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国博摄影展 有感纪实摄影【2018-9-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国博摄影大展有感纪实摄影

祝大同

走进我国最高的艺术殿堂——中国国家博物馆(祝大同摄)

近日与亲弟、发小同去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影像见证40年全国摄影大展”。在欣赏展示中国“素颜”的216幅作品中,我突出收获是在纪实摄影方面。

影像见证40年大展展区一角(祝大同摄)陈锦:《乐山茶铺》

上图:《乐山茶铺》的原作全部;

下图:《乐山茶铺》的局部(祝大同在展会现场拍摄)

此片首先吸引了我的是它的特殊构图。贴有国画、题词的窗户h 画面,占了此片很大的面积。但下方的人物却还是表现得非常的细腻。“摆龙门阵”的主角,周围的有专注者,有闲呆者,都表现得惟妙惟肖。甚至那耷拉着的旧电线,那刷得可照人的瓷缸茶碗,都表现突出,给欣赏者一个时代、环境的交待。

此作品的作者叫陈锦。它不仅荣获中国摄影艺术最高奖——中国摄影金像奖,还获得了巴蜀文艺奖、中国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等各种奖项,被看作是中国民俗摄影和纪实摄影的先驱之一。30年来,陈锦跑过四川上百个城镇大大小小数千家茶铺。我又收集了多张陈锦在90年代拍摄四川茶馆的照片,张张生动,很有独特的艺术性。

陈锦以茶馆为主题的其它几幅作品(创作于90年代)

陈锦认为:“茶馆是小成都,成都是大茶馆”川人爱茶,茶馆就像一个小社会,会友、打牌、溜鸟、听戏、掏耳朵、摆龙门阵在茶馆从早泡到晚,安逸得到很。“拍茶馆不是为了拍川人怎么喝茶,而是拍川人如何生活。”。茶铺就像一个“窗口”,透过它,能看到世事万象。这些记录在陈锦底片上的成都景象有点“土、老、破”,虽然被拍摄的百姓生活没有那么光鲜和现代。但是陈锦觉得,他所拍摄的照片能传达“正能量的情绪”,能唤起人们对过去的美好记忆。

网上有篇对他的茶馆为主的摄影生涯作了一篇报道。这报道的题目也起的“高超”——“他用30年,将成都拍成"清明上河图"。”这也启发我一个新的行摄计划:我也背着相机,跑跑北京的大小街巷,也效仿陈锦老师,拍拍北京小吃的大小馆子不可?

焦波:《携手登长城》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邓勇曾在2011年发表过“纪实摄影的人文向度”为题的研究论文。论文中,他把陈锦的《茶馆》、焦波《俺爹俺娘》等摄影家的作品,被看作我国“纪实摄影的人文向度”的典范。

邓勇教授对这些作品给予高度的评价:“在我们今天的摄影界还是有很多摄影家,他们执着地记录下自己身边普通人的生活,把中国人的某种生存状况通过镜头记录下来,相信你看了这些照片,就会产生感慨,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生活。它不是一种假的、空的,似是而非的存在。它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现实生活。我相信所有老百姓都不会看不懂。不会因为看不懂而自卑。艺术看不懂,要它干什么?艺术绝对要在生活中产生。它是来源于生活的,它也要回馈生活,这才是艺术。”

邓勇认为“纪实摄影师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摄影家们,秉承人道主义精神和善良准则,以无比的坚毅力甚至是献身精神,深入人类的生存实际,真正地了解和尊重被拍摄对象,不虚构、不粉饰、不夸大,大多以抓拍的方式再现真实的情景。纪实摄影作品无论美好或是丑陋,目的都在于表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引起人们的关注,唤起社会良知,同时记录特有的文化,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

上述文字中,邓勇提及到焦波及他的作品集《俺爹俺娘》。焦波曾任淄博日报摄影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摄影记者,中华全国摄影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等职。他出版的摄影集《俺爹俺娘》,是一本沉重的

书,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它是焦波从给爹娘拍摄的近万余张照片中精选出的这本作品集。这些照片真实地记录了两个世纪老人几十年间的生活片断,张张深情、段段精彩。这100多幅作品将读者带进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编织出一个个游子想念爹娘、思念家乡的图片散文故事,让人们完全陷入了一种感动的浓情之中。

焦波编著的《俺爹俺娘》

在本届展会上,出展了《俺爹俺娘》中的一个作品——《携手登长城》。1996年10月28日,82岁的焦文崇和84岁的乔花桂携手登上北京八达岭长城,让来自加拿大的一对夫妇羡慕不已。

《携手登长城》焦波摄于1996年10月28日

田鸣:《陪读》

著名摄影家、南京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田鸣,当过末代知青、工程师,报社记者、大学教授,几十年坚持“为人民留影,为时代写真”。《陪读》、《上海白领的早班地铁生活》等一张张有温度的照片、一幅幅发人深思的照片令现场观众在感受人性温暖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艺术品的感人之处在乎动情,情之所之,魂之自来。此摄影大展上,展出了他曾获奖的杰作《陪读》。

《陪读》田鸣摄于1991年夏,南京

著名摄影大师田鸣在1991年夏,于南京创作的《陪读》作品,享誉很高的名声。田鸣曾回忆:我和全国影展的第一次结缘是在1997年,在那年的第18届全国影展上,我有两幅作品入选,其中一幅也是我的成名作,后来在国家重大历程展览中展出,也是目前被大量盗版使用的《陪读》。虽然没拿奖牌,但在南京市当年只有6张照片入选的概率下,我也算小有得意。《陪读》中,陪孩子读书的母亲显得有些疲倦。中国城市里的年轻家长,在教育压力、就业压力下表现出极大的无奈和投入。

田鸣的作品,许多是揭露、反映当今社会的一种现象、潮流等,很尖锐、深刻,让人看后深思。例如,他的《上海白领的早班地铁生活》(第2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纪录类金质收藏作品,摄于2010年3月22日早晨)。

《上海白领的早班地铁生活》田鸣摄于2010年3月22日

2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的评委陈小波在评述《上海白领的早班地铁生活》时说,在地震、雪灾、国庆大典、神舟飞船等宏大叙事的照片纷纷亮相、尘埃落定之后,这张不显山不露水的照片浮出来了。它的题材不重大,画面没有所谓的视觉冲击力,甚至光影也不突出,谁都不会想到这样一张照片会得到金奖。但到了最后,22个评委,无论是平日做纪实报道还是拍艺术照片、无论是做观念还是做时尚,无一例外被这幅照片吸引了。太普通不过的日常生活,恰恰能折射出大的历史烙印,时代变迁。

我也很喜欢,他的另外一作品《蓝与黑》(第2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纪录类优秀作品,2012年)

《蓝与黑》(田鸣摄于 2012年)

如何拍好纪实摄影?田鸣提出了建立纪实摄影认知理念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