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
土地利用与规划考核试卷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任务和编制原则。(10分)
2.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土地征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10分)
3.请阐述土地资源管理在保护耕地方面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10分)
土地利用与规划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土地利用的基本类型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A.农用地
B.建设用地
C.生态用地
D.工业用地
2.下列哪种规划不属于土地利用规划?()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城市总体规划
C.土地整治规划
D.农田水利规划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多少年?()
A. 5年
B. 10年
C. 15年
D. 20年
4.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土地利用的主要因素?()
A.地形
B.气候
C.人口
D.文化
4.空间、经济效益
5.合法、合规、合理
6.土地整理
7.法律规定
8.土地资源管理
9.绿地
10.土地执法监察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任务是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编制原则包括科学性、前瞻性、实用性和协调性。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考试 选择题 70题
1.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B. 增加农民收入C. 保护生态环境D.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可持续性原则B. 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C. 公平性原则D. 生态优先原则3.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A.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B. 土地整治C. 土地保护D. 以上都是4.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程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规划准备B. 规划编制C. 规划审批D. 规划实施5.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主体是谁?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6.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主体是谁?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7.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监督主体是谁?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8.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评估主体是谁?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9.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主体是谁?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10.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终止主体是谁?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11.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依据是什么?A. 国家法律法规B. 地方政策C. 农村实际情况D. 以上都是12.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实地调查B. 数据分析C. 专家咨询D. 农民投票13.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时间一般为多久?A. 1年B. 2年C. 3年D. 5年14.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费用由谁承担?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15.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成果包括哪些?A. 规划文本B. 规划图件C. 规划说明书D. 以上都是16.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要求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科学性B. 合理性C. 可行性D. 灵活性17.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统筹兼顾B. 因地制宜C. 综合平衡D. 单一目标18.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内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B. 土地利用潜力评价C.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D. 土地利用政策制定19.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程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规划准备B. 规划编制C. 规划审批D. 规划实施20.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主体是谁?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21.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主体是谁?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22.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监督主体是谁?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23.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评估主体是谁?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24.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主体是谁?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25.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终止主体是谁?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26.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依据是什么?A. 国家法律法规B. 地方政策C. 农村实际情况D. 以上都是27.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实地调查B. 数据分析C. 专家咨询D. 农民投票28.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时间一般为多久?A. 1年B. 2年C. 3年D. 5年29.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费用由谁承担?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30.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成果包括哪些?A. 规划文本B. 规划图件C. 规划说明书D. 以上都是31.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要求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科学性B. 合理性C. 可行性D. 灵活性32.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统筹兼顾B. 因地制宜C. 综合平衡D. 单一目标33.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内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B. 土地利用潜力评价C.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D. 土地利用政策制定34.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程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规划准备B. 规划编制C. 规划审批D. 规划实施35.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主体是谁?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36.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主体是谁?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37.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监督主体是谁?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38.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评估主体是谁?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39.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主体是谁?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40.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终止主体是谁?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41.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依据是什么?A. 国家法律法规B. 地方政策C. 农村实际情况D. 以上都是42.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实地调查B. 数据分析C. 专家咨询D. 农民投票43.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时间一般为多久?A. 1年B. 2年C. 3年D. 5年44.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费用由谁承担?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45.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成果包括哪些?A. 规划文本B. 规划图件C. 规划说明书D. 以上都是46.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要求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科学性B. 合理性C. 可行性D. 灵活性47.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统筹兼顾B. 因地制宜C. 综合平衡D. 单一目标48.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内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B. 土地利用潜力评价C.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D. 土地利用政策制定49.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程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规划准备B. 规划编制C. 规划审批D. 规划实施50.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主体是谁?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51.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主体是谁?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52.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监督主体是谁?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53.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评估主体是谁?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54.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主体是谁?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55.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终止主体是谁?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56.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依据是什么?A. 国家法律法规B. 地方政策C. 农村实际情况D. 以上都是57.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实地调查B. 数据分析C. 专家咨询D. 农民投票58.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时间一般为多久?A. 1年B. 2年C. 3年D. 5年59.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费用由谁承担?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60.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成果包括哪些?A. 规划文本B. 规划图件C. 规划说明书D. 以上都是61.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要求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科学性B. 合理性C. 可行性D. 灵活性62.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统筹兼顾B. 因地制宜C. 综合平衡D. 单一目标63.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内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B. 土地利用潜力评价C.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D. 土地利用政策制定64.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程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规划准备B. 规划编制C. 规划审批D. 规划实施65.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主体是谁?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66.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主体是谁?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67.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监督主体是谁?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68.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评估主体是谁?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69.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主体是谁?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70.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终止主体是谁?A. 县级政府B. 乡级政府C. 村委会D. 农民个人答案:1. A2. B3. D4. D5. A6. B7. A8. A9. A10. A11. D12. D13. C14. A15. D16. D17. D18. D19. D20. A21. B22. A23. A24. A25. A26. D27. D28. C29. A30. D31. D32. D33. D34. D35. A36. B37. A38. A39. A40. A41. D42. D43. C44. A45. D46. D47. D48. D49. D50. A51. B52. A53. A54. A55. A56. D57. D58. C59. A60. D61. D62. D63. D64. D65. A66. B67. A68. A69. A70. A。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土地利用规划学是研究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与可持续利用的学科,它涉及土地资源的评估、规划、设计、管理与保护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试题,检验学生对土地利用规划学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目标是:A. 提高土地产出B. 保护生态环境C.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D. 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 下列哪项不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A. 合理性原则B. 可持续性原则C. 排他性原则D. 公平性原则3.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 确定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式B. 评估土地的开发潜力C. 测量土地的面积D. 计算土地的价值4. 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依据不包括以下哪项?A. 地形地貌B. 土壤类型C. 人口密度D. 气候条件5.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三区三线”是指:A. 农业区、工业区、居住区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线B. 农业区、商业区、旅游区及生态保护绿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绿线、城市开发边界绿线C. 农业区、生态区、城镇区及生态保护黄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黄线、城市开发边界黄线D. 农业区、工业区、居住区及生态保护蓝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蓝线、城市开发边界蓝线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A. 5年B. 10年C. 15年D. 20年7. 下列关于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说法,错误的是:A. 规划实施应严格遵守规划内容B. 规划实施过程中不需要调整C. 规划实施应考虑地方实际情况D. 规划实施应进行监督管理8.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关注:A. 经济效益B. 社会效益C. 生态影响D. 文化影响9.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占补平衡”原则是指:A. 占用多少土地,就要补充多少土地B. 占用耕地的,必须补充同等数量和质量的耕地C. 占用基本农田的,可以补充非耕地D. 占用建设用地的,可以补充农业用地10. 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主要体现在:A. 规划编制阶段B. 规划审批阶段C. 规划实施阶段D. 所有选项都正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质是土地资源的________和________。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练习题题库
练习题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耕地需求量预测测3、耕地与建设用地需求4、耕地与居民点需求预测5、人口、耕地与居民点预测1.某乡的土地利用现状构成如下表所示,另知该乡当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100hm2,养殖水面为180hm2,试计算下列指标: (1)土地垦殖率;(2)土地农业利用率;(3)耕地复种指数; (4)林地覆盖率;(5)水面利用率;(6)土地建设利用率;水域中未利用地=水域面积-养殖水面-水利建筑用地 总未利用地=水域中未利用地+未利用地(1)土地总面积=1200+300+550+50+150+78+90+750+450+50=3668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1200/3668*100%=32.72%(2)土地农业利用率=农业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地、养殖水面)面积/土地总面积=(1200+300+550+50+180) 3668*100%=62.16%(3)耕地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总面积=2100/1200=1.75(4)林地覆盖率=林地面积(不包括果园面积)/土地总面积*100%=550/3668*100%=14.99%(5)水面利用率=已利用水面面积/水面总面积*100%=450/750*100%=60%(6)土地建设利用率=建设用地(居民点、工矿、交通、水利等用地)/土地总面积*100%=(150+78+90+450-180)/3668*100%=16.03%土地总面积耕地 园地林地 牧草地 城镇村用地 独立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 水域 未利用地小计已利用1200 300 550 50 150 78 90 750 450 502、耕地需求量预测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10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680 kg,蔬菜占有量240 kg,预测到202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7:3,粮食自给率为90%,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需求量?解:求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总人口×人均粮食占有量×自给率)/(粮食播种单产×复种指数)=(100万人×680kg/人×90%)/(15000 kg/hm2×2.5)=1.632万hm2经济作物用地=(1.632×3)/7=0.70万hm2蔬菜用地=(总人口×人均蔬菜占有量)/(蔬菜播种单产×复种指数)=(100万人×240kg/人)/(30000 kg/hm2×2.5)=0.32万hm2因此,规划年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经济作物用地+蔬菜用地=1.632万hm2+0.70万hm2+0.32万hm2=4.984万hm23、耕地与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某地预测到2020年本地人口将达到10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预测到202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m2,城市化水平达到65%,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00m2,村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20m2,该地区的复种指数为3,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到7∶3,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答:(1)求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总人口×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播种单产×复种指数)=(100万人×500kg/人)/(15000 kg/hm2×3)=1.11万hm2经济作物用地=(1.11×3)/7=0.48万hm2因此,规划年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经济作物用地=1.11万hm2+0.48万hm2=1.59 万hm2(2)求建设用地需求量:城市建设用地用地=(总人口×城市化水平×人均用地指标)=100万人×65%×100 m2/人=0.65万hm2村镇建设用地用地=(村镇总人口×人均用地指标)=100万人×35%×120 m2/人=0.42万hm2因此,建设用地用地=城市建设用地+村镇建设用地=0.64+0.42=1.06万hm24、耕地与居民点需求预测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10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2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m2,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m2,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8:2,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20m2和90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解:1)求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总人口×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播种单产×复种指数)=(100万人×500kg/人)/(15000 kg/hm2×2)=1.67万hm2 经济作物用地=(1.67×2)/8=0.42万hm2蔬菜用地=(总人口×人均蔬菜占有量)/(蔬菜播种单产×复种指数)=(100万人×160kg/人)/(30000 kg/hm2×2)=027万hm2 因此,规划年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经济作物用地+蔬菜用地=1.67万hm2+0.42万hm2+0.27万hm2=2.36万hm22)求居民点用地城市居民点用地=(总人口×城市化水平×人均用地指标)=100万人×65%×90 m2/人=0.585万hm2村镇居民点用地=(村镇总人口×人均用地指标)=100万人×35%×120 m2/人=0.42万hm2因此,居民点用地=城市居民点用地+村镇居民点用地=0.585+0.42 =1.005万 hm25、人口、耕地与居民点需求预测某地2011年末总人口为116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4.5‰、年机械增长率为16‰;人均粮食占有量42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2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规划期内由外地调入粮食15万t,调出蔬菜10万t,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2%,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7:3,土地垦殖率为36.56%.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25m2和96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1)该地规划期末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村镇人口?(2)耕地需求量?(3)居民点用地需求量?(4)规划年人均土地和人均耕地指标?答:(1)期末总人口:116*(1+4.5‰+16‰)^9=139.24万人城市人口:139.24*62%=86.33万人村镇人口:139.24-86.33=52.91万人(2)粮食需求量=(139.24*420/1000-15)/( 15*2)=1.45万hm2蔬菜需求量=(139.42*160/1000+10)(30*3.5)=0.31万hm2经济作物需求量=1.45万*3/7=0.62万hm2耕地需求量=1.45万+0.31万+0.62万=2.38万hm2(3)城镇居民点用地需求量=86.33*96=8287.68 hm2农村居民点用地需求量=52.91*125=6613.75hm2居民点用地需求量=8287.68+6613.75=14901.43m2=1.49万hm2(4) 2.38万hm2 / 36.56%=6.51万hm2=65100m2人均土地指标=65100m2/139.24=467.54 m2/人人均耕地指标=23800m2/139.24= 170.93m2/人下表是某省土地利用规划供选方案的有关评价指标和权重,应用综合评价方法,填写空白表格并选出最佳方案。
土地利用规划_期末复习题(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1.风蚀:风经过地表,将颗粒大小和质量不同的沙粒吹离地表以悬移、跃移和推移三种方式进入气流,称为风蚀。
2.载畜量:一定的草地面积,在放牧季内以放牧为基本利用方式(也可以适当配合割草),在放牧适度的原则下,能够使家畜良好生长及正常繁殖的放牧时间及放牧的家畜数量。
3.地面辐射:地面具有一定的温度,它不停地向外辐射能量。
这种辐射能称为地面辐射。
4.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
各级土粒占土壤质量的百分数,叫做土壤质地,也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
5.土地类型:选择一些土地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准,按照和似性或共同性将土地划分为一个个性质相对均一的单元,即是土地类型。
6.地面辐射:地面具有一定的温度,它不停地向外辐射能量。
这种辐射能称为地面辐射。
7.三基点温度:对于植物每一个生命过程米说,都有三个基点温度:最高温度、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8.水资源变率:水量的年际与年内分布的均匀程度称为水资源变率。
9.耕地利用单元:指由未经固定田间工程设施(如沟渠、林带、道路等)所围成的,可以进行耕作、灌排、收获等田间管理的沟渠路林等田间工程设施齐备的多种功能的综合地段。
二、填空1.土地资源的特性,首先就是由于受地球表面陆地面积的限制,土地面积(或称土地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土地资源还具有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
2.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可以归纳为5 点,首先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要对土地利用进行干预,因此规划有政策性;由于规划要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因而规划有整体性;同时土地利用规划目标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经济的、生态环境的,又有公益的、私人的、国家的、地区的目标,因此规划有兼容性;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目标的多维性,规划的方案就具有一定的折衷性;由于各项因素都是在变化的,那么规划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规划就具有一定的动态性。
3.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是成土母质。
4.农田总蒸发量,又称植物的需水量,是指植物蒸腾和植物蒸腾的总耗水量。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试题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
A 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B 开发、保护、整治和分配C 利用、分配、整治和保护D 开发、利用、分配和保护2、以下哪项不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A 合理分配土地资源B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C 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D 增加土地的经济价值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A 5 年B 10 年C 15 年D 20 年4、()是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
A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B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C 土地用途分区D 土地利用控制指标5、土地用途分区的依据主要有()。
A 土地自然条件B 土地社会经济条件C 土地利用现状D 以上都是6、以下哪种方法常用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A 统计分析法B 对比分析法C 动态分析法D 以上都是7、建设用地规划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A 节约集约用地B 保护耕地C 优先保障工业用地D 符合城市规划8、耕地保护规划的重点是()。
A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B 提高耕地质量C 控制耕地减少D 以上都是9、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考虑()。
A 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B 土地利用方式对环境的影响C 土地整治对环境的影响D 以上都是10、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不包括()。
A 法律保障B 行政保障C 技术保障D 经济保障11、土地利用规划图的比例尺一般根据()确定。
A 规划区域的大小B 规划的精度要求C 规划的用途D 以上都是12、以下哪项不是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A 耕地保护专项规划B 土地整治专项规划C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D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13、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方式不包括()。
A 问卷调查B 听证会C 专家咨询D 行政命令14、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作用不包括()。
A 为规划编制提供数据支持B 便于规划成果的管理和更新C 为土地执法提供依据D 直接决定土地的用途15、以下哪项不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趋势()。
土地规划利用复习题.
一、填空题1.土地功能有养育功能,承载功能,提供生产资料功能,景观功能,土地的资产功能。
2.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有: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
3.根据性质和目的的不同,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经营型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型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型土地利用规划。
4.土地利用规划原则有综合效益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整体性原则,动态平衡原则。
5.土地潜力评价可分为土地利用潜力评价和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分为:蓝图模式,指标控制模式,土地利用控制分区模式和用途分区、分区用地规则和耕地警戒线指标模式。
7.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特点有:规划目标和内容都单一,规划方法手段多样,规划具体、实施性强、见效快。
8. 耕地田间灌排渠道的组合形式:灌排相邻布置;灌排相间布置;和灌排合渠。
9.土地特性有:土地是自然产物,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利用的永续性,土地空间位置的固定性,土地属性的两重性,土地的生态学特点。
10.土地利用规划根据范围和任务不同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内部规划。
11.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程序有准备阶段,调查研究分析阶段,编制阶段规划和规划审批和实施阶段。
12.按深度、广度和类型不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组织形式有:按自然或经济区域组织,按行政区组织,按部门组织。
13、总人口预测一般用人口自然增长法、回归分析法或马尔萨斯人口增长生物繁殖模型。
14、.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为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土地利用规划,一般情况下,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可分土地开发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和土地保护规划三种类型。
15.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评价是从组织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大方面进行评价的。
16.垦殖率等于耕地面积除以土地总面积,复种指数等于播种面积除以耕地面积。
17.土地利用计划是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行政手段,按时间分可分为中期用地计划和年度用地计划,按调节控制程度分可分为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
⼟地利⽤规划复习题⼀、单项选择题1. 地球陆地上能够⽣长植物的蔬松表层为( B )A.⼟地B.⼟壤C.⼟层D.表⼟2.⼈⼒难以达到、难以控制利⽤的陆地还不能是(A )A.法律意义上的⼟地B.经济意义上的⼟地C.⽣态意义上的⼟地D.社会意义上的⼟地3.国家领⼟是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球表⾯的( B )A.整个部分B.特定部分C.平⾯部分D.⽴体部分4.⼴义的⼟地的平⾯观认为⼟地指( A )A.整个地球表⾯B.地表C.平地和⼭地D.整个陆地5.⼈们通常把地球表⾯由泥⼟与砂⽯堆成的固定场所称为(D )A.陆地B.地表C.⼟壤D.⼟地6.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是劳动⼒和(D )A.资本B.⽣产资料C.交通D.⼟地7.我国城市⼟地资产总值约为(C )A.13万亿B.15万亿C.18万亿D.20万亿8.当⼟地被投⼊⼈类社会⽣产活动之后就成为其所必需的(C )A.物质载体B.重要资产C.物质条件D.⽣产资料9.⼈类赖以⽣存的农作物吸取营养的主要源泉是具有肥⼒的( B )A.⼟壤B.⼟地C⼟层D.表⼟10.农作物所需⽔分、养分、空⽓和热量的供应者与调节者是具有肥⼒的(B )A.陆地B.⼟地C.地表D.⼟壤11.地球表⾯积是个(C )A.可变数B.未知数C.常数D.已知数12.⼟地在建筑业部门中起(D )A.载体作⽤B.地基作⽤C.操作场所作⽤D.基地作⽤13.不同沃度的⼟地使资本⽣产率产⽣差别,是形成级差地租的(C )A.客观条件B.必要条件C.重要条件D.宏观条件14.具有景观功能的⼟地价值在于舒适性和(B )A.社会价值B.美学价值C.⽣态价值D.环境价值15.不同沃度的⼟地使资本⽣产率产⽣差别,是重要条件对于形成(C )A.绝对地租B.垄断地租C.级差地租D.矿⼭地租16.矿产资源蕴藏在地下视⼟地为其(B )A.载体B.仓库C.基地D.场所17.⼈类劳动可以影响⼟地利⽤⽅式,但⼈类绝对不能创造新的(C )A.陆地B.地表C.⼟地D.⽤地18.⼟地功能集中表现为⼟地的(A )A.有⽤性B.资产性C.有限性D.⾃然性19.规划是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发展进⾏超前性的调配和(D )A.调整B.估计C.预测D.安排20.⼟地对下列哪种部门作为地基、场地和操作基地发⽣作⽤。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练习题
=1.632 万 hm2+0.70 万 hm2+0.32 万 hm2 =4.984 万 hm2
3、耕地与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某地预测到 2020 年本地人口将达到 100 万、人均粮食占有量 500 kg,预测到 2020 年本地粮 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 15000kg/hm2,城市化水平达到 65%,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 标为 100m2,村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 120m2,该地区的复种指数为 3,规划年将粮食 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到 7∶3,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 答: (1) 求耕地需求量:
2、耕地需求量预测 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 100 万,人均粮食占有量 680 kg,蔬菜占有量 240 kg,预测 到 2020 年 本 地 粮 食 作 物 平 均 播 种 单 产 将 达 到 15000kg/ha , 蔬 菜 平 均 播 种 单 产 将 达 到 30000kg/ha,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 2.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 外)播种面积调整到 7:3,粮食自给率为 90%,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需求量? 解: 求耕地需求量:
=(100 万人×160kg/人)/(30000 kg/hm2×2)=027 万 hm2 因此,规划年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经济作物用地+蔬菜用地
=1.67 万 hm2+0.42 万 hm2+0.27 万 hm2 =2.36 万 hm2 2)求居民点用地 城市居民点用地=(总人口×城市化水平×人均用地指标) =100 万人×65%×90 m2/人 =0.585 万 hm2 村镇居民点用地=(村镇总人口×人均用地指标)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复习题全
一.名词解释1.土地利用规划:就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与安排,就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与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就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工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3.土地质量:就是土地相对于某种用途的适宜与否与适宜程度。
4.土地质量评价:为了全面衡量土地质量水平,显化土地差异,以土地对某一特定用途而对土地的自然与社会属性进行的综合鉴定与等级划分的过程。
5.土地人口承载力:一定地区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6.土地需求量预测:对于一定规划期限内规划地区(或单位)各业用地规模所进行预先测算与估计,以其作为协调土地供需与编制用地规划的重要依据。
7.土地规划后评价:指在规划结束一段时间或规划结束后对规划的目标、效益、影响、守法情况进行系统客观的总结与分析。
8.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分配、布局与对土地资源的选择、优化与配置。
9.土地利用结构: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与,就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
10.基本农田:根据一定时期人口与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基本农田保护区就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照法定程序规定的区域。
11.基本农田保护区:为了对基本农田进行特殊保护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保护区域。
12.土地整理: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调整与治理。
通过对土地利用环境条件的改善与生态景观建设,消除土地利用中对社会经济发展期制约或限制作用的因素,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与集约化。
13.土地整治规划:为了使土地资源得以永续利用,创造土地生态环境所采取的途径与措施的总体安排。
14.土地整治及对象:在一定曲艺内,雅居土地利用规划,才有行政、经济、法律与技术手段,对田、水、林、村等进行的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农业生产结构与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吐了利用率与产出率的综合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试卷
土地利用规划试卷一、选择题1.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是什么?A. 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B. 推动乡村振兴C. 保护生态环境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A2.下列哪个是土地类型分类的原则?A. 生产功能B. 自然条件C. 土地用途D. 土地区位答案:C3.城市用地规划中,一般不包括以下哪种类型?A. 住宅用地B. 工业用地C. 农业用地D. 商业用地答案:C4.下列哪个部门主要负责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管理?A. 国土资源部B.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C. 环境保护部D. 城乡规划部答案:D5.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基本步骤是什么?A. 调查研究、规划设计、公示等B. 立项、咨询、编制、审查等C. 确立任务、调查研究、编制方案等D. 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答案:C二、填空题1.土地利用规划中,采用的主要指标是______答案:土地面积、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生态环境指标等2.2020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将国土空间划分为______个功能区答案:93.土地分类主要分为______主要类型答案:74.土地利用中的______主要包括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答案:城市用地5.土地利用规划应该与______相协调和统筹答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三、简答题1.解释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并举例说明。
答案: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综合平衡、分类指导、保护优先、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
以综合平衡为例,这意味着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考虑土地利用的各种因素,比如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综合利益,确保不会偏重某一方面而导致其他方面的损失。
2.请阐述土地利用规划的意义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答案:土地利用规划的意义在于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
土地利用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保障作用。
它可以合理调配土地资源,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利用规划 复习题
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B、土地利用现状条件调查D、气候和地形调查2、.林地覆盖率主要取决林地面积在中的比重。
A、土地总面积B、森林蓄积量C、木材消费量D、已利用土地面积3、省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的总量不减少。
A、耕地B、农用地C、建设用地D、未利用地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内。
A、高产田的85%以上B、耕地的80%以上C、农用地的75%以上D、管辖范围的70%以上5、据粗略估计,我国城市土地资产总值约为。
A、15万亿B、18万亿C、20万亿D、13万亿6、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城市用地增长率A、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率C、城市非农用地增长率7、城市化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城市人口占城乡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二是城市数量的增加、三是。
A、城市用地规模日益增大B、单个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日益增大C、城市人口聚集程度的提高D、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大8、城镇体系规划处于衔接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地位,也是测算的重要依据。
A、建筑用地规模B、居民点用地规模C、城市用地规模D、非农业建设用地9A、用地规模B、粮食问题10A、建筑规模C、居民点形态D、规划区规模11、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起着作用,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作用。
A、反馈作用B、联系作用C、控制作用D、协调作用12、城市用地包含城市建成区用地、城市规划区用地和。
A、城市建设用地B、城市建筑面积C、城市行政辖区用地D、市区用地13A B、构筑物C D、生产工具14、为了环境保护在远郊采取低地价政策鼓励向远郊区扩张。
A、住宅用地B、工业用地C、娱乐用地D、交通用地15A、工业用地B、居住用地C D、城市近郊区16、土地利用规划条件是影响形成的重要因素。
A、土地利用类型B、土地价格C、土地区位D、土地用途17、土地在建筑业部门中起着作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考核试卷
B.建筑密度
C.道路布局
D.土地价格评估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不超过()年。
A. 5年
B. 10年
C. 15年
D. 20年
6.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以下哪项措施有利于保护耕地?()
A.提高建设用地的比例
B.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C.限制农村居民点用地
D.增加交通基础设施用地
7.下列哪个阶段不需要进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得分: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土地利用率
B.保障土地所有者的权益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土地用途、保障土地供应、优化土地布局等。基本原则包括保护耕地、保障发展、节约集约利用、环境保护等。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如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通过明确城市发展方向和土地用途,促进了城市有序发展。
A.建筑物具体布局
B.道路系统设计
C.绿化景观设计
D.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16.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
A.土地资源状况
B.区域发展战略
C.生态环境保护需求
D.土地使用权属
1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评估内容包括()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文档(重点看)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土地的水平范围包括( A )A. 陆地,内陆水域和滩涂B. 陆地,内陆水域,滩涂和海洋C. 陆地和内陆水域D. 地球表层所有陆地部分2、合理利用土地的首要问题是( D )A. 提高全民族素质,人人懂得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B. 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C.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D. 加强土地管理,包括地权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3、某乡土地总面积1000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100公顷,林地200公顷,有林地100公顷.该乡土地利用率和森林覆盖率分别是( D )A. 90%和20%B. 90%和30%C. 70%和10%D. 90%和10%4、土地利用规划所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 B )A. 农业用地和非农业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B. 土地利用中需要与可能的矛盾C. 各用地部门之间的矛盾D. 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5、土地人口承载量是指( C )A.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最多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B.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至少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C.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和生活水平上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D.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下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6、在土地利用分区中,用地区之间( A )A. 可以重合,还可以有复区B. 不可以重合,也不可以有复区C. 可以重合,不可以有复区D. 不可以重合,可以有复区7、从土地管理角度,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是( C )A. 土地利用的全部问题B.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问题C. 如何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问题D.土地利用方式的问题8、农业生产用地结构的确定必须根据( C )A. 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 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和质量C. 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D. 土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和质量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有关部门审批实施,就具有( D )A. 控制土地利用效应B. 行政效应C. 监督土地利用效应D. 法律效应10、不宜作为水库库址的是( C )A. "肚大口小底平"地形的地区B. 集水面积大的地区C. 喀斯特地貌地区D. 占用部分农田地区11、单位耕地面积产量反映( A )A. 耕地利用的经济效益B. 耕地利用程度C. 耕地利用的社会效益D. 耕地利用的生态效益12、不是土地利用分区基本依据的是( D )A.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B. 土地评价C. 自然社会经济资料D. 单位和个人用地需求13、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手段分( B )A. 行政,技术和经济手段B. 行政,技术,经济和法律手段C. 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D. 行政,技术和法律手段14、不属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中土地利用评述内容的是( D )A. 土地利用成绩B. 土地利用问题C.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意见D. 土地利用分区15、不属于土地利用规划范畴的是( B )A.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 土地估价C. 土地利用规划设计D.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16、在进行工业用地选址时,农产品的初步加工工业(如轧花厂、榨油厂)应布局在:(A )A、接近原料产地B、接近成品的消费地C、布局时没有限制D、位于原料产地与成品消费地的中间位置17、( C )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复习题
2015年复习题一、名词解释(8题每题2.5分共20分)土地利用:是指人类为满足自身不同需要,采用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手段,利用和开发土地的功能,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行为和活动。
土地类型:由于土地各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间内具有各种不同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划分为一种类型组合就是土地类型。
土地利用类型: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如耕地、园地、林地、水域、牧草地、城镇、工矿、交通用地等。
土地利用方式: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按产品的市场方向、投入水平、采用的技术和动力、地权关系的不同划分为各种不同的土地利用形式。
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方式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和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系形成的格局,以及权属上的所属关系的总和。
土地利用强度: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单位用地面积投资强度,对一个单位的土地投资的强度。
土地利用集约度:指单位土地的投入量,可由单位耕地面积拥有的马力数表示机械化水平,有效灌溉面积表示水利化程度等。
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率指已利用的土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是反映土地利用程度的数量指标。
土地利用率=土地总面积−未利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城镇用地容积率:指城镇建设总面积与城镇占地总面积之比,反映城镇土地利用程度。
建筑密度:即建筑占地系数,指一定建筑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占地面积与城镇用地总面积之比,以百分比表示。
用以说明建筑物分布的疏密程度及土地利用率。
城镇用地容积率=城镇建筑占地面积城镇用地总面积×100%土地区位:指特定地块(宗地)的地理和经济空间位置及其相邻地块的相互关系。
需求门槛:指某中心地能维持供应某种商品和劳务所需的最低购买力和服务水平,换言之,是使保证供应此商品和服务的商服企业能获取正常利润所需的最低销售额和服务量。
土地利用规划:人们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以及历史基础和现状特点,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布局上的有优化组合,并且对实现该优化组合在时间上、措施上和政策上做出安排,以求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的综合功能,使土地利用控制的手段和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共10分)
1.降水距平:
2.载畜量: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农田总蒸发量,又称植物的需水量,是指—--------—和-------——的总耗水量。
2.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是---------。
3.当坡度大于—--------—时机动车道应采取“S”形布设。
4.土地的纬向地带性呈-------变化规律,是由不同纬度带接受的—------—而造成的差异。
5.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的供需分析包括—-----—、-------——、土地供给分析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几方面。
6.盐土改良的生物措施包括—--------—及-------——。
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特性的是( )。
A.面积的有限性
B.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
C.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D.整体性及多用途性
2.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是因为( )。
A.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B.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C.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以上三项都是
3.气温日变化的特点是( )。
A.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 B.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正午l2:00
C.最低温度一般出现在夜间0:00 D.晴朗天气下,气温的日较差较小4.有效积温是指( )。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复习题(全)
一.名词解释1.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工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3.土地质量:是土地相对于某种用途的适宜与否与适宜程度。
4.土地质量评价:为了全面衡量土地质量水平,显化土地差异,以土地对某一特定用途而对土地的自然和社会属性进行的综合鉴定和等级划分的过程。
5.土地人口承载力:一定地区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6.土地需求量预测:对于一定规划期限内规划地区(或单位)各业用地规模所进行预先测算和估计,以其作为协调土地供需和编制用地规划的重要依据。
7.土地规划后评价:指在规划结束一段时间或规划结束后对规划的目标、效益、影响、守法情况进行系统客观的总结和分析。
8.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分配、布局和对土地资源的选择、优化和配置。
9.土地利用结构: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
10.基本农田: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照法定程序规定的区域。
11.基本农田保护区:为了对基本农田进行特殊保护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保护区域。
12.土地整理: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调整与治理。
通过对土地利用环境条件的改善和生态景观建设,消除土地利用中对社会经济发展期制约或限制作用的因素,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
13.土地整治规划:为了使土地资源得以永续利用,创造土地生态环境所采取的途径和措施的总体安排。
14.土地整治及对象:在一定曲艺内,雅居土地利用规划,才有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田、水、林、村等进行的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吐了利用率和产出率的综合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1. 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蔬松表层为( B )A.土地B.土壤C.土层D.表土2.人力难以达到、难以控制利用的陆地还不能是(A )A.法律意义上的土地B.经济意义上的土地C.生态意义上的土地D.社会意义上的土地3.国家领土是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球表面的( B )A.整个部分B.特定部分C.平面部分D.立体部分4.广义的土地的平面观认为土地指( A )A.整个地球表面B.地表C.平地和山地D.整个陆地5.人们通常把地球表面由泥土与砂石堆成的固定场所称为(D )A.陆地B.地表C.土壤D.土地6.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是劳动力和(D )A.资本B.生产资料C.交通D.土地7.我国城市土地资产总值约为(C )A.13万亿B.15万亿C.18万亿D.20万亿8.当土地被投入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之后就成为其所必需的(C )A.物质载体B.重要资产C.物质条件D.生产资料9.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作物吸取营养的主要源泉是具有肥力的( B )A.土壤B.土地C土层D.表土10.农作物所需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供应者与调节者是具有肥力的(B )A.陆地B.土地C.地表D.土壤11.地球表面积是个(C )A.可变数B.未知数C.常数D.已知数12.土地在建筑业部门中起(D )A.载体作用B.地基作用C.操作场所作用D.基地作用13.不同沃度的土地使资本生产率产生差别,是形成级差地租的(C )A.客观条件B.必要条件C.重要条件D.宏观条件14.具有景观功能的土地价值在于舒适性和(B )A.社会价值B.美学价值C.生态价值D.环境价值15.不同沃度的土地使资本生产率产生差别,是重要条件对于形成(C )A.绝对地租B.垄断地租C.级差地租D.矿山地租16.矿产资源蕴藏在地下视土地为其(B )A.载体B.仓库C.基地D.场所17.人类劳动可以影响土地利用方式,但人类绝对不能创造新的(C )A.陆地B.地表C.土地D.用地18.土地功能集中表现为土地的(A )A.有用性B.资产性C.有限性D.自然性19.规划是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发展进行超前性的调配和(D )A.调整B.估计C.预测D.安排20.土地对下列哪种部门作为地基、场地和操作基地发生作用。
(B )A.农业B.非农业C.林业D.牧业21. 土地属性两重性,既是土地物质,又是( D )A.土地资源B.土地价值C.土地价格D.土地资本22. 土地区别于其他物品在于土地不是(B )A.自然产物B.前人的劳动成果C.经济现象D.高级公路23. 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蔬松表层为(A )A.土壤B.土地C.土层D.表土24. 规划应理解为(D )A.规划未来的过程B.预测未来的过程C.预测用地的过程D.给出行动的过程25. 各类用地的数量和位置一经确定之后,紧接着要解决(C )A.土地利用宏观布局B.土地利用结构优化C.土地利用微观设计D.土地供需综合平衡26. 当土地被投入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之后就成为其所必需的( C )A.物质载体B.重要资产C.物质条件D.生产资料27. 具有景观功能的土地价值在于舒适性和(A )A.美学价值B.社会价值C.生态价值D.环境价值28. 反映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指标为(B )A.恩格尔系数B.吉尼系数C.小康系数D.富裕系数29. 反映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指标为(B )A.恩格尔系数B.吉尼系数C.小康系数D.富裕系数30. 土地利用规划的首要任务是协调土地的(D )A.人地矛盾B.稀缺矛盾C.资源资产矛盾D.供需矛盾31. 各类用地的数量和位置一经确定之后,紧接着要解决(C )A.土地利用宏观布局B.土地利用结构优化C.土地利用微观设计D.土地供需综合平衡32. 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容就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 B )A.土地利用规模B.土地利用结构C.土地利用布局D.土地利用分区33. 土地利用结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面积的( C )A.规模比例关系B.质量比例关系C.数量比例关系D.规划比例关系34. 国家领土是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球表面的(C )A.整个部分B.平面部分C.特定部分D.立体部分35. 依其任务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C )A.细部规划B.战略研究C.专项规划D.专题规划36. 具有景观功能的土地价值在于舒适性和(A )A.美学价值B.社会价值C.生态价值D.环境价值37. 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是指(B )A.地价B.地租C.价值D.价格38.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所指的报酬递减是指(B )A.土地总报酬递减B.土地边际报酬递减C.土地临界报酬递减D.土地平均报酬递减39. 土地价格的高低取决于可以获取多少的(A )A.地租B.价值C.成本D.劳动产品40. 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土地位置不同而产生的是(B )A.绝对地租B.级差地租ⅠC.级差地租ⅡD.级差地租41. 土地上生产农作物所得的剩余收入是( D )A.价格B.价值C.地价D.地租42. 当代西方经济学者和土地经济学者将地租分为契约地租和(C )A.垄断地租B.级差地租C.经济地租D.绝对地租43. 土地利用规划条件是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形成( A )A.土地价格B.土地用途C.土地区位D.土地利用类型44. 根据地价与土地用途之间关系,应把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土地规划作为(C )A.工业用地B.住宅用地C.商业用地D.仓储用地45. 根据区位理论应把农用地规划于远离( C )A.工业用地B.居住用地C.城市中心D.城市近郊区46. 为了保护环境,在远郊采取低地价政策鼓励向远郊区扩的是( B )A.住宅用地B.工业用地C.娱乐用地D.交通用地47.既反映了土地纯收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城市各项用地的空间安排是( B )A.序列级差地租B.位置级差地租C.条件级差地租D.空间级差地租48.既要满足当代人,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B )A.生态发展B.持续发展和C.谐发展D.经济发展49.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提供了客观必要性的是(A )A.土地数量的有限性B.土地位置的空间性C.土地物质的自然性D.土地沃度的差异性50.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所指的报酬递减是指(A )A.土地边际报酬递减B.土地总报酬递减C.土地临界报酬递减D.土地平均报酬递减51. 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是( A )A.生态学B.环境学C.资源环境学D.生态环境学52.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所指的报酬递减是指(B )A.土地总报酬递减B.土地边际报酬递减C.土地临界报酬递减D.土地平均报酬递减53. 土地上生产农作物所得的剩余收入是(C )A.价格B.价值C.地租D.地价54. 因地制宜原则具体体现为协调土地特性和(C )A.用地规模B.用地效益C.用地要求D.用地环境55. 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报(B )A.全国人大审批B.国务院审批C.国土资源部审批D.发改委审批56. 省级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的总量不减少的是(A )A.耕地B.农用地C.建设用地D.未利用地57. 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是编制和实施(A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土地利用专项规划C.国土规划D.城市规划5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D )A.用地规模B.用地布局C.粮食问题D.用地规模和布局59.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C )A.5年B.10年C.15年D.20年6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对象是规划区域的全部(D )A.土地资产B.土地价值C.城市土地D.土地资源6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D )A.人口规模和布局B.用地和人口的布局C.粮食规模和布局D.用地规模和布局6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和(B )A.动态性B.控制性C.变化性D.联系性6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整体性、长期性、控制性和( D )A.宏观性B.微观性C.变化性D.战略性64. 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起着(A)A.控制作用B.联系作用C.协调作用D.反馈作用65. 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以下列哪项土地详查变更调查数据为准(B )A.1996年年初B.1996年年末C.1996年10月31日D.1996年6月30日66. 县级以下的土地利用分区应当提出土地用途,制定(B )A.土地利用方式B.土地用途管制原则C.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D.土地用途性质67. 土地条件调查包括自然调查和( B )A.土地利用现状条件调查B.社会经济条件调查C.土地权属和地价条件调查D.气候和地形条件调查68. 用劳动平衡法预测未来人口,一般适用于(D )A.农用地和建设用地B.农用地和城镇居民点C.未利用地和城镇居民点D.城市和城镇居民点69.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是(A )A.人口规模和布局B.用地和人口的布局C.粮食规模和布局D.用地规模和布局7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和( B )A.动态性B.控制性C.变化性D.联系性71.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由下列哪级人民政府批准(C )A.县级B.市级C.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级D.省级72.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主要是确定土地利用的(D )A.方向和规模B.规模和价值C.政策和方向D.目标和方针73. 我国的基本国策是(A )A.十分珍惜每寸土地,合理利用每寸土地B.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C.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D.耕地总量动态平衡74. 用劳动平衡法预测未来人口,一般适用于( C )A.农用地和建设用地B.农用地和城镇居民点C.城市和城镇居民点D.未利用地和城镇居民点75. 评价系数法是把不同量纲的指标化为(B )A.统一指标的方法B.无量纲系数的方法C.统一系数的方法D.统一量纲的方法76. 土地预测方法有定性预测、定量预测和(B )A.趋势预测B.综合预测C.时间序列预测D.灰色预测77. 土地需求量预测包括农业用地需求量和(B )A.耕地需求量B.建设用地需求量C.交通用地需求量D.未利用地需求量78. 预测是预先推知未来,预测时人们利用(B )A.预测方法B.已知的知识C.未来情况D.估计79. 人口自然增长法的计算公式包括两部分,即自然增长和(B )A.流动人口B.机械增长C.暂住人口D.常驻人口80. 对土地质量相对于土地用途的综合评定是(A )A.土地适宜性评价B.土地承载力评价C.土地质量评价D.土地生产力评价8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容包括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开发程度和( D )A.经济效益分析B.利用效益分析C.生态效益分析D.社会效益分析82. 土地质量评价可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和( B )A.土地经济评价B.土地承载力评价C.土地生态用地D.土地社会评价83. 耕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率为(C )A.土地利用率B.土地农用利用率C.土地垦殖率D.土地建设利用率84.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是(B )A.农村现状调查B.土地利用现状调查C.城镇现状调查D.地籍调查85. 建筑物基底面积与用地总面积的比率为(B )A.容积率B.建筑密度C.遮蔽率D.基建率86. 土地质量评价类型可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人口承载力评价和(D )A.土地社会评价B.土地生态评价C.土地自然评价D.土地经济评价87.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容包括土地资源数量分析、土地资源质量分析、土地利用开发程度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和(D )A.土地利用现状分析B.土地利用费效分析C.土地利用指标分析D.土地利用效益分析88. 建筑总面积与用地总面积的比率为(A )A.容积率B.遮蔽率C.建筑密度D.建筑容积率89. 土地利用宏观研究中既要重视土地数量,又切不可忽视( B )A.土地价值B.土地质量C.土地资产D.土地资源90.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是(B )A.农村现状调查B.土地利用现状调查C.城镇现状调查D.地籍调查91. 森林覆盖率主要取决林地面积在下列哪项中的比重( B )A.已利用土地面积B.土地总面积C.森林蓄积量D.木材消费量92. 土地产出价值与用地总面积的比率为(D )A.土地产出率B.农用地产值率C.建设用地产值率D.单位用地产值率93.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包括已利用土地的潜力评价与( A )A.后备土地资源的潜力评价B.未利用地的潜力评价C.建设用地的潜力评价D.农用地的潜力评价94. 土地垦殖系数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下列哪种用地在土地总面积中的比重(C )A.可垦殖利用土地B.果园C.耕地D.农用地95. 建筑物基底面积与用地总面积的比率为(B )A.容积率B.建筑密度C.遮蔽率D.占地率96. 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是以土地适宜性评价为基础,以( A ),以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