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反“围剿”的重要基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反“围剿”的重要基地](https://img.taocdn.com/s3/m/9fafa4ea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0.png)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反“围剿”的重要基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反“围剿”的重要基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一段历史。
在中国共产党对抗国民党的“围剿”期间,井冈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根据地。
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坚强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在这个地方取得了抗击敌人的胜利,也帮助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各个地区确立革命根据地和开展军事斗争。
一、井冈山革命的背景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当时的国民政府虽然同意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但是仍然看作“进步派”的一部分。
直到国共合作的时期,国民党才开始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直接敌人。
到了1930年代初,国共两党决裂,国民党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敌人。
在这个时期,国民党政府不断增加“反共”运动的力度,试图铲除中国共产党。
而中国共产党则不甘心被国民党击败,开始全面展开对国民党的反抗。
“围剿”战争期间,井冈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反抗国民党的重要根据地。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井冈山位于湖南省江西省交界处,地势崇山峻岭,险峻异常,极难行军,是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理想之地。
1930年,毛泽东同志率领一支游击队,在经过长时间规划后进驻井冈山开始革命活动。
此时正好是国民党发起“围剿”的阶段,毛泽东同志要抗击国民党,就必须尽快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经过艰苦的斗争,最终在1931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正式宣告建立。
在此期间,马步芳、皮定钧等部队多次袭扰,中国共产党靠着合理的战术和坚强的意志,终于打败了敌人,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三、井冈山革命的主要斗争在井冈山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展开了多场主要斗争。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井冈山会战,这场会战被誉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多种战术,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这场胜利成功地瓦解了国民党对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封锁,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更加稳定。
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壮大,中国共产党也越来越主导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和军事生活。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比历史先行一步的地方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比历史先行一步的地方](https://img.taocdn.com/s3/m/2b71ba9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17.png)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比历史先行一步的地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境内,是中国共产党在其早期革命活动中比历史先行一步的地方。
它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从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里程碑。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形成1927年7月,南昌起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遭受了极大的打击,许多党员被捕或被杀。
然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并没有放弃革命,他们转到井冈山地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最终建立起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在井冈山地区,毛泽东等共产党人采取的是游击战的战术,他们在山林中开展了宣传、组织、武装斗争,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使敌人的防线不断地被突破。
同时,共产党人还积极发动农民群众、组织工人、开展土地改革等活动,迅速形成了一支强大的革命力量。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特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中比历史先行一步的地方,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政权建设得到巩固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共产党人实行了土地革命、妇女解放、群众自治、农民自卫等革命措施,在人民中建立了广泛的群众基层组织,并通过开展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来夺取政权。
这使得共产党在井冈山地区的政权建设得到了巩固,并为建立更加稳定的根据地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二)军队建设得到加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游击战争可谓是「以小打大」,共产党人依靠较少的兵力,在游击区域内敌后胜利发动抗日游击战争培训了许多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游击战士,不断积累作战经验。
同时,他们不断加强武装力量,装备改进。
在运用苏维埃组织原则建设红军的同时,他们又自创红军的根据地军事指导方针:「运动战与阵地战相结合,军、政、民相结合,统一领导、分散指挥,积极攻城、坚守乡村」。
这使得共产党的军队建设得到了加强。
(三)革命文化建设得到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必然需要在文化建设方面也有所发展。
在井冈山地区,共产党人积极开展了宣传、教育和文化活动,成立了多个文化团体,创办了广播站、报纸,组建了各种文化队伍,加强了群众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文化生活,形成了一种革命文化,有力地促进了革命事业的发展。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史上的奠基之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史上的奠基之地](https://img.taocdn.com/s3/m/cb58f15a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4.png)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史上的奠基之地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边缘,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奠基之地。
在20世纪初期,井冈山地区是湖南苏区的一部分,经过了无数次的战争和革命,最终成为了全国性的革命运动的旗帜。
井冈山的革命历史可以追溯到1927年夏季,时任武汉国民政府军委主席的蒋介石,发动了所谓的“清共”,逮捕了当时中共湘赣边区第一书记毛泽东。
毛泽东被判处死刑,但由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他的死刑并没有执行并得以逃脱。
此时,毛泽东和一批共产党领导人在井冈山这片险恶的山地区埋下了了中国革命的“种子”。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一个典型案例,它充分展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较为明显的特点:革命是在国内革命高涨的大潮中产生的。
在那个时代,群众运动的热潮起于欧洲,随后扩散到了全球的各个角落,而中国不再只是其他国家的一个附属品,而是经历了自己的“黄色革命”。
毛泽东在井冈山以暴力反抗反共的蒋介石政权,他指导群众从“枪桶”中解放出来,并通过组建工农红军来掌握军事实权。
井冈山区域的山民,也都表示了自己的利益关注点,总说只要有盼头、有活路,就愿意去革命。
这个革命就像音乐剧《悲惨世界》的主角让-瓦尔·让在巴黎暴动中说的那样:“首先要有900枪,然后再有我们”。
井冈山革命的背后是坚强的工人、农民、革命战士以及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大众,他们组成了一条上下联通的红色供应线来支持共产党。
红色供应线支持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靠着爱国敬业、揭露各人性恶、反对等级制度、消除剥削等信念,迅速崛起。
而在这个红色革命的高潮阶段,井冈山成为了中共生成女青年团、红军抗敌的胜利基地。
同时各种偎依而来的青年、学生等人物也收到了毛泽东的感召。
最终,在井冈山的红军领导下,新的中国得以诞生。
这个政权是在一个高度组织的革命特区中取得了成功。
总的来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史上的脚印碑。
红军在这里组建、发展、夺取胜利,走向大后方,形成了促进中国革命历程中的另一股重要势力,也为中国革命掀开了崭新的篇章。
革命老区 井冈山的红色遗迹
![革命老区 井冈山的红色遗迹](https://img.taocdn.com/s3/m/c3812da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8.png)
革命老区井冈山的红色遗迹在中国革命史上,井冈山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名字。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之一,井冈山因其革命历史而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象征,留下了许多红色遗迹。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位于江西省中部,地处赣江、湘江、珠江三条流域的分水岭上。
1927年8月1日,毛泽东等领导的秋收起义,以井冈山区为革命根据地,开始了一段漫长而艰苦的斗争历程。
在建立和巩固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井冈山的山水天然地保护着革命军和人民群众,为革命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井冈山会师1934年1月,红军胜利完成了长征。
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率部来到了井冈山,与当地红军部队汇合,组成了新的军队,标志着中国革命的一个新时期的开始。
井冈山因此成为了长征胜利和全国人民英勇抗日的积极响应,毛泽东思想继续发扬光大。
三、井冈山革命纪念馆为了纪念井冈山革命的光辉历史,井冈山革命纪念馆在1961年被建立。
该纪念馆展示了革命年代的历史文化和风貌,以及毛泽东早年在井冈山领导地方革命的生平事迹。
纪念馆以瓮安会议为线索,系统地介绍了井冈山革命历史的事件、人物、背景和重大影响,完整地再现了井冈山的革命历程。
四、井冈山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和红军在井冈山的革命历史,井冈山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在1984年被建立。
纪念碑高11.9米,底部有一排兵马俑式的红军战士雕像,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的发展历程以及长征途中的辉煌历程。
五、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作为纪念井冈山革命历史的文化设施之一,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
博物馆一楼主要介绍了井冈山区革命的起源、发展和巩固,以及井冈山革命时期的人物、事件和背景等;二楼展示了毛泽东早年生活的历史文化遗存,如他的家庭、办公场所和生活照片等,使人们进一步了解毛泽东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六、井冈山革命博览园井冈山革命博览园,位于井冈山市大禾源旅游度假区内。
博览园是以井冈山革命历史为主题,集文化、旅游、科普、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五大策源地之一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五大策源地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aea9cbe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0f.png)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五大策源地之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位于今天的江西省吉安市,是中国共产党五大策源地之一。
它作为中国革命的黄埔军校,为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地理环境、党组织建设、武装斗争、土地改革和群众工作等方面,介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一、地理环境井冈山位于江西西南部,是护国山脉的一部分。
地势险要,气候湿润,森林密布。
这里是革命根据地的理想地点,因为这里山高林密,地形复杂,进攻难度大,非常适合革命军进行游击战。
同时附近的瑞金市又是江西革命的中心,有利于革命组织和情报交流。
井冈山的地理环境为革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党组织建设井冈山的党组织建设始于1927年。
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一批革命家,率领的红军在这里与当地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作斗争。
在红军的坚强领导下,当地广大群众得到了深刻的觉醒和团结。
党的组织建设也开始了。
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党组织萌芽、扩大、巩固。
到了1930年,井冈山党的组织已经发展到了4个县,党员达到了2500人左右。
党的组织形成了一个紧密的网络,形成了一个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组织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三、武装斗争井冈山因地势险要、局势复杂而成为革命武装斗争的中心地带。
毛泽东等革命家与红军坚决执行毛泽东的十二个指示,创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始胜利。
毛泽东对于革命战争的指导思想,主张走游击道路,走起来就不轻易停下来,消灭敌人的同时也要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
为了增强武装力量,他提倡武装群众,加强武装复仇。
游击战争过程中,红军灵活应变,有效抵挡国民党的进攻,多次取得胜利,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四、土地改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通过土地改革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毛泽东在革命根据地的时候,大力推进土地改革,进行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斗争。
他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坚决实行土地革命和发动群众的路线,粉碎了土豪劣绅的反动军阀。
在他的领导下,提倡农民协作的群众运动有了广大的发展,红军夺取土地、改变劣习,构建起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的新局面。
江西井冈山 中国革命圣地
![江西井冈山 中国革命圣地](https://img.taocdn.com/s3/m/42d9355b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64.png)
江西井冈山中国革命圣地江西井冈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宜春市境内,被誉为中国革命的圣地。
井冈山一词源于山上多泉水而得名,这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所在地,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1. 井冈山的自然环境井冈山位于大别山脉南麓,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山势陡峭,峰峦叠嶂,山上景色秀丽,有众多的溪流、瀑布和湖泊。
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是一个旅游胜地。
2. 井冈山的历史背景井冈山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中国革命正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井冈山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起义的发源地。
在这里,毛泽东等革命先驱领导群众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革命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井冈山的重要事件井冈山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的地方。
其中最著名的事件之一就是井冈山会师。
在红军长征时期,中央红军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在此会师,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机构,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 井冈山的红色文化遗迹井冈山不仅有丰富的历史事件,还留下了许多具有红色文化遗迹。
其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了解井冈山红色革命历史的重要场所。
此外,井冈山还有众多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园等红色文化景点,吸引了大批党员、革命志士和游客前来怀念革命先烈,学习革命历史。
5. 井冈山的现代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旅游业的发展,井冈山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投资。
井冈山旅游区得到了开发和建设,成为一片繁荣的旅游景区。
井冈山带给游客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从自然景观到红色文化景点,都让游客流连忘返。
总结: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红色文化。
这里的自然环境优美,历史事件丰富多彩,红色文化遗迹犹存。
井冈山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更是一个让人缅怀革命历史、学习革命精神的地方。
通过参观井冈山,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和成就,坚定我们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信念。
井冈山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纪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文化的真正呈现之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文化的真正呈现之地](https://img.taocdn.com/s3/m/d7353fd0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70.png)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文化的真正呈现之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运动的基地和诞生地。
在这个地方,毛泽东逐渐变得成熟并开始宣传和发动革命,将这片荒山变成了中国革命成功的布局之一,让中国革命文化得到了真正的呈现。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南部,是一个荒山区域,原本只是人迹罕至的地方。
然而,在20世纪初,这里却成为了革命斗争的中心地带。
1913年,毛泽东到达井冈山,并开始了自己的思想革命。
他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的社会问题,并开始为解决这些问题做出贡献。
他开始组织农民运动,推动中国的农民获得解放和自由。
经过一系列持久和艰苦的斗争,1927年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支游击队。
第一支游击队成为了中国革命的基础,也标志着这里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基地。
从此,井冈山成为了烽火连天的战场,数十万的红军在这里与国民党的军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战斗。
在这个过程中,井冈山不断成长和发展,不断产生更多的英雄和坚定的斗士。
井冈山的一切都展现了中国革命文化的精髓,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精神。
在这里,人们能够看到中国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
它关注农民的利益和权益,承认和支持他们的自主和自由。
它始终保持真正的革命力量,不断寻求创新和改变,推动中国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前进。
在井冈山,人们能够感受到中国革命文化特有的伟大精神,即为了理想和信仰而顽强地斗争。
这种精神是中国革命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精神。
这种精神让井冈山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标志性地方,让中国革命文化得到了真正的呈现。
总而言之,井冈山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它是一个具体的地点,它更是中国革命文化和中国共产党的象征之一。
是这个地方的英勇战斗和追求,最终才带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它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国革命文化的真正呈现之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追求田园风光的开始之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追求田园风光的开始之地](https://img.taocdn.com/s3/m/81c0d52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e.png)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追求田园风光的开始之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位于中国江西省宁冈县境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实践,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新的道路。
井冈山地处偏僻,犹如一道自然屏障,东西长达200公里,南北约60至80公里。
这里山岭重重,森林葱茏,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优美,景色秀丽。
但是在20世纪初期,这里并不是人们向往的田园风光,而是一片贫困落后的土地,地处偏远,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经济十分贫困。
这一时期正是中国百年沉沦的黑暗时期,朝廷腐败,国家危机,社会动荡不安。
然而,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注入了新的希望和力量。
在这个极度落后的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困境,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
在井冈山和周边地区,中国共产党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把这里变成了中国革命的一块标志性区域。
1927年,毛泽东率领革命力量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
这个根据地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井冈山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仅打破了乡村百姓的苦难命运,而且拓宽了作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角色。
根据地的革命实践,扩大了农民群众的力量,使他们成为推动革命的主力军。
在井冈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实践主要集中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阶段。
在抗日战争时间段内,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开展了许多抗日游击战,实施了地方斗争和军事斗争,有效地阻止了日本进攻加强。
同时,中国共产党还组建了不少的义勇军,奋勇斗争抵御日军侵略,为保卫祖国的独立和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队伍在井冈山进行了大规模重点斗争,这种斗争使井冈山逐渐成为了中国解放战争的重要战略地区。
在这个时期,毛泽东的极端革命思想推动了解放战争,引导了井冈山地区军民的革命斗争,使革命事业取得了一系列决定性胜利。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工农红军的发源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工农红军的发源地](https://img.taocdn.com/s3/m/f742dd30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15.png)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工农红军的发源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及其军事组织——中国工农红军的发源地之一。
从1927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地区秘密组建了第一个革命武装队伍,史称红军井冈山起义。
这场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开始走向合法化和专业化的道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井冈山地区是江西省的一个山区,地处赣东南,面积约13,000平方公里,素有“山高、水急、人险”的特点。
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且居民分布分散,这里早年是著名的贫困地区,百姓生活艰苦。
但正是这样的特点让井冈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乡村根据地的理想场所。
红军井冈山起义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端,经过近两年的战斗,最终得到了胜利。
在这场起义中,中国共产党根据地的运作机制开始初步建立,同时也形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骨干力量。
毛泽东、朱德、刘伯承等著名共产党人在这里逐渐崛起,成为今天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战功卓越的将领。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还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
从1930年末到1934年底,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经历了长征。
翻过“五岭”,过“四渡赤水”,走过泸定桥,最终胜利地到达了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共产党井冈山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军在整个长征过程中机智勇敢、英勇奋斗,终于开创了肃清张国焘叛变行动,有力保护了中国共产党总路线和毛泽东思想运动的进一步开展。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英勇抗敌和不畏艰险,不仅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军地制胜共同体的历程,而且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一段璀璨的篇章。
在这片革命热土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中国百姓谋利益、实践共产主义运动的初心。
即使在计划外的艰难时刻,他们也对中国人民信心十足,并指导他们最终走向胜利。
总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程,将历久弥新,永载史册。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意义的政策和措施。
为了解决贫苦人民的生计问题,他们实行了土地改革、节约用水等一系列措施,并对白色恐怖进行坚决打击,取得了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发源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发源地](https://img.taocdn.com/s3/m/731d1d2a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78.png)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场所,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这里,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了长期的斗争,形成了著名的“井冈山精神”,这对于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井冈山位于江西与湖南交界处,内部地势崎岖,山势陡峭,地处荒无人烟之地,正是这样一片荒凉之地,孕育出了中国革命的新的起点。
1927年8月1日,中共中央派遣毛泽东联合雷锋、朱德等领导开展在井冈山的革命斗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正式在这里展开。
毛泽东立即实行土地革命及建立群众政权,对土地进行了面积达10万亩的平分、土地可以集体施肥、建立农会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解决了农民们的深层次矛盾。
在开展人民战争的同时,发动群众,建立新式政权,尤其是加强党的领导和军事建设,加强了政治影响和军事作用力,形成了既有军事力量,又有政治影响力的“井冈山模式”,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大创新。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井冈山的红军由百余人逐渐发展到3万余人,成功在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镇压以及日本侵略者的入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初期,井冈山成为华中地区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的进程中,井冈山还为整个中国共产党城市工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从而推动揭幕新民主主义革命。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成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座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了深入的阶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不仅仅是农民阶级夺取了政权的标志,更是中国共产党必须乘势得势,继续推进革命进程的重要基础。
毛泽东亲自领导的井冈山红军建立的先进理念与组织体系成为以后各地红军的蓝本,并在党内推广了自己的战略思想,这些都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为以后的党和人民军队开创了光荣的历史。
总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骨干在价值观、维权等方面的力量,更是在中国革命优先发展过程中,促成了中国共产党各大根据地的发展,开创了党和人民军队光荣的历史,同时激励了民族革命的连锁反应,推进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也为中国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内容
![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057640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5.png)
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内容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地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
以下是你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内容的了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基地之一。
在中国抗日战争
和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下,井冈山成了中国共产党开展农村革命的重要战略据点。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源于毛泽东等革命领导人的英明决策。
在当时,国共
两党合作瞄准了农村地区,井冈山由中国共产党建立为首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
这个地方于1927年成为游击战争的基地,随后逐步发展壮大。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历了一系列战斗和斗争,特别是井冈山会师、湘赣边界斗
争和秋收起义等重要事件。
这些战斗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力量和斗争策略。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此处诞生,并形成了一种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战术,以打击敌人并保护革命基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仅是一次武装斗争,更是一场农村土地革命,以及农民群众自治和组织发展的试验。
在这个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实施了土地革命,消除了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并在当地建立了农民自治组织,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权益的保护。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以及后来的农村革命起到了积极的示
范和影响作用。
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环境中探索和总结经验的一个典范。
通过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内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发
展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斗争。
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社会主义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影响力至今仍然存在。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根据地”之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根据地”之始](https://img.taocdn.com/s3/m/406dba2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dd.png)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根据地”之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正式建立的革命根据地。
在这个地区,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实现了从游击战争到正式战争的质变,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革命事业的进程。
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开展的镇压日趋严厉。
1927年春,共产党的武装起义在南方失败,红军因此撤退到湖南省。
毛泽东等人在广东时就已提出封建社会主义革命,而在湖南实行的秘密工作中,在群众中广泛发动推进土地革命、割据军队。
在这一背景下,毛泽东带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区域成功建立起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地位的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发展的新里程。
井冈山地处湖南、江西和广东的边界,山势险峻,道路不便,当地的民众大多靠山吃山,生活贫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群众占绝大多数。
国共内战后期,中共抗日游击战争进入重要历史阶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井冈山开始筹建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一项创举。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离不开组织的地下工作和正确的政策。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强调,“两条路线的斗争是延续于民众的斗争。
”因此,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注重通过群众运动,发动和组织广大农民,这成为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基础。
同样重要的是红军的军事建设。
毛泽东凭借其军事才能,把红军从一支游击队发展成一支正规军,实现了从被动防御到积极进攻的转变。
进一步提高了红军的战斗力,为以后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时期,毛泽东还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即革命的政权必须依靠武装夺取。
这个思想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性思想,并一直影响到今天。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不仅促进了自身革命事业的发展,还对全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地建立后,共产党人开始积极开展反蒋斗争和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
随着其它根据地的逐步建立,中国共产党最终在1949年实现了全国胜利。
总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其建立不仅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也将正确的革命道路和指导思想传遍全国。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https://img.taocdn.com/s3/m/6604a01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6c.png)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关键词:井冈山武装割据根据地井冈山精神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盛时期形势图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会议,分析了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清算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从此中共走上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根据会议决议,彭公达和毛泽东受中央派遣返回湖南组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由于双方实力悬殊,起义部队严重受挫,在文家市决策的正确指导下,放弃了攻打长沙的计划。
井冈山地区位于湘、赣两省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包括江西的宁冈、永新、遂川、莲花和湖南的酃县、茶陵等六个县,以及酃县、遂川、永新、宁冈四县之交的井冈山,面积13000多平方公里,人口90余万。
此地群山环绕,峰峦起伏,具备进守攻退皆可的有利地形,为封建统治所鞭长莫及。
毛泽东遂率部向该地进发,经三湾改编和古城会议后,开展游击暴动、发动群众的思想均得到了统一。
1927年10月间,宁汉战争爆发,安仁、茶陵一带防务空虚。
前委即派二连前往该地区游击,并二度轻易攻下县城。
工农革命军在茶陵以湖南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郭亮的名义广泛宣传新时期中共的主张,使民众深切感到共产党还在继续进行革命。
10月28日,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由工人、农民、士兵三方面代表组成,此为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也是十年土地革命时期全国各地最早成立的红色政权之一。
粤桂战争结束后新政权遭到了大肆反扑,在茶陵的工农革命军为保存实力主动向井冈山撤离,但红色政权的成立推动了边界的游击暴动却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也为湘赣边界的工农武装割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总结经验教训时毛泽东提出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对于建设人民军队、正确处理军队内部关系、团结人民群众、加强军队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起到了重大作用。
为全面掌握边界政治、经济状况,准确分析局势,从而制定详实的斗争策略,创建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冬,毛泽东先后到宁冈、永新两地作深入调查。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史上的创新之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史上的创新之地](https://img.taocdn.com/s3/m/a8305f52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17.png)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史上的创新之地井冈山,曾经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自从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抗日抗敌斗争,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创新之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反抗日本侵略的根据地。
在这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就是毛泽东。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新的地方在于:其革命方式、斗争策略、政治思想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创新。
这些改革不仅对革命取得了重大胜利,更对中国制度和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首先是井冈山的革命方式。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采用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方式。
在中国的历史上,许多革命尝试都是采取了城市革命的方式。
但是,毛泽东发现在城市革命面临的困境极大。
城市革命者往往没有好的避难处,而且相互插手的机会更小。
而且,城市人口比较庞大,往往不能轻易地组织大众起来。
因此,毛泽东认为,更好的方式是通过在农村建立根据地来实现革命化。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二个显著改革是斗争策略。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采取的不是泥沙俱下的胡烈,而是善用“游击战争”这一策略。
这种策略的核心是,依靠自己的战争技巧,在很短的时间内,用极少的人力和物力把敌人的精锐击败,并尽快撤回。
这种游击战争给敌人带来的威胁很大,因为敌人永远都不知道游击队何时会袭击他们的后方。
在这种战争策略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取得了很多成功。
最后,是政治思想方面的变革。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政治思不再像以往一样,为了强制推行甚至过于过分的纲领而互相竞争,而是更打眼于实际情况,以更加精确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种政治思想认为,改革和革命必须是一个整体,政治和经济必须是一个整体,从而径直地实现在建立一个人民政权的过程中外部局限,内部权力分配的消息革新。
这种变革最显着的便表现为“土改”这一概念。
通过武装力量的支撑,分散了权力的控制,而将大多数耕地占有,贫困者的权益被打奠并且安顿下来。
在这种政治思想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相对比较稳定。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史上土地革命的“摇篮”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史上土地革命的“摇篮”](https://img.taocdn.com/s3/m/1c150028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1.png)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史上土地革命的“摇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初期建立的第一个红色军事根据地。
作为中国革命史上土地革命的“摇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仅为中国共产党的成长提供了重要支持,也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背景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处于军阀混战时期,社会经济状况十分萧条,人民群众贫困窘迫,广大农民经常遭受地主豪强的压迫和剥削。
此时,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共产主义者开始在中国发起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运动,激发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
然而,当时的共产党还很弱小,需要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发展壮大。
井冈山地区的革命气息早已兴旺,人民群众对反抗豪强、打倒军阀的呼声越来越高。
1927年秋,朱毛等共产党员率领少数游击队员进驻井冈山,建立起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这个孕育革命的地方也因此被历史铭记。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在朱毛等在井冈山地区实行的游击战争之上建立的,这是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发展政治、军事力量的第一步。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可谓非常艰难。
当时,朱毛等在井冈山地区的群众组织起初很薄弱,只能发动一些暴动,对豪绅地主进行一些打击。
但他们从不放弃,通过赢得群众支持,不断发动农民起义,逐渐建立了游击队,并开始进行针对地主豪强的武装斗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当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十分困难。
缺少粮食、武器、弹药和经济资金,朱毛等人不得不依靠群众募捐和抢夺。
为了实现游击战争和建立地方政权,他们还瞄准敌军和敌富,进行了大量的重分田地和平分财产的斗争,得到群众的支持。
这一手段使根据地逐渐扩大,经济发展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成长提供了重要支持,也为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在井冈山,共产党员们不断借鉴国内外的经验,进行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管理方法,其中包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发动群众斗地主,夺取豪门财产的土地革命路线;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目标等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中的里程碑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中的里程碑](https://img.taocdn.com/s3/m/0f92de2c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cd.png)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中的里程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中的里程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它是中国共产党战略转移和打破土地封建束缚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战争和革命斗争中锦绣之地。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在1927年9月初建立的,当时是为了逃避国民党的迫害。
在湖南长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发起了一次反军阀运动。
当时的情况非常危险,因为国民军队就在附近。
为了避免被抓,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带着一小部分党员们来到了井冈山脉。
在井冈山,毛泽东和他的部下们开始建立他们的革命根据地。
这个根据地非常偏远,几乎没有被当地土地主和政府控制。
毛泽东和他的同志们开始建立他们的武装力量,并开始开展宣传工作,向当地农民讲述他们的计划和目标。
他们也开始实行若干土改政策,将土地分配给农民。
在当时,中国的农民几乎被奴役,他们没有土地,没有话语权,甚至不能去城市。
然而,毛泽东和他的同志们认为,革命的根本在于农民,因此他们将土地分配给了农民,并开始实行互助和合作精神,这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理论的基础。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在井冈山,毛泽东和他的手下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和武装力量。
他们建立了一支叫做“太阳队”的军队,并开始对当地土地主阶层发动攻击。
这些土地主骄纵跋扈,盘剥农民,残害妇女。
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组织了一支民团来镇压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行动。
然而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在迅速壮大,他们的人数和经验都在增长。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非常迅速。
他们在当地建立政权,掌握了当地的大部分资源和人民。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充分感受到了农民的力量,他们开始向农民灌输革命的思想和理念,让农民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利益所在。
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它是中华民族光荣革命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中国共产党建立根据地,充分利用农民的力量,打破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为中国共产党的利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https://img.taocdn.com/s3/m/dc439c7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c.png)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在中国革命史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片土地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曾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摇篮,也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斗争中的一个里程碑。
下面将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背景、创建过程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历史背景1. 国民革命失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背景是国民革命的失败。
自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国民党在北伐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但之后国共两党矛盾激化,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混乱局面并未根本改变。
2. 共产党在南方的艰苦奋斗国共两党合作后,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但在国民党内部受到排斥和打压。
为了避免国民党的迫害,共产党领导人决定在井冈山等地创建革命根据地,为革命事业提供基地。
二、创建过程1. 井冈山红军的组建1927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决定在井冈山建立一个革命根据地,周恩来等领导人带领一支小部队前往井冈山。
他们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吸收了一批农民和青年投入革命队伍,井冈山红军由此得以建立。
2. 打击土豪劣绅,开展土地革命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并非一帆风顺,当地土豪劣绅为了维护利益,加大了对共产党的打压。
然而,井冈山红军坚决打击土豪劣绅,开展土地革命,深得当地农民的拥护。
3. 建立农村革命政权井冈山红军不仅在军事上取得胜利,还在政治上建立了农村革命政权。
他们成立了工农民主政府,推行土地革命、减租减息等政策,为人民谋求福祉。
三、影响1. 革命根据地的示范作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其坚定的革命立场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中国革命队伍的士气。
2. 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巩固了共产党在南方的地位,为今后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井冈山红军的英勇斗争也给敌人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总的来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人民群众谋求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巨大贡献。
井冈山故事简介
![井冈山故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c0b82a9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5.png)
井冈山故事简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恢复和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建立革命政权和赤卫队。
与此同时,经过团结、教育、改造工作。
至1928年2月底,包括宁冈全县,遂川西北部,永新、酃县、茶陵等县部分地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建成。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5月,组成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特别委员会;接着成立了袁文才任主席的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
红军在赤卫队和人民群众配合下,接连打破了江西国民党军的多次“进剿”。
至6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拥有宁冈、永新、莲花3个县,和遂川、酃县、吉安、安福等县的部分地区。
之后,又打破了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两次“会剿”。
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5军主力到达井冈山,同红4军会师。
此后,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根据地不断扩大。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4军主力向赣南、闽西挺进后,留下一部红军坚持井冈山的斗争。
1。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诞生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诞生](https://img.taocdn.com/s3/m/838065d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6.png)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诞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亲自率领的红军创建的标志性革命根据地,它的诞生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里程碑。
这个革命根据地自1927年创建以来,一直在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前进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是中国红色革命的一个重要象征。
下面,我们来一起回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诞生。
一、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背景中国自从鸦片战争以来,被列强欺凌,国势日益衰弱。
清朝政府虚弱无力,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矛盾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急需一个领袖,一个指引前进的灯塔。
在这个历史的大背景下,共产党在中国的兴起给了人民新的希望,毛泽东打出了中国革命的第一张大旗——武装斗争。
毛泽东1930年在井冈山创建了革命根据地,这一过程是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之后才得以顺利实现的。
毛泽东革命思想的深刻化和对革命道路的选择,是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积极因素。
此外,当时的国共合作局势紧张,许多共产党员被迫离开城市,到农村和山区开展革命工作。
井冈山的地理环境、山高林密、交通难以通达、有利于革命活动的开展。
毛泽东等领导人考察后,认为井冈山既符合革命的需要,也可以利用地形建立革命根据地,于是开始了对井冈山的深入调查和实地考察。
二、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从1928年秋天开始,毛泽东率领着20多名红军进入了井冈山的山林,开始了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工作。
他们在井冈山附近的高田和茶陵地区租地开展农耕和作战训练,同时发动农民,建立团结互助的组织,扩大革命力量。
经过几次战役的锤炼,他们逐渐形成了一支具有高度战斗力的游击队,并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军队。
1930年6月,红军发动了井冈山战役,成功地消灭了当地的反动势力,控制了整个井冈山区域,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随后,毛泽东发动了革命群众加入红军,用军事力量巩固革命根据地。
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是一个展示毛泽东创新思路与勇于实践的历史画卷。
这个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它是红色中国诞生的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20世纪20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开辟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艰苦卓绝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培育了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它是我们党和国家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
在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的众多研究中,关注点多放在凸显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上,而如何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研究鲜有涉及。
分析在红色旅游中井冈山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过程,有利于深化对红色旅游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并提高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诠释红色旅游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众所周知,井冈山红色旅游的目的是实现它的革命传统教育价值,教育功能是实现价值的手段和前提,彰显教育功能不能代替价值实现,价值实现必须遵照它自己的规律。
井冈山红色旅游现有开发模式着力点放在凸显红色资源教育功能上,缺乏对教育价值实现的自觉思考。
这是因为革命传统教育功能是红色资源的属性,蕴藏在红色资源开发认识中;教育价值比教育功能更抽象,且价值实现是多种因素作用产生的结果,在实践中不容易把握。
可见,如何认识红色旅游中教育价值实现的规律,自觉把握价值实现过程,减少干扰因素,对提高井冈山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重要意义。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西方价值哲学业已形成了三种基本倾向的观点:一是以文德尔班为代表的主观主义价值论;二是以摩尔为代表的客观主义价值论;三是以怀特海为代表的过程哲学价值论[ 1 ] (63页) 。
过程哲学价值论不如主观价值论和客观价值论的影响大。
主观价值论强调价值是满足主体需要,客观价值论强调价值是一种实体。
这两种价值论共同的缺点在于它们分别从主体或客体的一端来理解价值,割断了主客体之间的联系。
而在19世纪有人提出价值是关系范畴。
1931年日本学者牧口常三郎在《价值哲学》一书中指出:“价值不是被评价的客体的概念,而是一个客体与人之间关系的概念———它是这种关系客体的一个象征。
”[ 2 ]我国学者袁贵仁指出:“所谓价值是客体对增强人的本质力量或主体性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 3 ]王玉认为:“价值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客体对主体的效应。
客体对主体的效应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1 ] ( 151页)因此,研究价值实现除了必须考察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联系,还要考察同主客体联系的环境、手段和方式。
价值必须在动态过程中来把握,具有层次性,是一元和多元的统一[ 1 ] (156页) 。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属于重要范畴之一。
教育价值的实现涉及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客体和教育环境四者的关系。
教育价值实现有以下特点:其一,价值实现是以上四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受教育者是教育价值最终实现者和最后体现者。
其二,作为价值实现承受对象的受教育者是“人”,具有主体性。
教育者、教育客体及教育环境与受教育者发生联系时不能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在传统的灌输教育中,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得不到尊重,甚至不顾及受教育者的需要和感受,导致教育价值不能得到较好地实现。
其三,教育环境对受教育者实现教育价值有催化或制约作用。
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客体都存在客观的教育环境中,教育价值不能游离教育环境之外而得到实现;当教育环境自身价值和教育客体价值一致时,教育环境对其他三者发生联系起着协合作用。
目前井冈山红色旅游的思想教育价值实现效果受以下因素干扰:一是同政府的重视程度直接相关;二是诸多持有“教育者”身份的主体不具备教育者资格;三是作为教育价值载体的教育客体,其形态不完全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不能较好地满足受教育者的接受需要;四是教育环境没能成为受教育者实现教育价值的良好场所。
这些问题的总根源在于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认识不足,模糊了教育价值与教育功能的区别。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首先在认识上必须区分教育价值与教育功能、廓清红色资源开发等同于传统革命教育、红色旅游经济效益代替思想教育效益的错误观念。
二“接受”是教育价值实现的前提教育客体具备潜在的教育价值,教育价值实现的过程就是将教育客体的“潜在”转化成为受教育者身上的“显在”。
前提则是成功构筑教育客体通向受教育者的接受桥梁。
根据性质不同,教育客体可以分为原初形态和衍生形态两类。
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的原初形态是指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实际存在物,是教育价值的原始形式,比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陈列的实物。
原初形态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历史真实性;其次,不可复原性;再次,直观形象性。
原初形态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客体并内化教育价值的逻辑起点。
井冈山精神衍生形态包含井冈山革命题材的小说、电影、电视、戏剧、电子读物等。
衍生形态以继承原初形态的价值内核为基础,又超越了原初形态的形式,满足特定历史时空和接受者对教育客体形式多样性的要求,成为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与时俱进的教育客体。
衍生形态对调动受教育者心理和情感有巨大的优势。
受教育者在接受衍生形态时,会进一步唤醒移情和想像,构建受自己内心中的“真实”体验,并把内心情感力量投射在新的教育价值形态上,同时这种情感力量相应在心理上支持原初形态的教育价值。
但是,形态转化要注意一个“度”,应以符合社会当今价值为主旨,以便于让人们更好地接受。
目前,在红色资源开发中普遍存有“接受”方面的问题,如在开发中乱贴“红”字标签伪造历史;红色资源没能和其他现实环境相互融合和相互印证,遂成为“闹市中的孤岛”。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就在于,在红色旅游中自觉考虑时代要求和接受者的主体需要,使教育客体主体化。
首先,考虑受教育者生活的时代和空间;其次,考虑受教育者的意识形态倾向;再次,考虑受教育者的主要生活实践;最后,考虑新时期传播特点。
因此,当前在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布展中应充分运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效果上要形成融纪念性、历史性、教育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满足接受者的年龄、文化、习俗、心理、情感、审美力等差异所形成的不同层次的接受需求。
通过培育受教育者的接受兴趣有利于唤醒受教育者“内化”教育价值的积极性。
三“内化”是教育价值实现的关键“‘内化’阶段,指教育者首先把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输给受教育者(价值主体之一) ,受教育者则在各种因素的中和作用下,有选择地接受这些教育影响,并转化为个体的意识和动机。
”[ 4 ] (187页)受教育者有选择地接受教育客体并进行“内化”,其中既包括形式、内容上的接受又包含心理、情感上的接受,最后达到认同、迁移教育价值之目的。
因此,受教育者“内化”教育客体是教育价值实现的关键。
在井冈山红色旅游中的“内化”阶段,除了受教育者同教育客体相互作用外,还包括教育者和教育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
后者对受教育者产生的影响往往没有得到重视。
井冈山红色旅游中有没有教育者? 如果有,谁又是教育者?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指出:“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教育者是向受教育者传导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道德内容的实践先行者。
红色旅游中的革命传统教育,贯穿在红色资源的倡导开发和红色旅游组织接待中。
倡导开发、组织接待者承载了明确的教育目的,同旅游者发生了教育关系,他们理所当然都是教育者。
这些人主要是党和政府工作人员、旅游业从业人员。
而旅游者则应称作为受教育者。
据调查, 2006年井冈山红色旅游全年的249万多游客中,中年以上的占了绝大多数; 大专以上学历的占了绝大多数。
“许多人是怀着对井冈山的向往、对中国革命的了解到井冈山来的。
”[ 5 ]在红色旅游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除了发生教育关系外,还产生经济、文化、日常交往等多种关系,但是在实践中发现经济关系遮蔽了教育关系,教育实施失位现象严重。
原因是当地政府特别关注红色旅游拉动第三产业经济的功能,以致形成本末倒置,红色旅游中的思想教育成为增加当地经济效益的幌子。
而有些教育者不具备“教育者”的资格,直接对实现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带来严重损害。
比如:有的组织和接待者对受教育者实施坑蒙拐骗行为,他们的思想、行为和井冈山精神的教育价值背道而驰,破坏了红色资源的形象,损害了教育价值实现的基础。
当前红色旅游中政府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并不断地加以克服,包括努力培养解说员、编写规范的解说词、加强对不法经营的制裁力度等等。
但是,教育者不合格或教育者上岗时达不到教育价值实践先行者的要求,仍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红色旅游中教育价值实现的最主要和最突出的矛盾。
因此,必须加强培育合格的教育者,使教育者充分发挥引导、示范作用。
井冈山作为红色旅游的教育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活情景环境两层意思,其环境建设对应于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井冈山的生态价值对受教育者增进生态环保意识具有得天独厚的教育价值。
井冈山作为红色旅游的生活情景更蕴涵了宝贵的教育价值。
首先,它是教育者、教育客体和受教育者合力的关系场,将协合教育者、教育客体和受教育者三者的作用力和方向,是教育价值的实现场所。
其次,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井冈山精神的形成与发源地的地理和风俗存有渊源关系。
当前井冈山居民永葆真诚纯朴、艰苦奋斗、不畏艰辛、勤劳善良的民风,是传播井冈山精神的鲜活载体。
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井冈山良好的社会风尚是一部活教科书。
再次,历史井冈和今日井冈相生共存并互为印证。
受教育者能够比较出这翻天覆地的变化,确凿证明井冈山精神的伟大力量和教育价值。
四“外化”指教育价值在受教育者身上得到体现价值是“客体以其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
”[ 6 ] ( 306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接受和内化教育客体属于“客体以其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阶段,其内容是将所接受的教育客体的思想、认识、政治、道德内容转化为他们的某种深刻而稳定的心理结构[ 4 ] ( 187页) 。
而外化是继内化之后,将其心理结构转化为一种现实的心理能量以及个体意识和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力量[ 4 ] (188页) 。
外化处于教育价值实现的最后阶段,即“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阶段,是教育价值的最终体现。
人的需要以及满足需要的程度总是为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的实际所制约[ 6 ] (307页) 。
只要能提出与一定的实践能力相符合的需要,也必然能根据这种实践能力改造客体,实现其对人的价值[ 6 ] ( 306页) 。
当前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领域和内容不断创新,形成极为丰富的价值关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实践,构成了当前受教育者的历史任务和根本价值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