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课堂笔记(新)
科学五年级上册课堂笔记
科学五年级上册课堂笔记一、生物与环境。
(一)种子发芽实验(一)- 实验目的:探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适宜的条件。
- 实验材料:绿豆种子、盒子、纸巾、水等。
- 实验步骤。
- 准备好6个盒子,每个盒子里铺上同样的纸巾。
- 在每个盒子里放入3颗绿豆种子。
- 1号盒子不浇水,保持干燥;2号盒子浇适量的水,使纸巾湿润;3号盒子浇很多水,让种子浸泡在水中。
- 将1 - 3号盒子放在有阳光的地方,4 - 6号盒子放在黑暗的地方,4号盒子不浇水,5号盒子浇适量水,6号盒子浇大量水。
- 实验现象:几天后,2号和5号盒子中的种子发芽了,其他盒子中的种子发芽情况不理想。
1号和4号盒子因为缺水,3号和6号盒子因为水分过多,种子发芽受到抑制。
-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分,而且光照对种子发芽影响不大。
(二)种子发芽实验(二)- 实验目的:进一步探究种子发芽所需的其他条件,如温度、空气等。
- 实验材料:绿豆种子、透明塑料盒、湿纸巾、冰箱等。
- 实验步骤。
- 准备两个透明塑料盒,都铺上湿纸巾,放入等量的绿豆种子。
- 一个盒子放在常温(20℃左右)的室内,另一个盒子放在冰箱里(温度较低)。
- 观察两个盒子里种子的发芽情况。
- 实验现象:常温下的种子很快发芽了,而放在冰箱里的种子很长时间都没有发芽。
-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低不利于种子发芽。
同时,种子发芽也需要空气,如果把种子完全密封起来,种子也难以发芽。
(三)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 实验目的:了解绿豆芽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 实验材料:绿豆芽、花盆、土壤、水等。
- 实验步骤。
- 把绿豆芽分别种在两个花盆里,一个花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个放在阴暗的地方。
- 两个花盆都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 实验现象:在阳光充足地方生长的绿豆芽茎比较粗壮,颜色较绿,叶子比较宽大;在阴暗地方生长的绿豆芽茎比较细长,颜色较浅,叶子比较小。
- 实验结论: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阳光影响绿豆芽的形态和生长状况。
五年级课堂笔记上册
五年级课堂笔记上册1. 数学课堂笔记1.1 数的概念和加法运算数的概念:数是用来表示数量的概念,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加法运算:加法是数的一种基本运算,可以用来计算两个或多个数的总和。
1.2 减法运算减法运算:减法是数的一种基本运算,可以用来计算两个数之间的差值。
1.3 乘法运算乘法运算:乘法是数的一种基本运算,可以用来计算两个或多个数的积。
1.4 除法运算除法运算:除法是数的一种基本运算,可以用来计算一个数被另一个数整除的商。
2. 语文课堂笔记2.1 字的认识和拼写字的认识:字是语言文字的基本单位,具有独立的含义。
拼写:拼写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字母组合成正确的单词。
2.2 词的构成和辨析词的构成:词是由一个或多个字组成的,具有完整意义的单位。
辨析:辨析是指分清两个或多个相近词语的意义、用法和区别。
2.3 句子的结构和成分句子的结构:句子是由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的,具有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
成分:句子由主语、谓语等基本成分组成。
3. 科学课堂笔记3.1 自然界中的物质物质: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要素,具有质量和体积。
自然界中的物质:自然界中的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等形态。
3.2 生物的分类和特征生物:生物是指具有生命活动和生命繁衍能力的有机体。
分类和特征:生物可以按照生长形态、生活方式等特征进行分类。
3.3 地球的构造和地理位置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等构成,具有多样化的地貌和地质现象。
地理位置:地球位于宇宙中的特定位置,与其他星球和恒星相互关联。
4. 英语课堂笔记4.1 英语字母和发音英语字母:英语字母是英语书写系统的基本构成单元,共有26个字母。
发音:英语字母具有特定的发音规则,可以用音标来表示。
4.2 简单句和复合句简单句:简单句是只包含一个谓语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
复合句:复合句是包含两个或多个分句的句子,具有更复杂的结构和意义。
4.3 日常用语和交际技巧日常用语:日常用语是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和用语。
五上太阳课堂笔记批注
五上太阳课堂笔记批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太阳》课堂笔记批注整理如下:一、太阳课堂笔记批注之我会写:摄:shè(摄影、摄取、摄氏度)氏:shì(姓氏、氏族、和氏璧)殖:zhí(殖民、养殖、繁殖)粮:liáng(粮食、粮仓、粮草)炭:tàn(煤炭、竹炭、木炭)区:qū(地区、小区、区分)杀:shā(杀菌、捕杀、杀敌)菌:jūn(细菌、病菌、菌类)疗:liáo(治疗、疗养、疗效)二、太阳课堂笔记批注之形近字:殖(繁殖)植(植物)粮(粮食)浪(海浪)菌(真菌)茵(绿草如茵)三、太阳课堂笔记批注之多音字:差:chà(差不多)chāi(出差)chā(差别)传:chuán(传奇)zhuàn(传记)系:xì(关系) jì(系鞋带)切:qiè(密切)qiē(切磋)埋:mái(埋头)mán(埋怨)四、太阳课堂笔记批注之近义词:治疗——医治实际——事实密切——紧密繁殖——繁衍吸收——吸取飘浮——漂浮能力——本领利用——运用预防——防备温暖——暖和寸草不生——荒无人烟五、太阳课堂笔记批注之反义词:飘浮——沉没密切——疏远生存——消亡吸收——释放上升——下降光明——黑暗温暖——寒冷寸草不生——生机勃勃六、太阳课堂笔记批注之理解词语:寸草不生:连一点草都不生长。
形容灾害严重或土地贫瘠。
估计:根据某些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密切:关系近。
造句:他们俩来往很密切。
繁殖: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
水蒸气:气态的水。
常压下液态的水加热到100℃时就开始沸腾,迅速变成水蒸气。
凝成:凝结在一起。
漂浮:随风摇动或飞扬。
地层:地壳是由一层一层的岩石构成的,这种岩石层次的系统叫作地层。
杀菌:用日光、高温、过氧乙酸、酒精、抗生素等杀死病菌。
预防:事先防备。
治疗:用药物、手术等消除疾病。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堂笔记五年级上册科学(人教版)课堂笔记一、生物与环境1. 种子发芽实验(一)- 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作出假设:绿豆种子发芽可能需要水、空气、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 设计实验:- 控制变量法:- 研究水的影响时,设置一组有水,一组无水,其他条件(如空气、温度、种子数量等)相同。
- 例如:准备两个透明塑料盒,在盒底铺上纸巾。
一个盒中滴入适量的水使纸巾湿润(实验组),另一个盒中不滴水(对照组),分别放入相同数量(如3颗)的绿豆种子。
2. 种子发芽实验(二)- 实验结果:有水的一组绿豆种子发芽了,无水的一组没有发芽。
- 得出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 同时,通过其他类似实验发现绿豆种子发芽也需要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适宜的温度一般在20 - 30℃左右。
3.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设计:把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绿豆芽分别放在阳光充足和黑暗的地方。
- 结果:放在阳光充足地方的绿豆芽茎粗壮、颜色绿、叶片大;在黑暗处的绿豆芽茎细长、颜色浅黄、叶片小。
- 结论: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阳光影响绿豆芽的形态。
4. 蚯蚓的选择- 蚯蚓生活的环境:- 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 实验:在一个盒子的一半铺上湿土,另一半铺上干土,中间用纸板隔开,把蚯蚓放在中间。
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蚯蚓大多爬到湿土那边。
- 再做一个实验,把盒子的一半遮光,另一半不遮光,中间放蚯蚓,发现蚯蚓大多爬到遮光的一边。
5.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 概念: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 例如:草→兔→鹰,生产者(草)被消费者(兔)吃,消费者(兔)又被另一个消费者(鹰)吃。
- 生产者: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通常是绿色植物。
- 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其他生物为食的生物。
- 食物网:- 概念: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食物网。
- 例如:田野里有草、蝗虫、青蛙、蛇、鹰等生物,它们之间存在多条食物链,共同构成食物网。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物质变化:4生活中的物质变化》听课笔记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物质变化:4 生活中的物质变化》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学生能够识别并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实例,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理解并解释物质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方法,探究生活中物质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3.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导入教师行为:1.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图片或视频(如水的蒸发、蜡烛的燃烧、食物的腐烂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之处?”2.提出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变化的现象?它们是如何发生的?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学生活动:1.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或视频,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物质变化现象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直观的图片或视频展示,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一)识别物质变化教师行为: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或提供的相关资料,了解物质变化的分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提供一系列生活中的物质变化实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判断它们属于哪种类型的物质变化(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学生活动:1.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或资料,理解物质变化的分类标准。
2.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提供的物质变化实例属于哪种类型,并说明理由。
过程点评:通过分组讨论和判断活动,学生不仅巩固了物质变化的分类知识,还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促进了知识的共享和深化。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本质教师行为:1.选择几个典型的物质变化实例(如水的蒸发、铁生锈、食物烹饪等),设计实验或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表的变化:地表在变化》听课笔记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表的变化:地表在变化》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地表是不断变化的,识别并描述自然力量(如风、水、冰、地震等)和人类活动如何导致地表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分析原因和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尊重自然、关注环境变化的态度。
导入教师行为:1.1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展示地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如河流改道、山脉形成、沙漠扩张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地表为什么会发生变化?”1.2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地表变化的现象?能举出例子吗?”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经验。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看图片或视频,对地表变化的现象产生兴趣。
•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地表变化现象,如河流改道、建筑工地上的地貌变化等。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直观的视觉材料和贴近生活的问题,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
教学过程教师行为:2.1 自然力量导致的地表变化:•介绍风、水、冰、地震等自然力量如何作用于地表,形成不同的地貌特征。
•通过案例分析,如河流侵蚀形成峡谷、冰川移动塑造地形等,加深学生的理解。
2.2 人类活动导致的地表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人类活动如何影响地表,如城市建设、农业开发、矿产开采等。
•通过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模拟不同场景下的地表变化过程,增强体验感。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参与案例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在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中,积极发言,与他人交流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过程点评:•教学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地表变化的知识。
•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年级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课堂笔记
第一部分:四季之美概述四季之美,是我们身处自然环境中充满美好,让人心情愉悦的主题。
四季是地球公转和自转引起的气候周期变化的表现,每一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美丽之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四季之美的不同方面,包括春夏秋冬的景色、气候、风物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等。
第二部分:春天的美丽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大地回春,百花盛开。
在春天,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树木吐绿,鲜花盛开,这些美景无不让人心旷神怡。
春天的气候温暖宜人,是郊游踏青的好时节。
春天的美食也是绝世美味,比如春笋、嫩绿的蔬菜等等,给人们带来了美食的享受。
第三部分:夏天的美丽夏天是一个色彩斑斓、充满活力的季节。
夏日里,万物生长旺盛,树木郁郁葱葱,各种植物都散发出浓烈的芳香。
夏日的炎热天气也给人们带来了挑战,但正是这种炎热,让人们更加珍惜清凉的水、冰镇的饮料和凉爽的风。
而且,夏天也是人们出游旅行的旺季,各种水上活动和户外运动更是令人心跳不已。
第四部分:秋天的美丽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金黄的稻田、丰收的果实展现着一片片丰富的画面。
秋天也是色彩缤纷的季节,木槿花、菊花、桂花、红叶等植物都在这个季节绽放,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秋天的气候也是非常宜人的,人们可以尽情享受户外的运动,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温柔。
第五部分:冬天的美丽冬天是一个纯洁而安静的季节。
虽然冬天寒冷,但白雪覆盖的大地、银装素裹的树木却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冬天的美食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火锅、羊肉串等等,给人们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
而且,冬天也是一些冰雪运动的好时节,人们可以尽情享受滑雪、溜冰等运动带来的乐趣。
第六部分:总结和个人观点通过对四季之美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美丽之处。
春天的百花盛开、夏天的活力充沛、秋天的丰收收获以及冬天的纯洁安静,每一个季节都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在我看来,四季之美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美景,更是对生活的赞美和享受。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物质变化:3生锈》听课笔记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物质变化:3 生锈》听课记录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学生能够理解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种物质,铁生锈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知道铁生锈与水和空气等因素有关。
2.科学探究:能从颜色、光泽、导电性、是否被磁铁吸引等方面比较铁与铁锈,并作出它们是否为同一物质的判断;能设计对比实验观察铁生锈的条件,进而得出结论。
3.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二、导入教师行为:1.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生锈物品图片(如铁锅、铁钉、自行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大家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生锈的物品吗?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2.引导学生交流并分享自己在哪里见过生锈的物体,以及自己对生锈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学生活动:1.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生锈物品。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生锈物品图片,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一)观察铁和铁锈教师行为:1.提问:“铁锈和铁是同一种物质吗?我们如何验证?”2.指导学生从颜色、光泽、导电性、是否被磁铁吸引等方面观察并比较铁和铁锈。
3.提供实验材料(如铁片、铁锈、磁铁、电路检测器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验证。
学生活动:1.学生认真听取教师的指导,明确观察任务。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铁和铁锈在颜色、光泽、导电性、是否被磁铁吸引等方面的区别。
3.学生讨论并分享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种物质。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提问和实验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铁和铁锈的区别,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课堂笔记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课堂笔记1、制作“宇宙”模型1、人们常用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看不见的、或者是不易理解的事物和现象。
(P3)2、修改模型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转,这叫“”。
后来古希腊天文学家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学说。
(P5)2、地球方向与方向一致,即。
无论地球公转到什么位置,地轴的倾斜角度都保持不变。
(P5)3、地球的周期为,地球导致地球上、等。
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四季是由于地球公转、地轴倾斜使得太阳直射地球上不同区域形成的。
(P5)4、春季比较显眼的星座是;夏天比较显眼的星座是;秋夜比较显眼的星座是东北方的,它主要有颗亮星组成,形状像字母“”;冬季比较显眼的星座是。
(P5)5、太阳的寿命约为100亿年。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从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
(P5)6、光年是个。
1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1年时间走过的距离。
1光年约是千米。
(P5)7、天文学家发现,所有遥远的星系正远离我们的银河系而去,说明到目前为止,宇宙还在。
(P8)8、火星和地球最为相似。
2004年,“”号和“”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
航空航天大学的科研人员,已经设计了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P10)第二单元时间的脚步1、精确时间的步伐1、是现在最为准确的计时工具。
NISTF-1原子钟由170个部件组成,其中包括透镜、反射镜和激光器。
(P12)2、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工具是我国古代的。
(P13)2、钟摆的秘密1、1656年,有摆的挂钟诞生于的实验室内。
它是以发现的摆的摆动具有规律性这个原理为基础而发明的。
(P17)2、摆往返一次为;摆的快慢与有关,摆线越,摆动越,摆线越,摆动越。
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无关。
摆钟就是利用原理工作的。
(P17)3、小水钟1、水钟在又叫“”、“”。
根据它们的工作方式,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记录泄水的时间(),一种是记录注水的时间()。
五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太阳课堂笔记
《太阳》课堂笔记一、生字组词:寸:尺寸、寸步不离、尺竿见影、寸草不生相:互相、相机、相片、相貌止:停止、半途而止、正颜厉色、至高无上死:死亡、视死如归、为国捐躯、万死不辞际:天际、无边无际、生离死别、一望无际晶:晶莹、晶莹剔透、结晶、结冰萎:枯萎、萎靡不振、黄萎病、气馁藉:枕藉、慰藉、蕴藉、顾藉二、多音字:降:jiàng(降落)xiáng(投降)卷:juǎn(卷起)juàn(试卷)涨:zhǎng(涨潮)zhàng(涨大)三、近义词:寸草不生—荒无人烟、人迹罕至密切—紧密、严密广泛—普遍、辽阔研究—探究、琢磨估计—估量、推测探索—探究、寻求繁殖—繁衍、生育— 1 —预防—防备、防范四、反义词:温暖—寒冷强烈—微弱寸草不生—生机勃勃密切—疏远广泛—狭窄研究—敷衍估计—确定探索—停止繁殖—灭绝预防—感染五、词语搭配:研究问题研究报告探索奥秘探索新大陆预防疾病预防措施六、课堂笔记:1.问题导入:老师问学生知不知道太阳的一些常识和特点,学生们纷纷回答知道,但当老师问到太阳的体积和质量时,学生们都回答不出来。
于是老师告诉学生们太阳的体积和质量是地球的多少倍时,学生们都非常惊讶。
老师引导学生们从课本中寻找答案,并提醒学生们注意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通过这— 2 —种方法,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太阳的常识,还学会了如何通过文中的说明方法来解答问题。
2.小组合作:学生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太阳的了解和看法,并相互解答问题。
通过交流,学生们不仅拓展了自己的视野,还学会了如何相互合作解决问题。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老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言,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最后,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全班交流,鼓励学生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3.随文练笔:老师给学生们一些有关太阳的资料,并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掌握的说明方法,写一篇介绍太阳的文章。
学生们纷纷开始构思文章,并运用文中的说明方法进行写作。
在写作过程中,老师提醒学生们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条理性,并鼓励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出更加生动有趣的文章。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课堂笔记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1、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3、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三)1、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3、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四)1、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2、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五)1、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事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三、举例。
1、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④白杨树生长在多风的北方地区,所以树干长得十分高大。
⑤橘子树生长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南方才能结出甘甜可口的果实。
……2、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①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
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课堂笔记
第一单元从太阳系到无限宇宙1、制作“宇宙”模型1、人们常用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看不见的、或者是不易理解的事物和现象。
(P3)2、修改模型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转,这叫“”。
后来古希腊天文学家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学说。
(P5)2、地球方向与方向一致,即。
无论地球公转到什么位置,地轴的倾斜角度都保持不变。
(P5)3、地球的周期为,地球导致地球上、等。
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四季是由于地球公转、地轴倾斜使得太阳直射地球上不同区域形成的。
(P5)4、春季比较显眼的星座是;夏天比较显眼的星座是;秋夜比较显眼的星座是东北方的,它主要有颗亮星组成,形状像字母“”;冬季比较显眼的星座是。
(P5)5、太阳的寿命约为100亿年。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从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
(P5)6、光年是个。
1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1年时间走过的距离。
1光年约是千米。
(P5)7、天文学家发现,所有遥远的星系正远离我们的银河系而去,说明到目前为止,宇宙还在。
(P8)8、火星和地球最为相似。
2004年,“”号和“”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研人员,已经设计了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P10)第二单元时间的脚步1、精确时间的步伐1、是现在最为准确的计时工具。
NISTF-1原子钟由170个部件组成,其中包括透镜、反射镜和激光器。
(P12)2、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工具是我国古代的。
(P13)2、钟摆的秘密1、1656年,有摆的挂钟诞生于的实验室内。
它是以发现的摆的摆动具有规律性这个原理为基础而发明的。
(P17)2、摆往返一次为;摆的快慢与有关,摆线越,摆动越,摆线越,摆动越。
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无关。
摆钟就是利用原理工作的。
(P17)3、小水钟1、水钟在中国又叫“”、“”。
根据它们的工作方式,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记录泄水的时间(),一种是记录注水的时间()。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太阳教师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太阳教师课堂笔记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太阳教师课堂笔记(正文)一、太阳的基本概念太阳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天体之一,也是地球所绕行的恒星。
太阳的直径约为139.2万千米,体积占据整个太阳系的99.86%。
它由氢和氦等物质构成,通过核聚变的过程产生巨大的热量和光能。
二、太阳的外部结构1. 日冕日冕是离开太阳表面最外层的大气层,呈现出淡黄色或白色。
它主要是由气体和磁场组成的,可以肉眼观察到的时间主要是在日食时。
2. 日珥日珥是太阳边缘出现的一种发光现象,边缘通常呈现出红色或橙色。
这是因为太阳光在通过地球大气层时被散射,所以我们才能看到日珥。
3. 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上一种黑色的斑点,通常由于磁场的作用而产生。
它具有寿命短暂的特点,形状也多种多样。
三、太阳的内部结构1. 核心区太阳的核心是温度和压力极高的区域,温度可达到1500万摄氏度以上。
在核心区域,氢原子核会发生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2. 辐射区辐射区位于核心区之外,通过辐射的方式传输热量。
光子在辐射区中来回反射,最终逃离太阳并传播到空间中。
3. 对流区对流区是太阳的外部部分,热量通过不断的对流运动传输到太阳表面。
在太阳表面,通过对流区的运动形成了太阳表面上的“太阳颗粒”。
四、太阳的重要性1. 光和热能的来源太阳发出的光和热能为地球上的万物提供了生存的能源。
光和热的能量在地球上的分布和转化,支持了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维持了生物的生命周期。
2. 影响气候和天气太阳对地球的照射不仅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变化,还直接影响了地球的气候和天气。
太阳辐射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变化。
3. 提供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通过光能电池板等设备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利用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
五、太阳的探索和研究科学家们通过观测太阳表面、研究太阳光谱等手段,不断深入了解太阳的内部结构和活动规律。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脑:3保护我们的脑》听课笔记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脑:3 保护我们的脑》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科学知识:学生能够了解保护大脑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保护大脑的方法和措施。
2.科学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学生能够识别并避免伤害大脑的行为,学会简单的自我保护技能。
3.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自身健康的责任感,树立科学保护大脑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导入教师行为:•教师展示一组关于大脑受损后果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脑震荡、中风等,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提问:“看到这些图片或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保护我们的大脑如此重要?”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图片或视频,表现出惊讶、担忧等情绪。
•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对保护大脑重要性的初步认识。
过程点评:•直观的图片或视频导入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提问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保护大脑的重要性,为后续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教学过程教师行为:•讲解保护大脑的重要性,包括避免外伤、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方面。
•通过案例分析,如“长时间玩手机对大脑的影响”、“不良睡姿导致的颈椎问题”等,让学生认识到不良习惯对大脑的危害。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大脑,鼓励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
•邀请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结果,并进行全班交流。
•强调家长和学校在保护学生大脑健康方面的共同责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保护大脑的方法和措施。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在全班交流中,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倾听他人的意见。
•认识到保护大脑的重要性,并承诺在日常生活中采取实际行动。
过程点评:•教师讲解内容全面,结合实际案例,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相互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强调家校合作,有助于形成保护学生大脑健康的良好环境。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课堂笔记
一、课文内容概述
本课讲述了科学家们通过对动物速度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比猎豹速度更快的动物——旗鱼。
通过对比猎豹和旗鱼的速度,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我们要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未知。
二、生词解释
1. 猎豹:一种生活在非洲大陆的大型猫科动物,以速度著称,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
2. 旗鱼: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以其极快的速度而闻名。
3. 科学家:专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人。
4. 研究:对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5. 挑战:向权威或公认的观点提出质疑或反对。
三、课文重点句子
1.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有一种动物的速度比猎豹还要快。
2. 这种动物就是旗鱼。
3. 旗鱼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呢?
4. 经过测算,旗鱼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110公里。
5. 这是多么惊人的速度啊!
四、课文学习要点
1. 学习生词和短语。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是如何通过研究得出旗鱼比猎豹速度更快的结论的。
3. 学会用“挑战”这个词造句。
五、课堂活动
1. 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为什么科学家们要研究动物的速度?他们是如何得出旗鱼比猎豹速度更快的结论的?
2. 朗读课文: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3. 造句练习:请同学们用“挑战”这个词造一个句子。
例如:“我们要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未知。
”。
五年级上册22课四季之美课堂笔记
主题:五年级上册22课四季之美课堂笔记一、课堂内容概述1.本课程介绍了四季之美的主题,通过图文并茂的图片、老师生动的讲解、同学们的讨论以及小组合作活动,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四季之美的魅力。
二、课堂学习重点1.四季的轮回与变化2.不同季节的特点与景色3.四季交替的生活方式三、课堂学习方法1.观看多媒体图片展示,了解四季的景色变化2.老师讲解,学生倾听并记录重点3.分组讨论,共享对不同季节的感受与看法4.小组合作活动,比如绘画、写诗等四、学生的收获1.对四季的理解更加深入2.增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3.培养了观察、描绘四季之美的能力4.激发了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创造力五、家长的配合1.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参观各种自然风景,增加对四季的感知2.鼓励孩子参加和家庭有关的活动,增强对四季的体验和感受3.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创作,写诗、画画等,体验四季之美的乐趣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内容生动、形象,学生兴趣浓厚2.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3.小组合作活动值得鼓励,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和能力4.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户外实地考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四季之美的感知和理解。
七、总结1.孩子天生就对自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热爱,教师要善于利用自然资源,激发孩子对四季的兴趣。
2.四季之美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文学艺术,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思考和创作,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体会生活的美好。
3.四季之美,是无穷无尽的,教师要从孩子已知的地方出发,帮助他们不断扩展自己对四季的认识和经验。
八、未来展望1.四季之美不仅仅是一堂课,更是一门深入学习生活的科学,希望通过日常生活和学习,培养孩子对四季的终身热爱和体验。
2.学校可以增加四季主题的各种课外活动,比如户外郊游、摄影比赛、手工制作等,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四季之美。
3.希望学校和家长一起携手,共同努力,让孩子在这个年纪就能真正领略到四季带给我们的美好。
五年级科学上册课堂笔记
五年级科学上册课堂笔记每人必须背过1.通过钻探,可以探索到地球内部有什么?答:煤、石油、天然气、铁矿、铜矿、锌矿、水、无机盐等。
2.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
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用仪器把这些信息记录下来,进行分析研究,就可以推知地下物质特状态,和分布情况了。
3.科学家是利用(地震波)、(磁力)、钻探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进行探索的。
4.地球内部可划分为三层,地球最外面一层是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在它的下面是地幔,主要有(硅)(铁)(镁)等成分组成,它的核心部分叫地核,主要有(铁)和(镍)组成。
5.写出你研究火山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材料:三角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番茄酱受热后溢出来了。
实验结论:岩石受热形成岩浆,在薄弱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6.火山是怎样形成的?答: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岩浆像烧融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7.说出火山的利弊。
答:火山喷发在成空气污染,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但火山喷发过后,形成肥沃的土壤,能成为著名的风景区。
8.说出我国两次大地震的时间、地点。
答:1976年7月28日342分河北省唐山市,。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
9.地震是怎样形成的?答: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断裂,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震动,这就是地震。
10.地震发生前有什么异常现象?答:地下水位突然改变,动物惊恐不安等。
10.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办?答:地震发生时,应该立即切断电源、可燃气源,打开逃生出口。
2023年五年级上册课堂笔记
2023年五年级上册课堂笔记一、数学课1. 本学期的数学课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老师重点讲解了加减法的进位借位,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步骤,并引入了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 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很多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和竞赛,让我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愉快。
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数学知识的掌握,也提高了我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语文课1. 语文课主要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的学习、词语搭配和句子结构的分析等内容。
老师强调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常常邀请同学们共享自己的体会和想法。
2. 课外阅读也是本学期语文课的重要内容,老师推荐了一些适合我们芳龄段的优秀小说和故事,鼓励我们多读书,开阔视野。
三、英语课1. 本学期的英语课程主要围绕日常生活和学校生活展开,注重提高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老师以游戏、歌曲、小剧场等形式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2. 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一些英文绘本和简短的英文小故事,帮助我们在课外拓展英语知识,培养学习兴趣。
四、科学课1. 科学课重点介绍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如气象、水循环、动植物的特点等。
老师通过实验和观察让我们亲自动手,体验科学的乐趣。
2. 科学课还进行了一些有趣的团队合作活动,让我们学会团结协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我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动手能力。
五、社会课1. 本学期的社会课主要围绕着生活中的道德、礼仪、社交等方面展开,老师注重培养我们的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
2. 老师组织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带领我们走进社区、参观博物馆等地方,让我们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激发了我们对社会的认识和热爱。
本学期的课堂学习内容丰富多彩,老师们在教学中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视我们的全面发展。
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们不仅在学术上有了进步,也在品德、思维、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提升。
期待下个学期的学习,继续收获知识,成长成才。
在数学课上,我们不仅学习了加减法的进位借位,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步骤,还学习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运算规则。
五年级上册第7课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第7课课堂笔记一、导入1. 提问:你们知道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什么吗?在陆地上,猎豹是被公认的跑得最快的动物。
那么,它到底能跑多快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猎豹的速度。
二、生字生词1. 掌握本课的生字,如“鸵、鼠、冠、善、跨”等。
在本课中,我们将学习一些新的生字,包括“鸵”、“鼠”、“冠”、“善”和“跨”。
这些生字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理解本课的生词,如“鸵鸟、老鼠、冠军、擅长、跨步”等。
除了生字外,还有一些生词需要我们理解。
例如,“鸵鸟”是一种大型的鸟类,它的速度非常快;“老鼠”是一种小型的哺乳动物,经常被用来作为实验对象;“冠军”是指在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选手,表示他们在该领域中是最优秀的;“擅长”是指某人在某个领域或技能上具有特别的优势;“跨步”是指迈出步伐,通常用于形容速度很快的移动。
三、阅读理解1. 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不同动物的速度。
在课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动物的速度。
猎豹的速度非常快,超过了其他动物。
游隼的速度也非常快,仅次于猎豹。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动物的速度也很快,例如鸵鸟和老鼠。
2.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例如:“游隼向下俯冲时的速度更快,超过320千米每小时!”和“但是游隼向下俯冲时的速度要比其他常规时速快很多。
”等。
这些重点句子告诉我们游隼向下俯冲时的速度非常快,甚至超过了320千米每小时!同时,它也强调了游隼向下俯冲时的速度比其他常规时速要快很多。
这说明了游隼的速度非常惊人。
3. 通过阅读,回答以下问题:(a) 猎豹的速度是如何被描述的?(b) 游隼的速度是如何被描述的?(c) 还有其他什么动物的速度比猎豹更快?(d) 通过阅读本文,你有什么感受或启示?(a) 猎豹的速度被描述为非常快,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之一。
(b) 游隼的速度被描述为非常快,仅次于猎豹。
它向下俯冲时的速度更是超过了320千米每小时。
(c) 在课文中提到了游隼的速度比猎豹更快,但并没有提到其他动物的速度比猎豹更快。
五年级课堂笔记上册
五年级课堂笔记上册通常包含了学生在五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内容,包括各个科目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五年级课堂笔记上册的目录,供您参考:
语文:
1.课文阅读与理解
2.汉字书写与拼音
3.词汇积累与运用
4.写作技巧与练习
5.古诗词鉴赏与背诵
数学:
1.整数与小数
2.分数与百分数
3.代数与方程
4.几何与图形
5.统计与概率
英语:
1.词汇与语法
2.阅读理解与写作
3.听力训练与口语表达
4.文化背景知识介绍
5.日常会话练习
科学:
1.物质科学基础
2.生物科学基础
3.地球与宇宙科学基础
4.实验设计与操作技巧
5.科学探究方法与实践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课堂笔记上册应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和学生情况进行编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上册课堂笔记每人必须背过1.通过钻探,可以探索到地球内部有什么?答:煤、石油、天然气、铁矿、铜矿、锌矿、水、无机盐等。
2.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
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用仪器把这些信息记录下来,进行分析研究,就可以推知地下物质特状态,和分布情况了。
3.科学家是利用(地震波)、(磁力)、钻探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进行探索的。
4.地球内部可划分为三层,地球最外面一层是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在它的下面是地幔,主要有(硅)(铁)(镁)等成分组成,它的核心部分叫地核,主要有(铁)和(镍)组成。
5.写出你研究火山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材料:三角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番茄酱受热后溢出来了。
实验结论:岩石受热形成岩浆,在薄弱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6.火山是怎样形成的?答: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岩浆像烧融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7.说出火山的利弊。
答:火山喷发在成空气污染,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但火山喷发过后,形成肥沃的土壤,能成为著名的风景区。
8.说出我国两次大地震的时间、地点。
答:1976年7月28日342分河北省唐山市,。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
9.地震是怎样形成的?答: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断裂,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震动,这就是地震。
10.地震发生前有什么异常现象?答:地下水位突然改变,动物惊恐不安等。
10.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办?答:地震发生时,应该立即切断电源、可燃气源,打开逃生出口。
来不及逃出时,应选择到重心低,结实坚固的家具下躲避,用坐垫等较软物品保护好部。
10.火山、地震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火山是(岩浆)喷出地面形成的,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产生的。
但都是地球内部运动的外在表现。
10.请你写出制作卵石的过程。
答:用锤子把砖敲成碎砖块,放入成有水的大口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用力摇晃。
过一段时间后,碎砖块没了棱角,变成了圆形的。
14.自然界的卵石怎样形成的?答:高山上的岩石经过风化,滚落到上游河道中,在水流的搬运的过程中受到水流冲击和相互摩擦形成的。
15.温度会对岩石造成破坏吗?设计实验证明。
实验材料:酒精灯,页岩,燃烧钳。
实验过程: 1.用燃烧钳夹紧岩石,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2.加热岩石后马上放入水中,反复几次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往下掉碎屑。
实验结果:岩石在温度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破碎现象。
16.什么叫风化?位于地球表面或接近地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
17.什么叫矿产?答:岩石由矿物组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成为矿产。
17.常见的矿物油那些?答:常见的有(硫磺)(石墨)(石英)(滑石)(黄铁矿)斜长石(方解石)(金刚石)等。
19.请你举出三种能源矿产。
答:能源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有(金)(银)(铜)(铁)(铝),非金属矿产有(石英)(石膏)(滑石)20.煤是怎样形成的?答:很早很早以前,地球上的植物被埋入地下,由于巨大压力和适宜温度的作用,逐渐变为煤。
20.煤有哪些用途?答:作燃料,制燃料,制药,制杀虫剂,制消毒剂。
20.我们可以开发哪些新能源?答:太阳能。
风能。
潮汐能,水能。
地热能20.什么叫化石?答: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叫化石20.说出京杭大运河的起止、长度和流经的河流。
答:中国古代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南起(浙江杭州)北至(北京通州区北关)全长(1794)千米,流经(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
20.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变有哪些影响?答:有力的方面:植树种草,兴修水利,整平土地。
不利方面:乱开荒山,过度放牧,毁林开荒。
20.提出保护地表的合理化建议。
答:1.停止毁林开荒。
2.恢复天然草场。
3.不能过量抽取地下水。
4.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法》,合理开采资源。
20.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请你从固体,液体,气体三个方面各举一个实例。
答1.敲击音叉听到嗡嗡声,固体振动发声。
2.气球放气发出噗噗声,气流振动发声。
3.用杯子向水槽中倒水,听到水声,液体振动发声。
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0.你是怎样通过实验探究谁能传播声音的?实验材料:闹钟,塑料袋,水槽,水,细绳。
实验过程:1.把闹钟放到空气中。
2.把耳朵贴到桌面上,轻轻的挠桌腿。
3.把闹钟用塑料袋扎好,放到水槽里实验现象:都能听到声音。
实验结论:(气体)(固体)(液体)都能传播声音。
29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答:物体振动发声时,形成了声音的波浪,一圈一圈地向周围扩散,并逐渐消失。
30.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吗?设计实验探究。
答:把闹钟放在玻璃钟罩里,开始能听到声音。
用抽气机往外不停地抽空气,声音越来越小。
空气抽没了,声音听不到了。
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1.写出你制作简易电话的步骤。
答:在纸杯底上打孔,穿线,打结,拉紧,通话。
32.人耳的三部分各有哪些器官?答: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组成,内耳由(耳蜗)构成,直接与听神经相连的是(耳蜗)。
33.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答: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34怎样保护我们的听力?答:一是尽量避开噪声,二是不要用尖锐的工具掏挖耳朵。
三是听到巨大的响声是要张口。
四是鼻咽发生炎症时要及时治疗,五是不要让污水进入外耳道。
38.声音的大小.音调的高低分别是由什么决定的??答:1声音的大小是由声波的(振幅)决定的。
(振幅)越大,声音越强。
(振幅)越小,声音越弱。
2音调的高低主要是由声波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越慢,音调越高。
39 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是多少赫兹?答: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在20—20000赫兹之间。
40.振动频率在20000赫兹以上的的声波叫(超声波)。
医院用超声波探测病灶,潜水艇用超声波导航。
振动频率在20赫兹以下的的声波叫(次声波)。
用于军事领域,定向导航等41.污染环境的四大公还是什么?答:污水、废气、垃圾、噪声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42.噪声有哪些危害?答:1.噪声会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妨碍休息和睡眠,造成听力降低,引发心情烦躁。
43)噪音的来源有哪些?答:交通噪声,生产噪声,生活噪声44)如何消除噪音污染?答:1消除噪声源2隔开噪声源3降低噪音4植树造林45.怎样从我做起降低噪声?写一份倡议书。
答:噪声对人的危害非常大。
我们在学校里必须做到:1.轻声关门;2.在阅览室里不大声喧哗;3.楼道里放轻脚步;4.校园里少放高音喇叭。
46.声音有哪几种?答:声音分为乐音和噪音。
乐音给人以美的享受。
噪音对人造成危害。
47.什么叫星座?人们为了便于观察和研究星空,把星空划分为很多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
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
48.写出秋季在北天星空的六个星座。
答: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仙女座,织女,英仙座。
49.大熊座是怎样的一个星座?答:大熊座是北天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大熊座中的七颗亮星组成一个勺子的形状,俗称勺子星。
50、观察南天时,我们的左边是(东),右边是(西)。
观察北天时,我们的左边是(西),右边是(东)51(南天)最引人注目的星座是(猎户座)52.北极星和勺子星分别属于什么星座?答:北极星属于(小熊座);勺子星属于(大熊座)53.为什么不同时刻、不同季节会看到一些不同星座?答:不同时刻看到不同星座是地球(自转)引起的。
不同季节看到不同星座是地球的(公转)形成的。
54.木材都有哪些特点?答:1有花纹。
2.易燃烧。
3有软有硬。
4有沉有浮。
5.有吸水性。
6.湿导电,干不导电。
55.什么是天然材料?答:非人工合成的材料,叫天然材料。
如棉花,木材、竹子煤石油。
56.什么是人造材料?答:人工合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如塑料,人造革,人造纤维。
57.在纸发明以前人们把字写在哪里?答:把字刻在龟甲兽骨上,后来又刻在竹简木简上。
58.什么叫蔡侯纸?答: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方法,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为原料,造出了可供书写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59.汉代造纸的工艺流程是怎样的?答:碎料—洗料—煮料—捣浆—筛捞—摊平—晾晒。
60.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答:是指南针、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
61我国的造纸术分别是什么时间传到世界各地的?答:公元三世纪传到朝鲜。
十二世纪传到欧洲。
62.请你写一份倡导节约纸张的倡议书答:造纸需要使用大量的木材和柴草,消耗大量的电能,还要排出大量的污水。
节约纸张,就是节约能源,就是节约资源就是保护环境。
请同学们节约每一张纸吧!62.怎样节约用纸?答,1充分利用草稿纸,2尽量不用一次性纸杯3废纸要回收再利用62.究陶瓷有(易碎)(耐高温)(坚硬)(绝缘)(耐腐蚀)的特点。
63.陶瓷都有哪些用途?答,建筑,化工,电力,机械,及日常装饰等。
66金属具有(有光泽)(延展性)(能传热)(能导电)的特点。
67金属从哪里来?答:一是开采金属矿,冶炼提取而来。
二是回收废金属,冶炼加工而来。
68,金属都有哪些用途?答,工农业生产,国防,航天,航海,医疗,科研,及日常生活用品都有用到。
69.材料的使用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答:材料的使用有利有弊,例如,煤、石油的燃烧给我们带来能量,却污染了空气。
塑料的使用方便了生活却污染了环境。
69.玻璃和塑料的优缺点。
70.答:1玻璃的优点:透明度高,耐腐蚀,不导电:缺点:易破碎。
2塑料的优点,易塑造成形,强度度高,重量轻,导电导热性差,耐腐蚀,缺点:污染环境.71.限塑令的内容是什么?答:一、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的塑料购物袋。
二、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三、加强对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
四、提高废塑料袋的回收利用水平。
72.为什么说秸秆餐具绿色环保的餐具?答:因为这种餐具入土即肥料,入水为鱼饲料,弃之路旁几天后化为乌有。
73.怎样给物体分类?答:(1)天然材料(2)人造材料(3)再生材料(4)不可再生材料(5)破坏环境材料(6)来之不易的材料74生态环境材料有哪些?答:(1)环境相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