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肝病治法

中医肝病治法
中医肝病治法

中医肝病治法

今天所讲“肝病治法”,是指中医的肝病,非指西医的肝炎、肝硬化等肝病治法。但西医肝病,其症状所见,往往亦表现为中医的肝病,所以二者也有联系。然中医肝病,从西医病名来说,则其包括范围甚广,因此,如果我们对中医肝病的治法,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则在临床中对很多西医疾病,用中医辨证论治,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是我为什么选择“中医肝病治法”这个题目的主要目的。现仅就我个人的一点体会,和大家进行一次学术交流,难免有错误和不全面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一、肝的经脉走向

讲中医肝病,必须首先要提一下肝的经脉行径,因为这一点是中医诊断肝病的重要依据。

肝的经脉为足厥阴经,起于足大趾的大敦穴,经足背内侧上至足内踝前,再上从小腿前内则面,经膝部上行大腿内侧面进入阴毛之际,绕过阴器到小腹,向上挟行于胃的两侧,会属于肝脏与胆腑相联络,再上行穿过横膈,散布于胁肋部,再沿喉咙的后侧,上行和目系相连,再行至额部,与督脉会于头顶之百会穴。其支脉由目系下行于颊部内侧环绕口唇里

面;又一支脉从肝脏分出,穿过横膈输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上述足厥阴肝经的行径与肝病的部位关系,主要是有关阴器、小腹或少腹以及胸胁肋部、眼目部以及头部等疾病。

二、肝脏主要生理、病理与疾病的关系

1、肝藏血

“肝藏血”出于《灵枢?本神篇》;又《素问?五藏生成篇》:“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王冰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

临证常见由于肝不藏血而引起各种血证,如呕血、便血、衄血、妇女崩漏等;又肝血不足,引起肝病的证候及症状,如血虚生风而致抽搐、震颤、肢麻,以及眼目视物不清、雀目、神志不宁、多梦、失眠、惊恐等。

2、肝藏魂

“肝藏魂”出于《素问?宣明五气论》;又《灵枢?本神》

篇:“肝藏血,血舍魂。”什么是魂?《内经》:“随神往来者谓

之魂,”神与魂实际上都是一种大脑的活动。肝血不足,魂不守舍,可见多梦、易惊恐、卧寐不安、梦游、梦语、幻觉等。如宋?许叔微之珍珠母丸(珍珠母、当归、熟地、人参、酸枣仁、柏子仁、犀角、茯神、沉香、龙齿、辰砂)即为治肝经固虚内受风邪,卧则魂散而不守,状若惊悸等症。

3、肝主流泄

“疏泄”二字,最早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在其

论及五运常变中,谓木运之平气称“敷和之纪” ;木运之不及称“委和之纪” ;木运之太过称“发生之纪” 。谓“发生之纪,是谓启陈,土疏泄,苍气达,阳和布化……”。其意为

岁木太过,则开启布散阳和之气,以生发万物,春生之气上发,则土得以疏泄。我体会,所谓土疏泄,以人身脏腑讲,应为肝木之气旺盛,则脾胃之土乃得以疏泄。内经明言“土疏泄”不是言“木疏

泄” 。

而“肝主疏泄” ,始于朱丹溪《格致余论》。考该书“阳有余阴不足论” 中:“司疏泄者肝也。”丹溪在本论中所指“疏泄”两字含义,似非今日我们所理解之“肝主疏泄”之意。

因为丹溪原文是“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若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所以,肝司疏泄乃指月于脏相火动而精泄之

今天我们所称之“肝主疏泄” ,是肝的条达疏畅之性的含义,是与肝气郁结相对而言,此可能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则达之”而来。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肝主疏泄”的主要特性:

(1) 情志方面:若肝气疏畅条达,则精神安和和疏畅愉快。若由于情志所伤,特别是所谓“郁怒伤肝” ,则肝气失于疏泄,不能条畅气机,则可表现为郁闷不乐、心烦欲哭、多疑、善虑等;如气郁化火,则可产生急躁易怒、失眠或精神躁狂。

(2) 脾胃方面: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脾胃纳化、升降功能亦正常,所谓土得木而达。若肝失疏泄,则脾胃气机失调,可产生脘腹痛胀,暧气、呕吐、吞酸、大便失调等。正如清?唐容川《血证论?脏腑病机论》:“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人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泻、中满之证在所不免”

(3) 气血方面:肝气失于疏泄,在气分则为肝气郁结,肝之本经

气郁失调,则可发生胸胁胀闷作痛,或发生梅核气、疝气等。

如气分不调,久则影响血分,如胁痛久而不愈,则常使肝络瘀阻而成徵瘕积聚;又郁则生热,血热妄行,而为各种血证,如吐血、呕血、衄血、尿血等。

(4) 通利二便:肝生疏泄,肝病失其疏泄之职可引起大便不通,小便徵短少。如吴鞠通医案中治单腹胀一案,谓:“肝主疏泄,肝病则不能疏泄,故二便亦不能宣通。”

4、肝主筋

《棂枢?九针论》五主。“肝主筋”;《素问?六节藏象论》:“肝者,其华在爪,其充在筋”;《素问?上古天真论》:“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临床上,凡筋病皆属于肝,如抽搐、痉厥、强直、角弓反张、震颤等。肝为风木之脏,所以这些症状,皆称之谓肝风。而引起肝风内动之因,有因热病,热极而生风者;有因热伤津液,津亏液竭而肝风内动者;有因血虚,血不养肝而肝风内动者;有因肾阴亏而

水不涵木而动肝风者。虽各种疾病不同,但表现皆为筋病,而治从肝风是一致的,且都可取得一定疗效。

5、肝开窍于目

《素问?金匮真言论》:“东方色青、人通于肝,开

窍于目、藏精于肝”;《灵枢?脉度》篇;“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临床上如夜盲为肝血不足,目赤为肝火,肝精血不足,则视物不清,两目干涩,又“肝得血而能视”。因此,大凡目之病,主要从肝论治。当然眼科目病,五轮八廓,与五脏均有关系,不局限于肝之一脏。

6、肝主风

肝为风木之脏,肝属厥阴风木。所以肝主风,临床之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性不行,而为头痛;肝风内动,而为筋病,为肢麻、舌麻、口眼歪斜 .................... 等。

三、肝和其它脏腑关系要讲肝病治法,就一定要联到肝和其它脏腑的病机联系。有的治肝之病,须治其他脏腑;有的其它脏腑之病,由于肝病所致,而须兼治其肝。所以谈肝病就相当复杂。现从

以下几方面讲几点主要的脏腑关系:

1、肝和胆胆附肝,肝胆相互为脏腑,一表一里,一阴一阳,一升一降,有经脉相连。《灵枢?天年》篇:人“五

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 。《东医宝鉴?胆腑》:“肝之余气,溢人于胆,聚而人精。”说明古代明确指出了肝胆相互的密切关系,现在治黄疸病,认为胆汁溢于肌表,而从肝论治。

肝胆之气,从升降来说,肝之气主升,胆之气主降,这在脾胃病中更为重要,一般胃气失降而上逆,从胆胃论治,脾气下陷,常升肝脾之气。

当然,以上是从肝胆之气升降来说,但临床上治肝之法,本身也有升降不同。如柴胡是升疏肝气,所谓木喜条达;如吴萸、川椒、白芍之类是降泄而非疏肝之药,故笼统地讲疏泄肝气,亦当分析各有所宜。又如方剂来说,柴胡疏肝散、逍遥散之类是升疏肝脾药,温胆汤是泄降胆胃药。治各不同,当以此类辨。

2、肝和脾胃肝属木,脾胃属土,肝木克制脾胃,其

临床意义如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肝气过亢乘胃:肝气过亢在肝脏本身为肝气上逆而头痛眩晕。因足厥阴肝经,上额交巅,又“诸风掉眩,皆属於肝”。肝气盛而克胃。所谓肝气犯胃,则呕吐,其呕吐的特点,常为呕吐酸苦。所以由头痛或眩晕而引起的呕吐,则常须从肝治。例如吴萸汤之治干呕

老中医:推荐5种治疗肝病的种子中药

一.清肝益肾-决明子 【别名】草决明,马蹄决明,假咖啡豆。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成熟种子。主产于安徽、广西等地。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取种子,微炒打碎用。 【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肝、肾经。 【功效】清肝益肾,祛风明目,降压通便。 【主治】风热目赤肿痛,头痛,肝肾不足之青盲内障,肝热之高血压、头痛眩晕以及肠燥便秘等。 【用量用法】9~15g。煎服,亦可单味开水泡服。 【注意事项】大便溏泻,或血虚眩晕忌用。 【肝病应用指要】 1.护肝降酶用于各型肝炎及脂肪肝之ALT升高者,常与山楂、木瓜、茵陈、连翘、白术等同用。 2.降脂祛湿适用于血脂升高、脂肪肝。体胖痰湿壅盛者,常与薏苡仁、山楂、苇根、泽泻、云苓等配伍。 3.清肝明目肝病之头晕眼干,视物昏花,每与菊花、黄芩、川芎、桑叶等同用。

二.消肝硬化腹水-莱菔子 【别名】萝卜子。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萝卜)的成熟种子。我国各地均产。夏季种子成熟时采割,晒干、搓出种子,晒干生用,或微炒捣碎用。 【性味归经】辛、甘、平,归脾、胃、肺经。 【功效】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主治】食积气滞,胸闷腹胀,下痢后重,咳嗽痰喘。【用量用法】3~9g。煎服。 【注意事项】本品皆用于实证。若中气虚者配伍补脾益气药,肺肾虚咳喘满则非所宜。另外,本品能损耗正气,体虚者不宜服。又可消降补药药力,不宜与人参、熟地黄、何首乌等药同用。 【肝病应用指要】 1.消食导滞莱菔子消食导滞,用于肝病食积、腹胀、纳食减少、胃脘胀满,常与神曲、麦芽、槟榔、山楂、鸡内金、砂仁、木香、青皮等同用。

2.利水消胀莱菔子有利水消胀之功。常用于肝硬化腹水之大腹水肿、腹胀如鼓、朝宽暮急、尿少,多与蝉蜕、大腹皮、沉香、木瓜、防己、白术、茯苓、牵牛子、灯心草、车前子等同用。 三.清肝明目-车前子 车前子 来源:《中药饮片图鉴》 【来源】本品为车前科植物车前及平车前的成熟种子。全国各地均产。夏秋二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晒干。生用或清炒或盐水喷炒用。 【性味归经】甘、寒,归肾、肝、肺经。

中医世家李亚磊:肝病,中医可以治

中医世家李亚磊:肝病,中医可以治 肝病的病理变化不一,极其复杂,有充血、瘀血、凝瘀、硬化等不同;其症状来势汹汹,有的缠绵反复,有的困顿日甚,有的无明显体征,不检查不会发现,在病程方面,长短不一,有的甚至长达数十年。每一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其治疗措施亦异,难一概而论。 通俗地说就是西医所看到的一个人的‘病’,侧重点在于‘病’;而中医看到的是一个病着的‘人’,侧重点在于‘人’。人是精神的不是机械的,病是整体的,不是局部的。整体观念就是把人看做一个整体,在诊病时不应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寻其根源之所在,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 辨证施治标本兼治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万事万物同出一理,定有其规律,中医施治讲究循‘道’而行。以《伤寒论》为根本,《伤寒论》中不仅仅讲六经辩证,它是融病因、病机辩证、脏腑辩证、八纲辩证、经络辩证、气血津液辩证为一体,论中无不体现出其辩证论治的精神。不仅在病因、病位、病机、病性、诊断等方面反应了中医辩证的内容,而且在对疾病的标本、立法、处方用药上都指明了方向。 乙肝病毒之所以难治,在于普通药物很难将其杀死,原因在于其存在于肝细胞核中,一般药物很难深入病灶。中医则不同,它会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用药,如果辨证准确,中药对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中医治疗乙肝 肝病是常见的传染病,中医早在2000年前就已经对肝病有了较系统的治疗方法。东汉末年张仲景提出观点: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的治肝虚的用药方法,提出了见肝之病,知其传脾,当先实脾的治疗原则。博大精深的中医治肝理论经过上千年的传承与历练,目前已经在肝病治疗上卓有成效。

中医世家李亚磊院长表示:慢性乙肝患者,如果没有抗病毒指征,但病人自己感觉有不舒服的症状,医生们都会通过辨证后,给他用中药治疗。中医会根据你的症状、舌象、脉象,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最后才能给患者辨证用药。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精)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罗日永 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病毒感染之一。由于病毒的持续复制和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导致慢性化感染,致成慢性乙型肝炎(CHB。目前西医尚未能找到理想药物,疗效没有突破进展。经过多年临床研究,各地学者运用中医药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本文用中医理论,根据其发病特点,认为本病病因病机是湿热为患,湿阻脾运;湿热相搏,耗伤肝气、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致脾运再损,常见肝郁脾虚之候,外病及肾,脾肾阳虚。经研究,本病证型基本归纳为湿热、脾虚、肝郁、阴虚、血瘀五个证型,对指导治疗本病有较好参考意义。证型本质研究认为,各证型的变化与现代医学化验检查有相关性。治法上,本病表现出脾肾不足,湿热内蕴,故确立“健脾、补肾、清余邪”之法。健脾重在实脾,用健脾化湿与运脾消导;补肾重在温补肾阳,注意温而不燥、补而不峻;“余邪”包括湿热、血瘀,清湿热不宜过于寒凉,活血祛瘀不宜过于破败。用此法,基本方用茵陈四苓散加黄芪、桑寄生、仙灵脾、半枝莲(或苦味叶下珠、白背叶根、丹参、山楂子等,治疗e-抗原阳性95例乙型肝炎患者,半年至一年,疗效较好,且有33例e-抗原转阴,转阴率34·75%。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病毒感染之一。全世界慢性HBV感染者约有3亿,其中大部分在亚洲地区。我国人群中慢性HBV携带者约占 10%~15%。而慢性乙型肝炎(CHB迁延不愈,又可发展为肝硬变甚至肝细胞癌。显然,积极治疗HBV感染,阻抑其向肝硬变和肝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颇为复杂,现代医学认为,导致HBV感染慢性化的主 要原因是病毒的持续复制和机体免疫功能失调。众多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如其外周血中NK细胞活性 ↓,CD3,CD4,CD4/CD8比值下降,IL-2(白介素-2下降,sIL-2R(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升高等,且HBVDNA(+者较HBVDNA (-者变化更显著。亦有医家认为慢活肝的发病 机制除与细胞免疫低下有关外,还与体液免疫亢进有关。此外,一些免疫调节物质,如RIF(花环形成抑制因子、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肝性免疫调节蛋白、SIF(血清抑

猫咪肝病治疗的各种办法

猫咪肝病治疗的各种办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葡醛酸钠 如果吃罐头费劲,给猫猫买点营养膏 复合维生素B 复方甘草酸铵 不能输葡萄糖和乳酸林格氏液,营养液给他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里面放VC,辅酶A,ATP 【品牌】:美国纽崔玛氏 【名稱】:丹诺仕(DENOSYL) 【主要成份】:S-腺苷甲硫胺酸(SAMA) 【性状】:肠衣包膜锭(片)状 【简介】:Denosyl 成分是高纯度,活性S-adenosylmethionine+Silybin是目前美国兽医首选用于治疗各种犬猫肝疾的药物,主要功能是修复受损肝细胞,消除腹水,恢复胆功能正常化,降低黄疸,促进犬猫主动进食。能在短时间发挥明显效果。 【适用症】:改善肝功能;用于提高犬、猫肝脏谷胱甘肽水平,保护和修复受损肝细胞。 【功能】: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 提高肝脏谷胱苷肽水平 抑制肝细胞的死亡和促进其细胞增殖 【适用范围】: 1、由病毒、细菌、寄生虫及先天引发的各种急、慢性肝炎和相关的黄疸性疾病; 2、在使用能引起毒副反应药物或非处方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 3、肝脏或胆囊手术性疾病的支持治疗; 4、各种代谢性疾病治疗,如:糖尿病、肝脂沉积、肾上腺皮质分泌旺盛等疾病; 5、各创伤性疾病恢复; 6、其它毒素引起肝损伤,如发霉的饲料、有机磷中毒、饲料中铜铁超标等。 【用法用量】: 口服,采用空腹喂服,在进食1小时前或进食后4小时后喂服,效果更佳;可喂少许水来帮助药物从食道进入胃里。 本文是根据成功挽救数十例,曾被医生宣布可以安乐的肝炎猫的治疗方式,总结而来。 起因: 猫肝炎决大部分的是起因是因为 1)劣质粮食:维嘉、喜悦等国产粮食; 2)滥用药品:用大剂量的人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代替猫专用的药物, 3)杀虫剂:劣质杀跳蚤水,劣质治疗耳螨药,注射过量杀虫剂治疗螨虫 4)有毒化学品:过量的消毒剂等。 造成的肝细胞损伤,小部分是细菌和寄生虫引起的。 治疗:猫肝炎有黄金14天一说,当饲主发现猫厌食、精神不振,前14天按照以下方式治疗,救治率在100%,21天开始治疗,救治率是20%~~~50%,28天后开始治疗是1%~~~10%。 1)口服美国猫用肝病肝炎特效药,前5天每天2次,每次1粒,以后改为1天1粒,空腹服用。该药可以帮助猫修复受损肝细胞,消除腹水,恢复胆功能正常化,降低黄疸,促进猫主动进食。一般5天后,猫咪有明显好转,可以主动进食,精神恢复。连续1盒服用完,猫咪基本上就痊愈了。

治疗乙肝的几个中医药方

。 以下十是从本人下载的几个药房,请版主给评论一下。 xx解毒汤(xx教授) 组成: 柴胡,黄芩,半夏各10克,茵陈18克,土茯苓,风尾草,草河车各15克。 功效: 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利尿渗湿。 主治: 胁痛,厌油腻。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服。 鸡平合剂(xx民教授) 组成: 鸡骨xx,平地木炭xx,xxxx,酢浆草。 功效: 清热解毒、xx郁化湿、活血消肿。 主治: 急性肝炎。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温服。

慢肝六味饮(xx教授) 组成: 党参15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甘草5克,川草解10克,黄皮树叶15克(无黄皮叶亦可用)。 功效: 健脾益气。 主治: 慢性肝炎。 用法: 先将上药国水,浸泡30分钟,再在火上煎煮30分钟,将2次煎煮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温服。 迁肝方(xx教授) 组成: 生山楂30克,生白扁豆12克,生麦芽9克,刺蒺藜12克,龙胆草6克,青蒿9克,甘草豹子克,玉竹9克,木瓜9克。 功效: 疏肝和胃,清热化痰。 主治: 迁延性肝炎。 用法: 上药用水800毫升,慢火煎取300毫升,滤出。渣再入水600毫升,慢火煎取200毫升,两煎合在一起。每日1剂,早晚饭前分服。

清胆解毒方(xx教授) 组成: 水牛角15克,广郁金9克,黄连而3克(冲服),黄芩15克,栀子9克,丹参15克,蒲公英30克,土茯苓30克,白茅根30根,蚤休9克。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乙型肝炎。 用法: 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清肝解毒方(xx教授) 组成: 柴胡9克,赤芍15克,当归15克,半夏9克,黄芩15克,生牡蛎30克(先下),板蓝根15克,土茯苓30克,白茅根30克,蚤休9克,蒲公英30克。 功效: xx肝清热,养血柔肝。 主治: 乙型肝炎。 用法: 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清肝凉胆汤(xx主任医师)

关幼波治肝病的几个经验方

关幼波治肝病的几个经验方 1关幼波温肝汤 (组成) 黄芪30克附片、白术、香附、杏仁、橘红各10克党参、紫河车各12克白芍、当归、茵陈各15克 (功效) 温补肝肾,健脾益气,养血柔肝。 (主治) 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症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口淡不渴,小便清白,大便稀溏,腹胀阴肿,腰酸背寒,胁下痞块,手脚发凉,舌淡苔水滑,脉沉弦弱。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服。 (方解)方中附片,紫河车温补肾气:黄芪、党参、白术甘温益气、健脾燥湿:香附、茵陈清疏肝胆:白芍、当归养血柔肝:杏仁、橘红开肺气,化痰水、通三焦,诸药合用,温而不燥,补而不腻,使肾气旺、睥气健、肝气舒、邪毒解,则肝炎可消、硬化可软。 (按语)古谓:“肝无虚证”,阳虚更为少见。故临床治疗肝病,多宗泻法,少用补益,温补阳气更为罕见。有云:“有是证用是药”,但医者在肝病过程中见到阳虚之病,也不敢贸然运用附子之属。关老积数十年临床经验,有是证即用是药,往往收效颇著,值得玩味深究。考本方配伍讲究、严谨,如附子与紫河车、归芍相伍,温阳之效不减,辛燥伤阴之弊则无:黄芪、党参与香附、橘红相伍,甘温益气而无滞中之弊,疏肝化痰解郁而无耗气伤中之害:茵陈与白芍相伍,清利肝胆湿热而不伤阴血,养血柔肝而不碍湿除。关老组方之精、用药之巧、配伍之妙,由此可见一斑。 2关幼波滋补肝肾丸 (组成) 北沙参12克麦冬12克当归12克五味子10克何首乌15克熟地10克女贞子15克川断15克陈皮10克旱莲草15克浮小麦15克 (功效) 养血柔肝,滋阴补肾。 (主治) 肝病后,腰酸腿软,头晕失眠,倦怠纳呆者。临床多用于肝炎恢复期,肝功能已恢复正常,见有体虚、消瘦,神经衰弱者。 (用法) 水煎服,日一剂,或倍其量,共研细末炼蛮为九,每丸10克,每服l~2丸,日服2次。或作蜜膏,每眼—匙(10克),日服三次。 (方解) 方中女贞子、旱莲草、沙参、麦冬、川断滋补肝肾:当归、首乌、熟地补肾养血安神;五味子、,麦补五脏,敛心气:陈皮和胃理睥。诸药合用,重在滋补阴血、强壮肝肾以扶正固本,使余邪无法残留。 (按语) 乙癸同源,肝肾相关。肝木得肾水之涵养则荣,失之则萎。病理上,子病及母,肝病累肾,则肝肾同病,阴血耗伤。所以,肝病日久,不能一味治肝,还应补肾:肝肾同治,水旺木荣,方有利于肝病的恢复,防止迁延性、慢性肝炎的发生。“治病必求其本”,此之谓也。 3.关幼波荣肝汤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组成)党参12克炒白术10克炒苍术10克木香10克茵陈15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香附10克佛手10克山楂15克泽兰15克生牡蛎15克王不留行12克(功效) 健睥疏肝,活血化淤,清热利湿。 (主治) 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症属肝郁脾虚、气滞血淤,湿热未清者。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方解) 党参、白术健脾益气,培土荣木;苍术、木香醒睥化湿;茵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香附、佛手舒肝理气;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山楂、泽兰、王不留行活血化淤;牡蛎

肝病该怎样医治:治疗肝病的方法

肝病该怎样医治:治疗肝病的方法 1、针对病因治疗慢性乙型及丙型肝炎积极抗病毒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应戒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应强调合理膳食、适度锻炼, 控制体重达到理想水平。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应根据病情考虑是否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则应停用可疑致肝损伤的药物, 对治疗重要疾病且不能随意停用的药, 可选择无肝损伤或肝损伤较小的药物替代。 2、免疫调节治疗 主要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胸腺素a 1、胸腺五肽)。 3、保肝治疗 包括保肝降酶药物(甘草甜素类、双环醇、水飞蓟类)。 中医治疗乙肝,一般采用药物治疗,使用中药材方剂治疗乙肝,可以循序渐进的调节乙肝病症,从而达到最终治愈的目的。下面列出了13个中医治疗乙肝的验方: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以黄疸、胁痛、肝大、食欲不振、倦怠无力等为主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呈散发或流行,以儿童及青壮年为多见。 1 、茵陈30 克,栀子6 克,生大黄3 克。热重加柴胡、黄芩各6 克;恶心呕吐加砂仁、藿香各5克;腹胀加厚朴、枳壳各35克; 食欲不振加焦三仙9克;尿黄加木通6 克。水煎服,每日l 剂,分 2 次服 2、茵陈30克,茜草1 8克,板蓝根1 5克,白茅根60克。便秘加大黄;腹痛加郁金、延胡索; 呕吐加枳实;腹胀加枳壳、厚朴。儿童剂量酌减。水煎服,每日l 剂,分2 次服。 3、茵陈180克为末,制蜜丸,每丸3克,每次1丸,每日3 次 4、茵陈8 克,大枣10 克,白矾0.3 克,粳米30 克,食糖适量将茵陈

和白矾一起人锅,加水煎煮25 分钟,滤去药渣,与淘洗干净的粳米、大枣一同煮粥,加食糖调味。每日l 剂,分早、晚两次食用,连服7 日。 5、鲜蒲公英500克,水煎服,不拘时,连服15 日。 6、鲜蒲公英、鲜车前草各60 克,洗净捣烂,用纱布绞汁,另用温水先冲服明矾末1.2 克,经1 小时后再服此药汁。 7、茶叶15 克,板蓝根、大青叶各30克,水煎服,每日2次,连服2 周。 8、赤小豆30 克,田基黄30 克。将田基黄加水煎汤,去渣取汁,再加入赤小豆煮烂。代茶饮服,每日3 次。 9、大青叶20 克,田基黄20克,茵陈20 克,鸡蛋2个。将鸡蛋洗净外壳,与大青叶、田基黄、茵陈一起入锅,加400 毫升水,共 煮30 分钟,滤出药渣。吃蛋喝汤,每日1 剂,早、晚分2 次服用,连服7 日。 10、青黛4克,白矾2克,朱砂4 克,共研细末,分7包,每包加一个鸡蛋清,每日服一包,开水冲服。 12、西瓜汁100毫升,蜂蜜10毫升,顿服,每日2?3次。 13、地葫芦50 克,积雪草50 克,栀子10 克,茵陈蒿15 克。水煎服。每日1 剂,分2 次服。 1 、治疗时机:抓住最佳治疗时机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肝硬化、肝癌等重型肝病都是由慢性肝病发展而来,肝脏这个“沉默”的器官,在满足人体的新陈代谢时,即便出现些微病变也不会引起人体的强列反应,因此常被忽视,而一些患者发现自己患上肝病,比如得了乙肝后,大多数人“转阴”心切,因此相信一些不实、夸大的宣传,而治疗的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病情不但没有好转,甚至由于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情恶化。因此,在具 体的肝病治疗中,需要在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指导下,依据具体检查结果确定治疗方案,抗病毒为主还是免疫调节为主?不同情况使用的方剂也不同。 2、检测技术:高精准的检验检测提供准确的诊疗依据

中医肝病治法

中医肝病治法 今天所讲“肝病治法”,是指中医的肝病,非指西医的肝炎、肝硬化等肝病治法。但西医肝病,其症状所见,往往亦表现为中医的肝病,所以二者也有联系。然中医肝病,从西医病名来说,则其包括范围甚广,因此,如果我们对中医肝病的治法,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则在临床中对很多西医疾病,用中医辨证论治,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是我为什么选择“中医肝病治法”这个题目的主要目的。现仅就我个人的一点体会,和大家进行一次学术交流,难免有错误和不全面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一、肝的经脉走向 讲中医肝病,必须首先要提一下肝的经脉行径,因为这一点是中医诊断肝病的重要依据。 肝的经脉为足厥阴经,起于足大趾的大敦穴,经足背内侧上至足内踝前,再上从小腿前内则面,经膝部上行大腿内侧面进入阴毛之际,绕过阴器到小腹,向上挟行于胃的两侧,会属于肝脏与胆腑相联络,再上行穿过横膈,散布于胁肋部,再沿喉咙的后侧,上行和目系相连,再行至额部,与督脉会于头顶之百会穴。其支脉由目系下行于颊部内侧环绕口唇里

面;又一支脉从肝脏分出,穿过横膈输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上述足厥阴肝经的行径与肝病的部位关系,主要是有关阴器、小腹或少腹以及胸胁肋部、眼目部以及头部等疾病。 二、肝脏主要生理、病理与疾病的关系 1、肝藏血 “肝藏血”出于《灵枢·本神篇》;又《素问·五藏生成篇》:“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王冰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 临证常见由于肝不藏血而引起各种血证,如呕血、便血、衄血、妇女崩漏等;又肝血不足,引起肝病的证候及症状,如血虚生风而致抽搐、震颤、肢麻,以及眼目视物不清、雀目、神志不宁、多梦、失眠、惊恐等。 2、肝藏魂

中医治疗肝病

中医治疗肝病 中医认为,体质下降、饮酒、食积、郁闷、过食肥甘厚味等,都可能引起肝功能发生改变。黄疸(内湿肝炎):内经曰:诸湿肝满皆独脾土,夫黄疸为病,肌肉必虚肿而色黄,盖湿热郁结于脾胃之中,久而不散,故其土色形于面与肌肤也。盖脾主肌肉,肺主皮毛,母能令子虚,母病子亦病,是故有诸中者。必形诸外,其症有五:曰黄汗、黄疸、酒疸、壳疸、女痨疸,虽有五疸之分,总无寒热之异。治湿热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湿在上宜发汗,湿在下宜利小便,二法并用,使上下分消其湿,则病无有不安者。此症外感之湿易治,内伤之湿难疗,外感者利水则愈,若内伤之湿者,泻水则气消,发汗则精泄,必健脾行气而后可也。方用: 白术、茯苓、薏仁、茵陈、黑栀、陈皮水煎。若欲多服去栀子。 胁痛(甲肝):脉双弦者,肝气有馀,两胁作痛。盖人胁痛者,厥阴肝经为病也,其症自两胁下,痛引小腹,亦当视内外所感之邪而治之。若因暴怒伤肝,悲衰气结,饮食过度,冷热失调,颠仆伤形,或痰积流注於胁,与血相搏,皆能为痛,此内因也。若伤寒少阳,耳聋胁痛,风寒所袭而为胁痛者,此外因也。治法当以散结顺气,化痰和血为主,平其肝导其滞,则无不愈者乎。治胁痛者,必须先平肝,平肝必须先补肾,肾水足而后肝气有养,不治胁痛,而后胁痛自平也。方用: 白芥子、山萸、熟地、当归、白芍、黑栀、甘草水煎服。 肝肾两虚(乙肝):此症於肾水亏不能滋肝,则肝木郁结而不舒,必有两胁胞闷之症,肝称木,木不能生肾中之火,则肾水日寒,必有腰背难於仰俯之症,此病者须肝肾同补,方可治愈也。方用: 白芍、当归、山萸、熟地、柴胡、肉桂水煎服。 熟地、山萸补肾之圣药,当归、白芍、柴胡、肉桂补肝之品,既云平补,似乎用药不宜有轻重,今补肝之药,多於补肾者何也,盖肾为肝之母,肝又为命门之母,岂有木旺而不生命门之火者哉。 治肝病和保肝可选用下列食疗方。 乙肝饮食 脾虚气弱者选“芪苓粥” 脾虚气弱,多见于身体虚弱缺少锻炼者,有面色苍白无华、动则气短出汗、午后下肢浮肿、舌淡苔白等症状。用等量的黄芪、云苓,磨粉过筛去渣备用。取60克大米熬粥,起锅前加入15克药粉,搅匀即服,每日2次。 肝阴亏损者选“沙麦膏” 肝阴亏损,多见于经常熬夜者,有形体瘦弱、睡觉出汗、胁肋隐痛、舌红少苔等症状。用北沙参、麦冬、酸枣仁等量,加水熬煎1小时以上,滤渣留汁,再熬浓缩,加冰糖熬成能 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康

中医解释肝病

二)中医如何诊断肝病与治疗肝病? 病要痊愈,当以正确诊断为首要件,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今日的医学容易造成肝病死亡即因不明经络病变而误治的结果,治肝之病当知肝的经络病变及其病变与五脏相互的生克顺逆,暨六经传变而为诊断治疗。 1。以时诊断肝病: 肝属正厥阴木,而风气通于肝,故凡肝有病者,必禁当风以犯之也。肝病属木,从春始也,至于夏属火心,则火能克金,令金不能克木,故肝病当愈于夏,故夏不愈当甚病重于秋,盖甚则沦于死矣!而金来克木,设秋不死当持于冬,盖冬属水为肝之母,母气一旺,肝气有资,故可与病相支而不甚耳,冬虽与相持,其病复起于春,盖肝之病又当至春而起,所谓自得其位而起者是也。 2。以脉诊断肝病: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第四:肝脉急甚者为恶言也,微言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缓甚为善呕,微缓为水瘕痹也,大甚为内痈,善呕,微大为肝痹,小甚为多饮,微小为消瘅,滑甚为溃疝,微滑为遗溺,濇甚为溢饮,微甚为瘈挛筋痹。 平肝脉来,耎弱招招如揭长竿木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详见肝癌、肝硬化篇、胃气篇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 3。以经络之证状诊肝病: 灵枢经经筋第十三:足厥阴肝之筋,起于大指趾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上结内辅之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其病足大指走内踝之前,内辅痛,阴股痛,转筋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阳痿,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阴器,其病转筋者,治在燔针劫利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命曰季秋痹也。 灵枢经脉第十:是动则腰痛不可以俛仰,丈夫男人溃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泄孤疝,遗逆闭癃,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热则疾之,陷下则炙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虚者反小于人迎。 素问藏气发时论篇第二十二曰: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病者邪气实是也,虚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虚者,精气夺也。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主春生怒发之气,故苦于大过之急,宜食甘以缓之。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以酸泻之-肝气受邪则木郁而欲散,故急食辛以散之。 4。以体能作用诊断肝病:

中医辨证治疗肝病综述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肝病综述 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程进展中呈“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发展趋势,会出现多种证型转换律,但慢性肝病的病程长,影响因素多,其病机演变的过程中多有“气郁、痰生、血瘀、正虚”的湿热证特点,故其临床表现纷繁复杂,证型转换多端,临床疗效见效缓慢。现将尽十年的慢性肝病的中医辨证论治的概况综述于下,以开拓广大医学工作者的辩证思路。 一、中医对肝病的认识 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中对肝脏已有比较全面、朴素、形象的论述,如:“肝者,将军之官,谋略出焉。”“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肝主敷和。”“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金匮要略》曰:“知肝之病,当先实脾。”再经过历代医家的医疗实践及经验积累,对肝脏的生理、病理及肝脏的病因、病机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并出现了许多治疗肝病及肝脏相关疾病的有效方剂。王旭高认为”肝病最杂”。然肝病虽杂,却以”肝气、肝火、肝风”统之,均为肝用太过所致。始于气郁,化而为火,盛则为风,故郁而不舒为肝气,气郁化火为肝火,阳升无制为肝风。其临床表现虽然复杂多变,而其基础则为肝失疏泄、肝气郁结。一旦肝之疏泄失职,或疏泄不及,或疏泄太过,往往致肝之经气不利,肝经所过部位胀闷疼痛;且影响往往及于各脏腑,而致脏腑功能紊乱,正如王氏所言:”侮脾乘胃,冲心犯肺,挟寒扶痰,本虚标实,种种不同。”在人之体,五脏为病,各有其特征。诸如肝病多气逆,脾病多湿阻,肾病多寒厥,心病多热盛。刘渡舟认为:肝性欲散,有生升的特点,故肝病多郁。郁则经气逆,郁则血脉阻,气血不和,百病由生。肝病气分固然以气郁为重,而血分肝病因血虚肝失柔和,同样有肝郁的特征。由此可见“郁”存在于肝病的始终,是肝病的一个重要病理改变。刘老还认为,“郁”又是肝病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病理基础。验之于临床,肝气郁久不解,不但可以横逆上犯,更能化火伤阴,阴伤则气病及血,使气分肝病渐次入于血分,血分肝病肝失柔和,又常累及气分,使气郁更甚。诚如朱丹溪所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百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历代医家多认为肝少虚证,困此很少运用补肝之法.而张锡纯认为;“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而萌芽于肝.凡物之荫芽.皆嫩脆易伤损”。因此提出肝虚证为临床常见之证.反对片面强调攻伐肝脏.指出:“肝木于时应春,为气化发生之始,若植物有萌芽,而竟若斯平

中医院肝病科常用方剂100首

魏翔宇整理:肝病科常用方剂100首 茵陈蒿汤、茵陈四逆汤 茵陈蒿汤大黄栀,瘀热阳黄此方施,便难尿赤腹胀满,功在清热与利湿茵陈四逆汤,附子共干姜,茵陈炙甘草,黄消病渐康 甘露消毒丹(《温病条辨》)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芩翘贝母射干薄,湿温时疫是主方 茵陈五苓散、胃苓汤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再加茵陈治黄疸,胃苓苍朴陈草攒(cuan 二声) 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 栀子柏皮汤(《伤寒论》) 栀子柏皮湿热黄,发热尿赤量不长,栀子黄柏兼甘草,清热祛湿好思量 苓桂术甘汤(《伤寒论》) 苓桂术甘仲景剂,温阳化饮又健脾,中阳不足饮停胃,胸胁支满悸眩施 二陈汤(《和剂局方》)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二妙散、三妙丸、四妙丸 二妙散中苍柏煎,若云三妙牛膝添,四妙再加薏苡仁,湿热下注痿痹痊 平胃散(《和剂局方》) 平胃散内君苍术,厚朴陈草姜枣煮,燥湿运脾又和胃,湿滞脾胃胀满除 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枣生姜,眩晕头痛风痰盛,痰化风息复正常 三仁汤(《温病条辨》) 三仁杏寇薏苡仁,朴夏通草滑竹存,宣畅气机清湿热,湿重热轻在气分 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气聚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 碧玉散、六一散 滑石甘草六一散,清暑利湿功用专,辰砂黛薄依次加,益元碧玉鸡苏裁 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 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温胆夏茹枳陈助,佐以茯草姜枣煮,理气化痰利胆胃,胆郁痰扰诸证除

中医治肝病的优势有哪些

中医治肝病的优势有哪些?临沂中医肝病研究院肝病二室刘主任介绍,中医治疗肝病历史悠久,效果也比较明显,和西医疗法相比较,中医具有调节整体脏腑功能,扶正祛邪,调理气血等功能,特别是在抗纤维化/肝硬化的治疗方面具有西医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中医理论认为,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中医更为重视人体的内在因素,因为任何疾病的发生,不外乎“邪”“正”相争过程,“邪”是外因,是条件,“正”是内因,是根本。现代西医研究表明,肝病患者都存在着不同的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紊乱。根据这些理论依据,采用中草药激活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治疗原则治疗慢性肝病。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对慢型肝病的治疗提出了以下几个要点: 1、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病痛。其具体为扶正祛邪,调理气血。慢肝则以正气虚为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疏肝理气,清利肝胆湿热,补气活血,滋补肝肾等治法,极大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2、可防止肝纤维化,治肝效果更好。中医理论认为,肝病是疫毒侵入人体,湿热留恋不去,出现气滞血瘀和气血不足等症状,引起肝脏微循环障碍,血液难以进出肝脏,无法保证对肝细胞的营养供应,血流受阻;胃肠道吸收的营养难以进入肝脏;吸收在血液中的药物难以进入肝脏与肝细胞接触,无法有效发挥药物疗效;代谢废物难以排出肝脏,成为内毒素,滞留于肝脏,毒化肝细胞,甚至导致肝细胞癌变。所以,许多传统治疗肝病的药物特别是西药似乎变得低效甚或无效了。中医治肝既能抗病毒,又能起到防止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效果,效果更好。 3、副作用少不用担心病情反弹。专家指出,有些西药的副作用是相当大的,如果长期服用往往会造成一些其他损害,甚至造成药物性肝病。而中医药的副作用极小,只要按规范的方法服用,即使长期服用也不会对身体造成负担,往往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4、抗炎保肝增强免疫力。对慢肝辨证施治基本上是以脏腑,气血论治为原则,且以扶正治其本,祛除余邪治其标。慢肝主要是因湿热余邪未尽,其损害部位主要是肝、脾、肾三脏。肝与肾的关系是木与水的关系,即肝肾同源,肝肾同治。肝与脾的关系主要是疏泄与运化的关系。通过调理脾肾,能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也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有的人感染乙肝病毒后未发病,通过检查发现表面抗原阴性。而出现了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说明人体有正常的免疫力后,即使病毒侵入,也不能侵入肝脏,而是被免疫细胞识别并清除。并产生保护性抗体。 慢性肝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中医治疗肝病不仅可针对患者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而且在治疗肝病的同时还起到了养肝护肝的作用,治疗效果持久不反弹。临沂中医肝病研究院

中医药治疗肝硬化

中医药治疗肝硬化 中医辩证治疗: 在中医书籍中,没有肝硬化的病名,只有与肝硬化病相类似的症状。最早见于《内经》。《灵枢?水胀》篇云:“鼓胀何如?”歧伯日:“腹胀身皆大,大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对症状的描述颇为详细。《难经?五十六难》谓:“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发肌肤。”其症状的描述与肝硬化引起的脾脏肿大颇为吻合。现代医学的肝硬化,或肝硬化腹水,属中医的“单腹胀”,“水臌”的范畴。 (一)气滞湿阻: 症状:腹大胀满,按之不坚,腹部青筋暴露,两胁胀痛,食欲不振,食后作胀,肢体困倦,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则:疏肝理气,健脾除湿。 方药:柴胡舒肝散合胃苓汤加减:柴胡、枳壳、香附、白芍、陈皮、川芎、厚朴、苍术、泽泻、茯苓、大腹皮、肉桂。 (二)气滞血瘀: 症状:腹大坚满,青筋暴露,胁下肿块刺痛,面色黎黑,皮肤可见丝纹状血痣,手掌赤痕,口干渴,但欲漱口而不欲咽下,大便色黑,唇色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脉细涩。 治则:活血化瘀,利水消胀。 方药:调营汤加减:当归、赤芍、川芎、元胡、莪术、三棱、大黄、瞿麦、茯苓、大腹皮、桑皮、枳壳、红花。 (三)湿热蕴结: 症状:腹大坚满,脘腹撑急胀痛,烦热口苦,渴而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舌尖边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则: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黄芩、黄连、厚朴、枳壳、陈皮、半夏、猪苓、茯苓、泽泻、茵陈、大黄、栀子。 (四)寒湿困脾。 症状: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胸脘胀闷,得热稍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 治则:温中化湿。 方药:实脾饮加减:茯苓、白术、厚朴、大腹皮、木香、附子、干姜、青皮、枳壳。(五)脾肾阳虚 症状:腹部胀大,入暮益甚,控之不坚,兼有面色晦滞,畏寒肢冷,身体疲倦,尿少便溏或下肢浮肿,舌质淡胖苔薄白滑。脉沉细无力。 治则: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熟地、山萸、山药、丹皮、泽泻、茯苓、附子、肉桂、车前子、猪苓、黄芪。 (六)肝肾阴虚 症状:腹大胀满,甚则青筋暴露,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或面黑唇紫,口燥心烦,手足心热,

名中医肝病治疗秘方

名中医肝病治疗秘方 一零九、通治方(10) 109.1 加味逍遥散 【来源】程爵棠,《浙江中经学院学报》(1)1982年 【组成】柴胡6克,制香附15克,广郁金、枳壳、广木香、当归、白芍各9克,白术、 茯苓各15克,薄荷6克(后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疏肝解郁,调理肝脾。 【方解】盖肝为气血调节之枢,主疏泄而喜条达舒畅。若七情失调,怒惊忧愁,必使 肝失条达之性,而导致肝气郁结,久郁不解,必变证蜂起,如清代华岫在《临证指南》按 语中说:“不知情志之郁,由于隐情曲意不畅,故气之升降开阖枢机不利,继而诸郁随作。 诸郁之起必以气郁为先导,气郁者,肝郁也。肝气一郁,诸郁必相因而起。”然肝郁之为 病,非止一端,故前人有“气郁为百病之源”,“万病不离乎郁”、“诸郁皆属于肝”之说。其 治之要,正如清·赵养葵云:“惟其相因,予以一方治其木郁,诸郁皆因而愈,逍遥散是也。”

治宜疏肝解郁,或随证加入一二味对证之品。然逍遥散为肝脾同治之方,其疏肝解郁之力 不足,故加入制香附、广郁金等味以增强疏肝解郁之功效。故方中君以柴胡、疏肝解郁; 臣以制香附、广郁金、炒枳壳、广木香、薄荷解气郁、散血瘀,助君药以增强疏肝解郁之 功以复肝用;佐以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以充肝体;茯苓、白术、甘草健脾和胃,脾健以拒 肝郁之欺侮,此即道“上工治未病”之旨。又甘草能协调诸药之性,故兼之为使。诸药配伍 为用,共奏疏肝解郁、调理肝脾之功。从而使肝郁得解,肝体得养,脾胃得实,诸病向愈。 【主治】可用于因肝气郁结所致的慢性肝炎,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咽喉病,目疾 和妇科病等诸病。症见胁痛、胸闷、头晕、体倦、纳呆或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或 咽中似有异物梗塞,吞不下,吐不出等症。 【加减】若气郁上焦,加木蝴蝶,苏梗各9克,桔梗3克,白蒺藜9克;气郁中焦,加 佛手、婆罗子各9克;气郁下焦,加乌药、小茴香各9克;气逆于上,加沉香3克,苏子、 刀豆壳各9克。同时再随证加减,例如:

-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案及药方

病毒性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案及药方 应用中药治疗肝硬化已经历了长期的实践,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乙肝病人应用中药进行治疗,一要根据中医辩证理论,分析气血阴阳和寒热虚实;二要结合中药的性味归经。有针对性的选用药物。 下面分类介绍各种不同症状与证候肝硬化的治疗方案及药方。 (一)辩证论治 1.湿热内蕴 (a)热重于湿: 证候: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如橘子色,口干口苦,恶心厌油,纳差,上腹胀满,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热利湿。 药方:茵陈蒿汤加味。茵陈40g,栀子12g,大黄9g(后下),制鳖甲9g,生石膏50g。 (b)湿重于热: 证候:身目俱黄,其色较鲜明,口淡或粘,恶心纳呆,胸脘痞满,倦怠乏力,便溏或粘滞不爽,小便黄。舌质淡而润,

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利湿清热,健脾和中。 药方:?茵陈五苓散。茵陈30g,茯苓20g,白术15g,猪苓20g,泽泻15g,桂枝6g,制鳖甲9g。 2.寒湿困脾 证候:身目皆黄,其色较晦暗,呕逆纳少,脘闷腹胀,畏寒肢冷,身体困倦,大便稀溏,小便色黄。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 治法:温阳散寒,健脾利湿。 药方:茵陈术附汤。茵陈20g,制附子9g,白术15g,干姜6g,茯苓15g,泽泻12g,甘草6g,制鳖甲9g。 3.热毒内陷 证候:起病急骤,突然出现黄疸,脘腹胀满,心烦口渴,极度乏力,口有肝臭味,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或伴高热,病情迅速恶化,神昏谵语,衄血。舌质红绛,苔黄腻或干燥,脉弦数或弦大。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救阴。 药方: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水牛角30g(先煎)黄连15g,?黄芩15g,黄柏12g,生地15g,赤芍15g,丹皮12g,制鳖甲9g。 4.肝郁气滞 证候:右胁或两胁胀痛,痛无暄外,胸闷腹胀,易急躁,

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案及药方

病毒性肝硬化得中医治疗方案及药方 应用中药治疗肝硬化已经历了长期得实践,也积累了丰富得经验。乙肝病人应用中药进行治疗,一要根据中医辩证理论,分析气血阴阳与寒热虚实;二要结合中药得性味归经。有针对性得选用药物。 下面分类介绍各种不同症状与证候肝硬化得治疗方案及药方。 (一)辩证论治 1、湿热内蕴 (a)热重于湿: 证候: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如橘子色,口干口苦,恶心厌油,纳差,上腹胀满,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热利湿。 药方:茵陈蒿汤加味。茵陈40g,栀子12g,大黄9g(后下),制鳖甲9g,生石膏50g。 (b)湿重于热: 证候:身目俱黄,其色较鲜明,口淡或粘,恶心纳呆,胸脘痞满,倦怠乏力,便溏或粘滞不爽,小便黄。舌质淡而润,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利湿清热,健脾与中。 药方:?茵陈五苓散。茵陈30g,茯苓20g,白术15g,猪苓20g,泽泻15g,桂枝6g,制鳖甲9g。 2、寒湿困脾 证候:身目皆黄,其色较晦暗,呕逆纳少,脘闷腹胀,畏寒肢冷,身体困倦,大便稀溏,小便色黄。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 治法:温阳散寒,健脾利湿。 药方:茵陈术附汤。茵陈20g,制附子9g,白术15g,干姜6g,茯苓15g,泽泻12g,甘草6g,制鳖甲9g。 3、热毒内陷 证候:起病急骤,突然出现黄疸,脘腹胀满,心烦口渴,极度乏力,口有肝臭味,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或伴高热,病情迅速恶化,神昏谵语,衄血。舌质红绛,苔黄腻或干燥,脉弦数或弦大。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救阴。 药方: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水牛角30g(先煎)黄连15g,?黄芩15g,黄柏12g,生地15g,赤芍15g,丹皮12g,制鳖甲9g。 4、肝郁气滞 证候:右胁或两胁胀痛,痛无暄外,胸闷腹胀,易急躁,时时叹息。舌质略红,苔薄白,脉弦。

肝病100个方剂

中医医院肝病科常用方剂目录 1.茵陈蒿汤(《伤寒论》) 组成:茵陈栀子大黄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腹微满,口中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数等。 2.甘露消毒丹(《温病条辨》) 组成:飞滑石淡黄芩绵茵陈石菖蒲川贝木通藿香连翘白蔻仁薄荷射干 功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主治:湿温时疫。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肿,身目发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泄泻淋浊等,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并主水土不服。 3.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 组成:茵陈蒿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 功用: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湿多热少,小便不利等证。 4.胃苓汤(《丹溪心法》) 组成: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生姜大枣 功用:祛湿和胃,行气利水。

主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 5.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组成:龙胆草柴胡泽泻木通黄芩栀子当归生地生甘草 功用:清心火,益气阴,止淋浊。 主治: 1.肝胆实火上炎证,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等,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2.肝经湿热下注证。症见阴肿,阴痒,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6.栀子柏皮汤(《伤寒论》) 组成:栀子甘草黄柏 功用:清热利湿。 主治:伤寒身热发黄。 7.苓桂术甘汤(《伤寒论》) 组成: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 功用:利水消肿,理气健牌。 主治: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或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 8.二陈汤(《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 功用: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主治: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倦怠,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 9.二妙散(《丹溪心法》) 组成:黄柏苍术

乙肝的中医辨证论治

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论治及其预防与忌宜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是国家法定的乙类传染病之一。 一、肝炎的分型 肝炎,从临床病情病程可分为五种类型:①急性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②慢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③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④淤胆型肝炎。⑤肝炎后肝硬化。 从病原学分型亦可分为五种类型:①由甲型肝炎病毒(HAV)所致的甲型肝炎;②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的乙型肝炎;③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致的丙型肝炎;④由丁型肝炎病毒(HDV)所致的丁型肝炎;⑤由戊型肝炎病毒(HEV)所致的戊型肝炎。 其中甲型肝炎自愈率高,愈后良好,转为慢性者极少,如1987 年上海甲型肝炎大流行,在31万甲型肝炎患者中,仅有11人死 亡(其中有一人是自杀),占万,基本都获得痊愈。戊型肝炎的 临床表现和甲型肝炎基本相同,一般发病六周内痊愈,也不会转为慢性肝炎。其余的乙型、丙型、丁型三种肝炎,因其治愈率低、病程长、预后差,对人类的危害极大。不上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常由输血而感染,因此患病率比较低,但是乙型肝炎除血行感染外,还有唾涎、精液等接触感染,其患病率比较高,因此,下面重点谈谈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论治及其预防与忌宜。 二、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所引起的一种世界性传染性疾病,它具有传染性强、流行面广、病毒携带率高和易转慢性等特点。而且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特别是亚洲、非洲和南欧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高达15-20%。我国则为10%左右。当今世界约有亿以上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我国竟达⒈2–⒈3亿人。因此,我国属乙肝病的高发区,有人称我国是乙肝大国。据有关资料报道,仅上海市区,每年因乙型肝炎而损失的劳动日约360万个,相当于在一年中有一万人因患乙型肝炎而病休。 由此可见,乙型肝炎已成为近十年来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党和政府对此十分关心,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把对于乙型肝炎的防治,列为我国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由于生物学、病毒学、免疫学研究和技术的应用,对乙型肝炎病毒结构、检测方法、病毒复制、发病机理及感染过程等,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而且在某些方面(如乙肝疫苗的制备及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治疗方面,尚缺乏一种肯定有效的药物。 目前,国内外对乙型肝炎的治疗研究方法,不外有三个方面。有人认为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试图应用抗病毒化学制剂(如干扰素之类药物)来解决问题;还有人认为乙型肝炎与免疫学有关,采用免疫调节剂(如人参多糖、云芝胞内多糖、胸腺因子D之类药物)治疗;也有人认为,对于乙肝病人来说,保护肝脏极为重要,应用抗肝损伤药物(如慢肝灵等)进行治疗等等。

病毒性肝炎的中医治疗方案及药方

病毒性肝炎的中医治疗方案及药方 应用中药治疗肝炎已经历了长期的实践,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乙肝病人应用中药进行治疗,一要根据中医辩证理论,分析气血阴阳和寒热虚实;二要结合中药的性味归经。有针对性的选用药物。 下面分类介绍各种不同症状与证候肝炎的治疗方案及药方。 (一)辩证论治 1.湿热内蕴 (a)热重于湿: 证候: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如橘子色,口干口苦,恶心厌油,纳差,上腹胀满,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热利湿。 药方:茵陈蒿汤加味。茵陈40g,栀子12g,大黄9g(后下),制鳖甲9g,生石膏50g。 (b)湿重于热: 证候:身目俱黄,其色较鲜明,口淡或粘,恶心纳呆,胸脘痞满,倦怠乏力,便溏或粘滞不爽,小便黄。舌质淡而润,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利湿清热,健脾和中。 药方:?茵陈五苓散。茵陈30g,茯苓20g,白术15g,猪苓20g,泽泻15g,桂枝6g,制鳖甲9g。 2.寒湿困脾 证候:身目皆黄,其色较晦暗,呕逆纳少,脘闷腹胀,畏寒肢冷,身体困倦,大便稀溏,小便色黄。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 治法:温阳散寒,健脾利湿。 药方:茵陈术附汤。茵陈20g,制附子9g,白术15g,干姜6g,茯苓15g,泽泻12g,甘草6g,制鳖甲9g。 3.热毒内陷 证候:起病急骤,突然出现黄疸,脘腹胀满,心烦口渴,极度乏力,口有肝臭味,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或伴高热,病情迅速恶化,神昏谵语,衄血。舌质红绛,苔黄腻或干燥,脉弦数或弦大。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救阴。 药方: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水牛角30g(先煎)黄连15g,?黄芩15g,黄柏12g,生地15g,赤芍15g,丹皮12g,制鳖甲9g。 4.肝郁气滞 证候:右胁或两胁胀痛,痛无暄外,胸闷腹胀,易急躁,时时叹息。舌质略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活血,解毒祛邪。 药方:?逍遥散加味。柴胡12g,当归15g,白芍12g,茯苓15g,?白术12g,香附12g,陈皮12g,郁金15g,丹参15g,制鳖甲9g。 5.肝郁脾虚 证候:两胁胀痛,腹胀午后为甚,肢困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舌淡或暗红,苔薄白,脉沉弦。 治法:龙胆泻肝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