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祛湿中成药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犯脾胃:
呆、胀、溏
(2)困阳气、阻气机:
困清阳——头昏沉—“浊邪害清”
困胸阳——胸痞满
困中阳——脘腹胀
困卫阳——肌酸重
蒙上、阻中、流下、溢外四大特点。
.
16
•(3)病程长,缠绵难愈 • 伤阴又伤阳
.
17
五、如何祛湿
------------ -- -----------------------------------------------------------
遏人体
下部:大便粘、便不通畅、四肢酸重
吸收氧 气
.
3
湿邪的致病特点
性质 类水,阴邪 重浊
粘滞 趋下
致病特点
易伤阳气, 尤易伤脾阳
沉重感, 分泌物、排泄物 秽浊不洁
易阻气机 起病缓、发病长、反复发作
易伤阴位(பைடு நூலகம்以下)
病症特点
恶寒、腹泻 不思饮食
头重、身困重 大便溏泻、小便混浊 湿疹流水、妇女带下
胸闷、腹胀、便溏不爽
.
11
三焦
三焦是阳气运行的通道——气道(火道)
《难经·六十六难》:“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 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藏六腑。”
三焦是水液运行的通道——水道
《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 出焉。”
《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
焦如渎。”
.
12
• 肺—通调水道—水之上源 • 脾—运化水湿—水之中洲 • 肾(膀胱)— 水之下源
.
13
三、湿邪产生的原因
• 1.外湿 • 长夏多湿 • 居住环境阴暗潮湿—地下室;猫耳洞 • 淋雨、衣里冷湿 • 汗出入水中浴 • 久坐湿地
.
14
2.内湿
• 先天脾胃虚弱 • 后天饮食不节,过饥、过饱、过食冷食 • 嗜食甜食(零食:甜、咸、辣;碳酸饮料) • 肉类、鱼类
.
15
四、湿邪致病特点及临床表现
.
21
• B流泪 • 迎风流泪(泪液清稀而凉)—五苓散 • 眼胀(青光眼)—五苓散 • C 头晕、头痛 • 美尼尔氏综合症—泽泻汤、苓桂术甘汤 • 头痛,干呕,吐涎沫—吴茱萸汤
.
22
• (2)咳嗽、哮喘
• 小青龙汤—
•
水样的鼻涕水样的痰,
•
去水的青龙把饮蠲
.
23
•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 • “肺痿吐涎唾而不咳者,其人不渴……甘草干姜汤 以温之” •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 “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 之。”
第十四章 祛湿中成药
.
1
课前小问
一个杯子里装有水,在不能 倒,也不能喝的情况下,你 会选择什么方法把杯子里的 水弄没?
.
2
复习
•湿的特点:缠绵难愈、粘滞、趋下、
•成痰、湿疹、脚气、另外湿热还可能
蕴积肿瘤
原因:
如何判断有湿:
湿阻脾
上部:头晕失眠、易困、嘴里觉得甜腻、 胃,阻
中部:食欲不振、脘腹胀满
下肢水肿、妇女带下 小便混浊、泄泻,阴部湿疹
.
4
湿与脾胃
•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 1. 喜燥而恶湿,爱暖而悦芳香; 2. 易为湿邪所困,湿困脾胃(又称湿阻中焦)则
脾胃功能失常。 3. 化湿药能宣化湿浊,醒悦脾胃而使脾运复健,
故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
.
5
复习
水
湿 痰
外湿 内湿
看舌苔
薄腻苔
厚腻苔
• “牛皮癣、红湿点疹(湿疹)、手脚硬皮病(神经性皮炎):寒湿 二毒之害也。
• 老中医奶奶在其日记里曾写道“牛皮癣、手足硬 皮癣,病因偏于寒,而红点疹(病因)则偏于湿, 因之,牛皮癣秋则发,冬则尤甚,红点疹初夏则 发,梅雨季节尤甚,盖因冬寒夏湿也。”这些见 解为她日后攻克这些疑难顽症打下了坚实的认识 基础。“寒则灸之,毒则拨之,毒尽寒去,病自 愈也。湿则燥之, • 可用大燥之物花椒泡醋解红点湿疹,亦可用大热 之物香樟树枝叶煎水洗也,或用樟脑配醋涂擦或 亦可解,或少量泡服花椒水,必可攻之。
.
8
含义 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
醒脾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
湿温、暑湿等证
性能 芳香
辛味
行水湿、辟秽
温燥 类比 火烧水
健脾燥湿
相当于干燥剂
.
适用于 湿阻脾胃证。
9
一、 “湿”的含义
• 氵—显 水明显---阴邪—水多了、水不能正常运 化了
.
10
二、人体津液代谢的过程
• 《素问·经脉别论》: •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 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
24
• (3)胸闷、心悸 •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脉证治第九》 •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 橘枳姜汤亦主之。” •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 《伤寒论》“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 茯苓甘草汤”
.
25
• (4)筋惕肉瞤(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
• 《伤寒论》67条
• “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 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 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 主之。”
.
26
2.湿兼热
(1)辨湿热轻重 主要从热、口味、二便、舌苔、脉象 (2)明病变部位 上、中、下三焦。 (3)察证候虚实
化热
看面色
面垢
爱出油
脸
头. 发
黄厚腻苔
6
如何祛湿: 燥湿
利尿
1、药香囊:薰衣草、佩兰、厚朴花
头晕、犯困
• 2燥湿的药:白术、厚朴、苍术、(类似于发挥干燥剂的作用的 • 半夏、黄柏 • 途径:利尿也可以祛湿 • 湿热结合很难对付(皮疹,肿痛,脚气)
• 中成药:
• 二妙丸(轻身健脾、延年益寿)
.
7
• 红点湿疹:大燥之物花椒泡醋
.
19
•味辛、性温、气香之品:
• 桂枝、肉桂、细辛、白芷、陈皮、藿香、香薷 • 芫荽、佩兰、豆蔻、砂仁、艾叶
.
20
• (1)浊邪害清(五官、耳鼻喉科疾患) • a流涕: • 风寒外感兼湿 • 表实证—麻黄汤加白芷 • 表虚证—桂枝汤加白芷 • 过敏性鼻炎:遇风喷嚏、流清鼻涕—麻黄附子细 辛(或加白芷)
---------------------
-----干---燥--之---土------
--------------
开起锅盖(治肺) 干燥之土培之(治脾) 锅底打洞(利尿)
.
18
1.湿兼寒:
• “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 开鬼门,洁净府” 《素问·汤液酪醴论》 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治湿之法,不 利小便,非其治也”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金匮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