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

合集下载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概述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是指污染物在空气、水体和土壤等自然界中的传输、转化和积累等过程。

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与其在环境中的行为密切相关。

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对于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污染物的传输过程污染物的传输过程是指污染物从污染源排放后,经由空气、水流或其他媒介的运动,向环境中不同地点传播的过程。

污染物的传输途径包括大气扩散、水体流动和土壤迁移等。

大气扩散大气是污染物传输的主要媒介之一。

当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后,受气象条件、环境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因素的影响,污染物会通过扩散、沉降和干扰等过程进行传输。

大气扩散的主要机制包括对流扩散、稳定层扩散和净化作用等。

水体流动水体是许多污染物的重要传输路径。

污染物可以通过行河流、湖泊、河口到大海等水体流动的方式传输。

水体流动对污染物的传输速度和范围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流的流速、溶解度以及沉积物的携带都会影响污染物在水体中的传输。

土壤迁移土壤是污染物在陆地环境中传输的重要介质。

污染物可以通过淋滤作用、地下水迁移和土壤颗粒携带等方式在土壤中迁移。

土壤的通透性和质地决定了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速度和范围。

污染物的转化过程污染物的转化过程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经历化学、生物和物理等过程,发生化学反应或被生物降解、物理吸附等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化学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可发生各种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酸碱中和等。

化学转化可能会改变污染物的毒性,减少或增加其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生物转化生物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经由微生物的作用而发生转化的过程。

微生物具有各种代谢途径,可以降解或转化许多污染物,如有机物、重金属等。

生物转化对于环境中的污染物的去除和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

物理吸附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吸附作用是指污染物与环境介质之间的物理吸附过程。

污染物可以通过电化学吸附、表面吸附等方式与土壤颗粒、水体颗粒等相互作用,从而降低其在环境中的活性。

污染物的积累与富集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还包括其在生物体和环境介质中的积累和富集。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引言污染物是指那些不断通过人类活动排放到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包括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

典型的污染物主要包括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水体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和土壤中的农药等物质。

这些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和对环境的影响备受关注。

本文将重点讨论这些污染物在不同环境圈层中的转归和效应。

大气中的典型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燃煤、石油等燃烧过程,通过大气向土壤和水体传播。

在大气中,二氧化硫易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硫酸等强酸性物质,导致酸雨的形成,对植物和建筑物造成损害。

此外,二氧化硫还参与臭氧和颗粒物的生成,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氮氧化物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工业排放,对大气和水质均有影响。

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挥发性有机物反应形成臭氧,对人类健康影响较大。

此外,氮氧化物还是水体中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引起水华的产生,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

水体中的典型污染物重金属重金属是水体中的重要污染物之一,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

重金属如铅、镉等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具有较大危害。

它们在水环境中具有很强的持久性和蓄积性,易被生物富集,加重水体污染。

有机物有机污染物包括各类化学品,如农药、兽药和工业化学品等。

这些有机物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危害较大,有些有机物还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它们在水体中转移速度较慢,易富集在生物体内,引起食物链中毒现象。

土壤中的典型污染物农药农药是影响土壤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来源于农田施用。

农药中的有机氯、有机磷等成分易残留在土壤中,并渗入地下水和河流中造成污染。

农药对土壤生物和植物生长产生危害,也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总结与展望不同环境圈层中的典型污染物具有不同的转归和效应,但它们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以上是关于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的讨论,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生态风险评估

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生态风险评估

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生态风险评估一、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污染物指的是一些对生态系统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或物理物质的总称。

污染物在环境中存在的方式和运动过程,称为环境行为,是生态风险评估的基础。

具体来说,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空气行为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运动主要受到大气的动力学和化学因素的影响。

例如,气体污染物的扩散过程受到空气流动的影响,气体和颗粒物的化学反应会导致它们的转化和沉积。

2.水环境行为大多数污染物最终在水环境中沉积或溶解,它们的流动和漂移速度会受到水流的影响。

此外,水环境中的化学因素、水生生物和悬浮物的干扰也会影响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3.土壤环境行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行为主要与土壤结构和化学性质有关。

例如,pH值和有机质含量等因素会影响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吸附和释放。

4.生物环境行为污染物在生物环境中的行为受到生物吸收、代谢和转移的影响。

例如,有些污染物可能会被生物体吸收并转化成毒性更高的物质。

5.生态系统行为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包括其在不同环境介质(例如,大气、水、土壤和生物体)之间的转移和转化过程。

这些过程包括氧化、还原和光解等化学反应,同时生物体的凋亡和分解也会导致污染物的释放。

二、生态风险评估生态风险评估是对环境变化和生态系统影响的评估,以确定特定化学物质或其他污染源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和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生态风险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风险识别这一步骤确定了潜在的生态系统危害或损害来源,包括分析污染源、污染物和可能受到影响的生态系统。

2.剂量-响应分析剂量-响应分析是指分析不同污染物剂量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通过数据整合和不同条件下的模拟来评估风险和不确定性。

3.暴露评价评估生物和环境在不同时间段内受到的污染物暴露水平,以及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和运移规律。

环境监测、模拟和数学建模是评估暴露过程的主要手段。

4.风险特性分析通过对评估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识别和评估可能的风险,包括生态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等方面。

环境生物学

环境生物学

1、环境污染的分类:按环境污染的性质分为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按污染物的物理状态分为气体污染物、废水污染物、固体污染物;按污染方式分为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按环境要素分为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土壤污染。

2、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特点:具有环境残留持久性、具有环境迁移性和循环性、具有环境生物浓缩性、具有环境可转化性。

3、化学污染物的转化结果:被完全矿化、丧失或降低毒性、活化或加强毒性、改变毒性谱、生成更为复杂庞大的物质。

4、污染源按人类社会活动的功能分: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5、污染物进入环境的途径:人类活动过程中无意排放、人类活动过程中故意排放、工业三废。

6、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7、污染物存在的形态: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包括价态、化合态、结构态、络合态;按污染物的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分为单质、化合态;按污染物的物理现状和结构分为固体、流体(气体和液体)、射线等形态;按污染物的形态和功能特点分为离子态、代换态、胶体、有机结合态、难溶态。

8、生物浓缩系数的测定方法有:实验室饲养法、野外调查法、动力学方法。

9、生物测试的方式:根据生物测试所经历的时间长短分为短期、中期、长期根据试验溶液或试验气体给予方式分静止式、流动式根据生物测试中所用测试生物的物种分单物种、多物种、模拟生态系统根据生物测试中所用测试生物效应性质分毒性试验、积累试验、行为试验、三致试验、DNA损伤试验等根据测试的目的有多种分法10、表示毒性的常用参数:致死剂量或致死浓度、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最大无作用剂量、每日容许摄入量、最高容许浓度、最小有作用剂量、毒作用带、半数效应浓度、半数抑制浓度。

11、水环境污染可生物行为:回避行为、捕食行为、警惕行为。

12、生物联合作用的类型: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用。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概述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概述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概述一、引言污染物的释放已经成为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各种污染物经过排放后会进入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圈层,对生态系统及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

本文将探讨典型污染物在环境中的传播、转移和效应,以及可能的应对措施。

二、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大气是典型污染物传播的重要介质之一,大气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和颗粒物等。

这些污染物通过空气传播,对空气质量和气候产生影响,加剧全球变暖等问题。

三、水体环境中的污染物水体是另一个容易受到污染物侵袭的环境圈层,水中的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化学物质等。

这些污染物会对水质产生影响,损害水生态系统,威胁人类饮用水安全。

四、土壤环境中的污染物土壤是污染物的另一主要殖身之所,土壤中的化学污染物如农药、重金属等会经过降解或迁移导致土壤退化,影响农作物生长,还可能转移至水体和植物中造成进一步危害。

五、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效应部分污染物会在环境中富集,并通过食物链逐级向上转移,最终积累到高级食物链中,造成食物链中生物的富集,例如水中生物体内富集的汞会对食肉动物和人类造成毒害。

六、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危害是综合而复杂的,除了直接影响生物生长繁衍外,还可能破坏物种的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

七、应对污染物的措施为了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采取有效的污染物控制和治理措施至关重要。

这包括加强污染源监管、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实施循环经济等举措,共同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八、结论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传播和效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应对污染物,以保护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NSAttributedString以上是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的概述,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环境中有机氯化物类化学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研究

环境中有机氯化物类化学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研究

环境中有机氯化物类化学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研究一、引言有机氯化物类化学污染物以其毒性强、易残留等特点在环境中备受关注。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和医药领域,但是它们同时也是环境和人类的一大威胁。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有机氯化物类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包括它们的降解、运移和残留。

二、有机氯化物类化学污染物的分类及特点有机氯化物类化学污染物是指含氯基团的有机物质,被广泛用于土壤消毒、杀虫、蚊蝇防治等方面。

它们的主要分类包括三类:多环芳烃类、单环芳烃类和脂类。

其中,多环芳烃类包括六六六、滴滴涕、NDD等,单环芳烃类包括三氯苯、四氯苯等,脂类包括光氧化加氯产物和其他环己烯类。

有机氯化物类化学污染物具有毒性强、生物寿命长、易残留等特点,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例如,滴滴涕是人类致癌物质之一,六六六则会影响神经从而产生中毒症状。

三、有机氯化物类化学污染物的降解机制及影响因素1. 有机氯化物类化学污染物的降解机制有机氯化物类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降解机制主要有微生物降解、光化学降解、酶催化降解以及化学还原降解等方式。

2. 影响有机氯化物类化学污染物降解的因素:(1)环境中温度、湿度和pH值等条件对有机氯化物的降解有着重要影响。

温度高、湿度充足、pH值在6-8之间时,有机氯化物的降解速度会更快。

(2)有机氯化物的降解过程受到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不同微生物群落的降解能力不同,而且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对有机氯化物的降解有着关键作用。

(3)有机氯化物化学结构对降解速度也有着较大影响,不同类型的有机氯化物降解速度不同。

四、有机氯化物类化学污染物的运移规律及影响因素有机氯化物类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运移规律包括水相迁移、土壤迁移、气相迁移等。

土壤的物理性质、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有机氯化物本身的溶解度和亲水性等因素均会影响其中的运移规律。

五、有机氯化物类化学污染物的残留与生态风险评估有机氯化物类化学污染物的残留主要分为土壤残留、水体残留和生物残留等。

污染物排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与治理措施

污染物排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与治理措施

污染物排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与治理措施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污染物排放已成为世界各地普遍面临的问题。

污染物排放对环境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破坏了生态平衡以及危害人类健康。

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势在必行。

一、污染物排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1. 大气污染:工业排放的废气中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通过大气扩散传播,导致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

雾霾天气不仅危害健康,还对植物生长和农作物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2. 水体污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和重金属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导致水质受到破坏。

水体污染不仅使得水资源短缺,还会引发水生态系统崩溃,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

3. 土壤污染:工业排放的废弃物和农药残留物等会渗入土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土壤污染不仅威胁农业生产,还会造成食品链中农产品的污染,进而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二、污染物排放治理措施1. 排放限制与监管: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确立严格的排放标准,监管企业和个人的污染物排放情况。

对超标排放行为进行处罚,并鼓励企业采取减排措施。

2. 清洁生产: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改进工艺流程,减少或回收利用废物和废气。

通过加强节能减排,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和环境的最小损失。

3. 能源结构转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煤炭等传统高污染能源的依赖。

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带来的排放。

4. 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研发更先进的污染物治理技术。

例如,对污水处理进行技术改进,提高去除有害物质的效率;研究开发新型过滤材料,减少大气中的颗粒物。

5. 增强公众环保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环保意识。

鼓励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个人行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污染物排放治理的挑战与前景污染物排放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技术门槛较高、治理成本较高以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等。

环境污染物的化学行为和生态学效应

环境污染物的化学行为和生态学效应

环境污染物的化学行为和生态学效应现代社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已经对环境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污染的源头和类型繁多,但大多数都与化学物质有关。

本文将探讨环境污染物的化学行为和生态学效应。

一、化学行为1. 有机物污染物有机物是指含碳的化合物,是环境污染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些有机物是天然的,如叶绿素,生物胺等,但更多的是合成的,如石油和淀粉材料。

这些有机物容易渗透到地下水中,但它们也经常被土壤分解和氧化,以CO2和水为最终产物释放到大气中。

然而,约2%的这些有机物是非容易分解的,如环境荷尔蒙和多环芳烃,它们可以积累在生物系统中并越积越多。

其中最突出的例子是PCB(H-14多氯联苯),这是一种异常稳定的有机物,可以在水中存在达数十年之久,且可在有毒氯的生产工业过程中产生。

PCB中的氯原子具有类似于醇类中的羟基或吡啶环中的氮原子的极性。

因此PCB对水生生物有较强的毒性。

2. 无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包括金属元素和盐类。

工业进程中很多金属被大量排放到环境中,其中最常见的是铅,汞和铬。

这些金属会在生物系统中积累,并在细胞中占据其它离子的位置,导致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或细胞壁的变形。

水环境中铬6价离子和硫酸氢沸石类物质化合物的组合可以产生毒性更强的Cr(VI)化合物,它对人体神经系统有很强的毒性。

3. 残留农药和化肥残留农药和化肥的化学行为与有机污染物类似。

化肥中含有高浓度的氮和磷,使它们成为海洋和淡水环境中藻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

一些农药,特别是高滴定的有机磷酸盐,可以渗透进地下水,对水源造成严重污染。

在生物系统中,这些有机磷酸盐会被氨解酶降解成有毒的酰胺和其他化合物,对人类和动物的神经系统造成伤害。

二、生态学效应1. 化学物质的毒性和生态效应在生态系统中,污染物对生物和地理过程的影响可以导致严重且不可预测的后果。

它们会在食物链中积聚并对高等生物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任何生物对污染物的敏感程度都不同,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由基因决定,但环境的特定因素也会产生影响。

重金属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生态风险评估

重金属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生态风险评估

重金属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生态风险评估重金属污染是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

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和传递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导致了许多有害的生态风险。

因此,准确评估重金属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生态风险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理解重金属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们的来源和排放途径。

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排放,以及农药和肥料的使用。

这些污染物通过水体、大气和土壤的迁移和转化,进入环境中的生物体。

在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颗粒的大小和组成,以及环境中的微生物活动等。

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过程主要包括离子交换、表面吸附、沉积、溶解和沉积等。

这些过程影响了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迁移速度。

此外,重金属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估也是至关重要的。

生态风险评估是用于评估污染物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潜在威胁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重金属污染物的潜在生态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这些风险。

生态风险评估通常包括四个步骤:问题定义、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沟通。

问题定义阶段确定了需要评估的重金属污染物、目标生态系统和评估范围。

风险评估阶段利用现有的数据和模型来评估重金属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风险。

风险管理阶段包括制定和实施减轻和管理风险的措施。

风险沟通阶段包括向相关利益相关者和公众传达评估结果和管理决策。

在重金属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估中,一些关键的参数需要考虑。

例如,我们需要评估重金属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以及它们对生物体的生物累积和生物放大作用。

我们还需要考虑生态系统的特征,如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和生态系统功能。

这些参数的准确度对于评估重金属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至关重要。

当我们评估重金属污染物的生态风险时,还需要考虑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可能来自于数据的不完整性、模型的简化和参数的变异性。

因此,我们需要使用统计方法和敏感性分析来评估不确定性,并提供可靠的风险评估结果。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生态效应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生态效应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生态效应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加速发展,人类生产的各种物质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其中就包括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简称POPs(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是指那些在环境中很难被降解、分解,远距离传输和积累在生态系统的多个不同层次中,而且对生物有毒效应并可能产生垂直转移的有机物质,如环境中的农药、工业药、余氯、棕地球花、六价铬等。

一、POPs的环境行为POPs难以降解的特性使其在环境中存留的时间长,生态效应显著。

它们主要是因为大气、水、土壤、微生物、生物等多种环境因素影响而分布到环境中的,并且经过远距离传输而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生态系统中。

这种分布不仅影响了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还对全球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1.大气环境:大气中的POPs主要来自于燃煤、焚烧和铁路运输等人类活动,其中包括有机污染物和硫氧化物等。

它们在大气中的浓度高低由天气和气候的变化、温度、湿度、湍流等环境因素控制。

可以通过长距离传输、迁移、运输和沉积的方式而达到其它区域,进而影响其它环境系统。

2.水环境:水环境是POPs的另一个主要蓄积地。

POPs通过工厂生产、木材加工、礦山开采等活动,逐渐污染了河流、湖泊、地下水和海洋等水体。

另外,POPs还会由大气沉降到水体中,在水中积累达到更高的浓度。

3.土壤环境:农业和工业是POPs在土壤中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中主要为农药、残留物、和印刷油墨等。

在土壤,这些化合物通常择居在有机质和残留物中,且范围较宽。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不仅会对土壤中的微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损害,而且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类食物系统中,影响人类的健康。

二、POPs的生态效应POPs的残留和积累造成了严重的生态效应,从而逐步影响生态系统。

多个国际机构、专家学者经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认为,POPs的生态效应包括了:1.对生物体的致癌、免疫、神经系统影响:大多数POPs分子结构稳定,毒性强,根据实验证明,它们能够影响生物的健康,引发癌症,损伤免疫系统,损害神经系统等。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研究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研究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研究污染物是指在环境中存在的一种或多种物质,可以对环境和生态造成损害。

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是指在环境中,污染物从源头逐渐扩散到周边环境,并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

一、污染物迁移的途径在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有三种途径:空气、水、土壤。

其中水是污染物最主要的传输途径,因为水可以在运输中带走大量的污染物。

然而,大气也可以被用于传送多种气态和颗粒物的污染物。

土壤则是一个复杂的传输途径,会取决于土壤类型、厚度和含水量等多种因素。

二、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转化在环境中,污染物不仅会随着空气、水、土壤等介质传输到不同的位置,还会经历一系列的生物化学转化,使它们的性质和毒性发生变化。

污染物生物化学转化的类型包括氧化还原、酸化碱化、分解和合成等。

(一)氧化还原氧化还原是指污染物中的某些元素,在环境中受到氧化还原作用而发生的电子转移过程。

例如,常见的重金属铜和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使其在环境中的毒性和可溶性产生变化。

(二)酸化碱化酸化碱化是指一些污染物物质在环境中发生的酸碱反应。

例如,一些酸性物质,比如硫酸和硝酸,可以通过大气降雨的形式,被输送到周边的环境中,从而引发土壤的酸化现象。

(三)分解和合成分解和合成是指污染物物质在环境中经历的一种物质分解和合成的路径。

这种变化可以是生物学的,也可以是非生物学的。

例如,一些氯酚类化合物可以被细菌在土壤中分解,从而减轻它们在环境中的毒性。

三、污染物迁移与转化的影响污染物迁移与转化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

当污染物进入自然环境时,会给环境造成影响,有的是立即的影响,有的是逐渐积累的影响。

在立即的影响方面,污染物可以对施放它们的环境产生直接的毒性影响。

在积累的影响方面,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积累到环境中。

例如,一些化合物会在植物体内积累,有些化合物则会在食物链中积累。

此外,污染物迁移和转化还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

例如,摄入受污染的水和食物可以导致健康问题,比如呕吐和腹泻等。

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的污染物迁移行为研究

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的污染物迁移行为研究

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的污染物迁移行为研究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有效治理环境污染成为当今社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而环境污染治理的关键之一是了解污染物迁移行为,从而精准掌握环境污染的源头,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理。

一、污染物迁移行为的特点污染物迁移行为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运动和转化过程,主要包括输送、扩散、沉降、迁移和转化等过程。

污染物迁移行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复杂性:环境中的污染物迁移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地下水、气象等,因此污染物的运动和转化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

2. 不确定性: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行为是一个动态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因此很难进行精确的预测和控制。

3. 非线性:环境中的污染物迁移行为是一个非线性动态系统,其行为和性质可能存在不同层次和时间尺度上的复杂性和非线性。

二、污染物迁移行为的研究方法为了有效治理环境污染,需要对污染物的迁移行为进行深入研究。

目前研究污染物迁移行为的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数学模型和地质地球化学方法等。

1. 实验研究:通过设计不同情境下的模拟实验,研究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等环境中的运移、扩散、沉降等过程。

2. 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一种预测和仿真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行为的工具,通过建立数学方程和计算模型,预测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扩散等情况。

3. 地质地球化学方法:通过研究地球化学特征和地质结构等因素,揭示污染物在地下水、土壤等环境中的迁移行为。

三、污染物迁移行为研究的意义污染物迁移行为的研究对于有效治理环境污染至关重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精准掌握污染源:了解污染物的迁移路径和过程,可以精准的掌握污染源,制定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2. 精准控制污染物扩散:研究影响污染物迁移行为的各种因素,可以在特定的治理阶段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扩散。

3. 促进风险评估:污染物迁移行为的研究可以为环境风险评估提供依据,预测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扩散和影响程度。

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归趋模式

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归趋模式
挥发作用
○ 沉积作用
有机毒害污染物环 境行为
转化过程
○ 生物降解作用 ○ 光解作用 ○ 水解作用 ○ 氧化还原作用
生物累积过程
○ 生物浓缩、放大作用
有机毒害污染 物归趋模式-基本假定
壹 贰
独立迁移转化过程研究
一. 单一过程从水环境消失速率之和为消失总速率 二. 每种过程速率为一级反应过程(总速率也是一级反应)。
分配系数-生物浓缩因子(BCF)
1
BCF或KB
2
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
浓度之比
3
BCF测量--平衡法、动力学的方法
4
例:
5
有机化合物在虹鳟肌肉中的logBCF与
logKOW有关
6
log(BCF)= 0.542logKOW +
0.124
7
log(BCF)与溶解度相关
8
虹鳟:
log(BCF)= -
有机毒害污染物归趋模式—转化
• RT = ∑Ri = [∑Ki][C]= KT[C]
○ KT = ∑Ki = KVM + Kb + Kp + Kh ○ KVM--挥发速率常数
• Kb--生物降解速率常数 • Kp--光解速率常数 • Kh--水解速率常数
○ 污染物消失的半衰期 ○ t1/2 = ln2 / KT
○ 有机化合物本身的化学结构、微生物的种类、环境因素(如温度、pH、反应体系的溶解氧等也能影响 生物降解有机物的速率)。
有机毒害污染物归趋模式--吸附过程
(有机化合物浓度很低)有机污染物在水与颗粒物(沉积物或生物群) 之间分配---分配系数Kp
○ Kp = Cs /Cw ----(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_王东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_王东利

表 2. 17 种有毒二 英(2, 3, 7 , 8-取代的 PCDD Fs)的毒性当量因子
PCDD
毒性当量因子(I-T EF)
PCDF
毒性当量因子(I-TEF)
2 , 3 , 7 , 8-TCDD
1.0
2, 3 , 7 , 8-TCDF
0.1
1 , 2 , 3 , 7, 8-P5CDD 1, 2 , 3, 4 , 7 , 8-H6CDD 1, 2 , 3, 6 , 7 , 8-H6CDD 1, 2 , 3, 7 , 8 , 9-H6CDD 1 , 2 , 3 , 4 , 6 , 7, 8-H7CDD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陆地生态系统的迁 移主要是通过空气-草地-食草动物-奶 肉-人
类的途径进行 , 致使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人 体和其它一些哺乳动物体内累积 , 如仅以二
英为例 , 假设奶牛和肉牛每天摄取干重为 15kg 的草类和饲料计 算得到的奶 牛和肉牛 的 PCDD Fs 日 摄 入 量 在 4.02 ~ 21.22ng ∑TEQ范围(表 1)[ 4 ~ 6] 。 人类是食 物链的最 高层次 , 人体有可能通过食用高脂动物性食 品包括海洋生物和陆生生物等而在体内富集 高浓度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 特别是人乳中 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哺乳期通过乳汁传递 给下一代 , 幼儿有可能暴露于母乳中相对高 浓度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 所以欧美日本等 发达国家已在进行人体中有机氯农药 、PCBs 、 PCDD Fs 和多溴联苯醚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的检测项目 , 旨在考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 妇女儿童产生的潜在不良影响 。如美洲一对 孪生子通过哺乳而摄入的 PCDD Fs 和共平面 多氯联 苯的量估 计为 115ng ∑TEQ[ 7] 。 我国 中国科学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科研单位 曾开展过母乳中六六六 、DDT 等有机氯农药 的污染调查研究项目 , 结果表明自从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停止生产和限 制使用有机氯农 药以来 , 人体中有机氯农药的总体水平呈下 降趋势 。 但对人体中其它持久性卤代有机污 染物特别是 PCDD Fs 和多溴联苯醚等的检测 由于技术原因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 。

新型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生态效应研究

新型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生态效应研究

新型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生态效应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难题。

新型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生态效应研究是环境科学领域的热点话题。

一、新型污染物的定义及类型新型污染物是指近年来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有着独特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的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分布范围广、数量多;2.毒性较强、残留时间长;3.不易降解、难以消除。

常见的新型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元素、药品、农药、塑料等。

二、新型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研究新型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取决于其环境行为,因此研究其环境行为对于了解其生态效应至关重要。

新型污染物在环境中存在的形式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其环境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迁移转化。

新型污染物可以通过空气、水和土壤等介质在环境中迁移转化,最终影响到生物体的健康。

2.毒性特征。

新型污染物的毒性特征包括急性和慢性毒性、累积和非累积毒性、生殖毒性等多种形式。

因此,对于新型污染物的毒性特征进行研究有助于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

3.降解转化。

新型污染物在环境中消失的速度非常缓慢,因此需要研究其降解机制和降解产物。

这有助于开发新型的净化技术和制定针对这些污染物的降解标准。

三、新型污染物的生态效应研究新型污染物的生态效应涉及到环境生态系统中的机理和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毒性。

新型污染物在环境中长期存在,会累积在生物体内,进而影响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2.生态连锁。

新型污染物的毒性会对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产生影响,造成生态连锁的损害。

3.物种多样性。

新型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大量存在会影响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

4.生境质量。

新型污染物对生态系统中的土地、水和空气等各个方面的质量造成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四、新型污染物的防治策略针对新型污染物,需要采取合理的防治策略,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安全。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规范的控制标准。

针对新型污染物,需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标准,对其排放量和浓度进行管控。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典型污染物包括空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土壤污染物,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空气污染物是指大气中存在的有害物质,例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颗粒物等。

这些污染物通常在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和能源生产过程中释放出来。

一旦排放到大气中,空气污染物会通过大气循环和沉降作用进一步传播和沉积。

在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可以受到气候、地形和风向等因素的影响。

空气污染物的转归与效应在大气层中主要表现为光化学反应和气溶胶形成。

光化学反应是指太阳辐射和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等有害物质。

臭氧对人体健康有害,可以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颗粒物,它们对能见度、气候变化和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对人体呼吸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水体污染物是指排放到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盐等。

这些污染物通常来自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

一旦进入水体,水体污染物会通过水流和沉积作用进一步传播和沉积。

在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可以受到水流速度、水体深度和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水体污染物的转归与效应在水体圈层中主要表现为生物富营养化和生物毒性。

生物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盐过剩,导致蓝藻和水华等有害生物过度繁殖。

这些有害生物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生物毒性是指水体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可能通过生物累积,进而影响整个食物链。

土壤污染物是指排放到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农药和化学物质等。

这些污染物通常来自工业废弃物、农业施肥和城市垃圾等。

一旦进入土壤,土壤污染物会通过土壤颗粒的吸附和水分的迁移进一步传播和沉积。

在土壤中,污染物的传播和沉积受到土壤组分和pH值等因素的影响。

土壤污染物的转归与效应在土壤圈层中主要表现为土壤质量下降和农产品安全问题。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与迁移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与迁移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与迁移污染物是指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它们可能会对人类、动物和植物造成危害,并且对自然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许多污染物是由工业、农业、交通以及家庭排放的废物产生的。

这些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与迁移非常复杂,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效应。

一、污染物的传输途径污染物在环境中的传输途径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多个方面。

其中,大气是污染物最主要的传输途径。

许多污染物从工厂的烟囱中排出,然后进入大气中。

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可以通过沉降、扩散、混合等方式向周围环境传播。

水体也是污染物的重要传输途径。

许多污染物从河流、湖泊和海洋中释放,然后通过水流的方式向周围环境传播。

土壤也可以传输污染物,在污染物释放后,由于土壤吸附和降解污染物的能力,会导致污染物在土壤中长时间停留。

最后,生物也是污染物的传输途径之一,许多动物吃了污染物的植物或水生物,会导致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扩散。

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环境的特点以及气象条件等。

污染物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主动性行为和被动性行为。

1. 主动性行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主动性行为指其在环境中的自发迁移,包括扩散、沉降、混合等。

扩散是指污染物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移动。

污染物分子在高温和高湿度下可以快速扩散。

沉降是指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沉降作用,通常是通过雨水和积雪降下来。

混合则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混合作用,通常是指不同化学物质之间的混合作用。

2. 被动性行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被动性行为指其在环境中的被加工转化,包括吸附、生物降解、化学反应等。

尤其是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作用很明显,土壤中的颗粒、质量密度以及电荷等特性,均会影响污染物的吸附效果。

化学反应可以改变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变得更容易被降解。

三、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会影响人类的健康,特别是对肺类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影响。

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_张学佳

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_张学佳

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张学佳1 纪巍2 康志军1 孙大勇1 单伟1 那荣喜1(1.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2.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摘 要 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一直是环保界研究的重点。

为此,简述了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存在状态,介绍了其在土壤中的迁移、吸附和降解行为,以及其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

全面了解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对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石油类污染物 土壤 吸附 迁移 降解0 引 言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其应用范围还在继续拓展,消耗量也日趋增大,石油的开采、炼制、贮运、使用过程中,由于工艺水平和处理技术的限制,大量含石油类物质的废水、废渣不可避免地排入了土壤,严重影响了土壤生态系统。

全面了解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弄清其在土壤环境中的分布、净化及迁移途径,将有利于消除和减少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滞留,对石油类污染物的防治、管理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 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环境行为及存在状态1.1石油类污染物的吸附、迁移和转化土壤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固-液-气-生物构成的多介质复杂体系,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主要有迁移、吸附和降解。

撒落在土壤表面上的石油类污染物会向土壤中入渗,并在土壤中残留。

由于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机和无机胶体、土壤动植物和微生物,使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过程,不断地被吸附、分解、迁移和转化。

一般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很弱,多被吸附聚集在表层土壤中,土壤表面的石油类污染物还可通过挥发进行自净。

污染强度较大且小分子烃类含量较高时,则可以迁移进入地下水含水层中。

1.2在土壤中的不同存在状态石油类污染物进入土壤后,由于其疏水性,土壤中绝大部分石油类污染物被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呈干态或亚干态的吸附。

除了吸附态以外,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还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存在于水相中,二是逸散于气态环境中。

PCB污染物的毒性机制及其环境行为特征

PCB污染物的毒性机制及其环境行为特征

PCB污染物的毒性机制及其环境行为特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类生产、生活以及农业、畜牧等活动产生的有机污染物不断增加,其中PCB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污染物。

PCB具有很强的毒性,会对人类及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本文就从PCB的毒性机制及其环境行为特征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 PCB的毒性机制PCB的毒性机制非常复杂,一般可分为两类: 直接毒性和间接毒性。

1. 直接毒性PCB直接毒性的主要表现为抑制或干扰神经与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体内的神经递质中含有大量的脂类物质,而PCB具有很强的脂溶性,能够在人体内累积并干扰神经递质的正常分泌与转运,导致神经与内分泌系统的失调。

同时,PCB的分子结构中含有氯元素,这些元素会干扰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进而对人体造成损伤。

2. 间接毒性PCB的间接毒性主要表现为其代谢产物。

PCB在体内代谢会形成一系列有害的分解产物,这些产物往往比原有的PCB毒性更大。

例如,代谢产物2,3,7,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TCDD)就是一种特别有毒的物质,它的毒性比PCB的毒性高出数倍,可引发多种疾病,如肝脏疾病、癌症、免疫系统疾病等。

二、 PCB的环境行为特征PCB在环境中的存在形式非常复杂,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排放、迁移和转化。

1. 排放PCB的主要排放来自于人类的生产和排放活动。

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

其中,直接排放是指PCB作为原料、中间体或垃圾时被直接排出; 间接排放则是指PCB作为材料或者垃圾被废水、废气等带走。

2. 迁移PCB在环境中会在空气、水和土壤中发生迁移。

其中,空气是PCB主要的传输媒介之一,它在大气中以气态存在,并随着风向扩散。

水是PCB传输的重要媒介之一,由于PCB具有极强的脂溶性,所以它很容易在水中积累,并沉积在水底。

土壤中的PCB主要来自于废弃物、工业排放和农药使用等活动,其中表面土壤的PCB含量比深层土壤要高。

3. 转化PCB在环境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其中较为重要的是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染源示意图
污染物的自然来源(Natural Source ) : 自然界向环境排 放,如:活动的火山或矿床。
污染物的人为来源(Artificial Source ) : 来自人类活动,影 响范围广、危害大,如工业三废
农业
交通
工业


工业污染源(点源、三废) 农业污染源(面源、农用化学品) 交通运输污染源(线源、水气污染、噪声) 生活污染源(三废、固废)


转化的结果:
两种可能:
污染物转化为无毒物质或易降解结构 污染物的毒性增强或转化为难降解结构
大气中的转化

大气中的转化:以光化学氧化、催化氧化反应为主 例一:光化学烟雾(Photochemical Smog)


光化学烟雾是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紫外 线照射下反应生成的多种污染物的混合物。

※光化学烟雾最具危害的两种物质是臭氧(O )和
3
过氧乙酰硝酸酯(peroxyacetylnitrates , PAN)。
例二:酸雨(Acid Rain)
图1-2光化学烟雾实例
图1-3光化学烟雾形成过程
NO2(微量) 刺激眼睛 NO2 + UV → NO2 * NO* 2 → NO + O O + O 2 → O3 O3 + NO → NO2 + O2 O3 + HC → ↓ 醛类及其它氧化物 醛类

※二次污染物:排入环境的一次污染物,由于自然
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的影响,其性质和状态 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的污染物。
如光化学烟雾、酸雨等
环境污染的特点


影响范围大 作用时间长 污染物浓度低、情况复杂 污染容易、治理难
第一节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一、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
络合态
几种重要的形态分类
离子态:活性大、毒性强、易于迁移 代换态:受质量法则制约,浓度高的离子可以将 浓度低的离子代换出来。 胶体:气溶胶(飘尘、烟气)、水溶胶、固溶胶 有机结合态:生物吸收累积起来的污染物:农残、 甲基汞 难溶态:风化和生物分解释放出来
污染物的分布

※污染物的分布

定义:主要是指污染物在环境多组分间分布,



络合配位体的数量、性质
二、 污染物的形态和分布(Form and Distribution of Pollutant)

※污染物的形态

定义:指环境中污染物的外部形状、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
的表现形式。

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包括(环境污染化学研究范畴)
价态,如Cr(VI)、 Cr(III) 化合态,如有机汞和无机汞 结构态,如同分异构体 α型,γ型六六六,PAHs结构

※迁移的定义:
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 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污染物进入环境的途径包括: (1)人类活动过程中无意排放, 如火灾 (2)工业三废 (3)人类活动过程中故意应用(pesticide) 注: 进入环境的污染物可以在各个环境要素(水、气、土) 中发生迁移并输送到很远的距离。污染物的长距离传送, 往往由局部性污染引发区域性污染甚至全球性污染,这 也是环境污染成为当代主要环境问题的原因之一。如 PCBs,CFCs运输到南极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三种迁移方式

机械迁移 (1)水的机械迁移作用 (2)气的机械迁移作用
(3)重力的机械迁移作用

物理-化学迁移 ★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的最重要的形式。
(1)溶解-沉淀作用、络合-螯合作用、吸附-解吸作用、氧化-还
原作用、水解作用 (2)化学分解、光化学分解、生物化学分解

生物迁移 通过生物的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所实现的迁移,是一种非 常复杂的迁移形式 例:生物通过食物链对重金属的放大积累作用
污染物(Pollutant)

污染物

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结构、状态和性质发生变化, 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物质。

生产性污染物和生活污染物

当某种物质(有用的或必须的)成为污染物时,必须 在特定的环境中达到一定数量或浓度,并且持续一定 的时间。 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由人类活动直接产生,自污染源直 接排入环境后,其物理和化学性状未发生变化的污染 物。
※影响迁移的因素

内部因素

污染物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组成该物质的元素所具有的组成化
合物的能力、形成不同的电价离子能力、水解能力、形成络合物 的能力、被胶体吸附的能力

原子的电负性、离子半径、电价、离子电位和化合物的键性、溶
解度等都是影响迁移的主要理化参数。

外部因素

酸碱条件
氧化-还原条件 胶体的种类、数量
发生改变。如:酸雨、光化学烟雾、土壤酸化等。

※环境物理效应:环境污染导致环境物理因素
发生改变。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颗粒物的污染、
噪声污染等。
污染源(Pollution Source)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称为污染源。
它通常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 物质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本章将讨论以下内容:
1. 2. 3.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富集
环境污染概述
1.1什么是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 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发 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 象。

环境污染的分类
废气污染 生物污染 按污染物性质 化学污染
物理污染 按污染物形态 废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辐射污染
环境效应——环境污染所导致的环境变化

※环境生物效应:指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
生态系统变异的结果。如:恐龙的灭绝、水利工程、
森林砍伐、急性与慢性效应。

※环境化学效应:环境污染导致环境化学因素
不仅指在环境空间的浓度分布,而且还指污染
物不同形态、不同相态之间的分配。

例:图1-2和图1-3表明了污染物在水生生态系
统和陆生生态系统各组分间的分布。
三、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化 Nhomakorabea※转化的定义
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 变形态或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转化的形式 物理转化:蒸发、渗透、吸附 化学转化:氧化还原、水解、光化学—最为普遍、 常见 生物转化:通过生物的吸收和代谢作用而发生的变 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