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项目临清肘捶的活态传承研究

合集下载

地方武术研究新成果——《聊城武术文化研究》出版68

地方武术研究新成果——《聊城武术文化研究》出版68
据了解,2019 年淮阳县传统武术 大赛是由淮阳县教育体育局、淮阳县 体育中心主办,淮阳县武术协会和淮 阳县豫东少林文武学校承办。淮阳县 人民政府副县长王汝凌,淮阳县人民 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银良,淮阳县教 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师建峰,淮 阳县教育体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张言林,周口市武术协会主席张志民,
法体系研究”“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武术赛事方案 优化研究”等论文多篇,张鸿阳多次荣获全国摔跤冠军,三 位皆是文武双全的有志青年。
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查,代表性传承 人口述和专家访谈,做了大量的深入挖掘梳理工作,书中所列 拳种的拳理拳论系统性逻辑性较强,历史源流有序,技术体系 结构基本完整,传承谱系清晰,内容丰富新颖。虽然萌发与广 泛流传在聊城地区的拳种很多,但书中所列确具有代表性、典 型性,该书填补了山东省传统武术地域文化研究的空白,有所 创新,有所突破,对推动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具 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较高的学术文化价值。在这里,我要向三 位青年学者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研究的执着精神致敬并对 他们的新成果《聊城武术文化研究》的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
绪论
聊城位于山东西部,京杭大运河河畔, 又称鲁西大平原,辖区有莘县、阳谷、聊城、 高唐、东阿、茌平、冠县、临清。聊城是一 座古老的城市,历史悠久,名胜古迹荟萃, 旅游文化资源丰厚,人杰地灵,名家辈出, 是中华武术的发源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 在明清时期东昌府有五人中武状元,七十二 人中武进士。《聊城武术文化研究》一书旨 在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上系统论述聊城地区 的武术拳种、武术名人轶事,为深化中国传统 武术的地域文化研究提供理论范式。 本研究主要选取的拳种是萌发和广泛流传在聊城地区 的优秀传统武术拳术项目和已经列入国家级、省级、地市级、 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拳种与项目。 第一篇主要是运用田野调查、代表性传承人访谈结合武 术史料对流传在聊城地区的传统武术拳种的历史、拳理、拳 法、技术体系进行了研究。第二篇武术兵器,主要对古兵器 收藏者、武术爱好者进行访谈与考察,并对其收藏的古兵器 进行了分类与论述;并对东阿刀剑制作工艺流程进行了挖掘 与整理。第三篇武术名人,主要对县志、体育志、武术史中 有记载的聊城武术名人进行了考证和梳理。 《聊城武术文化研究》所用的资料来源:(一)现存的原 始文献资料,器械实物,包括家族传承拳种所涉及的族谱和拳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武术类”历史分期研究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武术类”历史分期研究

天下功夫探源46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武术类”历史分期研究文/李成银 郭会丽 林志刚李成银:山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武术九段郭会丽: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省非遗武术教育研究中心负责人林志刚: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东省传统体育保护标准课题组组长山东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策源地之一,历史的长河在齐鲁大地积淀出厚重的文化底蕴,孕育出大批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从原来的民族民间艺术,拓展到目前的十大门类,内容更加丰富全面,“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类别之一。

山东省此项目类别中以“传统武术拳种”居多,是此类别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项目。

截至2018年1月,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省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有:冠县查拳、莱阳螳螂拳、东明县佛汉拳、安丘孙膑拳、临清肘捶、新泰市徐家拳共计6项(不包括拓展项目);已列入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共计有37项:梁山武术、梅花拳(山东梅花拳学会、梁山县)、汶上文圣拳、子午门(梁山县、东平县)、新泰市徐家拳、孙膑拳(安丘市、青岛市市北区、青岛市李沧区)、大洪拳(菏泽市、郓城县、滕州市)、二洪拳(鄄城县、曹县)、巨野县二郎拳、青岛市崂山区崂山道教武术、济南市济南形意拳、青岛市城阳区傅氏古短拳、临清市临清潭腿、螳螂拳(栖霞市、青岛市崂山区)、莱州市吴式太极拳、蓬莱市戚家拳、乳山市牛郎棍、临沂市兰山区黑虎查拳、东明县武术点穴法、滨州市滨城区程派高氏八卦掌、滨州市滨城区燕青拳、莘县张鲁查拳、东阿二郎拳、青岛市市南区鸳鸯内家功、洪派太极拳、聊城市东昌府区梅花桩拳、胶州三铺龙拳、威海市环翠区尹派宫式八卦拳等28项,拓展项目9项,共计37项,分布在山东省21个县市区域范围内,充分展现了山东省武术之乡的本色。

各项目都反映了申报地鲜明的地域特色,长久以来在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推动当地经济建设方面产生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非遗”视域下川东民间传统体育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华蓥山滑竿抬幺妹为例

“非遗”视域下川东民间传统体育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华蓥山滑竿抬幺妹为例

“非遗”视域下川东民间传统体育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
华蓥山滑竿抬幺妹为例
李文君;皮攀攀
【期刊名称】《体育世界》
【年(卷),期】2022()7
【摘要】华蓥山滑竿抬幺妹,又称抬幺妹,是一项主要流传于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山区的民间传统竞技活动。

该项目起源于清朝中期时的华蓥山宝鼎香会,主要流传于华蓥市附近的一些地区。

位于四川盆地东部的华蓥山山势崎岖陡峭,滑竿是当地主要交通工具,华蓥山宝鼎庙会的参与者大多为女性,她们对抬滑竿的数量要求颇高,庙会本身也有游艺表演和娱乐元素,遂产生了滑竿抬幺妹的民间竞技活动,2020 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研究对华蓥山滑竿抬幺妹这一民间传统竞技活动进行了考察和梳理,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得以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剖析。

【总页数】3页(P0040-0042)
【作者】李文君;皮攀攀
【作者单位】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
【相关文献】
1."非遗"视域下新疆世居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2."非遗"保护视域下河北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研究
3.非遗视野下藏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传承
——以朵加运动为例4.文化旅游背景下的民间非遗活态传承设计研究——以传统蓝染工艺为例5.“非遗”视域下甘肃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以庆阳香包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遗文化总结

非遗文化总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文化项目,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临清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经过市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半年的辛勤工作,取得了以下工作成绩。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保护情况。

加大临清市级名录的公布。

经过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的深入挖掘整理,成功公示了我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共十三项,其中民间文学三项(竹竿巷的故事、龙山和凤凰岭的传说、王朝佐的故事);传统舞蹈一项(水西腰鼓);传统技艺四项(老虎鞋的制作工艺、熏鸽制作工艺、风箱制作工艺、木制圈椅制作工艺);传统美术两项(木刻画、灶王爷年画);民俗两项(“二月二”打仓囤、薛刘逯古庙会);传统医药一项(德善堂细针)。

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达112项。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的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工作,采取合理利用与传承发展相结合。

临清贡砖现在已通过规模性生产,产生了一定经济效益,既合理利用了我市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进一步推动了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今年上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对临清永祥贡砖生产基地以及临清肘捶传承基地进行了工作督导,投资5万元建设了贡砖展厅。

对临清贡砖烧制技艺传承基地的资料进一步充实整理。

并从该项目的保护规划实施情况及保护现状、保护单位履行保护职责情况、代表性传承人义务履行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督导。

临清肘捶也在5月中旬进行了肘捶进校园活动,同教育局联合,组织各学校体育教师,教授肘捶技法,并逐步在校园推广。

并计划下半年对临清时调进行视频资料的拍摄和关盘的发行工作。

(三)、举行临清市农村文艺调演活动。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筹备,20xx年x月,由临清市文化馆主办的“信合杯” 20xx年临清市农村文艺调演活动在新华办事处五楼大厅拉开帷幕。

此次活动为期近两个月,覆盖全市十六个镇、办事处,调演活动中展示了临清市深厚的民俗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

中国古代捶丸发展与演变的考古学观察--兼及古代体育史有关研究方法的思考

中国古代捶丸发展与演变的考古学观察--兼及古代体育史有关研究方法的思考

中国古代捶丸发展与演变的考古学观察--兼及古代体育史有关
研究方法的思考
崔乐泉
【期刊名称】《体育学刊》
【年(卷),期】2017(024)001
【摘要】从近年发现的考古文物资料出发,结合既往学者对历史文献记载的探讨,对中国古代捶丸的发展与演变进行考古学分析。

研究认为,由步打球、棒击球发展而来的捶丸活动,迟至宋代已在社会得到广泛开展;延至明朝中期,捶丸从宫廷至平民百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普及和传承;明朝末年开始,在自身特点和多重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具有竞技性特点的捶丸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之中。

但由其独特的运动特点和规则分析,中国古代捶丸与诞生在西方的高尔夫球,应当有着某种密切关系。

【总页数】6页(P58-63)
【作者】崔乐泉
【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中国武术研究中心,上海 200438;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
文化发展中心,北京 10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12.9
【相关文献】
1.中国古代捶丸运动的盛衰演变 [J], 刘振坤
2.中国古代球类活动演进与捶丸起源研究--兼具考古学资料分析 [J], 崔乐泉
3.中国古代捶丸运动的发展演变 [J], 刘秉果
4.从《丸经》记载看中国古代捶丸运动的基本特征 [J], 崔乐泉
5.从《丸经》的版本看中国古代捶丸的演变 [J], 王家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级非遗项目临清肘捶的活态传承研究

国家级非遗项目临清肘捶的活态传承研究

国家级非遗项目临清肘捶的活态传承研究摘要:临清市地处山东省的西北地区,与河北省搭界,京杭大运河从其旁流过,临清市是古代中国南北贸易重要的水上运输中转站。

因此它在清朝时非常繁荣,很多商人和游客都会在此驻足,而且大多商船都有压船的镖师,他们在临清市休息时,会在进行交流,互相切磋学习,致使临清市有着丰富的武术文化,临清肘捶也是因此应运而生。

临清肘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常具有鲁西北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拳种,具有很高的考察和研究价值,但长久以来体育史学界对其历史研究和发展对策的研究严重不足,传承人对其传播和推广力度很强,奈何效果并不明显。

本文从临清肘捶的文化传承价值,实战价值,健身养生价值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关键词:临清肘捶;武术;传承;保护与发展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8-144-01一、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在论文研究过程中,本人利用天津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等查阅了大量的各类文献资料,包括书籍、期刊以及优秀硕士论文等资料,查阅了民俗学、文化学、武术学等方面的书籍,并进行分析、整理,为本论文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以便论文研究的顺利,从中寻求研究的最佳思路。

2.访谈法通过对临清肘捶的调查以及传承人的访谈资料总结该项目的特征以及了解该项目存在的困难,以便得出结论制定对策。

3.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法要求调查者要与被调查对象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从中观察、了解和认识当地的社会与文化。

笔者为山东省临清市人,有先天优势,多次与传承人进行交流,参与他们平时的训练,以便收集第一手资料。

二、结果与分析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安定,越来越少的人真正的去练习武术,这是所有武术拳种都面临着的严峻问题。

也是因为现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白天工作已经比较劳累,晚上大多都是在家休息,很少会有人再练习强度较大的武术功法。

临清驾鼓及其永续利用研究

临清驾鼓及其永续利用研究

临清 驾鼓源于羯鼓 ,是流行于 山东省临清市市区的一 种 民间打击乐合奏形 式。 它 以演奏形式的奇异、乐器配制 的 独特、演奏 中极强的随意性而被关注 。 据艺人洪玉清 老先生 ( 6 0岁)回忆 :1 9 5 8年京杭大运河临清先锋大桥 ,由木桥 改为石桥的通车剪彩仪式上 , 临清驾鼓助兴演 出,引起 民族 音乐学家苗 晶先生的极大兴致 ,再三叮咛驾鼓艺人 ,“ 如此 好 的艺术千万不要失传了啊 ! ”( 大 意) ;笔者的启蒙老师一
漆 桶 ”的 长 圆 形 改 成扁 圆形 ,符 合 音 响 理论 对 环 境 的 要 求 ,
专 门挖掘、 整理当地民间音 乐的原临清市文化馆副馆长程 占吉先生 , 也多次期待笔者作 为临清人能够把家乡灿 烂多彩 的音乐艺术介绍出去。 笔者 曾就临清驾鼓在 当地的受众范围
临清是平原,表演时走街 串巷 , 场地相对于羯族人 的游牧地 形而显得狭小 ,观众集 中,“ 鼓大而短 ,则它声疾 而短 闻” , 便于形成热烈的气氛。辽阔地 区则相反,要求 “ 鼓小而长, 则其声舒而远闻 ” ,羯鼓 的桶体形状就是遵循 了这一原理。

厚。 现 在 鼓 艺 人 经 过 几代 人 的努 力 ,根 据表 演 环 境 音 响 的
需要 ,对羯 鼓进行 了改进 。驾鼓为扁圆形,木质鼓形体中间 直径 4 0 0毫米, 鼓光直径 3 5 0毫米 , 两面鼓光距离 2 0 0 毫米 , 鼓面 四周用大头铁钉加 固; 鼓膛 内悬一长约鼓膛半径的钢丝 弹簧 ,一端固定在鼓帮,称 “ 鼓胆 ” 。驾鼓 由羯鼓 的 “ 正如
大 锣 ,锣 光 直径 5 2 0毫 米 , 锣沿 直 径 7 2 0毫 米 ,锣 边
的生存、变迁、传承乃至今后 的发展前景如何?笔者通过实

临清肘捶传习流变研究

临清肘捶传习流变研究
national cultural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 culture heritage, this paper selected the evolution of Linqing’s Zhouchui
which is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studied evolution of inheritors, content,
2011 年临清肘捶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
以传承发展。
也不传于歹人。1972 年至 2007 年共 35 年仅传徒弟
展,申孝生进行了多方考证与挖掘,耗费了四十余
收稿日期:20190919;
修回日期:
20191227
作者简介:
马广林(1995-),
男,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民间武术。
通讯作者:
孟 薇(1990-),
女,
硕士,
研究方向:
民间武术。
· 95 ·
2020 年第 1 期
总第 217 期
临清肘捶传习流变研究
世,在 1874 年前后,以太极理论与五行之论运于拳
inherited methods, aimed at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s to protect the local culture and further promot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Linqing’
s Zhouchui.
Key words:Linqing; Zhouchui; traditional wushu; inheritance

临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临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临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临清市是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明清时期,依靠运河漕‎运迅速崛起‎,成为当时闻‎名全国的工‎商重镇,江北五大商‎埠之一。

几百年的运‎河文化历史‎沉淀,除了留下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外,还留下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要表现在‎曲艺、民间文化、手工艺、书画、武术等方面‎。

地方曲艺文‎化临清是中国‎北方曲艺的‎发祥地之一‎,中国曲艺著‎名曲种山东‎快书发源于‎临清;“临清时调”、“临清琴曲”等直接以临‎清入名。

山东快书对于山东快‎书的起源,始于何时,惜无文字记‎载。

目前公认的‎是第三种说‎法是起源于‎清道光年间‎的落第举人‎李长清等人‎。

据老艺人相‎传:清道光六年‎(182 6年‎),名落孙山的‎书生十余人‎,归乡途中在‎临清遇雨,使他们郁闷‎之至,只能以酒解‎愁。

为发泄胸中‎的愤懑,表达惩凶除‎暴的愿望,他们便以民‎间流传的武‎松的故事为‎题材,你一言我—语,此一段彼一‎事地凑衍编‎写了一个武‎松故事的演‎唱本,演唱本编写‎完毕后,作者之一的‎李长清把它‎带回茌平原‎籍,传给他的表‎侄傅汉章。

十年之后,在曲阜的孔‎林前“林门会”上,傅汉章正式‎开场说书。

后来,傅汉章传艺‎于赵震及弟‎子魏玉河,遂形成两支‎,流传至今。

赵震一支的‎著名艺人有‎戚永立,自清代末年‎以来,戚永立等名‎家曾到南京‎、上海、杭州、汉口等地演‎唱,扩大了山东‎快书的影响‎,后传至高元‎钧(1916-1993),高元钧以注‎意刻画人物‎、表演生动风‎趣见长,被誉为“高派”。

从1940‎年开始,高元钧开始‎致力于山东‎快书语言的‎净化工作,提高了传统‎节目的艺术‎质量,并借鉴相声‎、京剧等艺术‎,加强了山东‎快书的艺术‎表现力。

目前,经多方论证‎,临清已经被‎确定为山东‎快书的起源‎地,作为历史的‎见证,高元均的半‎身汉白玉雕‎像就安坐于‎大众公园内‎。

2005年‎5月,我市成功举‎办了“全国山东快‎书大奖赛”。

简谈聊城市中小学武术的普及现状及优势

简谈聊城市中小学武术的普及现状及优势

简谈聊城市中小学武术的普及现状及优势作者:井海波杨静来源:《青少年体育》 2015年第7期井海波,杨静(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21)收稿日期:2015-06-01作者简介:井海波(1992 ~),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武术文化。

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与河南、河北两省交接,地处华东、华中、华北三大区域交界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在中小学普及武术,无论对继承和弘扬这项民族传统文化,还是增强中小学生的体质,塑造健康人格,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对聊城市中小学的武术发展状况的探究对传播中华文化,对三省之间的文化交流就显得非常有理论意义。

武术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是在古代农耕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散手和功法练习为主要运动形式,是一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在中华武术中处处体现着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亦不曾改变。

现如今,武术已成为“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一项宝贵财富,其内外兼修的运动特点决定其特有的健身功能、育人功能以及观赏价值和经济功能,已成为全世界人民共享的资源。

在国外,中国武术得到众多国外友人的认可,并有越来越多的国外人练习武术,在伦敦、纽约等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中,常可寻觅到各种中国武馆的踪影,武术今天的成就让我们为之自豪。

然而,在中国武术国际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之时,武术在国内一些城市中的发展却并不理想,例如在聊城市就少有人在继承和发展,这种状况急需改变。

而中小学作为培育祖国未来人才的场所,对于武术的普及与传承起着重要影响。

整个聊城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多达几十万,其中不算高中阶段的学生,若是全部加上,总人数将近70 万,占到聊城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之多。

基于此,笔者对聊城市中小学武术的普及现状展开调查,并提出聊城市中小学普及武术的优势所在,认为聊城市应紧抓学校武术教育,增加武术课程,使每个中小学生都认识武术、了解武术、习练武术,并把武术作为终身体育的项目之一。

肩膀上的芭蕾 ——浅析临泉肘阁抬阁传承、发展、创新

肩膀上的芭蕾 ——浅析临泉肘阁抬阁传承、发展、创新
的培养。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初中物理教育包含极高的科学性,对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
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值得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策略
1 从教学理念入手1.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以往只重视知识传授的观念。初中
在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中,许多基本概念、规律或原则都是在大量研究的
基础上进行的,并且有着非常缜密的逻辑。因此,加强对初中生科学方
·210·万方数据
《计划生育》、《回荆州》、《游西湖》、《怒打镇西关》、《高山下的花环》等。
抬阁实属肘阁的姐妹品种,自诞生之日起与肘阁一起演出,边走边
舞,肘阁在前,抬阁在后,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抬阁上面表演她是一种
群众文化,散发着乡村泥土的芬芳;她是一项高超技艺,需勤学苦练方可
完成精湛表演;她属于民间舞蹈谱系,又融合了音乐、戏剧、杂技、绘画等
味儿的新春电视盛宴。2016年亮相央视七套《过年了》全国农民春节大
联欢舞台,给全国人民新年的欢乐和祝福。2014———2016年三次走进安
徽庐阳区展演,深的省城人民的喜爱,演出结束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去。
临泉县委、县政府对肘阁、抬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常重视,成立
了非遗保护中心,拨付资金建立“肘阁、抬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和
表演艺术,他们的特点是均采用上下配合的表演模式。表演肘阁用的一
个架子有30多斤,再加上一个30多斤重的小孩,支撑者要承受六七十斤
的重量。支撑者扛着的,是沉甸甸的艺术。而观众目光是上扬的小孩
子,涂着油粉穿着戏服,扮作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小说戏剧中的人物等。
在肘阁上经常表演的节目有《刘海戏蟾》、《三国》、《吴凤岭》、《戏牡丹》、

临清民间文化调研论文

临清民间文化调研论文

临清民间文化调研论文临清传统武术文化是在临清地域内产生的一种地域武术文化。

历史上,临清处于燕、赵、齐三国的交界处,燕赵文化、齐文化和鲁文化的相互碰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临清文化。

自明代以来,凭借着漕运的便利,临清迅速崛起,成为了运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滔滔的大运河在促进临清经济的腾飞的同时,也带来了武术的交流。

作为运河上的名城重镇,临清地处要地,历代战乱频繁,武术在当地开展广泛。

临清武术汲取了齐鲁武术、燕赵武术、中州武术等地域武术的精华,并于当地民俗联系密切,它兼容并包,历久弥新,临清肘捶(国家级)和临清潭腿(省级)的成功申遗是它光辉历史的见证。

本文在史料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临清传统武术文化的成因、内容等进行研究,总结临清传统武术文化特征。

本论文分为以下五大部分:第一、对临清文化和临清传统武术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临清文化是生活在临清地域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为了生存和延续种族的需要,有意识的创造和传承下来的所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临清传统武术文化是指源发于临清地域,以该地域内的传统武术技艺为载体,涵盖了与传统武术相关的各种文化的总和。

第二、从历史背景、文化渊源、自然环境等方面分析了临清传统武术文化的成因。

频繁的战火袭扰是临清传统武术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繁荣的运河经济促进了临清武术的对外交流;燕赵文化、齐文化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临清人性格强悍、讲义气、遇事敢为的性格特征;临清的地理环境是影响临清传统武术文化形成的自然根源。

第三、从武术历史沿革、拳种分布、民俗武风、明清武举等方面介绍临清传统武术文化内容。

历史悠久,北腿先河;博采百家,兼融并蓄;武举众多,武风浓厚;融入民俗,群众性强;结合宗教,门派众多;武技实用,保国安民是临清传统武术文化的典型特色。

第四、以临清潭腿和临清肘捶进行个案研究。

第五、总结临清传统武术文化具有源发性、兼融性、军事性、民俗性、宗教性的特征。

临清肘捶的历史渊源与技法体系研究

临清肘捶的历史渊源与技法体系研究
i o i g r ut e,s e ii q i me ta d is o he r . c b x n o i n p cfc e u p n n t wn t o y
Ke r s L n i g Z o c u ;h so c lo gn;t c n c y tm ;u e r n o t u y wo d : i q n h u h i itr a r i e h ia s se i i l n a h a d sr o t t
作 为 武术 之 乡的鲁 西 门户 临清 , 民风彪 悍 , 自古 就
有 习文 尚武 的习俗 , 武状 元 、 探 花人 才辈 出 , 肘 捶 ” 武 “
“ 临清 肘捶 ” 人 申孝 生 老 师来 山 师 进行 交 流 、 谈 , 传 座 并 请他 传授 ( 们 的研 究 生 和 本 科 生 ) 临 清 肘 捶 ” 我 “ 技 法 。经过 两年 多 的研究 , 终 于抱 住 了深 埋 在 山东 临 我
个印象 , 为此 , 我又重新审视与查 阅了原 国家体委发起
组 织 的持 续 3年 的 、 国武 术 挖 掘 整 理工 作 的文 献 资 全 料 与 当 时实地 考 察 录 像 及 笔 录 , 没 有 见 到 “ 清 肘 均 临 捶” 的影 子 ,临清肘 捶 ” “ 与其 他 武 术拳 种 在 动作 名 称 、 练习形 式 、 拳理 等方 面均 有 不 同 , 行 看 不 懂 , 我 这 外 连
第2育 学院学报
J u a fS a d n n tueo yia d c t na dS o s o rl o h n o gI s tt f n i Ph sclE u ai n p t o
V0 . 7 N . 0 12 o 1 O t b r2 1 co e 0 1

临清简介

临清简介

古城文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临清市是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明清时期,临清依靠运河漕运迅速崛起, 成为江北五大商埠之一,繁荣兴盛达五百年之久,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 之美誉。明朝万历年间,临清钞关税收居运河八大钞关之首。
• 昌盛的经济孕育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临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古迹众多。唐代哲 学家吕才,明代文学家谢榛,古筝演奏家金灼南,抗日民族英雄张自忠,张自忠 1891年 出生,山东临清县人。
• 2010年,山东省临清市市申报的“肘捶”,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类别,序号6。
古城美景
• 临清市始终把发展文化事业摆在全市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繁荣发展为中心,以改革创 新为动力,围绕打造运河文化名城,加大文化事业投入,深入挖掘城市文化,不 断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初步建立了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繁荣、健康的文化体系, 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和谐发展。
• 。临清是武训兴学所在地、山东快书诞生地、《金瓶梅》故事背景地,也是著名 的轴承之乡、京剧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还是首批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 老年体育先进县。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厚的人文环境和市民良好的精神风貌,充 分展现出文化是这个古老城市的灵魂。2001年,临清成功注册了“运河名城”、 “运河古城”商标。美丽夕阳 美丽夕阳
古城简介
• 临清市居鲁西,临河北, 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三 大行政区交界处,代表中 国商业文明的京杭大运河 在此穿过,贯穿中国南北 的京九铁路及济邯高速公 路、德商高速公路在此交 汇,地处东经115.72北纬 36.68,西隔卫河与河北省 临西县相望,东隔马颊河 与高唐、茌平二县为邻, 北部与德州地区夏津县相 连,南部与聊城市和冠县 接壤,全境东西长55.44公 里,南北宽29.88公里,总 面积957平方公里,地下 资源丰富。

“非遗”视野下的武术文化传承断想

“非遗”视野下的武术文化传承断想

“非遗”视野下的武术文化传承断想作者:王传方来源:《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01期摘要:拳种是构成武术大厦的基石,是武术技理与文化的完整承载单元,武术文化传承应以拳种为单位切入。

“拳因人兴亦因人亡”,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是拳种传承的关键。

基于当前拳种传承“僵死”与“活态”的背离、拳理提升的滞后及传承人的老弱与后继乏人的严酷现实,研究着意从武术普及与推广、拳种传人及拳种生存“场域”三方面展开。

研究认为:武术普及与推广必须强调拳种意识;拳种传人培养应从民间师承、专门武术机构及普通学校三方面铺开;应关注于拳种生存之“惯习”、“地域”与“时域”三域的维护与调适。

关键词:拳种;武术;传承;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图分类号:G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2)01—0047—05Abstract:Boxing is the basis of Wushu and also a complete unit of Wushu skill and culture。

Wushu culture heritage shall be launched from boxing。

It is believed that whether boxing will flourish or not depends on human being。

Thus, protecting and educating successors is the key of inheriting boxing。

For the harsh realities of boxing in heritance such as its declination deviated from development, the lag of boxing theory and the lack of qualified successors,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opularization and promotion of Wushu, the boxing successors and survival fields。

非遗视野下的山东传统武术文化研究

非遗视野下的山东传统武术文化研究
拳、 岳王拳 、 浒拳 、 当太 乙拳 、 平拳 、 水 武 太 四通捶 等古
山东 省列入 国家 级非 遗 的武 术项 目包括 冠 县查
拳 、 阳市螳 螂拳 、 明县 佛 汉 拳 、 丘 市孙 膑 拳 、 莱 东 安 临 清市肘 捶 , 共计 5项 。还有 梁 山县 梁 山武术 、 花拳 梅 ( 山东 梅花 拳 学 会 、 山 县 ) 汶上 县 文 圣 拳 、 梁 、 子午 门 ( 山县 、 梁 东平县 ) 新泰 市徐 家拳 、 、 孙膑 拳 ( 岛市 市 青 北 区 、 岛市李 沧 区 )大 洪拳 ( 泽市 、 城县 、 州 青 、 菏 郓 滕
第3 2卷 第 1 期
21 0 2年 1月
中南 民族 大 学 学 报 (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 人 Junl f o t— et ca Sine) o ra o uhC nr i syf a oat s Hu aie n oi cecs S aU e i o i ie i l
后 继乏人 , 传承 与传播 方式单一 , 本、 像 、 文 音 书籍 利 用不充 分 , 护体 制不健 全 , 费短缺 , 乏立 法保 护等 问题 。 保 经 缺
为 此 , 加 快 体 制 改 革 , 建 专 业 队 伍 , 立 生 态保 护 区 , 大 对 传 承 人 保 护 力 度 , 行 于 基 础 教 育 , 寻 产 业 开 发 要 组 设 加 践 探
市 ) 二洪 拳 ( 、 鄄城 县 、 县 ) 巨野 县 二 郎 拳 、 岛 市 曹 、 青
老拳种 , 由于种种 原 因一 直 隐匿 于 民间 , 在其 演变 发 展 过程 中仍 然保 持 其 “ 金 璞 玉 ” 浑 的活 态 文化 本 质 ,
基 本上没 有受 到来 自外 界 的 “ 变 ” 响 , 其 自身 异 影 但

地方武术研究新成果

地方武术研究新成果

地方武术研究新成果作者:李成银来源:《少林与太极》2019年第10期序文/李成银接到《聊城武术文化研究》即将出版并邀写序的电话,我十分高兴,我出生在聊城,少年时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它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

聊城地处山东鲁西平原地区,历史文化悠久,资源丰富,人杰地灵,民风淳朴,不仅是古运河的途径地,也是中国传统武术的萌发地之一。

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具有较重要的影响力。

被国务院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列入国家级与省级非遗保护名录的武术拳种有“冠县查拳”“临清肘捶”“临清弹腿”“梅花桩拳”“东阿二郎拳”等项目,另外,还有在聊城地区广泛流传的“少林拳”“小红拳”“罗汉拳”等传统武术拳种,这些传统武术项目都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故聊城有“武术之乡”的美誉。

该地区的传统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群众基础广泛,文化底蕴深厚,既有萌发在该地的拳种,又有流入和广泛流传的项目,在《山东省体育志》《聊城县县志》等史志中有些零星的记载和叙述,有开拓,有耕耘,就会有丰硕的收获,《聊城文化武术研究》是至今第一本系统、详尽研究记述聊城武术拳种历史文化的专著。

郭会丽,张鸿阳,李杉杉,三位青年学者,经过多年的努力,对萌发和广泛流传在聊城地区的传统武术拳种和流派的历史、技术体系、传承谱系、发展现状进行了不懈的挖掘、梳理、研究、分析。

我与聊城摔跤协会主席、武协顾问张根生老师有幸参与了他们的讨论,比较熟悉该书的研究内容、体例及研究过程,而且也非常熟悉三位青年学者的人品与经历。

他们自幼习武与中国式摔跤,无论在大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求学时还是在教学工作中都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其研究成果頗丰。

工作之余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和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中国武术审美文化研究”“山东穆斯林武术活动及其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作用研究”“山东省非遗武术文化游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等课题,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代表性论著有“山东回族昆仑派武术历史渊源与发展研究”“石横出山拳的历史渊源与技法体系研究”“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武术赛事方案优化研究”等论文多篇,张鸿阳多次荣获全国摔跤冠军,三位皆是文武双全的有志青年。

非遗养生锤介绍

非遗养生锤介绍

非遗养生锤介绍一、非遗养生锤是啥?宝子们,今天咱来唠唠非遗养生锤。

这养生锤啊,可真是个好东西呢!它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结晶,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哦。

这养生锤一般是用布包裹着一些养生的材料做成的。

比如说里面可能会有艾草啦,艾草可是好东西呢,大家都知道艾灸能养生,这艾草在养生锤里也发挥着大作用。

还有可能会有一些中药的籽,像决明子之类的。

这些材料组合在一起,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养生宝库。

养生锤的作用可多啦。

当你感觉身体有点疲惫的时候,就可以拿起养生锤在肩膀上、脖子上轻轻地敲打。

就像有一双温柔的小手在给你做按摩一样,超级舒服。

特别是长时间对着电脑或者手机之后,肩膀酸得不行,养生锤一敲,那股酸胀感就慢慢消失了。

它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呢,让你的身体暖乎乎的。

二、养生锤的制作养生锤的制作也是很有讲究的。

首先得选好材料,刚才提到的艾草和决明子这些材料得是质量好的。

然后就是布的选择,一般会选择柔软又透气的布,这样握着养生锤的时候手感才好。

制作的时候,要把这些材料均匀地放进布里,然后把布包起来,紧紧地缝好,让里面的材料不会乱跑。

这过程就像是在给养生锤注入灵魂一样,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的。

三、养生锤的使用方法养生锤的使用也很简单。

你可以自己拿着在身上敲,比如从肩膀开始,沿着脖子的两侧慢慢敲,力度要适中,不要太用力啦,不然会伤到自己的。

还可以让家人或者朋友帮忙,互相给对方敲敲背什么的。

这不仅能养生,还能增进感情呢。

四、养生锤的保养养生锤也是需要保养的哦。

平时用完之后,要把它放在干净、干燥的地方,避免受潮。

如果弄脏了,可以用湿布轻轻擦拭,但是不要把里面的材料弄湿了。

要是里面的材料用久了,感觉效果没那么好了,还可以打开养生锤,更换里面的材料呢。

五、养生锤的文化内涵非遗养生锤不仅仅是一个养生的工具,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代表着咱老祖宗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是传统养生文化的一种传承。

每一个养生锤都像是一个文化的小使者,把这种传统的养生理念传播出去。

聊城武术文化研究

聊城武术文化研究

聊城武术文化研究
杨祥全
【期刊名称】《武术研究》
【年(卷),期】2024(9)5
【摘要】聊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文化深受黄河-运河文化的孕育和影响,历史上出现过聊、摄、黄、北杏、柯、薛、清、桃秋、冠氏、高唐等城邑,地处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三晋文化的交融区,长年的征战促成了聊城军事武术的快速发展,文武兼修的民风促进了聊城查拳、孙膑拳、肘捶、太祖长拳、罗汉拳等传统武术拳种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近现代,面对中国武术的巨大转型,聊城传统武术在继续发展的同时,聊城武术人还在武术教育,竞技武术训练与裁判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国武术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贡献了力量。

【总页数】7页(P7-13)
【作者】杨祥全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
【相关文献】
1."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以第二届中国· 徐州国际武术大赛暨"丝路汉风"国际武术文化节为例
2.地方武术研究新成果——《聊城武术文化研究》出版
3.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职业院校文化氛围建设研究与实践——以
聊城市技师学院(聊城高级工程职业学校)为例4.聊城市传统武术文化在全民健身中的发展对策5.回族武术文化游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以聊城市冠、莘两县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级非遗项目临清肘捶的活态传承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22T16:13:02.443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5期作者:张广余[导读] 本文从临清肘捶的文化传承价值,实战价值,健身养生价值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张广余(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301617)
摘要:临清市地处山东省的西北地区,与河北省搭界,京杭大运河从其旁流过,临清市是古代中国南北贸易重要的水上运输中转站。

因此它在清朝时非常繁荣,很多商人和游客都会在此驻足,而且大多商船都有压船的镖师,他们在临清市休息时,会在进行交流,互相切磋学习,致使临清市有着丰富的武术文化,临清肘捶也是因此应运而生。

临清肘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常具有鲁西北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拳种,具有很高的考察和研究价值,但长久以来体育史学界对其历史研究和发展对策的研究严重不足,传承人对其传播和推广力度很强,奈何效果并不明显。

本文从临清肘捶的文化传承价值,实战价值,健身养生价值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关键词:临清肘捶;武术;传承;保护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8-144-01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论文研究过程中,本人利用天津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等查阅了大量的各类文献资料,包括书籍、期刊以及优秀硕士论文等资料,查阅了民俗学、文化学、武术学等方面的书籍,并进行分析、整理,为本论文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以便论文研究的顺利,从中寻求研究的最佳思路。

2.访谈法
通过对临清肘捶的调查以及传承人的访谈资料总结该项目的特征以及了解该项目存在的困难,以便得出结论制定对策。

3.田野调查法
田野调查法要求调查者要与被调查对象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从中观察、了解和认识当地的社会与文化。

笔者为山东省临清市人,有先天优势,多次与传承人进行交流,参与他们平时的训练,以便收集第一手资料。

二、结果与分析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安定,越来越少的人真正的去练习武术,这是所有武术拳种都面临着的严峻问题。

也是因为现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白天工作已经比较劳累,晚上大多都是在家休息,很少会有人再练习强度较大的武术功法。

2.经过笔者的调查发现,现在还在练习或者从事武术相关活动的肘捶门人,年龄偏大,大约都在六十岁左右,中青一代传承人较少,几乎要出现断代的情况。

近几年也就是传承人申孝生先生会去广东,福建等地传艺交流,在南方等地有徒弟门人,但在传承地山东临清,肘捶的发展并不理想。

3.在2009年临清肘捶研究会正式成立,主要依托于传承人申孝生先生与其徒弟共同经营,当地政府、体育局对其组织并没有大力支持,研究会资金主要是申孝生先生和其徒弟提供,因为人员较少,资金捉襟见肘,无法支撑宣传和走访交流的费用。

4.肘捶的基本功、套路和对练功法较为复杂,难度系数较高,与其他门派功法相比,入门困难,很多学生都半途而废,而且肘捶门收徒较为苛刻,徒弟决定练拳后要在师傅身边待够3年,师傅才决定要不要正式收徒,很多学生看到严格的门规,都望而却步。

三、结论和建议
1.临清肘捶现在的传承人申孝生先生已经74岁高龄,自幼开始学习武术,具他自己说,他会的拳种不下20种,都是年轻时走南闯北交流得到,老先生就是一部活着的武术宝典,虽然他现在身体尚可,还会不定期的外出走访交流,但在访谈中,可以明显感觉出其记忆力大不如前。

所以可以把肘捶的习练拍成视频保留下来,多收弟子保证传承的延续。

2.每一位肘捶的传承人都应该把肘捶的传承和发展看成自己的事,共同努力,发展临清肘捶研究会,多和其他门派交流学习发展推广的经验,取其长处,去其糟粕,找到最适合肘捶发展的路线,制定目标,才能更有动力的发展和传承它。

3.应该加强政府的干预,政府做导向,为临清肘捶的传播和推广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可以给肘捶习练者提供一个专门的场地,进行平时的练习和教学活动,也可以多组织表演和比赛,让大众更直观,更清楚的了解这个项目,提升大众对肘捶的兴趣。

只有练习者越来越多,项目才能发展的越来越好。

4.临清市第一中学已经被确立为山东省150所省级体育专项特色学校,而它的专项正是武术,临清肘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临清市本土项目,应该第一个进校园,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体制,又有利于肘捶的传播发展。

参考文献
[1]明清时期临清城市的兴盛与衰落[J].王传兴,田萌.黑龙江史志. 2014(05).
[2]非遗视野下山东传统武术文化特征与价值研究[J].李成银,李杉杉,张志成.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4(01).
[3]我与通备武学的一段情缘[J]. 魏庆新.武当. 2014(02).
[4]滇黔武术文化的地域特征及诠释[J].郭振华,李翼飞.中华武术(研究). 2013(08).
[5]临清潭腿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赵景磊,董春磊.搏击(武术科学). 2012(09).
[6]上海滩传奇武术家马永贞武艺研究[J].范景鹏,钱家成.中华武术(研究). 2012(05).
[7]临清潭腿的攻防技法特点研究[J].丁传伟,王继生.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2(01).
[8]临清肘捶的历史渊源与技法体系研究[J]. 李成银.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