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精神]细节处见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节处见精神
文题
“母亲要求削苹果时手不能碰果肉,切成两半,果蒂切成小三角形,有一个削苹果的细节:
切半的水果再对切,即可去皮,将切成四分之一大小的水果端出,手碰到果肉,就犯了母亲的大忌。现在,每当我看到别人切水果,就会用不怀好意的眼神观察”。只是一个削苹果的细节,却能观察一个人的教养。就像我看到有的女人把“不抖腿”列入了孩子的家教,一个人,最容易引起别人反感的也是一些细节不到位吧。一个人成不成功并不重要,重要是不要成为令人讨厌的人。
文学社简介
红帆文学社及其社刊《红帆》是四川省国家重点中学隆昌一中校园文化活动的一支骨干力量,社名取自俄罗斯小说家格林的中篇小说《红帆》。文学社现任指导教师吴清静。
上榜理由★★★
如沐春风
老子有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一言一行、举手投足皆是细节。细节微小,却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德行,牵连了一个家庭的教养,这就是家风的潜移默化――于细节处见精神。
窈窕淑女,谦谦君子,总能在言语身形间风度翩翩,谈笑自若,舒适如沐春风。风度贯穿于忽微之间,只有来源于家庭春风般温和的教化,风度才能渗入五脏六腑,内化为一个人的精神。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林徽因正是这般伊人,如碧波之中的一朵白莲,亭亭玉立,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绝代佳人的才气与风度,倾倒众生,这与家风的熏陶是分不开的。林家本是书香门第,祖母的一手好书法,祖父的经学伦理,父亲的言传身教,加之以少时游学欧洲的经历,这些都让小小的林徽因在温和的春风中成长起来,沐浴着良好的家风,由此成就了一代才女。
家风需要时光的积淀,需要人情的陶冶,一代又一代祖辈的谆谆教诲,悉数沉淀于光阴,古朴而厚重。
坐落在安徽南部,一座被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古村落,正在黎明中缓缓苏醒,这就是宏村,处处是景,步步入画。而承志堂就位于宏村的中央,它是汪氏家族的文化圣地,考究的布局,富丽的装饰,无不体现着汪氏家族代代相传的家风。徽商“贾而好儒”的传统,打破了传统上“无奸不商”的思维定势,这和汪氏商人所继承的家风是分不开的。秀丽的湖光山色浸润了徽商的性情,水乡的文化底蕴也滋养了徽商的品格风骨。经商致富的汪氏族人回到家乡,建立起南湖书院,以继承“好儒”的传统。现如今,南湖岸边,书院静静伫立,展现着汪氏族人的修养,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家风是每一个家庭的文化内涵,除却汪氏大族,清白家风亦生于身边每一个小小的家庭之中。
都说柔弱才是女人的本态,可母亲不同。母亲很少有衣袂翩跹的时候,她干练、开朗,不容家里沾上一丝灰尘,她就是我心中最美的女人。即使她学历不高,没有走遍大山大河,她仍以一个母亲的温暖和女人的智慧,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浇灌着我。而我,逐渐学着像母亲一样,把每一件器物擦拭得洁净如新,把每一件事做得干净漂亮。
三月和暖的春风吹得人心醉,醉倒了身边形形色色的人,吹开了一阵阵清白家风,我又想起母亲辛勤打扫房间时专注满足的样子,安宁而美好。
那些清白家风,那些令人动容的细节,如沐春风。
台下有话:这篇文章以“如沐春风”为题,将温暖舒适贯穿于全文,以清新、柔和的笔调,道出了家风给人以谆谆教诲,暖人心房的独特作用。从才情、修养、品格三个角度层层深入,举民国才女林徽因、好儒商族汪氏和作者母亲之例,将家风逐级强化。从遥远的过去拉回到现实,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可见家风影响的不仅仅是名人望族,更是普普通通的寻常百姓。优良的家风确实如沐春风,吹散阴寒,带来满世界的馨香,培养一代又一代人独立的品格。
上榜理由★★★
家风雕刻人生
小时候常听大人说“小孩儿都是一块木料,变成什么样要看其家风。”然而不谙世事的我一直以为这是谬论,毫无道理可言。
我曾经带一个同学回家吃饭,她比主人先上桌,在盘子里翻来翻去。我只觉得各家习惯不一样而已,没太在意。然而父母却因此让我远离她,还信誓旦旦地说我定会讨厌将来的她。父母简直不可理喻,我还为此和他们大闹了一场。分隔两地上初中之后,三年的时间里,她竟真成了父母口中的“没教养”。面对她,我完全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心境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还有许多父母的“预言”变成现实。我不得不重新考虑那句话。
现在的我,会经常跟别人讲那句话。家风不正,木料终为废材、朽木;家风优良,木料终成名作。家风充当了刻刀的角色,如此尖锐有力,于无形中雕刻我们的人生。
有人说通过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就能透视他的家庭,的确,家风这把刻刀雕刻了我们的行为习惯。孩童的模仿能力最强,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他们都看在眼里,铭记于心,然后自豪地重现。日本的孩子估计都会将母亲打扫卫生间的情境放在心里,一次一次地模仿,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代代相承。古语有言:“子不教,父之过”,家长的谆谆教诲对于子女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孟母三迁,为的就是教导孩子树立正直君子之风。端正了言行的孟子最终成了谈吐儒雅的大学士。木料的边边幅幅都被切割而去,立体而生动地一刀又一刀将木料逐渐刻成精品。
三毛在《送你一匹马》中曾写到自己与父亲在家中书信往来,交流彼此的思想,可见家风不是一把普通的刻刀,它还能够雕刻内心。
共同生活过程生成的家庭思想,深深地刻在每个人的心里,挥之不去。曾国藩在其家书中勉励其弟:“万不可以兼营旁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曾国藩作为清朝名臣定能体味心无旁骛,其弟通过真情劝诫也定深有所悟,将兄长之教谨记于心。格斯拉兄弟制鞋精益求精,全力投入,没有一丝的马虎,其一丝不苟的品格想必也是来自家风的熏陶。家风这把无形的刻刀透过血液直达内心深处,至善至美,整件作品从此拥有了震撼人心的光芒。
没有人能够生来便拥有让人艳羡的谈吐举止和高尚的品格,就像没有一棵树生来就是完美的艺术品。家是温暖的避风港湾,也是让每个人拥有不同人生的孵化器,这一切都是家风这把刻刀的功劳。
无时无刻,无声无息,家风不断地在雕刻着人生。
台下有话:文章以“家风雕刻人生”为主题,把家风比作刻刀,形象地写出了优良的家风对人生的深刻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塑造着人的品格。开篇引用儿时大人的言语,贴近生活,亲切自然且开门见山,并为下文“我”的观念转变埋下了伏笔。文章加入了“我”的亲身经历,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以三毛和曾国藩的家庭文化等论证家风影响人生道路,纵贯古今,遍及中外,使文章更能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