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大别山区国家级非遗工艺美术类项目
大别山区国家级非遗安徽工艺美术类项目一:舒城竹编(国字序号350、国字项目编号Ⅶ-51)依偎在大别山余脉怀抱中的安徽舒城地区,周朝时期即为子爵国,秦置九江郡舒城县治。
依山傍水又处于亚热带的天然地理优势,盛产水竹。
舒城地区的人们利用水竹编制睡席,历史可查的就可以延伸到春秋战国时期,足见其悠久的历史。
舒席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从水竹采伐后至制成舒席成品,中间有着十五道繁杂细致的工序,以确保舒席的产品质量。
因采用精选水竹制作,舒席除了编织细密、坚韧耐磨、柔软舒适的特性外,还有着折卷不断、吸汗清凉的独特之处。
竹编的舒席,在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被归类在“传统美术”项目之下,之所以舒席能够从“传统技艺”类上升到“传统美术”类,是源于除了其细密严谨的编制技艺之外,更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在。
舒席制作工艺从实用工艺品上升到工艺美术品的独到之处,便是将山水花鸟、工笔人物,通过细细的竹篾精细的刻画在席子上。
这要求每位篾工均要懂得绘画的构图和章法,在使用不同色彩的竹篾之前,就需要对所编的产品进行精心布局;不但要将绘画作品编织进产品,还要求席面的绘画作品对比鲜明,浓淡相宜。
这使舒席从一件日用手工制品,提升到艺术品的崇高地位。
明朝天顺年间,时任史部尚书的舒城籍进士秦民悦,将编有祥龙图案的舒席呈献给大明英宗皇帝朱祁镇,深得英宗赞许。
英宗皇帝朱笔御批道:“顶山奇竹,龙舒贡席”。
从此,舒城竹席,以“龙舒贡席”之名,名满天下。
在此之后的1906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舒席荣获全球篾业一等奖;后又在美国芝加哥国际博览会上,舒席再获国际一等奖;舒席产品,更在国内更多的展会中获得多项奖项,举不胜举。
这使得舒席成为一个中国乃至世界的著名工艺美术产品。
秦民悦有诗曰“回首青松响泉濑,依稀时听韵悠悠”。
舒城地区的篾工们,正秉承古代诗画的人文情怀,用手中细密的水竹从远古一路走来,继续为明天,编织着美好的未来。
二:霍邱柳编(国字序号831、国字项目编号Ⅶ-55)距今五六千万年前的第三纪喜玛拉雅运动,在华夏大地上造就一块神奇的几乎等边三角型的冲积带,这个近三十一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平原,就是华北平原,也称之为黄淮海平原。
徽州非遗项目简介
徽州非遗项目简介
漆艺
级别:国家级
介绍:中国漆艺已有7000多年历史,徽州漆器髹饰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州三雕级别:国家级介绍:徽州三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世代相传,有完整的工艺流程,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竹刻
级别:国家级
介绍:古徽州曾是明清时期著名的“雕刻艺术之乡”,其中徽州竹雕在中国竹雕技艺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4年,徽州竹雕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安徽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70项,其中新入选项目65项,扩展项目5项)
新入选项目(65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一、民间文学(4项)
1
Ⅰ—19
庄子传说
亳州市蒙城县
2
Ⅰ—20
蒙城歌谣
亳州市蒙城县
3
Ⅰ—21
张孝祥与镜湖的故事
芜湖市镜湖区
4
Ⅰ—22
九井沟传说
宿松县
二、传统音乐(6项)
5
Ⅱ—27
黄山市祁门县
九、民俗(5项)
61
Ⅹ—39
吴山庙会
合肥市长丰县
62
Ⅹ—40
张家祠祭祀活动
阜阳市临泉县
63
Ⅹ—41
降福会
宣城市
64
Ⅹ—42
郭村周王会
黄山市黄山区
65
Ⅹ—43
许岭灯会
宿松县
扩展项目(5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Ⅳ-21
淮北梆子戏
亳州市谯城区
2
Ⅴ-2
淮北大鼓
亳州市蒙城县
3
Ⅶ-10
徽州三雕
45
Ⅷ—76
徽州楹联匾额传统制作技艺
黄山市黟县
46
Ⅷ—77
徽州顶市酥制作技艺
黄山市屯溪区
47
Ⅷ—78
徽作家具制作技艺
黄山市徽州区
48
Ⅷ—79
太平曹氏纸制作技艺
黄山市黄山区
49
Ⅷ—80
黄山玉雕刻技艺
黄山市黄山区
50
Ⅷ—81
徽州手工瓷制作技艺
黄山市祁门县
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83项)类别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民间文学(6项)1 鞭打芦花宿州市萧县2 孔雀东南飞传说安庆市潜山县、怀宁县3 桐城歌安庆市桐城市4 六尺巷传说安庆市桐城市5 徽州民谣黄山市6 徽州楹联匾额黄山市民间音乐(12项)7 五河民歌蚌埠市五河县8 皖西大别山民歌六安市9 寿州锣鼓六安市寿县10 金寨古碑丝弦锣鼓六安市金寨县11 繁昌民歌芜湖市繁昌县12 铜陵牛歌铜陵市铜陵县13 贵池民歌池州市贵池区14 石台唱曲池州市石台县15 九华山佛教音乐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16 潜山弹腔安庆市潜山县17 徽州民歌黄山市18 齐云山道教音乐黄山市休宁县民间舞蹈(10项)19 卫调花鼓蚌埠市龙子湖区20 临北狮子舞蚌埠市五河县21 火老虎淮南市凤台县22 秧歌灯滁州市来安县23 肘歌抬歌六安市寿县、阜阳市临泉县24 十兽灯芜湖市南陵县25 竹马灯铜陵市铜陵县26 东至花灯池州市东至县27 黎阳仗鼓黄山市屯溪区28 祁门傩舞黄山市祁门县传统戏剧(12项)29 淮北花鼓戏宿州市埇桥区、淮北市30 亳州二夹弦亳州市谯城区31 坠子戏宿州市32 嗨子戏阜阳市阜南县33 推剧淮南市凤台县、阜阳市颍上县34 洪山戏滁州市来安县35 含弓戏巢湖市含山县36 梨簧戏芜湖市37 南陵目连戏芜湖市南陵县38 皖南花鼓戏宣城市39 石台目连戏池州市石台县40 文南词安庆市宿松县、池州市东至县曲艺(5项)41 门歌合肥市包河区42 淮北大鼓淮北市濉溪县43 清音阜阳市太和县44 渔鼓阜阳市界首市45 锣鼓书六安市金安区杂技与竞技(2项)46 华佗五禽戏亳州市47 民间杂技马戏阜阳市临泉县、宿州市埇桥区民间美术(9项)48 火笔画合肥市49 灵璧钟馗画宿州市灵璧县50 萧县农民画宿州市萧县51 民间剪纸阜阳市52 凤画滁州市凤阳县53 青阳农民画池州市青阳县54 望江挑花安庆市望江县55 徽派版画黄山市歙县56 徽州篆刻黄山市黟县传统手工技艺(15项)57 宿州乐石砚制作技艺宿州市58 紫金砚制作技艺淮南市、六安市寿县59 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六安市寿县、淮南市60 舒席制作技艺六安市舒城县61 太平府铜壶技艺马鞍山市当涂县62 传统加工纸制作技艺巢湖市63 无为剔墨纱灯技艺巢湖市无为县64 徽墨制作技艺宣城市绩溪县,黄山市歙县、屯溪区65 石台油坊榨制技艺池州市石台县66 桑皮纸制作技艺安庆市潜山县、岳西县67 徽州漆器制作技艺黄山市屯溪区68 徽州建筑技艺黄山市69 徽派盆景技艺黄山市歙县70 祁门红茶制作技艺黄山市祁门县71绿茶制作技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屯溪绿茶、松萝茶、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黄山市徽州区、黄山市黄山区、黄山市屯溪区、黄山市休宁县、六安市、六安市霍山县传统医药(1项)72新安医学黄山市民俗(11项)73 洋蛇灯合肥市肥东县 74 涂山禹王庙会蚌埠市怀远县 75 界首苗湖书会阜阳市界首市 76 走太平滁州市全椒县 77 霸王祠三月三庙会巢湖市和县 78 九华山庙会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 79 跳五猖宣城市郎溪县 80 徽菜宣城市绩溪县、黄山市 81 程大位珠算法黄山市82 徽州祠祭黄山市祁门县、黟县 83轩辕车会黄山市黄山区2、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一、民间文学(1项)1 Ⅰ—5 徽州民谣(绩溪民歌民谣)宣城市绩溪县三、传统舞蹈(1项)2 Ⅲ—1 卫调花鼓(凤阳花鼓戏)滁州市凤阳县四、传统戏剧(2项)3 Ⅳ—13 庐剧(东路庐剧)巢湖市和县4 Ⅳ—20 徽剧(徽戏童子班)宣城市绩溪县五、曲艺(2项)5 Ⅴ—2 淮北大鼓亳州市利辛县 6Ⅴ—3清音(清音戏)亳州市利辛县七、传统美术(2项)7 Ⅶ—4 剪纸(亳州剪纸、萧县剪纸)亳州市谯城区宿州市萧县 8Ⅶ—11竹编(王河舒席、徽州竹编)安庆市潜山县黄山市屯溪区八、传统技艺(1项) 9Ⅷ—14红茶制作技艺(葛公红茶制作技艺)池州市东至县十、民俗(1项) 10Ⅹ—12抬阁(肘阁、湖村抬阁、隆阜抬阁)阜阳市颍州区宣城市绩溪县黄山市屯溪区3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90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一、民间文学(2项)1 Ⅰ—7 老子传说故事亳州市涡阳县2 Ⅰ—8 涂山大禹传说蚌埠市怀远县二、传统音乐(8项)3 Ⅱ—15 砀山唢呐宿州市砀山县4 Ⅱ—16 淮河锣鼓阜阳市颍上县5 Ⅱ—17 谢郢锣鼓淮南市凤台县6 Ⅱ—18 丰收锣鼓滁州市明光市7 Ⅱ—19 凤阳民歌滁州市凤阳县8 Ⅱ—20 思帝乡锣鼓六安市金寨县9 Ⅱ—21 无为民歌巢湖市无为县10 Ⅱ—22 断丝弦锣鼓安庆市宿松县三、传统舞蹈(16项)11 Ⅲ—12 棒鼓舞亳州市涡阳县12 Ⅲ—13 钱杆舞蚌埠市五河县13 Ⅲ—14 旱船舞蚌埠市五河县14 Ⅲ—15 太和狮子灯阜阳市太和县15 Ⅲ—16 马戏灯淮南市毛集区16 Ⅲ—17 手狮灯滁州市来安县17 Ⅲ—18 采石跳和合马鞍山市雨山区18 Ⅲ—19 无为鱼灯巢湖市无为县19 Ⅲ—20 云舞宣城市郎溪县20 Ⅲ—21 舞宣城市绩溪县21 Ⅲ—22 火狮舞宣城市绩溪县22 Ⅲ—23 平安草龙灯池州市东至县23 Ⅲ—24 十二月花神安庆市潜山县24 Ⅲ—25 花梆舞安庆市太湖县25 Ⅲ—26 徽州板凳龙黄山市休宁县黄山市徽州区合并项26 Ⅲ—27 采茶扑蝶舞黄山市祁门县四、传统戏剧(6项)27 Ⅳ—21 淮北梆子戏宿州市、阜阳市合并项28 Ⅳ—22 灵璧皮影戏宿州市灵璧县29 Ⅳ—23 余家皮影戏蚌埠市禹会区30 Ⅳ—24 皖南皮影戏宣城市宣州区31 Ⅳ—25 鸡公调池州市东至县32 Ⅳ—26 曲子戏安庆市太湖县五、曲艺(10项)33 Ⅴ—7 庐州大鼓合肥市肥东县合并项合肥市肥西县34 Ⅴ—8 花腔渔鼓宿州市萧县35 Ⅴ—9 萧县坠子宿州市萧县36 Ⅴ—10 灵璧琴书宿州市灵璧县37 Ⅴ—11 淮河琴书蚌埠市阜阳市阜南县合并项38 Ⅴ—12 端公腔蚌埠市怀远县39 Ⅴ—13 扁担戏阜阳市界首市40 Ⅴ—14 端鼓滁州市明光市41 Ⅴ—15 白曲滁州市来安县42 Ⅴ—16 小调胡琴书六安市舒城县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3项)43 Ⅵ—3 晰扬掌亳州市44 Ⅵ—4 六洲棋淮南市45 Ⅵ—5 叶村叠罗汉黄山市歙县七、传统美术(10项)46 Ⅶ—12 吴山铁字合肥市长丰县47 Ⅶ—13 葫芦烙画合肥市瑶海区48 Ⅶ—14 民间扎彩合肥市包河区巢湖市含山县合并项49 Ⅶ—15 萧县石刻宿州市萧县50 Ⅶ—16 杨氏微雕蚌埠市51 Ⅶ—17 天官画滁州市天长市52 Ⅶ—18 羽毛画巢湖市和县53 Ⅶ—19 皖南木雕宣城市宣州区54 Ⅶ—20 徽州根雕黄山市55 Ⅶ—21 徽州竹雕黄山市徽州区八、传统技艺(19项)56 Ⅷ—22 临涣酱培包瓜制作工艺淮北市57 Ⅷ—23 千年古井贡酒酿造工艺亳州市58 Ⅷ—24 符离集烧鸡制作技艺宿州市埇桥区59 Ⅷ—25 临泉毛笔制作技艺阜阳市临泉县60 Ⅷ—26 淮河柳编工艺(黄岗柳编、霍邱柳编)阜阳市阜南县六安市霍邱县合并项61 Ⅷ—27 滁菊制作技艺滁州市62 Ⅷ—28 大救驾制作工艺六安市寿县63 Ⅷ—29 迎驾酒传统酿造技艺六安市霍山县64 Ⅷ—30 博望打铁工艺马鞍山市当涂县65 Ⅷ—31 传统钾明矾制作技艺巢湖市庐江县66 Ⅷ—32 宣酒纪氏古法酿造技艺宣城市67 Ⅷ—33 铜陵白姜制作技艺铜陵市68 Ⅷ—34 铸胎掐丝珐琅制作技艺安庆市桐城市69 Ⅷ—35 痘姆陶器手工制作技艺安庆市潜山县70 Ⅷ—36 顶谷大方制作技艺黄山市歙县71 Ⅷ—37 观音豆腐制作技艺黄山市歙县72 Ⅷ—38 五城米酒酿制技艺黄山市休宁县73 Ⅷ—39 五城豆腐干制作技艺黄山市休宁县74 Ⅷ—40 皖南火腿腌制技艺(兰花火腿腌制技艺、汤口火腿腌制技艺)黄山市休宁县黄山市黄山区合并项九、传统医药(2项)75 Ⅸ—2 张一贴内科黄山市76 Ⅸ—3 西园喉科黄山市歙县十、民俗(14项)77 Ⅹ—12 九曲黄河阵亳州市利辛县78 Ⅹ—13 大班会亳州市谯城区79 Ⅹ—14 清明庙会蚌埠市五河县80 Ⅹ—15 大黄庙会阜阳市界首市81 Ⅹ—16 天长孝文化滁州市天长市82 Ⅹ—17 琅琊山初九庙会滁州市琅琊区83 Ⅹ—18 四顶山庙会六安市寿县84 Ⅹ—19 繁昌县中分村徐姓祭祖习俗芜湖市繁昌县85 Ⅹ—20 安苗节宣城市绩溪县86 Ⅹ—21 赛琼碗宣城市绩溪县87 Ⅹ—22 花车转阁宣城市绩溪县88 Ⅹ—23 福主庙会池州市东至县89 Ⅹ—24 上九庙会黄山市徽州区90 Ⅹ—25 婆溪河灯黄山市黄山区4、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编辑安徽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计81项。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亳州市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杂技与竞技)
823
Ⅵ-51
马戏(埇桥马戏)
宿州市埇桥区
七、传统美术(民间美术)
870
Ⅶ-94
盆景技艺(徽派盆景技艺)
歙县
八、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
910
Ⅷ-127
漆器髹饰技艺(徽州漆器髹饰技艺)
黄山市屯溪区
912
Ⅷ-129
纸笺加工技艺
巢湖市
913
Ⅷ-130
宣笔制作技艺
徽剧
黄山市
201
Ⅳ—57
庐剧
合肥市、六安市
204
Ⅳ—60
黄梅戏
安庆市
206
Ⅳ—62
泗州戏
宿州市、蚌埠市
231
Ⅳ—87
目连戏(徽州目连戏)
祁门县
233
Ⅳ—89
傩戏(池州傩戏)
池州市
五、曲艺
272
Ⅴ—36
凤阳花鼓
凤阳县
七、民间美术
336
Ⅶ—37
徽州三雕
黄山市
八、传统手工技艺
352
Ⅷ—2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
界首市
大别山民歌
六安市
577
Ⅱ-78
徽州民歌
黄山市
638
Ⅱ-139
道教音乐(齐云山道场音乐)
休宁县
三、传统舞蹈(民间舞蹈)
642
Ⅲ-45
灯舞(东至花灯舞)
东至县
645
698
Ⅳ-97
坠子戏
宿州市
712
Ⅳ-111
文南词
宿松县
713
Ⅳ-112
花鼓戏
宿州市、淮北市、宣城市
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一、民间文学1.鞭打芦花萧县春秋时称“萧国”,秦始置县,历代均属徐州,1955年由江苏省划归安徽省,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
传说萧县皇藏峪西北山顶,是孔子游此遇雨后的晒书场。
孔子的弟子闵子骞,与老师同为鲁国人,后随父迁到萧国东南的乡村安家。
至今,萧县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孔夫子及其弟子的故事。
《鞭打芦花》就是其中的一则:孔子的弟子闵子骞,常受后母虐待,却怀“忠恕”之心,矢口不讲。
一次,子骞及二弟随父坐牛车出门探亲,行至萧国一山村旁,风雪突起,车上的二弟喜眉笑眼,子骞则冻得瑟瑟发抖。
其父见状,怒用鞭打,刹时间子骞的袄烂而芦花飞,骞父发现幼子棉衣则裹着丝绒,始明真相。
其父立即赶车返家(此村就是萧县“车牛返”村),愤怒休妻。
子骞跪求父亲饶恕后母:“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
”后母感动认错,一家人复又和好。
后来,孔子知道了,夸赞道:“孝哉闵子骞!”(闵家居住的乡村,即今宿州市埇桥区闵贤乡)。
“爱人”和“忠恕”,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闵子骞将此化为了具体言行,成了封建社会人们的一面镜子,在今天仍有其积极意义。
《鞭打芦花》在基本故事不变的前提下,因地域、习俗、讲述人的不同,细节和语言都会有所变化,是值得研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孔雀东南飞传说东汉建安年间,庐江郡小吏焦仲卿娶本地刘兰芝为妻,夫妻恩爱情深。
但兰芝为焦母不容,被遣回娘家。
焦、刘两人分手时发誓生死相爱,不复嫁娶。
兰芝回娘家后,其兄逼其改嫁,走投无路投水身亡。
焦仲卿闻讯后也自缢于庭树,酿成了一出封建婚姻悲剧。
时人为怀念这对夫妇的忠贞爱情,作长诗《孔雀东南飞》以悼之。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叙事诗成熟的里程碑。
《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双壁”。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诗前小序记载了故事梗概、发生年代、地点、人物姓名、身份等,其时其人其事,真实可考。
男主角焦仲卿是潜山焦家畈人,女主角刘兰芝是怀宁县刘家山人,焦家畈与刘家山仅一河之隔。
黄山市非遗文化名录(全)
工艺展示及体验、旅游商品
黄山区
省遗 黟县彩绘壁画 査德卿 徽州传统彩绘壁画艺术,是广泛用于徽州古民居中的传统绘画装饰艺术。
观赏体验
黟县
省遗
徽州竹编
曹德泉 龙门竹编是在农耕社会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农民艺术,是农民思维与物质观念的产物。 工艺展示及体验、旅游商品
黄山区
22
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级别 国家级
非遗名录 闹灯会 地戏
锡格子茶 女婿上门 九都做社 五都清明 徽州祠祭 “出地方” “游太阳” 宏村水系文化 水口文化 徽州楹联匾额 黟县方言 “龙凤呈祥”(板凳龙) “山越之秋”(赶野猪) 雉山凤舞
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1.黄山市:民间文学:徽州民谣(黄山市)徽州楹联匾额(黄山市)传统音乐:徽州民歌(黄山市国家名录)齐云山道教音乐(黄山市休宁县国家名录)传统舞蹈:祁门傩舞(黄山市祁门县国家名录)黎阳仗鼓(黄山市屯溪区)徽州板凳龙(黄山市休宁县、徽州区)采茶扑蝶舞(黄山市祁门县)跳钟馗(黄山市徽州区)传统戏剧:徽剧(安徽省徽剧团、黄山市国家名录)徽州目连戏(黄山市国家名录)杂技与竞技:三阳打秋千(黄山市歙县)民间美术:徽州“三雕”(黄山市国家名录)徽州根雕(黄山市)徽州竹编(黄山市黄山区)徽州竹雕(黄山市徽州区)徽州竹编(黄山市屯溪区)徽州篆刻、黟县彩绘壁画(黄山市黟县)徽派版画(黄山市歙县)传统手工技艺:万安罗盘制作技艺(黄山市休宁县国家名录)徽墨制作技艺(黄山市歙县屯溪区)歙砚制作技艺(黄山市歙县国家名录)徽州漆器制作技艺(黄山市屯溪区国家名录)徽州建筑技艺(黄山市国家名录)徽派盆景技艺(黄山市歙县国家名录)祁门红茶制作技艺(黄山市祁门县国家名录)绿茶制作技艺之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黄山市国家名录)绿茶制作技艺之屯溪绿茶、徽州毛笔制作技艺(黄山市屯溪区)火腿腌制技艺(黄山市黄山区)顶谷大方制作技艺、观音豆腐制作技艺(黄山市歙县)五城米酒酿制技艺、五城豆腐干制作技艺、兰花火腿腌制技艺、松萝茶(黄山市休宁县)汤口利源手工制麻技艺、余香石笛制作技艺(黄山市黟县)传统医药:张一贴内科、新安医学(黄山市)西园喉科(黄山市歙县)祁门胡氏骨伤科(黄山市祁门县)民俗:程大位珠算法(黄山市国家名录)徽州祠祭(黄山市祁门县、黟县)隆阜抬阁(黄山市屯溪区)轩辕车会、徽菜、上九庙会、婆溪河灯、五福神会(黄山市)齐云山道场表演(黄山市休宁县)2.宣城市:民间文学:徽州民谣(绩溪民歌民谣)(绩溪县)传统音乐:云梯畲族民歌(宣城市宁国市)大小锣鼓(宣城市郎溪县)传统舞蹈:云舞(宣城市郎溪县)舞徊、火狮舞、手龙舞、火马舞(宣城市绩溪县)传统戏剧:皖南花鼓戏(宣城市国家名录)皖南皮影戏(宣城市宣州区)徽剧(徽戏童子班)(宣城市绩溪县)杂技与竞技:叶村叠罗汉(黄山市歙县)游龙舟、抬五帝、跳旗(宣城市绩溪县)民间美术:剪纸、皖南木雕(宣城市宣州区)传统手工技艺:宣纸制作技艺(宣城市泾县国家名录)徽墨制作技艺(宣城市绩溪县国家名录)宣笔制作技艺(宣城市宣州区、泾县国家名录)宣酒纪氏古法酿造技艺(宣城市)绿茶制作技艺之涌溪火青(宣城市泾县)徽墨制作技艺宣城市(宣城市旌德县)古南丰徽派本坊小缸酿造技艺(宣城市郎溪县)民俗:小马灯、跳五猖(宣城市郎溪县)安苗节、赛琼碗、花车转阁、花车转阁、徽菜、祭社、湖村抬阁(宣城市绩溪县)畲族婚嫁习俗(宣城市宁国市)3.安庆市:民间文学:桐城歌(安庆市桐城市国家名录)六尺巷传说(安庆市桐城市)小孤山传说(安庆市宿松县)孔雀东南飞传说(潜山县、怀宁县)传统音乐:潜山弹腔(安庆市潜山县)断丝弦锣鼓(安庆市宿松县)传统舞蹈:十二月花神(安庆市潜山县)花梆舞(安庆市太湖县)莲湘舞(安庆市望江县)传统戏剧:黄梅戏(安庆市国家名录)岳西高腔(安庆市岳西县国家名录)文南词(安庆市宿松县国家名录)曲子戏(安庆市太湖县)木偶戏(安庆市潜山县)杂技与竞技:东乡武术(安庆市枞阳县)民间美术:望江挑花(安庆市望江县国家名录)竹编(安庆市潜山县)传统手工技艺:桑皮纸制作技艺(安庆市潜山县、岳西县国家名录)秋石制作技艺、铸胎掐丝珐琅制作技艺(安庆市桐城市)痘姆陶器手工制作艺(安庆市潜山县)顶雪贡糕制作技艺(安庆市怀宁县)绿茶制作技艺之岳西翠兰(安庆市岳西县)民俗:王圩灯会(安庆市桐城市)4.池州市、铜陵市:传统音乐:牛歌(铜陵市)贵池民歌(池州市贵池区)石台唱曲(池州市石台县)九华山佛教音乐(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传统舞蹈:东至花灯(池州市东至县国家名录)竹马灯(铜陵市铜陵县)平安草龙灯(池州市东至县)戏剧:青阳腔(池州市青阳县国家名录)贵池傩戏(池州市国家名录)石台目连戏(池州市石台县)文南词、鸡公调(池州市东至县)曲艺:酉华唱经锣鼓(池州市青阳县)民间美术:青阳农民画(池州市青阳县)传统手工技艺:铜陵白姜制作技艺、中国传统失蜡法(铜陵市)石台油坊榨制技艺(池州市石台县)红茶制作技艺(池州市东至县)大九华水磨玉骨绢扇制作技艺(池州市青阳县)民俗:九华山庙会(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5.芜湖市、马鞍山市、滁州市:传统音乐:当涂民歌(马鞍山市当涂县国家名录)繁昌民歌(芜湖市繁昌县)丰收锣鼓(滁州市明光市)凤阳民歌(滁州市凤阳县)凉亭锣鼓(滁州市定远县)传统舞蹈:采石跳和合(马鞍山市雨山区)流星赶月(滁州明光市)凤阳花鼓戏(滁州市凤阳县)秧歌灯、手狮灯(滁州市来安县)二龙戏蛛(滁州市定远县)十兽灯(芜湖市南陵县)戏剧:梨簧戏(芜湖市)南陵目连戏(芜湖市南陵县)洪山戏(滁州市来安县)曲艺:凤阳花鼓(滁州市凤阳县国家名录)端鼓(滁州市明光市)白曲(滁州市来安县)杂技与竞技:湖阳打水浒(马鞍山市当涂县)民间美术:天官画(滁州市天长市)凤画(滁州凤阳县)传统手工技艺:芜湖铁画锻制技艺(芜湖市国家名录)耿福兴传统小吃制作技艺(芜湖市镜湖区)滁菊制作技艺(滁州市)博望打铁工艺、太平府铜壶技艺(马鞍山市当涂县)大王冲佛香制作技艺(芜湖市南陵县)民俗:琅琊山初九庙会(滁州市琅琊区)天长孝文化(滁州市天长市)走太平(滁州市全椒县)广济寺庙会(芜湖市镜湖区)八社神灯(芜湖市芜湖县)繁昌县中分村徐姓祭祖习俗、群龙朝神山、九连麒麟灯会(芜湖市繁昌县)送春(芜湖市南陵县)6.阜阳市、亳州市:民间文学:老子传说故事、捻军歌谣(亳州市涡阳县)管仲的传说(阜阳市颍上县)传统音乐:淮河锣鼓(阜阳市颍上县)传统舞蹈:肘歌抬歌(阜阳市临泉县国家名录)棒鼓舞(亳州市涡阳县)太和狮子灯(阜阳市太和县)花鼓灯(阜阳市颍上县)传统戏剧:淮北梆子戏(阜阳市)泗州戏(拉魂腔)(亳州市利辛县)推剧(阜阳市颍上县)嗨子戏(阜阳市阜南县)亳州二夹弦(亳州市谯城区)曲艺:清音(阜阳市太和县)清音、清音戏(亳州市利辛县)淮北大鼓(亳州市利辛县)淮河琴书(阜阳市阜南县)扁担戏、渔鼓(阜阳市界首市)杂技与竞技:华佗五禽戏、晰扬掌(亳州市)鲖城火叉、火鞭、民间杂技马戏(阜阳市临泉县)民间美术:民间剪纸(阜阳市、国家名录)剪纸(亳州市谯城区)传统手工技艺:界首彩陶烧制技艺(阜阳市界首市、国家名录)千年古井贡酒酿造工艺(亳州市)临泉毛笔制作技艺(阜阳市临泉县)河柳编工艺(阜阳市阜南县)阜阳刺绣(阜阳市太和县、界首市)颍州枕头馍制作技艺(阜阳市颍州区)杜氏刻铜技艺(阜阳市)传统医药:武氏手诊手疗医术(阜阳市颍东区)民俗:界首苗湖书会(阜阳市界首市国家名录)九曲黄河阵(亳州市利辛县)大班会(亳州市谯城区)大黄庙会(阜阳市界首市)7.淮北市、宿州市:民间文学:鞭打芦花、皇藏峪的传说(宿州市萧县)传统音乐:砀山唢呐(宿州市砀山县)灵璧菠林喇叭(宿州市灵璧县)传统戏剧:泗州戏(宿州市国家名录)坠子戏(宿州市国家名录)淮北花鼓戏(宿州市埇桥区、淮北市国家名录)淮北梆子戏(宿州市)灵璧皮影戏(宿州市灵璧县)砀山四平调(宿州市砀山县)曲艺:淮北大鼓(淮北市濉溪县)花腔渔鼓、萧县坠子(宿州市萧县)灵璧琴书(宿州市灵璧县)杂技与竞技:民间杂技马戏(宿州市埇桥区国家名录)民间美术:砀山年画(宿州市砀山县)萧县农民画、剪纸、萧县石刻(宿州市萧县)灵璧磬石雕刻、灵璧钟馗画(宿州市灵璧县)传统手工技艺:宿州乐石砚制作技艺(宿州市)口子窖酒酿造技艺、临涣酱培包瓜制作工艺(淮北市)符离集烧鸡制作技艺(宿州市埇桥区)泗县药物布鞋制作技艺(宿州市泗县)传统医药:王氏接骨膏药(宿州市砀山县)8.蚌埠市、淮南市:民间文学:涂山大禹传说(蚌埠市怀远县)垓下民间传说(蚌埠市固镇县)传统音乐:五河民歌(蚌埠市五河县国家名录)谢郢锣鼓(淮南市凤台县)传统舞蹈:花鼓灯(蚌埠、淮南凤台县国家名录)火老虎(淮南市凤台县国家名录)卫调花鼓(蚌埠市龙子湖区)临北狮子舞、钱杆舞、旱船舞(蚌埠市五河县)马戏灯(淮南市毛集区)采莲灯(淮南市潘集区)藤牌对马(淮南市田家庵区)传统戏剧:泗州戏(蚌埠市国家名录)推剧(淮南市凤台县)余家皮影戏(蚌埠市禹会区)曲艺:淮河琴书(蚌埠市)端公腔(蚌埠市怀远县)清明庙会(蚌埠市五河县)杂技与竞技:六洲棋、永京拳(淮南市)民间美术:杨氏微雕(蚌埠市)传统手工技艺:紫金砚制作技艺、豆腐传统制作技艺(淮南市)寿州窑陶瓷制作技艺(淮南市八公山区、大通区)传统医药:石良道膏药(蚌埠市怀远县)民俗:涂山禹王庙会(蚌埠市怀远县)9.合肥市、六安市:民间文学:包公故事(合肥市)刘铭传故事(合肥市肥西县)伍子胥过昭关的传说(巢湖市含山县)白牡丹的传说(巢湖市居巢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六安市舒城县)安丰塘的传说(六安市寿县)传统音乐:巢湖民歌(巢湖市国家名录)大别山民歌(六安市国家名录)寿州锣鼓(六安市寿县)金寨古碑丝弦锣鼓、思帝乡锣鼓(六安市金寨县)无为民歌(巢湖市无为县)传统舞蹈:肘歌抬歌(六安市寿县国家名录)无为鱼灯(巢湖市无为县)抛头狮(肥市蜀山区)传统戏剧:庐剧(合肥市、六安市国家名录)东路庐剧(巢湖市和县)含弓戏(巢湖市含山县)曲艺:门歌(合肥市包河区)锣鼓书(六安市金安区)庐州大鼓(合肥市肥东县、肥西县)小调胡琴书(六安市舒城县)四弦书(六安市霍山县)寿州大鼓、淮词(六安市寿县)民间美术:火笔画(合肥市)剪纸(巢湖市和县)吴山铁字(合肥市长丰县)葫芦烙画(合肥市瑶海区)民间扎彩(合肥市包河区、巢湖市含山县)羽毛画(巢湖市和县)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加工纸制作技艺(巢湖市国家名录)舒席制作技艺(六安市舒城县国家名录)绿茶制作技艺之六安瓜片(六安市裕安区、国家名录)无为剔墨纱灯技艺(巢湖市无为县)绿茶制作技艺之舒城小兰花(六安市舒城县)豆腐传统制作技艺、紫金砚制作技艺、大救驾制作工艺(六安市寿县)迎驾酒传统酿造技艺、石斛泡制技艺、绿茶制作技艺之霍山黄芽(六安市霍山县)霍邱柳编(六安市霍邱县)“公和堂”狮子头制作技艺(合肥市肥东县)庐江小红头制作技艺、传统钾明矾制作技艺(巢湖市庐江县)一品玉带糕制作技艺(巢湖市居巢区)民俗:洋蛇灯(合肥市肥东县国家名录)邀大岭(六安市金安区)紫蓬山庙会(合肥市肥西县)霸王祠三月三庙会(巢湖市和县)四顶山庙会(六安市寿县)。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歙砚因生产于歙县而得名, 是砚中的上乘珍品。唐代 开元年间,歙砚之名始传, 并流行全国,历经唐、宋、 元、明、清等朝而不衰。 “石质坚韧、温润莹洁、 纹理缜密,抚之如柔肤, 扣之似金石”是歙砚的特 点。歙砚雕刻精湛,造型 浑朴,刀法挺秀有力,美 观实用大方,历来被文人 墨客誉之为罕世珍宝。
歙砚石质美如碧玉,腻如 肌肤,暗含锋芒,缜涩发 墨,油润生辉,具有下墨 快,不损笔锋,墨水不干 等特点。因此有“龙尾歙 砚天下冠”之说。歙砚雕 刻具有徽派石雕的风格, 即浑厚朴实,美观大方, 刀法刚健,花式多变。它 的图案,多取于黄山胜境、 新安风光、小桥流水或神 话传说、名人逸事等。
高山出名茶 黄山自古以来就是名优茶的生产基地。
早在明清年代,就有僧人采制高山野茶,就被山民接受,手工制作 了历史名茶北源茶、紫霞茶和黄山云雾茶。由于“白毫披身,芽尖 似峰”故先取名“毛峰”。“毛峰”运到上海被英国茶商称赞,名 扬上海,并打通外销渠道,成为“名震欧洲”的佳品。后来“毛峰” 产地扩展及整个黄山南北麓,“毛峰”也改名为“黄山毛峰”。解 放后,黄山毛峰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195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 名茶之一黄山毛峰制作工艺的价值在于其传统手工技艺的价值,包 括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使用价值。黄山毛峰自创制至今已有1百 多年的历史,它超群的自然品质和精堪的手工制作工艺使黄山毛峰 逐步成为烘青绿茶中的佼佼者。它的制作工艺对后期烘青类绿茶的 研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为徽州人独特的茶礼、茶仪、茶艺、 茶会、茶德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是山区茶农的重要经济来 源。
•明末清初,徽戏形成于安庆石牌、枞阳、桐城一 带,其基础是青阳腔、昆山腔和俗曲。 •嘉靖年间,青阳腔即已兴起。外来的昆山腔在徽 州地方和安庆形成两股势力,时称“新安曲派”和 “皖上曲派”,并和青阳腔相辅相成,以其“时调 青·昆”、“昆·池雅调”著称。 •多年来,徽剧先后荣获了中国戏剧“梅花奖”, 第八届文华奖·新剧目奖、中国曹禺戏剧·剧目奖、 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剧本奖、中国首届戏曲“红梅 奖”大奖等多种国家级奖项,并赴上海、北京、香 港、澳门、日本、台北、西班牙等地演出,受到各 界人士的好评。
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省文化遗产始终是安徽省继承传承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和创新时尚的重要资源。
近年来,安徽省把保护和传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摆在突出位置,制定了《安徽省省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管理条例》,全面系统地把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纳入法法规机制,保护和传承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安徽省梁祝》、《安徽省歌手文化》、《安徽省椎
茸场》、《安徽省板凳赞》、《安徽省小品》、《安徽省昌都拨片》等,共191项。
其中,《安徽省梁祝》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形成了多种改编的曲调和
文学作品;《安徽省歌手文化》指口头文学音乐,它以几千种古老的承传方式保存着富含
安徽特色的民族贡献文化;《安徽省椎茸场》代表了安徽省野外椎茸摘抓行为,描绘了古
老椎茸摘抓习俗,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间的互动;《安徽省板凳赞》是南湖府土著一种祭
神赞歌,表达民间信仰精神,流传至今。
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传承和发展安徽非遗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它将安徽的
文脉延续和发扬光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为宣传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持社会参与和发展,激发文化保护热情,安徽省文化厅今后将结合“非遗”影像传播、少数民族文化,推出一系列重大活动。
不仅加强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管理,
更要加强社会保护意识,让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安徽人
能够在传承中获得应有的尊重和自豪。
安徽省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省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一、民间文学(计1项)1 Ⅰ—1 桐城歌安庆市桐城市二、传统音乐(计6项)2 Ⅰ—1 当涂民歌马鞍山市当涂县3 Ⅰ—2 巢湖民歌巢湖市4 Ⅱ—3 五河民歌蚌埠市五河县5 Ⅱ—4 徽州民歌黄山市6 Ⅱ—5 大别山民歌六安市7 Ⅱ—6 道教音乐(齐云山道场音乐)黄山市休宁县三、传统舞蹈(计4项)8 Ⅱ—1 花鼓灯蚌埠市、淮南市凤台县、阜阳市颍上县9 Ⅲ—2 火老虎淮南市凤台县10 Ⅲ—3 灯舞(东至花灯舞)池州市东至县11 Ⅲ—4 傩舞(祁门傩舞)黄山市祁门县四、传统戏剧(12项)12 Ⅲ—1 徽剧安徽省徽剧团、黄山市13 Ⅲ—2 黄梅戏安庆市14 Ⅲ—3 庐剧合肥市、六安市15 Ⅲ—4 泗州戏宿州市、蚌埠市16 Ⅲ—5 青阳腔池州市青阳县17 Ⅲ—6 岳西高腔安庆市岳西县18 Ⅲ—7 徽州目连戏黄山市19 Ⅲ—8 贵池傩戏池州市20 Ⅳ—9 文南词安庆市宿松县21 Ⅳ—10 坠子戏宿州市22 Ⅳ—11 花鼓戏宿州市、淮北市、宣城市23 Ⅳ—12 二夹弦亳州市五、曲艺(1项)24 Ⅳ—1 凤阳花鼓滁州市凤阳县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计1项)25 Ⅵ—1 马戏(墉桥马戏)宿州市埇桥区七、传统美术(计4项)26 Ⅶ—1 盆景技艺(徽派盆景技艺)黄山市歙县27 Ⅶ—2 阜阳剪纸阜阳市28 Ⅶ—3 挑花(望江挑花)安庆市望江县29 Ⅶ—4 竹编(舒席)六安市舒城县八、传统技艺(计14项)30 Ⅴ—1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阜阳市界首市31 Ⅴ—2 芜湖铁画锻制技艺芜湖市32 Ⅴ—3 万安罗盘制作技艺黄山市休宁县33 Ⅴ—4 宣纸制作技艺宣城市泾县34 Ⅴ—5 徽墨制作技艺宣城市绩溪县,黄山市歙县、屯溪区35 Ⅴ—6 歙砚制作技艺黄山市歙县36 Ⅴ—7 徽州三雕黄山市37 Ⅷ—8 漆器髹饰技艺黄山市屯溪区38 Ⅷ—9 纸笺加工技艺巢湖市39 Ⅷ—10 红茶制作技艺黄山市祁门县40 Ⅷ—11 宣笔制作技艺宣城市41 Ⅷ—12 绿茶制作技艺黄山市徽州区、黄山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六安市裕安区42 Ⅷ—13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黄山市43 Ⅷ—14 桑皮纸制作技艺安庆市潜山县、岳西县九、传统医药(无)十、民俗(计4项)44 Ⅹ—1 珠算黄山市屯溪区、中国珠算心算协会(程大位珠算法、珠算文化)45 Ⅹ—2 界首书会阜阳市界首市46 Ⅹ—3 抬阁(肘阁抬阁)六安市寿县、阜阳市临泉县47 Ⅹ—4 肥东洋蛇灯合肥市肥东县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类)四、传统戏剧(一)梨簧戏申报单位:芜湖市芜湖梨簧戏,具有近三百年的悠久历史,是芜湖人十分喜爱的“草根戏”。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表演形式
洋蛇灯表演时,舞者手持蛇形灯具 ,模仿蛇的蠕动、盘旋等动作,形 成独特的舞蹈韵律。
传承与保护
肥东洋蛇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当地政府通过组织培训班、 资助演出等方式进行保护和传承。
程大位珠算法
起源与历史
程大位珠算法起源于明代数学家程大位所创的珠算方法,是中国古代数学的重要成就之一。
算法特点
徽剧
01
起源与传承
徽剧是安徽省的古老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徽州地区(今 黄山市一带),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徽剧以唱为主,声 腔优美动听,具有深厚的艺术底蕴。
02 03
艺术特色
徽剧的表演风格庄重典雅,唱腔高亢激昂与婉转低回相间 。其剧目内容广泛涉及历史、神话、传说等领域。徽剧的 服饰、道具等也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
汇报人:XX
•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 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庙会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表演艺术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
• 传统手工艺技能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
•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与保护
01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03
国际交流与合作
安徽省积极开展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 家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在国际舞台上的展示和传播 ,提升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庙会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九华山庙会
要点一
起源与历史
九华山庙会是源于唐代的传统节日活 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每年农历七 月三十日,九华山地区都会举行盛大 的庙会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 和信众前来参加。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分布表
4竹编(舒席)、大别山民歌、绿茶制作技艺(六安瓜片)、抬阁1凤阳花鼓
高腔(岳西高腔)、黄梅戏、挑花(望江挑花)、桑皮纸制作技6
艺、桐城歌、文南词
4泗州戏、坠子戏、花鼓戏、马戏(埇桥马戏)
1二夹弦
4花鼓灯、界首彩陶烧制技艺、剪纸、界首书会
3花鼓灯、泗州戏、五河民歌
2花鼓灯、火老虎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分布表
区域市名
芜湖
马鞍山
池州
宣城
铜陵
皖南
黄山
合肥
巢湖
六安
皖中
滁州
安庆
宿州
亳州Biblioteka 阜阳皖北蚌埠淮南
淮北项目
项目名称
数量
1芜湖铁画锻制技艺
1当涂民歌
3青阳腔、傩戏、灯舞(东至花灯舞)
4宣纸制作技艺、徽墨制作技艺、花鼓戏、宣笔制作技艺0
徽剧、目连戏、徽州三雕、万安罗盘制作技艺、徽墨制作技艺、歙砚制作技艺、傩舞、徽州民歌、道教音乐(齐云山道场音乐)、15盆景技艺(徽派盆景技艺)、漆器髹饰技艺(徽州漆器髹饰技艺)、绿茶制作技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红茶制作技艺(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珠算(程大位珠算法)2庐剧、灯会(肥东洋蛇灯)
1花鼓戏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明末清初,徽戏形成于安庆石牌、枞阳、桐城一 带,其基础是青阳腔、昆山腔和俗曲。 •嘉靖年间,青阳腔即已兴起。外来的昆山腔在徽 州地方和安庆形成两股势力,时称“新安曲派”和 “皖上曲派”,并和青阳腔相辅相成,以其“时调 青·昆”、“昆·池雅调”著称。 •多年来,徽剧先后荣获了中国戏剧“梅花奖”, 第八届文华奖·新剧目奖、中国曹禺戏剧·剧目奖、 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剧本奖、中国首届戏曲“红梅 奖”大奖等多种国家级奖项,并赴上海、北京、香 港、澳门、日本、台北、西班牙等地演出,受到各 界人士的好评。
“徽州三雕”为古代徽州地区明清建筑的装饰性雕刻,具有浓 厚的地方文化色彩。是指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三 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徽派“三雕”以歙县、黟县、婺源县 最为典型,保存也相对较好。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 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 刻。 徽州三雕的代表作,木雕为黟县的承志堂和木雕楼,尤其是承 志堂里的雕梁木雕"百子闹元宵";石雕为歙县的棠樾牌坊群和 黟县西递的"松石"、"竹梅"姐妹石雕漏窗,尤其是姐妹石雕漏 窗,左右各一,成双成对,更达到了"无字诗、画意对"的艺术 佳境;砖雕则为屯溪滨江长廊里的"五百里黄山图"大型砖雕, 无论从入画景点之多、画幅面积之大、透视层次之众和雕刻手 法之全来看,都是登峰造极的绝世佳作。 徽州三雕的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戏文故事、花鸟瑞兽、龙 狮马鹿、名胜风光、民情风俗、渔樵耕读、明暗八仙和博古吉 图等。其雕刻技法,一般多为浮雕,杂有透雕、圆雕、线历史唯一安徽人民 吴倩倩
安徽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项目47项。涵盖民间 文学1项、民间音乐6项、民 间舞蹈4项、传统戏剧12项、 曲艺1项、杂技与竞技1项、 民间美术5项、传统手工技 艺13项。
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代表性传承人一览表
(共4批计409人,按省文化厅公布顺序排列)
序号
姓名
性别
申报地区或单位
项目名称
备注
一、民间文学
(共12人,其中第一批0人,第二批2人,第三批6人,第四批4人)
1
汪永言
男
宿州市萧县
鞭打芦花
第二批
2
吴云芳
女
安庆市桐城市
桐城歌
第二批
3
胡智
男
亳州市涡阳县
老子传说故事
第三批
4
任峰
男
亳州市涡阳县
捻军歌谣
第三批
5
王宝亮
男
宿州市灵璧县
垓下民间传说
第三批
6
冯传礼
男
阜阳市颍上县
管仲的传说
第三批
7
程联芳
女
宣城市绩溪县
徽州民谣
(绩溪民歌民谣)
第三批
8
李智海
男
安庆市怀宁县
孔雀东南飞
第三批
9
葛士静
男
蚌埠市怀远县
涂山大禹传说
第四批
10
时泽雨
男
巢湖市含山县
伍子胥过韶关传说
第四批
11
李曙海
男
六安市金寨县
金寨古碑丝弦锣鼓
第二批
19
陶小妹
女
马鞍山市
当涂民歌
第二批
20
夏贵常
男
第二批
21
张善葆
男
第二批
22
王爱玉
女
第三批
23
陈月兰
女
第三批
24
彭声扬
安徽境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霸王祠三月三 庙会
巢湖市和县
97 Ⅹ—6 九华山庙会 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
98 Ⅹ—7
跳五猖
宣城市郎溪县
99 Ⅹ—8
徽菜
宣城市绩溪县、黄山 市
100 Ⅹ—9 程大位珠算法
黄山市
101
Ⅹ— 10
102
Ⅹ— 11
徽州祠祭 轩辕车会
黄山市祁门县、黟县 黄山市黄山区
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90项)
90
Ⅹ— 25
婆溪河灯
黄山市黄山区
安徽省第三批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
(76项 )
一、民间文学(11项)
1 Ⅰ—9 小孤山传说 2 Ⅰ—10 管仲的传说 3 Ⅰ—11 包公故事 4 Ⅰ—12 刘铭传故事 5 Ⅰ—13 捻军歌谣 6 Ⅰ—14 伍子胥过昭关的传说 7 Ⅰ—15 白牡丹的传说 8 Ⅰ—16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 9 Ⅰ—17 皇藏峪的传说 10 Ⅰ—18 垓下民间传说 11 Ⅰ—19 安丰塘的传说
滁州市天长市
82
Ⅹ— 17
琅琊山初九庙会
滁州市琅琊区
83
Ⅹ— 18
四顶山庙会
六安市寿县
84
Ⅹ— 19
繁昌县中分村徐姓祭 祖习俗
芜湖市繁昌县
85
Ⅹ— 20
安苗节
宣城市绩溪县
86
Ⅹ— 21
赛琼碗
宣城市绩溪县
87
Ⅹ— 22
花车转阁
宣城市绩溪县
88
Ⅹ— 23
福主庙会
池州市东至县
89
Ⅹ— 24
上九庙会
黄山市徽州区
六安市舒城县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3项)
43 Ⅵ—3
安徽省省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省省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安徽省在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
一环。
一共有62项,其中包括礼仪、歌舞、曲艺、戏剧、传说、神话和武术等,为安徽
传统文化的总体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安徽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出安徽民间艺术的多样性,代表了安徽省的文化艺术特色。
其中,芜湖庙会木偶戏、宣城火把节等活动是继承和发扬安徽传统节俗文化的象征,
古刹由安徽省文化遗产保护站充分保护和维护,使我们对安徽省历史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入。
此外,由于安徽海鲜的特色和多样性,诸如安徽风味的水煮鱼、宫廷菜的宣州风味锅贴、
宿松武宣的安徽黄鱼汤等都成为宣传安徽文化的佳话,增强了我们对安徽文化的认可度。
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的历史和文化,安徽省对这一难以继承的文化财富加以充
分重视,希望通过严格的文化遗产保护,在向下一代传承安徽文化精髓的同时,让安徽文
化得到更好地发展和传播。
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安徽,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有着数不清的宝藏,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其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徽剧,这可是安徽文化里的一个大戏。
它就像一位资深的老艺人,见证了无数的岁月变迁。
徽剧的唱腔,那是千回百转,时而高亢得像那翱翔天际的雄鹰,振翅高呼;时而又低婉得如同月下的溪流,潺潺流淌。
徽剧演员们的一颦一笑、一招一式都有着深厚的韵味。
那服饰、那妆容,精美得如同古代的工笔画,每一笔都细致入微。
你要是看过一场徽剧表演,就像穿越回了古代的大戏院,台上的人演绎着世间百态,悲欢离合都在那一方小小的舞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徽剧,可不仅仅是一场戏,它是安徽人民对传统艺术的执着与热爱的结晶啊。
再说说黄梅戏吧。
黄梅戏就像是一个邻家的妙龄少女,清新自然。
它的唱词通俗易懂,就像咱们平常唠家常一样,可又充满了诗意。
你听那“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简单的一句话,却唱出了多少人的美好向往。
黄梅戏的表演形式也特别亲民,它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舞台装饰,在田间地头,搭个小台子就能唱起来。
就像一阵温暖的春风,吹到了安徽的每一个角落,男女老少都能跟着哼上几句。
这黄梅戏啊,就像是安徽的一张文化名片,把安徽的韵味带到了全国各地,甚至是国外呢。
还有那宣纸制作技艺,这可真是个神奇的工艺。
宣纸就像是纸中的贵族,制作过程繁琐得如同一场盛大的祭祀仪式。
从选材到最后的成品,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原料要选那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这就好比是做菜选食材,得是最上等的才行。
工人们的手艺就像魔法一样,经过浸泡、蒸煮、摊晒等多道工序,把这些普通的原料变成了薄如蝉翼、洁白如雪的宣纸。
这宣纸啊,写起字来墨韵十足,画画也是妙不可言。
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在这宣纸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和画作。
这难道不是安徽人民智慧的最好体现吗?安徽的剪纸艺术也别有一番风味。
剪纸艺人就像是一个个神奇的魔法师,一张普普通通的红纸,在他们的手里就像变戏法一样,变成了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图案。
有象征吉祥的龙凤,那龙就像要从纸上腾飞而出,凤好像在翩翩起舞;还有那美丽的花朵,仿佛能闻到花香。
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83项)类别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民间文学(6项)1 鞭打芦花宿州市萧县2 孔雀东南飞传说安庆市潜山县、怀宁县3 桐城歌安庆市桐城市4 六尺巷传说安庆市桐城市5 徽州民谣黄山市6 徽州楹联匾额黄山市民间音乐(12项)7 五河民歌蚌埠市五河县8 皖西大别山民歌六安市9 寿州锣鼓六安市寿县10 金寨古碑丝弦锣鼓六安市金寨县11 繁昌民歌芜湖市繁昌县12 铜陵牛歌铜陵市铜陵县13 贵池民歌池州市贵池区14 石台唱曲池州市石台县15 九华山佛教音乐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16 潜山弹腔安庆市潜山县17 徽州民歌黄山市18 齐云山道教音乐黄山市休宁县民间舞蹈(10项)19 卫调花鼓蚌埠市龙子湖区20 临北狮子舞蚌埠市五河县21 火老虎淮南市凤台县22 秧歌灯滁州市来安县23 肘歌抬歌六安市寿县、阜阳市临泉县24 十兽灯芜湖市南陵县25 竹马灯铜陵市铜陵县26 东至花灯池州市东至县27 黎阳仗鼓黄山市屯溪区28 祁门傩舞黄山市祁门县传统戏剧(12项)29 淮北花鼓戏宿州市埇桥区、淮北市30 亳州二夹弦亳州市谯城区31 坠子戏宿州市32 嗨子戏阜阳市阜南县33 推剧淮南市凤台县、阜阳市颍上县34 洪山戏滁州市来安县35 含弓戏巢湖市含山县36 梨簧戏芜湖市37 南陵目连戏芜湖市南陵县38 皖南花鼓戏宣城市39 石台目连戏池州市石台县40 文南词安庆市宿松县、池州市东至县曲艺(5项)41 门歌合肥市包河区42 淮北大鼓淮北市濉溪县43 清音阜阳市太和县44 渔鼓阜阳市界首市45 锣鼓书六安市金安区杂技与竞技(2项)46 华佗五禽戏亳州市47 民间杂技马戏阜阳市临泉县、宿州市埇桥区民间美术(9项)48 火笔画合肥市49 灵璧钟馗画宿州市灵璧县50 萧县农民画宿州市萧县51 民间剪纸阜阳市52 凤画滁州市凤阳县53 青阳农民画池州市青阳县54 望江挑花安庆市望江县55 徽派版画黄山市歙县56 徽州篆刻黄山市黟县传统手工技艺(15项)57 宿州乐石砚制作技艺宿州市58 紫金砚制作技艺淮南市、六安市寿县59 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六安市寿县、淮南市60 舒席制作技艺六安市舒城县61 太平府铜壶技艺马鞍山市当涂县62 传统加工纸制作技艺巢湖市63 无为剔墨纱灯技艺巢湖市无为县64 徽墨制作技艺宣城市绩溪县,黄山市歙县、屯溪区65 石台油坊榨制技艺池州市石台县66 桑皮纸制作技艺安庆市潜山县、岳西县67 徽州漆器制作技艺黄山市屯溪区68 徽州建筑技艺黄山市69 徽派盆景技艺黄山市歙县70 祁门红茶制作技艺黄山市祁门县71绿茶制作技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屯溪绿茶、松萝茶、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黄山市徽州区、黄山市黄山区、黄山市屯溪区、黄山市休宁县、六安市、六安市霍山县传统医药(1项)72新安医学黄山市民俗(11项)73 洋蛇灯 合肥市肥东县 74 涂山禹王庙会 蚌埠市怀远县 75 界首苗湖书会 阜阳市界首市 76 走太平滁州市全椒县 77 霸王祠三月三庙会 巢湖市和县 78 九华山庙会 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 79 跳五猖 宣城市郎溪县 80 徽菜 宣城市绩溪县、黄山市 81 程大位珠算法 黄山市82 徽州祠祭 黄山市祁门县、黟县 83轩辕车会黄山市黄山区2、 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 一、民间文学(1项)1 Ⅰ—5 徽州民谣(绩溪民歌民谣) 宣城市绩溪县 三、传统舞蹈(1项)2 Ⅲ—1 卫调花鼓(凤阳花鼓戏) 滁州市凤阳县 四、传统戏剧(2项)3 Ⅳ—13 庐剧(东路庐剧) 巢湖市和县4 Ⅳ—20 徽剧(徽戏童子班) 宣城市绩溪县 五、曲艺(2项)5 Ⅴ—2 淮北大鼓 亳州市利辛县 6Ⅴ—3清音(清音戏)亳州市利辛县七、传统美术(2项) 7 Ⅶ—4 剪纸 (亳州剪纸、萧县剪纸)亳州市谯城区宿州市萧县 8Ⅶ—11竹编(王河舒席、徽州竹编)安庆市潜山县黄山市屯溪区八、传统技艺(1项) 9Ⅷ—14红茶制作技艺(葛公红茶制作技艺)池州市东至县十、民俗(1项) 10Ⅹ—12抬阁(肘阁、湖村抬阁、隆阜抬阁)阜阳市颍州区宣城市绩溪县黄山市屯溪区3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90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一、民间文学(2项)1 Ⅰ—7 老子传说故事亳州市涡阳县2 Ⅰ—8 涂山大禹传说蚌埠市怀远县二、传统音乐(8项)3 Ⅱ—15 砀山唢呐宿州市砀山县4 Ⅱ—16 淮河锣鼓阜阳市颍上县5 Ⅱ—17 谢郢锣鼓淮南市凤台县6 Ⅱ—18 丰收锣鼓滁州市明光市7 Ⅱ—19 凤阳民歌滁州市凤阳县8 Ⅱ—20 思帝乡锣鼓六安市金寨县9 Ⅱ—21 无为民歌巢湖市无为县10 Ⅱ—22 断丝弦锣鼓安庆市宿松县三、传统舞蹈(16项)11 Ⅲ—12 棒鼓舞亳州市涡阳县12 Ⅲ—13 钱杆舞蚌埠市五河县13 Ⅲ—14 旱船舞蚌埠市五河县14 Ⅲ—15 太和狮子灯阜阳市太和县15 Ⅲ—16 马戏灯淮南市毛集区16 Ⅲ—17 手狮灯滁州市来安县17 Ⅲ—18 采石跳和合马鞍山市雨山区18 Ⅲ—19 无为鱼灯巢湖市无为县19 Ⅲ—20 云舞宣城市郎溪县20 Ⅲ—21 舞宣城市绩溪县21 Ⅲ—22 火狮舞宣城市绩溪县22 Ⅲ—23 平安草龙灯池州市东至县23 Ⅲ—24 十二月花神安庆市潜山县24 Ⅲ—25 花梆舞安庆市太湖县25 Ⅲ—26 徽州板凳龙黄山市休宁县黄山市徽州区合并项26 Ⅲ—27 采茶扑蝶舞黄山市祁门县四、传统戏剧(6项)27 Ⅳ—21 淮北梆子戏宿州市、阜阳市合并项28 Ⅳ—22 灵璧皮影戏宿州市灵璧县29 Ⅳ—23 余家皮影戏蚌埠市禹会区30 Ⅳ—24 皖南皮影戏宣城市宣州区31 Ⅳ—25 鸡公调池州市东至县32 Ⅳ—26 曲子戏安庆市太湖县五、曲艺(10项)33 Ⅴ—7 庐州大鼓合肥市肥东县合并项合肥市肥西县34 Ⅴ—8 花腔渔鼓宿州市萧县35 Ⅴ—9 萧县坠子宿州市萧县36 Ⅴ—10 灵璧琴书宿州市灵璧县37 Ⅴ—11 淮河琴书蚌埠市阜阳市阜南县合并项38 Ⅴ—12 端公腔蚌埠市怀远县39 Ⅴ—13 扁担戏阜阳市界首市40 Ⅴ—14 端鼓滁州市明光市41 Ⅴ—15 白曲滁州市来安县42 Ⅴ—16 小调胡琴书六安市舒城县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3项)43 Ⅵ—3 晰扬掌亳州市44 Ⅵ—4 六洲棋淮南市45 Ⅵ—5 叶村叠罗汉黄山市歙县七、传统美术(10项)46 Ⅶ—12 吴山铁字合肥市长丰县47 Ⅶ—13 葫芦烙画合肥市瑶海区48 Ⅶ—14 民间扎彩合肥市包河区巢湖市含山县合并项49 Ⅶ—15 萧县石刻宿州市萧县50 Ⅶ—16 杨氏微雕蚌埠市51 Ⅶ—17 天官画滁州市天长市52 Ⅶ—18 羽毛画巢湖市和县53 Ⅶ—19 皖南木雕宣城市宣州区54 Ⅶ—20 徽州根雕黄山市55 Ⅶ—21 徽州竹雕黄山市徽州区八、传统技艺(19项)56 Ⅷ—22 临涣酱培包瓜制作工艺淮北市57 Ⅷ—23 千年古井贡酒酿造工艺亳州市58 Ⅷ—24 符离集烧鸡制作技艺宿州市埇桥区59 Ⅷ—25 临泉毛笔制作技艺阜阳市临泉县60 Ⅷ—26 淮河柳编工艺(黄岗柳编、霍邱柳编)阜阳市阜南县六安市霍邱县合并项61 Ⅷ—27 滁菊制作技艺滁州市62 Ⅷ—28 大救驾制作工艺六安市寿县63 Ⅷ—29 迎驾酒传统酿造技艺六安市霍山县64 Ⅷ—30 博望打铁工艺马鞍山市当涂县65 Ⅷ—31 传统钾明矾制作技艺巢湖市庐江县66 Ⅷ—32 宣酒纪氏古法酿造技艺宣城市67 Ⅷ—33 铜陵白姜制作技艺铜陵市68 Ⅷ—34 铸胎掐丝珐琅制作技艺安庆市桐城市69 Ⅷ—35 痘姆陶器手工制作技艺安庆市潜山县70 Ⅷ—36 顶谷大方制作技艺黄山市歙县71 Ⅷ—37 观音豆腐制作技艺黄山市歙县72 Ⅷ—38 五城米酒酿制技艺黄山市休宁县73 Ⅷ—39 五城豆腐干制作技艺黄山市休宁县74 Ⅷ—40 皖南火腿腌制技艺(兰花火腿腌制技艺、汤口火腿腌制技艺)黄山市休宁县黄山市黄山区合并项九、传统医药(2项)75 Ⅸ—2 张一贴内科黄山市76 Ⅸ—3 西园喉科黄山市歙县十、民俗(14项)77 Ⅹ—12 九曲黄河阵亳州市利辛县78 Ⅹ—13 大班会亳州市谯城区79 Ⅹ—14 清明庙会蚌埠市五河县80 Ⅹ—15 大黄庙会阜阳市界首市81 Ⅹ—16 天长孝文化滁州市天长市82 Ⅹ—17 琅琊山初九庙会滁州市琅琊区83 Ⅹ—18 四顶山庙会六安市寿县84 Ⅹ—19 繁昌县中分村徐姓祭祖习俗芜湖市繁昌县85 Ⅹ—20 安苗节宣城市绩溪县86 Ⅹ—21 赛琼碗宣城市绩溪县87 Ⅹ—22 花车转阁宣城市绩溪县88 Ⅹ—23 福主庙会池州市东至县89 Ⅹ—24 上九庙会黄山市徽州区90 Ⅹ—25 婆溪河灯黄山市黄山区4、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编辑安徽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计81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歙砚:歙砚因生产于歙县而得名,是砚中的上乘珍品。
唐代开元年间,歙砚之名始传,并流行全国,历经唐、宋、元、明、清等朝而不衰。
“石质坚韧、温润莹洁、纹理缜密,抚之如柔肤,扣之似金石”是歙砚的特点。
歙砚雕刻精湛,造型浑朴,刀法挺秀有力,美观实用大方,历来被文人墨客誉之为罕世珍宝。
歙砚石质美如碧玉,腻如肌肤,暗含锋芒,缜涩发墨,油润生辉,具有下墨快,不损笔锋,墨水不干等特点。
因此有“龙尾歙砚天下冠”之说。
歙砚雕刻具有徽派石雕的风格,即浑厚朴实,美观大方,刀法刚健,花式多变。
它的图案,多取于黄山胜境、新安风光、小桥流水或神话传说、名人逸事等。
歙砚曾作为国家礼品,先后赠送越南胡志明主席、朝鲜金日成主席等外国领导人。
近年来,歙县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对歙砚生产和核心技术予以保护,先后投入资金450万元用于歙砚的砚石探矿选测、开采生产,传统技艺的收集整理以及科研项目和传承人的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另外,歙县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保护计划,力争用5年时间,形成一座徽墨、歙县博物馆,建设完整的歙砚原生产基地,保存完整的歙砚生产工艺,培养新一代的制砚人才。
徽墨:制墨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是我国书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徽墨是我国制墨工艺中的一朵奇葩,在我国制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徽墨是以松烟、桐油烟、漆烟、胶为主要原料,经炼烟、制胶、和剂、做墨、晾墨、打磨、填字等工序,制作而成的一种主要供传统书法绘画使用的特种颜料,史料记载,唐代末期,河北易水人李廷珪父子“流离渡江,睹歙中可居造墨,故有名焉。
”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朝廷改歙州为徽州。
从此,徽州成为制墨中心,墨肆林立,出现了“徽人家传户习”的制墨景象。
清代制墨业出现了四大名家——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曹素功等。
1915年胡开文制“苍珮室”牌“地球墨”,参加巴拿马世界博览会获得金奖。
徽墨品种繁多,有桐油烟墨、松烟墨、漆烟墨等几大类型,具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品质,是书画家的必备用品。
同时墨模上由能工巧匠雕刻出名人的书画,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等艺术于一体,使墨之本身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珍品。
宣城市绩溪县、黄山市屯溪区、歙县是徽墨的主要生产地,所制徽墨,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桐油烟”与“漆烟”的制墨工艺广为运用,生产达到很高的水平。
徽墨还以精美的墨式著称于世。
出现了《程氏墨苑》、《墨谱》、《墨海》等一批墨谱,既为研究徽墨提供了重要史料,也是明代版画艺术的杰出代表。
徽墨生产技艺复杂,多道工序有其独特的秘不视人的绝技,由此形成徽墨的不同外观与内在品质。
这些技艺是长期经验的积累,是多人智慧的结晶,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宣纸:宣纸质地纯白细密、纹理清晰、绵韧而坚、百折不损,有“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之誉;光而不滑、吸水润墨、宜书宜画、防腐防蛀,有“纸寿千年”、“纸中之王”之称。
宣纸发明与唐代宣州泾县,因在宣州集散而故名。
唐代就已被列为贡品,为“文房四宝”之首,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宣纸自诞生以来品种不断增多,古籍记载,宋代生宣有夹贡、玉版、净皮、单宣、棉连等,加工宣有珊瑚、云母笺、洒金、蜡笺等。
明清又有宣德贡笺、金榜、潞玉、罗纹、卷廉、连四等,加工宣则又有仿唐“薛涛笺”、仿宋“金粟藏经纸”、“梅花玉版笺”、“玉色粉蜡笺”。
或洒金,或措银,在制造和加工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解放后宣纸的生产得到了飞速发展,生产出各种规格的棉料、净皮、特种净皮、纯皮等品种,并不断创新,成功捞制了“丈二”、“二丈”等新品种。
“二丈”宣纸作为迄今为止捞制的最大尺幅的宣纸,于2000年被载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记录,由宣纸派生出来的加工产品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是用宣纸制成的扇面,深受人们喜爱,在折扇上题字作画,使折扇在实用的基础上增添了文化情趣。
还有一些特殊纸,在加工时加入植物花卉,用作窗棂纸、灯笼纸,既传统又典雅。
宣纸艺术一直被专家学者和国家领导人所关注,1964年郭沫若视察泾县宣纸厂,并题词:“宣纸是中国劳动人民所发明的艺术创造,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
艺术大师刘海粟曾多次来泾县并多次题词:“纸寿千年,墨韵万变”、“白如云、柔如棉”等。
2001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泾县宣纸厂,并挥笔题词:“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文明”。
多年来,众多学者著书立说,研究和宣传宣纸这一特殊的艺术产品。
万安罗盘:万安罗盘制作业始于元末明初,发展于明代,鼎盛于清代中叶,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
民国4年(1915年),“吴鲁衡毓记”罗盘、日晷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万安罗盘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罗盘制作技艺,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又形成了自己的工艺特点,对工艺流程和技艺手法均有严格的规范要求。
一具罗盘的制成,需要各种不同工种的协作,一般要经过制坯、车圆磨光、分格、书写盘面、上油、安装磁针六道工序。
根据罗盘的直径尺寸,其规格约有11种, 2.8~5.2寸的为小型罗盘,6.2~8.6寸的属中型罗盘,8.6寸以上的属大型罗盘。
按盘式分,主要有“三合盘”、“三元盘”和“综合盘”三种。
三合盘的主要特征是由三层二十四方位组成,可以定向、消砂、纳水等。
三元盘的主要特征是有易卦六十四卦圈层,一般只有一层二十四方位,可用元运推其方位之吉凶。
三元盘又称“蒋公盘”或“易盘”,因其易卦层为名师蒋大鸿所创立。
综合盘是综合了三合盘和三元盘的一些主要圈层组成的,综合盘层数细密,内容庞杂具有多种功能。
万安罗盘是一种既能用于航海辨别方向又能用于城市乡村民居建筑风水占卜的传统工具。
芜湖铁画:芜湖濒临长江,交通便利,曾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自古以来铁冶业就十分发达。
发达的冶铁业和高超的锻技,为芜湖铁画的创造提供了先天的基础和条件。
芜湖铁画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工艺精湛、技艺高超著称于世。
铁画始于明末清初的康熙年间,由芜湖铁工汤天池与芜湖画家萧尺木相互砥砺而成,至今已有340多年历史。
芜湖铁画源于国画,具有国画中新安画派落笔瘦劲、简洁、风格冷峭奇倔的基本艺术特征,是纯手工锻技艺术。
它以铁为原料,经红炉冶炼后,再经锻、钻、抬压焊、锉、凿等技巧制成。
既具有国画的神韵又具雕塑的立体美,还表现了钢铁的柔韧性和延展性,是一种区别其它、独具风格的艺术。
芜湖铁画,先后参加了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匈牙利布达佩斯造型艺术展,并赴日本、科威特、意大利、尼日利亚、沙特、香港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 1959年~1960年老艺人储炎庆和几位弟子制作的大型铁画《迎客松》、《梅山水库》和铁书法《沁园春·雪》等作品布置在人民大会堂。
芜湖铁画历经了340多年的承传和发展,在传统形式的尺幅小景、画灯、屏风基础上,又创有立体铁画、盆景铁画、瓷板铁画和镀金铁画,形成了座屏、壁画、书法、装饰陈设和文化礼品等五大系列二百多个品种,以其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和魅力,在艺坛独树一帜。
界首彩陶:界首三彩陶工艺源于唐代,秉承了“唐三彩”遗风,吸收了中国剪纸、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在制陶工艺中自成流派。
界首三彩陶的制作工艺、题材选择和色彩运用趋于质朴、粗旷与厚重,为了适应这种风格的需要,在胎面的制作上,饰以两层化妆土;在刻画中表现赭、黄或赭、白两种基本对比色;在题材上除以生活中的花、鸟、鱼、虫为创作对象外,还着重吸取了传统戏剧中的艺术元素,以一幕幕场景的形式加以表现,这中间产生了以芦山义为代表的“刀马人”。
三彩陶体现了北方农民敦厚朴实的性格和大拙大巧的审美意趣,反映了民间艺术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的审美趋向。
界首三彩刻画陶艺术历史上主要分布在安徽省界首市颍河南岸,散布于约十三个村,因每个村子村民都以业陶为生,并且村名均以“陶窑”为名,因此,俗称“十三窑”,现属安徽省界首市田营镇辖。
1958年界首在颍河北岸顺河路组建工艺陶瓷厂,现为三彩刻画陶的主要制作生产地。
界首三彩刻画陶是民俗艺术的精华,99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淮北柳孜古运河考古发掘中,曾出土了大量界首三彩陶片,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也珍藏有界首三彩刻画陶。
徽州“三雕”:徽州木雕、砖雕、石雕是徽州古建筑中的精华部分,是古建筑艺术中灿烂的篇章。
徽派民居的历史,也就是徽州木雕、砖雕、石雕的历史,明清时代,由于徽商的崛起,不计其数的徽州牌坊、祠堂、民宅出现在这一群山环抱之地,形成了封建晚期社会典型的村落景观。
由于明清时期等级制度森严,住宅的营造规模受严格按制,徽州商贾不敢越礼,加上聚族而居,房屋拥挤,自然条件又是山高地少,建屋用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
因此,徽贾建宅时争奇斗富,不在于房屋规模的大小,而在于建筑雕刻的是否精湛,在典雅、华丽上另觅蹊径,为木雕、砖雕、石雕艺术的提供了表现空间。
“三雕”中,木雕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楼上楼下,触目之处几乎都是木雕。
房内陈设的老式家具上也都精雕细刻。
砖雕主要在民居的门楼上。
石雕主要是在祠堂的石栏板、民居石库门的础石以及石牌坊上。
“三雕”的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使人叹为观止。
徽州“三雕”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研究明清时期建筑学、民俗学和社会学的重要载体。
凤阳花鼓:“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等。
是集歌、舞、演奏、表演为一体的民间艺术。
主要分布于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
“花鼓”原是凤阳民间礼乐的领奏乐器,明初以后,凤阳移民出门卖艺时,将花鼓众多乐器中的一鼓一锣取出,唱着小曲走四方。
流传中国大江南北的凤阳花鼓由此诞生。
清康熙、乾隆年间,许多文人的诗文记录了凤阳花鼓表演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清中叶以后,舞蹈逐渐从民间的凤阳花鼓中淡出,仅剩下歌唱部分,分为“坐唱”、“唱门头”两种形式。
凤阳花鼓演唱的曲目,为当时的“时调”,主要曲目有《凤阳歌》、《鲜花调》、《王三姐赶集》、《秧歌调》等。
每一首曲目,都被广泛传唱。
随着历史发展,凤阳花鼓的鼓、鼓条乃至击鼓方法不断变革。
20世纪50年代初,文艺工作者对凤阳花鼓采用了一些新的创作、表演手法,并剔除了小锣,而且根据鼓条的特征,将“凤阳花鼓”改称为“双条鼓”。
凤阳花鼓是中国民间艺术中“俗”、“花”的典型代表。
它丰富的艺术元素和传播功能催化和影响了一批艺术品种。
现在演出的凤阳花鼓,多为“双条鼓”群体歌舞表演,原生态的凤阳花鼓正在消亡,而它其中蕴涵的丰富的艺术资源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
这是一份珍贵的民间艺术遗产,亟待抢救。
池州傩戏:池州傩戏源于原始宗教意识和图腾崇拜意识,主要流传于中国佛教圣地九华山麓方圆百公里的贵池、石台和青阳等县(区),尤其集中于池州市贵池区的刘街、梅街、茅坦等乡镇几十个大姓家族,史载“无傩不成村”,至今仍以宗族为演出单位,以请神祭祖、驱邪纳福为目的,以戴面具为表演特征的古老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