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国际交流项目—1+1+1模式

合集下载

大学关于修订2024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大学关于修订2024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大学关于修订2024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知识面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2.培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相关领域独立开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二、课程设置1.公共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英语、数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

2.专业基础课程:根据不同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基础课程。

3.专业选修课程:涵盖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研究动态。

4.实践课程:实习、实践项目、案例分析等,占总学分的一定比例。

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

我思考着如何安排实践教学,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实际技能。

1.实习: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或研究机构实习,深入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2.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导师制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导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我想起了过去与学生一起度过的日子,决定进一步完善导师制度。

1.导师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导师的研究方向,自主选择导师。

2.导师职责:导师要关心学生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导师评价:建立导师评价机制,确保导师质量。

五、学术交流学术交流对于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我思考着如何加强学术交流。

1.学术讲座: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

2.学术论坛:举办学术论坛,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

3.学术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竞赛,提高综合素质。

六、质量保障为确保培养质量,我们需要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1.学术评价:建立学术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术成果进行评价。

2.教学评价:建立教学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3.毕业审核:严格毕业审核,确保毕业生达到培养要求。

写着写着,天色已渐暗。

我看着电脑屏幕上满满的文字,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开放大学与国外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模式与机制探索①

开放大学与国外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模式与机制探索①

[摘要]开放大学与国外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的探索,是一个涉及教育国际化、学术交流与合作创新的重要议题。

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界不断追求更广泛的知识共享和学术合作,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还能促进跨文化理解和国际合作。

开放大学作为一种灵活、包容的教育模式,为不同背景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

通过与国外高校的联合培养计划,开放大学能够将其教育资源与国际高等教育资源有效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学习机遇。

这种合作不仅可以提高课程质量,还能为学生提供跨文化交流的机会。

[关键词]开放大学;国外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4)12-0025-04开放大学与国外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模式与机制探索①李秋萍(广东开放大学,广东广州510091)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高速发展的当下,培育具备国际视野并能在国际舞台上竞争的本国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议题。

特别是在研究生教育阶段,中外联合培养模式尤为重要。

这种模式不仅让学生直接接触到国外的经济文化知识,还能够融入多元丰富的教学理念,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新型人才具有极大的价值。

开放大学与国外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正是响应这一需求的重要途径。

通过此类合作,学生能够在国际化的学术环境中学习,不仅扩展知识领域,还锻炼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种教育模式的探索,旨在打破传统教育的地域界限,促进学术交流的深入发展,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

一、开放大学与国外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意义(一)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要通过开放大学与国外高校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学生能够在更广阔的国际学术环境中接受教育,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学术能力,还能够增强他们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技能。

具体而言,中外联合培养模式使国内研究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这对于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生联合培养作为一种灵活包容的教育模式,可以为不同背景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00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

研究生需掌握扎实的通信与信息系统基础知识,熟悉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1.公共课程:包括英语、政治、数学等,旨在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2.专业基础课程: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等,为研究生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3.专业选修课程:现代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安全、与大数据等,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领域。

4.实践课程:通信系统仿真、通信设备调试、项目管理与实施等,培养研究生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科研能力培养1.课题研究:研究生需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锻炼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学术交流: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拓宽学术视野。

3.科研成果: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提升科研素养。

四、实践能力培养1.实习:安排研究生在相关企业进行实习,了解行业现状,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2.实验室实践: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开展通信系统实验、信息处理实验等,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3.项目管理: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培养研究生的项目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国际视野培养1.国际交流: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短期访学项目,提升国际交流能力。

2.国际合作:与国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生。

3.国际实习:安排研究生在国际知名企业实习,了解国际通信行业发展趋势。

六、素质拓展1.课外活动:举办各类学术讲座、竞赛、文体活动,丰富研究生课余生活。

2.社会实践:组织研究生参加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提升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

3.创新创业:鼓励研究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这个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国际视野的高层次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研究生国际化合作教育模式探索与研究——以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为例

研究生国际化合作教育模式探索与研究——以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为例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No.30,2020 Sum No.5102020年第30期总第510期摘要针对我国研究生国际化教育不够深入的问题,该文以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为例,探索面向学科交叉的研究生国际化教育模式。

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提出建设多元自主的国际化合作交流培养机制、国际化课程、国际化教学科研团队、国际化教育测评体系等多项措施,为地方高校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建立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科交叉;国际化;创新型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Internationalized Co-operative Education Model for Postgraduates:Taking the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ZHENG Shang,WANG Xun,WANG Shuqi,ZHU Xia,GAO Shang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 that the internationalized edu-c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is not deepened in our country,this study takes the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an interdis-ciplinary internationalized education model for graduate students. From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a number of mea-sures are propos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innovative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ls in local universi-ties,such as diversified independent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training mechanisms,internationalized courses, internationaliz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teams,and internationa-lized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s.Key words interdisciplinary;internationalization;innovation1引言教育国际化俨然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途径[1],而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知识创新系统的核心。

桂电国际交流合作

桂电国际交流合作

开放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记桂电国际交流合作即将迎来建校五十周年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拥有广泛的海外声誉,在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如鱼得水。

仅在今年九月份,桂电就陆续受到邀请,先后访问了日本、韩国、越南、爱尔兰以及英国的相关高校。

10月13日,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所属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大学校长阮文庆教授应邀访问该校,并签订了校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协议。

丰富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桂电围绕国际合作办学,现已与英、法、爱尔兰等国家的大学开展了长期稳定的基于学分互认的“2+2”或“1.5+2.5”合作培养本科生项目;与法国开展了“1+1”硕士研究生项目;与印度开展了NIIT课程嵌入项目;与德国、英国、爱尔兰、美国开展了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项目等。

桂电还与越南河内工艺与管理大学、河内东方大学、河内电力大学、文朗大学及太原经济管理大学等,以“2+2”、“3+1”模式进行了合作办学。

此外,桂电还聘请了前越南教育与培训部武明俊专员为客座教授,为招收越南学生做了长足的准备。

外籍留学生一直是学校花大力气重点照顾的对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就。

除了在HSK和BCT汉语等级水平考试中创佳绩外,04级艺术设计专业越南籍留学生阮氏秋玄同学更是以作品“Thai Hoa咖啡”获得了由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主办的“2008中国之星设计艺术大奖”“希望之星.包装”类最佳设计奖。

对于出国留学的学生,学校也是从各方面加以照顾,出国签证率更是达到100%。

桂电留学生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桂电精神,凭着扎实的学科基础,进步迅速。

部分法国留学生顺利考入了在当地只有3%——5%升学率的工程师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不少留英学子已攻读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剑桥大学等名校硕士、博士,甚至博士后。

06届毕业生陈文彬更于09年当选为爱尔兰中国学联主席多彩的高校交流合作桂电十分重视对外的交流与合作,多次主办或者承办了诸如“IEEE国际会议”之类的高水品国际学术会议。

(完整版)国际交流项目汇总-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

(完整版)国际交流项目汇总-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

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国际交流项目汇总学院现有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主要有:更新时间:2014年9月交流院校可参加的专业合作项目澳大利亚伊蒂斯·科文大学英语及其他非语言类专业“2+2”或“2+1.5”(中澳合作商科)双学士学位项目、“2+2”双学士学位项目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多明戈分校英语“3+1”语言进修项目美国北阿拉巴马大学英语及其他非语言类专业“2+2”双学士学位项目、“3+1+1”本硕连读项目新西兰国立怀卡托理工学院管理酒店管理方向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管理学院所有专业“3+1+1”中欧商务硕士课程日本东京经济大学日语“3+1”语言进修项目日本城西国际大学日语“2+2”(中日合作经营信息或旅游管理方向)双学士学位项目、”3+1”语言进修项目日本北陆大学日语“2+2”双学士学位项目韩国顺天乡大学朝鲜语“2+2”(中韩合作经济方向)双学士学位项目韩国釜山外国语大学朝鲜语“2+2”(中韩合作经济方向)双学士学位项目韩国新罗大学朝鲜语“2+2”(中韩合作观光经营方向)双学士学位项目、“3+1”语言进修项目韩国中央大学朝鲜语“3+1”语言交换生项目德国慕尼黑应用语言大学德语“3+1”语言进修项目,考核通过后可申请转入双学位项目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德语“3+1”语言进修项目德国比勒菲尔德中型企业应用技术大学德语“3+1+1”本硕连读项目法国图卢兹政治学院法语“3+1”语言进修项目法国图卢兹第二大学法语“3+1”语言进修项目法国图卢兹第一大学法语“3+1”语言进修项目法国昂热高等商学院所有专业“3+1+2”本硕连读项目西班牙莱里达大学西班牙语“2+2”(中西专项合作)项目、“3+1”语言进修项目西班牙塔拉戈纳罗维拉比尔吉利大学西班牙语“2+2”(中西专项合作)项目、“3+1”语言进修项目墨西哥普埃布拉自治大学西班牙语“3+1”交流生语言进修项目乌克兰顿涅茨克国立大学俄语“3+1”或“2+2”语言进修项目中外合作课程对接的项目有:1.澳大利亚伊蒂斯·科文大学——“2+2”或“2+1.5”(中澳合作商科)项目专业:英语(国际商务双学士学位)该项目采用全英文授课,其中,营销学、会计学、经济学、金融分析四门课程系由伊迪斯科文大学引进的专业基础课程,并由中外教师共同担任。

基于“本研一体化”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法研究——以控制工程专业为例

基于“本研一体化”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法研究——以控制工程专业为例

2024.4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一、引言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关键时期,这就需要越来越多的高水平、高素质的工程人才来支撑。

一方面,国家对研究生人才培养定位从研究型转向应用型,“脱虚向实”培养与社会生产相匹配的人才是大势所趋[1];另一方面,人才市场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我国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如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等领域需要大量的研究生来从事研发、应用和推广工作。

这些新兴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研究生阶段更要瞄准社会的需要,培养能从“理论”到实际项目“落地”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实用人才。

为了适应这一需求,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法也亟待优化和改进。

文章以东北林业大学控制工程专业为例,探讨了基于“本研一体化”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法。

这一研究对于工程领域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及教学现状我国研究生已经连续二十几年扩招,特别是新冠疫情3年的时间里,高校研究生的扩招速度比以往更快,几乎每年的增长幅度都能达到10%以上。

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在硕士研究生招生总人数中增长明显。

从2017年的40.21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60.25万人,占到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的60.83%[2]。

以东北林业大学控制工程专业为例,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20人,到了2022年招生人数就已经突破60人,而且还在继续扩招。

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给高校和导师带来的教学和科研压力非常大,如果不能对有限的教学资源进行高效分配,极容易造成培养质量的下降。

2024年第4期(总第1458期)N o .4,2024S e r i a lN o .1458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H E I L O N G J I A N G E D U C A T I O N (T h e o r y &P r a c t i c e )收稿日期:2023-08-03修回日期:2023-09-18作者简介:王金聪,男,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气自动化、创新创业教育;任长清,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林业与木工机械设计;郑纲,男,讲师,研究方向为林业与木工机械设计。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已经成为当今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和效益直接影响着我国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逐渐显露出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

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有助于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本文将重点围绕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展开研究,分析传统培养模式的优缺点,探索创新的培养模式,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我国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进与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已经成为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是高校培养的重要人才之一,其培养模式的优化和创新将对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可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

通过对现有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探索,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提出改进和创新的方案。

这有助于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和水平。

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还可以推动学科发展和知识传播。

通过深入探讨不同的培养模式,可以促进知识的创新和产出,推动学科发展和进步。

也可以促进高校间的经验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索,以期能够全面了解目前的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创新的培养方式和方法。

通过对传统培养模式和创新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和分析,旨在为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提供具体建议和实践指导。

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在这个方案里,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一、培养目标1.理论素养:掌握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在企业或其他组织中承担管理工作。

3.创新精神:具备创新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性研究。

4.国际视野: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国际市场和企业运作规律。

5.跨文化沟通: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开展管理工作。

二、课程设置1.公共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外语、计算机应用等。

2.专业课程: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

3.选修课程:国际企业管理、项目管理、企业伦理与道德、企业家精神等。

4.实践环节:实习、实践项目、案例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

2.实践教学:通过实习、实践项目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国际化教学: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4.跨文化教学:设置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四、培养过程1.第一阶段:基础理论学习,时间为一年。

重点学习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第二阶段:专业方向学习,时间为一年。

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择专业方向,深入学习相关课程,提高专业素养。

3.第三阶段:实践环节,时间为半年。

学生参加实习、实践项目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五、考核评价1.过程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环节等。

2.成果评价:对学生的论文质量进行评价,包括论文的创新性、实用性、理论水平等。

3.毕业答辩:组织毕业答辩,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大连理工大学关于国际联合培养本科生的管理办法(试行)

大连理工大学关于国际联合培养本科生的管理办法(试行)

大连理工大学关于国际联合培养本科生的管理办法(试行)(试行)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型人才,我校与国外多个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本科生协议。

为规范国际联合培养学生的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联合培养学生的模式1.“2+2”培养模式:学生在本校就读前二年课程,经申请批准后到国外指定高校就读三四年级课程。

2.“3+1”培养模式:学生在本校就读前三年课程,经申请批准后到国外指定高校就读四年级课程。

3.短期国际交流:学生到国外高校或机构学习或实习不超过一年。

二、联合培养学生的推荐选拔三、联合培养学生的培养计划按协议要求到国外大学学习一个学期以上的学生,在出国前原则上应修完相应的本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中的课程。

学生在赴国外以前,在所在学部(学院)导师的指导下制定本人在国外大学的学习计划,经国外大学相关专业的负责人和我校所在学部(学院)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部长(副院长)审核后报教务处备案。

学生在国外大学所修课程应与其在我校所在专业修读课程的内容相近,学分总量原则上应与学生在本专业的培养计划相当。

四、联合培养学生的成绩及学分认定学生在国外大学就读期间,必须按时向其所在学部(学院)寄送国外大学正式签发的成绩单,其成绩和学分由相关学部(学院)进行审核和认定,教务处负责登记。

如因学生未及时向相关学部(学院)递交成绩单,导致出现相关问题,由学生自行承担相关责任。

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根据我校教学计划按学期减免同比学分。

短期国际交流的学生回校后应补修必要的课程,补修课程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部长(副院长)确定。

五、联合培养学生的奖学金评定和推荐研究生学生在国外大学学习满一个学期,奖学金评定时成绩以其在国外所修课程原始成绩计算。

对于在国外学习不超过一年的学生,免试推荐研究生排名时,不计算其在国外就读期间的成绩,只计算其在本校所学课程成绩。

六、联合培养学生的毕业和学位证书“2+2”培养模式的学生,如获得对方学校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在交纳我校相关专业后二年的学费后,可申请我校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有扎实管理理论基础、掌握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的高层次管理人才。

2.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

3.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适应全球化竞争需要的管理人才。

二、培养内容1.课程设置(1)公共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英语、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

(2)专业课程:管理学原理、企业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等。

(3)选修课程:企业伦理、国际企业管理、创新与创业、企业风险管理与保险、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等。

2.实践环节(1)企业实习: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了解企业实际运作,提高实践能力。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国内外典型企业案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等,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3.学术交流(1)学术讲座: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2)学术论坛: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论坛,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

(3)国际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培养方式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

2.引导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企业导师制: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实习和实践环节。

四、培养效果1.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

2.学生具有国际视野,能适应全球化竞争需要。

3.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这份培养方案,是我多年经验的结晶,希望能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中美人才培养计划》_31124

《中美人才培养计划》_31124

《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2014年招生简章一、《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简介《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是(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CEAIE)、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CCIEE)和美国州立大学与学院协会(AASCU)共同合作与管理的新型中美高等教育双向交流与合作项目,现已成为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框架下的项目之一。

CCIEE和AASCU选择中国和美国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公立)作为该计划的成员单位,具体承担教学任务,截至到2013年9月,有120所中美大学参加项目(其中:中方大学96所,美方大学24所)。

2001—2013年有2165名大学本科和硕士一年级学生赴美方大学学习,2004—2013年已有十届1171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时获得中美双方大学毕业证书和学士(硕士)学位,其余学生正在美国或中国大学学习。

《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分为两个部分:本科生部分和硕士研究生部分:(一)本科生部分:直接从参加该计划的中方大学中选拔本科一年级学生,到参加该计划的美方大学学习第二、三年课程,然后返回中方大学学习第四年课程,学生可在四年内同时获得中美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

(二)硕士研究生部分:直接从参加该计划的中方大学中选拔硕士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到参加该计划的美方大学学习2至3个学期课程,然后返回中方大学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可在三年内同时获得中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

“121双学位项目”经过十多年的运行,许多新的合作项目从学生交流项目的最初模式中衍生出来。

为了更好地为中美项目院校和学生服务,决定将项目英文名称变更为:Sino-American Cooperation on Higher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HEPD),CHEPD包括如下子项目:本科生交流项目(121本科生项目)、研究生交流项目(121研究生项目)、短期交流项目(YES项目)、美国学生来华留学项目、访问学者项目、高校管理人员培训项目以及美中高等教育领导与创新中心等。

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研究——基于国内指导教师调查问卷的分析

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研究——基于国内指导教师调查问卷的分析

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研究——基于国内指导教师调查问卷的分析马静;胡涌;常新华;刘翠琼【摘要】为探索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模式,用座谈会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所属的12所高校和国内其他省市有代表性高校的联合培养情况进行了调研。

通过国内指导教师调查问卷,分析了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改进的对策与建议:政府应充分发挥政策导向、资金支持、沟通协调作用;学校要强化国际合作意识,提供全面保障;指导教师和学生应提高综合能力,积极参与联合培养,逐步推广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等。

【期刊名称】《中国林业教育》【年(卷),期】2011(029)004【总页数】4页(P53-56)【关键词】研究生;联合培养;培养模式;培养基地;调查问卷【作者】马静;胡涌;常新华;刘翠琼【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高教研究室,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研究乍院,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研究乍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3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初期相比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管理更加规范。

该模式在实践中不乏成功案例,如“北京高等学校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项目”,作为北京市高等学校创新工程建设中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7年10月正式启动以来,在北京市高校建立了12个国内外联合培养基地,重点资助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研究生,鼓励在读研究生赴国外一流大学进行研修、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在国外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水平,3年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1]。

笔者通过对北京市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高校国内导师问卷的分析,对联合培养的模式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国内指导教师参与联合培养的基本情况,更重要的是获取对于联合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今后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推进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积极推广基地建设的成果和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本硕博贯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本硕博贯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本硕博贯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培养模式一直备受关注。

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单一、导师资源分散、学术氛围浓厚而实践环节不足等。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实践的探索,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效率,迫切需要对现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

基于本硕博贯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其核心思想是整合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培养资源,构建全方位的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更为系统、全面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通过跨层级导师团队的建设和项目式研究的推行,研究生的培养将更加贴近实际需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对基于本硕博贯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2 研究意义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培养优秀的研究生对于提高国家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位授予和学位授予之间的脱节、研究生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足等。

对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本硕博贯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一种能够解决传统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新模式,它能够实现不同层级研究生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跨学科交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他们将成为国家的科技支柱和社会的发展引擎。

本硕博贯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优化研究生教育体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本硕博贯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旨在解决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点并评估该模式的实施效果。

具体而言,我们的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包括课程设置单一、导师资源有限、学术研究与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等方面,为设计新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新形势下多赢模式的高等教育国际交流项目研究

新形势下多赢模式的高等教育国际交流项目研究
【 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化 , 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已经成为推进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
全新动 力。在这种形势下 , 如何更好地开发、 开展新型 的具 有 多赢效益的 各项工作 , 已成 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
21 0 2第 4期
废 人 教 育
ADUI DU T ON J E CA I T
No. 01 42 2
( 总第 3 3期) 0
T t N .0 b o 3 3
新 形势下 多赢 模 式的高等 教 育 国际交 流项 目研 究
解 晓 楠
( 天津师 范大 学 ,天 津 307 ) 004

如何实现以上 目标 ,09年 至今 , 20 我们尝试 着 在原有合作办学项 目的基础上开展 了一类新 型的 国际 合作 项 目。这 类 项 目的基 本 特 征 可 以概 括 为 “ 学分 互换 , 学位联 授 ” 为什 么说 这 类项 目是 以 多 。
8 —— 4 - —
赢模式服务于学校 , 我们从 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 第一 , 以学分互换 、 学位联授 为核心 内容 和基 本特征。学分互换是这类新型项 目的精髓所在 , 依 据学位要求的学分总量不 同, 本科项 目中外双方分 别需要豁免对方合作院校两年 的所有学分 , 因此学 生需 要 以“ 2年 + 2年 ” 的形式 在 国 内和境 外 修满 学 校规定的课程方可获得两校 的毕业证 书及 学位证 书。而硕士层次的项 目 以“ 年 +1 则 1 年” 的形式完 成研 究 生 规定 的课 程 。成 绩 合 格 并 达 到 毕 业 要 求 的学 生 在 毕业 时 可 获 得 外 方 学 校 的学 位 证 书 。对 于学 生来 说 , 最 大程 度 上 节 省 了 留学 时 间 与 留学 在 费用 。作 为 学 校 官 方 项 目也 可 以保 证 众 多 家 长 送 子 女 出国 留学 最关 心 的 安全 问题 , 里 的 安全 问题 这 包括两个层次 , 一个是 对方学校 的资质安全 ; 一个 是学 生境 外 留学 的生活安 全 。 第二, 办学 层 次覆 盖 本科 、 硕士 , 现 学 校在 多 实 个 办学 层 次 上 的 学术 交 流 与 合 作 。 以 往 很 多 院校 的合作交流项 目, 考虑到与国外院校 的学术衔接难 易度 以及 生源 基 数 , 大都 聚集 在 本 科层 次 上 。 随着 我 国近几 年 硕 士 研 究 生 培 养 在 学 术 及 管 理 水 平 上 的不断 提高 , 得 我们 有 能 力 在硕 士 层 次 上 与 国外 使 院校加 强 合 作 交 流 , 展 学 分 互 换 项 目。另 外 , 开 最 近几年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 , 国内硕 士研 究 生招生 数量 有 限 , 极 开拓 硕 士 研 究 生学 位 积 的合 作项 目可 以大 大 缓解 目前 严 峻 的就 业 压 力 , 拓 宽 出 口。其 中 , 士研 究 生 项 目针 对 已经 毕业 的本 硕 科 毕业 生 及 大 四在读 学 生 开 放 。 大 四 在 读 学 生 是 这类项 目的服务主体 , 学生可以利用大 四在读 的一 年时间作为硕士研究生项 目的第一年 , 一年变两 “ 年” 预修语言及专业准备课程 , , 同时完成本科最后 年规定 的学位课程 , 等到毕业 时可直接赴国外接 读国外研究 生课程 。因为研究生课 程的一部分 已 经在 国内提 前 完 成 , 国 外 学 制 可 缩 短 至一 半 , 故 一 般为一年。国内一年期间, 研究生一年级与本科 四 年级重叠 的模式, 对学校与学生来说都是具有相 当 的积极 意义 的 : 于 学生 来 说 , 究 生人 学有 保 障 , 对 研 而且时间短 , 费用低 , 安全 系数高 ; 于学校来说 , 对 可以提高就业升学率。 第三, 专业覆盖了 目前学校现有 的大多数本科 专业 , 根据学 科 大 类进 行 整 合 。如 商 科 专业 由于 并 其就业面广 , 就业率 高, 一直是 中国学生海外 留学 的首选专业 。根据商科专业一般要求 的本科前两 年专业核心课程 , 结合我校 目前商科几个相关专业 已经开设的课程进行对接 , 实现商科 内部几个相关 专业 ( 如会 计 学 与 工 商 管 理 专业 ) 国 内头 两 年 课 在 程方面的互通 。而商科专业在第一 年及 第二年 以 基本趋同的基础必修课 为主 , 使得这种互通具有可 操作性。研究 生层 次的项 目相对于本科项 目具有 更大的操作空 间。我们可 以选择一些 热门的研究 生专 业 ( 如我校 现行 的教 育 学硕 士研 究 生 项 目) 同 , 时这个专业一般应是结合 自身学校 特点的优势学 科专业 , 在国内第一年期间开设一系列专业基础课 程, 使学生 可 以不受 本科所 学专业 的限制进行 学 习, 从而实现专业 的再选择 , 吸纳不 同专业 背景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