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事业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合集下载

浅析国外公共服务模式及其对我国公共事业的借鉴

浅析国外公共服务模式及其对我国公共事业的借鉴

浅析国外公共服务模式及其对我国公共事业的借鉴作者:陈劼来源:《经营者》 2017年第8期一、研究背景发达国家的公共服务起步早,服务提供模式相对成熟,在长期的发展中,孕育出了多种服务的提供方式。

科斯在《经济学中的灯塔》中论证了公共物品由私人提供的可能性。

经济危机时期,凯恩斯主义的提倡,使政府对于公共服务与经济的干预满足了当时的需要,从而度过危机。

到后来,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可以由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社区等机构来提供。

而我国公共服务提供的整体水平较低,表现为公共服务质量和数量无法满足需求,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占比小,而且全国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服机制不健全。

二、国外公共服务模式分析纵观世界公共服务的发展史,主要有下面几种模式。

(一)多元市场为主导从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历史发展来看,市场化的引入对于整个体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以英美为代表的一些国家以市场为导向,充分配置社会上的各种资源,通过合同外包的方式,让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维护、医疗救助、社会保障等资源进入市场,通过市场化的选择将生产、提供服务转让给私人和非营利性组织等机构。

此外,还引进了先进的绩效管理理念,一方面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灵活性、定位目标的方向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提供方起到监督作用,以确保公共服务的质量。

(二)有限市场为主导在欧洲一些国家,政府对于公共服务进行一定的干预所形成的有限市场化也得到了认可。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要么是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提供者,管理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等活动,时刻保持与公共服务有一定的联系,同时也赋予各个社会机构提供公共服务的机会,在供电、供气等项目上与一些竞争机构进行一些有偿的业务;要么作为公共服务的间接提供者,把权的同时充分放权,通过高税收与高福利让代理机构代替政府提供。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主要职能就变为如何有效监督代理机构。

(三)政府直接干预为主导早期以日本为代表的一些东亚国家,提倡的是政府对于公共事业的直接干预。

深化公用事业体制改革,促进价格管理机制完善思考(物价)

深化公用事业体制改革,促进价格管理机制完善思考(物价)

深化公用事业体制改革,促进价格管理机制完善思考(物价)地方公用事业的发展,由于历史原因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阻碍了价格杠杆和市场机制在公用事业领域作用的发挥,使之未能对产业效率形成有效的激励,难以起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作用;难以形成竞争环境、多元化投资的格局;难以实现促进消费、增进社会福利的目的,甚至导致公用事业企业服务质量低劣,引起公众不满,不能适应城镇化的需要,制约城市的快速发展。

这些突出的矛盾以价格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实质还是管理体制和机制问题,仅仅“以价治价”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所以,必须深化地方公用事业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地方公用事业投资、经营、管理体制。

一、公用事业的缺陷这些年来,地方公用事业经营单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人浮于事,管理队伍庞大;二是人员难管,不论企业盈亏,档案工资照发,并且其人员收入往往高于其它非垄断经营行业;三是一方面企业严重亏损,另一方面企业办公环境却十分豪华,并不断翻新;四是规模经营成本甚至远远高于小量成本。

从而出现社会分配不公,公用产品和服务价格贵,利用率低,规模效益差,社会效益发挥不够,“政事不分、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管干不分”等问题,而经营单位却内无动力,外无压力。

(一)价格的主要缺陷1、价格没有体现价值,不利于形成公用事业市场自由竞争的环境。

在体制上,政府一直将自来水、公交车和天然气等产业视为公益性和福利性事业,与长期以来的低工资政策相适应,公用事业采取的是低价格、高财政补贴的机制,价格基本不受供求关系和成本变动的影响。

在价格不能体现价值的情况下,自然也就缺乏新的业主产生进入这一领域的趋动。

2、定价方法不科学、不完善。

长期以来,地方公用事业一般由地方政府垄断经营,其价格由政府直接制定或批准,往往以经营者个别实际成本制定价格,缺乏科学性。

一方面由于垄断经营难以形成社会平均成本,另一方面价格部门很难随时透彻掌握企业真实的成本信息,只能按照企业上报的个别实际成本定价。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国际经验与政策启示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国际经验与政策启示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国际经验与政策启示作者:刘伦武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21期一、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

发达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美国、德国等为代表的公平与效率兼顾型公共服务体系,另一类是以英国、法国和北欧国家为代表的公平主导型的公共服务体系。

本文计划从这两类公共服务体系代表性国家总结建设经验,以期能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启示。

( 一) 美国经验1. 始终把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作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从美国的经验来看,20 世纪50 年代,美国政府推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其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有力地保障了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维护了美国社会的长期稳定。

良好的公共服务体系起到了社会长期“稳定器”作用。

而一些拉美国家,东南亚国家由于对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不够重视,没有及时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使得其经济长期徘徊不前,大起大落,始终没有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政治与社会也频现危机,社会动荡( 王慧军 2010)。

2. 基本公共服务具有阶段性特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呈现阶段性从美国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历程来看,大体经历了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发展与完善和改革发展三个阶段,整个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过程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这一特点凸显了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时期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同。

在早期阶段,美国政府承担守夜人的角色,几乎不提供现代公共服务;19 世纪后半期开始,为了缓和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矛盾,政府开始着手制定了一些劳动保险法,救济法和举办一些社会公共福利事业;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美国社会凸显对公共服务的迫切需求,美国政府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公共服务覆盖所有居民,到20 世纪60 年,美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

公共事业管理的创新经验案例

公共事业管理的创新经验案例

公共事业管理的创新经验案例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部门或其他公共机构为满足公众需求而提供的基础设施和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共事业管理也需要不断创新,以提高效率、满足公众需求,并解决现有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个公共事业管理的创新经验案例,以期为公共事业管理者提供借鉴和启示。

第一部分:智能化管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管理已经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趋势。

例如,某城市的垃圾处理系统引入了智能垃圾桶,这些垃圾桶配备了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垃圾桶的填充情况,并自动发送信号给垃圾收集车辆,以便及时进行垃圾收集。

这种智能化管理不仅提高了垃圾收集的效率,还减少了对人力资源的依赖,降低了管理成本。

第二部分:社区参与公共事业管理需要广泛的社区参与,以确保服务的质量和公众的满意度。

例如,某城市的水务管理部门开展了“水质监测志愿者”项目,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水质监测工作。

志愿者通过培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并配备了水质监测设备,定期对社区的水质进行监测和报告。

这种社区参与的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水质监测的覆盖率和监测频率,还增强了社区居民对水质安全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第三部分:数据驱动决策公共事业管理需要依据准确的数据进行决策和规划。

例如,某城市的交通管理部门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城市交通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交通信号灯的优化调整。

这种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不仅提高了交通流畅度,还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类似地,公共事业管理部门还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进行监测和分析,以便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四部分:创新合作模式公共事业管理需要与不同部门和利益相关方进行合作,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例如,某地的社会福利部门与医疗保健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健康管理计划”。

该计划通过整合社会福利和医疗保健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健康咨询、健康检查和疾病预防等。

这种创新的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还节约了资源和成本。

公用事业改革的方向

公用事业改革的方向

公用事业改革的方向中国现代集团总裁丁伯康市政公用事业是指城市供水节水、燃气热力、市政设施、公共客运、园林、市容和环卫等行业。

它们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和重要的社会服务业内容。

入世后的短短3个月内,国家计委出台了多个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快公用事业等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步放宽对非国有经济的准入限制。

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鼓励与引导外资和民间投资参与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道路、桥梁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以前被列入外商禁区的大中城市燃气、热力和供排水管网的建设、经营也开始向外资抛出绣球,不过前提是仍需中方控股。

丁伯康博士指出,此后我国各地政府开始大规模掀起城市公用事业领域开放热潮,外资、港资、民间资本纷纷抢滩内地市场。

引发这些变化的原因既有入世给政府、投资者和民众带来的观念上的撞击,也有城市公用设施建设资金缺口造成的压力,但最根本的推动力量还是来自市场。

丁博士表示,在这一领域,长期以来一直是由政府投资建设、财政补贴运营,国有企业一统天下,机构臃肿、效率低下、亏损严重、服务意识淡漠等政企不分的弊端,而来自市场的声音则对提高市政公用事业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打破行政垄断传达了变革求兴的指令。

尽管如此,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程度还是偏低,改革的难度也很大。

丁博士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尽管我国市政公用行业尚未感觉到特别或明显的冲击,可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正视现实,发现和研究存在的问题。

“洋水务”、“洋燃气”近年来在我国市政公用市场上比较活跃,已经对行业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竞争造成了一定压力;而某些地方政府在吸引外资发展公用事业的过程中,由于国际规则不甚了解和“饥不择食”,往往造成了多起地方政府违规财政担保、“假合资真商贷”、给外商赋予超国民待遇、超越审批限盲目许诺减税免税等等现象;还有一些部门不顾国家的整体利益,争权利、争利益,利诱和干预地方政府的机构设置和公共项目建设管理,超越权限并违反国际通行规则突击批准多家企业进入市政公用行业市场,这种不规范行为不仅影响了政府形象,而且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与此同时丁博士表示,不少国有企业仍然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产品和服务质量差、劳动成本居高不下,企业缺乏创新的活力和主动性,其市场竞争能力令人堪忧。

公用事业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公用事业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公用事业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启示金三林2012-12-27 22:03:56 来源:《中国城市经济》(京)2008年6期所谓公用事业,是指电信、供电、供水、供气、供热和公共交通等为公众提供产品、服务的行业。

公用事业通常都是自然垄断性比较显著的基础设施行业,同时又是具有明显公益性的行业。

传统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公用事业都是由政府直接投资,垄断经营的。

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英国等发达国家以民营化为导向对公用事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并形成了波及全球的改革浪潮。

发达国家的改革经验和成效表明,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不仅有助于降低政府成本,而且能改善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这些国家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一、公用事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从经济学的角度观察,公用事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征:1.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性质。

公用事业对网络的依赖性决定了其自然垄断的特点:一方面,网络是公用事业固定成本的主要部分,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性;另一方面,公用事业生产的主要环节高度垂直相关,主要产品结合紧密,又具有明显的范围经济性。

这两个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公用事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具有弱增性,即由一家企业生产全部产品或多种产品比由多家企业生产,成本更低。

2.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

公用事业产品与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生活质量直接相关;作为要素投入,公用事业产品还关系到其他行业能否正常、稳定地组织生产活动。

也就是说,公用事业与生产生活的费用以及生产生活的普遍性、安全性、连续性、便捷性直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具有较强的公益性。

3.具有较强的资产专用性。

公用事业需要巨额投资,这些投资形成的资产专用性很强,一旦投资就难以挪作他用,沉淀成本很大。

所以,只有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建设网络才可能产生规模经济,这又使公用事业投资具有一定的区域特性。

公用事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需要同时承载相互矛盾的双重目标: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和企业利润最大化。

为了满足这两个目标,几乎所有国家都曾对公用事业都采取了公共企业垄断专营的模式。

公共卫生服务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公共卫生服务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开业为主体的家庭医生组织 、 医院和公 共卫生服务 机构
括少量的私人产 品。根 据筹 资方式 和服务提 供方式 的
不同, 国外公 共卫 生服 务模 式在 理 论上 可 以有 多种 形 式, 但是在实践 中, 大致有 两种模 式 , 即公共融合模 式和 公共契约模式。
三大支柱组成。公共卫生服务机构 负责公共卫 生 、 传染
国家卫生服务体系 ( H ) 同承担。N S通过税 收筹 N S共 H
[ 收稿 日期 ]0 9—1 20 0一l 0
员会监 管, 它们定期从 政府那 里得到运 作资金 ; 大多 绝
[ 作者简介】 张奎力(9 5 17 一

) 男, , 河南省上蔡县人 , 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 博士。
设计。
[ 关键词 ] 公共卫生服务 ; 国际经验 ; 启示 [ 中图分类号] 6 2 1 D 3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 3 7 0 (0 9 1 05 0 10 — 6 8 2 0 )2— 0 8— 5

长期 以来 , 人们对公共 卫生 的理 解过于狭 隘 , 往往
[ 摘 要] 公共卫生应从广义上来界定 , 它是 为促 进人 类健康 持续 改善 而采 取的集体行 动。国外公 共卫生服务 并没有一个 统一的模式, 但都强调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 的责任。 目前, 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 系存在一 系列 问题。

为 了完善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 系, 们应在农 村公共 卫生服务体 系建设 思路上 以“ ” 我 邻 为鉴 , 行合理 的制度 进
20 0 9年 1 2月
学 习论 坛
R UNE oF S ⅡI TUDY
De . 0 9 c2o Vo 2 N . 2 1 5 . o 1.

七个案例谈谈对公共事业管理政策的启示

七个案例谈谈对公共事业管理政策的启示

七个案例谈谈对公共事业管理政策的启示引言公共事业管理政策是指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关于公共事业管理的方针、原则、措施和方法。

公共事业管理政策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

本文通过分析七个案例,探讨对公共事业管理政策的启示,以期提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案例一:水资源管理问题描述某地区的水资源日益紧张,供水不足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工业发展。

政策启示•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科学的水资源分配机制。

•推行节水措施,提高供水效率。

•加大水资源开发和保护力度,建设水库和水源地保护区。

案例二:环境保护问题描述某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空气质量差,影响居民健康和旅游业发展。

政策启示•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提高环境质量。

案例三:交通管理问题描述某城市交通拥堵严重,交通事故频发。

政策启示•完善交通规划,提高道路网络的连通性和容量。

•推行交通管理科技化,提高交通信号灯、车辆监控等设施的智能化水平。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

案例四:教育管理问题描述某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乡教育差距大。

政策启示•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水平。

•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案例五:医疗卫生管理问题描述某地区医疗资源不足,医疗服务质量低下。

政策启示•增加医疗资源投入,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合理分流患者,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案例六:社会保障管理问题描述某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部分群体的保障待遇偏低。

政策启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加大对特殊群体的保障力度,确保其基本生活权益。

•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益,防止浪费和滥用。

案例七:城市规划管理问题描述某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国外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4)促进政府创新:鼓励政府在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满足公众需 求。
3、不足
3、不足
尽管国外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3、不足
(1)受限于法律法规:各国法律法规不一,给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带来一定困 难。
3、不足
(2)协调难度较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多重利益关系,协调 难度较大。
五、结论
五、结论
借鉴国外经验对陕西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通过科学规划 和管理,深入挖掘文化价值,注重旅游设施建设和强化管理和保护等措施,陕西 将能够更好地推进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实现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承,同时 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下一步,陕西应继续加强对国外经验的学习和 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推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发 展。
三、结论
未来,中国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将朝着全覆盖、数字化、智能化、强化社会参 与和跨界合作的方向发展,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提升政府形象和 公信力。
参考内容
陕西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国外经 验的启示
陕西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国外经验的启示
随着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逐渐成为一种 趋势。陕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拥有丰富的遗址资源,如何借鉴国外经验, 有效推进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自20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注重考古遗址的保护和利用。例如, 英国的哈德良长城遗址公园和美国的查科峡谷考古遗址公园等。这些公园在建设 过程中,不仅重视遗址保护,还注重旅游开发和文化传播。
三、国外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的 经验教训
三、国外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的经验教训
1、坚持规划先行。国外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通常由专业的规划机构和团队负 责,确保公园的布局和设计符合科学要求。

公共事业管理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公共事业管理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公共事业管理的经验教训与启示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部门或其他公共机构为满足公众利益而组织和管理的一系列服务和基础设施,例如水、电、燃气、交通、教育、医疗等。

这些公共事业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至关重要。

然而,公共事业管理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并吸取启示,可以帮助我们改善公共事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经验教训一:政府介入应适度公共事业的供给往往需要政府扮演关键角色,但政府介入应保持适度。

政府在监管和管理过程中应确保公平竞争,防止垄断,保护消费者权益。

然而,政府过度干预或不足干预都可能导致问题。

过度干预可能引发政府垄断、低效运营、高成本等问题,而不足干预可能导致市场失灵、资源浪费等。

因此,政府介入的程度和方式需要精细平衡,以确保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经验教训二:提高透明度和公开性透明度和公开性是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原则。

公众对于公共事业的运营、质量、成本等信息应有充分的了解和监督。

然而,一些公共事业管理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公众对于运营情况了解不够充分。

这不仅会导致公众的不满和质疑,也会限制效率和创新的提高。

因此,提高透明度和公开性是必要的,可以通过信息公开、监督机制建立、公众参与等方式实现。

经验教训三:注重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各种风险,如自然灾害、技术故障、人为破坏等。

因此,建立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是必要的。

在风险管理方面,公共事业管理者应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应急预案、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在预警机制方面,对潜在问题和危机进行及时的监测和预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应对。

通过注重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并提高公共事业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经验教训四:鼓励创新和技术应用创新和技术应用是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公共事业管理者应鼓励创新,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技术手段和服务方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例如,可以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启示与反思

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启示与反思

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启示与反思程样国韩艺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行政改革的浪潮。

在这场改革当中,改革传统的公共服务垄断供给模式,实施公共服务市场化成为各国的普遍选择。

纵观这场改革,公共服务市场化在有效改善和提升各国公共服务的同时,也对全世界形成了广泛的、持续性影响。

就我国而言,分析和评价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方案,借鉴其经验和反思其教训,对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共服务改革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内涵与特征公共服务市场化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改革的核心主题。

其基本思路是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原有由政府承担的部分公共职能推向市场,通过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公共资源的作用,以达到有效改善和提升公共服务的目的。

从本质上说,公共服务市场化反映了公共服务供给领域政府职能的退缩和市场价值的回归。

概而言之,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内涵主要是:1.决策与执行分开。

公共服务市场化背景下的政府职能被界定人:“掌舵”而非“划桨”。

即政府更多是行使“掌舵”(决策)职能。

而具体的“划桨”(执行)职能则由市场完成。

表现在政府只是对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决策和监督,而具体的执行则由市场或社会力量加以提供。

2.以市场竞争打破政府垄断。

市场化方案要求减少对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准入障碍的限制,通过打破政府垄断,实现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

随着竞争机制的引入,非政府组织、私营企业、公共部门加入到服务提供行列,使得以往政府垄断公共服务的一元格局为市场化的多元格局所取代。

3.市场检验和顾客导向。

在公共服务多元化格局下,各提供主体为争夺市场展开激烈竞争,其结果是充分以顾客为导向,提高服务质量。

因此,公共服务消费者有在多元供给者之间选择的权力和用以选择的资源。

而在这种选择过程中,市场检验是主要的评判标准和衡量尺度。

4.公共机制与市场机制的融合。

市场化方案中政府“掌舵”,市场“划桨”,形式上虽表现为决策与执行的分开,但在实际效果上是建立起以市场具体运作为依托,以政府宏观管理为维系的公共服务运行机制,从而实现了公共机制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

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目标

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目标

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目标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是指将不同领域的公共事业整合、协同运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服务效率和提升综合管理水平的一种重要举措。

在当前我国发展的背景下,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已成为推动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必由之路。

其改革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提升服务效率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提升服务效率。

通过整合不同领域的公共事业,可以消除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和重复建设,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例如,将水、电、燃气等公共事业纳入一体化管理,可以实现跨领域的协同运作,提升服务供给的整体效率,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二、优化资源配置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还旨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通过整合不同领域的公共事业,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例如,在城市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中,可以统一采购、能源管理和设备维护,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

三、提升管理水平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还旨在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全面优质服务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整合不同领域的公共事业,可以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和标准化服务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例如,在城市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中,可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智能化监控系统,实现数据互通和实时监测,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满足市民需求。

四、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还可以促进不同领域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产业的互补性和协同效应。

通过整合不同领域的公共事业,可以促进相关产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和资源共享,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和提档升级。

例如,在城市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中,可以推动水电燃气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链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

五、增强制度建设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还需要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保障改革顺利推进和稳步实施。

需要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建立激励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推动公共事业一体化改革的长期稳定发展。

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举措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举措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举措以及对中国的启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场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浪潮在世界范围内掀起。

这场席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公共部门管理变革运动有诸多称呼:“管理主义”、“新公共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后官僚制典范”或“企业型政府”。

到90 年代后期,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新公共管理”的概念。

这场运动从两个方面看是国际性的:首先,它已经从起初欧洲几个国家扩展到了蒙古、瑞典、新西兰和美国等一系列国家;其次,改革范围很广,政府已经利用管理改革来重塑国家的作用及其与国民间的关系。

一.英国的改革1.1 撒切尔改革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是英国现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主要派别。

它们主张在新的历史时期维护资产阶级个人自由,调解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因而成为一种经济自由主义的复苏形式,自从1970年代以来在国际的经济政策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是撒切尔改革的思想基础。

主要的改革措施有三项:第一,国有企业私有化。

这使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企业效率提高。

第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住房私有化,减轻政府的住宅支出,增加财政收入。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直接降低一些社会保障项目的补贴标准,减少政府社会保障支出;改革英国社会保障中的一些惯例。

例如:1980年,政府宜布津贴只能和物价挂钩而不能和工资挂钩;对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实行私有化。

私有化改革主要体现在国民医疗保健的改革上。

第三,教育改革:实行代全国统一课程,和“全国统一测试”;扩大家长择校权;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让私人企业参与教育。

第四,政府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地方政府管理引入市场机制;雷纳评审与下一步行动计划。

撒切尔的改革有效遇制了英国通货膨胀率的继续恶化,井使之有所好转,引领了当代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革的浪潮,减少预算赤字,提高政府效率,改善了公共服务。

但同时,公共开支井没有得到有效削减,失业率居离不下,贫富差距拉大,机构庞大导致协调控制困难。

借鉴国际经验 推进国企改革

借鉴国际经验 推进国企改革

借鉴国际经验推进国企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的深化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目前依然存在着机制不活、效益不佳状况。

因此,继续推进国企改革,全面巩固改革成果势在必行。

从我国国企改革现状出发,分析各国国企改革的经验教训,力求為深化我国国企改革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标签:国企改革;外国;经验1 我国国企改革的历程及其效果1.1 改革历程第一阶段:从1978年底至1984年9月,为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工作阶段。

第二阶段:从1984年10月到1986年底,是实行以承包制为主体的多种经营方式的阶段。

第三阶段:从1987年到1993年底,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阶段。

第四阶段:从1994年开始,我国国企改革进入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阶段。

全国人大颁布《公司法》,标志着我国国企改革进入了第四阶段。

1.2 改革成效在经历了上述四阶段后,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但由于体系的不健全、运作的不规范等原因,国企数量虽然大大减少,也基本上都改成了股份公司形式,但效益却没有增长。

总之,我国国企改革的趋势是好的,但改革的成本和效果并不理想。

2 各国国企改革特点及问题分析2.1 英国英国是最早掀起国企私有化浪潮的国家,其改革的主要特征:一是私有化政策分阶段进行。

英国国企私有化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每阶段对应着不同领域或行业的企业。

如石油公司、铁路等亏损不严重的行业被置于第一阶段,天然气公司、钢铁、供水等亏损较严重及公用事业或自然垄断行业被置于第二阶段。

二是英国政府为了保证改革的平稳性,采取了多重配套措施。

其中以特别股权安排、照顾职工及分散小额股东的权益两项最为重要。

2.2 俄罗斯俄罗斯国企私有化改革特征主要有:一是国企私有化改革主要采取内部和外部私有化相结合,大、小私有化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二是采取了以无偿转让国有资产为重点的私有化改造方式。

三是除私有化改造外,俄罗斯还保留了部分国企并未实行改造,对这些国企主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管理等手段加以改造,强化了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机制,有助于国企走向市场,提高竞争力。

七个案例谈谈对公共事业管理政策的启示

七个案例谈谈对公共事业管理政策的启示

七个案例谈谈对公共事业管理政策的启示案例一:教育领域1. 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制定公共事业管理政策时需要关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问题,确保每个地区的学校都能获得足够的教育资源,避免贫富差距的扩大。

•政府可以通过建设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的示范学校,吸引有能力的教育人才前往偏远地区工作,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程度。

2. 教育标准与考核机制•公共事业管理政策应明确教育标准与考核机制,促使学校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政府应加强对学校的监管和评估,建立课程标准、教师培训和评估制度,确保教育质量的提高。

3. 支持创新与实践•公共事业管理政策应鼓励学校进行创新和实践,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

•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源,鼓励学校开展创新教育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案例二:医疗领域1. 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公共事业管理政策应注重提高基本医疗服务的水平,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医疗资源的投入,提升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降低就医费用,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2. 加强医疗卫生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政策应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政府可以增加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医疗质量评估和风险管理制度,严厉打击医疗乱象,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

3. 推动医疗科技创新•公共事业管理政策应鼓励医疗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政府可以建立医疗科技创新支持体系,加大对医疗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推动医疗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案例三:交通领域1. 建立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公共事业管理政策应注重建设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提升人民的出行体验。

•政府可以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优化交通路网规划,提高道路和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减少交通堵塞和拥堵。

2. 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政策应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管理,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和伤亡人数。

•政府可以强化交通执法和监管,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及其启示

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及其启示

30
党政论坛 2007年12月号
PARTY&GOVERNMENT
FORUM
当代行政
DIRECTED BY SHANGHAI PARTY INSTITUTE OF CCP & SHANGHA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正好符合这一要求。 4、纯民营模式 完全以独资的方式进入我国
3、用者付费制(USer Charging) 纯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 性、非竞争性特点,无法通过价格 机制来收取费用,承担成本。而现 实中存在的一些混合物品虽具有效 用的外溢性,但在消费上是可分割 的,成本可通过价格机制部分地收
2007年12月号 党政论坛 29
PARTY&GOVERNM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
1合同出租或合同承包contractingout合同出租即合同承包在西方公共行政改革中影响最大被誉为成效最为显着的改革措施之一其主导思想就是公共服务非垄断化政府确定某种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标准然后向营利机构非营利组织招标承包中标的承包商按与政府签订的合同生产公共服务政府用纳税人的钱购买承包商生产的公共服务这就是一般的合同承包
FORUM
当代行政
PARTY & GOVERNMENT FORUM
回,因此,该类公共物品可采取用 者付费制度。所谓用者付费,是指 家庭、企业和其他私营部门在实际 消费政府提供的服务和设施时,向 政府部门交纳费用,其关键要素是 付费取决于实际消费的服务量,不 消费不付费,多消费多付费,此做 法认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公众消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也要 适量交费。一般认为,付费制较适 用于那些可以由使用者自由选择的 服务项目,如医疗卫生、社会物业 及有线电视服务等。在美国,各级 政府都存在用者付费的制度,地方 政府采用这种制度更为普遍。

外国公共事业市场化改革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外国公共事业市场化改革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外国公共事业市场化改革经验对我国的启示摘要:我国公共事业领域自实施市场化改革以来,在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缓解地方财政紧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诸如政府管制不合理、城乡公共事业市场化发展不平衡、法律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

通过借鉴国外成功的改革经验,可以采取建立独立的公共事业管制体系、促进城乡公共事业一体化发展、构建完整的法律体系等措施来解决我国在公共事业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公共事业;市场化;管制公共事业属于提供公共产品的行业,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1],涉及极为广泛的公共利益。

公共事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民生活质量的高低,同时也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息息相关。

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英等发达国家率先开始了电信、电力、供水等领域的市场化改革。

20世纪90年代,针对自身公共事业的存在的系列问题,我国也开始了公共事业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进程。

市场化改革不仅降低了公共服务成本,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率,扩大了公共事业服务的目标人群,也精简了政府机构,缓解了地方财政不足,同时还推进了社会民主化的进程。

但我国公共事业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也渐渐显露出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通过借鉴国外成功改革经验并结合国情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公共事业的市场化改革对我国公共事业的市场化改革意义重大。

一、英美等发达国家公共事业领域市场化改革的成功经验1.管制机构相对独立英、美等国家根据自身特有的环境和条件,组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管制机构,这些机构的独立性主要体现为:依法设立;相对独立于政府部门;经费来源相对独立。

如美国的能源监管委员会一般由来自不同党派的5位专职委员组成,这些委员往往由总统提名、参议院任命并实行交错任期[2];英国的公共事业管制机构均由议会批准设立并于政府独立。

管制机构的独立性能够避免管制部门受其他权力机关的左右,保证能够公正独立的行使监督管理的权力。

公用事业民营化读书笔记

公用事业民营化读书笔记

公用事业民营化读书笔记第一篇:公用事业民营化读书笔记读《公用事业民营化及其行政规制初探》之小谈本书中的主要阐述的公用事业民营化的一些观点,其中主要阐释功用是民营化改革的浪潮其中的详细介绍对我的论文很有帮助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公共行政改革运动,浪潮汹涌,迅即席卷全球。

这次公共行政改革的主题在于“体现了政府的退缩和市场价值的回归”,于是“更多地依靠私人组织,更少地依靠政府来满足社会的需要”的民营化方式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民营化的优势在于不仅使政府卸去了过多的不必要的职能,而且充分发挥了公民、企业与社会的力量,从而实现社会治理下的共赢,正如美国学者萨瓦斯所言的“民营化不仅是一个管理工具,更是一个社会治理的基本战略。

它根植于这样一些最基本的哲学或社会信念,即政府自身和自由健康社会中政府相对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适当角色。

民营化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更好的政府,更美好的社会。

”一般认为,民营化源于 1979年撒切尔政府基于新自由主义的意识而雷厉风行推行的公营事业民营化运动。

而此后。

有些国家如美国里根政府则竭力要求政府的部分功能实现民营化。

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公用事业的民营化,因为“民营化的一种更为专门的形式旨在改善政府作为服务提供者的绩效。

这包括打破不必要的政府垄断,在自来水供应、街道清扫、垃圾收集处理、公园和树木维护等公共服务供给中引进竞争。

”所谓公用事业,是指邮政、电信、供电、供水、供气、供热和公共交通等为公众提供产品、服务或由公众使用的业务或行业。

如依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用事业法典》的规定,公用企业包括所有为公众或公众的一部分提供服务或商品的电力公司、燃气公司、自来水公司、电话公司、电报公司、运输公司、石油管道公司、污水处理公司、供热公司和桥梁通行费征收公司等。

在我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关于禁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中,将公用企业定义为供水、供热、供气、邮政、电讯、交通运输等公用事业或行业的经营者。

公共事业管理的案例研究与经验总结

公共事业管理的案例研究与经验总结

公共事业管理的案例研究与经验总结公共事业是指为满足公众生活中的基本需求而提供的服务,包括水、电、气等公用设施和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公共事业管理涉及到公众利益的维护和提升,因此其管理必须具备高效性、透明度和责任感。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案例进行研究,并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教训。

一、案例研究1. 公共供水管理案例:某城市供水公司在过去几年中面临着供水不稳定、供水质量不达标等问题。

通过对该案例的研究发现,管理团队的能力不强、设备更新不及时以及水资源管理不合理是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

解决方案包括加强人员培训、提升设备维护与更新水平、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管等。

2. 公共交通管理案例:某城市公交公司的不良服务和不合理的运营计划导致乘客投诉激增和运营效率低下。

通过对该案例的研究发现,管理层缺乏对乘客需求的准确理解、运营计划不合理和员工培训不足等是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

解决方案包括加强市场调研,优化运营计划和加强员工培训等。

二、经验总结在公共事业管理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和教训:1. 强化管理团队的能力:合适的管理团队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关键。

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良好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定期培训和学习,提高管理团队的能力和素质,以应对各种管理挑战。

2. 加大投资力度:公共事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政府和企业应增加对公共事业的投入,确保设备及技术的更新和维护,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

3. 提升服务质量: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管理者应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关注公众需求,解决问题,并加强与用户的沟通与互动。

建立有效的投诉受理机制和快速响应机制,及时解决问题,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 加强监管与监督:政府应该加强对公共事业的监管与监督,确保公共事业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公共事业企业的考核,严格执法,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5.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一定范围内,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可以促使公共事业企业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用事业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启示所谓公用事业,是指电信、供电、供水、供气、供热和公共交通等为公众提供产品、服务的行业。

公用事业通常都是自然垄断性比较显著的基础设施行业,同时又是具有明显公益性的行业。

传统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公用事业都是由政府直接投资、垄断经营的。

直到20世纪70年代,英国等发达国家以民营化为导向对公用事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并形成了波及全球的改革浪潮。

发达国家的改革经验和成效表明,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不仅有助于降低政府成本,而且能改善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这些国家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公用事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从经济学的角度观察,公用事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征: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性质。

公用事业对网络的依赖性决定了其自然垄断的特点:一方面,网络是公用事业固定成本的主要部分,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性;另一方面,公用事业生产的主要环节高度垂直相关,主要产品结合紧密,又具有明显的范围经济性。

这两个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公用事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具有弱增性,即由一家企业生产全部产品或多种产品比由多家企业生产成本更低。

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

公用事业产品与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生活质量直接相关;作为要素投入,公用事业产品还关系到其他行业能否正常、稳定地组织生产活动。

也就是说,公用事业与生产生活的费用以及生产生活的普遍性、安全性、连续性、便捷性直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具有较强的公益性。

具有较强的资产专用性。

公用事业需要巨额投资,这些投资形成的资产专用性很强,一旦投资就难以挪作他用,沉淀成本很大。

所以,只有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建设网络才可能产生规模经济,这又使公用事业投资具有一定的区域特性。

公用事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需要同时承载相互矛盾的双重目标: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和企业利润最大化。

为了满足这两个目标,几乎所有国家都曾对公用事业采取了公共企业垄断专营的模式。

然而,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传统上属于自然垄断的公用事业,开始呈现出非自然垄断的特征,譬如电信业,随着移动通讯、微波和卫星传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包括市话、长话在内的许多电信业务,在不另建网络的情况下就可实现经营。

并且,在公用事业领域,也只有网络业务具有自然垄断性质,其他业务可以与网络分离。

这些变化使公用事业具有了竞争的性质和特点,为私人企业的进入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与此同时,在很多国家,公用事业部门垄断性供给的效果普遍不好,服务差,成本高。

因此,一些国家把公用事业中的竞争性部门和垄断性部门区分开来,让私人企业参与竞争性公用事业的生产和供给。

为了协调公用事业的社会目标与企业目标,不同国家有着差异性的改革模式,比较典型的是英、美、日三个国家。

英国的主要改革经验除了国有企业的固有弊端和政府财政负担外,20世纪70年代中期所发生的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这两大并发症,直接打击了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并促使英国政府采取“缩小政府边界”的政策,英国的公用事业改革便是这种政策的重大实践。

英国公用事业改革过程从引入竞争开始,最终达到私有化的目标。

英国电信业从20世纪80年代迈出其私有化的第一步,电力行业、天然气行业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私有化。

英国改革的成效比较显著:政府对公用事业的补贴完全取消,收入大幅度增长;通过竞争,电费、水价等不升反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服务企业的效益也有较大提高。

从改革的实践看,英国政府采取了三种主要形式:一是出售国有资产,主要形式是向公众发行股票以出售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从公共部门向私人部门的转移;二是放松政府管制,打破国家对产业的垄断格局,取消新企业进入产业的行政法规壁垒,这既可以在出售国有资产的情况下实现,也可以在不出售国有资产的情况下实现;三是通过特许投标、合同承包、鼓励私人部门提供可市场化的产品或服务,它不涉及资产所有权的转移。

具体选择哪种改革形式,决定于政府的目标和产业特点。

同时,英国也对监管体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主要包括完善法律、建立监管机构和加强社会监督。

健全法律法规。

1984年,英国政府颁布了《电信法》,废除了英国电信公司在电信业的独家垄断经营权,允许民营化;I986年颁布《煤气法》,废除了英国煤气公司的独家垄断经营权并进行民营化;1 989年颁布了《自来水法》,允许l0个地区自来水公司民营化;1989年还颁布了《电力法》,把电力企业分割为电网、分销和电力生产公司并允许民营化。

这些法律的颁布,使民营化改革具有了法律依据和实施程序。

建立独立的政府管制机构。

成立管制办公室,由负责各产业的国务大臣委任一名总监担任主任,并授予他们相当大的法定权力:总监与负责本产业的国务大臣协商后有权发放企业经营许可证,总监还有权根据具体情况修改企业经营许可证的一些条款,总监还对被管制企业的价格、质量、投资等方面具有较广泛的管制权力。

除此以外,英国还建立了包括“垄断与兼并委员会”和“公平交易办公室”这两个对所有产业都拥有监管权力的综合管制机构。

如果各产业的管制办公室和被管制企业发生冲突,总监可将发生冲突的事件提交“垄断与兼并委员会”裁决。

同时,“公平交易办公室”有权监督和调查被管制企业的反竞争或滥用市场垄断力量的行为。

而国务大臣则对管制机构与被管制企业的纠纷拥有最终裁决权。

重视社会监督。

政府在公用事业领域建立专门的消费者组织,由其代表消费者利益。

同时建立、健全听证会制度,在制定和调整涉及消费者、各利益集团的政策法规(特别是周期性调整管制价格)时,都必须实行听证会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美国的主要改革经验在美国,公用事业长期由私人垄断资本以家族或公司制企业来经营,公用事业企业主要受以公司法为主的私法的调节。

为了实现公用事业社会目标与企业目标的协调,政府对公用事业企业实施较为严格的管制政策。

因此,美国公用事业改革的重点不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而在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建立和政府管制的放松。

1978~1982年,美国政府对航空、铁路、运输业放松管制,并撤消了民用航空局;通信市场和有线电视的市场准入限制也被取消,拆分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1981年,解除了对石油价格的管制。

从1978年起部分放松对天然气的管制,1989年天然气管制完全取消。

放松管制的改革引发了竞争,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行业收益大幅提高,并提高了服务效率。

美国的公用事业改革也十分注重立法先行。

美国政府于1976~1982年仅在交通运输领域就颁布了《铁路振兴和管制改革法案》、《航空货运放松管制法》、《航空客运放松管制法》、《汽车运输法》、《铁路法》和《公共汽车管理改革法》等一系列法案,对交通运输企业的改革进行了规定。

199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电信法》,推动美国电信市场改革。

美国的监管法律坚持标准中立、程序固定、正式辩论和公开诉讼的原则,能较好协调不同利益集团的矛盾。

在管制的实施方面,美国政府建立了独立的监管机构,包括对跨州服务事业进行管理的联邦管制委员会以及只对州内服务事业进行管理的州管制委员会。

联邦管制机构(如州际贸易委员会、联邦能源管制委员会联邦通信委员会等)由5~7名中立的委员组成委员会,委员会下设担当行政事务的秘书处和反映消费者意见的听证会等组织。

州管制委员会组织大体上与联邦管制机构相同。

这些机构拥有三种管制权力:一是核发经营许可证,二是规定价格,三是核准企业组织的内部规章。

管制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是分开的。

日本的主要改革经验日本的公用事业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90年代后改革步伐加快。

日本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改革原有的国有企业,组建新的企业,使其自负盈亏,隔离其与政府的关系。

同时,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将竞争机制的建立与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同步进行。

如1987年4月对国家铁路公司实行民营化,将“国铁”分割为11个单位(包括6个客运公司和5个货运公司),各公司都实行股份制,通过各公司之间的竞争而提高经营效率,其结果不仅降低了票价,而且使“国铁”扭亏为盈。

日本政府在推进公用事业改革过程中也制定了许多法律,如《电力事业法)、《铁路事业法》、《电气通讯事业法》等,对企业的产品定价、信息披露等行为进行约束。

日本政府在管制改革方面最显著的特征是扩张性再管制:内阁官员都急于保护和扩张自己部门的管理权威,阻止管辖权被其他部门侵犯。

内阁官僚操纵改革过程以建立新的权威来源,或用新权力代替旧权力,内阁以使其自由处理权最大化的方式制定法律。

而且,法律还赋予政府区别对待市场参与者的能力。

这种官僚集权式的改革,是导致日本公用事业改革长期效果不明显的一个重要原因,并受到广泛置疑。

国外公用事业改革经验的启示从理论上讲,改革方式的选择依据应该是成本与收益的比较。

从对公用事业改革的实证分析来看,美国公用事业一直由私营企业负责,改革的核心是引入竞争机制和改革管制体系。

英国、日本等国公用事业在改革前由政府直接经营,它们的改革方式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引入竞争同时进行,并对政府监管体系进行改造。

总之,在公用事业曾实行国有化的国家,其改革的基本路径是按“国有企业一公共法人一公私混合企业一民营企业”进行,伴随着公用事业产权制度基础的变革,监管体系也相应调整。

日本的公用事业改蕈腈况就是属于这种类型,英国公用事业的改革也大体符合这种模式。

从各国改革的实践来看,公用事业监管体系一般包括管制机构、被管制企业以及保障管制活动健康有序运行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反垄断机构和反垄断法律。

我国的公用事业长期采用区域性垂直一体化结构,地方公用事业管理部门垄断本地区公用事业的所有环节,服务效率极低。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通信、电力、供水、供气、交通等公用事业提出了巨大的需求,原有公共部门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而政府一时又拿不出多少财力进行新的投资和建设,供需矛盾急剧恶化。

为解决这个矛盾,广东、上海、浙江等地开始探索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

中央政府也开始重视公用事业的改革,建设部于2002年12月发布了《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从2003年开始对各类资本全面开放公用事业行业。

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把推进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写进了党的决定,我国公用事业改革的步伐逐步加快。

但以民营化为导向的公用事业改革,在我国还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有必要认真吸取国外的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少走弯路。

英、美、日等国的改革经验,在以下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引入竞争机制与改革产权制度并行。

由于英国公用事业改革是与民营化相伴进行的,这就容易给人们一种假象,似乎民营化本身就能促进经济效率。

但从本质上分析,真正促进效率提高的是市场竞争。

英国民营化改革之所以能提升公用事业的服务效率,主要是因为英国政府以促进竞争作为重要改革目标。

虽然在某些产业、某个改革阶段,英国政府出于对政治因素的考虑,没有把提高市场竞争性放在首要地位,但从总体上分析,英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政策都是以增强竞争为主要内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