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的意思
三字经的详解: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字经的详解: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字经的详解: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大家对三字经都很熟悉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字经的详解: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意思是: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
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出自宋代王应麟《三字经》,原文选段: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译文: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
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春、夏、秋、冬叫做四季。
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东、南、西、北,做“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
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王应麟是南宋人,《三字经》原著中的历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为止。
随着历史的发展,为了体现时代变迁,各朝代都有人对《三字经》不断地加以补充,清道光年间贺兴思增补的关于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共计二十四句话。
文章主旨:《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
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
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
《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知识。
以下是《三字经》的全文及解释。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生养子女却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是老师的懒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
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字经全文
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解析:每个人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人性是相近的,但后来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习性渐渐有所差异。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解析:如果不加以教育,人的本性会发生转变,教育的方法应该专注而有针对性。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解析:古时候孟子的母亲选择了居住的地方,当孟子不肯学习时,她就断掉织布机,让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解析:窦燕山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他教育五个儿子,使得他们都声名远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解析:如果只是生养而不加以教育是父亲的过错,教育不严格是教师的懒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解析:孩子不学习是不应该的,幼年不学习,到老年时将会后悔莫及。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解析:玉石不经过琢磨加工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懂得什么是正确的道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析:作为一个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应该尊敬父母、师长和朋友,学习礼仪规范。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解析:九岁的时候,孔子很懂事,能够温暖床榻,孝顺父母是应该做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解析:四岁的时候,融能够把梨让给别人,对兄长很恭敬,这种行为应该从小培养。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解析:首先要孝敬父母兄长,其次要开阔见识,了解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认识一些文字和文章。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解析:学习要由简入繁,由少到多,由简单的数数开始,逐渐扩大规模。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解析:三才指天、地、人,三光指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解析:三纲是指君臣之间要有忠义,父子之间要有亲情,夫妇之间要和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解析:这是描述四季变化,春夏秋冬轮回循环,永不终止。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解析:描述地理方向,南北东西之间应该追求中庸之道。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_《三字经》_原文_解释_翻译_相关故事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出处】
《三字经》
【解释】
宇宙间有三样最基本的物体,就是天、地、人。
人类生存在宇宙中,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古书上所说的三才,指的是天、地、人,是三种构成生命现象的基本因素。
古书上所说的三光,指的是太阳、月亮和星星。
【故事延伸】
夸父追日
夸父,是神话中的巨人,善奔跑,传说是大地之神后土的孙子。
夸父与太阳赛跑。
接近了太阳,口渴,想要得到喝的水。
于是到黄河、渭水中去喝水。
可是,黄河和渭水的水不够喝。
他就到北边去喝大湖里的水,还没赶到,就在半路上渴死了。
夸父丢下他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三字经的全文的翻译
三字经的全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9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9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10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10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11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13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13香九龄能温席孝於亲所当执13融四岁能让梨弟於长宜先知13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14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14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15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15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16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16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17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17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18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18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18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18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19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19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20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20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20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20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21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21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22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22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22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22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24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24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24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24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25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25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26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26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27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27凡训蒙需讲究详训诂明句读28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28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29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29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30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30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31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31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32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32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33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33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34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34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36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36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37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37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38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38夏有禹商有易周文武称三王39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39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40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40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41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41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42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42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於献43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43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44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44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45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45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46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46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46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46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47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47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48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48三字经的全文的翻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易解:人初生之时,本性都是善良的。
三字经解释: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导语】⼈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
世界太⼤了。
天空中的星⾠以及雷、电、风、⾬,⼤地的⼭川河流、花草树⽊、鱼⾍百兽,⽽⼈⼜是万物之灵。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掌握的知识去改造世界。
下⾯是分享的三字经解释:三才者天地⼈三光者⽇⽉星。
欢迎阅读参考! sāncáizhě 三才者 tiāndìrén 天地⼈ sānguāngzhě 三光者 rìyuèxīng ⽇⽉星 【注释】 三才:指天才、地才、⼈才。
出⾃《易经》。
三光:指⽇光、⽉光、星光。
【解释】 还应该知道⼀些⽇常⽣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三个⽅⾯。
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亮、星星。
【启⽰】 ⼈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
世界太⼤了。
天空中的星⾠以及雷、电、风、⾬,⼤地的⼭川河流、花草树⽊、鱼⾍百兽,⽽⼈⼜是万物之灵。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掌握的知识去改造世界。
【赏析】 天、地、⼈包含⼀切,囊括宇宙万物、芸芸众⽣。
“天”指万物赖以⽣存的空间,浩渺苍穹,运转不息,四季交替,风霜⾬雪应时⽽⽣;“地”是指万物借以⽣长的地理条件和各种物产,包括江河湖海、⼭地沼泽、森林平原,⼈类的⼀切物质供给都取于“⼤地”。
地上存有⼤量的⾦⽊⽔⽕⼟,⽤它的胸怀和滋养孕育着⼈类和其他⽣灵。
⼈有浩⼤的能⼒,是万物之灵。
凭借⾃⼰卓越的创造⼒,把⼤地耕耘的繁荣兴盛。
天、地、⼈三才,天在上,地在下,⼈在中间。
古⼈认为天为阳,地为阴,⼈在阴阳之间为和,这是指天、地、⼈三者的关系。
⼈与⾃然的关系应该如何相处,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发挥能⼒的时候,要顺其⾃然。
否则就要受到⼤⾃然的惩罚,那将是⾃作⾃受。
“三光者,⽇⽉星”。
上天有⽇⽉三光,⽇⽉星是指⼈类还没有发明各种照明设施之前,最初的光明来源,它们为⼈类的远祖和各种⽣物带来了光明,也带来了⽣机。
因此,这三者不仅是⼈之“三光”,更是物之“三宝”。
《三字经》原文+注释译文
《三字经》注释译文rén zhī chū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xī mèng mǔzé lín chǔ zǐ bù xuéduàn jī zh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 jiāo wǔ zǐ míng jù yáng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yǎng bú jiào fù zhī guòj 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zǐ bù xuéfēi suǒ yíyòu bù xuélǎo hé wéi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三字经的注释译文
三字经的注释译文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不知害人,既为善。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
孝悌乃一件大事。
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的解释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出自《三字经》。
“三才”指的是天、地、人,它们是宇宙间最基本的元素。
其中,“天”代表着自然界的法则和宇宙的本源,“地”代表着人类生存的环境和资源,而“人”则代表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三光”则指的是太阳、月亮和星星,它们是自然界中最显著的光源。
太阳代表着光明、温暖和生命的源泉,月亮则代表着柔和、清凉和女性的象征,星星则代表着神秘、遥远和宇宙的无限。
这句话的含义是,天、地、人是宇宙间最基本的元素,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而太阳、月亮和星星则是自然界中最显著的光源,它们给人类带来光明和希望。
这句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的关系的理解,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
虽然篇幅短小精悍,但内涵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背诵。
以下是《三字经》的全文及解释。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生养子女却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是老师的懒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三字经》7三才者天地人
《三字经》7三才者天地人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白话:我们把天、地和人叫三才,把太阳、月亮、星星叫三光。
还有君臣、父子、夫妻三种基本的社会家庭关系,君主与臣子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与子女要相亲相爱,夫妻要彼此尊重,和顺相处。
三才:才,本义为草木初生,基本、基础的意思,后引申为才能、才质。
天上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与飞禽,地上的山川河流、花草果木和走兽,构成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所以,古人称天、地、人为三才。
三纲:纲,本义为提网的总绳,比喻事物最主要的部分。
三纲五常是我国儒家伦理文化的重要思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君臣、父子、夫妻三种基本关系中,君是一国之主,父、夫是一家之主,一言一行对一个国家、一个家庭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责任重大,要起表率作用,要讲义、爱、顺,不能唯己独尊,以霸道制人。
三字经中,“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三小句,君与臣、父与子、夫与妻之间没有尊卑高低贵贱之分,义、亲、顺是对双方的要求,很理想,不是也非常温情、和谐、美好吗?当然这是我出于美好愿望的释解,符合当下社会,客观、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个体。
简介通读的过程中非常感慨,我们小时候怎么没教这个呢?好多知识现在才知道,那简单几百个字串起来的历史,如果小时候背下来,上学的时候该多轻松……这文化大餐吃下去,才是嬴在了起跑线呢!蒙学启蒙“三百千”中,《百家姓》没有姓氏以外的内容,单调;《千字文》虽尽力编排归纳,因受字数限制,扯到的面广,但不全,且显零乱;因为过于“节俭”,内容有些地方较晦涩,牵强。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猪,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人之初三字经全文及译文一年级
人之初三字经全文及译文一年级《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三字经》完整版及翻译
1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 、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 、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4 、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 、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 、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 、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 、三字经: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 、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 、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1 、三字经: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三字经)三字经的原文及翻译
三字经的原文及翻译原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字经全文及详细解释
人之初,性本善。
昔孟母,择邻处,养不教,父之过。
玉不琢,不成器。
香九龄,能温席。
首孝悌,次见闻,三才者,天地人。
曰春夏,曰秋冬,曰水火,木金土,曰黄道,日所踱。
曰江河,曰淮济。
曰士农,曰工商。
地所生,有草木,稻粱菽,麦黍稷,曰喜怒,曰哀惧,酸苦甘,及辛咸,匏土革,木石金,高曾祖,父而身,父子恩,夫妇从。
此十义,人所同。
礼乐射,御书数,有古文,大小篆,性相近,习相远子不学,断机杼教不严,师之惰人不学,不知义孝于亲,所当执知某数,识某文三光者,日月星此四时,运不穷此五行,本乎数曰赤道,当中权此四渎,水之纪。
此四民,国之良。
此植物,遍水陆。
此六谷,人所食。
爱恶欲,七情具。
此五味,口所含。
丝与竹,乃八音。
身而子,子而孙。
兄则友,弟则恭。
当顺叙,勿违背。
古六艺,今不具。
隶草继,不可乱。
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
窦燕山,有义方,子不学,非所宜。
为人子,方少时,融四岁,能让梨。
一而十,十而百,三纲者,君臣义,曰南北,曰西东,十干者,甲至癸。
赤道下,温暖极。
曰岱华,嵩恒衡。
曰仁义,礼智信,有虫鱼,有鸟兽,马牛羊,鸡犬豕,青赤黄,及白黑,膻焦香,及腥朽,曰平上,曰去入,自子孙,至玄曾,长幼序,友与朋。
斩齐衰,大小功。
唯书学,人共遵,若广学,惧其繁,教之道,贵以专。
教五子,名俱扬。
幼不学,老何为。
亲师友,习礼仪。
弟于长,宜先知。
百而千,千而万。
父子亲,夫妇顺。
此四方,应乎中。
十二支,子至亥。
我中华,在东北。
此五岳,山之名。
此五常,不容紊。
此动物,能飞走。
此六畜,人所饲。
此五色,目所识。
此五臭,鼻所嗅。
此四声,宜调协。
乃九族,人之伦。
君则敬,臣则忠。
至缱麻,五服终。
既识字,讲说文。
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孝经通,四书熟,有连山,有归藏,我周公,作周礼,曰国风,曰雅颂,三传者,有公羊,五子者,有荀杨,自羲农,至黄帝,夏有禹,商有汤,汤伐夏,国号商,周辙东,王纲坠,嬴秦氏,始兼并,光武兴,为东汉,宋齐继,梁陈承,迨至隋,一土宇,二十传,三百载,炎宋兴,受周禅,舆图广,超前代,迨成祖,迁燕京,清世祖,膺景命,道咸间,变乱起,革命兴,废帝制,中不偏,庸不易。
《三字经》原文及全文解释
《三字经》原文及全文解释三字经全文解释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不知害人,既为善。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
孝悌乃一件大事。
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
三字经2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启示〗我们的祖先最早用铁发明了“罗 盘”,也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 从而使确定方位变得十分简便,尤其在航 海中指南针的作用太大了。在我们人类生 活中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译文】金、木、水、火、土是构成物质的 五种基本元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五行”。 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代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 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 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译文】《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 孔子的弟子和他们的再传弟子们记录下来 的孔子一生有教育意义的言论。 〖启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 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论语》 的核心是如何“做人”,以及“做人”的道 理。
孔子名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译文】《孟子》这本书是孟轲写的,共 有七篇。内容是有关讲述道德、宣传仁义 等优良品行的言论。
〖启示〗孟子,名轲,尊称孟子,也是我 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是 孔子的三传弟子,也同样讲仁义道德。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三字经全文解释(译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三字经全文解释(译文)三字经全文解释(译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作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
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
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
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
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名物蒙求古诗翻译
名物蒙求古诗翻译《名物蒙求》(其一)云气触石,肤寸而合。
不崇朝而雨天下者,其惟泰山之云乎。
飞潜动植,各有其群。
鳞介羽毛,惟类是分。
一、衍生注释:“云气触石,肤寸而合”中,“肤寸”形容极小的距离,这里是说云气刚刚接触山石,很快就聚合起来。
“不崇朝而雨天下者,其惟泰山之云乎”,“崇朝”指终朝,也就是一个早晨,整句话意思是,不到一个早晨就能让天下都下雨的,大概只有泰山的云了。
“飞潜动植”,“飞”指鸟类等能飞的生物,“潜”指鱼类等在水里游动的生物,“动”指走兽类动物,“植”指植物。
“鳞介羽毛”,“鳞”指鱼类等有鳞的生物,“介”指贝类等有甲壳的生物,“羽”指鸟类,“毛”指兽类,是说各种生物按照类别区分开来。
二、赏析:这首诗先从云气写起,以泰山之云的神奇之处,能够迅速致雨于天下,引出一种宏大而神奇的自然景象。
随后话锋一转,开始讲述世间万物的分类,从飞潜动植到鳞介羽毛,展现了大自然生物种类的丰富多样,既有宏观的自然气象描写,又有微观的生物类别区分,层次分明。
从云的宏大到生物的细致分类,体现出一种对自然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对大自然神奇构造的赞叹之情。
三、作者介绍:《名物蒙求》的作者是方逢辰。
他是南宋时期的学者,为人刚正不阿,知识渊博。
他一生致力于教育和学问的研究,著作颇丰,《名物蒙求》就是他为启蒙学子而创作的一部作品,以简洁易懂的方式向初学者介绍各种名物知识,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知识传承的重视。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朋友去爬山,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天气突然变得阴沉起来。
我就想起了《名物蒙求》里的“云气触石,肤寸而合。
不崇朝而雨天下者,其惟泰山之云乎”。
我对朋友说:“你看这云,说不定一会儿就下大雨了,就像诗里说的泰山云那样,变化可快了。
这大自然的规律真是神奇啊,云的变化能这么迅速,就像它有自己的想法一样。
难道你不觉得这就像大自然在跟我们玩捉迷藏吗?有时候突然给我们个惊喜,有时候又让我们措手不及。
”《名物蒙求》(其二)麒麟在郊薮,凤皇在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