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与哲学1
好莱坞科幻电影中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72艺术论丛好莱坞科幻电影中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张涵睿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摘要:提起好莱坞电影相信在全世界无人不知。
好莱坞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机市市区西北郊,是世界闻名的电影城,最初是由好莱坞摄影师寻找外景地所发现的,随后好莱坞便吸引了不少拍摄者,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电影中心。
随着好莱坞科幻电影的成功上映,人机合作这个话题成为一时间的热点,同时也标志着智能化时代与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
其中对于好莱坞科幻电影中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是如何存在的,文章将进行全面的分析,希望对未来电影产业的发展带来帮助。
关键词:好莱坞;科幻电影;人工智能前言好莱坞科幻电影的成功上映无论是在票房还是奥斯卡奖项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也表明全国影民对影视娱乐界的喜爱程度。
站在科学技术水平上看,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就像是人与工具的关系。
科学进化中,工具的推动对进化有一定的影响,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工具也在不断变化。
所以一定程度上讲,人工智能也是自然演化的产物之一。
可以说人类与工具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所以随着工具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人与人工智.能将形成新的关系。
1、人工智能对传统“人一机”关系的挑战人工智能在很早以前就被提出,随着研究者们的不断开发探索,人工智能的概念也不断扩展。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通过它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
对于人类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等不是在人脑中进行,而是在硬件中运行。
所以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会因为失去操控权而受到影响。
人类是文明的产物,作为文明的创造者,人类与工具之间是相互决定的关系。
人类文明当前的发展高度与人工智能因素有很大关系,对于人们所担心的智能化发展会因其技术不断提高而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影响人类的生命安全。
众所周知,好莱坞科幻电影中人工智能的应用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所以也会产生忧虑。
很多好莱坞影片中都体现了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电影《2001太空漫游》就将人与人工智能关系表达的十分明确,从猿人开始使用工具演变成人类,人类利用工具又不断发展进化,最后演变为人工智能化发展。
浅谈科幻电影的情感表现——以《星际穿越》为例
(一)科幻电影是科学技术普及的主要方式
通常来说,科幻电影是基于一定的科学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科学幻想的叙事电影。虽然是幻想,但其被幻想出来的因素也必定有科学依据的支持,哪怕这个依据看起来很疯狂。严格意义上第一部真正的科幻电影是1902年在法国上映的《月球旅行记》,讲述将一枚载人炮弹送入太空,送上月球的故事。也许在此之前,人们不会去想象人类与太空的关系,或者并不了解什么是科学技术,当然也不会想象到在今后的社会急速发展上,科学技术起到了一个多大的作用。
因此一部科幻电影想要获得成功,人文性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科幻电影想要展示出人文性的话一般只能集中体现在其情感表现上。不同于别的类型电影,科幻电影的距离感会更强,因为其展现的内容并不是大众所熟悉的,正是因为这距离感,科幻电影要想打动观众,必须在情感上使观众产生共鸣。综观大量的科幻电影,我们可以分类出几种类型:第一种带着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疑难杂症的出现所带来的不安全感,科学技术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移民外星的可能性;第二种带着对宇宙的好奇心以及对外星事物的探索;第三种则是对生命的思考。从这三种类型中我们不难看出,科幻电影所选取的题材立足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折射现实生活的同时畅想未来的可能性,并且在此基础上试图从冰冷的科学技术中抽取出人类的情感。所以为什么会说科幻电影的人文性体现在情感表现,因为无论是对社会现实的担忧,还是借由科幻表达出对生命的思考,都体现了人类自身的情感延伸,而且把这种情感借由影片传达出来。今天我们讨论科幻电影,任何一部科幻电影的导演都不会只是为了展示科学理论而拍摄影片,他一定有自身的想法要传递给观众。同样,观众也不会纯粹为了看一部生冷的“纯科学、硬科幻”的影片而跑进电影院,也许观众会为强大的视听效果买单,但是真正能引起观众共鸣的只有情感。
史上最好看的14部高分经典“三部曲”系列电影,第一实至名归!
史上最好看的14部高分经典“三部曲”系列电影,第一实至名归!剧荒找滴哥,好片看不完,大家好,我是滴哥。
三部曲电影其实有很多,前段时间很火的复联3其实就属于三部曲电影,但是你知道影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曲电影有哪些吗?下面滴哥就给小伙伴们一一介绍一下吧。
排名是按照豆瓣和IMDB的平均计算的,可能不是很准确,但是至少能代表很多影迷的评分标准。
14.黑客帝国三部曲导演: 莉莉·沃卓斯基/ 拉娜·沃卓斯基黑客帝国The Matrix (1999)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The Matrix Reloaded (2003)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The Matrix Revolutions (2003)豆瓣:8.8 8.4 8.5IMDB:8.7 7.2 6.7综合:8.0这部电影无论是在电影独特的构思,还是在震撼的视觉效果上都给科幻电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超前意识的剧情设计和精心安排的人设环境都让它成为一部难以超越的经典电影。
最牛逼的科幻片之一,甚至可以去掉之一。
1999年出现的划时代的作品,作为奠基之作,无论是故事内容,还是电影的表现手法,都十分优秀。
而作为商业科幻片又蕴含丰富的哲理,视觉与心灵的双重冲击。
袁和平的动作指导将东方武学艺术推向全世界,尼奥躲子弹的镜头成为经典。
那时候基努-里维斯还是清瘦小嫩肉,沃卓斯基姐弟还是沃卓斯基兄弟,诺基亚还是业界老大。
号称史上最难懂、最伟大、最具开创性的电影之一。
他的经典地位不仅体现在视觉上,还体现在哲学领域上。
在电影里,世界实际上是由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控制。
有“人”觉醒后,一场为寻找自由的的漫长战争开始。
电影各种精彩的场景带我们在虚拟和真实之间穿梭,在毁灭与新生之间徘徊。
电影蕴含的巨大哲理,让影迷们时至今日仍热情不减地对它进行各方面解读。
这个系列告诉我们,我们所存在的世界,是假的。
虽然,这只是一个可能,但却让反乌托邦电影开始热门了起来。
当然不要忘记,《黑客帝国》三部曲最经典的不只是科幻,还有那“中国特色”的动作戏。
中国科幻类型片的未来发展与经验意义
中国科幻类型片的未来发展与经验意义1. 引言1.1 中国科幻类型片的未来发展与经验意义中国科幻类型片的未来发展与经验意义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壮大,科幻类型片在中国的发展也呈现出了蓬勃的态势。
中国的科幻电影作品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中国科幻类型片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当时中国推出了一些以科幻元素为主题的电影作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科幻电影作品逐渐增多,从单一的科幻题材到涵盖更多元素的作品,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科幻类型片的现实意义在于,它不仅是一种文化表达方式,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映。
通过科幻题材,电影创作者可以探讨人类的未来、科技的发展等重要议题,引发观众的思考和讨论。
中国科幻类型片的未来发展趋势将会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全球化趋势,中国科幻电影作品将更多地走向世界舞台,吸引更多国际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中国科幻类型片对社会的启示在于,它可以引领观众思考未来发展的方向,创造出更多想象力和创新力的作品,促进科技与人文的结合,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中国科幻类型片的未来发展与经验意义将是中国电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我们期待中国科幻电影作品可以在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功,为中国电影产业增添新的活力。
2. 正文2.1 科幻类型片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中国科幻类型片在国内外的票房成绩不断刷新纪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随着《流浪地球》、《战狼2》等影片在国际市场上取得巨大成功,中国科幻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不断提升。
中国科幻类型片的制作技术逐渐走向成熟,特效和场景设计的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和投资者。
中国科幻电影产业链的完整性也在不断加强,从故事创作到制作技术,再到影院上映和推广宣传,都得到了更加完善的保障。
影视产业的整体发展壮大使得中国科幻电影在未来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流浪地球》“硬核”科幻电影背后的“软”文化探析
《中国有线电视》2021(03)金於CHINA DIGITAL CABLE TV毀•媒体与传播%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022(2021)03-0315-03DOI&10.12071/ccatv.2021-03-027《流浪地球》!“硬核"科幻电影背后的“软#文化探析□圭寸晶晶(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51)摘要:被称为中国首部"硬核"科幻大片的《流浪地球》在2019年的春节档大放异彩,并定于2020年重映&随着中国科技力量和综合国力的崛起,中国科幻电影已具备了创造辉煌的技术基础,下一步是要找寻如何将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的方向和路径&透过《流浪地球》,从中国科幻电影起步的文化基础、中国文化自信的支撑力量和普世情感带来的共通效应三个方面出发,探究影片成功的文化动因。
关键词:“家“文化;集体英雄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共通效应The Wandering Earth:An Analysis of the H Soft H Cultrrr Bedind H Hardcorr H Sci-Fi Movies□FENG Jingina(Hebei Vocational Collevv of Rail Transpoiation,Shijiazhuang050051,China) Abstract:Known as Chinak first11hard core"science fiction blockbuster,11The Wandemng Earth H shined in tUv Spcng Festiva1in2019and wil l be shown again in2020-With the rise of Chinak scientific and technoeoaicaepoweaand compaehensieenationaestaenath,Chinesesciencefiction fiemshaeethetechnicae foundation tocaeatebai e iance.Theneetstep istofind thediaection and path ofhow topeafecteyinteaaate technolocy and at.Through"The Wandemng Earth H,this paper explores We cultural masons for We success ofthefiem fom th eeaspects:thecuetu aefoundation ofthestatofChinesesciencefiction fiem,the suppotinafoQceofChinesecuotu aoconfidenceand thecommon e f ectb ouahtbyunieesaoemotion..Key words:"home"culture;collective hroism;community with a shaed future for mankind; common effect2019年的春节档,一部称为中国首部“硬核”科幻大片的电影《流浪地球》突出重围,不断刷新票房奇迹。
科幻影片《2001:太空漫游》旷日持久的影响力
◎ 编辑|易小燕|封面故事|很难想象,现在大众对人工智能的很多印象,其实来源于半个世纪前的一部科幻电影。
1968年的4月,这部影片在美国上映。
在阿波罗还未登月发回第一张太空照片时,它已经描绘了一片缓慢、优雅而沉寂的太空,还有一个忠诚却悲剧的人工智能——它用142分钟预言了人类50年科技文明的发展线,成为当代科幻片的开山鼻祖、教科书式的典范。
还是它,启蒙当今深度学习大牛Yann LeCun 走上AI 研究之路,启发了苹果的整个产品线……它就是《2001:太空漫游》。
影片开头五分钟没有画面、没有对白的黑暗,有如宇宙般无声和缥缈。
冗长、晦涩、哲学,是电影给人最直观的感觉。
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叙事线,莫过于人工智能“杀人事件”。
这段的主线讲述了在2000年,人类在月球上发现了一块向木星发出强烈信号的黑石,美国政府便派出飞船前往木星查看。
这艘飞船上有两名宇航员,3名处于冬眠状态的科学家,和一台叫HAL9000(哈尔)的超级计算机。
有一天,哈尔警告太空船通信系统的AE-35组件将有故障,宇航员检查后发现并未有异常,他们推测哈尔做出了错误预测。
这次太空之旅逐渐变得可怕起来,因为哈尔9000之前从未出错过。
宇航员有些惊慌,两人想要关掉哈尔。
全剧的高潮在宇航员大卫和哈尔展开殊死搏斗时来临。
对超级计算机来说,被关掉就意味着杀死它,为了完成任务,哈尔先发制人杀死了沉睡的科学家和一名宇航员。
存活下来的大卫最终制服了哈尔,只身前往木星。
人工智能哈尔9000,从此也成为恶毒、冷酷人工智能的代表。
1997年5月,当深蓝首次战胜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时,整个世界震惊、讶异、唏嘘,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惶恐似乎达到高潮。
对当时来说,AI 打败人类,是人类种族史上不可饶恕的败笔。
可是,在深蓝战胜卡斯帕罗夫的20年前,《2001:太空漫游》中已经描绘了人类与哈尔下棋,但被哈尔打败的场景。
不只下棋。
当你真细细盘点整个影片中对未来的描述有多少已成为现实时,你也会惊叹这部电影的想象如此精准和超前。
我_机器人_人类的未来_漫谈人工智能科幻电影_秦喜清
060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发达的文明创造了一台超级计算机,用这台计算机来计算“宇宙的目的是什么”这一终极问题。
许多年后,计算机给出一个令所有人莫名其妙的答案——42。
人们费解之余,又建造了一台规模更大的超级计算机,来计算为什么宇宙的目的是42。
正是这部小说创造了科幻界一个独一无二的幽默:宇宙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是42。
这其实是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答案,以此来消解宇宙的目的这样一个终极问题所造成的那份沉重和压抑感。
另外,这种无厘头形式的幽默也往往是一次性的,一旦有第一个人这样做了,再有人跟着学就显得无趣了。
继续分析《银河系漫游指南》里那个关于“42”的幽默,实际上由此引申出的是决定论还是非决定论,可知论还是不可知论这一终极的哲学问题。
在牛顿力学诞生后的两百多年里,科学家们一度以为这一理论描绘出了整个宇宙的终极真理,却忽略了它的尺度问题。
事实上,这一理论只适用于宏观世界,在微观和宇观尺度上都会出错。
进入20世纪,在宇观尺度上,广义相对论把牛顿力学升级、加强、扩展,可以更普遍地描绘宇宙;而量子力学则解决了牛顿力学难以触探到的微观世界的问题。
然而,在黑洞和大爆炸奇点这样的地方,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两个理论都出现了差错。
是否存在一个能够包罗万象的终极理论?爱因斯坦本人始终相信世界是理性的,相信有秩序上帝的存在,但最终还是失败在寻找统一场论的道路上。
霍金曾经表示:根据哥德尔不完全定理,(8)终极理论是不可能存在的。
在《宇宙的琴弦》这本书里面,作者布莱恩·格林认为弦论可以作为最后的统一场论来描绘整个宇宙,(8)哥德尔不完全定理数学上的表述相当专业也相当晦涩,但这一定理却影响深远。
用最粗略的语言来说,这一定理证明了一个完备的系统内部必然不会一致,由此推论,宇宙作为一个完备的系统,必然不可能用一个一致的理论来统一描述。
(9)“热寂说”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宇宙学推论。
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封闭系统总是倾向于从有序态向无序态转变。
《科幻世界初体验》——科幻小说的想象与科学精神教案
《科幻世界初体验》——科幻小说的想象与科学精神教案一、引言1.1 科幻小说的定义1.1.1 科幻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科学幻想为基础,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和科学元素,展现未来的世界和科技发展。
1.1.2 科幻小说通常以科学原理为基础,探索人类与科技的关系,以及对未来的思考。
1.1.3 科幻小说可以是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漫画等形式,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性。
1.2 科幻小说的魅力1.2.1 科幻小说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1.2.2 科幻小说中的科技元素和未来设想,能够启发读者对科学和技术的思考。
1.2.3 科幻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能够引发读者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1.3 科幻小说与科学精神1.3.1 科幻小说不仅仅是娱乐和消遣,更是一种探索科学精神和人类发展的方式。
1.3.2 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元素和科学原理,能够培养读者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1.3.3 科幻小说中的创新和想象力,能够激发读者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二、知识点讲解2.1 科幻小说的类型2.1.1 硬科幻:以科学原理为基础,注重科学准确性和逻辑性,如《基地》系列。
2.1.2 软科幻:以社会、心理和哲学问题为主,科学元素为辅,如《1984》。
2.1.3 时间旅行:探索时间旅行和未来世界,如《时间机器》。
2.1.4 太空歌剧:以太空探索和星际战争为主题,如《星球大战》系列。
2.2 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元素2.2.1 :探索的智能和人类的关系,如《我,》。
2.2.2 外星生命:探讨外星生命的存在和与人类的交流,如《异形》系列。
2.2.3 时间旅行:研究时间旅行的原理和可能性,如《回到未来》系列。
2.3 科幻小说中的主题2.3.1 科技与人类:探索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改变,如《机器停止》。
2.3.2 人类命运:思考人类的未来和命运,如《星际穿越》。
2.3.3 社会问题:关注社会问题和不公平现象,如《1984》。
《黑客帝国》解说文案_1999-2003 沃卓斯基经典科幻:黑客帝国三部曲 BD一览,骇客
《黑客帝国》解说文案_1999-2003 沃卓斯基经典科幻:黑客帝国三部曲 BD一览,骇客任务廿二世纪杀人网络,重装上阵矩阵革命!美国动作/科幻电影《黑客帝国》,于1999年上映,由莉莉·沃卓斯基拉娜·沃卓斯基导演,莉莉·沃卓斯基拉娜·沃卓斯基编剧,影片讲述了一名年轻的网络黑客尼奥发现看似正常的现实世界实际上是由一个名为“矩阵”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控制的。
尼奥在一名神秘女郎崔妮蒂的引导下见到了黑客组织的首领墨菲斯,三人走上了抗争矩阵的征途。
——图文整理自网络安迪·沃卓斯基Andy Wachowski 拉娜·沃卓斯基Lana Wachowski 对于这套科幻动作经典,可以洗碟无数,从D5、各种D9、盒装雕像版洗到现在。
收了华录的胶盒版蓝光系列之后,作为包装控,继而收了京东的铁盒收藏版系列,估计,将来还会出个4K修复的XX版,甚至还有3D重生版,一切皆有可能!华纳全区赠品版蓝光: 《黑客帝国》系列堪称近年来少有的大手笔,三集系列气势磅礴,其中最有开创精神的第一集更是受到了影迷与影评人的双重肯定,基努·里维斯也继《生死时速》之后达到了个人事业的顶峰,一身黑衣墨镜的装扮也成为好莱坞最酷的形象之一。
黑客帝国1/ 22世纪杀人网络 / The Matrix 产地:大陆区码:ABC全区题材:动作冒险/科幻魔幻碟数:1容量:BD50编码:1080p/VC-1长宽比:16:9片长:139分钟对白:英语杜比5.1,英语杜比TrueHD 5.1字幕:繁体中文、英文这部电影之所以震撼了全美乃至全球,原因之一当然得归功于沃卓斯基兄弟“超现实主义”般的剧情创意,在Matrix中天马行空的同时又时而讨论着严肃的哲学命题:你的一切感知也许会是高科技模拟出来的产物,你所处的世界也许并非真实世界,而是Matrix!这一没有谜底的命题又被无数黑客迷们不断的解构,想象,讨论,发挥,成为热极一时的话题。
中国科幻电影话语体系的突破与建构——以《流浪地球》系列为例
中国科幻电影话语体系的突破与建构———以《流浪地球》系列为例□刘睿宁屈会超【摘要】当前,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呈现勃勃生机,以《流浪地球》系列作品为代表,逐步在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体现的思想性、电影审美的艺术性、科技融合的技术性方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现路径。
在面对全球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产业竞争的过程中,如何推动中国科幻电影话语体系的突破和建构是当代电影人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中国科幻电影;话语体系;《流浪地球》当下,数字革命迭代更新,文化产业如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价值引领、文化凝聚和精神推动,如何准确把握社会精神脉搏和所处历史方位,如何推进“思想艺术科技”融合,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让文艺作品有思想性、艺术性和主题性,这是新时期摆在广大文艺工作者面前的一道课题。
电影《流浪地球》《流浪地球2》用国际视野的艺术探索获得中外观众关注,不仅仅是中国科幻电影新的文化体验,也彰显了当代中国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强劲态势和强大共识。
一、文学转化电影探索提升思想性电影《流浪地球》改编自刘慈欣文学作品,讲述了未来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不适合人类居住,面临生存困境,人类制定了逃离太阳系的“地球流浪计划”。
《流浪地球》充满科幻场景,真实自然,众多人物性格塑造印象深刻,从科幻文学到科幻电影的改编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作为编剧的刘慈欣与制作团队力求改编既不脱离原著,把握其中精髓,突出主要内容和主要情节,又抓住原著中的精华,围绕核心故事,找到观众情感共鸣点,烘托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性格特征。
从科幻文学到科幻电影,丰富的作品资源为电影创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时空想象力,奠定了电影剧本坚实的创作基础,增强了电影的文学底蕴和哲学深度。
信息时代催生了新的文学作品类型,并改变了文学与电影之间原有的相对固定的关系。
相对来说,科幻小说改编成电影难度和风险很大,原因在于科幻电影情节更复杂,内容更丰富,科技要求更高,题材取舍也更不易。
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试卷
XXXX ─XXXX 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考试试卷(A 卷)专业:全校年级:2025考试方式:开卷学分:3考试时间:120分钟(答案必须写在答题框内,否则无效;必须工整的写上班级、姓名和序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阅卷人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B.物质C.人的本质D.规律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A.宿命论B.朴素唯物主义C.唯意志论D.形而上学3.“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A.辩证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唯心主义D.形而上学4.“刻舟求剑”的错误表现在剑主人认为:A.事物永恒运动B.运动和静止统一C.运动就是静止D.事物永恒静止5.“望梅不止渴”,这是因为:A.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本身B.人对事物的反应等于事物本身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D.精神物质具有同一性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现意识具有:A.决定性B.能动性C.预见性D.主动性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反映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A.复杂性B.客观性C.普遍性D.多样性8.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绝对性和相对性B.普遍性和特殊性C.对抗性和非对抗性D.同一性和斗争性9.“乐极生悲”这一成语体现的哲学观点是:A.量变引起质变B.态度决定人生C.细节决定成败D.性格决定命运10.“守株待兔”寓言表现出故事中主人公:A.夸大必然性B.夸大偶然性C.主观能动性D.客观实在性11.“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着重说明了:A.认识滞总后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和认识合一12.关于“百闻不如一见”的认识正确的是:A.看到的比听到的更可信B.感性认识都是可信的C.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直观生动D.感性认识未必反映事物本质13.根据认识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和“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A.熟知不等于真知B.熟知就是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14.对“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解读以下正确的是:A.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B.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决定社会发展15.“欲灭其国,必先灭其文化”这说明:A.文化决定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B.文化决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C.文化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D.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构成国家文明得分阅卷人得分阅卷人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1.《传习录》记载: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花时,则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电影欣赏:经典电影推荐与解析
电影欣赏:经典电影推荐与解析导言电影作为一种受众广泛、触达深远的媒体形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电影不仅能够带给我们欢乐和娱乐,还能够唤起我们的思考和情感。
然而,在众多电影中,有一些经典之作异常引人入胜,它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度的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分析。
在本文中,我将推荐一些经典电影,并对其进行解析,以探索其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和艺术价值。
一、《肖申克的救赎》1.1 电影介绍《肖申克的救赎》是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根据斯蒂芬·金(Stephen King)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这部1994年上映的电影讲述了主人公安迪·杜佛兰(Andy Dufresne)在肖申克监狱受到错误指控后,通过坚强的意志和智慧,通过悉心制定的计划最终逃脱监狱,并揭露监狱内腐败与不公。
1.2 解析《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经典的励志电影,它讲述了一个关于希望和自由的故事。
通过主人公安迪的坚持和智慧,他不仅摆脱了监狱的束缚,还影响了其他囚犯,使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电影中揭示的题材包括对人性的探索、个人奋斗与背叛等,这些情节使得观众不禁思考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
二、《2001太空漫游》2.1 电影介绍《2001太空漫游》是由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于1968年创作的电影作品。
该片以克拉克(Arthur C. Clarke)的科幻小说为蓝本,将人类的文明进化与太空探索相结合。
电影的视觉效果和哲学思考使其成为科幻电影的经典之作。
2.2 解析《2001太空漫游》是一部极富想象力和哲学色彩的电影。
它不仅将太空探索和科技发展的主题进行了深度探索,还融入了关于人类存在意义的哲学问题。
电影中以黑色巨石为象征,探讨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使观众思考宇宙与人类的联系。
其宏大的视觉效果和缓慢的剧情节奏使观众沉浸其中,深深感受到人类的渺小与浩瀚。
三、《阿甘正传》3.1 电影介绍《阿甘正传》是由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Robert Zemeckis)于1994年制作的电影。
_超体_一个现实非科幻的故事_肖竟
一
碰 便 赋予了 亚 当 智 慧 与 力 量
,
而
挂 的杀 人 机 器
。
事 实上
,
他借由 露
电影中
斯 嘉 丽也是 在这
自
一
次 触碰
西 的 头 脑 开 始 了 对 人 类和 物 种 起 源 的 思考
:
中留下了
己 被 无 限 幵发 的 智 慧 和
1
生 命 从醒 来 生 命 已 经
?
^
| |||
71
今 曰科苑 影评
?
1
"
£
i
1
_
7
城 艘 肝 活 跃状 态 献 麵 使幌 胸 部 祖 ■
的
,
U
、
乎会
个
\
wr WI
|
:
\ \
W
隨 讓戀
i
f
:
) ‘
4
j
中五 眼六 通 的 奥 秘
,
明 白 了佛 教
,
吕克
、
?
贝松 多年 来
、
-
直痴
最 终进 入 了 万
。
迷 于 符号
字母
文字 所 蕴含 的 神
獅我
,
我 即万 物的境界
,
她 在 时 ^ 过
。
助量
品当中
,
这种 嗜 好 也 反映 在 他 的 作
90
代 广 场上 麵 书 动 作
息 p i i
动 作 獅巾 猶 麵 舰 额 細
‘
s 配 不 酿葡 驗 酶 麵 质
2023北京通州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通州区2023年高三年级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2023年4月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科幻电影是以符合科学原理的幻想故事为内容的影片。
20世纪50年代,在科学幻想小说基础上发展起来。
一般以科学技术上已经获得的新成果、新发现或新探索为依据,构想未来世界的奇幻情景。
内容注重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有助于活跃思维,促进科学发展。
同时较多利用特技拍摄,有利于电影摄制技术的提高。
经典科幻片往往是具有合情合理的大胆设想和创新意义的影像,关注时代科技前沿,建构超越现时代的科技假说,挖掘尖端科幻题材的审美魅力。
从对太空旅行、外星来客、星际战争、激光遥感、人工智能的表现,到对基因克隆、时光隧道、平行时空、量子纠缠、虚拟世界等的展示,折射出人类现代科技的进步轨迹,也体现出创作者超凡的想象力、创造力、把控力。
研究者把科幻片分为“硬科幻片”和“软科幻片”,两者分别建立在硬科学和软科学基础之上。
硬科学是指自然科学的各主要学科。
着重以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为幻想题材或主题的科幻电影为硬科幻片。
软科学是指社会科学的各主要学科。
以社会科学学科为幻想题材或主题的科幻电影为软科幻片。
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前者属于硬科幻片,后者属于软科幻片,它们都对传统好莱坞科幻电影类型的叙事惯例进行了改写,完成了科幻故事的中国叙述。
《流浪地球》的上映,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国科幻电影的热切关注,这一年被影迷们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伴随中国航天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新成就,国家航天局着力推动航天科技与文化艺术跨界合作、深度融合、共同繁荣。
航天特有的科学精神、英雄主义、探索未知的元素,催生了一批航天题材电影,中国航天电影创作进入高峰期。
对于未知世界的想象,中国人古已有之。
科幻电影讲座
科幻电影讲座科幻电影一直以来都是电影界的一颗璀璨明星,它不仅能够带给我们惊险刺激的视觉享受,还能让我们对未来世界和科技发展产生无限遐想。
在这次的科幻电影讲座中,我们将探讨科幻电影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以及其对于现实社会的影响。
一、科幻电影的起源和发展科幻电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在那个时期,电影技术刚刚兴起,人们开始尝试用电影这个媒介来探索未知领域。
1902年乔治·梅利埃斯的《月球旅行》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电影,它以其奇特的特效和想象力开启了科幻电影的时代。
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幻电影的发展也日趋成熟。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是科幻电影的黄金时期,诸如《2001太空漫游》、《星际迷航》等经典作品相继问世,它们不仅有着精良的特效,还通过对科学、哲学等深入思考,引发了观众们对未来世界的思考与想象。
二、科幻电影的代表作品1.《黑客帝国》《黑客帝国》是科幻电影中的经典之作,它以虚拟现实世界和真实世界之间的对抗为主线,探讨了人类与科技的关系。
电影通过独特的道具设计和视觉效果,让观众进入到一个充满技术与哲学思考的未来世界。
2.《银翼杀手》《银翼杀手》被誉为影响了一代人的科幻电影,它讲述了人造人复制自己的故事,并通过复杂的情节和富有质感的影像,深刻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道德伦理的问题。
3.《异形》系列《异形》系列电影以其独特的恐怖和科幻元素而备受瞩目。
从第一部的《异形》到后续的系列作品,它们通过恐怖的外星生物和残酷的生存斗争,展示了人类在未知环境中的弱小和无助。
三、科幻电影对现实社会的影响科幻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它还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科幻电影提供了对未来世界的展望和想象。
许多科幻电影中的设定和科技道具并不是虚构的,而是对未来科技发展的一种预测。
这为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提供了灵感和参考,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其次,科幻电影还引发了对于伦理和道德问题的思考。
许多科幻电影都会探讨人类与科技的关系以及人类在面对高度发达科技时可能面临的困境。
靠《时间简史》圈了第一波粉,这套30年的丛书咋样了?
靠《时间简史》圈了第一波粉,这套30年的丛书咋样了?近期,随着《三体》《流浪地球2》相继搬上屏幕,引人入胜的“太空电梯”“数字生命”等情节设定,让不少人开始重温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原著小说。
从天体物理、牛顿经典物理、理论物理到热力学、生命科学,人们惊叹于刘慈欣能将多个领域的“知识点”合理运用到小说中。
想要创作出这样的科幻作品,离不开海量的科学阅读作支撑。
在刘慈欣的众多“参考文献”中,就包括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以下简称湖南科技社)的“第一推动丛书”。
第一推动:想象力延伸的“生产资料”“作为一名科幻作家,‘第一推动丛书’让我对科学的内涵有了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对科学之美也有了更为真切和生动的感受。
”2022年底,在“第一推动丛书”出版30周年之际,刘慈欣对这套大部头科学读物给予了这样的评价。
第一推动是什么?时间拨回到1992年。
这一年,中国加入了著作权保护的国际条约——《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在公约框架下,湖南科技社与许多国外版权代理公司协商购买版权,并在当年底推出了多本图书,其中就包括赫赫有名的《时间简史》。
后来,这些书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第一推动丛书”。
“对许多科技领域的人而言,可能没有通读过《时间简史》,但也绝不陌生。
”湖南科技社编辑吴炜说。
吴炜是1995年加入“第一推动丛书”编辑队伍的,可以说是该丛书的“第二代”编辑。
据她介绍,霍金的《时间简史》是中国加入伯尔尼公约后,最早引进版权的科学著作之一。
在《时间简史》走红后,许多出版社纷纷引进国外科学著作版权,并推出了自己的系列科学丛书。
包括“三思文库”“哲人石”“科学人文丛书”“剑桥文丛”等丛书,都创立于那个时期。
正因为这些书籍的传播,才让薛定谔的猫、拉普拉斯妖这些物理学“神兽”广为人知。
而一本本科学人文图书,也成为科学当年风行一时的注脚。
无论是科幻文学创作还是科学研究,严肃科学读物都是想象力延伸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胡翌霖评价,“第一推动丛书”始终贯彻这个名号的旨趣,涉及的题材都是“大问题”,并涉及“终极关切”,因此,这套书不仅普及科学,也启蒙哲学、启迪思想。
《末日哲学家》影评精选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
精心整理《末日哲学家》影评精选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末日哲学家》是一部由约翰·赫德斯执导,詹姆斯·达西/苏菲·洛/达里尔·沙巴拉主演的一部剧情/科幻/奇幻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末日哲学家》影评(一):现实与理想学课。
得A+第一次抽牌,那个盒子有机关大家也都知道了,女主角的男友是农夫,很有用的职业,能进避难所,活命机率大,没错,你男友上大学是没问题了,诗人话没说完就被枪毙,打破你一切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就看女主角你的表现了。
结果,结果你妹的不让我进门。
密码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你男友和同学不想升学了?你不陪我了?这还肿么玩?重来,再给你一次机会。
第二次诗人继续枪毙,现实点吧妹纸。
你男友还是农夫,还是能上大学,可是他是个同性恋,他不爱你怎么办?这时避难所出现了繁殖问题,一对同性恋,一个不能生育,一个教徒,四个女人都生不出娃来,要不我们男的轮流上吧。
意思是教师愿意退后一步,可以让女主角和男友好,和别的男人好,但你必须也和我保持那种关系。
女主角发话了:道德得有个底线,你要逼我我就杀了你。
教师无语,妈蛋,去威胁大学,”是真的喜欢女主角。
第三:恍恍惚惚,不明白。
其实师生恋早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了,影片大概讲述的就是一个女学生对现实与理想的斗争。
片中有句话出现了两次:哲学与现实,是否如同手淫与做爱?手淫无风险但不刺激,做爱有风险但很刺激。
第三个画面估计就是教师想着女主角在手淫,我们的女主角呢,上大学做爱去了。
《末日哲学家》影评(二):三维剧情。
一、面对学生恋人的即将离别,哲学老师设计了一个实验。
他把学生设计在世界末日的情景模式里。
第一问,假如我将他分隔开,你会爱我吗?学生恋人回答,我会憎恨你,让你感性理性巴拉巴拉半天。
《末日哲学家》影评(三):看了伪高逼格的low逼们的影评表示很不舒服????我原来觉得豆瓣er们逼格都很高,看了诸位的影评发现怎么落差这么大,这部片子不是用来拼画面拼演技拼剧情的惊险刺激,不好意思伪高逼格们,你们的切入视角太low了,评论只显出了自己有多么的low,居然还沾沾自喜,哇,这部片子真的是一面照妖镜,能显示出我国基础教育的硬伤来…真的很抱歉让你们自己现出原形了。
科幻电影的精神内涵
重视科幻电影正当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于1991年专门开了科幻课程,当时是在全国最早开设科幻课程的高等学校。
2003年起,北师大还设立了科幻文学专业。
有三个重要原因使我们特别关注科幻电影。
第一,中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产业经济发展至今,重要的增长点就是文化产业。
过去,经济依靠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实现增长,而如今第一、二产业所实现的增长已经不足以支撑当下的经济,而需要依靠第三产业,依靠文化创意产业。
走在文化创意产业前端的国家有英国、美国、韩国。
英国政府近年来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比如电影拍摄等。
美国好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每年都能赚回大量收益。
邻国韩国的文化创意产品更是充斥在我们周围,充满科幻色彩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以及电影《汉江怪物》,前几年拍摄的4D电影《雪国列车》等都非常值得一看。
在电影中,未来地球是冰雪世界,人类都在同一个火车轨道上,在一辆有着33节车厢的火车上,不停歇地在地球上奔跑。
电影是文化创意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目前中国大力发展影视产业也就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第二,科幻电影是科学技术普及的重要方面。
2014年,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会见科普作家时表示,美国的科普人才都聚集在好莱坞。
由于好莱坞这些年制作了众多与科学相关的科幻电影,正是这些电影起到了非常积极的科学普及作用。
虽然科幻作品中的科学内容大多是幻想,不能相信,但是如今科普已经跳出原本的知识科普框架,除了知识外,还给予了大众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人生观。
美国著名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是世界行星研究领域中最著名的科学家。
1972年,人类发射了一个飞行器——旅行者2号,当时根据它的轨迹来计算,将来它一定会成为第一个走出太阳系、走到别的星系的飞行器。
卡尔萨根喜欢上研究行星源于他小学时的一本科幻小说《火星公主》。
虽然书中描写火星的颜色、地表面都是错的,但火星却给了他永恒的召唤。
所以他认为,科幻小说是最好的东西,是科普读物里最重要的,它传播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
三体电视剧解读深度解析
三体电视剧解读深度解析一、三体小说的改编历程1.三体小说的背景与影响2.三体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的动机–全球读者的热爱与期待–张艺谋导演的目光和实力–中国科幻电影的崛起3.三体电视剧的筹备与制作–剧本的创作与修改–演员的选择与培训–特效和场景的设计二、三体电视剧在视觉与音效上的突破1.特效与CGI技术的应用–太空战斗场景的呈现–星球移民的特效效果2.声音与音效的创新–三体游戏中的音乐设计–宇宙深处的空灵音效三、三体电视剧对原著的忠实与改编1.角色塑造与原著形象的关系–罗辑、程心和叶文洁的形象还原–原著中的其它重要角色的改编2.情节改编与删减–增加了哪些情节来完善故事的流畅度–哪些情节被删除或简化了3.探讨改编中的争议–原著忠实度与观众接受度的平衡–对原著粉丝的回应与理解四、三体电视剧的独特之处1.社会背景的反映与展示–全球政治与文化环境的描绘–科技与工业发展的预测2.人性与哲学思考的延伸–人类对于未知与外星文明的恐惧与想象–三体问题与自由意志的探索五、三体电视剧的影响力与意义1.对于中国科幻电影的推动–三体电视剧的票房、口碑与影响力–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2.科幻电视剧对大众科普的作用–科学概念的普及与解释–引导观众思考未来与科技伦理问题六、结语对于喜爱三体小说的读者和科幻电影爱好者来说,《三体电视剧解读深度解析》不仅是对电视剧制作过程的全面解读与分析,更是对《三体》作品与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与展望。
通过对三体电视剧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视剧在视觉、音效和故事改编等方面的突破与创新,以及其对科幻文化的推动和科普教育的影响。
随着中国科幻电影的崛起,我们期待更多具有深度与思考的科幻作品能够走进观众的视野,并且对社会和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好莱坞科幻电影的框架预设与前提逻辑——以《星际穿越》《阿凡达》《超时空接触》为例交叉对比
47第09期一、 好莱坞科幻电影中的俗套(一)好莱坞科幻电影中的俗套与局限性科幻电影中“俗套”的概念和普通电影“有情人终成眷属”之类的陈词滥调截然不同。
那些“俗套”,正是科幻电影独有的前提与预设孕育出的产物。
前提和预设在一般类型的影片中,有的时候代表的是影片中的故事线或者情节线,有的时候则代表的是指电影的内核也就是戏剧核心。
剧作家拉约什·埃格里在《编剧的艺术》一书中写道:“每一出优秀的戏剧必须有一个经过合理规划的前提;没有任何一种思想或观念能够像一个清晰可见的道德前提那样,强有力地将你带入它的逻辑推论里;你必须拥有一个前提,它将带领你准确无误地获得你想要达到的目标。
”[1]我们自身处于这个现实世界中,对于一般题材电影中的世界观和前提预设早已经见怪不怪了,像“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过度贪婪会毁掉一个人”这样的预设已经习以为常。
科幻电影与之的区别在于它所要构筑的是一个不同于现实的想象世界,在构筑不同的地球物理环境的同时,还要创建独立的基于道德、文化、心理等方面的框架预设与前提逻辑。
(二)框架预设的交叉比对【作者简介】陈 成,男,人,常州大学艺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研究; 申 林,男,人,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新闻传播综合实验中心实验师,主要从事研究。
(待补充)好莱坞科幻电影的框架预设与前提逻辑——以《星际穿越》《阿凡达》《超时空接触》为例交叉对比陈 成 申 林二、 前提一:人类与地外生命博弈(一)人类中心论为前提所展开的地球文明与地外文明碰撞人类早就认识到,地球并非宇宙的中心,人类也并非宇宙的主宰,我们只不过是这个星球上暂且居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而已。
但是在众多好莱坞科幻电影中,“人类中心理论”仍旧是一个依旧庞大且难以推陈出新的前提预设。
科幻电影中人类与地外生命体间的关系基本上可以说是二元对立的,很少有更加深层次的关系。
从人类自身的角度来看,地外生命体无非就两种:善良和邪恶。
《星际穿越》中救了主人公并使之拥有改变时空能力的外星人恐怕就是所谓的高纬度生物,所以才有凌驾于三维宇宙时间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幻电影与哲学》结课论文
——《少数派报告》观后感
《少数派报告》,是2002年发行的一部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汤姆·克鲁斯主演的影片。
它改编自菲利普·迪克的短篇小说《少数派报告》。
这是一部很构思比较奇特的科幻电影,但是其中的悖论显而易见:很多被预知即将发生的各种违反法律的行为,被预防犯罪机构及时制止。
那么很显然,很多被预言认定即将进行一些违法行为的不法分子,在现实中由于此机构的存在却没有进行预言中的不法行为。
就像是电影中展现的那个例子,一个丈夫发现自己妻子与他人偷情,抓住机会,想要杀死自己妻子的人,在刀即将刺下去那一秒,被预防犯罪机构成员及时制止。
的确,他们再晚去一秒,悲剧可能就会发生,当然,也仅仅是可能会发生,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毕竟没有发生,最后一秒已足够让“凶手”放弃被预言会发生的事情。
那么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既然很多被预知的不法行为被预知,那么预言的正确性又将从何说起?
可就是在这样存在悖论的世界里,看似一片“祥和”,预言中的犯罪代替了实质性的犯罪,社会治安很理想。
或许是为了增加电影的吸引力,或许是为了打破这个悖论,可不管出于何种原因,电影不会就是在一直呈现这样一种科幻中的“祥和”,因此,凝集各种目的的一件事情就这样孕育了:预防犯罪机构的首脑约
翰被预言即将犯罪,而且让人匪夷所思的是那个在预言中被他杀害的人是他不认识的人,一个在预言出来前从未在他世界里出现的人。
最重要的是安德顿知道了这个预言,因此,就像大家所想的那样,约翰安德顿警长开始了他的逃亡之行,也开始了颠覆这个“祥和社会”的征程。
编剧也许就是想要颠覆这个悖论,于是在一个紧要关头,发生了这样一幕:约翰安德顿警长看到的预言中的一幕,终于发生了,那个不认识的人,那个熟悉的环境,同样的动作,同样的言语......可安德顿相信预言是可以打破的,于是他在那个紧要关头,放下了他的犯罪工具。
可是,编剧还是在维护这个悖论,那一幕还是发生了:他忍不住心中的怒火,叫出了那个陌生人的名字,然后就是致命的一枪,他犯罪了......
事情就是在主演安德顿的逃亡生活中展开了,也是在他解开谜底的过程中展开了。
题目之所以被定为《少数派报告》,和其中的一个主题是密不可分的。
预言家之一的阿加沙预测中显现出来的影像有一部分是和其它的不同的,可在预防犯罪机构里面在处理时把这个定义为是少数派报告,少数服从多数的观念这这体现出来了。
可是,事实上,人类根本无法知道哪个是正确的,因此,这种做法是很不科学的,很容易被利用。
为了说明预言家的预言的超强能力,在安德顿救出阿加沙逃离的一段过程中,在商场,充分展现了她的预言能力,开始是拿伞,接着是一个掉下来的包,还有是卖气
球的人......一切都是那么的还是的神奇,这是编剧为了增加预言的可信度而特意设计出来的。
故事的脉络其实很简单,可是结果却有些让人意外。
那个被忽略的少数派报告,引出了一段犯罪事实。
预防犯罪机构的首脑拉马,当初杀害他人的事实最终为世人所知,影像中那个镜面的说法让人记忆犹新,最后的结局可以说是比较圆满,预言机构不复存在,当初被囚禁的“罪犯”都被无罪释放,社会最终没有存在于这样的悖论当中。
回头想想,《少数派报告》这部电影,还是有一些不解的地方:
首先一点,虽然拉马造了个假局,但他怎么让约翰安德顿警长往进跳?他不能操纵先知的意识。
那先知的意识又从何而来?是因为先知的意识先播出来,才有了后来约翰安德顿警长去找那个男的的事情。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段意识的播放就不会有后来的事情,那么这就是自相矛盾的啊!而且先知预测的画面里有先知自己,就好比人在空中不可能用脚踩着自己的手使自己跳的更高一样。
还有一点就是紧扣主题的“关键报告”看到最后也不知道“关键报告”到底怎么解释,先知并没有藏什么“关键报告”在她体内,约翰安德顿警长还是没有证明他清白的证据。
由这部电影引发出了很多值得大家思考的东西:生活中,人们的思想总是少数服从多数。
扩展一下,少数派职业,少数派做法,少数派想法......很多时候,我们都应该去全面的思考问题,
而不是让我们的传统思想左右我们,这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