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讲解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合集下载

高考考点聚焦:掌握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之-省略句

高考考点聚焦:掌握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之-省略句

张元忭,号阳 和,谥文恭; 张汝霖的父亲, 张岱的曾祖父。
耕耘
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 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 “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蓘②尚不敢 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 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 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 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1 解读高考 2 技法攻略 3 真题演练
CONTENTS


高考考点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之一——省略句 由于古今语言习惯不同,古代文言文中存在着大量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而这些句式也恰恰是阅读、理 解古代文言文的关键。对于这些句式,需要着重掌握的 考点解读 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古今汉语在表 达过程中都有成分省略的现象,但在古代汉语中,省略 现象更为普遍,而且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一些不能省 略的成分在古代汉语中也都省略了。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和用法之——省略句
省略句
《屈原列传》出现了很多省略句,如“遂绝齐”“绝”后省略了介词 “于”;“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复”前省略了主语“怀王”。
省略句一般指文言文中省略了某些词或某些成分的句子, 其省略方式和现代汉语相同,包括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 但省略形式有多种,如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 略介词等。省略句给我们理解文言文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我 们在进行文言文阅读时,需要对它进行准确的判断,并准确 填补省略的成分。
参考译文
我的祖父名为张汝霖,号雨若。他幼年 爱好古学,博览群书。年轻时不肯苦练书法, 字丑陋拙劣,参加科举考试,总是考不中。 于是向官府捐纳财货入太学读书,艰难窘迫 坎坷不顺长达二十年。曾祖父张文恭去世后, 家中灾难渐渐袭来。祖父在龙光楼读书,抽 走梯子,让人用轴轳传送食物,不下楼的时

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之省略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之省略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之省略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之省略句
(1)主语省略
省略主语的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有,只是在古汉语中更多一些。

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这句中的主语就省略了。

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这句中的主语也省略了。

( )表示是省略的.主语。

(2)谓语省略
谓语是对主语加以就明,是句子中的重要成分,一般不省略,但在有些情况下谓语也可以省略。

如,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

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一定要补充出来。

(3)宾语省略
宾语是动词的受动对象,我们要注意动词谓语,就能分析被省略的宾语。

如: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

余闻( )而愈悲。

这几句( )中都是省略了的宾语。

(4)省略介词于
介词于、以在文言文中常被省略。

如:林尽( )水源;口技人坐( )屏障中。

这几句( )中的就是省略的介词。

省略句需要字字对照,句句明其意。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夫晋,何厌之有? 3、唯命是从 4、唯利是图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夫晋,何厌之有? 3、唯命是从 4、唯利是图
不知句读、不解惑 有何厌 唯从命 唯图利
结论三:用 “唯……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 “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5、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8、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句式特点:……者,……也
2、D
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后置=介宾结构后置 状语 ——中心语 飞快地跑
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一般即指介词结构后置。文言文中的 介词结构大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面,其中尤以由 “以”“于”构成的介词结构居多。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 ④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③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陆离之长铗、崔嵬之切云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三
中心词+ 之+后置定语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尝遗余核舟一。
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③我有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尝遗余核舟一。
一(只)核舟 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高中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讲解大全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一) 宾语前置
倒装句
(二)定语后置 (三)状语后置
(四)主谓倒置

高中语文文言文省略句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省略句归纳
可以无饥矣。省略句,省略宾语。
劝学
学不可以已。
輮以为轮。
无以至千里。
过秦论
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向郡。省略句,省略宾语。
铸以(之)为金人十二。定语后置句;省略句,省略宾语。
倔起(于)阡陌之中。省略句,省略宾语。
威振(于)四海。省略句,省略宾语。
身死(于)人手。省略句,省略宾语。
委命(于)下吏。省略句,省略宾语。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省略主语“张衡”)
必修五
滕王阁序
物(有)华天(有)宝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
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
所赖君子安(于)贫
逍遥游
翱翔(于)蓬蒿之间。
陈情表
谨拜表以闻(陛下)
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
则告诉(陛下)不许
少仕(于)朝
省略句必修一省略主语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荆轲刺秦王秦王购之金千斤欲与见燕使者于咸阳宫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鸿门宴必修二不随以止也省略句必修三琵琶行送客于湓浦口
省略句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
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荆轲刺秦王
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欲与 ( 之 ) 俱
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鸿门宴
必修二
游褒禅山记
不随以止也(省略句)
必修三
琵琶行
送客(于)湓浦口。省略介词。
本(是)长安倡女。省略谓语。
送客(于)湓浦口。省略介词。
使(之)快弹数曲。省略宾语。
沉吟放拔插(于)弦中。省略介词

文言文省略句

文言文省略句

文言文省略句的五种形式在文言文学习中,文言句式是重点也是难点,尤其在中高考中,文言文句式是必考项,尽管讲解的无数遍,但遇到具体问题还是会出现各种错误。

文言文句式,也叫特殊句式,在中学阶段,包括初中和高中,主要分: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前三种句式相对简单,后一种倒装句比较难。

今天我们先来讲解一下文言文省略句的五种形式。

一、主语省略主语即动作发起者,在文言文中,省略主语的情况比较常见,主要包括承前省略、蒙后省略、自述省略和对话省略。

1.承前省略一是动作主体前后一致,前面的一个主语可以涵盖后面的主语,所以后面的省略;二是后句主语已在前句最后出现,为了承接顺畅,后面的主语省略。

原句: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加上省略的主语: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廉颇为赵国将军,(廉颇/他)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大败齐军。

原句: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柳宗元《捕蛇者说》)加上省略的主语: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柳宗元《捕蛇者说》)翻译: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蛇/它)有着黑色的质地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就会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咬了人,(人们)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办法。

2.蒙后省略原先应该有两个主语,后面一个主语出现了,那么前面一个主语就省略了。

原句: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加上省略的主语: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翻译: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你)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了,你再进去。

”3.自述省略一般出现在第一人称文章中。

原句: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柳宗元《愚溪诗自序》)加上省略的主语:(予)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文言文句式——省略句

文言文句式——省略句
2、子曰:“贤哉,回也! (省略主语 “回”)一箪食, (省略主语“回”) 一瓢饮......。”
二、蒙后
1、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 二十里耳。 (省略了主语“公)度我至军 中,公乃入。” 2、(省略主语“项王”)又闻沛公已破咸 阳,项王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
三、对话
1、(省略主语“曹刿”)问:“何以战?” 2、 (省略主语“曹刿”)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省略主语“邹忌”)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 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 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 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 之。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辄 ( (2)比 (
) 立即,就,便
文言文中普遍的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 况,对于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我 们完整的理解句子的意思。
一、主语省略
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 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人称代词 “之”“其”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 的原因之一。
例子:一、承前
1、太丘舍去,(省略主语“太丘”)去后(省略主 语“友人”)乃至。
题目:下面句子补充的成分错误的是( D )
A、(子)胡不见我于王。 B、(陛下)诚宜开张圣听。 C、(臣)受命以来 D、(梨花)散入珠帘湿罗幕
题目: 下面省略成分不同的一项是( B )
A、即书诗四句。 B、受之天也。 C、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D、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题目:下面不属于主语省略的是( A )
A、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B、征于色,发于声 C、入则无法家拂士 D、挺剑而起

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

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

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省略句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的情况,其不同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古汉语中省略的情况更多;二是现代汉语习惯上不能省略的,古汉语也可以省略。

1.主语和谓语的省略例如:①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捕蛇者说》)(承前省略主语)②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曹刿论战》)(谓语、主语的省略)2.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例如: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修饰语的省略)②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资治通鉴》)(中心词的省略)3.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

例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4.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鸿门宴》)5.分句的省略例如: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游褒禅山记》)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

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又称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几种。

1.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

大致有四种情况:(1)否定句中用代词做宾语时,这个代词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

例如:①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②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诗经·魏风·硕鼠》)(2)疑问句中用疑问代词(何、安、谁、孰、胡、焉等)做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充当介词的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放在介词的前面。

例如:①沛公安在?(《鸿门宴》)②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③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用“之”“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对点课件: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对点课件: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省谓语
(《左忠毅公逸事》)
译文:到左公被捕之后,史公从早到晚(守候)在狱门外。
●慧心传意 翻译省略句
3.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省宾语
(《陈涉世家》) 从前文找出。
译文:尉官将长剑挺立起来,吴广奋起反击,夺了(剑)杀掉了尉官。
4.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省介词
(《石钟山记》) 根据与名词的搭配得出。
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动词 后置状语
7.蟹六跪而二鳌。
数词 量词 名词
(《六国论》) (《张衡传》)
(《劝学》)
即时巩固
下列各句中不是省略句的一句是( )
A.引以为流觞曲水。
省略代词“之”
B.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动词:认为
C.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省略介词“于”
(《曹刿论战》)
状语 谓语 补语
此外,后面有谓语,前面也省 略;在特定语境中,谓语有时 也省略,让读者自己补充。
●慧眼识真 识别省略句
3.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涉世家》)
主语 谓语 宾语
介词:把
宾语:之
4.今墨劓不以为耻,斯民所以乱多治少也。
(《邓析子·转辞》)
状语 谓语
●慧眼识真 识别省略句
前文已有,后文略去
开场 从生活场景说起
你们吃苹果吗?
省略主语和宾语
我们吃苹果!
你们吃几个苹果?
我吃一个! 他吃三个!
省略谓语动词
●慧眼识真 识别省略句
1.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
主语 状语 谓语 宾(语《廉颇蔺相如列传》)
此外,后面有主语,前面也省略; 对话中的主语也常省略。

高中语文 文言文 文言文省略句。固定句式

高中语文 文言文 文言文省略句。固定句式

23.“何……为”
▪ 表疑问语气,译为“为什么……呢”。 ▪ 例①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
何哭为?”(《史记·孙吴列传》) ——有人说:“你儿子,只是个小兵,但 将军亲自为他吮吸疽脓,你哭什么呢?” ▪ 例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现在人家是刀和砧板,而我们是鱼和 肉,还辞谢什么呢?
5、无所 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司马迁《鸿
门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有所 译为“有……的”。(人、物、事)
例1、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忽忽〕恍恍惚惚, 心思不定的样子。〔亡〕失。,出则不知其 所往。(《报任安书》)
例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7、有……者 译为“有个……人” 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例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 若’者,我之谓也。 例2、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 谓也。 例3、其李将军之谓乎?
16、能无……乎
译为“怎么不……呢” 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17、(而)况……乎 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 也,而况石乎!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 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2、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梁惠王)曰:“不可,(五十步)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孟子)曰:“王如知此,(王)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句式特点:省略主语。 1、承前省;
译成“把……怎么办” 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 治邺》)
11、不亦……乎
译为“不也是……吗”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在文言文的学习中,省略句是一个重要且常见的语法现象。

理解省略句对于准确把握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省略句,顾名思义,就是在句子中省略了某些成分。

它的出现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有着一定的规律和特点。

首先,主语的省略较为常见。

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中,如果主语不言自明或者在前文中已经提及,那么在后续的表述中就可能会省略主语。

比如《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前面已经交代了“武陵人”,后面就省略了主语“武陵人”。

其次,谓语的省略也时有发生。

例如《曹刿论战》中的“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这里就省略了谓语“鼓”。

宾语的省略同样不少见。

像《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之)不习乎?”这里就省略了宾语“之”,代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还有介词的省略。

比如《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省略了介词“己”。

那么,为何文言文会有这么多省略现象呢?这与古代的书写材料和表达方式有关。

在古代,书写材料昂贵,书写工具不便,为了节省篇幅,能简则简。

而且,古人在表达上追求简洁含蓄,省略某些成分不仅不影响意思的传达,反而增添了一种韵味和节奏感。

要准确理解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需要我们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断。

通过对前后文的仔细分析,来补出被省略的成分,从而完整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这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翻译省略句时,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但补充的时候也要注意适度,不能随意添加,要遵循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

比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翻译时就要补充出“渔人”这个主语,变成“(渔人)见到渔人,于是非常惊讶,问(渔人)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再比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这里省略了“村中人”,翻译时要补充出来,以便意思表达清晰。

总之,文言文中的省略句是文言文语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考语文知识点讲解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高考语文知识点讲解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高考语文知识点讲解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高考语文知识点讲解文言文中的省略句1. 省主语在一个复句之中,第一个分句出现了主语,如果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个分句相同,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可以省略,这种情况在古代汉语中称为承前省。

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花源记》)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桃源人后三个分句的主语同第一个分句,所以省略了。

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也常见。

但是古代汉语中还有主语蒙下省略的现象。

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在无信前省略了你,在无礼前省略了你。

这种现象在新课标语文的文言文中不常见。

由于在语言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常不一致,主语又因省略经常不出现,所以古代汉语中多有暗换主语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多称成为病句,可是在古代汉语中却是允许的,正常的,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其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之前的主语是桃源人,可是后一句的具答之的主语是渔人。

(《桃花源记》)主语在前后句发生了变化,但都省略了。

2. 宾语的省略古代汉语省略宾语的`现象,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的及物动词虽然也要求一个宾语与之搭配,但这个宾语完全可以不出现而隐含起来,只要宾语所表达的事物在前文中已经出现或者已经谈到过,不再出现也能使人正确体会出动作的接受者,宾语则可以省略。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意思是将尉拔出剑站了起来,吴广也站了起来,夺下将尉的剑并且把他杀了。

此句中承前省略了自己的宾语剑。

这些省略在初中文言文中都比较常见。

其中也包含了省略介词宾语的现象,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将以攻宋。

《公输》这句话里的介词以的宾语之省略了。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中的宾语之也省略了《桃花源记》3、省略谓语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

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

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一定要补充出来。

考点08:省略句(解析版)

考点08:省略句(解析版)

第八讲省略句一、考点省略句的翻译二、知识点讲解文言文省略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特殊句式。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表达的简洁,说话人或作者常常省略句子中的某些成分。

文言文省略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特殊句式。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表达的简洁,说话人或作者常常省略句子中的某些成分。

(一)省略句的类型1. 省略主语承前省:在前面的句子中已经出现了主语,后面的句子中就可以省略主语。

例如:“(渔人)具答之。

(渔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第一个句子中的“渔人”在第二个句子中被省略了。

蒙后省:在后面的句子中出现了主语,前面的句子中就可以省略主语。

例如:“(沛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公”在后面的句子中出现了,所以前面的句子中省略了主语“沛公”。

对话省:在对话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可以省略主语。

例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齐宣王)曰:‘不若与人。

’”这里的主语“孟子”和“齐宣王”在对话中被省略了。

2. 省略谓语承上文谓语而省略:例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第二个和第三个“鼓”字前省略了谓语“鼓”。

蒙下文谓语而省略:例如:“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追之”前省略了谓语“追之”。

3. 省略宾语省略动词宾语:例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便要(之)还家”,省略了宾语“之”,代渔人。

省略介词宾语:例如:“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为”后省略了介词宾语“之”。

4. 省略介词省略“于”:例如:“急湍甚箭”“甚”后省略了介词“于”。

省略“以”:例如:“试之(以)鸡,果如成言。

”“试之”后省略了介词“以”。

(二)省略句的翻译方法在翻译省略句时,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翻译。

例如:“(渔人)具答之。

(渔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翻译为:“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渔人就邀请他们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们。

文言文句式——省略句

文言文句式——省略句

文言文句式——省略句在文言文的世界里,省略句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句式。

它以独特的方式精简了语言表达,让文字更加简洁而富有韵味。

要理解省略句,首先得明白什么叫省略。

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成分被省去了,但并不影响我们理解句子的意思。

省略句的类型多种多样。

主语的省略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比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在这个句子里,后面的“蛇”就被省略掉了。

为啥能省?因为前面已经提到了“异蛇”,后面再说就显得啰嗦,大家也能明白说的就是蛇。

还有谓语的省略。

像“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这里的“鼓”作为谓语被省略了。

宾语的省略也不少见。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这里“之”就是被省略的宾语。

介词的省略也时有发生。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于”这个介词就被省去了。

那为啥文言文里会有这么多省略句呢?这和古代的书写材料有关。

在过去,写字可不像现在这么方便,要么刻在竹简上,要么写在绢帛上,都不容易。

所以能省就省,能简就简。

再者,文言文追求简洁、精炼,以有限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

省略句正好能达到这种效果,让文章更有韵味和节奏感。

理解省略句对于我们阅读文言文至关重要。

如果不注意这些省略的成分,很容易误解句子的意思。

比如说“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渔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是没注意到“渔人”被省略了,可能就会觉得莫名其妙,不知道谁要还家。

那怎么判断是不是省略句呢?这得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分析。

看看句子是不是缺了某个成分,但是根据上下文又能补出来,而且补出来后意思更完整、更通顺。

学习省略句的时候,我们要多做练习,多读一些文言文经典作品,培养语感。

这样,遇到省略句就能轻松应对,更好地领略文言文的魅力。

总之,省略句是文言文的一大特色,它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语言运用的技巧。

掌握好省略句,能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走进那个古老而神秘的文化世界。

再比如说“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这里就省略了谓语“择”。

145.文言文省略句详解

145.文言文省略句详解

145.文言文省略句详解145.文言文省略句详解作者:gkgushiwen注:本文内容节选自我的原创电子书《高中生文言精解一本通》省略句在现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

诸如:你把书拿来了吗?(我)拿来了。

省主语我去过杭州,他也去过(杭州)。

省宾语他走过去把皮包放(在)茶几上了。

省介词还有谁去?我(去)。

省谓语。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可分为以下几种:(1)省主语不见棺材不落泪穿云裂石——(声音)穿云裂石举棋不定——(弈者)举棋不定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捕蛇者说》)儿惧,(儿)啼告母。

闻之,(母)面色灰死。

(《促织》)(2)省谓语中心词一言(重于)九鼎一诺(值)千金千钧(系于)发盲人(骑)瞎马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为)《六幺》。

(《琵琶行》))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3)省宾词羞与(之)为伍掉(之)以轻心道不同不相为(之)谋无与(之)伦比沧海(之)一粟引(之)以为戒1.动词宾语的省略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

(《陈涉世家》)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之)斗卮酒。

(《鸿门宴》)2.介词宾语的省略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之)俱。

(《荆轲刺秦王》)其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4)省介词(连词,词缀)欲速(则)不达亲(者)痛仇(者)快束之(于)高阁放之(于)四海而皆准流芳(于)百世失之(于)东隅,收之(于)桑榆名垂(于)青史运筹(于)帷幄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桃花源》)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鸿门宴》)(5)省量词三(个)五(个)成群以一(个)当十(个)三(次)起三(次)落量词在文言文中不多见,常以数词直接修饰名词和动词,来表示人、事物、动作、行为等数量单位。

典型句式—省略句(古代汉语课件)

典型句式—省略句(古代汉语课件)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诗经·七月》
(左师)曰:日食饮得无衰乎?(太后)曰:(我)恃粥耳。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姜氏)请京,(庄公)使居之,(时人)谓之京城大叔。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2.谓语省略左传·庄公十年》
5.定语省略
今(楚国)币重而言甘,诱我也,不如无往。
——《左传·昭公十一年》
此其近者祸及(其)身,远者及其子孙。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6.中心语省略
伐无道(君),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择可立(之人)立之。——《汉书·高帝纪》
思考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齐王好衣紫,齐人皆好也。
躬自厚(责),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3.宾语省略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之)以草具。——《战国策·齐策》 鲁道有荡,齐子由(鲁道)归。——《诗经·齐风·南山》
4.兼语省略
相如既归,赵王以(相如)为贤大夫。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省略句
古代汉语中的省略句
省略句是指在不影响语义表达的原则下,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省略句子的某些成 分,省去的成分可以补出。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以伤先帝之明。 ——诸葛亮《出师表》
1.主语省略
逻辑上有主语,形式上不出现主语。
廉颇为赵将,(廉颇 )伐齐,大破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高中语文 高三文言特殊句式之“省略句”

高中语文 高三文言特殊句式之“省略句”

文言特殊句式之“省略句”【高考考点】文言文中的省略句是高考语文试题特殊句式中一个重要的考点,主要涉及文言字词理解及句式翻译。

省略句的应用,形式多样,需要结合语境进行具体分析。

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省略句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理解困难和翻译错误。

省略句这一大考点的考查类型有两类,一类是理解文言词语;一类是翻译文言句子。

考试频率为必考。

【知识建构】【问题解决】问题一:什么是省略句?请谈谈你对它们的理解。

省略句:省略是为了避免重复、突出新信息并使上下文紧密连接的一种语法修辞手段。

问题二:省略句的句式特点(补充完整句子并总结特征)第一组:(苏子)举酒属客。

(《赤壁赋》) 译:苏轼举起酒杯劝人喝酒。

于是(苏子)饮酒乐甚。

(《赤壁赋》) 译:这时候苏轼喝着酒,快乐极了。

(苏子和客)相与枕藉乎舟中。

(《赤壁赋》)译:苏轼和客人互相在船上靠着垫着睡着了。

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廉颇)大破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沛公)坐须臾。

(《鸿门宴》) 译:沛公坐了一会儿。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译:刘邦对张良说:“……(你)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再进去。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

” (《鸿门宴》)译: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今天的事情)很危急!”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之意)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问:“(您)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我)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曹刿问鲁庄公:“凭什么作战”,鲁庄公回答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省略句形式它们的特征是:省略主语。

第二组: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译:第一次击鼓,士兵的士气很旺盛,再次击鼓士气渐渐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知识点讲解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1. 省主语
在一个复句之中,第一个分句出现了主语,如果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
个分句相同,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可以省略,这种情况在古代汉语中称为承
前省。

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花源记》)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桃源人后三个分句的主语同第一个分句,所以省略了。

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也
常见。

但是古代汉语中还有主语蒙下省略的现象。

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在无信前省略了你,在无礼前省略了你。

这种现象在新课标语文的文言文中不常见。

由于在语言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常不一致,主语又因省略经常不出现,所
以古代汉语中多有暗换主语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多称成为病句,可是在古代汉语中却是允许的,正常的,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其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之前的'主语是桃源人,可是后一句的具答之的主语是渔人。

(《桃花源记》)主语在前后句发生了变化,但都省略了。

2. 宾语的省略
古代汉语省略宾语的现象,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的及
物动词虽然也要求一个宾语与之搭配,但这个宾语完全可以不出现而隐含起来,只要宾语所表达的事物在前文中已经出现或者已经谈到过,不再出现也能使人
正确体会出动作的接受者,宾语则可以省略。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意思是
将尉拔出剑站了起来,吴广也站了起来,夺下将尉的剑并且把他杀了。

此句中
承前省略了自己的宾语剑。

这些省略在初中文言文中都比较常见。

其中也包含
了省略介词宾语的现象,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将以攻宋。

《公输》这句话
里的介词以的宾语之省略了。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中的宾语之也省略了《桃花源记》
3、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

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
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

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一
定要补充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