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范文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abe1f9d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9.png)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范文施工现场是建筑工程中最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地方之一,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的防火防爆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一:加强现场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规划,设立专门的指挥部或火灾防范组织,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责任。
同时,加强对施工现场人员的管理和培训,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消防知识和技能。
通过实施严格的巡查制度和检查制度,加强对现场各项防火防爆措施的实施和落实。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二:安全生产设备采用先进的安全生产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易燃易爆场所安装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泄漏报警装置,及时发现泄漏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对可燃气体管道和液体容器采取密封措施,以防止泄漏。
同时,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如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水带等,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三:工艺管理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工艺措施,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例如,在施工现场进行焊接作业时,要对焊接区域进行临时隔离,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防火涂料、防火布等,防止飞溅的火花引发事故。
对易燃易爆物品进行妥善的存储和管理,确保其不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产生危险。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四: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责任人和各种应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在施工现场设立明显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逃生。
同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如应急照明设备、呼吸器等,以备不时之需。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五: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进行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检查和设备维护,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例如,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使用情况,防止因电气设备故障引发火灾。
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的消防演练,提高人员对火灾的应对能力。
2024年防火防爆专业安全技术(三篇)
![2024年防火防爆专业安全技术(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4d15691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ef.png)
2024年防火防爆专业安全技术一、1.火药燃烧的特性(1)能量特征。
标志火药作功能力的参量,一般是指1kg火药燃烧时气体产物所做的功。
(2)燃烧特性。
标志火药能量释放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火药的燃烧速率和燃烧表面积。
(3)力学特性。
火药具有的强度,满足在高温下保持不变形、低温下不变脆,能承受在使用和勤务处理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力的作用,以保证稳定燃烧。
(4)安定性。
火药必须在长期贮存中保持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对稳定。
为改善火药的安定性,一般在火药中加入少量的化学安定剂,如二苯胶等。
(5)安全性。
在配方设计时必须考虑火药在生产、使用和运输过程中安全可靠,不发生爆轰。
2.炸药爆炸的三要素(1)反应过程的放热性在炸药的爆炸变化过程中,炸药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
热的释放是爆炸变化过程的发生和自行传播的必要条件。
爆炸变化过程所放出的热量称爆炸热(或爆热),一般常用炸药的爆热约在3700~7500kJ/kg。
(2)反应过程的高速度炸药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事先充分混合和接近,许多炸药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共存一个分子内,能够发生快速的逐层传递的化学反应,使爆炸过程以极快的速度进行,通常为每秒几百米或几千米。
(3)反应生成物含有大量的气态物质。
二、1.起爆器材、工业炸药和烟花爆竹药料的燃烧爆炸敏感度火炸药在热、电、光、冲击波、机械摩擦和撞击等外界作用下引起燃烧和爆炸的难易程度称为火炸药的敏感程度,简称火炸药的感度。
火炸药有各种不同的感度,一般有火焰感度、热感度、机械感度(撞击感度、摩擦感度、针刺感度)、电感度(交直流电感度、静电感度、射频感度)、光感度(可见光感度、激光感度)、冲击波感度、爆轰感度。
2.爆炸影响因素炸药的性质、装药的临界尺寸、炸药层的厚度和密度、杂质及含量、周围介质的气体压力和壳体的密封、环境温度和湿度等。
三、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产品发生燃烧爆炸事故的分类、特点、危害及发生发展历程燃烧爆炸事故的类型按过程分为:(1)定压燃烧燃烧产物能及时排放,其压力始终与初始环境压力相平衡,直接危害不大,但可诱发火灾或爆炸;燃烧过程较慢,燃烧传播速度通常每秒数毫米到每秒数米,最大的也只有每秒数百米。
七大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七大防火防爆安全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7b77754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8.png)
七大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电气、交通运输、居民住宅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技术手段。
下面介绍七大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一、火灾隐患排查技术火灾隐患排查技术是指通过对工厂、建筑、交通工具、居民住宅等场所进行全面的排查,发现潜在的火灾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以避免火灾的发生。
排查包括对电气设备、火源、易燃易爆物品等进行检查,要求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建立台账,定期进行检查和巡视。
二、火灾报警技术火灾报警技术主要是通过安装烟雾报警器、火灾报警按钮等设备,当发生火灾时自动发出警报信号,提醒人们及时逃生和报警。
同时,还应与消防设施联动,自动启动灭火系统,减少火灾蔓延的危险。
三、灭火技术灭火技术是指在火灾发生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扑灭火源的技术手段。
常见的灭火技术包括灭火器、水系统、泡沫系统等。
在选用灭火器材时,要根据不同的火灾类型和场所的需求选择适当的灭火器材,并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人员的灭火技能。
四、防爆技术防爆技术主要是指在易燃易爆场所,对设备、工艺和操作进行控制和保护,以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防爆技术包括使用防爆电气设备、采用防爆工艺、设立防爆区域等。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防爆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及时清理积尘,避免电火花的产生。
五、防火隔离技术防火隔离技术是指在建筑物、工厂车间、储存仓库等场所,采取措施实现防火隔离,以防止火灾的蔓延。
包括使用防火墙、防火卷帘等设施,确保火灾不能跨越隔离区域。
同时,还要合理布置出入口和疏散通道,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
六、应急疏散技术应急疏散技术是指在火灾发生时,迅速组织人员疏散到安全地点的技术手段。
包括设置明显的疏散标志、指示灯、紧急逃生通道等,提供合适的疏散路径和设施,保证人员安全疏散。
此外,还需要定期组织疏散演练,提高人员的疏散意识和应对能力。
七、安全培训与管理安全培训与管理是防火防爆安全的基础,通过对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3篇)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ae85a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8.png)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1. 规程介绍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是为了加强企业和公共场所的防火防爆工作,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
该规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防火防爆基础知识、防火防爆设备配置、防火防爆应急措施等。
2.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2.1 火灾的危害性火灾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
火灾引发的原因有很多,如电气设备故障、火源暴露、电线老化等。
因此,加强火灾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2.2 火灾的防范措施(1)建立完善的火灾预防制度,定期开展火灾隐患排查。
(2)加强消防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使用。
(3)提高员工的火灾防范意识,加强火灾逃生演练。
3. 防火防爆设备配置3.1 常见防火防爆设备常见的防火防爆设备有火灾报警器、灭火器、防火墙等。
这些设备能够及时发现火灾隐患,迅速控制火势,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2 设备配置要求(1)根据场所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并配置防火防爆设备。
(2)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3)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及时修复存在的问题。
4. 防火防爆应急措施4.1 应急预案的制定制定应急预案是减少火灾事故损失的重要手段。
应急预案包括火灾报警、疏散、灭火等方面的内容。
制定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定期组织演练。
4.2 应急物资的配置应急物资是在火灾事故发生后提供救援的重要条件之一。
应急物资的配置包括灭火器、应急照明、救生绳等。
这些物资应安放在易于取用的地方,并定期检查和更新。
4.3 应急演练的组织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是提高员工火灾应对能力的有效途径。
演练过程应真实、严肃,能够提高员工的实际应对能力,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5. 防火防爆工作的监督与检查防火防爆工作的监督与检查是保障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关部门应定期对企事业单位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
在检查过程中要注重宣传教育,增强企业和公众的火灾防范意识。
6. 总结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是加强防火防爆工作、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
2024年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定(2篇)
![2024年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定(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6c5c30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1.png)
2024年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我国国情,制定本规定,以确保防火防爆安全工作的有效实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单位和个人在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中的防火防爆工作。
第三条防火防爆工作的目标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提高应对火灾爆炸事故的能力。
第四条防火防爆工作应当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的原则进行。
第二章防火防爆基本要求第五条公共场所、工业企业、居民建筑等各类建筑物应当配备必要的防火防爆设施和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第六条防火防爆设施和设备的设计、安装和使用应当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并经过专业机构的验收。
第七条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爆炸物品等应当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存储、运输和使用,并制定相应的防火防爆措施。
第八条建筑物内部应当设置合适的防火防爆分隔,保证火灾不蔓延、防爆不扩散。
第九条公共场所、工业企业应当制定防火防爆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员工和群众的应急疏散能力。
第十条煤矿、石油化工等高风险行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常态化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
第三章火灾防控要点第十一条火灾发生后,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火势,确保人员安全疏散。
第十二条建筑物内部应当设置灭火器、灭火器等消防设施,供工作人员和群众及时使用。
第十三条定期进行火灾防控演练,提高员工和群众的火灾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四条建筑物应当设置合适的疏散通道和疏散标识,并保持通道畅通。
第四章爆炸防控要点第十五条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等应当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存储和使用,并制定相应的防爆措施。
第十六条生产经营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防爆设备和设施,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第十七条定期组织爆炸防控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八条所有爆炸物品都应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安全规定,并严禁私自携带、使用。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定(4篇)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定(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88bd7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3.png)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火灾和爆炸的防控,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居民楼、公共场所、交通工具等各类场所和设施的防火防爆安全管理。
第三条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综合防控的原则。
第二章火灾防控第四条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居民楼、公共场所、交通工具等应通过以下措施加强火灾防控:(一)建立健全火灾隐患排查制度,定期进行火灾隐患排查,及时消除隐患;(二)设置有效的火灾报警系统,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及时发出警报;(三)配备足够的灭火设备,包括消防器材、灭火器、灭火器等;(四)加强电气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电线电路的安全可靠;(五)定期组织火灾应急演练,提高人员的火灾应急能力;(六)建立火灾报告制度,确保火灾发生后能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
第五条各类场所和设施在设计、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应符合以下要求:(一)建筑结构应符合耐火等级要求,建材应符合消防安全标准;(二)逃生通道应保持畅通,设有正确标识并配备应急照明;(三)设备、机械和化学品等易燃、易爆物品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做好储存和使用管理;(四)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标志和应急照明设备。
第六条备发电机房等特殊场所和设施,应加强火灾防控措施,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运行安全。
第七条各类火灾事故发生后,应及时组织应急救援,防止火灾扩大蔓延,同时做好善后工作,恢复正常生产经营。
第三章爆炸防控第八条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居民楼、公共场所、交通工具等应通过以下措施加强爆炸防控:(一)建立健全爆炸危险源排查制度,对可能存在的爆炸危险源进行定期排查,及时消除隐患;(二)设置有效的爆炸警报系统,当发生爆炸事故时能及时发出警报;(三)做好易燃、易爆材料的储存和使用管理,确保安全可靠;(四)对易燃、易爆材料进行分类存储,并设立专门的储存区域;(五)加强设备安全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安全。
防火防爆有关安全规范与技术
![防火防爆有关安全规范与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4ac7e7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5.png)
防火防爆有关安全规范与技术防火防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安全工作,它主要是为了预防和减少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国家和政府在这方面有一系列的安全规范和技术要求,下面将详细介绍防火防爆有关的安全规范与技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防火防爆的安全规范1.建筑设计和施工规范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应严格遵守防火防爆相关的规范要求。
例如,建筑物的结构、材料、疏散通道的设置和设计等都需要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规范。
此外,对于特定场所或用途的建筑物,还需要按照防火防爆的要求进行专门设计和施工,如化工厂、油库、爆破场地等。
2.安全管理制度防火防爆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指企业或单位内部对于火灾和爆炸的安全管理体系。
它包括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应急预案、安全培训等内容。
企业和单位要建立健全防火防爆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经常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3.设备、器材的选择和使用防火防爆的设备和器材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技术要求。
例如,电气设备和线路要按照防爆标准选择和使用,化学物品和危险品的储存要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
此外,对于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和操作,也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
4.消防安全设施的配置防火防爆的消防安全设施包括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水池、消防喷淋系统等。
这些设施的配置要按照相关的规范和要求进行,包括数量、位置、使用方法等。
此外,还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二、防火防爆的技术手段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一种能够自动检测和报警火灾的设备。
它可以通过传感器监测火灾的烟雾、温度、火焰等参数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可以及时报警,并同时控制其他设备的联动,如喷淋系统、疏散通道等。
这种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火灾的检测和应对能力。
2.防爆电气设备防爆电气设备是指经过特殊设计和制造的电气设备,它能够在爆炸危险环境下正常工作而不引发火灾和爆炸。
七大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七大防火防爆安全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9e64e9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13.png)
七大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介绍七大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包括火灾监控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火门窗、防爆电器设备、安全疏散通道、防火涂料和爆炸安全检测仪器等。
1. 火灾监控系统:火灾监控系统是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火灾的发生进行实时监控和报警的系统。
它可以通过烟雾探测器、温度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火灾危险因素的变化,并及时发出警报,通知人员做好应急处理。
火灾监控系统可以大大提高火灾发现和反应的速度,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一种可以自动感知火灾发生并启动灭火措施的系统。
它通过火灾报警信号或者温度和光线传感器等设备感知火灾,然后自动启动水泵,将水通过喷头喷洒到火灾点进行灭火。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可以迅速控制火势,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3. 防火门窗:防火门窗是指能够阻止火势蔓延的门窗。
它们通常采用防火阻燃材料制造,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
防火门窗可以在火灾发生时起到隔离隔热的作用,阻止火灾蔓延,为疏散逃生争取宝贵的时间。
4. 防爆电器设备:防爆电器设备是一种能够防止电器设备发生爆炸的装置。
在一些爆炸性气体或者粉尘环境中,普通的电器设备可能会因电弧或者电火花导致爆炸事故。
防爆电器设备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如防爆壳体、防护盖、防爆电缆等,可以有效地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5. 安全疏散通道:安全疏散通道是指在火灾或者其他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疏散人员的通道。
它们应该具备防火、防烟和抗震等功能,通道的宽度、高度和坡度都要符合相关的安全要求。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可以保证人员迅速、有序地撤离事发区域,减少人员伤亡。
6. 防火涂料:防火涂料是一种可以阻止火势蔓延的特殊涂料。
它可以在火灾发生时产生一层密封膜,阻止火势的扩散,减缓火焰的蔓延速度。
防火涂料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物、船舶、交通工具和电子设备等领域,提高火灾安全性能。
七大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七大防火防爆安全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b7c615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e.png)
七大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在生产、工程、建筑等多个领域中,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它的主要目的是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以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七种常用的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包括防火材料的选择、电气设备的防护、爆炸危险区域分类、静电的防控、粉尘的防爆、安全通风系统和应急预案。
防火材料的选择在建筑和工程中,选择适当的防火材料是防止火灾蔓延的首要步骤。
防火材料通常具有耐高温、阻燃和不易产生有害物质等特点。
例如,防火涂料和防火板可应用于建筑物的结构和墙壁,以起到隔热和隔火的作用。
电气设备的防护电气设备的火灾是造成火灾事故的常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电气设备的火灾风险,安装适当的保护设备是必要的。
例如,自动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可以及时切断电路,防止电气设备过载或漏电引起火灾。
爆炸危险区域分类在工厂和化工企业等场所,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是必不可少的。
爆炸危险区域的分类有助于确定合适的安全措施和防爆设备。
国际上常用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标准为“Ex”,分为Ex区和非Ex区,以确保在危险区域内采取必要的爆炸防护措施。
静电的防控静电是造成火灾和爆炸的潜在危险因素之一。
在易燃气体、液体和粉尘存在的场所中,积聚的静电可能引发火花,进而引发火灾或爆炸。
为了控制静电,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如接地装置、防静电地板和防静电设备等。
粉尘的防爆粉尘是许多行业中常见的火灾和爆炸源。
在木材加工、面粉厂和煤矿等场所,粉尘的积聚和引燃都可能引起严重的火灾和爆炸。
为了防止粉尘引发事故,应采取粉尘抑制和防爆措施,如安装防爆设备和维护良好的通风系统。
安全通风系统安全通风系统对于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通风系统可以有效地排除有害气体和粉尘,并确保空气流通,降低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通风系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包括合理设置进风口和排风口,并且保证良好的通风效果。
应急预案在任何场所,制定并执行有效的应急预案是防火防爆安全的关键。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四篇)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c0a20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10.png)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是一门为了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综合性技术,涉及多种工程技术学科,范围广泛,技术复杂。
火灾和爆炸是安全生产的大敌,一旦发生,极易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
所以,必须贯彻“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的消防工作方针,严格控制和管理各种危险物及发火源,消除危险因素,将火灾和爆炸危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发生火灾事故后,作业人员能迅速撤离险区,安全疏散,同时要及时有效地将火灾扑灭,防止蔓延和发生灾害。
一、燃点、自燃点和闪点火灾和爆炸的形成,与可燃物的燃点、自然点和闪点密切有关。
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
(一)燃点。
燃点是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达到这一温度,可燃物质与空气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自行燃烧。
(二)自燃点。
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起火的危险性越大。
但是,物质的自燃点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压力、温度和散热等条件的不同有相应的改变。
例如,汽油的自燃点在0.1兆帕(1公斤力/平方厘米)下为480,在1兆帕(25公斤力/平方厘米)下为250。
一般压力愈高,自燃点愈低。
可燃气体在压缩机中之所以较容易爆炸,原因之一就是因压力升高后自燃点降低了。
(三)闪点。
闪点是易燃与可燃液体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后,遇火源发生内燃的最低温度。
闪燃通常发生蓝色的火花,而且一闪即灭。
这是因为,易燃和可燃液体在闪点时蒸发速度缓慢,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一刹那的燃烧,来不及补充新的蒸气,不能继续燃烧。
从消防观点来说,闪燃就是火灾的先兆,在防火规范中有关物质的危险等级划分,就是以闪点为准的。
二、燃烧和爆炸要有效防止火灾和爆炸的发生,正确掌握防火防爆技术,需要了解形成燃烧和爆炸的基本原理。
(一)燃烧。
燃烧是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放热、发光的现象。
在生产和生活中,凡是产生超出有效范围的违背人们意志的燃烧,即为火灾。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凡是与空气中氧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
防火防爆技术
![防火防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38d7d0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f.png)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14
目录
• 防火防爆技术概述 • 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 防火措施与设备选型 • 爆炸防护措施与设备选型 • 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管理 • 培训教育与宣传推广
01
防火防爆技术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防火防爆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技术手 段和措施,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 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综合性 技术。
爆炸性环境通常存在于密闭空间,如 储罐、管道、容器等,限制了气体或 粉尘的扩散,增加了爆炸风险。
爆炸性粉尘环境
存在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后形成 爆炸性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引发爆 炸。粉尘环境包括纤维、煤尘、金属 粉尘等。
防爆电气设备选型依据
设备防爆等级
01
根据爆炸性环境的分类和特点,选择具有相应防爆等级的电气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建立原则
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定性与定量相 结合。
指标权重确定
采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确定 各指标权重。
指标选取
包括危险源固有属性、环境条件、安全措施 等。
评估结果应用
将评估结果应用于制定防火防爆措施、应急 预案等方面。
03
防火措施与设备选型
建筑结构防火设计要点
趋势
未来,防火防爆技术将继续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加强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 技术的融合,提高预警预测、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同时,防火防爆技术还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推动安全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02
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火灾爆炸原因及条件
01
02
03
火灾原因
包括明火、电气故障、自 燃、静电等。
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防火防爆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cfca08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11.png)
防火防爆技术措施1.防火措施1.1安装火灾报警系统:在关键区域和易燃易爆物储存区域安装火灾报警设备,及时发现火灾并采取适当措施。
1.2建立火灾疏散通道:在建筑物内设置一定数量和宽度的疏散通道,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快速疏散。
1.3对建筑物进行防火处理:使用防火材料对建筑物进行包覆、涂覆或隔热处理,降低火灾蔓延速度。
1.4定期维护和检验消防设备:保持消防设备的完好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可靠性。
1.5教育培训员工:提供必要的消防知识和培训,使员工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和逃生技巧。
2.防爆措施2.1对爆炸危险区域进行分区:根据危险程度,将工厂、车间或储存区域分为不同的爆炸危险区域,采取不同的防爆措施。
2.2使用防爆设备和仪器:在易燃易爆物贮存和处理区域使用防爆电气设备和仪器,如防爆电机、防爆开关等。
2.3防止静电积聚:对易产生静电的设备、管道和操作进行处理,采取防静电措施,如接地、隔离和加装静电消除装置。
2.4保持通风畅通:确保爆炸危险区域的通风设施良好,避免积聚可燃气体或蒸汽。
2.5管理化学品储存:合理储存化学品,避免混储、混装和过量贮存,定期检查容器和管道的密封性。
3.应急措施3.1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包括灭火、疏散、救援等各项应急措施,以应对突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3.2配备应急设备:准备应急设备,如灭火器、呼吸器、消防栓等,以应对紧急情况,并确保员工了解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设备。
3.3定期演练和培训:定期组织火灾和爆炸应急演练,让员工熟悉应急措施和逃生路线,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总结起来,防火防爆技术措施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来采取。
重要的是要意识到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急措施来保护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防火防爆专业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专业安全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4ba5cd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a.png)
防火防爆专业安全技术一、背景介绍防火防爆是一门专门研究火灾和爆炸防范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
它旨在通过合理的安全设计和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预防和减少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从防火防爆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防火防爆技术原理1. 火灾防范原理火灾防范的基本原理是燃料、氧气和可燃物的三要素理论。
它认为火灾是由这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因此,只要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缺失或无法相互作用,火灾就无法发生。
基于这一原理,防火工程会采取各种措施,如隔离、灭火和排烟等,防止火灾蔓延。
2. 爆炸防范原理爆炸防范的基本原理是控制可燃气体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并达到足够浓度时发生爆炸的可能性。
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以及使用防爆设备和实施防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爆炸发生的风险。
三、防火防爆技术的应用领域1. 工业领域在石油、化工、电力等工业领域,火灾和爆炸事故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防火防爆技术在这些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工厂设计和建设阶段,需要考虑火灾和爆炸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此外,还需要安装防爆设备,如防爆电器、防爆灯具等,以提供安全保障。
2. 建筑领域建筑物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因此,防火防爆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尤为重要。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防火分区、防排烟等因素,以提高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性。
此外,还需要安装火灾报警系统、灭火装置等设备,确保火灾及时发现和扑灭。
3. 交通领域在交通运输中,防火防爆技术同样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轨道交通系统中,需要安装防爆电气设备和防爆信号设备,以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稳定。
此外,在航空、航天等领域,还需要考虑燃料和氧气的供应方式,以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四、防火防爆技术的发展趋势1. 节能环保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防火防爆技术也在朝着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例如,在工业领域,人们正在研发高效节能的防爆设备,以减少能源消耗。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知识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d3195c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4.png)
E类火灾是指带电火灾,是物质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扑救E类火灾应选用干粉灭火 器或二氧化灭火器,但不得选用装有金属喇叭喷简的二氧化碳灭火器。
F类火灾是指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如动物油脂等。
(3)碳化物。例如碳化钙、碳化钾、碳化钠等。碳化钙(电石)与水接触能生成乙块,这种气体能燃烧或爆炸 。
(4)磷化物。例如磷化钙、磷化辞等,它们与水作用生成磷化氢,而这种气体在空气中能够自燃。
6.扑救初起火灾的方法和原则是什么?
发生火灾后,要及时使用本单位(地区)的灭火器材、设备进行扑救。有手动灭火系统的应立即启动。
(5)强氧化剂不得与可燃物质接触、混合。经易燃液体浸渍过的物品,不得放在烘箱内烘烤。
(6)易燃物品的残渣(如钠、白磷、二硫化碳等)不准倒入垃圾箱内和污水池、下水道内,应放置在密闭的容 器内或妥善处理。沾有油脂的抹布、棉丝、纸张,应放在有盖的金属容器内,不得乱扔乱放,防止自燃。
(7)作业完毕后工作场所要收拾干净,关闭可燃气体、液体的阀门,清查危险物品并封存好。清洗用过的容器 ,断绝电源,关好门窗,经详细检查确保安全时,方可离去。
(6)物质自行发热。例如油纸、油布、煤的堆积,金属钠接触水发生反应等。
(7)绝热压缩。例如硝化甘油液滴中含有气泡时,被落锤冲击受到绝热压缩,瞬时升温,可使硝化甘油液滴被 加热至着火点而爆炸。
(8)化学反应热及光线和射线等。
@事故案例
某年5月26日,太原某钢铁公司热连轧厂由于1号加热炉助燃风机的电动定子绕组绝缘严重老化,绕组4个部位 匝间短路引起大电流冲击,造成为其供电的干式变压器绝缘击穿起火,引燃上方电缆,发生火灾,直接财产损失 575.3万元。
2024年防火防爆专业安全技术
![2024年防火防爆专业安全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8ae7d0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f.png)
2024年防火防爆专业安全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防火防爆技术也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2024年防火防爆专业安全技术将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型火灾和爆炸风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2024年防火防爆专业安全技术。
一、智能化防火防爆技术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化防火防爆技术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比如,通过智能化感知设备和大数据分析,能够实时监测和预测火灾和爆炸风险。
同时,智能化的防火防爆设备也将得到广泛应用,比如智能消防系统、智能防爆设备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有效提高火灾和爆炸的预警和应对能力。
二、新型防火材料技术防火材料是防火防爆技术的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防火材料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比如,新型防火涂料、防火保温材料和防火隔离材料等,将具有更高的防火性能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此外,新材料的绿色环保性也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保证防火防爆的效果。
三、火灾自动灭火技术传统的消防方式多是人工进行灭火,这存在许多局限性,如无法及时发现火灾和无法有效灭火等。
2024年,火灾自动灭火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升级和发展。
通过智能化的火灾监测装置和智能化的灭火装置,能够实现火灾自动发现、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
这将大大提高灭火的速度和效率,降低火灾对人身安全和财产的损失。
四、防爆设备技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防爆设备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比如,防爆电器、防爆仪表和防爆通信设备等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创新。
这些设备具有能够抵御爆炸冲击和防止电火花引发爆炸的特性,能够有效保障工业生产和工作场所的安全。
五、人工智能在防火防爆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防火防爆领域的应用也将日益广泛。
比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火灾和爆炸风险的预测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优化防火防爆措施。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火灾逃生和救援工作中,提高人员的安全性和救援效率。
总结2024年防火防爆专业安全技术将以智能化为主导,结合新型防火材料和自动化灭火技术,以及防爆设备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将全面提升防火防爆的能力和效果。
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防火防爆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f523f3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4.png)
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火灾和爆炸是生产生活中常见且极具破坏性的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采取科学合理的防火防爆技术措施至关重要。
一、防火技术措施1、控制火源明火控制:在易燃易爆场所,应严格禁止明火。
如禁止吸烟、禁止动火作业等。
对于必须使用明火的情况,如焊接、切割等,要办理动火审批手续,并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如清除周围的易燃物、配备灭火器材等。
电气火花控制:电气设备的选型、安装和使用应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接地情况,防止短路、过载等故障引发电气火花。
在易燃易爆场所,应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静电火花控制:在易燃易爆液体的输送、装卸、储存过程中,应采取防静电措施,如接地、增湿、使用防静电剂等。
工作人员应穿着防静电工作服和鞋。
摩擦火花控制:对于可能产生摩擦火花的设备和部件,如皮带传动、齿轮传动等,应采取润滑、安装防护装置等措施,减少摩擦和撞击。
2、控制可燃物储存管理:易燃易爆物品应分类存放,储存场所应符合防火要求,保持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
储存量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不得超量储存。
运输管理:易燃易爆物品的运输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和路线,采取防火防爆措施,如防止泄漏、避免碰撞等。
使用管理:在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控制使用量,剩余物品应及时清理和妥善存放。
3、控制助燃物通风换气:保持生产场所通风良好,及时排除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降低其浓度,使其达不到爆炸极限。
惰性气体保护:在一些易燃易爆的生产过程中,如储存易燃液体的储罐、反应釜等,可以充入惰性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等,降低氧气含量,防止燃烧和爆炸。
4、建筑防火防火分区: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和建筑面积等因素,划分合理的防火分区。
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进行分隔,防止火灾蔓延。
安全疏散:建筑物应设置足够数量和宽度的安全疏散通道、楼梯和出口,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疏散。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教材课件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教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af3c7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3.png)
03
02
01
防爆电气设备
01
采用特殊设计和制造工艺,防止爆炸性气体进入设备内部或在设备内部发生爆炸的电气设备。使用时应根据爆炸性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防爆电气设备,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使用和维护。
防爆通风设备
02
主要包括防爆排风扇、防爆空调等,用于提供通风换气,降低爆炸性气体浓度。使用时应定期检查通风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并保持通风通道畅通。
防火器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
02
03
04
阻隔火势蔓延,保护人员疏散。
耐火时间较长的窗户,用于阻隔火势。
涂刷在建筑物或设备表面,提高耐火等级。
如灭火器、消防栓等,用于扑灭初起火灾。
03
防爆安全技术
由于气体压力超过容器承受极限而发生的爆炸,具有高温、高压和破坏力强的特点。
物理爆炸
化学爆炸
核爆炸
由于化学反应释放大量能量而引发的爆炸,具有高速、高压和破坏力强的特点。
感谢观看
THANKS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教材课件
CATALOGUE
目录
防火防爆安全概述防火安全技术防爆安全技术防火防爆安全措施防火防爆事故应急处理
01
防火防爆安全概述
防火防爆定义
防火防爆是指预防和控制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降低火灾、爆炸造成的损失,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防火防爆重要性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火灾、爆炸事故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呈上升趋势,因此,防火防爆工作对于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特点
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水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
防火防爆有关安全规范与技术(三篇)
![防火防爆有关安全规范与技术(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404c64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f.png)
防火防爆有关安全规范与技术防火防爆是指为了预防和减少火灾和爆炸事故而采取的一系列安全措施和技术标准。
下面是一些与防火防爆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技术标准:1. 建筑安全规范:建筑防火规范规定了建筑物的防火设计和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要求,包括建筑物布局、疏散通道、消防设施等方面。
2. 电气设备安全规范:电气设备的设计和安装要符合国家相关的电气安全规范,确保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
3. 化学品存储和使用安全规范:针对储存和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场所,制定了相应的安全规范,包括储存条件、用火用电安全、防爆设备等。
4. 工艺装置安全规范:一些特定的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爆炸的危险,制定了相应的工艺装置安全规范,包括设备设计、操作规程、防爆装置等。
5. 防爆器材标准:防爆器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工作时不会引起火花、电弧或热表面,以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发生。
防爆器材需要符合特定的技术标准,包括公称防爆等级、防爆标志、使用环境等。
6. 消防设备技术标准:包括灭火器、消防水源、疏散通道、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设备的技术标准,确保其正常运行并能够有效地控制火灾。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防火防爆有关安全规范与技术标准,不同行业和不同国家可能会有一些特定的规范和标准。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遵守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以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防火防爆有关安全规范与技术(二)防火防爆是指对各类易燃易爆场所、设备和材料进行安全防护和控制,以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以下是与防火防爆有关的安全规范与技术标准的例子:1.《防火法》:是中国的防火法律法规,包括对各类建筑物、场所和活动的防火要求,以及防火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益。
2.《防火设计规范》:是中国国家标准,对各类建筑物的防火设计进行规范,包括建筑结构、防火分隔、疏散通道、消防设备等方面的要求。
3.《防爆设计规范》:是针对易燃易爆场所和设备的设计规范,对设备的材料选择、防静电措施、爆炸防护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要求。
工厂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三篇)
![工厂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220603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9.png)
工厂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在工厂里,防火防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安全工作,一旦发生火、爆炸事故,会给职工、工厂带来严重后果。
因此不仅要求工厂各级领导和从事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工艺的职工做好防火防爆工作,也要求每个职工都应做好这项工作。
每个职工都必须掌握防火防爆的安全基础知识。
1、常见的火灾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由于行业的性质、引起事故的条件等因素不同,工厂火灾、爆炸事故的类型也不相同,但常见的火灾、爆炸事故,从直接原因来看,主要有如下几种:(1)吸烟引起的事故。
(2)使用、运输、存储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粉尘时引起的事故。
(3)使用明火引起的事故。
有些工作需要在生产现场云动用明火,因管理不当引起事故。
(4)静电引起的事故。
在生产过程中,有许多工艺会产生静电。
例如,用汽油洗涤、皮带在皮带轮上旋转磨擦、油槽在行走时油类在容槽内晃动等,都能产生静电。
人们穿的化纤服装,在与人体摩擦时也能产生静电。
(5)电气设施使用、安装、管理不当引起的事故。
例如,超负荷使用电气设施,引起电流过大;电气设施的绝缘破损、老化;电气设施安装不符合防火防爆的要求等。
(6)物质自燃引起的事故。
例如煤堆的自燃,废油布等堆积起来引来引起的自燃等。
(7)雷击引起的事故。
雷击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它能产生高温和高热,引起火灾爆炸。
(8)压力容器、锅炉等设备及其附件,带故障运行或管理不善,引起事故。
2、防止火灾的基本措施燃烧必须同时具有下列三个条件:①有可燃物质。
不论固体、液体或气体,凡能与空气中的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质。
有些可燃物质是由单一的元素组成的,如碳、氢、硫、钾等;还有些可燃物质是由若干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苯、丙酮、乙炔等。
②有助燃物质。
凡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称为助燃物质。
如空气(氧气)、氢气、及氯酸钾、高锰酸钾等氧化剂。
③有能导致燃烧的能源。
指能引起可燃物燃烧的能源。
热能、光能、电能、化学能和机构能等都可起到火源的作用。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模版(4篇)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模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14d117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e.png)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模版一、施工现场火灾防控措施1. 建立健全施工火灾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2. 编制施工现场灭火预案,明确火灾爆炸的预警、报警与紧急疏散措施。
3. 在施工现场设立各类消防器材,保障灭火和疏散的需要。
4. 加强电气设备和用火用电的管理,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消除火源。
5. 严禁在施工现场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保持场地整洁,防止火灾隐患。
6. 定期组织施工现场消防演练,提升员工的火灾防控意识和应对能力。
7. 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的消防设施和器材,确保其完好有效。
二、施工现场防爆安全技术措施1. 对施工现场危险区域进行标识和封闭,设立警示标志,防止非相关人员进入。
2. 对具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和设施进行分类管理,做到专人操作、定期检查和维护。
3. 建立施工现场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存储和运输。
4. 配备专业的防爆工具和设备,确保施工现场操作人员的个人防护。
5. 加强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防爆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防爆意识和操作技能。
6. 加强对施工现场气体、液体等易燃易爆物品的排查和监测,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7. 定期组织防爆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三、施工现场应急管理措施1.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责任和任务,确保应急响应的及时和有效。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配备应急救援队伍,提供专业的急救和救援服务,确保伤员的及时救治。
4.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体系,配备充足的急救药品、应急灯具、防护装备等。
5. 定期进行施工现场环境监测,及时掌握危险品泄漏、有害气体等异常情况。
6. 健全应急通信系统,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实时传递信息和指示。
7. 对施工现场的应急演练和事故处理进行记录和总结,及时改进和完善应急措施。
以上是施工现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模版的一个简要概述,具体的实施细节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AQ-JS-02617( 安全技术)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防火防爆安全技术Fire and explosion proof safety technology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是一门为了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综合性技术,涉及多种工程技术学科,范围广泛,技术复杂。
火灾和爆炸是安全生产的大敌,一旦发生,极易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
所以,必须贯彻“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的消防工作方针,严格控制和管理各种危险物及发火源,消除危险因素,将火灾和爆炸危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发生火灾事故后,作业人员能迅速撤离险区,安全疏散,同时要及时有效地将火灾扑灭,防止蔓延和发生灾害。
一、燃点、自燃点和闪点火灾和爆炸的形成,与可燃物的燃点、自然点和闪点密切有关。
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
(一)燃点。
燃点是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达到这一温度,可燃物质与空气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自行燃烧。
(二)自燃点。
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起火的危险性越大。
但是,物质的自燃点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压力、温度和散热等条件的不同有相应的改变。
例如,汽油的自燃点在0.1兆帕(1公斤力/平方厘米)下为480,在1兆帕(25公斤力/平方厘米)下为250。
一般压力愈高,自燃点愈低。
可燃气体在压缩机中之所以较容易爆炸,原因之一就是因压力升高后自燃点降低了。
(三)闪点。
闪点是易燃与可燃液体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后,遇火源发生内燃的最低温度。
闪燃通常发生蓝色的火花,而且一闪即灭。
这是因为,易燃和可燃液体在闪点时蒸发速度缓慢,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一刹那的燃烧,来不及补充新的蒸气,不能继续燃烧。
从消防观点来说,闪燃就是火灾的先兆,在防火规范中有关物质的危险等级划分,就是以闪点为准的。
二、燃烧和爆炸要有效防止火灾和爆炸的发生,正确掌握防火防爆技术,需要了解形成燃烧和爆炸的基本原理。
(一)燃烧。
燃烧是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放热、发光的现象。
在生产和生活中,凡是产生超出有效范围的违背人们意志的燃烧,即为火灾。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凡是与空气中氧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
如木材、纸张、金属镁、金属钠、汽油、酒精、氢气、乙炔和液化石油等。
2.助燃物。
凡是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称为助燃物。
如氧化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钠等氧化剂。
由于空气中含有21%左右的氧,所以可燃物质燃烧能够在空气中持续进行。
3.火源。
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能源,都称为火源。
如明火、电火花、聚焦的日光、高温灼热体,以及化学能和机械冲击能等。
防止以上三个条件同时存在,避免其相互作用,是防火技术的基本要求。
(二)爆炸。
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为另一种状态,并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巨大的能量,或者是气体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剧烈膨胀,压力迅速下降到常温的现象,都称为爆炸。
爆炸可分为化学性爆炸和物理性爆炸两种。
1.化学性爆炸。
物质由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出大量气体和热量而形成的爆炸。
这种爆炸能够直接造成火灾。
根据其化学反应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简单爆炸。
例如爆炸物乙炔铜和乙炔银等受到轻微振动发生的爆炸。
(2)复杂分解爆炸。
属于这类爆炸物有炸药、苦味酸、硝化棉和硝化甘油等。
(3)爆炸性混合性爆炸。
这里指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达到一定的浓度,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时遇到火源而发生的爆炸。
2.物理性爆炸。
通常指锅炉、压力容器或气瓶内的物质由于受热、碰撞等因素,使气体膨胀,压力急剧升高,超过了设备所能承受的机械强度而发生的爆炸。
(三)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能发生爆炸。
爆炸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能够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或蒸气的爆炸极限,通常以其在混合物中百分比来表示;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以其在混合物中的体积重量比(克/立方米)表示。
例如,乙炔和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2.2-81%,铝粉法的爆炸下限为35克/立方米。
显然,可燃物质的爆炸下限越低,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很多。
爆炸性混合物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含氧量越高,以及火源能量超大等,都会使爆炸极限范围扩大。
几种可燃气体分别与空气、氧气混合的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与氧气混合的爆炸范围都比与空气混合的爆炸范围宽。
因而更具有爆炸的危险性。
三、化学危险物质分类化学危险物质种类繁多,具有各自的物理、化学反应。
有不少化学物品在受热、摩擦、震动、撞击、接触火源、日光曝晒、接触空气等条件下,会引起燃烧、爆炸、腐蚀和中毒等事故。
这些化学危险物品视其性质、形态和发生事故的危险程度,在我国现行的法规中,大致分为以下十类:第一类,爆炸性物质。
爆炸性物质受高热、摩擦、撞击、震动的影响或一定物质的激发作用,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气体的体积急剧增加,压力增大,从而引起爆炸。
第二类,氧化剂。
氧化剂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无机氧化剂和有机氧化剂。
两种氧化剂按其氧化性强弱分为一、二两个级别。
第三类,可燃气体。
可燃气体按其爆炸浓度下限,划分为一、二两个级别。
第四类,自燃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划分为一、二两个级别。
第五类,遇水燃烧物质。
遇水燃烧物质按其危险程度划分为一、二两个级别。
第六类,易燃和可燃液体。
易燃和可燃液体按其闪点划分为一、二两个级别。
第七类,易燃和可燃固体。
易燃和可燃固体按其危险程度划分为一、二两个级别。
第八类,毒害性物质。
毒害性物质按其性质划分为以下4种:(1)无机剧毒物质;(2)有机剧毒物质;(3)无机有毒物质;(4)有机有毒物质。
第九类,腐蚀性物质。
第十类,放射性物质。
四、易燃易爆物质防火防爆工作有很强的针对性,必须有的放矢地进行,才能取得成效。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认清哪些物质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
(一)可燃气体。
是指凡遇明火、受热或当氧化剂接触能着火、爆炸的气体。
根据其爆炸浓度下限的不同,分为两级。
一级可燃气体,为爆炸浓度下限低于10%的可燃气体。
例如,氢气、甲烷、乙烯、乙炔、环氧乙烷、氯乙烯、硫化氢、水煤气和天然等绝大多数可燃气体。
二级可燃气体爆炸浓度下限等于和高于10%的可燃气体。
例如,氨气、一氧化碳和发生炉煤气等少数可燃气体。
在实际生产、储存和使用中,将一级可燃气体归为甲类火灾危险品,二级可燃气体归为乙类火灾危险品。
(二)可燃粉尘。
凡是颗粒微小,遇着火源能发生燃烧、爆炸的固体物质,都称为可燃粉尘。
例如,在加工麻、烟、糖、谷物、硫、铝等物质的过程,粉碎、研磨、过筛等操作时所产生的粉尘,就其理化性质来说,比原来生成物质的火灾危险性要大得多,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爆炸。
可燃粉尘爆炸要具备三个条件:(1)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2)粉尘须悬浮在空气中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3)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热能源。
(三)自燃性物质。
凡是不需要外界火源的作用,本身与空气氧化或受外界温度、湿度的影响,即可发热并积热散达到自燃点而引起燃烧的物质,都称为自燃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按其发生自燃的难易程度划分为两个级别。
一级自燃物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空气中易氧化分解,易于自燃,而且燃烧猛烈,危险性大。
如黄磷、三乙基铅、硝化纤维和铝铁溶剂等。
二级自燃物质,在空气中氧化比较缓慢,自燃点较低,在积热不散的条件下能够自燃。
如油纸、油布等含有油脂的物品。
在实际生产、储存和使用中,将一级自燃物质归为甲类火灾危险品,二级自燃物质归为乙类火灾危险品。
(四)遇水燃烧物质。
凡是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可燃气体,同时放出大量热量,使可燃气体温度猛升到自燃点,从而引起燃烧爆炸的物质,都称为遇水燃烧物质。
遇水燃烧物质按遇水或受潮后发生反应的强烈程度及其危害的大小,划分为两个级别。
一级遇水燃烧物质,与水或酸反应时速度快,能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热量大,极易引起自燃或爆炸。
如锂、钠、钾、铷、锶、铯、钡等金属及其氢化物等。
二级遇水燃烧物质,与水或酸反应时的速度比较缓慢,放出的热量也比较少,产生的可燃气体,一般需要有水源接触,才能发生燃烧或爆炸。
如金属钙、氢化铝、硼氢化钾、锌粉等。
在实际生产、储存与使用中,将遇水燃烧物质都归为甲类火灾危险品。
(五)燃烧液体。
凡遇火、受热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燃烧爆炸的液体,都称为燃烧液体。
燃烧液体按其闪点大小,划分为易燃液体和可燃液体两种。
1.易燃液体。
系指闪点等于和低于45的燃烧液体。
这类液体划分为两个级别。
一级易燃液体,指闪点低于28的易燃液体。
如汽油、酒精、丙酮和苯等。
二级易燃液体,指闪点介于28~45的易燃液体。
如煤油、松节油。
醋酸等。
2.可燃液体。
系指闪点高于45的燃烧液体。
如丁醇、柴油、乙二醇、苯等。
在实际生产、储存和使用中,将一级易燃液体归为甲类火灾危险品;二级易燃液体和闪点低于60的可燃液体归为乙类火灾危险品;可燃液体和闪点等于和高于60归为丙类火灾危险品。
(六)燃烧固体。
凡遇火、受热、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燃烧的固体物质,统称为燃烧固体。
燃烧固体按其熔点、燃点或闪点的高低不同,划分为易燃固体和可燃固体两种。
1.易燃固体。
指高熔点固体(燃点在300以下)、低熔点固体(闪点在100以下),并作为化工原料和制品使用的燃烧固体。
按其燃烧易程度划分为两个级别。
一级易燃固体,燃点低,易于燃烧或爆炸,且燃烧速度快,并能放出剧毒气体。
它们大体是这样一些物品:①磷与磷的化合物,如红磷、三硫化磷等;②硝基化合物,如二硝基甲苯、二硝基萘等;③其他,如含氮量在12.5%以下的硝化棉、氨基化钠、重氮氨基础苯、闪光粉等。
二级易燃固体,燃烧性能比一级易燃固体差,燃烧速度较慢,燃烧产生毒性较小。
它们大体包括下列一些物品:①各种金属粉末,如镁粉、铝粉、锰粉等。
②碱金属氨基化合物,如氨基化锂、氨基化钙等。
③硝基化合物,如硝基芳烃、二硝基丙烷等。
④硝化棉制品,如硝化纤维漆布、赛璐珞等。
⑤萘及其衍生物,如萘、甲基萘等。
⑥其他,如硫磺、生松香、聚甲醛等。
2.可燃固体。
指高熔点固体(燃点在300以上)、低熔点固体(闪点在100以上),并作为化工原料和制品使用的燃烧固体,以及燃点在300以下的天然纤维及其农副产品。
在实际生产、储存和使用中,将一级易燃固体归为甲类火灾危险品,二级易燃固体归为乙类火灾危险品,可燃固体则归为丙类火灾危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