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合集下载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冷与热1、知冷知热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象。

科学知识: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教学准备: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一.教学导入: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二.活动感觉冷热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

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

三.活动测量温度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

(刻度、玻璃管、玻璃泡)2.利用南车信箱介绍了“摄氏温标”。

知道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

3.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4.测量水温:教师应首先示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说明道理。

让学生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

再测4杯水的温度。

(安全教育)四.拓展: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1.)出示学生搜集来的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并先让他们做些介绍,教师再做补充。

(2.)详细介绍体温计的认识和使用。

2.热胀冷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学会自制“液体温度计”。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滴瓶或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水槽或大烧杯(无条件的可用矿泉水瓶剪成杯子)、热水、冷水、酒精、煤油(其它液体)等。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一单元知识点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一单元知识点

三下一单元《溶解》知识点1.像食盐、糖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微粒,均匀的、稳定的分散在水里的现象,叫做溶解。

2.食盐在水中充分溶解后,各个地方一样咸;溶解在水中的物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3.固体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液体(碘、乙醇)和气体(氧气、二氧化碳)也可以溶解在水中。

4.一般情况下,加快溶解的方法有加热、搅拌、弄碎。

5.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二氧化碳、氧气等气体。

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我们常喝的碳酸饮料中,溶解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6.在同样多的水中,加入白糖和小苏打,溶解越多说明这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7.在进行“搅拌是否可以加快溶解”实验中,两个杯子中的水和食盐必须要一样多。

8.在进行“比较水温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实验中,两个杯子中都不要搅拌。

9.粗盐在水中溶解的慢,细盐在水中溶解的快。

10.把水果糖碾碎了放入热水中搅拌可以加快水果糖的溶解。

11.在做“20ml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时,我们可以用搅拌的方法加快食盐的溶解。

12.在验证搅拌是否可以加快溶解的对比实验中,不同条件是搅拌情况。

13.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如100ml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大约溶解10克小苏打,所以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14.在一袋洗衣粉中,量取两份同样多的分别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热水中的洗衣粉溶解得快。

在这个实验中,只有温度不同,而其他条件都要相同。

15.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盐之后,原本能溶解于水的食盐不再溶解了,多余的盐粒,一直留在水中,这个现象叫做饱和。

16.溶解的速度除了与物质本身有关,还与温度,是否搅拌和压力等有关。

湘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湘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4. 饱和现象: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盐后,原本能溶解于水的食盐不再溶解,多余的盐粒留在水中,称为饱和。
5. 加快溶解的方法:搅拌、加热、将物质碾碎等。
第二单元
水的三态变化
1. 水的三态:水在自然界中同时以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存在。
2. 形态变化的原因:温度的变化。
3. 水的物态变化:水可以凝固成冰,冰可以融化成水;水可以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可以凝结成水。
3.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力、风向、湿度和气温等。
4. 常见的天气现象:晴天、下雪天、阴天、下雨天、雾、霜、冰雹等。
5. 气温的测量:使用气温计,在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测量,每天同一时间测量,气温计距地面的高度为1.5米。
第四单元
植物的身体
1. 植物的身体构成: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
4. 蒸发与沸腾: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需要吸热;沸腾是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第三单元
天气
1. 天气的定义: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可用温度、风向、风力、云量、降水量等可测量的量来描述。
2. 测量天气的工具: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等。
湘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单元
主题
知识点
第一单元
溶解
1. 溶解的定义:像食盐、糖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里的现象。
2. 溶解的特性: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也可以溶解在水中。
3. 溶解能力: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如100ml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但只能溶解约10克小苏打。

三年级下册科学说课课件1.3热的传递 | 湘教版(三起) (共12张PPT)

三年级下册科学说课课件1.3热的传递 | 湘教版(三起) (共12张PPT)
❖ 拓展准备:酒精灯、火柴、三角架、石棉网、烧 杯、水、茶叶及有关热传递的图片、录像资料等。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采用“生活情景——
(猜想)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释问题——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透过与生活
息息相关的教学情景,驱动学生的好奇心,根据生活经验对该教学情景可能产生的结果进
因为“热”沿着物体传递时,不能靠视觉观察,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 困难,所以实验只有做成功了,才能使学生认识热传导的特征。要学生体 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就不能只是通过教师为他们设计好的实验,让学 生照着教师安排好的步骤操作一遍就行了,教师要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 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活动是否围绕问题在研究就非常重要了。因此我确 定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有效组织学生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
行猜测,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有目的地探究,寻找问题的
答案,再利用答案,解释相类似的生活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帮助他们运用各种思维的技巧来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 据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
❖ (一)、情景引入
❖ 1、老师这里有一个汤匙,你来摸一下它的柄,冷的还是热的? 如果老师把汤匙放入热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122021/8/122021/8/122021/8/128/12/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12日星期四2021/8/122021/8/122021/8/12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122021/8/122021/8/128/12/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122021/8/12August 12,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122021/8/122021/8/122021/8/12

(完整)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完整)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完整)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资料单元一:天地人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天空:天空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给我们带来阳光、空气和雨水等资源。

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护天空,减少污染,使它更加清新和美丽。

2. 地球: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要学会爱护地球。

我们要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同时也要研究如何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3. 人类:人类是地球上的主人,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在研究中,我们将了解人体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研究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单元二:动物篇本单元主要研究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动物的种类:动物有很多种类,可以按照它们的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我们将研究一些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性。

2. 动物的特征: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比如鸟类有羽毛,鱼类有鳞片等。

我们将研究这些不同的特征,了解它们对动物的作用。

3. 动物的生存环境:不同的动物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我们将研究一些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了解它们如何适应各种环境。

单元三:植物篇本单元主要研究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植物的部分:植物由根、茎、叶和花等部分组成。

我们将研究这些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它们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2. 植物的繁殖:植物繁殖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种子繁殖、茎繁殖和根繁殖等。

我们将研究这些不同的繁殖方式,了解植物如何保持种群的生存。

3. 植物的用途:植物在人类生活中有很多用途,比如提供食物、药材和建筑材料等。

我们将研究一些常见的植物,并了解它们的用途。

单元四:物体和材料本单元主要研究物体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体的形状和颜色:物体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我们要学会观察和描述它们。

同时,我们也要了解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在生活中的用途。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能加快溶解吗1.(加热)、(搅拌)可以加速物质的溶解。

多余的盐粒不能再溶解了,这种现象叫(饱和)。

2.根据实验,在20℃时,20毫升水里可以溶解(7.2)克食盐,那么,100毫升水里可以溶解(36)克食盐。

100毫升水里可以溶解(204)克糖。

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不同物质的量是(不同)的。

3.溶解的快慢和(温度)、(搅拌)、(颗粒大小)等因素有关。

实验分组:第2小组实验计划研究问题: 2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白糖?材料准备:烧杯、水、量筒(tong)、电子秤、玻璃棒、白糖。

研究过程: 1.先用量筒取20毫升水倒入杯中。

2.每次只加一平勺白糖,待完全溶解后再加。

3.计数加过多少平勺后,溶解达到饱和。

4.称量这么多平勺白糖的总质量。

实验结论:20毫升水里最多溶解40.4克白糖第二单元水的三态变化1.水在通常情况下,会在水的表面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作(蒸发)。

2.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蒸发,在(温度越高)、(暴露面积越大)、(风越大)的情况下,蒸发得越快。

3.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

4.草叶上的露珠、冬天玻璃窗上的小水珠、浴室墙壁上出现的水珠等都属于(凝结现象)。

5.水达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C)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水会剧烈地翻腾起来,并迅速地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作(沸腾).6.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的上升速度是先(慢)后(快)再(慢)。

7.冰融化成水时,需要持续地(吸收)热量。

8.水有(气态)的水蒸气、(液态)的水和(固态)的冰三种形态,它们都是水。

9.冰雹是(固态)的水,露是(液态)的水,雾是(气态)的水10.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会(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会(上升)。

11.水有气态的水蒸气、液态的水和固态的冰三种状态。

水结冰后会膨胀。

实验:我们来造冰准备材料:酒精烧杯试管架实验过程:1.将酒精放入冰箱冷冻2测量经冷冻后酒精的温度3.将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插入冷冻的酒精中4.测量试管内冰块的温度5.实验现象:水结冰了6.实验结论:当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水会结成冰第三单元天气观测1.空气的温度简称(气温)。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6单元)复习资料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6单元)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冷与热1 知冷知热1.1400多年前,北魏农学家 贾思勰 在 《齐民要术》 中记载了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但人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模糊的、不一定准确,人们用 温度 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 温度计 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 数字温度计 、 红外线温度计、_指针式温度计等。

3、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 体温计 ,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 35℃ -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 36.5℃—37℃ 。

4.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

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或水结冰时)的温度为 0 ℃,水沸腾的温度为100℃。

5、如图1,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手应拿温度计的 上端 ;要将温度计的下端(玻璃泡)浸入 水中 ,并且不能碰到 杯壁或杯底 ;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 上升 或者 下降 时读出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 离开 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 持平 ;。

(在使用工具——温度计、量筒、量杯测量的活动中注意:读数要平视。

俯视会多读、仰视会少读。

)6、零下六摄氏度写作 -6 ℃ ;九十四摄氏度写作 94 ℃ 。

三十六摄氏度写作 36 ℃。

7、如图2,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 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

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 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因此图2中左侧温度计读作:十七摄氏度 写作: 17 ℃ ;右侧温度计读作: 零下八摄氏度 写作: -8 ℃8、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

1632年,法国化学家 雷伊 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革,发明了 液体温度计 。

2 热胀冷缩1.人们用 温度 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计 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是根据物体的 √ × × × 图图2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

湘教新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知识点总结(全册)

湘教新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知识点总结(全册)

第一单元控制溶解1.有些物质在水里能溶解,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2.溶解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是否搅拌、颗粒大小等因素有关。

大多数物质在水的温度越高时,溶解越快;进行搅拌时,溶解越快;颗粒越小时,溶解越快。

3.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不同的物质的量是不一样的。

在20℃时,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

在20℃时,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204克白糖。

4.多余的盐粒,一直留在水中,不再溶解了。

这个现象叫做饱和。

5.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经历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科学探究过程。

对比实验要遵循只有一个条件(即要对比的因素)不同的规则,因为如果实验中有几个不同的条件,就比较不出到底是哪个因素影响了实验结果。

如在做“搅拌会影响溶解的快慢吗”的实验时,对比的因素是搅拌对溶解的快慢的影响,即不同条件是搅拌与不搅拌,所以要准备两份同样多的食盐、两杯一样多且温度相同的水,实验时要将两份食盐同时放入两杯水中。

6.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物质的量,会受到温度的影响,比如在10℃时100毫升水中最多可以溶解202克白糖,但是在20℃时,100毫升水里则可以溶解204克白糖。

所以在100毫升水里溶解202克白糖时形成的溶液,在10℃时是饱和的,但是在20℃时则是不饱和的。

第二单元水的三态变化1.水有气态的水蒸气、液态的水和固态三种形态,它们都是水。

水结冰后体积会增大。

加热或冷却时物体的体积会发生变化;加热或冷却也可以改变某些物质的状态。

2.水在通常情况下,会在水的表面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3.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4.加快空气的流动、加大蒸发的面积、提高温度都可以加速水的蒸发。

5.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

6.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水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水会剧烈地翻腾起来,水迅速地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作沸腾。

7.当温度降低到0℃以下时,水会结冰;当温度上升到0℃以上时,冰会融化成水。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20190416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20190416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一)第一单元 冷与热========================1.北魏农学家( 贾思勰 )在《 齐民要术 》一书中,记载了在制作豆豉的过程中如何判断豆子( 发酵 )的温度。

2.人们用( 温度 )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3.( 温度计 )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4.瑞典科学家( 摄尔西斯 )创立了“( 摄氏温标 )”。

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的温度为( 0 )摄氏度,水沸腾的温度为( 100 )摄氏度。

5.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 体温计 ),人体正常体温大约是( 37 )℃。

6.( 伽利略 )发明了第一支( 空气 )温度计。

7.法国化学家( 雷伊 )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进,发明了( 液体 )温度计。

8.液体受热时,体积( 膨胀 );受冷时,体积( 收缩 )。

这就是液体的( 热胀冷缩 )性质。

9.( 固 )体、( 液 )体、( 气 )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酒精灯灯焰分为( 外焰 )、( 内焰 )、( 焰心 )三部分,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 外焰 )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 最高 )。

11.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 热胀冷缩 )性质制成的。

12.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 膨胀 )。

13.加热后,铜球( 不能 )通过金属环;冷却后,铜球( 能 )通过金属环。

这说明铜球受热时体积( 膨胀 ),受冷时体积( 收缩 )。

14.热传递的方向总是从( 高温 )部分传向( 低温 )部分。

15.热可以通过( 传导 )、( 对流 )、( 辐射 )三种方式传递。

【铁锅把火焰的热量传导到锅内;烧开水时水会上下对流翻滚;太阳通过辐射把热量传向地球。

】16.传热比较快的材料有(铜)、( 铁 )、( 铝 ) 等金属;传热比较慢的材料有( 木头 )、( 陶瓷 )、( 塑料 )等。

17.炎热的夏天衣服穿少一点,是为了( 加快 )热的传递,所以感到凉快。

寒冷的冬天衣服穿厚一点,是为了( 减缓 )热的传递,所以感到暖和。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本文档为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的复资料,旨在帮助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复和巩固。

以下是各个单元的复内容概述:
第一单元:昆虫的生活
- 了解昆虫的特征和分类
- 掌握昆虫的生长和变态过程
- 理解昆虫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第二单元: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 了解植物的不同部位及其功能
- 熟悉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
- 掌握植物的种子结构和传播方式
第三单元:科学实验
- 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 熟悉科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材和测量工具
- 了解科学实验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第四单元:天气变化
- 了解不同季节的天气特征
- 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 掌握常见的天气现象和预测方法
第五单元:水的运动与利用
- 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和重要性
- 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和水资源的利用
- 掌握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和重要性
第六单元:太阳能的利用
- 了解太阳能的来源和性质
- 掌握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和设备
- 理解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以上是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为他们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一、植物的生长变化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种子里面有胚根和胚芽,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

2. 种植凤仙花-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准备好花盆和土,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适量的土。

-用手指在土中按2-3 个小坑,深度约1 厘米,每个小坑放一粒凤仙花种子,再用土盖上。

-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然后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3. 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4. 植物的根-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 植物的茎-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6. 植物的叶-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

-叶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叶片、叶柄和叶脉。

7. 植物的花-花一般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组成。

-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雄蕊上有花粉,雌蕊上有黏液,花粉传播到雌蕊上,就完成了传粉过程。

8. 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果实的作用是保护种子和传播种子。

二、种植我们的植物1. 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可以用文字、图画和照片等方式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

-要注意观察凤仙花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变化。

2. 怎样照顾好凤仙花-要定期给凤仙花浇水、施肥、除草和松土。

-要让凤仙花接受充足的阳光照射。

3. 凤仙花的生命周期-凤仙花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和死亡等阶段。

4. 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不同的植物生长变化过程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一般都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和死亡等阶段。

最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最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控制溶解第一课:能加快溶解吗二、搜集资料与思考探究(一)活动设计设计你的专属“观测记录表”(以下记录表仅供参考)。

(二)理解与应用。

3.如果水温更高一些,同样多的食盐溶解速度能更快吗?为什么?4.如何让块状的冰糖尽快溶解?5.除了食盐,用搅拌、加热的方法还能加快哪些物质的溶解?试一试至少再找一种并验证。

【学习小结】本课从生活当中常常需要加快某些物质的溶解入手,让我们回忆并提取经验,猜想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相关。

通过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证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过程,我们知道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混合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精炼反馈】一、小法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1.两位同学放入嘴里的水果糖大小是不一样的,那就很难比较哪种方法溶解快。

()2.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放入同样多的水中,冷水中比热水中溶解更快。

()3.把糖咬碎比整块糖在水中溶解慢。

()4.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颗粒的大小、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

()二、取出珍宝(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下列方法中能使水果糖溶解更快的是()A.放入冷水中搅拌B.放入热水中不搅拌C.放入热水中搅拌2.小红在比较食盐溶解快慢的实验中,正确的做法是()A.在比较水温对溶解快慢的影响时,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B.烧杯里的水是一样多的C.不断的往烧杯里加食盐3.下列方法中,能使食盐最快溶解的是()A.加热B.既加热又搅拌C.搅拌4.小红口渴了要喝糖水,爸爸讲蔗糖放入开水中用筷子搅拌,这样做是()A.使开水凉得更快B.使糖水更甜C.使蔗糖溶解得更快第二课:能溶解多少【学习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情况不同。

2.科学探究制订严谨可操作的实验计划,并能根据计划展开实验。

3.科学态度、STSE在对实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能意识到按规范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以及记录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冷与热》基础知识(含答案)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冷与热》基础知识(含答案)

第一单元冷与热1 知冷知热1.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_指针式温度计等,3、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37℃。

3.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

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或水结冰时)的温度为 0 摄氏度,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6、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手应拿温度计的上端;要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并且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者下降时读出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7、零下六摄氏度写作-6℃;九十四摄氏度写作 94℃ 。

三十六摄氏度写作36℃。

8、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

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9、1632年,法国化学家雷伊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革,发明了液体温度计。

2 热胀冷缩1.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

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但是,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膨胀。

3.酒精灯灯焰分为内焰、焰心、外焰三部分,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4.加热后,铜球___不能___通过金属环;冷却后,铜球__能_通过金属环。

这说明铜球受热时体积___膨胀___,受冷时体积____收缩____。

5. 描述实验现象时,我们要说清楚实验__前__、实验__中__、实验_后___看到的___现象___,以及实验条件是什么。

6.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我能举出生活中关于热胀冷缩的事例:①安装地板砖时留缝隙;②温度计;③夏天电线变长;④冬天有时罐头瓶盖打不开,用火烤一烤就行打开。

3 热的传递1.热传递的方向总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归纳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归纳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归纳1.温度可以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而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表示为℃,20℃读作二十摄氏度,而刻度以下则表示零下多少摄氏度。

2.当使用温度计时,需要手持温度计的上端,让液泡接触被测物体。

当液柱停止上升后,温度计中的液柱面齐平时开始读数。

3.液体、气体和固体在受热时,体积都会膨胀,而在受冷时,体积都会收缩。

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包括:铁轨间需要留缝隙,高压线不能拉太紧,瓶装饮料不能装太满。

而利用热胀冷缩的现象可以修复踩瘪的乒乓球、铸造水泥路面时需要留缝隙等。

4.在使用酒精灯时需要注意:点火时要斜向上点火,而灭火时要用帽子盖灭。

5.热能可以通过气体、液体、固体甚至真空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传递。

热总是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传递热的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不同材料的传热本领不同,如铜、铝、陶瓷、钢材、塑料、木材等。

6.加快热传递的方法包括使用热的良导体、增加与空气和水的接触面、加快对流的速度等。

而减缓热传递的方法则包括采用热有不良导体、减少与周围空气和液体的接触、减慢对流的速度等。

7.常见的天气现象包括晴天、下雪天、阴天、下雨天、雾、雾淞、霞、霜、冰雹、龙卷风和沙尘暴等。

8.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而气象站测量气温时使用的是百叶箱。

9.XXX是我国的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也是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他写有《候学》一书。

10.风的方向有八个,如东、东北、南等,而风来的方向就是风的方向。

人们可以使用风级图来目测风力,分为零至十二级。

气象站使用风向标、风速计等仪器来观测风,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即为当时的风向,而风速计则是观测风力的仪器。

11.中国唐代著名天文学家XXX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力定级的人,他将风分为八级。

12、雨量筒是一种用于测量降雨量的仪器。

根据24小时内降雨量的不同,我们将降雨等级分为小雨(小于10毫米)、中雨(10-25毫米)、大雨(25-50毫米)、暴雨(50-100毫米)、大暴雨(100-250毫米)和特大暴雨(大于250毫米)。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1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1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班级姓名.1.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1.1、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1.1、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

1.1、种子外面都有一层皮,剥开后,有的种子可以分成两瓣,种子里面都有一颗小芽。

1.1、有的种子太小,我们要用放大镜看。

1.2、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1.2、选种时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

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

种植凤仙花的小坑深度约1厘米。

往花盆里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放在温暖的地方。

1.2、要观察种子的变化过程,就应该把种子种在透明的玻璃杯里。

把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方向都放置种子)。

1.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1.3、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水分、温度和空气。

1.3、植物的根的作用:①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②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4、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最先出土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

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1.4、植物的叶上长的茎一般是平展交叉的。

1.4、植物的叶的作用:①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②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4、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叶绿体)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氧气。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1.5、植物的茎的作用:①具有支撑植物的作用,②具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1.5、植物的茎运输水分和矿物质的方向是从下向上,运输养料的方向是从上向下。

1.5、植物的茎初期生长速度较快,中期生长速度最快,后期较慢最后几乎停滞。

1.5、植物的茎分为直立茎(凤仙花、向日葵等)、缠绕茎(牵牛花等)、攀缘茎(葡萄等)、匍匐茎(红薯等)。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必背知识点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必背知识点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必备知识点1.加快某种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有(加热)(搅拌)(切碎)2.加入食盐要(一平勺一平勺地加)3.多余的盐一直留在水中,不再溶解,这个现象叫做(饱和)4.(对比)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一样。

5.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不同的物质的量是不一样的。

在20℃时,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

在20℃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204)克白糖。

6.加速水的蒸发的方法有:(通风)、(加热)、(增加接触面积)。

7.水在通常情况下,会在水的表面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8.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我们看不见水蒸气。

9.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叫做(凝结)。

10.烧杯用火加热必须隔着(石棉网)。

11.水烧开到(100℃)后,温度不再上升了。

12.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摄氏度),水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水会剧烈地翻腾起来,迅速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沸腾)。

13.当温度到(0℃)时,水会变成冰,体积也会变大。

半杯水会变成一杯冰。

冬天水管胀裂,是因为水变成冰,(体积)变大。

14.云、雾、雨、露都是地表的的水分蒸发变成水蒸气,在不同环境下遇冷形成的。

云在(高空)形成,雾和露(靠近地面)形成的。

15.水、水蒸气、冰都是无色无味16.水有气态的(水蒸气)、(液态的水)和(固态的冰)三种形态,他们都是水17.空气的温度叫做(气温)。

18.用来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做(气温计)。

气温计要距离地面(1.5米高),看气温计要等(2-3分钟后),温度不再变化再观察,视线要和气温计齐平。

19.每个地点不同时间的气温都是不一样的。

20.气象站使用(百叶箱)测气温。

百叶箱里面空气能流动,外面是(白色),箱内的空气不会因为升温而烤的很热。

百叶箱一般放在(草坪上)。

21.测量气温要在(通风)、(阴凉的)(室外测量)。

22.一天当中温度最高的时间在(下午两点)。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1-3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1-3

③甩灭火柴,将熄灭的火材梗投入污物桶。
④讲解火焰的分层,从外到内依次是外焰、内焰、焰 心,指出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⑤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身,右手取灯帽,快而轻 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第一单元 冷与热 热胀冷缩
2、使用酒精灯时请注意: ①课前检查灯捻,除掉烧焦的部分,剪齐灯捻。 ②灯身内酒精,最多不要超过灯身的2/3。 ③拿掉灯盖或熄灭酒精灯时,一定扶好灯身,以免 酒精灯弄倒。 ④绝对不可以用一盏灯去点燃另一盏灯,不能从上 面接近灯捻点 燃酒精灯,不能用口吹灭酒精灯,否则 容易着火。 ⑤ 万一灯内酒精洒出,使桌面或者其他物体着火, 不要慌张,要迅速用事前准备好的湿抹布盖灭。
第三单元 我们来养蚕
谢谢 !
第三单元 我们来养蚕 1、卵
幼虫

成虫
2、昆虫的特征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实验概况
1、神奇的磁力 探物游戏 哪里磁力大 自制指南针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磁铁游乐场 辨认磁极 寻找光的传播路线 1、光和影 小孔成像 2、光照在镜子上 3、透过玻璃的光 4、与水有关的光现象 5、光线与视觉 哈哈镜 放大镜 人造彩虹
第一单元 冷与热 热胀冷缩

探究空气热胀冷缩性质:
实验目的: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器材:烧瓶、水槽、气球、乒乓球、矿泉水瓶。 实验方法: 1、借助气球观察。 2、借助导管观察。
3、借助乒乓球观察。
实验现象:略 实验结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第一单元 冷与热 热胀冷缩
活动三: 探究固体热胀冷缩性质:
①、手持温度计的上端。
②、温度计的液泡浸入水中,不能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③、要在液柱停止上升后开始读数。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

三年级科学(下)第一单元应知应会知识点(1)(1400多)年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记载了在制作豆豉(chi)的过程中豆子发酵的(温度)和人体的(温度)差不多。

(2)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3)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4)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

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的温度为0摄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5)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1.手持温度计的上端。

2.温度计的液泡浸入水中,不能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液柱停止上升后开始读数。

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面齐平。

(6)人们按照不同的需要,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例如:体温计、数字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指针式温度计。

(7)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

它是根据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8)1632年,法国化学家雷伊发明了液体温度计。

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9)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一盏去点燃另一盏,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而是要用灯帽盖灭。

(11)物体的热传递是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12)两个物体温度不相同时接触后才会进行热传递,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就会停下来。

温度相同不会进行热传递。

(13)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瓷、纸、木头、玻璃、皮革都是热的不良导体。

最不善于传热的是羊毛、羽毛、毛皮、棉花、石棉、软木和其他松软的物质。

液体中,除了水银以外,都不善于传热,气体比液体更不善于传热,气体比液体更不善于传热第二单元应知应会知识点1.在气象仪器方面,雨量器和风信器都是中国人的发明,算年代要比西洋早得多。

2.早在36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关于天气现象的文字资料,殷代甲骨文中就记载了风、云、雨、雪、霜、霞等天气现象。

3.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2021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2021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2021 XXX第一单元:控制溶解1.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不同物质的量是不同的。

2.在20℃时,100毫升水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和204克白糖。

3.能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包括加热、搅拌和碾碎等。

4.多余的食盐会停留在水中,不再溶解,这个现象叫做饱和。

5.在研究“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每组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例如,研究“水的温度是否影响食盐的溶解速度”,不同的条件是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实验结论是:水温越高,物质溶解越快。

6.在研究“搅拌对物质的溶解快慢”实验中,只有搅拌和不搅拌做对比,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

实验结论是:搅拌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7.在研究“2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白糖”的实验中,需要准备烧杯、水、量筒、电子秤、玻璃棒和白糖等材料。

8.如果一杯浓盐水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可以通过加水的方法让它溶解。

9.一定量的水可以溶解一定量的物质,但并不是无限溶解的。

10.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溶解,例如妈妈在冲洗衣粉时用到了溶解,她拿温水冲并不断用手搅拌,加快了溶解。

人们在吃糖块时用到了溶解,咬碎糖块,用舌头搅拌,加快了溶解。

第二单元:水的三态变化1.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因此水蒸气看起来是“悄悄逃跑”的。

2.在通常情况下,水会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3.水的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

4.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做凝结。

5.烧杯用火加热必须隔着石棉网。

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水中会产生大量气泡,水会剧烈地沸腾起来,水迅速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沸腾。

6.把一杯水放入冰箱的冷藏室里,过一会儿水的温度会下降,数小时后会结冰。

7.水结冰需要温度降低到0℃或0℃以下,水结冰后体积会膨胀。

8.水有液态的水、固态的冰和气态的水蒸气三种形态,它们都是水。

水、水蒸气、冰都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控制溶解
1.有些物质在水里能溶解,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2.溶解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是否搅拌、颗粒大小等因素有关。

大多数物质在水的温度越高时,溶解越快;进行搅拌时,溶解越快;颗粒越小时,溶解越快。

3.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不同的物质的量是不一样的。

在20℃时,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

在20℃时,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204克白糖。

4.多余的盐粒,一直留在水中,不再溶解了。

这个现象叫做饱和。

5.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经历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科学探究过程。

对比实验要遵循只有一个条件(即要对比的因素)不同的规则,因为如果实验中有几个不同的条件,就比较不出到底是哪个因素影响了实验结果。

如在做“搅拌会影响溶解的快慢吗”的实验时,对比的因素是搅拌对溶解的快慢的影响,即不同条件是搅拌与不搅拌,所以要准备两份同样多的食盐、两杯一样多且温度相同的水,实验时要将两份食盐同时放入两杯水中。

6.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物质的量,会受到温度的影响,比如在10℃时100毫升水中最多可以溶解202克白糖,但是在20℃时,100毫升水里则可以溶解204克白糖。

所以在100毫升水里溶解202克白糖时形成的溶液,在10℃时是饱和的,但是在20℃时则是不饱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