传统活动,它代表着人们的文化传承和社会意识。
在参与民俗活动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与人们相互交流的机会。
通过分享我的参与民俗活动的经历,我想总结一下这些活动对我个人和整个社区的意义。
首先,参加民俗活动让我更加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的文化传统。
在活动中,我学习了各种仪式、传统服饰和习俗。
例如,在某个节日的庆祝活动中,我穿着传统服装,参与了舞蹈和音乐表演。
这让我更加亲身地感受到了我们民族的特色和激发了我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通过亲身经历,我深刻地认识到,文化传统是一种珍贵的财富,需要我们传承和保护。
其次,参加民俗活动促进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
在活动中,我发现人们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非常紧密。
大家不仅要共同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准备食物,还要一起唱歌、跳舞,创造欢乐的气氛。
这种集体协作的经验让我领悟到,只有和谐相处、团结一心,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在活动结束后,我注意到社区的关系更加紧密,人们更加热情地相互帮助,这对社区的整体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参加民俗活动也给了我机会与不同年龄和背景的人们交流。
在一次传统婚礼的庆典中,我结识了很多新朋友,他们有年幼的孩子、年长的长辈和年轻的朋友。
和他们交谈,我得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人生经历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通过与他们交流,我拓宽了视野,更加全面地认识到了世界的多样性。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让我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差异,同时也增进了我对他人的兴趣和关心。
总之,参加民俗活动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不仅让我更加了解自己所在地方的文化传统,还促进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
最重要的是,通过与不同人们的交流,我学会了尊重和理解他人的差异。
这些经历不仅对我个人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还对整个社区的发展和社会和谐有着积极的作用。
我相信,只有通过参与民俗活动,我们才能真正领会到文化的精髓,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关于春节的民风民俗有哪些_春节民风民俗介绍
关于春节的民风民俗有哪些_春节民风民俗介绍其实,我国在古代民间就已经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
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春节的民风民俗有哪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关于春节的民风民俗有哪些1、腊月二十三祭灶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腊月二十四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腊月二十五接玉皇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
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
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
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
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大学生民风民俗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民风民俗逐渐被边缘化,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正逐渐消失。
为了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综合素质,我们组织了一次大学生民风民俗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体验学习、交流研讨等方式,让大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各地的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1.实践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我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有些人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误解。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亲身感受民风民俗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实践目的(1)让大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民风民俗,增强文化自信;(2)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团队凝聚力;(4)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间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三、实践内容与过程1.实践内容(1)实地考察:参观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村、民间艺术馆、博物馆等;(2)体验学习:参与民间艺术、传统工艺、民俗活动等;(3)交流研讨:邀请专家学者、民间艺人进行讲座、座谈,分享民俗文化知识;(4)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进行民俗文化调研、创意设计、宣传推广等。
2.实践过程(1)前期准备:确定实践地点、联系相关单位、制定详细活动方案;(2)实地考察:组织大学生参观民俗文化村、民间艺术馆、博物馆等,了解当地民风民俗;(3)体验学习:组织大学生参与民间艺术、传统工艺、民俗活动等,亲身体验民俗文化的魅力;(4)交流研讨:邀请专家学者、民间艺人进行讲座、座谈,分享民俗文化知识;(5)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进行民俗文化调研、创意设计、宣传推广等,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四、实践成果与收获1.实践成果(1)大学生对民风民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2)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促进了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团队凝聚力;(4)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一份力量。
摘抄民风民俗的段落
摘抄民风民俗的段落民风民俗是人类社会中生活方式、价值评判、礼仪习俗、道德观念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称。
民风民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一些共同行为方式和观念,也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反映。
以下是关于民风民俗的摘抄段落:1. “民俗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指民族历史上、传统中流传下来的某些习俗、风俗、节日、庆典、信仰、传说等,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中国民俗节日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从春节到端午节、中秋节再到重阳节,每个节日都彰显着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性格,表达了人们的感情和价值观念。
”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是合法的婚姻关系建立的重要环节。
从包办婚姻到自由恋爱,婚礼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传统的婚俗习惯仍然延续至今。
”4.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
从川菜到粤菜,从湘菜到东北菜,每一种菜系都有其独特的口味和特色,反映了不同地区的生活习惯和人们的审美观。
”5.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节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
从尊老爱幼到尊师重道,从宴客送礼到慰问慈善,礼节体现了人们的关怀和感恩之情,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一种方式。
”6. “中国的民间艺术是一种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包括民间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
这些民间艺术既反映了生活中人们的欢乐和烦恼,又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7.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祭祀仪式是一种以祈求神灵保佑人们生产生活为中心的宗教仪式。
从祭祀天地到祭祀祖先,祭祀仪式代表了人们对自然力量和祖先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8.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医学传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包括中医药、民间医术等多种医学形式。
这些医学传统既反映了人们对生命和健康的关切,也代表了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身体的认识和理解。
”9.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诗词和字画,是一种表达情感、抒发心声的文学艺术形式。
传统文化-民风民俗
中国传统文化——民风民俗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时至今日,对于传统文化有人会持赞同态度,说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会持否定态度,说其已经过时了。
民风民俗,是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小的部分。
纵观现在年轻人所过的种种节日,我们发现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七夕情人节等已经被忽略,而西方的圣诞节和情人节却成为我们所重视的节日,到底我们的节日是否过时呢?我将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中国的婚嫁,来看看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否还存在着。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
过年的时间一般为1月底或者2月初,大部分情况是春季的开始,于是过年也慢慢的改名为春节。
在农村,常常有过大年和过小年的习惯,小年,即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由于还在讨论中,所以没有定论),送灶王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他所在的一家,在过去一年的表现。
等到除夕之夜,再把灶王请回家,就是请(买)一张新的灶王画(画上画有灶王爷和他的太太灶王奶)供在厨房。
画的两侧通常贴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横批:一家之主。
这个习俗在城市居住的人们很少见到,我也没有见过,查了一些资料才看到这样的内容,但是在农村,这样的习俗一直保留至今,从未改变。
大年,农村城市居住的人都会过,国家常常会放大假年假,让大家回家和家人团聚,也在这段时间,人们才有足够的时间去串门,去和亲戚朋友联络感情。
一般认为,正月十五过后整个年才算是过完了。
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
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尽管现在大家不会熬夜守岁,但是那晚必会一家人吃一顿团圆饭,会在一起度过整个晚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作品《阿诗玛》
男子“天菩萨”
羊毛披毡“擦耳瓦”
主食玉米
坨坨肉
喜食酸辣食品
嗜酒
土木结构和木结构
火把节
禁食狗肉,不食马肉及蛙蛇之类的肉
严禁砍伐神树
白族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区
踏歌
狮子舞
尚白
外出戴“凤凰帽”
以稻米和小麦为主食
三道茶待客
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绕三灵
火把节岳父不能接女婿来家中过节
“果卓”舞
男长袍、袖筒长
女性腰间围“邦单”彩色围裙,许多小辫子
爱戴藏式金花帽
糌粑和酥油茶
爱吃辣味食品
食风干牛肉、羊肉
农区:砖石结构平房
牧区:
帐房
雪顿节
望果节
忌吃狗、驴、马肉、尖嘴动物的肉、有爪动物和水生动物
忌用脚踏灶
家中有病人产妇忌客人来访
彝族
云南、四川、贵州、广西西北部
创造我国最早的历法《颛顼历》
能歌善舞。歌乡
乐器:鼻萧、蛙锣
舞蹈有《招福歌》《打柴舞》
男子下穿一块布吊筒裙
留长发,结发于额前
妇女戴装饰品,儋耳
有文身
黥面
竹筒烧米饭
妇女爱嚼槟榔
喜欢饮酒
船型屋
浮内浮
忌头朝门口睡觉
妇女文身时,忌男人参与
“隆闺”
“不落夫家”
西南地区(6个)
民族
分布
文学艺术
服饰发式
饮食
建筑
节日
禁忌
藏族
西藏自治区
能歌善舞
有“热巴舞”和
状乡发现了距今2000年以上的铜鼓
崖壁上著名的花山崖壁画
能歌善唱
“铺满琴键的土地”歌仙刘三姐
壮锦,与蜀锦齐名
广西西北部妇女喜戴银首饰,西南部,头包方块黑帕
服饰尚黑色
凿齿和文身习俗
主食大米和玉米
生鱼片
五色糯米饭和五色蛋
妇女爱嚼槟榔
全楼居、
半楼居、
地居
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节
忌食牛肉和娃肉
忌用脚踏锅灶
忌在灶上煮狗肉
家有产妇,忌有客来访
土家族
湘鄂川毗连的山区
爱好歌舞
《摆手歌》与摆手舞
土家族的傩戏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土家锦
围裙
男子头缠青丝帕
糯米粑粑、火炕腊肉和糖馓
油茶汤
爱吃辣椒、花椒、山胡椒等
吊脚楼
赶年
不准灶上煮狗肉
忌用脚踩灶台
客人忌与土家族少妇坐一条板凳
黎族
海南省中南部
虽无文字,但创造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比较著名的有《五指山大仙》《鹿回头》
七月十五不能出门
苗族
贵州省
诗歌《古歌》
湘西苗乡是武术之乡
银饰
大米、玉米
老少饮酒,喜酸辣味
吊脚楼
芦笙节
忌吃牛羊肉、狗肉上灶
忌家里煮蛇肉
傣族
云南省
歌手“赞哈”
孔雀舞
女穿筒裙
以金饰齿
大米为主食
竹筒糯米饭
油炸青苔
竹楼
泼水节
要脱鞋袜,忌乱动、乱摸
寨心忌坐,忌脚踏或拴马
纳西族
四川、云南、西藏三省相邻的地区
英雄史诗《创世纪》
北方地区(5个)
民族
分布
文学艺术
服饰、发式
饮食
建筑
节日
禁忌
满族
东北三省,
尤以辽宁最多
袍服、旗袍
“两把头”是妇女典型的发式
“花盆鞋”
小米、黄米干饭和黄米饽饽
手扒肉
特色食品萨其玛、艾窝窝等甜食
嗜烟酒、喜猪肉
口袋房、
曼子炕
不戴狗皮帽、不吃狗肉
忌妇女在西炕上生孩子
蒙古族
蒙古自治区为主要聚居地
英雄史诗《江格尔》传记文学《蒙古秘史》;中外民歌有《嘎达梅林》《牧歌》等
乐器独它尔、扬琴
舞蹈有顶碗舞、盘子舞
花帽、袷袢和连衣裙
拌食瓜果,
主食抓饭、馕、烤全羊
饮品蜂蜜、酸奶、马奶
平顶建筑
有天窗、屋顶花园
古尔邦节(宰牲节)
忌食猪、狗、驴肉
服饰忌短小
睡觉时忌头东脚西
忌用左手
回族
宁夏回族自治区
礼拜帽
妇女披肩盖头
馓子、炸油香
砖木瓦房
不吃马、驴、骡、狗肉和动物血液、尤忌猪肉
朝鲜族
东北三省
著名民间舞蹈《马刀舞》《筷子舞》等
乐器以马头琴最有特点
蒙古袍、
胸前饰物:哈布特格
白食和红食
手把肉、羊背子、烤全羊
糜黍做的炒米
蒙古包
小年、大年
“那达慕”大会
马鞭放在包外
脚忌伸在西北方
不能在火盆上烤脚
有产妇和病人忌客人来访
“尚白崇九”
维吾尔族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传统音乐《龟兹》、《疏勒》、《高昌》
音乐史诗《十二木卡姆》
信仰东巴教,保存下东巴经,形成东巴文化
服饰尚黑
披星戴月
喜喝酥油茶
火腿粑粑、琵琶猪
酸鱼
鱼干
三房一照壁
三朵节
忌骑马进寨、忌伐神树
母系社会对偶婚阶段“阿注婚”
吉林延边自治州
舞蹈有农乐舞、扇舞、剑舞
延边是足球之乡
服饰尚白
短衣长裙
辣泡菜
爱吃狗肉
汤是必备
喜食牛、鸡、海鱼
不喜欢羊、鸭、鹅油腻食物
木搭架
墙外刷白色
五谷祭
饮酒父子不能同席
不能向老人借火吸烟
路遇长辈要请安让路
陪客吃饭,主人不能先放筷子
中南地区(3个)
民族
分布
文学艺术
服饰发式
饮食
建筑
节日
禁忌
壮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