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病辨证方法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阴病证。
▪ 若两经或三经病证同时出现,称为合病。
▪ 一经病证未罢,而又出现另一经病证,称为并病。
▪ 若病情由一经传变到另一经,称为传经。传经则有循经传、 越经传、表里传的不同形式。
▪ 循经传是指按六经顺序相传,如太阳病证不愈,传入阳明, 阳明不愈,传入少阳;三阳不愈,传入三阴,首传太阴, 次传少阴,终传厥阴(一说按太阳→少阳→阳明→太阴→ 厥阴→少阴相传)。
外感病辨证方法
▪ 太阳蓄血证 ▪ 概念:
太▪ 临床表现: 少腹急结或硬满,神志错乱如狂,小便自利,脉沉涩或沉结。
▪ 辨证要点: 1、本证多因太阳表证未解,邪热随经深入下焦,与瘀血结于 少腹部位所致。 2、以少腹急结或硬满,神志错乱如狂,小便自利为主要表现。 3、太阳蓄水证与太阳蓄血证的鉴别要点:前者以小便不利为 主症;后者则小便自利,神志错乱如狂。
太阳首当其冲,故一般首先表现为太阳病证。
外感病辨证方法
▪ 太阳中风证 ▪ 概念:
太阳中风证是指以风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 脉,使卫强营弱所表现的证候。 ▪ 临床表现: 恶风,发热,汗出,头项强痛,脉浮缓。 ▪ 辨证要点: 1、本证多由腠理不固,风邪袭于肌表,营卫不和 所致。 2、以恶风、发热、汗出、头项强痛、脉浮缓为主 要表现。
▪ 越经传是隔一经或隔两经相传。
▪ 表里传则是互为表里的经之间相传。
▪ 若因病人素体虚弱,病邪不经三阳经传变,而直接侵犯三 阴经,亦即一发病就是三阴受邪的病证,称为直中。
外感病辨证方法
▪ 太阳病是外感病的初期阶段,病情尚浅。 ▪ 外邪侵犯人体,太阳首当其冲,故一般首先表现
为太阳病证。 ▪ 太阳病的主要脉症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 太阳经证有中风和伤寒之分。 ▪ 太阳腑证有蓄水证和蓄血证之别。外邪侵犯人体,
外感病辨证方法
▪ 太阳伤寒证 ▪ 概念:
太阳伤寒证是指由于寒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 导致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所表现的证候。
▪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头项强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 脉浮紧。
▪ 辨证要点: 1、本证多由寒邪侵袭体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所致。 2、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身疼,骨节痛, 脉浮紧为主要表,或兼见气喘等症状。 3、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的鉴别要点:前者以汗出,脉 浮缓为主症,又称表虚证;后者以无汗,脉浮紧为主症, 又称表实证。
▪ 六经辨证是经络、脏腑病理变化的反映,三阳病 证以阳经和六腑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阴经和 五脏病变为基础。以病变部位分,则太阳主表, 阳明主里,少阳主半表半里,三阴均属于里。从 邪正盛衰及病变性质分,凡正盛邪实,抗病力强, 病势亢奋,表现为热为实的,多属三阳病证;凡 抗病力不足,病势衰减,表现为虚为寒的,多属
证、热证,根据病变部位和证候特点的不同,可 分为经证和腑证两大类型。
外感病辨证方法
▪ 概念: 阳明经证是指邪热亢盛,充斥阳明之经,弥漫全身,而肠 中无燥屎内结所表现的证候。
▪ 临床表现: 身大热,汗大出,烦渴引饮,面赤气粗,心烦,舌苔黄燥, 脉洪大。
▪ 辨证要点: 1、本证有邪热弥漫全身,充斥阳明之经,而肠道尚无燥屎 内结的病机。 2、以身大热、大汗出,大渴、脉洪大为主要表现。 3、有实热的一般表现:如面赤气粗,心烦,舌红苔黄燥。
外感病辨证方法
▪ 概念: 太阴病证是由多种原因所致脾阳虚衰,寒湿内生所表现的证 候。太阴病为三阴病之轻浅阶段,其病变特点为里虚寒证。
▪ 临床表现: 腹满呕吐,食欲不振,腹泻,时腹自痛,喜温喜按,口不渴, 舌淡苔白滑或白腻,脉缓弱。
▪ 辨证要点: 1、本证以脾阳虚衰,寒湿内停,运化失司,气机阻滞为主要 表现:如食欲不振,腹满,时腹自痛,腹泻,胃气上逆则呕 吐。 2、有虚寒的一般表现:如腹痛喜温喜按,口淡不渴,舌淡苔 白,脉缓弱。
外感病辨证方法
▪ 概念: 少阳病证是指邪犯少阳胆腑,枢机不运,经气不利所表现 的证候。又称少阳半表半里证。
▪ 临床表现: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 咽干,目眩,脉弦。
▪ 辨证要点: 1、邪犯少阳,枢机不利,正邪分争于半表半里之间,故以 寒热往来为主要热型。 2、以邪在半表半里为主要表现:邪犯少阳,经气不利,则 胸胁苦满,脉弦;胆热循经上扰,则见口苦,咽干,目眩; 胆热犯胃,则见默默不欲饮食,喜呕。
外感病辨证方法
▪ 概念: 阳明腑证是指邪热内盛阳明之里,与肠中糟粕相搏,燥屎 内结所表现的证候。
▪ 临床表现: 身热,日晡潮热,手足蕺然汗出,腹部胀满硬痛而拒按, 便秘,烦躁,谵语,甚则循衣摸床,直视而喘,舌苔黄燥 或焦黄,舌起芒刺,脉沉实有力或滑数。
▪ 辨证要点: 1、本证有邪热内传,与肠中糟粕相搏而成燥屎内结,腑气 不通的病机。 2、以便秘、腹胀满硬痛、拒按、脉沉实为主症。 3、实热弥漫于经仍然存在,如身热日晡尤甚,口渴,汗出, 舌红苔黄燥等;燥热之邪挟浊气上扰神明,则见烦躁,谵 语,循衣摸床等症状。
外感病辨证方法
▪ 太阳蓄水证 ▪ 概念:
太阳蓄水证是指太阳经证不解,邪与水结,膀胱气化不利, 水液停蓄所表现的证候。
▪ 临床表现: 小便不利,腹胀,发热,恶风,自汗,心烦口渴,饮入即吐, 脉浮。
▪ 辨证要点: 1、本证多由太阳经证不解,病邪循经入腑,膀胱气化失司, 水气停留所致。 2、以水气停蓄为主要表现:如小便不利,小腹胀满,口渴 不欲饮,饮入即吐等。 3、兼有太阳表证未解的症状:如发热,恶风,汗出,脉浮。
外感病辨证方法
▪ 阳明病是外感热病过程中正邪剧争的极期阶段, 其特点是阳热炽盛,性质属里实热。
▪ 发病原因:多由太阳病失治、误治,伤津化燥, 邪热内传入里所致;亦有津液素亏而阳气偏盛之 人,感受外邪,化热入里而成。
▪ 主要脉症:身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脉大。 ▪ 阳明病以“胃家实”为提纲,实际是指胃肠的实
外感病辨证方法
▪ 六经辨证 ▪ 卫气营血辨证 ▪ 三焦辨证
外感病辨证方法
▪ 六经辨证,是将外感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 的不同证候,以阴阳为总纲,归纳为三阳病证 (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三阴病证(太阴 病、少阴病、厥阴病)两大类,从而辨别外感病 各阶段的病变部位、性质及邪正盛衰等方面的情 况,为治疗提供依据的一种辨证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