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祛湿中成药PPT课件
合集下载
解表、祛风湿、祛湿药 PPT课件
治风剂:祛风除湿剂----独活寄生汤 功用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祛湿剂: 芳香化湿剂----藿香正气散 功用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清热化湿剂----茵陈蒿汤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分类 1 祛风湿散寒药----独活 2 祛风湿清热药----秦艽 3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 使用注意 祛风湿药大多辛散温燥,易耗伤阴血, 故阴虚血亏者应慎用。
药名 独 活 秦 艽
性味 辛苦 微温 辛 苦 微寒
归经 肾 膀胱 胃 肝 胆
功效 祛风除湿 散寒止痛 祛风除湿 清热除蒸 清利湿热
解表药
解表药 定义:具有发散功效,以发巧用表邪为主要作用, 解除表证的药物 分为:辛温解表药-----风寒表证 麻黄、桂枝、防风、荆芥、羌活、细辛 辛凉解表药-----风热表证 柴胡、薄荷、葛根、菊花、 桑叶、
辛温解表药
麻黄
【性味】 辛、味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主治】 1、辛温解表----风寒表证 2、宣肺平喘----风寒外束,肺气失宣 风热咳喘痰多 3、利水消肿----风水泛滥之水肿
藿香正气散
《太平惠明和剂局方》
化湿燥湿剂
功用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恶寒发热,头痛,胸闷,恶心呕 吐, 腹痛腹泻,苔白腻,脉浮缓) 病因病机: 风寒外束,卫阳被郁—恶寒发热 湿浊内阻,脾胃不和,升降失常—吐泻腹痛 治宜:外散风寒,内化湿滞,兼理气和中。
组成与方解 :
热淋、血淋、石淋等证)
淋证—小便急、迫、短、涩、数、痛,或少腹 拘急,痛引腰腹。 使用注意 虚性水肿慎用
(三)清热利湿药
药名 性味 归经 茵 陈 金 钱 草 功效 主治 湿热阳黄 湿疹 疥疮 肝胆湿热 结石 疮疖虫蛇 咬伤
第九章祛湿药与祛湿剂PPT课件
.
51
血淋--小便淋痛,兼尿中带血
石淋--小便淋痛,兼尿中夹有 砂石
.
52
膏淋--小便淋痛,兼小便混浊 如米泔水
.
53
性能特点: 性味大多苦寒 归经大多归膀胱、肾经
.
54
车前子
.
55
.
56
“此草好生道边及牛马迹中, 故有车前之名。”
《纲目》
.
57
一、利尿通淋--热淋,水肿, 小便不利
二、渗湿止泻--暑湿泄泻
.
85
祛风湿药
.
86
定义:凡以祛除风湿、解除 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 祛风湿药。
.
87
风湿---因---本
痹痛---果---标
“风除湿去,血活气行,而证 即愈。” 《本草求真》
.
88
适应证: 风湿痹痛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素问·痹论》
.
89
风胜者---行痹、风痹 肢体疼痛游走不定 祛风+活血
.
77
虎杖
.
78
.
79
一、利胆退黄--湿热黄疸,淋浊, 带下
.
80
二、清热解毒--疮痈,烧烫伤, 毒蛇咬伤
.
81
三、活血祛瘀--经闭,痛经, 跌打损伤,癥瘕
.
82
四、祛痰止咳--肺热咳嗽
.
83
要点
黄疸要药:茵陈 石淋要药:金钱草
.
84
使用注意
1、应用本类药物,视不同病 证选择药物,并进行适当配伍 2、易伤津耗液,应中病即止
68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定义:凡以清利湿热、退除黄 疸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利湿 退黄药。
祛湿中成药PPT课件
【处方分析】
君:瞿麦、萹蓄--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湿热淋证之要药
八 臣:木通-- 清心利小肠通淋
通可去滞
正
滑石-- 清利三焦并通淋利窍
滑能去著
合
车前子 -- 利水通淋
清肝热通膀胱
剂 佐:栀子、大黄-- 清热泻火,导湿热下行
“大黄导湿热直下大肠,不使其再入膀胱,庶几源清 而流自结耳。”
【处方分析】
水液代谢障碍 水、湿、痰、饮
湿聚为水,水凝为痰、为饮
【 概
“饮清澈而痰稠浊”
“饮,水类也”、“得寒则聚,得温则行”
述 ❖ 概念 】 〖组成〗以祛湿利水药为主
〖作用〗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祛风胜湿
〖治证〗 水(饮)湿病证
❖ 水(饮)湿病证
【 概
水湿
述 】
外湿 内湿
风湿痹证
湿滞脾胃 水饮内停
肢体沉重,关节疼痛,肿胀, 或伴恶寒发热
4、祛风胜湿—适用于风湿在表证、痹证。
— 代表:小活络丸、舒筋活络酒
❖ 使用注意
【 1、要密切联系脏腑(肺、脾、肾)。 概 2、常配伍理气药,使“气化湿亦化”。
述 3、药多辛燥或渗泄,易于伤阴,阴亏体虚、孕妇 】 应慎用。
【处方来源】《中国药典》2005年版
【处方】
藿 苍术160g 陈皮160g 厚朴160g 白芷240g
【处方分析】
君:制川乌、制草乌--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1膀、胱要水密道切不联通系:脏小腑便(点肺滴、难脾出、(肾癃)闭。),
小 臣:胆南星--祛经络风痰 药〖理作研 用究〗:化本湿品利具水有,抑通菌淋、泄镇浊痛、、祛抗风炎胜等湿药理作用。
—本方适为用治于疗中外焦感湿风浊寒内,阻内证伤湿滞病证的重要方剂 乳注香意6事6项g 没:药本6品6组g 成药物苦寒渗利,久病体虚及孕妇慎用。 三胃金肠, 型补感肾冒壮见腰上,述利证湿候解者毒。
第七节祛湿药方PPT课件
节疼痛。
.
8
威灵仙 :为毛茛科植
物威灵仙 、棉团铁线莲 或东北铁线莲的干燥根 及根茎。
性味、归经:辛、咸, 温。入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 消肿止痛。
主治:风湿所致的四肢 拘挛、屈伸不利、肢体 疼痛,跌打损伤
.
9
木瓜 :为蔷薇科植物
贴根海棠的干燥近成熟 果实。蒸煮后切片用或 炒用。
性味、归经:酸,温。 入肝、脾、胃经。
.
3
3.应用注意
(1)对证选药 根据湿证的类型选用适当的方药。
(2)随证配伍
①祛风湿方药 在痹痛初期,如病邪在表或肢节疼 痛,可配解表止痛药;如果邪气传里,客于经络、 筋骨之间,应配活血通络药;久病体虚,应配补 气养血药。
②利湿方药 治水湿泛溢之水肿常配健脾利湿药; 湿从热化之尿赤涩痛、淋浊,常配清热泻火药。 兼有关节疼痛、黄疸、水泻等证,应分别配祛风 湿、清热燥湿、芳香化湿类药物。
第七节 祛湿药、方
.
1
一、概述
1.概念 (1)祛湿药 凡能祛除湿邪,治疗水湿诸
证的药物,叫祛湿药。 (2)祛湿方 以祛湿药为主要组成,具有
祛风胜湿、利水渗湿、芳香化湿等作用, 用以治疗水湿诸证的方剂,称为祛湿方。
.
2
2.分类及应用
(1)祛风湿类 药性多辛温,具有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作 用,有些还能舒筋活络、强筋壮骨。此类方药适用于风寒 湿邪所致的痹证,如皮紧腰硬、颈项强直、肢节疼痛、拘 挛束步、卧地难起等。
功效:舒筋活络、和胃 化湿。
主治:风湿痹痛、腰胯
无力、后躯风湿、湿困
脾胃、呕吐腹泻
.
10
桑寄生 :为桑寄生
科植物桑寄生的干燥带 叶茎枝。
中药学课件第四章祛风湿药
于独活,善治上半身风湿痹痛; 独活性缓,善除在里之伏风,长于治下半身风湿
痹痛。 不同点: 独活又能治少阴头痛; 羌活又善治风寒项背强痛。
2024/10/20
中药学
9
威灵仙《新修本草》
2024/10/20
中药学
【药用】 毛茛科植 物威灵仙、 棉团铁线 莲或东北 铁线莲的 根及根茎。
10
威灵仙《新修本草》
2024/10/20
中药学
13
秦艽《本经》
2024/10/20
【药用】龙胆科草本植物秦艽、麻花秦艽、 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根。
中药学
14
秦艽《本经》
2024/10/20
中药学
15
秦艽
【药性】苦、辛,平。归胃、肝、胆经。
【功效】祛除风湿,止痹痛,除虚热,清 湿热。
祛风湿,舒筋络:治痹痛,偏寒偏热皆可。 又治肢体拘挛,半身不遂等。
章祛风湿药
2024/10/20
中药学
1
2024/10/20
1
概述
一、含义:凡能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的 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二、适应证:
风湿痹痛:风寒湿三邪杂至,合而为
痹。
风寒湿邪侵犯人体,留着于经络、筋
骨之间,可以出现肢体筋骨酸楚疼痛、关节
伸展不利,日久不治往往损及肝肾而腰膝酸
痛、下肢痿弱。
3.妇女宫冷,月经不调,脐腹刺痛+当归, 延胡索,肉桂
2024/10/20
中药学
18
【用法】入汤剂。 【使用注意】风湿热痹忌用。
2024/10/20
中药学
19
木瓜《名医别录》
【药用】蔷薇科灌木贴梗海棠的成熟果实。
2024/10/20
痹痛。 不同点: 独活又能治少阴头痛; 羌活又善治风寒项背强痛。
2024/10/20
中药学
9
威灵仙《新修本草》
2024/10/20
中药学
【药用】 毛茛科植 物威灵仙、 棉团铁线 莲或东北 铁线莲的 根及根茎。
10
威灵仙《新修本草》
2024/10/20
中药学
13
秦艽《本经》
2024/10/20
【药用】龙胆科草本植物秦艽、麻花秦艽、 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根。
中药学
14
秦艽《本经》
2024/10/20
中药学
15
秦艽
【药性】苦、辛,平。归胃、肝、胆经。
【功效】祛除风湿,止痹痛,除虚热,清 湿热。
祛风湿,舒筋络:治痹痛,偏寒偏热皆可。 又治肢体拘挛,半身不遂等。
章祛风湿药
2024/10/20
中药学
1
2024/10/20
1
概述
一、含义:凡能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的 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二、适应证:
风湿痹痛:风寒湿三邪杂至,合而为
痹。
风寒湿邪侵犯人体,留着于经络、筋
骨之间,可以出现肢体筋骨酸楚疼痛、关节
伸展不利,日久不治往往损及肝肾而腰膝酸
痛、下肢痿弱。
3.妇女宫冷,月经不调,脐腹刺痛+当归, 延胡索,肉桂
2024/10/20
中药学
18
【用法】入汤剂。 【使用注意】风湿热痹忌用。
2024/10/20
中药学
19
木瓜《名医别录》
【药用】蔷薇科灌木贴梗海棠的成熟果实。
2024/10/20
祛湿中成药PPT课件
香砂六君子丸
总结词
益气健脾、调中益胃
详细描述
香砂六君子丸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倦怠等症状,具 有益气健脾、调中益胃的作用。其主要成分有党参、白术、 茯苓等,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有较好的疗效。
健脾丸
总结词
健脾开胃、消食化积
详细描述
健脾丸主要用于治疗脾胃不和、食少腹胀等症状,具有健脾开胃、消食化积的作用。其 主要成分有党参、白术、陈皮等,对于脾胃不和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有较好的
祛湿中成药ppt课件
目录
• 中药祛湿的概述 • 常见祛湿中成药介绍 • 中药祛湿的注意事项 • 中药祛湿的未来发展
01
CATALOGUE
中药祛湿的概述
中药祛湿的概念
总结词
中药祛湿是指利用中草药的特性,通过内服或外用方法,去除体内湿气,改善 湿邪引起的各种症状。
详细描述
中药祛湿的概念源于中医理论,认为湿气是人体内的一种邪气,会导致身体困 重、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中药祛湿则是通过调整人体内环境,促进气血流 通,使湿气得以排出体外,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疗效。
附子理中丸
总结词
温中健脾、散寒止痛
VS
详细描述
附子理中丸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脘腹 冷痛等症状,具有温中健脾、散寒止痛的 作用。其主要成分有附子、干姜、党参等 ,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腹泻等症状 有较好的疗效。
03
CATALOGUE
中药祛湿的注意事项
适用人群
适用于湿气重的人群,如出现肢 体困重、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02
CATALOGUE
常见祛湿中成药介绍
六神丸
总结词
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详细描述
中成药用药指导13祛湿中成药40页PPT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中成药用药指导13祛湿中成 药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பைடு நூலகம்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中成药用药指导13祛湿中成 药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பைடு நூலகம்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祛湿中成药-课程案例
下 注
小腹急满;
膀
膀胱脉络受损:小便浑赤;
胱 津液耗损:口燥咽干;
苔黄腻,脉滑数
◇心经热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目赤睛痛,烦躁不宁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九点 二十五分。
八正合剂
【临床运用】 ◇现代应用:用于泌尿系结石、急性泌尿系感染、急性肾盂 肾炎、淋病、急慢性盆腔炎、前列腺炎等属湿热下注者。 ◇注意事项:本品组成药物苦寒渗利,久病体虚及孕妇慎 用。 ◇剂型规格:合剂。
茵 此外,本品还能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陈 颗 粒
➢药理研究:本品能增加胆汁分泌和利胆、拮抗溶血、 改善丙氨酸转移酶的活性、加速胆红素排泄等。 ➢剂型规格:颗粒剂。每袋装10g。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0g,一日2次。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九点 二十五分。
八正合剂
【处方来源】《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处方】
藿 ◇ 现代应用:急性胃肠炎、肠伤寒、肾盂肾炎、胃肠 香 型感冒属湿滞脾胃,外感风寒者,可用本方治疗。 正 也可用于水土不服者。 气 ◇ 剂型规格:酊剂。每支装10ml。 水 ◇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10ml,一日2次,用时摇匀。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九点 二十五分。
第 二 节
◇ 适用于外感湿热,或湿热内郁以及湿热下注所致 的暑湿、黄疸、痿痹等证。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九点 二十五分。
【处方分析】
君:藿香-- 辛温解在表之风寒,芳香内化脾胃之湿浊
藿 臣:紫苏、白芷-- 解表散寒,行气除湿和胃
香
半夏曲、厚朴--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正 气
四药相合,助藿香解表化湿
水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九点 二十五分。
第十四章 祛湿中成药课件
使:炙甘草 — 调和药性。
配伍要点:本方组方特点有二:
一是表里双解,既有辛温解表药以发散风 寒,又有苦温化湿药和行气药燥湿理气和中。
二是扶正祛邪,既疏散表寒,芳化湿浊以 祛邪;又健脾补中以扶正,使祛邪不伤正,扶 正以助祛邪。
【运用】
·藿香正气散·
1、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病证的重要方剂。 名医论方
4、温化水湿— 适用于痰饮、水肿等。 — 代表方:真武汤、实脾散
5、祛风除湿—适用于风湿在表证、痹证。 — 代表方:独活寄生汤
三、使用注意:
1、药多辛燥或渗泄,易于伤阴,故阴亏,体虚、 孕妇应慎用。
2、常配伍理气药,使“气化湿亦化”。 3、要注意病因及涉及的脏腑灵活运用。
第一节 燥湿和胃类
燥湿和胃类中成药适用于湿浊内阻,脾胃失 和等证。
2、辨证要点:
· 恶寒发热,霍乱吐泻,脘腹胀痛,舌苔白腻。 3、临证加减:
· 表邪偏重,寒热无汗者,可加香薷; · 气滞脘腹胀痛甚者,可加木香、元胡; · 湿重舌苔厚腻者,白术易苍术; · 舌苔兼黄者,加黄连、栀子、银花。
4、现代应用:
·藿香正气散·
急性胃肠炎、肠伤寒、肾盂肾炎、胃肠型感冒
属湿滞脾胃,外感风寒者,可用本方治疗。也可用
【治法】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兼以解表。 (外解太阳表证,内化膀胱蓄水)
【方解】
·五苓散·
君:泽泻 — 重用之以甘淡渗湿利水。
臣:猪苓、茯苓 — 利水渗湿。君臣相须为用。
佐:白术 — 健脾而运化水湿,合茯苓相使为用,
以助健脾利湿之力。
桂枝 — ①温阳化气以利水,
②外散风寒以解表。
配伍要点:方中泽泻配茯苓、猪苓,以加强利水作 用;茯苓配白术以实脾利水;桂枝配茯苓,以温化 水饮,通阳利水。综观全方,重在利水渗湿健脾, 佐以化气解表,使水行气化,脾气健运,表邪得解 则诸证自除。
配伍要点:本方组方特点有二:
一是表里双解,既有辛温解表药以发散风 寒,又有苦温化湿药和行气药燥湿理气和中。
二是扶正祛邪,既疏散表寒,芳化湿浊以 祛邪;又健脾补中以扶正,使祛邪不伤正,扶 正以助祛邪。
【运用】
·藿香正气散·
1、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病证的重要方剂。 名医论方
4、温化水湿— 适用于痰饮、水肿等。 — 代表方:真武汤、实脾散
5、祛风除湿—适用于风湿在表证、痹证。 — 代表方:独活寄生汤
三、使用注意:
1、药多辛燥或渗泄,易于伤阴,故阴亏,体虚、 孕妇应慎用。
2、常配伍理气药,使“气化湿亦化”。 3、要注意病因及涉及的脏腑灵活运用。
第一节 燥湿和胃类
燥湿和胃类中成药适用于湿浊内阻,脾胃失 和等证。
2、辨证要点:
· 恶寒发热,霍乱吐泻,脘腹胀痛,舌苔白腻。 3、临证加减:
· 表邪偏重,寒热无汗者,可加香薷; · 气滞脘腹胀痛甚者,可加木香、元胡; · 湿重舌苔厚腻者,白术易苍术; · 舌苔兼黄者,加黄连、栀子、银花。
4、现代应用:
·藿香正气散·
急性胃肠炎、肠伤寒、肾盂肾炎、胃肠型感冒
属湿滞脾胃,外感风寒者,可用本方治疗。也可用
【治法】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兼以解表。 (外解太阳表证,内化膀胱蓄水)
【方解】
·五苓散·
君:泽泻 — 重用之以甘淡渗湿利水。
臣:猪苓、茯苓 — 利水渗湿。君臣相须为用。
佐:白术 — 健脾而运化水湿,合茯苓相使为用,
以助健脾利湿之力。
桂枝 — ①温阳化气以利水,
②外散风寒以解表。
配伍要点:方中泽泻配茯苓、猪苓,以加强利水作 用;茯苓配白术以实脾利水;桂枝配茯苓,以温化 水饮,通阳利水。综观全方,重在利水渗湿健脾, 佐以化气解表,使水行气化,脾气健运,表邪得解 则诸证自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热
看面色
面垢
爱出油
脸
头. 发
黄厚腻苔
6
如何祛湿: 燥湿
利尿
1、药香囊:薰衣草、佩兰、厚朴花
头晕、犯困
• 2燥湿的药:白术、厚朴、苍术、(类似于发挥干燥剂的作用的 • 半夏、黄柏 • 途径:利尿也可以祛湿 • 湿热结合很难对付(皮疹,肿痛,脚气)
• 中成药:
• 二妙丸(轻身健脾、延年益寿)
.
7
• 红点湿疹:大燥之物花椒泡醋
.
21
• B流泪 • 迎风流泪(泪液清稀而凉)—五苓散 • 眼胀(青光眼)—五苓散 • C 头晕、头痛 • 美尼尔氏综合症—泽泻汤、苓桂术甘汤 • 头痛,干呕,吐涎沫—吴茱萸汤
.
22
• (2)咳嗽、哮喘
• 小青龙汤—
•
水样的鼻涕水样的痰,
•
去水的青龙把饮蠲
.
23
•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 • “肺痿吐涎唾而不咳者,其人不渴……甘草干姜汤 以温之” •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 “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 之。”
(1)犯脾胃:
呆、胀、溏
(2)困阳气、阻气机:
困清阳——头昏沉—“浊邪害清”
困胸阳——胸痞满
困中阳——脘腹胀
困卫阳——肌酸重
蒙上、阻中、流下、溢外四大特点。
.
16
•(3)病程长,缠绵难愈 • 伤阴又伤阳
.
17
五、如何祛湿
------------ -- -----------------------------------------------------------
11
三焦
三焦是阳气运行的通道——气道(火道)
《难经·六十六难》:“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 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藏六腑。”
三焦是水液运行的通道——水道
《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 出焉。”
《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
焦如渎。”
.
12
• 肺—通调水道—水之上源 • 脾—运化水湿—水之中洲 • 肾(膀胱)— 水之下源
.
8
含义 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
醒脾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
湿温、暑湿等证
性能 芳香
辛味
行水湿、辟秽
温燥 类比 火烧水
健脾燥湿
相当于干燥剂
.
适用于 湿阻脾胃证。
9
一、 “湿”的含义
• 氵—显 水明显---阴邪—水多了、水不能正常运 化了
.
10
二、人体津液代谢的过程
• 《素问·经脉别论》: •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 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
24
• (3)胸闷、心悸 •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脉证治第九》 •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 橘枳姜汤亦主之。” •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 《伤寒论》“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 茯苓甘草汤”
.
25
• (4)筋惕肉瞤(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
• 《伤寒论》67条
第十四章 祛湿中成药
.
1
课前小问
一个杯子里装有水,在不能 倒,也不能喝的情况下,你 会选择什么方法把杯子里的 水弄没?
.
2
复习
•湿的特点:缠绵难愈、粘滞、趋下、
•成痰、湿疹、脚气、另外湿热还可能
蕴积肿瘤
原因:
如何判断有湿:
湿阻脾
上部:头晕失眠、易困、嘴里觉得甜腻、 胃,阻
中部:食欲不振、脘腹胀满
.
19
•味辛、性温、气香之品:
• 桂枝、肉桂、细辛、白芷、陈皮、藿香、香薷 • 芫荽、佩兰、豆蔻、砂仁、艾叶
.
20
• (1)浊邪害清(五官、耳鼻喉科疾患) • a流涕: • 风寒外感兼湿 • 表实证—麻黄汤加白芷 • 表虚证—桂枝汤加白芷 • 过敏性鼻炎:遇风喷嚏、流清鼻涕—麻黄附子细 辛(或加白芷)
下肢水肿、妇女带下 小便混浊、泄泻,阴部湿疹
.
4
湿与脾胃
•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 1. 喜燥而恶湿,爱暖而悦芳香; 2. 易为湿邪所困,湿困脾胃(又称湿阻中焦)则
脾胃功能失常。 3. 化湿药能宣化湿浊,醒悦脾胃而使脾运复健,
故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
.
5
复习
水
湿 痰
外湿 内湿
看舌苔
薄腻苔
厚腻苔
• “牛皮癣、红湿点疹(湿疹)、手脚硬皮病(神经性皮炎):寒湿 二毒之害也。
• 老中医奶奶在其日记里曾写道“牛皮癣、手足硬 皮癣,病因偏于寒,而红点疹(病因)则偏于湿, 因之,牛皮癣秋则发,冬则尤甚,红点疹初夏则 发,梅雨季节尤甚,盖因冬寒夏湿也。”这些见 解为她日后攻克这些疑难顽症打下了坚实的认识 基础。“寒则灸之,毒则拨之,毒尽寒去,病自 愈也。湿则燥之, • 可用大燥之物花椒泡醋解红点湿疹,亦可用大热 之物香樟树枝叶煎水洗也,或用樟脑配醋涂擦或 亦可解,或少量泡服花椒水,必可攻之。
遏人体
下部:大便粘、便不通畅、四肢酸重
吸收氧 气
.
3
湿邪的致病特点
性质 类水,阴邪 重浊
粘滞 趋下
致病特点
易伤阳气, 尤易伤脾阳
沉重感, 分泌物、排泄物 秽浊不洁
易阻气机 起病缓、发病长、反复发作
易伤阴位(腰以下)
病症特点
恶寒、腹泻 不思饮食
头重、身困重 大便溏泻、小便混浊 湿疹流水、妇女带下
胸闷、腹胀、便溏不爽
---------------------
-----干---燥--之---土------
--------------
开起锅盖(治肺) 干燥之土培之(治脾) 锅底打洞(利尿)
.
18
1.湿兼寒:
• “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 开鬼门,洁净府” 《素问·汤液酪醴论》 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治湿之法,不 利小便,非其治也”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金匮要略》
• “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 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 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 主之。”
.
26
2.湿兼热
(1)辨湿热轻重 主要从热、口味、二便、舌苔、脉象 (2)明病变部位 上、中、下三焦。 (3)察证候虚实
.
13
三、湿邪产生的原因
• 1.外湿 • 长夏多湿 • 居住环境阴暗潮湿—地下室;猫耳洞 • 淋雨、衣里冷湿 • 汗出入水中浴 • 久坐湿地
.
14
2.内湿
• 先天脾胃虚弱 • 后天饮食不节,过饥、过饱、过食冷食 • 嗜食甜食(零食:甜、咸、辣;碳酸饮料) • 肉类、鱼类
.
15
四、湿邪致病特点及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