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赵军鸿
第2章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
第2章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为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的一项重要工作。
良好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本章将介绍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1.认知理论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互过程,学习者通过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思考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学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以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个体和社会活动中的交互与合作,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学设计应当创设情境,培养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构建学习者的主动学习环境。
3.任务型教学理论任务型教学理论主张学习者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
教学设计应当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引导学习者进行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
4.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习者具有多种智能,并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不同的智能,教学设计应当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优势智能,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5.情感教育理论情感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者的情感体验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学设计应当注重培养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促进学习者的情感发展。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1.目标导向教学设计应当以明确的教育目标为导向,根据学科要求和学生特点,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以实现教育目标为出发点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2.问题导向教学设计应当以引发学习者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导向,设计能够激发学习者的思维和创造力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习者进行探究和合作学习。
3.情境设计教学设计应当创设具有一定情境和背景的教学环境,使学习者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个性化设计教学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差异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
(1)四个基本要素 (2)三个主要问题 (3)十个教学环节
2、ID2的代表性模式 ----“史密斯—雷根模式”
特点 (1)把教学分析与确定学生初始行为及特征 (2)开发教学策略 (3)对教学的修改未放到评价模块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在具体条件下,为达 到预期目标所采用的途径和方法。教学 策略主要体现在媒体的选择和课堂教学 结构的策划上。 进行学习评价
系统方法
结构方法、功能方法、历史方法
2、传播理论
传播过程的模式 传播过程的要素:传播过程研究的要素 也构成了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
3、教学理论
深受教学理论研究中要素主义趋向影响 更多更直接地从当代教学理论中吸取营 养,寻找科学依据
4、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认知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与教学设计
学习理论的发展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 有特别显著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1、ID1的代表性模式-----“肯普模式” 2、ID2的代表性模式----“史密斯—雷根模 式” 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模型
1、ID1的代表性模式 ----“肯普模式”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计的模式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一、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1、 系统科学理论 2、 学习理论 3、 教学理论 4、 教育传播理论
1、 系统科学理论
系统思想
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系统环境、 封闭与开放、系统的状态
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doc
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教学设计方法理论和教学设计的思想和理论建构主意理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过程篇一: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哪些内1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哪些内容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1、一般系统理论。
系统论提供用相同原理构建不同学科概念体系的方法,其意义在于首先它为制定计划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系统工具,其次是一般教学系统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系统方法。
2、传播理论。
运用传播理论分析教学活动,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教学信息传播过程的复杂性。
第一,从教学信息的传播者(教师)和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学生)来看,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因素会影响教学信息传播的效果。
一是信息传播的技能,二是态度和情意,三是知识和认知水平,四是社会以及文化背景。
第二,从讯息本身来看也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传播的效果。
第三,从信息传播的渠道来看,不同的传播媒体也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
在教学设计中,要尽可能地运用多种渠道和方式展示知识,有效地调动学生运用多种器官接受信息,以取得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
3、学习理论。
教学设计就是通过选择适当的技术、工具、方法来帮助学习者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挂牌变化,教学设计者所关心的是如何发展学习者未来的能力与与倾向。
有两在学习理论体系对教学设计的过程和决策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它们就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
概括地说,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作刺激与反映之间联结的建立或习惯的形成,而认知学派学习理论则认为学习是一种组织作用,是学习者对情境的认知、顿悟和理解,是学习者知觉的再构造或认知结构的变化。
二者虽然对学习产生的情境的理解有所不同,但它们都为教学设计的实践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4、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是教学设计者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教学理论以教学的普遍规律为其主要的研究对象,其研究范围包括了教学任务(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这都为教学设计提供最基础、最核心的理论源泉。
篇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的理论、方法与经验浅谈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的理论、方法与经验浅谈杨开城博士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系一、教学设计概述 1.教学设计的定义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设计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检验方案有效性并做出相应修改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1)
三)课堂教学设计 2. 教学策略的选择 教学策略的含义 教学策略是在一定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对完 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组 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教学策略的特点: 规律性、灵活性、可实现最佳化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指导下, 根据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分析,从而对师生的相 互作用,以及对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进行的简要概括。 教学模式的三个层次: 宏观层次的教学模式是一定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中 的反映; 中观层次的教学模式是对教学过程所采用的程序的 一种规定; 微观层次的教学模式是对课堂教学结构和展开过程 的一种假设
二、基于课堂教模式 (二)课程教学设计 (三)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二)课程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选择内容、划分单元 安排单元顺序 确定单元目标
2)教学内容的分类 认知学习类 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事实、概念、原理、技能、问题解决 动作技能学习类 情感学习类 (3)分析学习内容的步骤 整体把握课程内容的基本结构 找出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点与能力点、过程与方法,以 及体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确定学习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 (4)教学内容分析方法
细胞化学成分的归类分析 分析 细胞化学成分的 元素组成 主要 微量 元素 元素 水 糖类 化学物组成 无机物 有机物 无机盐 脂类 蛋白质 核酸
关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图解分析
2. 教学对象分析 (1)教学对象的一般特征 指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和社会的特点。 (2)教学对象的初始能力 先决技能的预估 目标技能的预估 学习态度的了解 (3)教学对象分析常采用的方法 访谈法 观察法 问卷调查法 作业分析法 挡案材料分析法
内外结合的表述(格伦兰的方法) 内外结合的表述 例:1、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能 解一位加法的题, 用心算,在一分钟内10道题中能答对8道。 内外结合的学习目标表述 1. 使学生理解议论文写作中的“类比法”。 使学生理解议论文写作中的“类比法” 1.1 用学生自己的话解释运用类比法的条件。 用学生自己的话解释运用类比法的条件。 1.2 在课文中找出运用类比法阐明论点的句子。 在课文中找出运用类比法阐明论点的句子。 1.3 对提供了含有类比法和喻证法的课文,能 对提供了含有类比法和喻证法的课文, 指出包含了类比法的句子。 指出包含了类比法的句子。 3. 教学目标的编写
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好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本文将介绍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目标确定、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估反馈。
一、目标确定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和可衡量,通常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层次。
知识目标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获得的知识和信息;能力目标是指学生应具有的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确定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以便制定合适的目标。
同时,还需将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和课程目标相结合,确保教学过程与学习目标一致。
二、内容选择内容选择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在确定教学内容时,需要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内容应具有连贯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还需注意内容的适应性和趣味性。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实例、情景等方式呈现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设计中的核心环节。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需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方式,为其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同时,教师还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
四、评估反馈评估反馈是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评估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评估反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包括课堂测试、作业评价、小组讨论、学习日志等。
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面谈,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评估反馈,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教学设计中,以上四个方法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规划的过程,是确保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介绍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希望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达到的具体成果。
它可以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在明确教学目标时,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先验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学习需求,确保目标既能够挑战学生,又能够使他们有所收获。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它应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选择和确定。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情况等因素来确定教学内容。
在选择内容时,教师要注重抓主线、突出重点,将有限的教学时间用在最重要的内容上,避免教学内容的碎片化,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体验法等。
在运用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注重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四、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
教学手段的选择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确定。
教学手段可以包括教学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实验器材等。
在选择教学手段时,教师要注意合理搭配,确保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地支持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教学评价可以包括课堂测验、作业评价、课程评价等形式。
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要注重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客观性,确保评价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为教学设计的改进提供参考。
六、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对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反思,是教学设计的必要环节。
教师培训课件:教学设计理论、方法
教学内容应符合学生的 实际需求,与教学目标 相匹配。
教学方法应多样、灵活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 内容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
教学环节应连贯、有序 ,包含课前、课中、课 后三个阶段。
及时进行形成性评价和 总结性评价,以了解学 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
教学设计反思
01
反思教学目标
02
反思教学内容
03
反思教学方法
原则与特点
教学设计原则
教学设计应遵循系统性、程序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原则。
教学设计特点
教学设计具有目的性、全局性、系统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02
教学设计的关键步骤
分析教学目标
确定学习成果
明确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成果 ,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
面。
目标分解
将总目标分解为可操作和可测 量的子目标,以便于评估学生
不同情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法
远程教学设计
总结词:远程教学设计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 学内容传递、交流与评价的教学设计模式。
• 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远程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确定 合理的教学目标。
• 设计交互活动:为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需要设计 各种交互活动,包括在线讨论、实时答疑等。
详细描述
• 选择教学策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 合适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 和媒体选择等。
完善教学环节
根据评价和反思结果, 完善教学环节,使其更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 心理特点。
改进教学评价
根据评价和反思结果, 改进教学评价,以提高 教学设计的完善性和有 效性。
05
当代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与 挑战
数字化时代的教学设计
数字化工具和平台的应用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评析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评析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过程,而好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对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评析,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设计理论的评析1. 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理论: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理论强调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在教学中注重外部刺激和反馈。
其优点是能够快速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知识,但缺点是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创造力。
2. 认知主义教学设计理论:认知主义教学设计理论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通过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能力来促进学习。
其优点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但也存在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足的问题。
3. 社会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论:社会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论认为学生是社会的一部分,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来共同构建知识。
该理论的优点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但也存在时间和资源的限制。
4. 情感认知教学设计理论:情感认知教学设计理论强调情感对学习的重要性,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来促进学习。
该理论的优点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但也存在着过度情感化导致认知能力不足的问题。
二、教学设计方法的评析1. 任务型教学设计方法:任务型教学设计方法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给学生具体的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合作能力,但也存在着任务设置不当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的问题。
2. 项目制教学设计方法:项目制教学设计方法强调通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来完成学习任务,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但也存在着时间和资源的限制。
3. 探究式教学设计方法:探究式教学设计方法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发现,通过提供问题和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存在着学生自主性不足的问题。
4. 创新式教学设计方法:创新式教学设计方法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一、教学设计的定义: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
教学设计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科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评价其结果,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如何理解:(1)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
(2)方法论基础:系统科学方法。
(3)依据:学习需求(包括教学系统内部和外部的需求)的分析。
(4)任务: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设计方案。
(5)内涵(5个方面):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评价其结果。
它包括了对象、目标、策略、评价四个基本要素。
(6)目的:优化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的层次: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教育系统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而教学系统是教育系统中的子系统,它本身又是由许多更小的子系统构成的。
根据各个子系统大小和任务的不同,教学设计可分为3个层次。
•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软件、声像教材–印刷教材、学习指导手册、教师用书•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教学–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大纲等宏观系统–需求分析—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对于学校教师:以教学过程为对象的层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是对于一门课程或一个知识单元,甚至一节课或某几个知识点的教学全过程进行的教学设计。
我们把对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称为课程教学设计,把对一节课或某几个知识点的教学设计称为课堂教学设计,以上统称为“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设计”;而把对某个适合进行探究学习的知识单元的教学设计称为“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
三、教学过程设计的分类教学过程是由教与学双方的共同活动所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教”与“学”两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构和形式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思路、内容及例析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思路、内容及例析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即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是指确定教师授课的目的、内容、方式、方法,以及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依据,主要建立在
有效的评价教学有效性和优化教学质量的基础上。
教学设计要求教师
以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指导、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学习,把受众导向
所期望的学习结果,其实它就是教育活动的认知活动安排。
思路:
教学设计的思路是教师把学生的学习行为有序地安排在学习过程中达
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方式,它涉及到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确定衡
量学习成果的标准,并考虑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具体来说,思路包括:教师确定学习目标;分析学习目标,设定重点和思考活动;进行内容
确定;确定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活动;给出成果评价与总结等。
内容:
教学设计的内容是教育活动的实施,它涉及特定教学的内容安排,也
称之为教学过程,它主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
教学内容的安排必
须基于有目的性的教学目标,它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目标
的重点、学习阶段的不同需求以及教学方法。
例析:
例如,英语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可能有:首先确定英语教学目标,例
如让学生学会用英文表达自己的看法;接着,确定教学内容,包括学
习表达技巧、基本语法知识、单词拼写等;其次,制定教学方法,如以小组活动形式涉及讨论、口头表达练习、听力抓取、情景模拟等;最后,给出考核方法,如书面练习、口头表达考核、书面测试和课程评价等。
1-2-2《设计的基础方法和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1-2-2《设计的基础方法和基础知识》教学设计大足中学杨大发一、学习者分析这一节主要阐述产品设计的种类以及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科学、实用、创新、安全、经济、美观、技术规范、可持续发展)以及各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
学生通过对设计的原则及原则之间关系的理解,内化为初步运用设计的一般原则评价产品的能力,并为“能制定符合一般原则和相关设计规范的完整设计方案”作知识准备。
高中一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模仿生活中已有产品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制作,但大多是一些零碎而非系统的、自发而非自觉的、感性而非理性的模仿技能。
在前段时间,学生合作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无意识的运用了某些设计的原则。
这些经验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对设计的一般原则的识记并不困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形成全面的、联系的、主次的辨证观和初步具备运用设计的一般原则评价产品的能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主要阐述了产品设计的种类,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各章节知识的连接点。
技术设计的种类明确了常见的几种设计类型,使得学生学习设计的一般过程时具有明确的设计思路;设计的一般原则既是设计的规范,又是评价设计的尺度。
2、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初步应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些产品。
(2)难点:理解技术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标准的作用和意义。
3、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技术设计的种类。
(2)理解设计的原则。
(3)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
初步应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些产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评价鉴赏成功与失败的产品实例,使学生理解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标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设计是一个有计划的创新活动,设计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开发创新潜能。
教学设计第四个基础理论
教学设计第四个基础理论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关乎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设计也在不断革新与完善。
其中,教学设计的基础理论是指支撑教学设计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论。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了解和应用这些基础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教学设计的第四个基础理论。
教学设计的第四个基础理论是个体差异理论。
个体差异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在知识接受、处理和应用方面存在着各种差异。
教学设计需要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合理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个体差异理论的提出,使得教学设计不再是简单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参与和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方式。
个体差异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全面而准确的了解。
这包括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
通过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2. 差异化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不同的学生可能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更加适应和接受。
因此,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 弹性教学环境:个体差异理论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学设计应该提供一个弹性的学习环境。
这意味着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和支持,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深入学习。
4. 个体评价和反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体化的评价和反馈方式。
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个体差异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是一项复杂而有挑战的工作。
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观察和反思,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以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
然而,只有充分认识和应用个体差异理论,教师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的目标,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成长机会。
教学设计的基础知识与方法详解
教学设计的基础知识与方法详解。
一、教学设计的基础知识1.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的过程。
它包括课程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材的编写等方面。
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2.教学设计的目的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因此它需要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和计划。
好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设计的原则(1)适宜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以学生为中心,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
(2)系统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具备系统性,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从而构建起教学系统。
(3)连贯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具备连贯性,使教学过程中各环节之间具有连贯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4)灵活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具有灵活性,适当地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选择性,从而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教学设计的方法1.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育发展目标制定,同时要考虑教学所处的不同教育阶段。
2.选择内容和教材教学内容和教材的选择要与教学目标相统一。
在选择教材时要综合考虑其内容的严谨性、适宜性、更新性以及与学生的联系性等因素。
3.设计教学活动和方法设计教学活动和方法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生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以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讲解、演示、实验、讨论、问答等。
4.评估教学效果评估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反映了教学设计的效果。
评估教学效果的方法以采用诊断性评估、终端性评估、过程性评估等方法,从而全面、准确地评价教学效果。
三、总结本文详细介绍了教学设计的基础知识与方法。
教育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教育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引言:教育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高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目的。
在教育教学设计中,理论和方法是两个核心要素,本文将重点探讨教育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并分析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一、教育教学设计的理论1.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教育教学应该是一种由教师引导的学习过程,重点是强化理论,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影响学生的行为。
在教育教学设计中,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动机和激励,注重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反馈,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
1.2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的、经验性的、个体的和构造性的过程。
在教育教学设计中,认知理论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策略的培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3 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学习是一种社会实践和社会参与的过程。
在教育教学设计中,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互动和合作,注重学生在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学习和发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交往能力。
二、教育教学设计的方法2.1 目标导向设计方法目标导向设计方法是一种从学习目标和学习结果出发的设计方法,通过明确的目标指导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在教育教学设计中,目标导向设计方法要求教师在设计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并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2 问题导向设计方法问题导向设计方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设计方法,通过设计有挑战性和现实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在教育教学设计中,问题导向设计方法要求教师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来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2.3 合作学习设计方法合作学习设计方法是一种以合作学习为基础的设计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理论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理论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制定出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计划,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保证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理论是指在制定教学设计时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要素。
一、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第一个基本要素是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实现的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对于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明确性、可实现性、评价性等特点,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的第二个基本要素是明确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
教学内容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并且具备系统性、科学性、前瞻性等特点,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合理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教学手段和方式,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四、教学评价:教学设计的第四个基本要素是有效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以便于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自我调整和对学生进行个别发展指导。
有效的教学评价应该具备科学性、公正性、实用性等特点,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依据。
五、教学资源:教学设计的第五个基本要素是充分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学习资源和教学工具,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设备等。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第章教学设计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
第章教学设计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根据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要求制定的教学计划以及具体教学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基本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本章主要介绍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
一、理论基础1.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体系。
教育学研究人类文化传承和个体发展的规律,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规律,教育技术学研究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教学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具体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并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学习者特点:学习者特点是指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与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基本方法2.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一种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和互助来促进学习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合作和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帮助,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3.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以情境为基础,通过模拟真实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进行问题解决和决策,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批判性思维教学法:批判性思维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5.创造性思维教学法:创造性思维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启发式问题、组织创意思维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赵军鸿
赵军鸿
一、教学设计概述
•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 • 教学设计是指对整个教学系统的规划,是
教师教学准备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在分析 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 习条件以及教学系统组成部分特点的基础 上统筹全局,提出教学具体方案,包括一 节课进行过程中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知识来源、板书设计等。
• 意义学习是一种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个体与群体 的互动,是将外部客观的真理转换为内部体验的 知识,不是传递而是建构。这正如梅耶所倡导的, 意义生成是聚焦重要内容、梳理新知和新旧知识 整合共同的结果,尤其是深层理解,取决于新旧 融合与融会贯通的程度。所以,一个人学习的深 度有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意义不仅仅在真理本 身的客观性中,不仅仅在新知识本身的结构中, 更重要的是在新旧知识的结合中。可以说,每一 个人所拥有的旧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理解 的深度和独特性。意义不在对新知识本身的讲深 讲透讲细中,意义在每一个学习者独特的新旧融 合和融会贯通中。
• “知己”表示能自我判断是否拥有足够的学习基础、 学习资源和具备实时、动态的自我调节能力; “知事”表示是否能把握学习任务的性质,知道 教师和教材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所学知识技能 有什么样的特点,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等; “知人”表示能对学习同伴有什么优势与不足, 自己是不是能够帮助别人或者得到他人的帮助等 做到心中有数。具有“三知”的人被称之为“专 家型学习者”。更加推广开去说,教育改革应致 力于培养学生愿意学、学得懂和会表现的现代学 习品质,这样一种“三维目标”有赖于“三知” 学习过程。如果每一个人能够做到“知己、知事 和知人”,那么,人人都会成为学优生。
• 有些心理学家强调结合知识类型和学习任 务类型的差异,来区分“近迁移”与“远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
三、系统理论与教学设计
系统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可操作的程序与技术。教学 系统方法的实施过程如下:
系统分析教学问题 提出多种可选方案 选出最佳方案 具体设计方案 试行评价方案 运用和推广 系统方法的特点 整体性、综合性、最优性
四、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1)不同的学习理论促使教学设计过程和理论的建立 和发展
(3)理论建立在严密的、以人为被试的实验基础上的。
2、局限
(1)研究成果与教育环境中的具体运用还有一定距离。 (2)他的理论应用—观察学习的教学设计中示范教学 观还不够成熟。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早期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派的顿悟说 托尔曼的认知——期待说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掌握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理论 加涅——信息加工理论
观察者的特性 生理机能 行为成分
动机过程
外部强化
匹
物质的
配
感觉的
的
社会的
行
控制的
为
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物质的
自我评价的
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
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学习实质 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
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 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2、观察学习的过程
第2章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 础与基本方法
.
1
本章学习目标
1、了解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2、理解主要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3、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 4、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
2.1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有不同的观点(三基础、四基础)
1. 皮连生:学习理论、教学系统方法、传播理论 (2001)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
教学设计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它一方面把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在设计实践中连接起来,另一方面把教与学的理论与教学实践活动紧密地连接起来。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领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为提高教学效率和实现教学最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它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然后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教学设计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单元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媒体的设计。
教学是人类传承文明的活动,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有目的的认识,而且是认识前人认识的知识。
它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并使其身心获得较好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教学也是一个多要素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它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目标和方法等要素。
为使这些要素有机配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就必须对它进行整体的计划与安排,即进行教学设计与评价。
要对教学进行设计与评价,就要考虑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以及如何学效果才能最好,并要考虑如何进行评价与补救等一系列问题。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等为理论基础。
1.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
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
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均为人员要素)、教材(教学信息要素)和教学媒体(物质要素)等四个最基本的要素构成。
由于功能不同,教学系统可以是学校的全部教学工作,也可以是一门课程、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或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实施的、有控制的教学信息传递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二个维度是要推动“共同发展与差异发 展”均衡协调。“共同发展”是指教学要 创设公平对待的环境,让每一个学习者在 这个群体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都有自 己的愿景和奔头,每一个人都向着教育目 标前进,努力不让自己掉队,也决不让自 己被别人挤出队伍;“差异发展”是指在 不同的学习者身上不搞一刀切,不提出划 一要求,充分尊重每一个人在发展潜力、 速度和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 2、目标模式 • 这一模式又称系统方法模式,是由美国教
学设计专家迪克和科瑞提出的。
• (1)确定教学目标。(2)进行教学分析。 • (3)分析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 • (4)列出操作目标。 • (5)确定测验项目的参照标准。 • (6)确定教学策略。(7)选择教学材料。 • (8)进行形成性评价。(9)修正教学。
• 关于学教统一的重要性,我们还必须从学 习和教学的现代理解中去认识。一般来说, 学习是学习者内部发生的变化,教学是推 动这种变化的外部力量。
• 7、扶放有度
• 不要简单地说先学后教还是先教后学。学 需要教的促进,没有教,也是可以学的, 但是为了更高效的学,这就需要教了。问 题是教什么,教多少,何时何地教,这就 需要有一个“扶放有度”的把握。总体原 则是先扶后放,逐渐放手。教的目的是为 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但是为了这个境 界,就需要先教。就像一个婴儿学习说话、 学习走路一样,总是先提供支架,再慢慢 独立。
• 10、条件适配
• 所谓条件适配,首先是指教学目标、教学 方法和教学评价的匹配,其次是要考虑将 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匹配
四、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 (一)教学对象分析 • 教学对象分析是教学设计前期的一项分析
工作,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 及其学习风格,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学习目标的编写、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 方法与媒体的选择和运用等提供依据。
• 3、过程模式
• 过程模式是由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教授肯普提出 的。
• (1)确定教学目的和课题,主要是解决在教学中 想要完成什么的问题。
• (2)列出学生的重要特点。 • (3)确定学习目标。 • (4)确定学习目标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将学习目
标具体化和操作化。
• (5)预测学生已有的学习准备状态。 • (6)构思教学活动,选用教学资源。 • (7)评定学生学习,评价和修正教学方案。
(二)教学设计的特征
• 1、指导性 • 3、操作性 • 5、突显性 • 7、创造性
2、统合性 4、预演性 6、易控性
(三)教学设计的依据
• 1、现代教学理论。 • 2、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 3、教学的实际需要 • 4、学生的需要和特点 • 5、教师的教学经验
二、教学设计的程序与模式
•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 1、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什么?(教
• (3)对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态度的分析,如是否 存在偏见或误解。
• 2、一般特点的分析
•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阶段的学说
•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二岁),个体靠感觉 与动作认识世界;(2)前运算阶段(二至七岁), 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 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3)具体运算阶段 (七至十一二岁),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 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 (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至十四五岁),能在 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 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 算
学目标) • 2、为达到预期目标,应选择怎样的知识经
验?(教学内容) • 3、如何组织有效的教学?(教学策略、教
学媒体) • 4、如何获取必要的反馈信息?(教学评价)
(二)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
• 1、系统分析模式
• 系统分析模式是在借鉴工程管理科学的某 些原理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模式将教学过 程看做一个输入—产出的系统过程,“输 入”是学生,“产出”是受过教育的人。 这一模式强调以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教学系 统的输入—产出过程及系统的组成因素进 行全面分析、组合,借此获得最佳的教学 设计方案。
• 3、实现迁移
• 所谓学习迁移,就是能够将学到的东西在 后续的学习与生活中用来解决问题。将迁 移看做教学的主要目标,这恐怕没有人会 反对,但问题的关键是,迁移到底是如何 发生的。
• 梅耶指出:100多年来,心理学家一直在努 力探寻如何更好地促进迁移,形成了三种 关于迁移的主要观点:“形式训练说” “共同要素说” “软硬适中”的迁移理论
• 9、系统设计
• 有序教学设计和整体教学设计的统一,是 指在面向完整任务和聚焦解决问题的前提 下,有序实施各个步骤,包括备课、上课 和评课,动态生成与预设安排的统一。有 序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长期关注的重点。 “有序”旨在发挥教学设计过程环环相扣、 层层相依的特色;整体教学设计 是教学设 计一直以来想突破的难点。“整体”强调 的是教学设计要统揽全局、着眼系统的特 色。
• 学习准备分为两类:一、起点能力,是学 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 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 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二、一般 特点,是对他从事该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 的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年龄、认知成熟度、 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生活经验、 文化背景等。
• 1、起点能力分析
• 5、内外协调
• 学习与教学是一体两面的事情。这是内部 与外部的关系。加涅曾经将自己的教学设 计理论称之为“学习的条件”理论。学习 的内部条件是指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 学习的外部条件是指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促 进教学的具体步骤。
• 6、学教统一
• 学习与教学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是 学重要还是教重要,是学在先还是教在先 呢?这确实是难以简单、笼统地下结论。
• 2、形成专长
• 专长首先是指一个人要对自己准确合理定 位,然后再持之以恒地刻意磨炼。
• 所谓对自己准确定位,通俗地可以表达为 “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不能做什 么”,“我有什么优点,我有什么缺点” 等等。这些“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 的形成均被看成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是 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 4、意义生成
• 奥苏贝尔在《教育心理学:认知取向》一 书扉页上的名言:“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 心理学还原成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 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 什么。要据此开展教学。”不过,奥苏贝 尔晚年对他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作出了 系统反思和修订,拓展了这一认识。
• 奥苏贝尔在新书《获得与保持知识的认知 观》的扉页中重新对意义学习作出了演绎, 他说道:知识是一种依托于认知(“求 知”)心理过程的有意义产品。这种产品 关乎“逻辑的”(文化的)意义观念和相 关背景(“锚桩”)观念之间的互动。这 种互动是在特定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或其 知识结构)中发生的,也是在意义学习或 者获得与保持知识的心理“定势”中发生 的。
• “知己”表示能自我判断是否拥有足够的学习基础、 学习资源和具备实时、动态的自我调节能力; “知事”表示是否能把握学习任务的性质,知道 教师和教材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所学知识技能 有什么样的特点,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等; “知人”表示能对学习同伴有什么优势与不足, 自己是不是能够帮助别人或者得到他人的帮助等 做到心中有数。具有“三知”的人被称之为“专 家型学习者”。更加推广开去说,教育改革应致 力于培养学生愿意学、学得懂和会表现的现代学 习品质,这样一种“三维目标”有赖于“三知” 学习过程。如果每一个人能够做到“知己、知事 和知人”,那么,人人都会成为学优生。
一成不变的套路,每次都要依照特定的情
况对一般原则作出变通。大多数的工作都 是近迁移任务和远迁移任务的混合体。
• 要实现学习迁移,重要的是要考虑教学实 际应用的情境。不仅要掌握规则与步骤, 实现近迁移;更要理解概念与原理,学会 类比与分析,运用认知图式来解决问题, 实现远迁移。会迁移,就意味着我们要放 弃原来的教学中以“覆盖内容”或者“以 本为本”的做法,通过建构认知图式来掌 握基本知识结构与方法原理。
• 可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和家 长,甚至学习者自己对学业表现和身心发 展这一类“专长”作出的评估,尚没有完 全从智商高低、居住地域、学校条件和父 母素养等方面寻找原因这一条老路中走出 来。通俗地说,有没有“专长”,是不是 “人才”,或者更普遍的称呼——“学优生” 和“学困生”,究竟是怎么出现差异的, 许多认识还远远不到位,为此我们在实践 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 一般来说,起点能力分析包括下述三方面:
• (1)对预备技能的分析,即了解学习者是否具备 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这是 从事新的学习的基础。
• (2)对目标技能的分析,即了解学习者是否已经 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与 技能。如已经掌握了目标技能,说明这部分内容 的教学没有必要进行,这有助于我们在确定内容 方面做到详略得当。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赵军鸿
一、教学设计概述
•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 • 教学设计是指对整个教学系统的规划,是
教师教学准备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在分析 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 习条件以及教学系统组成部分特点的基础 上统筹全局,提出教学具体方案,包括一 节课进行过程中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知识来源、板书设计等。
• 有些心理学家强调结合知识类型和学习任 务类型的差异,来区分“近迁移”与“远
迁移”。克拉克在《培育专长》一书中这
样说道:有一些任务,无论什么时候、由
什么人来做,执行起来都是一样的,这些
任务就是所谓的常规任务。这类任务需要 近迁移学业表现——主要依靠重复应用某 种过程。另外一些工作环境中需要远迁移 学业表现——要求学习者自己做出判断并 进行调整,每种情况都要灵活应变。没有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 1、促进发展 • 教学要促进发展有两个基本的维度。第一
个维度是要保证“一般发展与特色发展” 相得益彰。“一般发展”是指教学要致力 于促进学习者在道德、智慧、体质、审美 和交往等方面达到基本要求;“特色发展” 是指要鼓励乃至挖掘每一个学习者的兴趣、 爱好与特长,让他们有自己钟情甚至着迷 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